家畜生态学
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
家畜生态学复习资料一. 名词解释:1. 生态因子:对家畜的生存和发展有明显、直接作用的环境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2. 生存条件:在生态因子中,对家畜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那些必不可少的因素,称为生存条件。
3. 主导因子:家畜的生存条件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4. 耐受限度:每一种生物对每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适应范围,这一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幅度就是耐受限度。
5. 限制因子:在特定环境条件中,使某一生物的耐受达到极限,对其机能、活动以至地理分布起直接限制作用的环境因子。
6. 生态价:生物种的生态价值,即生物种对外界环境适应幅度的大小。
7. 生态型: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同一物种,由于长期受着不同环境因素的作用,常常形成一些适合于当地环境条件的种群,这些种群叫做生态型。
8. 潜热:蒸发方式散发的热量包含在水汽中,不能直接用测热仪测定,所以叫非可感热或潜热。
9. 临界温度:环境温度超出动物等热区,动物代谢率开始升高时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10. 适应:指生物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行为生理和遗传的反应。
11. 表型适应:动物在环境条件刺激下产生的体型外貌特征的适应性变化。
12. 习惯:动物受到同一环境条件的反复刺激,其反应就会逐渐减弱甚至不产生反应,这种现象称为习惯。
13. 风土驯化:指家畜逐步适应新环境条件的复杂过程。
14. 生理学节律:受气候因子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动物在行为、生理上出现相应的有节律的季节交替和昼夜变化,这种变化称为生理学节律。
15. 生物钟:动植物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受到内部某种计时功能的控制,这种内部计时称为生物钟。
16. 生态锥体:指生态系统中顶部尖而底部宽的锥体状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
17. 营养级:生态学上将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为营养级。
18. 初级生产: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源源不断地生产植物性产品的过程。
家畜行为生态学
家畜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家畜与其生存环境间在不同层次上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行为生态学(behavioural ecology)是研究生物行为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生物在一定的栖息地的行为方式、行为机制、行为的生态学意义的科学。
行为科学与生态学交叉,并涉及生理学、心理学、遗传学、进化论、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学科。
行为生态学研究的内容是:(1)动物最优觅食行为;(2)觅食行为的可变性;(3)动物的觅食技巧;(4)反捕食对策;(5)社群生活对种内的关系;(6)昆虫社会的经济学;(7)动物的行为热调节;(8)动物的领域行为等。
意义:家畜生态学又是畜牧学科的发展观与方法论,是畜牧产业化发展的总纲和行动指南。
家畜生态学有利于学生建立生态系统观、培养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有利于学生将畜牧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帮助学生了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和基本思路,实现畜牧产业发展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矛盾统一。
表型适应:动物在环境条件刺激下产生的外貌特征、生理机能和生活方式的适应性变化。
可划分为:解剖学,形态学,生理学遗传适应:动物在环境的适应反应中伴随有基因型变化的适应。
形态学适应:良好的适应表现:不利条件下体重下降最少;繁殖力不受影响;抗病力强,发病率低;寿命较长,死亡率低不良适应表现:适应与引种的关系:1)引种前,应研究引入地区与引入品种原产地的自然生态条件之间的相似性;2)引种时,充分考虑畜禽通过逐渐过渡和杂交育种适应新环境的能力;3)一般说来,家畜从低劣环境引入到优良环境时,比较容易适应,反之则反;4)由温暖地区引种到寒冷地区,宜在春季运输,以便适应气候寒冷的变化;5)家畜在性成熟年龄迁徙最合适,而母畜在妊娠后期迁徙是最不适当的;6)在一个品种范围内,较小的或中等的体形比大体形动物有较大的耐受力,能顺利地完成风土驯化过程。
种群:同种个体在一定空间中的结合,它占有一定领域,是同种个体通过种内关系结合的统一体。
家畜生态学报格式
家畜生态学报格式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按以下方式编写:引言是任何一篇学术论文的重要部分,它主要用于引起读者对文章主题的兴趣,并为后续的内容提供背景和上下文。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家畜生态学的相关问题和研究领域,通过对家畜生态学的深入了解,可以为科学家、农业从业者和决策者提供指导,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动物福利的实现。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家畜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经济效益和生产力方面,往往忽略了家畜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然而,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家畜生态学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家畜在农业系统中的角色不仅仅是提供食品和原材料,同时也承担着维持农业系统稳定的重要职责。
本文将通过概述家畜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探讨家畜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首先,将介绍家畜在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负荷方面的特点,包括饲料需求、气体排放、水质污染等。
其次,将探讨家畜生态学在畜牧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性方面的应用,如循环农业、气候变化适应性和动物福利等。
最后,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未来家畜生态学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总之,本文旨在对家畜生态学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促进对家畜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深入了解,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动物福利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家畜生态学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可以更好地平衡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第2节文章结构为了更好地呈现家畜生态学研究的内容,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
本节将详细介绍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2.1 第一个要点在本部分,我们将介绍家畜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我们将探讨家畜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家畜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野外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与分析等。
2.2 第二个要点在本部分,我们将深入研究家畜生态学的具体应用和案例研究。
家畜行为生态学:绪论
家畜行为生态学:绪论1.家畜行为的概念:家畜行为是家畜对某种环境刺激的反应或家畜与其所在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某种生活方式的反应。
不同的家畜有不同的行为,同一个家畜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会出现不同的行为表现,如牛羊有反刍行为、母畜发情时会主动接近公畜等等。
公牛发狂挑死主人,村民用怀孕母牛诱捕捕猎者利用大雁团队精神设置陷阱当家畜生活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家畜会通过行为的调节来缓解环境变化对家畜个体造成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家畜的行为适应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环境变化超过家畜行为适应限度,家畜会表现出不适应,严重的会出现异常行为。
随着畜牧业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畜禽生产水平越来越高,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异常行为,如鸡的啄羽,猪的咬尾等,家畜的行为越来越受到重视。
2.家畜行为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家畜在各种环境下的活动模式,了解它们的习性。
2.探索家畜行为习性的神经内分泌机理。
3.获得知识,供畜牧兽医及畜舍建筑应用,所以家畜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了解畜禽的行为及本质。
创造适合于畜禽习性的条件,使之生活舒适,以提高生产性能。
3.行为学的研究目的与意义:随着工厂化集约畜牧业获得迅速发展,畜群规模扩大采用颗粒饲料,笼养,自动供水供料以及漏粪地板等措施,改变了传统的生活环境,从而影响畜禽的正常行为习性,严重时会引起行为反常,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导致疾病。
1.通过对家畜行为的研究,掌握畜禽的生活习性,创造适合于畜禽习性最佳的生活条件。
2.满足家畜健康需求和福利要求。
3,提高家畜生产性能和发挥遗传的最大潜力。
4,及早预防和避免由于行为异常带来的经济损失。
4.动物福利包括的内容:(1)动物免受饥饿的自由,为动物提供清洁的饮水和保持健康精力的食物,使动物免受饥渴之苦。
(2)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为动物提供适当的房舍或栖息场所,动物能够舒适的休息和睡眠,使动物不受困顿之苦。
(3)免受恐惧和不安的自由,为动物做好防疫,预防疾病和患病家畜及时治疗,使动物不受疼痛、伤痛之苦。
家畜生态学
家畜生态学
家畜生态学是一门相对较新的学科,强调家畜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态作用。
它涉及了生物学、地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复合研究。
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家畜种群的生态行为,以及其和环境之间的生态联系。
家畜生态学的目的是研究并理解家畜在自然环境中的发展和生
态作用。
它关注家畜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家畜种群的发展及其拥有的生态作用。
它重视家畜生态行为的研究和家畜生态系统中群落动态变化的研究。
它也重视家畜与其他物种相互作用,家畜对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的影响等等。
家畜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家畜的社会行为研究,家畜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研究,家畜种群的发展趋势研究,家畜与其他物种的相互作用研究,家畜的移动研究,家畜的栖息地重建研究,家畜的可持续管理研究等等。
家畜生态学对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
家畜种群的生态调节作用有助于调节环境,可以帮助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家畜的种群可以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控制水土流失和防止生态灾害。
此外,家畜种群也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确保家畜对环境和人类的可持续利用。
家畜的生态作用还可以在经济上发挥作用,因为家畜种群的存在可以减少肥料和兽药的使用,从而降低农业成本。
家畜的繁殖也为农民提供收入,以改善他们的经济地位和生活水平。
通过家畜生态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家畜种群的生态行为和他们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制定家畜的管理规则,更有效地平衡家畜种群的疏密程度,促进家畜的可持续利用。
总之,家畜生态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它关注家畜种群的生态行为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探索家畜的可持续利用,为人类改善环境和提升生活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家畜生态学
4、社会等级
• 社会等级(social hierarchy ) 是指动物种群中各个 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等级现象。等级形成 的基础是支配行为,或称支配-从属关系。 • 社会等级优越性包括优势个体在食物、栖所、配 偶选择中均有优先权,这样保证了种内强者首先获 得交配和产生后代的机会。 • 从物种种群整体而言,这有利于种族的保存和延续。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2.入侵种与本地种的杂交,导致明显的基因渗透, 遗传多样性丧失 入侵种和土著种之间的杂交与基因渗透入现 象较为普遍,对土著种造成严重威胁。直接结果 是杂交导致土著种遗传同化,小种群遗传特异性 丧失,种群后代的环境适应性下井和基因受到污 染,使遗传上真正“纯”的土著种不复存在。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入侵阶段
3.物种的建群 引入物种在新引入地常常会面临环境不适应、天 敌的捕食或者其他物种的寄生等问题,开始的建 群过程也不容易,即使建立了小种群,也常因近 交衰退、种群增长受到制约,定居和建群不成功, 遇到瓶颈期。瓶颈期的长短与引入种群的大小、 物种的生活史特征、新区域环境条件、当地群落 对入侵种的易感性和人为因素的强度有关。一般, 农作物、人工牧草、家畜品种等引种和建群较为 容易,成功率较高。
3.1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
(1)气候学派(非密度制约) 种群数量是气候因素的函数,气候改变资源 的可获性,从而改变环境容纳量。强调种群数量 变动与天气条件有关,认为气候因素是音响种群 动态的首要原因。 (2)生物学派(密度制约) 群落中的各个物种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的、从而使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平衡;当种群 数量增加,就会引起种间竞争加剧(食物、生活 场所等),捕食以及寄生作用加强,结果导致种 群数量的下降。
2.2种间关系
• 种间关系有多种多样, 主要有九种类型。
家畜生态学重点
第一章1、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纬度的地带性:光照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经度的地带性:湿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垂直地带性:地形、海拔高度不同,出现垂直地带(乞立马扎罗山)2、最小因子定律在植物所需要的各种养分中,如果有一种达不到需要量,尽管其他各养分都满足甚至超过了需要,这一不足的养分就成了最小因子,使植物的生长受到限制。
称为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木桶效应)3、耐受性定律每一种生物对每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适应范围。
这个范围的上限,就是生态学上的最大量,下限就是最小量;上限与下限之间的幅度就是耐受限度。
在耐受限度内,有一个最适合于该种生物的区域,称为最适范围。
4、限制因子某种环境因子中,其影响如果超出一种生物的极限的时候,即成为限制因子5、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和可调剂性不可代替性: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生存条件如光、热、水、气、无机盐等,动物生长所需要的生存条件如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水、矿物质等,都是缺一不可的,否则就会导致生活失调,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而且,任何一个因子都不能由另外的因子来代替。
幼畜缺乏维生素D则发生佝偻病,缺乏维生素A则发生夜盲甚至瞎眼,这些都只能通过补充相应的维生素来预防或治疗,不可能由任何其他因子来代替。
可调剂性:另一方面,在一定的情况下,因子之间存在着补偿作用,或叫做生态因子的可调剂性。
例如,光照不足时,植物之光合作用效率下降。
这时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光合作用效率,弥补光照不足的缺陷。
但是,因子之间的补偿作用不是经常的或普遍的,而且调剂只能起到部分补偿作用。
这种调剂,绝不等于因子之间的相互代替6、生态价生态价就是生物种 (或品种)的生态价值,具体指的是生物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幅度的大小。
7、生态型第二章1、适应2、良好的适应表现3、适应的基本原理(格罗杰法则、白格曼法则、威尔逊法则、白纳德法则、)4、适应的类型第三章1、农业制度对家畜分布的影响2、中国牧业分区(二个大区)3、为什么说水热条件是对家畜生态分布影响最大的外界环境因素?4、你认为,社会环境因素中哪些对畜牧业影响最大?举例说明。
家畜生态学
家畜生态学名词解释:家畜生态学:把家畜及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作为有机整体,运用生态学和系统理论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其中的相互关系、协调关系、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家畜的环境是指环绕于家畜生产与居住空间周围的各种客观条件的总和家畜的生态因子:明显的、直接的影响家畜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因子。
适应:生物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生理机能反应或遗传反应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但一般所指的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即种内个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总和生态型:同一个种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逐渐适应环境而产生了遗传分化,经过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形成了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不同的可以遗传的类群。
风土驯化:是指家畜逐步适应新环境条件的复杂过程应激:是家畜机体对内部或外界的超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动物福利:就是动物适应期所处的环境后所达到的状态又称“康乐”状态种群:同种个体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通过种内关系构成的一个统一体生态位;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非本地产的生物或本地原产但已灭绝的生物从原产地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致使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展的过程生态系统是英国植物生态学家A.G.Tansley于1936年首先提出来的。
是指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它是在一定空间内生物的成分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动能单位。
食物链: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锁链关系食物网: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传递关系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这种联系像是一张网把所有的生物都包括在内,使它们之间都有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营养级: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生态金字塔:是指各个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可采用生物量单位、能量单位和个体数量单位来表达,采用这些单位所构成的生态金字塔就分别称为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生态效率:是指各种能流参数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在营养级之间或营养级内部的比值关系生态平衡: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内部(生物、环境和人)的结构和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一种良好状态畜牧生态系统:是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是由家畜、饲草、饲料、土壤及其外部环境等要素共同构成的,依赖于自然和人工调控的,以不断提高人工可控能力及物流、能流信息效率和效益的多样化亚系统的生态系统。
家畜生态学
家畜生态学
家畜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家畜、家畜产品和家畜管理方式如何影响生态系统的学科。
它结合了生物学、社会学和环境科学,以改进家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它不仅涉及家畜对环境的影响,而且也重视家畜对社会的影响,包括家畜业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家畜在文化上的意义以及人口增长对家畜的影响等。
家畜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丰富多样,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研究者可以研究家畜如何影响大规模生态系统,例如家畜如何影响土壤质量、家畜如何影响植物多样性或家畜如何影响气候变化等。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家畜的行为如何影响家畜的生态效应,例如家畜的拥挤会使它们改变搜食模式,从而改变土壤结构,或者家畜的移动会导致病原体传播等。
此外,家畜生态学也研究家畜管理,以提升家畜对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
在家畜养殖业中,家畜可能会有一些不利的影响,例如土壤退化、水污染、植物覆盖减少等。
因此,有必要研究通过改变家畜管理方式来改善这些不利影响的方法,例如实施科学的草地管理措施、实施轮换养殖等。
家畜生态学还可以研究家畜的遗传多样性,这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因为家畜的遗传多样性可以保证家畜的健康繁殖,并帮助家畜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此外,家畜生态学还可以研究家畜种类的变化,家畜种类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家畜养殖系统的变化,从而影响家畜的生态效应。
总而言之,家畜生态学是一门很有趣也很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家畜与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制定适合本地环境的家畜养殖管理措施,以促进家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家畜生态学(五)——家畜繁群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家畜生态学(五)——家畜繁群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家畜繁群生态学是一门关于分析家畜生态信息的学科,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调控家畜繁群。
家畜繁群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与野生动物群落研究中的概念有很多将共存,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首先,家畜繁群生态学涉及的是家畜的燃烧种群,而不是野生动物群落。
家畜种群的特点是由人为圈养和繁殖,群体通常是定型的,同类的个体数量比较少,生活在高度人工调节的环境中,其空间分布和关系可以相对好地掌握。
其次,家畜繁群生态学更关注家畜对环境的影响,而不是只关注家畜之间的关系。
家畜种群的空间分布、个体数量、繁殖效率等特征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它们成为影响家畜繁群及环境赖以生存的关键因素,而研究它们成为研究家畜繁群生态学的重要内容。
再次,家畜繁群生态学更关注家畜的生产性,而不是家畜的保护性。
家畜的繁殖、养护、饲养、种植的目的大多都是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而它们本身也是家畜繁群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便加深对家畜生态系统因素如何影响家畜繁群生态条件的认识。
最后,家畜繁群生态学也强调了系统化管理家畜繁群的重要性,它涉及的是家畜管理的综合研究,其中基于家畜的繁殖率、个体数量、物种组成、空间分布等特征,将相关数据引入家畜繁群的维护及管理。
家畜繁群生态学的内容多样,涉及的学科也非常广泛,从植物学到生态学,从动物学到经济学,甚至包括社会问题。
它同时涉及家畜的数量、物种组成、空间分布,还涉及家畜与环境的关系、家畜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作为一项学科,它非常有趣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家畜生态学
动科专用一、名词解释:(24分,每小题3分)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和无机环境相互关系及机理的科学。
2.家畜生态学:研究家畜与其环境之间在不同层次上相互关系的科学。
3.适应:动物受到内、外环境因素的刺激而产生的生理反应、形态变化或遗传反应,称为适应。
4.表型适应:动物对所受刺激产生形态、解剖、生理生化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称为表型适应。
5.遗传适应:由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作用,淘汰了不适应环境变化的个体,保留了适应环境变化的个体,使群体获得了可以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遗传特征,称为遗传适应。
6.光周期现象:动植物对自然界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7.动物生物学周期:动物受自然界许多周期性变化因素影响,在行为、生理及数量分布、生活方式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周期性变化,称为动物生物学周期。
8.临界温度:环境温度超过动物等热区,动物的代谢率开始升高时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9.潜热:蒸发方式散发的热量包含在水汽中,不能直接用测热议测定,故称潜热或非可感热10.阿伦规律: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较温暖地区内动物,其外露部分有明显趋于缩小的现象,称为阿伦规律。
11.贝格曼规律:生活在寒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的身体比生活在温暖地区中的同类个体更大,这种趋向称为贝格曼规律。
12.约旦规律:鱼类的脊椎骨数在低温水中比在暖温水中多,此现象称为约旦规律。
13.格罗杰法则:生活在温暖潮湿地区的哺乳动物及鸟类,其皮肤中的黑色素比寒冷干旱地区的同种动物多,此现象称为格罗杰法则。
14.威尔逊法则:动物绒毛的含量与温度呈反比,粗毛含量与温度呈正比,此规律称为格罗杰法则。
15.风土驯化:指家畜逐步适应新环境条件的复杂过程。
16.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7.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家畜生态大纲及复习资料
《家畜生态学》教学大纲及复习资料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家畜生态学》是畜牧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它专门研究环境条件(主要是自然条件和饲养管理条件,但同时也包括人类社会经济因素在内)对家畜种类及数量分布、形态和机能的影响,以及不同种和不同品种家畜的适应性和风土驯化。
全世界当今主要的家养动物约有三、四十个种,其中包括哺乳动物、鸟类与昆虫。
它们的生存环境系统不仅包括自然界的环境条件,也包括人类社会环境条件。
家养动物的生存环境系统,是一个更加错综复杂的多维网络结构,这些动物在这一系统中既是消费者,又是转化者,因此,关心它们的经济性状及其与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找出其规律性,就是这门学科的主要研究任务。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 了解研究家畜生态学的意义;2 掌握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3 掌握气象因素对家畜产生影响的一般规律(参考家畜环境卫生学);4 了解土壤、水以及社会因素对家畜的影响;5 掌握家畜适应的概念与原理;6 掌握环境因素对家畜分布的影响规律;7 了解世界家畜的分布与生态地理;8 掌握种群和群落生态概念及其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启示;9 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基本结构;10 掌握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流动的一般规律;11掌握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原因及保持生态平衡的基本措施;12 了解家畜疫病生态及家畜生态学的应用;13 了解系统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4 理解畜牧业资源和区划的基本方法;15 了解牧业生态经济的概念和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
三、考试内容及考核要求绪论第一节家畜生态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第二节研究家畜生态学的意义第三节家畜生态学的发展简史第四节家畜生态学的分支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第五节家畜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考核要求:理解家畜生态学的定义,了解家畜生态学的特点,清楚其研究意义。
其余仅作一般了解。
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属于家畜生物环境因素的是()。
①土壤②水③空气④草木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家畜生态学
家畜生态学,也称畜禽生态学,它是研究家畜与其环境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中心任务是阐明不同时期家畜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目标是改善环境,以促进畜禽健康和实现动物福利,以及畜牧场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陕西秦川牛亦称“关中牛”。
我国黄牛的优良地方品种。
早期曾参与中国荷斯坦牛的杂交育种。
通过对陕西秦川牛和陕西地理环境的分析初步了解陕西秦川牛的生态学分布。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地处东经105°29′~111°15′和北纬31°42′~39°35′之间,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甘肃、宁夏,北邻内蒙古,南连四川、重庆,东南与河南、湖北接壤。
全省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
全省以秦岭为界南北河流分属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
主要有渭河、泾河、洛河、无定河和汉江、丹江、嘉陵江等。
全省土地面积为20.5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
其中耕地面积415.4万公顷,园地面积68.1万公顷,林地面积1020.3万公顷,草地面积313.4万公顷,其它农用地30.3万公顷,未利用土地面积130.8万公顷。
全省土地按地形分,其中山地面积741.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6.0%;高原面积926.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5.0%;平原面积391.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9.0%。
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
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
地形面积:陕西山地总面积74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高原总面积926万公顷,总面积的45%,平原391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9%。
耕地总面积48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3.3%,水田面积20.4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旱地面积369.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7.9%,水浇地88.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3%,林地962.6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6.8%,草地317.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5.4%,水域面积40.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
生态学复习题
家畜生态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家畜生态学:研究家畜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2.生态现象:以家畜为一方,把他们的生态环境为一方,二者在相互影响与不断统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状态。
3.环境:周围空间中对家畜存在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条件所组成的有机综合体4.环境因素:家畜生态环境中的各个单一因素。
5.生态因子:对家畜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明显的直接的作用的因素6.生存条件:在生态因子中对家畜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必不可少的因素7.耐受性定律:对于同一个环境因素,各种生物的耐受限度不同。
最适范围也不相同。
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生物有不同的栖息地的原因。
即使在同一种生物内随着年龄、生理状况的变化耐受限度和最适范围也存在差异8.主导因子:家畜的生存条件中常有一两种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对家畜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这些条件成为……9.生态价:生物种的生态价值,具体是指生物种对外界的环境的适应幅度的大小10.生态型:是指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存环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
11.适应:物种受到内部或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生理机能或遗传的改变12.遗传稳态:在各种环境因素的作用下群体能够维持本身遗传特征不变13特殊环境:有的环境条件比较特殊,一般的家畜是不能够适应的,如高温、高海拔、严.寒等14.风土驯化:家畜逐步适应新环境条件的复杂过程15.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同一种个体在一定空间中的组合他占有一定的领域是同种个体通过钟内关系结合成的一个统一体16.环境阻力:把妨碍繁殖能力的生物环境因素和非生物环境因素的抑制作用的总和称为环境阻力17.生态位:生物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与栖息、食物、天敌等多环境因子的关系。
18.生物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19.生态入侵:某些生物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的将其带入某以适应其生存和繁衍的地区他的种群便不断增加分布地区逐步稳定扩张使当地生物群落被扰乱或发生重大改变20.群落演替:一定地段上的生物群落有一个类型演变为另一类型的过程21.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家畜生态学 名词解释
家畜生态学名词解释
家畜生态学:
家畜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家畜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行为、社会关系,以及其与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的学科。
它研究家畜在自然界中的经济和生态作用,以及家畜对环境的影响,为农业、生物多样性等环境改善提供建议和帮助。
群体生态学:
群体生态学是研究一类动物在自然界中如何以及为何集体行动
的学科。
它考察动物社会群体在密度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某一物种的数量,结构,行为和形态的统计学。
群体生态学用来研究物种之间的竞争,合作,竞争,迁徙,消费关系,胁迫,和伴侣选择等等,以及这些现象如何影响其在不同的环境中的表现。
环境影响学:
环境影响学是一种研究家畜体系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家畜对其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植物构成的改变等,以及它们如何反过来影响环境。
它还涉及与家畜生态系统相关的方法,标准和技术,以及家畜对环境的行为,作用,健康和适应能力的影响。
- 1 -。
《家畜生态学》研究性教学的思路
《家畜生态学》研究性教学的思路家畜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家畜种群结构和运动的学科,它涉及如何在自然环境中控制家畜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家畜生态学的研究性教学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课程,也是合理的研究领域。
学习家畜生态学,学生首先要了解家畜生态学的定义,整个课程的结构及其与家畜的生物学原理的内在联系。
在学习家畜生态学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进一步探究家畜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如何控制不同类型的家畜的生态运动,特别是家畜种群结构和繁殖策略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畜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态行为。
在教学家畜生态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合理的教学思路,将家畜生态系统分解成自然因素、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和家畜自身因素等几个部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家畜生态系统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家畜的生态系统。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实地考察、课堂演示和实验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家畜的实地观察和实验,更能够全面地了解家畜的生态行为。
例如,可以让学生实地观察家畜在自然环境中的繁殖行为,并对家畜的营养、种群结构和繁殖策略等进行详细的分析。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畜的生态行为。
学习家畜生态学的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绘制家畜种群的时空分布图,建立家畜生态系统的模型,还可以进行家畜生态系统模拟,探究模拟实验中家畜群体种群结构及其变化的原因。
再次,教师可以运用各种形式的研讨会,让学生能够与其他学科、社区等参与者交流,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提升解决家畜生态问题的能力。
讨论会中可以让学生深入分析家畜的生态系统,并讨论家畜的生态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家畜的生态问题。
以上是家畜生态学的研究性教学的思路,它既能够深入的让学生了解家畜的生态行为,又能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家畜的生态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所述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实践学习、体验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家畜生态学的知识,搭建起家畜生态系统的科学基础。
《家畜生态学》研究性教学的思路
《家畜生态学》研究性教学的思路家畜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生物学,特别是家禽和畜类的理论和实践的科学,它研究的是家畜的营养、繁殖、调控、驯养、毒理学及病毒学等领域。
通过研究家畜生态学,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家畜的解剖结构、生理特征、行为特征和生态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更有效地运用家畜,为人类提供优质的肉类、蛋品、奶品、毛皮等产品,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家畜来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
畜生态学教学思路应该以目标为导向,结合实践研究,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核心,围绕学科中一些重要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在学习家畜生态学之前,教师应该给学生讲授一些家畜的基本概念,例如家畜的分类、品种、品系和繁殖技术。
同时,引入以家畜的社会经济价值与资源利用效率为出发点的讨论,激发学生对家畜研究的兴趣。
其次,实践研究是家畜生态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饲养家畜的场所,观察家畜的繁殖、营养、毒理学等方面,让学生体验动物繁殖和管理等方面的实践,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家畜生态学。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情况,制定一些探究式的研究课题,如运用家畜节约肉类、蛋品等的产品的研究、探究家畜行为影响生态环境的分析等,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家畜生态学,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试验,比如让学生分小组设计试验,模拟不同的饲养方式和生态环境,分析不同饲养方式对家畜生长、营养状况、行为特征等影响,让学生加深对家畜生态学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以家畜生态学为主题的教学应该以目标为出发点,结合实践研究,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目的,开展针对性的研究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和实践能力。
《家畜生态学》研究性教学的思路
《家畜生态学》研究性教学的思路家畜生态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科学研究领域,它为研究家畜的生活环境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以改善家畜的营养和健康。
家畜生态学的研究主要从家畜的行为、繁殖、营养和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作为一个较新的学科,家畜生态学的教学机制也在慢慢建立。
家畜生态学研究性教学思路主要有三个基本方面:一是让学生熟悉和理解家畜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二是通过实验和实践熟悉家畜生态学研究方法;三是通过探讨具体实例加深对家畜生态学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要让学生熟悉和理解家畜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可以开展一系列的讲座、短期课程或讨论,由教师结合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传授家畜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从家畜的行为观察、繁殖模式分析、营养学研究、环境考察等方面,全面了解家畜生态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家畜生态学观。
其次,家畜生态学的实验和实践,有助于学生从实践中有更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家畜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比如,观察家畜的实际行为,收集家畜的繁殖资料,对家畜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对家畜的食物种类和栖息环境进行监测,测算家畜的生长发育过程,通过实验等等。
这些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家畜生态学研究的实际技能。
最后,通过探讨具体实际的案例,加深对家畜生态学的理解和认识。
具体可以以一个案例为例,由教师结合实践经验,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现实环境,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结合实际案例,用家畜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实验观察、问题分析等,让学生熟练掌握家畜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加深对家畜生态学的理解和认识。
以上就是家畜生态学研究性教学的思路,概括起来,家畜生态学的研究性教学应以学生的参与为主,通过知识的传授,实验实践和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家畜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熟悉家畜生态学研究方法,深入理解家畜生态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家畜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及技术,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班级:动营班课程论文题目:论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学科的发展课程名称:家畜生态学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论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学科的发展*[摘要]我国的畜牧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时期,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已经成为新的重要研究领域。
以典型大学或研究所为代表,介绍其开展家畜生态、家畜生产系统、动物行为与福利研究的领域及进展, 提出构建我国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学科的必要性。
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学科的研究目标和内容主要应围绕牧业资源与可持续畜牧业和家畜生态与环境友好畜牧业、家畜生产系统与有机畜牧业。
[关键词]动物环境;生产系统;家畜生态;动物福利; 学科畜牧业发展与环境息息相关。
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如果对环境重视程度不够,势必造成很多严重的负面效应。
过去一个历史时期的畜牧业发展,在一些地区就曾导致了草场严重退化、地方家畜遗传资源受到严重威胁、规模化养殖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等诸多问题。
畜牧业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道路也证明,畜牧业发展必须与环境协调统一,必须更多地关注有关的环境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曾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专门调研, 并出版了报告 畜牧业发展的阴影 , 给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警示, 指明了新的发展思想。
就我国的畜牧业发展来说, 已经进入了反思畜牧业 的发展阶段, 应该把畜牧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摆到新的高度。
作为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研究,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热点研究领域,对于解决畜牧业中的重大环境与生产系统方面的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支撑我国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促进我国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学科的发展,在广泛借鉴国外有关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我国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学科体系的构建予以讨论。
1 国外家畜生态与生产系统的研究领域及进展1. 1 国外家畜生态的研究领域及进展1. 1. 1 哥廷根大学( Goet t ing en University)家畜生态研究领域及进展[ 1]。
1. 1. 1. 1 气候因素对动物生产生物学的影响该方向主要研究:地方家畜的适应性特征;新气候指数和生产性能指标。
1. 1. 1. 2 热带家畜生产的系统分析该方向主要研究:复合生态系统中户养家畜生产性能的测定与畜牧业资源利用效率。
1. 1. 1. 3 家畜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该方向主要研究:在生产条件下哺乳母牛体温调节和纤维对驼羊体温调节的作用。
1. 1. 1. 4 不同家畜类型的生态效益主要包括:不同品系雏鸡的生长发育和行为的研究;促进南美洲本土物种发展研究;南美骆驼的肉质及纤维质量;对绵羊和驼羊的放牧活动、消化行为和空间利用的比较研究。
1. 1. 1. 5 舍饲体系对福利和环境的影响该方向主要研究:评价牛的生理参数的非侵入性方法的建立;驼羊对不同剪毛方法的反应; 马的群饲系统; 在德克萨斯州围栏饲养场以牛的行为作为改善福利和环境条件的指标。
1. 1. 1. 6 应用动物行为学(家畜)该方向主要研究:驼羊的群体行为、步态分析和运动自主记录; 改善牛只在散养条件下的人畜关系动物(牛、家禽、南美骆驼)的认知研究。
1. 1. 1. 7 家禽行为遗传学该方向主要研究:以日本鹌鹑研究行为性状的交互效应;矮小基因型对笼养杂交蛋鸡的啄羽等行为的影响研究。
除此之外, 哥廷根大学热带亚热带农业与动物生产研究所热带亚热带畜牧研究小组在畜产品及畜牧业功能需求快速增长、自然资源维护、生产过程趋于集约化方面进行了研究。
在亚洲、非洲、东南亚及南美洲的热带环境下,放牧、复合及工厂化生产系统均有不同层次及不同程度的发展。
分析和发展热带亚热带可持续畜牧业生产, 以促进热带亚热带的食物安全、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扶贫。
1. 1. 2 吉森大学( Justus - Liebig - UniversityGiessen)家畜生态研究方向及进展[ 2]1. 1.2. 1 热带和草地家畜生产与生态主要研究热带和亚热带动物生产( 水禽管理,野生动物管理) ;草地管理与生态;草地放牧系统中乡土知识对草地管理发展的价值。
1. 1.2. 2 生态系统中家畜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主要研究在低限度外界投入复合系统中家畜的生产力与畜牧业资源利用效率。
1. 1.2. 3 新型家畜生产系统建立与人力资源开发该方向主要研究: 有机畜牧业生产系统;对不同畜牧业系统的动物福利和持续性的评价; 适于特定地区(中国, 尼日利亚,东欧) 的家畜生产系统的发展; 妇女在动物生产和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1. 1.2. 4 动物生产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和重金属对畜产品的影响主要研究动物生产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与食物链中的重金属对机体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1. 1.2. 5 家畜行为学该方向主要研究家畜个体生态学。
1. 2 国外动物行为的研究领域及进展1. 2. 1 马丁路德大学动物行为与福利研究领域及进展德国马丁路德大学( Mart in Luther Universi ty ) 的家畜生态研究小组主要从事动物福利研究[ 11]。
该研究小组的目标在于, 探讨标准的或相对准确的动物福利评价方法和促进动物的福利的途径。
主要研究:测定动物的福利和确定福利指标; 在农场条件下的动物福利控制。
开展的研究课题有: 遗传类型对蛋鸡的啄羽、羽毛状况和户外放养的影响, 不同遗传类型的蛋鸡对于可选择的鸡舍条件的适用性评价;研究饲养期的行为问题与管理; 基于对群饲母猪自由采食状况下的行为、健康和生产性能的研究,优化猪与喂槽面积比值;在大学课程中动物伦理学专题的发展;应激引起待屠宰猪的抑制状态的生理生态学研究;蛋鸡在可选择鸡舍系统中的管理、行为与健康;依据关键控制点对不同生产水平和饲养密度下舍饲猪的福利评价;可持续的欧洲家畜育种与繁殖。
1.2. 2 苏格兰农学院动物行为与福利研究领域及进展英国苏格兰农学院( Scot ish AgriculturalColleg e)设立有可持续畜牧业系统研究组。
通过研究试图加强家畜生产可持续( 经济可行、环境友好、社会认可)发展的基础,对农场水平的试验或模型化研究,深入认识农场系统的特征。
在奶牛和山丘绵羊生产系统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 12]。
在动物行为与福利方面的主要研究: 通过深入认识动物的行为改进其对生产环境的适应性;绵羊和猪的母性行为与初生仔畜的死亡率; 以猪作为模型动物研究气质的发育。
动物( 集中于猪和肉牛)攻击行为的遗传; 奶牛对不良生产环境的适应; 动物福利评价的应用方法的建立;建立方法的科学证实;定性评定作为农场条件下福利监督的实用工具和福利管理的参与式方法; 动物福利不同测定方法( 定性和定量)间的关系评价;有机和非有机动物生产系统中奶牛的福利比较。
1. 2 3 罗斯林研究所动物行为与福利研究领域及进展英国罗斯林研究所( Ro slin Inst itute) 设立有动物福利与行为研究小组。
罗斯林研究所关于动物福利的研究目标是提供畜牧生产规范,为畜牧生产方式提供科学基础[ 13]。
畜牧业经营在保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同时,还要提高动物的福利水平和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该领域的研究包括: 环境丰富度; 动物陆路运输;啄羽与社会应激;乳牛代谢应激; 鸟和鱼的疼痛感觉。
另一个研究方向是通过遗传途径解决由于高度选育直接或间接造成的福利问题。
这一研究结合了决定表型性状之机理的基础研究, 对于分子标记和基因的研究将有助于育种公司选育优良畜群。
2 我国发展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学科的必要性和前景2. 1 学科建设的必要性2. 1. 1 畜牧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我国畜牧业经过长期快速发展, 目前已进入新的时期,已经从数量增长型转为质量提高型,与国际接轨、面向国际市场也成了新的要求,追求优质、安全畜产品生产和可持续高效畜牧业成为新的目标。
在我国的畜牧生产中出现了新的亟待研究与探讨的问题,诸如动物遗传资源受到严重威胁、畜牧业环境急剧恶化、无公害畜牧业已成为发展趋势。
2. 1. 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例占一半以上。
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我国最近一个时期的农业发展政策中,明确提出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大幅度调整, 基于对饲料作物生产效率的研究和广泛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在八十年代就提出,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需要进行调整,要从单一的粮食种植一元结构逐渐过渡到粮- 经- 饲三元结构和粮- 饲二元结构。
这种结构将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与人们日益变化的食物消费结构相适应。
而事实上,在我国的农作物生产当中,已经有相当大比例的农作物及其副产品被用作饲料粮,粮饲兼用作物的种植面积还在逐年扩大。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属于饲料粮安全问题。
在灾害性天气频繁的年份,往往会导致全国性饲料粮饥荒,使畜牧业蒙受巨大损失。
对于这一重大问题的深入研究, 离不开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方面的专门知识。
2.1. 3 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农村经济经过一定时期的快速发展阶段后,发展速度相对减缓。
如何使农业经济出现新的飞跃, 大力发展富含畜牧业的现代农业当是有效途径。
畜牧业的比较经济效益往往是传统农业的数倍, 同时畜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易于解决劳动力的就业;畜牧业易于实现产业化, 还能够促进产品的对外出口。
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畜牧业与家畜生态和生产系统息息相关, 解决好这些问题, 有利于促进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面向这些领域开展研究与培养人才,必将适应我国畜牧业的社会发展需要, 对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会起到推动作用。
2. 1. 4 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畜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未充分显现出该学科专业的重要性, 在进入现代畜牧业发展时期,对于该学科专业知识和人才的需求至关重要。
该学科专业属于一个边缘交叉学科。
在过去二十多年的科研实践中,很多研究人员已经感觉到, 单纯研究动物生产,往往不能够有效地解决全局性的问题,于是开始寻求将动物生产与环境和生产系统作为一体进行研究,形成了这一学科专业。
在西欧国家不少大学的农科类专业中多设有该专业,例如世界最著名的农业大学瓦赫宁根大学就把此专业作为最活跃的领域进行研究。
3 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学科的研究目标和范围3. 1 牧业资源与可持续畜牧业动物品种资源的评价,受威胁程度分析,持续开发利用的策略和途径。
地方饲料资源的营养评价与合理持续利用, 新型饲料资源的挖掘与开发。
特定动物品种资源与饲料资源的结合及其相应的可持续畜牧业体系。
3. 2 家畜生态与环境友好畜牧业家畜的适应与动物福利, 家畜环境生理与畜舍环境控制,畜牧业承载力与降低畜牧业污染的技术途径。
3.3 家畜生产系统与有机畜牧业生产系统结构研究方法、生产系统的分析与新型生产系统的设计, 生产系统的物质流与利用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