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课程目标包括的内容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内容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完整版)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抱歉,我无法为你提供最新的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不过我可以为您提供现行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一部分内容。

现行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是指教育部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其中对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和课程目标作了如下规定:1.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初中数学教学的课程目标: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3.初中数学教学的认知要求: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4.初中数学教学的认知原则:主动性、启发性、理解性、巩固性、反馈性。

此外,现行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还对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如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大纲可能因地区或学校而有所不同。

建议查阅最新的教育文件或咨询教育专业人士以获取最新的教学大纲信息。

天津初中数学思维教学大纲天津市初中数学课程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制定的教学大纲,它规定了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以下是该大纲的部分内容:一、课程目的通过初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初中数学课程主要包括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

其中,数与代数包括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与不等式等;几何与图形包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统计与概率包括数据收集与整理、概率计算等。

三、教学要求1.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和技能。

2.培养学生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够正确地认识和描述几何图形。

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基础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其纳入“数量关系”主 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数量关系”单独作为一 个主题,将更加集中地对学生核心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关于 “数量 关系”,2022版新课标指出:“‘数量 关系’主要是用符号(包括 数)或含有符号的式子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或规律。学生经历在具体 情境中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的意 义,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模型意识和 初步的应用意识。
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基础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数与运算”主题的学习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密切 相关,涉及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 力和推理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三个学段的内 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 第一学段增加的内容有“感悟运算之间的关系”“通过数的大小 比较,感悟相等和不等关系”;
在这三个学段,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逐步发展学生的 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意识。
• 第一学段主要通过万以内数的认识、四则运算的意义、简单整数 四则运算的内容;
• 第二学段主要通过万以上数、分数和小数的认识,以及四则运算 和运算律的内容;
• 第三学段主要通过分数和小数的意义及四则运算的内容。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基础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基础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一、“数与代数”领域课程内容的发展和
变化
1.“数与运算”主题的演变
从大纲的演变情况可以看出:一直到1978年,大纲均 对计算提出了“正确、迅速”的要求,1978年之后开始关 注计算能力的培养,逐步精简笔算的数据,从1986年大纲 起, 增加了估算,对口算和估算能力的要求逐步增强。

数学课教学大纲

数学课教学大纲

数学课教学大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教学大纲也在逐步完善和调整。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数学课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教学目标数学课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使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建立数学模型,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数学课教学也应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数学课教学内容应包括数与式、函数与方程、几何与三角、统计与概率等几个主要部分。

其中,数与式是数学的基础,包括数的概念与性质、运算律等;函数与方程则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内容;几何与三角则涉及形状、空间和角度的理解和计算;统计与概率则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的重要内容。

三、教学方法数学课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践、讨论和探究等。

讲授方法主要用于传授基础概念和知识;实践方法则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讨论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思辨能力;探究方法则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评价数学课教学评价是对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反馈和总结。

评价方式应综合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包括笔试、口试、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

此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自我评价和改进能力。

五、教材选择教材的选择应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材内容要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教材的编写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六、教学资源数学课教学需要依托一定的教学资源。

学校应为数学教师提供相关教学设备和软件,如计算器、数学软件等。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如教学视频、数学游戏等。

七、教师角色教师在数学课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应起到引导者和指导者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本实验稿旨在探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以期为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一、课程目标的设定。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课程目标的设定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实际需求。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主要目标应当包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建模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实践能力。

同时,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二、课程内容的设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内容设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

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同时,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文化素养,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与课程目标和内容设置相适应。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同时,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评价体系的建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评价体系应当与课程目标和内容设置相适应。

在评价体系的建立上,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文化素养,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增强数学实践能力。

五、师资队伍的建设。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实施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因此,应当加强对数学教师的培训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注重培养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部分前言教育部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

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2007-4目录前言 (3)第一部分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4)一、基本理念 (4)二、设计思路 (5)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8)一、总体目标 (8)二、学段目标 (9)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2)第一学段(1-3年级) (12)一、数与代数 (12)二、图形与几何 (13)三、统计与概率 (14)四、综合与实践 (14)第二学段(4-6年级) (14)一、数与代数 (14)二、图形与几何 (15)三、统计与概率 (17)四、综合与实践 (17)第三学段(7—9年级) (17)一、数与代数 (17)二、图形与几何 (20)三、统计与概率 (25)四、综合与实践 (26)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26)一、教学建议 (26)二、评价建议 (32)三、教材编写建议 (36)附录1 课程目标的术语解释 (41)附录2 内容标准及教学建议中的案例 (43)前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制定的。

《标准》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为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标准》编入了一些案例,以供参考。

第一部分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篇: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联系,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就是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一些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数学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使学生切实化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周围熟悉的事物中主动去学习、理解和应用数学。

一、计算题的教学生活化计算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整个小学阶段都贯穿有计算题的教学。

但是,由于计算题的计算方法单调、内容枯燥无味等原因,使学生见而生“厌”,久而久之还会对数学失去兴趣。

为此,教学时必须把计算与生活无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把那些枯燥无味的计算题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有趣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得有趣、算得开心,自然而然地掌握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我出示了一道尝试题:“143-98”,通过自学课本,学生会正确计算“14398=143-100+2”,但对于减去100后为什么要加上2,一时难以理解。

这种情况在我意料之中。

因此,我就设计了模拟生活中购物的情境:把教台当成了柜台,上面摆有篮球、足球、羽毛球拍等体育用品,再由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

一个顾客带了143元钱来到柜台边准备购物,里面是一张百元大钞和四十三元零钞。

只见顾客挑了一个标价98元的篮球,他掏出那张百元大钞,递给售货员,这时他还剩下43元,即应把143-100=43(元),只见售货员接过钱后,找回2元,这时顾客的手里有45元,即43+2=45(元),也就是说多减去的2元应该再加上。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2002年11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3)一、课程性质 (3)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3)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4)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4)3.有利于形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4)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6.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双基” (5)7.返璞归真,注意适度的形式化 (5)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5)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5)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 (5)三、课程设计思路 (5)高中数学课程框架 (6)1.课程框架 (6)2.必修课程 (6)3.选修课程 (6)4.关于课程设置的说明 (7)学生的6种最基本的选择和课程组合的基本建议 (8)《标准》中使用的主要行为动词 (8)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10)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1)一、必修课程 (11)A1 (11)内容与要求 (11)说明与建议 (13)参考案例 (13)A2 (14)内容与要求 (14)说明与建议 (15)参考案例 (16)A3 (16)内容与要求 (17)说明与建议 (18)参考案例 (19)A4 (19)内容与要求 (20)说明与建议 (20)参考案例 (21)A5 (22)内容与要求 (22)说明与建议 (23)参考案例 (23)二、选修课程 (24)B,C系列课程 (24)B系列课程 (25)B1 (25)内容与要求 (25)说明与建议 (26)参考案例 (26)B2 (27)内容与要求 (28)说明与建议 (29)参考案例 (30)C系列课程 (32)C1 (32)内容与要求 (32)说明与建议 (33)参考案例 (33)C2 (34)内容与要求 (34)说明与建议 (35)参考案例 (35)C3 (36)内容与要求 (36)说明与建议 (37)参考案例 (38)D,E,F系列课程 (39)D系列课程 (40)数学史选讲 (40)内容与要求 (40)说明与建议 (41)现实社会中的数学问题 (41)内容与要求 (42)说明与建议 (42)中学数学思想方法 (43)内容与要求 (43)说明与建议 (43)数学问题集锦 (44)参考选题 (44)说明与建议 (44)E系列课程 (44)优选法 (44)内容与要求 (45)统筹法 (45)内容与要求 (45)F系列课程 (46)几何证明 (46)内容与要求 (46)说明与建议 (47)参数方程与摆线 (47)内容与要求 (47)(二)说明与建议 (49)矩阵与变换 (49)内容与要求 (50)说明与建议 (50)数列与差分 (51)内容与要求 (51)说明与建议 (51)初等数论初步 (52)内容与要求 (52)说明与建议 (52)对称变换与群 (52)内容与要求 (53)说明与建议 (53)欧拉定理与曲面曲线分类 (53)内容与要求 (53)说明与建议 (54)三、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文化 (54)数学建模 (54)内容与要求 (55)说明与建议 (55)数学探究 (56)内容与要求 (56)说明与建议 (56)数学文化 (57)内容与要求 (57)说明与建议 (57)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59)一、教学建议 (59)1.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 (59)2.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能力 (59)3.注重联系,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识 (60)4.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60)5.关注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科学观的形成 (60)6.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60)7.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61)二、评价建议 (61)1. 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62)2、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62)3. 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 (62)4. 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 (63)三、教材编写建议 (63)1.反映课程内容的素材应体现数学的本质、联系实际、适应学生的特点 (63)2.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 (64)3.体现相关内容的联系,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和认识数学 (64)4.注意新理念、新内容在教材编写上的特殊处理 (64)5.渗透数学文化,体现人文精神 (65)6.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 (65)7.反映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 (65)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也是研究模式与秩序的科学。

202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02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02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二次培训讲座2021年12月28日,正式颁发了2021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并将于2021年秋季开始实施。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各个学科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蓝本。

最大的改变:“双基”→“四基” 四基: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六个核心词”→“十个核心词” 十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从更多方位拓展了数学基础教育的内涵,在更高层面增益了数学课程教学的价值,让课程标准的内容、精神和理念都更好地反映了数学教育教学的本质。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1版)》修订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2021版)》从体例结构、文本表述、具体内容和实施建议等方面都做了修改。

主要修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例与结构的调整。

在保持《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体验不变的前提下,在结构上做了以下调整。

1.重新撰写“前言”在“前言”部分除了修改了对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数学教育功能、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的表述外,增加了“课程性质”。

强调了“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整合三个学段的“实施建议”2.为了避免行文的重复、进一步突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完整性,《课程标准(2 021版)》将原来分三个学段撰写的实施建议进行了整合,统一撰写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教材编写建议,并增加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3.将“行为动词”和“案例”等统一放入附录增加了课程目标中的有关“行为动词”的解释,这些行为动词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一类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

22版数学课程标准

22版数学课程标准

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课程理念:数学课程目标的确定,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2. 课程目标: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初中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3. 课程内容:数学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组成。

其中,前三个学习领域以数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思想为主线循序渐进;综合与实践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的信息,建议前往教育部官网获取。

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中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

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中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

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中数学教育的
总体目标
在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中明确了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

这个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

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数学观念分析和解决问题。

3.数学应用:学生应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4.数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自信心、勤奋精神、合作意识和数学道德。

5.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实践中,数学教育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4.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学教育的现代化水平,拓宽学生的视野。

6.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7.关注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总之,数学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总体目标,关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数学应用、数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内容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是一套指导学校和教师开展数学教学的准则和目标。

通过遵循这些标准,学生将能够获得全面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数学基础知识数学课程标准包括以下方面的基础知识:1. 数字与运算:学生将研究数字的概念、数位和数值的表达方式。

他们还将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运算方法。

2. 几何形状:学生将了解各种几何形状的特征和属性,如点、线、面、体等。

他们还将研究如何计算周长、面积和体积等几何量。

3. 数据分析:学生将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他们将使用统计方法来描述和解释数据的特征。

4. 代数方程:学生将研究代数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他们将研究如何解方程和应用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技能发展数学课程标准还关注学生的数学技能发展。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数学技能:1. 计算能力:学生将培养快速而准确地进行数学计算的能力。

2. 推理能力:学生将研究运用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模型应用:学生将研究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4. 数据解读:学生将研究如何理解和解释以图表、图形和数据表格形式呈现的信息。

教学方法与评估为了实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教授数学概念、演示数学技巧、进行数学实践和结合实际情境的问题解决等。

同时,教师还应通过定期的评估来监测学生的数学研究进展,以及发现和解决学生的研究困难。

总结数学课程标准内容涵盖了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技能发展。

通过遵循这些标准,学生将能够全面发展他们的数学素养,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并进行定期评估,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完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

(完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

全日制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核心概念、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 ...

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核心概念、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 ...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学习体会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核心概念、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了修订。

一、关于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标准》《实验稿》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获得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是对以往数学教学价值的理性审视和反思。

同时,《标准》还对一些目标进行了完善,比如对于学习习惯,明确提出了应该培养的学习习惯是: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

提出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要切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不仅仅需要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更需要思想方法、活动经验的积累。

也就是说,要创新,需要具备知识技能、需要掌握思想方法、需要积累有关经验,几方面缺一不可。

正如史宁中教授所说:“创新能力依赖于三方面:知识的掌握、思维的训练、经验的积累,三方面同等重要。

”对于数学活动经验的内涵,目前并没有确切的界定。

从众多专家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共同点:1、基本活动经验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

2、是在特定数学活动中积累的。

3、其核心是如何思考的经验。

4、最终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现实和数学学习的直觉,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这些给我们一线教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第一,积累优秀案例,注重结论的分析;第二,研究学生。

尤其是研究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第三,探索经验形成的途径。

在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出了三个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

人们通过抽象,从客观世界中得到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建立了数学学科;通过推理,进一步得到更多的结论,促进数学内部的发展;通过建模,把数学应用到客观世界中,沟通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

比如,由数量抽象到数,由数量关系抽象到方程、函数(如正反比例)等;通过推理计算可以求解方程;有了方程等模型,就可以把数学应用到客观世界中。

处于下位的是与特定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具体思想,如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分类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等。

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

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

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
目标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1.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 体会数学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此外,该课程标准首次将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原文件第四章“课程目标”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在教学中如何整体把握教材和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如何整体把握教材和教学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前言部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在课程目标部分规定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由四方面组成,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

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离不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渠道,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共识。

但是怎样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整体教学目标呢?“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老师们都比较重视,一般来说,不仅能定出具体的目标,而且在教学中实施,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多元化整体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下面以教师备课《年、月、日》为例看看怎样把握和实现目标的(当然前提是精心备课)。

《年、月、日》是新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一般老师可能是打算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很多“课件”,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挂历,通过认识挂历等等来教给学生认识年月日。

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呢?有些老师没有深思。

大部分老师可能认为只要要让学生认识一年有12个月和闰年平年就行了。

如果老师在进一步探究课标,就会发现《课程标准》中还规定了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于是再安排一些数学游戏和思考题,但是,要完成四方面的教学目标,一节课的时间是不是不够1、谈话引入:现在你们每人的桌面上都有一个信封,这信封里共有6张卡片,老师都给它们编好号了,等下老师叫你拿出哪一张你按序号抽出来。

这个信封里有许多好玩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但老师有一个要求,里面的东西老师没让你们拿出来不要去动。

说到礼物,大家想想你们一般在什么时候会收到礼物呢?(本环节让学生讲自己的生日,老师板书在黑板上,选取两三个同学就行)2、你能不能在老师讲台上的年历中找到你生日的那一天呢?(学生翻好后再问你是怎么找到的){小结出如何看日历}3、引导课题:现在大家看看黑板上的日期,如2005年4月18日,这里包含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你们猜一猜看我们今天学什么呢?——引出“年、月、日”并板书课题。

课程标准数学

课程标准数学

课程标准数学首先,课程标准数学包括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建立起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比如数、量、形、结构、变化等。

只有对这些基本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而数学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了数的认识与应用、算术运算、代数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与方程、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计算等。

通过对这些基本技能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渐建立起对数学的技能基础。

而数学的基本方法则是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需要运用的一些方法和策略,比如数学建模、数学推理、数学论证等。

掌握这些基本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其次,课程标准数学还包括了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科精神。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和学科精神。

其中,数学的学科特点主要包括了抽象性、严谨性、逻辑性、应用性等。

而数学的学科精神则包括了求真务实、创新探索、合作共赢等。

了解和理解这些学科特点和学科精神,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和内涵,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课程标准数学还对数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未来,数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将主要包括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数学与现代科技的交叉应用、数学与跨学科的融合等。

而数学的应用前景也将更加广阔,涉及到经济、金融、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等各个领域。

因此,学生要认识到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和前景,努力学习数学知识,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课程标准数学是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课程标准数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和精神,展望数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希望学生能够重视课程标准数学的学习,努力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几何体和平面图 图形进行变换, 能初步确定物 似等的基本 性质,初步认识投
形,感受平移、旋 体的位置, 发展测量 (包括估 影与视图、掌握基本的识图、作
转、对称现象,能 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图等技能;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初步描述物体的相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 能证明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本
对位置、获得初步 析数据的过程, 掌握一些数据 性质,掌握基本的推理技能。
学会用具体的数描 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画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述现实世界中的简 ●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 ●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
单现象。
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 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
●在对简单物体和 计图案的过程中, 进一步发展 的相互转换等活动过程中,初步
数 图形的形状、大小、 空间观念。
一、《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提出的课程目标包括的内容:
1、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
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
的 测 量 ( 包 括 估 处 理技能;体验事件发 生的 ●从事收集、描述、分析数据,
测)、识图、作图等 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 作出判断并进行交流的活动,感
技能。
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 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
●对数据的收集、 整 的可能性。
计总体的思想,掌握必要的数据
理、描述和分析过
处理技能; 进一步丰富对概率
学问题。
问 并提出简单的数学 ●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
题 问题。
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
●了解同一问题可 ●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
以有不同的解决办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 ●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
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学 位置关系、运动的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 ●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
思 探索过程中,发展 集有用的信息, 进行归纳、 类 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
考 空间观念。
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 测。
●在教师的帮助下, 理能力。
●能用实例对一些数学猜想作出
初步学会选择有用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 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
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 掌握空间与图形的
与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技 能
●经历提出问题、 收集和处理数据、 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发展
数 抽象思维。
学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程有所体验、掌握
的认 识,知道频率与概率的关
一些简单的数据处
系,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
理技能;初步感受
率。
不确定现象。
●能运用生活经验, ●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 ●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
对有关的数字信息 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 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
作出解释,并初步 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 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刻
心。 学活动
2、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 级)
1~ 3

第二学段(
4~ 6
年级)
第三学段( 7~9 年级)
●经历从日常生活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
中 抽 象 出 数 的 过 及简单数量关 系的过程,认 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
程,认识万以内的 识亿以内的数, 了解分数、 百 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
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
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
发展。
知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 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和技能 能力与
情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感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 与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 态 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度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小数、简单给 分数、负数的意 义。掌握必 握必要的运算 (包括估算) 技能;
分数和常见的量; 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
了解四则运算的意 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 的规 变 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
知 义,掌握必要的运 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 方程、不等式、函 数等进行描
信息进行简单的归 有条理的思考, 能对结论的合 或推翻猜想。
纳与类比。
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
●在解决问题过程
的演绎推理能力。
中,能进行简单的、
有条理的思考。
解 ●能在教师指导下,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 ●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
决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 简单的数学问题。
识 算(包括估算)技 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
述。
与 能。
●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 ●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基本性
技 ●经历直观认识简 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 质、变换、位置关系的过程,掌
能 单几何体和平面图 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 握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本性
形的过程,了解简 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能对简单 质以及平移、旋转、轴对称、相
思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
步的演
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解 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决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 问 创新精神。 题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