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说明书8000字
课程设计说明书写作
课程设计说明书写作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XX学科的发展历程,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XX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XX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大纲如下:第1章:XX学科概述1.1 XX学科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XX学科的基本概念1.3 XX学科的基本原理第2章:XX学科的基本知识2.1 XX学科的知识体系2.2 XX学科的重点知识2.3 XX学科的难点知识第3章:XX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1 XX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3.2 XX学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3 XX学科在前沿领域的应用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XX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XX学科教材,确保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设计说明书
二、设计正文
1、设计题目:牛头刨床
1)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空回程时刨刀快速退回,即要有急回运动,行程速比系数在1.4左右。
60°
23.4425
-3.8561
0
80°
11.7213
-3.3395
0.3172
100°
3.1407
-1.92807
0.54933
120°
0
0
0.6343
表8
其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曲线分别如下:
位移图:
速度曲线图:
加速度曲线图:
选定凸轮轴径为30mm,凸轮基圆直径为凸轮轴径的2倍,即60mm凸轮滚子半径等于基圆半径的0.1倍,即6mm。
aA2A1r= ka1·μv=48mm×7.698(m/ /76.98mm=4.8m/s2
方向平行于AO4
α2=aA2t/ lO4A=0.2/0.62rad/s2=0.3rad/s2
其转向为顺时针方向。
aA2= p´a2´·μv=23mm×7.698(m/ /76.98mmm/s2=2.3m/ s2
推程阶段:
δ
s
v
a
15°
0.9377
0.78556
0.32906
30°
3.7508
1.57113
0.32906
45°
8.4393
2.3567
0.32906
60°
15.0032
3.14226
课设设计说明书
课设设计说明书课设设计说明书1.引言1.1 目的该课设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是描述课程设计的目标、要求和方法。
它旨在提供给学生和老师参考,以确保设计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完成。
1.2 背景在本课程设计中,我们将着重研究某特定主题,并通过设计和开发一个相关的项目来展示所学知识和技能。
2.项目概述2.1 项目目标明确阐述本项目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例如,设计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软件应用程序,或开发一个特定产品的原型。
2.2 项目范围详细说明本项目的范围,包括项目限制、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要求等。
也可以列出项目的时间线和里程碑。
3.需求分析3.1 用户需求描述项目的主要用户,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列出所需的功能和特性。
3.2 功能需求详细说明项目所需的各个功能点。
例如,登录系统、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
3.3 非功能需求列出项目的非功能需求,如性能要求、安全要求和可用性要求等。
4.设计方案4.1 技术选型介绍所选择的技术和工具,以及它们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例如,选择使用特定的编程语言、数据库和开发框架。
4.2 系统架构描述项目的整体系统架构,包括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和数据流动。
4.3 数据库设计如果项目涉及数据库,详细说明数据库的结构和表的设计。
4.4 用户界面设计根据用户需求和功能需求,设计用户界面的布局和交互。
5.开发与实现5.1 开发环境列出项目所需的开发环境和工具,如开发软件、集成开发环境和版本管理工具等。
5.2 开发过程描述项目的开发过程,包括需求收集、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等。
6.测试与验收6.1 单元测试描述项目进行单元测试的方法和工具。
6.2 集成测试描述项目进行集成测试的方法和工具。
6.3 系统测试描述项目进行系统测试的方法和工具。
6.4 验收测试描述项目进行验收测试的方法和标准。
7.项目管理7.1 项目计划详细说明项目的计划和进度安排。
7.2 风险管理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7.3 资源管理说明项目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员、设备和经费。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范例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范例
一、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一门机械设计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轴承应用、机械结构设计、焊接技术与结构分析、机械应用与传动机构综
合设计等,目的在于通过实验课程,为学生培养良好的机械设计能力,使
学生具备从设计、制造到利用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学习到机械设
计的方法和流程,对机械设计和制造有深入了解。
二、课程目标
1、教会学生如何实现机械设计过程中的软件应用,并熟悉软件工具
的使用;
2、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流程,包括机械结构设计,机械元件及材料
等的选择和应用;
3、学习机械设计制造中的焊接技术及结构分析,理解机械传动机构
的工作原理及其各种组件;
4、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够独立或小组设计
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大纲
1、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
行机械结构参数化定义、机械结构能力仿真与验证;
2、轴承应用:了解轴承的类型及应用,学习轴承选型、轴承安装、
润滑、清洁与检测等;。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内容中的关键概念,如XXX(此处填写具体概念),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2. 学生能描述XXX(此处填写学科知识点)的基本原理,并解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能总结本章节的知识结构,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XXX(此处填写学科相关技能)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产生对学科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3. 学生能够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倾听与分享,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XXX学科(此处填写学科名称)的示范课,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针对XX年级(此处填写具体年级)的学生,课程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
教学要求:课程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知识点的学习:涵盖课本第X章(此处填写具体章节),重点讲解XXX(此处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 技能训练:结合课本第X节(此处填写具体节次),开展XXX(此处填写具体技能)的实践操作。
通过实验、练习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课本内容为载体,融入对XXX(此处填写具体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课程设计开发说明书
课程设计开发说明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如XX、XX、XX,并能够理解它们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了解课程主题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3. 学生能够描述和解释课程内容中的关键原理和规律,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培养沟通、协作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课程主题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所学知识对社会和个人的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设计注重知识深度和广度,以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教学要求:1. 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2. 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3. 评估方式应与课程目标相匹配,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组织以下教学章节:1. 章节一:XX概念与性质- 教材章节:第一章- 内容:介绍XX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分类,以实例阐述XX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章节二:XX发展历程与现状- 教材章节:第二章- 内容:讲解XX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我国及世界范围内的现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3. 章节三:XX基本原理与规律- 教材章节:第三章- 内容:阐述XX的基本原理,分析XX现象的规律,举例说明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1. 引言课程设计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档旨在为课程设计提供详细的说明和指导,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效地进行课程设计工作。
2. 设计目标课程设计的目标是提供一个学习框架,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课程的关键概念和技能。
具体目标包括:-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3. 课程设计步骤3.1 确定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在设计课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和学习内容。
课程目标应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要求相一致,并具有明确的可测量性。
学习内容应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3.2 制定教学计划和学习活动根据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学习活动。
教学计划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和学习资源等。
学习活动应设计成富有创意和挑战的,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3 开展学习和实践活动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活动。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进行评估和反馈课程设计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
评估可以包括学生的作业、项目成果、实习报告等。
根据评估结果,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学习。
4. 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实施课程设计,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 授课讲解:教师将重点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并进行互动讨论和思考;- 实践体验:学生通过实验、实习等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个性化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反馈。
5. 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
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 作业/project成果评价:根据学生交付的作业和项目成果,评估其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试评价:通过考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口头表现评价:通过学生的展示、演讲等口头表现,评估其沟通和表达能力。
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文
课程设计(论文)说明书题目:数字电压表院(系):信息与通信学院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生姓名:尹建生学号:1000230130指导教师:李海鸥职称:教授2012年12月14 日摘要数字电压表利用模-数转换原理测量电压值,并以数字形式显示测量结果的电压仪表。
本设计从经济实用的角度出发,采用美国Atmel公司的单片机AT89S52作为主控芯片,结合外围的电压信号采集、AD转换、显示等电路,用C语言编写主控芯片的控制程序,设计了一款可以测量电压范围分为0~5V和5~10V的数字电压表。
经实验证明,该数字电压表有设计方法合理,简单易行,成本适中,安全实用等特点,适合大学生自己制作与使用。
关键词:数字电压表;单片机Abstract:The digital voltmeter uses of analog-to-digital conversion principle to measure the voltage, and voltage meter measurement result is displayed in digital form.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conomic and practical, this design uses of American Atmel's microcontroller AT89S52 as the master chip, and is combined with the peripheral circuit voltage such as signal acquisition, AD converter, display. The master chip control program uses the C language. The voltage range which the digital voltmeter can measure is divided into 0 ~ 5V and 5 ~ 10V .The experiment proved that the digital voltmeter has a reasonable design, simple, low cost, safe and practical features, it is suitabl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produce their own and use.Key words:digital voltmeter; SCM目录引言 (1)1 设计方案 (1)1.1 数字电压表的设计分析 (1)1.2 设计要求 (1)2 硬件电路设计 (1)2.1 单片机AT89S52简介 (1)2.1.1AT89S52 (1)2.1.2AT89S52主要特性 (1)2.2 整体硬件原理图 (3)2.3 电压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3)2.4液晶显示设计 (4)2.5 AD准换电路设计 (5)2.651最小系统设计 (6)3 程序设计 (6)3.1 程序设计内容 (6)3.2 C语言源程序 (6)4 心得体会 (6)谢辞 (8)参考文献 (9)附录 (10)引言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由LSI和VLSI构成的新型数字仪表及高档智能仪器的大量问世,标志着电子仪器领域的一场革命,也开创了现代电子测量技术的先河。
课设设计说明书
课设设计说明书
课设设计说明书
一、概述
本文档为课设设计的详细说明书,旨在说明课设的目的、背景、需求以及设计方案等内容,为项目实施提供指导。
本文档将依次介
绍课设设计的背景和意义、需求分析、设计方案、技术实现、测试
与验收等。
二、背景与意义
【此处介绍课设的背景和意义,例如该课设是为了解决某一特
定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等】
三、需求分析
3.1 功能需求
【课设需要实现的功能需求,可以分项进行说明】
3.2 性能需求
【介绍课设对性能方面的要求,如响应时间、并发能力等】
3.3 可靠性需求
【说明课设需要保证的可靠性要求,如数据完整性、系统稳定
性等】
四、设计方案
4.1 系统架构设计
【介绍系统的整体结构,包括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和功能划分】
4.2 数据库设计
【说明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包括表的设计和关系】
4.3 界面设计
【描述系统的界面设计,包括页面布局、交互设计等】
4.4 功能设计
【详细介绍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式】
五、技术实现
5.1 技术选型
【说明所选择的技术栈、开发工具等】
5.2 系统实现
【描述系统的实现过程,包括各个模块的开发流程和注意事项】
六、测试与验收
6.1 单元测试
【介绍系统的单元测试计划和执行结果】
6.2 集成测试
【说明系统的集成测试计划和执行结果】
6.3 验收测试
【说明系统验收的标准和测试结果】
七、附件
【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例如原型图、数据库设计图等】八、法律名词及注释
【本文档中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方便读者理解】。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文)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实际设计能力,为将来从事机械设计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
1. 课程设计主题,设计一个具体的机械产品或零部件,要求包括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工艺制造等方面。
2. 设计要求,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机械设计理论和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考虑产品的功能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因素。
3. 设计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制图和工艺分析等环节。
4. 设计报告,学生需要撰写完整的设计报告,包括设计依据、设计过程、设计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三、课程设计流程。
1. 课程设计立项,确定课程设计题目、要求和流程,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
2. 学生选题,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设计题目,并向指导老师提交选题申请。
3. 中期检查,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中期检查,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4. 设计完成,学生完成设计并撰写设计报告。
5. 最终评定,老师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评定,并给予成绩和评价。
四、课程设计评价标准。
1. 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2. 设计报告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3. 设计成果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4. 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和态度。
五、课程设计要求。
1. 学生要熟练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工程制图和计算能力。
3. 学生要注重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
4. 学生要按时完成设计任务,并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报告。
六、课程设计的意义和影响。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项重要实践环节,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本课程设计也是对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相关基础知识,如XXX概念、XXX原理,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2. 学生能理解学科知识体系,明确本章节内容在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学生能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背景,认识到学科知识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本章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形式,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搜集、整理和加工相关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学生能够尊重和欣赏他人的观点,形成包容、合作的团队精神。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XXX学科,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本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基础和认知能力,但部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应用尚不熟练,需要通过实践和探究活动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3. 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点讲解:依据课程目标,详细介绍XXX概念、XXX原理等基础知识,结合课本第X章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XXX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内容与课本第X章实例紧密结合。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案例中涉及的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针对课程内容,设计相关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课程设计撰写说明书
课程设计撰写说明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XX概念、XX原理等,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2. 引导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程,认识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运用XX方法、XX技巧等。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查找资料、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学科知识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本课程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结合学科性质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课程的实用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课程基础知识:讲解XX概念、XX原理等,对应教材第1章至第3章,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 第1章:XX概念及其应用- 第2章:XX原理与XX方法- 第3章:XX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2. 课程实践应用:结合教材第4章至第6章,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第4章:XX案例分析- 第5章:XX实验操作与技巧- 第6章:XX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3. 知识拓展与深化:依据教材第7章至第9章,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 第7章:XX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 第8章:XX学科的发展趋势- 第9章:跨学科知识融合与创新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第1周:课程导入,介绍课程目标和要求,学习第1章内容;第2周:学习第2章内容,进行课堂讨论;第3周:学习第3章内容,进行实践操作;第4周:学习第4章内容,分析案例,进行小组讨论;第5周:学习第5章内容,开展实验活动;第6周:学习第6章内容,总结实践经验;第7周:学习第7章内容,了解最新研究动态;第8周:学习第8章内容,探讨学科发展趋势;第9周:学习第9章内容,进行跨学科知识融合与创新。
机械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机械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并能够解释机械结构的工作原理和功能;2. 了解并能够描述不同机械传动方式的特点和应用;3. 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阅读和绘制简单的机械图纸。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机械设计原理,进行简单的机械结构设计和改良;2. 能够运用机械制图软件,准确地绘制出所设计机械的图纸;3. 能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分析并解决机械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意识和设计潜能;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协同工作;3. 培养学生具备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关注机械设计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中学阶段,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机械设计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机械设计过程中,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提问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力学基础、材料力学性质、机械结构稳定性分析等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述、第二章 力学基础、第三章 材料力学性质2. 机械传动方式:介绍不同类型的机械传动方式,如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传动等,分析各自特点和应用场景。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机械传动3. 机械制图:教授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制图规范、视图表示方法、尺寸标注等,使学生能够阅读和绘制简单的机械图纸。
- 教材章节:第五章 机械制图4. 机械结构设计与改良: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机械结构设计与改良,培养其创新设计能力。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说明书1. 引言本课程设计说明书旨在详细说明课程设计的目的、背景、范围以及设计方案,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本课程设计的内容和目标。
2. 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完成一个实际的项目,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课程所学知识,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背景在现代社会中,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学校开设这门课程,旨在培养计算机方面的应用人才。
本课程设计所选题目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多个方面,旨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4. 范围本课程设计主要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学生将根据题目要求和指导,完成一个实际的计算机应用项目。
项目的选题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软件开发、网站设计、数据库设计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能力,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设计与实现。
5. 设计方案本课程设计采用前期项目立项、中期项目分工合作、后期项目实施三个阶段的方式进行。
具体设计方案如下:5.1 前期项目立项在前期项目立项阶段,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能力,与团队成员协商确定项目的选题和形式。
学生需要提交项目立项申请书,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目标、项目内容及计划等。
经过学院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
5.2 中期项目分工合作在中期项目分工合作阶段,学生将根据项目的需求和分工情况,分配任务和责任。
学生需要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明确每个任务的具体内容和完成时间。
同时,学生需要建立团队内部的沟通和协作机制,确保团队合作的顺利进行。
5.3 后期项目实施在后期项目实施阶段,学生将根据项目计划,按照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项目的各项任务。
学生需要保持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及时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同时,学生还需要定期进行项目进展报告,以跟踪项目的实施情况。
6. 结束语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施,学生将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设计说明书
前言夹具课程设计的目的:金属切削机床的夹具设计是机械类企业常见的设计任务,作为机械类专业的学生进入企业后常常会遇到这些设计任务,课程设计是提高我们机床夹具设计技能的重要环节。
其目的是:1)培养我们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我们掌握机床夹具的一般设计方法和步骤,提高我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
2)使我们学习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等强化我们的基本设计技能。
3)使我们能综合运用夹具设计课程及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学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课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与工艺规程设计的衔接,夹具设计应和工序设计统一2)所需设计的夹具绝大多数用于零件加工的某一特定工序。
在工艺设计环节中,对该工序的设计已要求设计其定位与夹紧方案,因此夹具设计的具体内容应与工序设计保持一致,不能相互冲突。
3)设计时要有整体观念4)夹具设计有其自身的特点:定位、夹紧等各种装置在设计前期是分开考虑的,设计后期通过夹具体的设计将各种元件联系为一个整体。
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工件无法装卸、工件定位出现过定位或欠定位等问题。
因此,设计时考虑须周全,整体观念强就会少出差错,从而提高设计质量与效率。
5)设计中应学习正确运用标准和规范6)对于国家标准的规范要严格的遵守和执行。
夹具设计过程中选择各种功能元件时应注意尽可能选用标准件,减少非标准件的设计制造工作量,降低夹具成本。
第1章设计准备工作1.1熟悉加工零件图零件图应该无遗漏的给出加工零件的全部信息,包括几何形状、全部尺寸、加工面的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材料和热处理要求、其它特殊技术要求等。
该加工零件如下图:图1-1已知该零件的材料为HT200,需要大批量生产,加工2-Ф12H7孔(其它工序已经加工完成)。
要求为该零件设计专用钻床夹具,所用机床为Z525立式钻床。
1.2加工零件图分析该工序为加工2-Ф12H7孔,该孔的公差等级为7级,精度要求较高。
综合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综合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如XX概念、XX原理等。
2. 学生能理解课程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形成跨学科的知识体系。
3. 学生能了解课程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
3. 学生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和整理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料,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2.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所学知识对社会和个人的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课程,旨在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本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和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课程基础知识:涵盖课本第1章至第3章,介绍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如XX原理、XX公式等,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 跨学科知识融合:结合课本第4章,将课程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如数学、物理等,提高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3. 实践活动:依据课本第5章,设计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参考课本第6章,教授学生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数据库等,收集和整理课程相关资料,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5. 课堂讨论与小组合作:围绕课本第7章,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课程设计任务说明书
课程设计任务说明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内容中的核心概念,如XXX(根据实际内容填写),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2. 学生能了解课程的背景知识,如XXX(根据实际内容填写),形成知识体系。
3. 学生能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学科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等辅助手段,搜集、整理、分析学科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XXX学科(根据实际学科填写)的示范课,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科素养。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的学生群体为XX年级(根据实际年级填写),此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但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预期目标,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取以下教学内容:1. 教材第一章:XXX(根据实际内容填写),涵盖基本概念、原理和实例。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 教材第二章:XXX(根据实际内容填写),介绍学科发展历程、重要人物和成果。
本章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学科背景,培养学科兴趣。
3. 教材第三章:XXX(根据实际内容填写),讲解学科核心知识,包括XXX (根据实际内容填写)等方面。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前言端盖零件有孔、外圆、端面螺纹孔组成,在达到零件设计的技术要求下,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所以为了达到该目的,在工程操作过程中要执行一个可行高效的加工工艺路线。
主要内容1、选择毛胚的制造方法:用砂型铸件,铸件的规格为φ100,圆柱的长度为40。
2、合理选择各工序的定位定位基准。
端盖零件属于盘套类零件,同时该零件主要是用装夹来固定工件,一般一轴线为定位基准。
3、确定各工序所用的加工设备和刀具。
(1)粗加工阶段,主要用车床进行,刀具是车刀。
(2)半径加工阶段,主要用到车床、钻床,刀具是车刀、钻刀。
(3)精加工阶段,主要用到车床、钻床,刀具是车刀,丝锥。
4、合理安排热处理工序。
热处理工序放在两端面及外圆的粗加工之后,调质处理220~240HBS。
5、确定各工序加工余量。
该零件的生产时单批量的生产,同时也属于中小型零件。
各工序加工余量如下:粗加工余量为约为1~1.5mm,半精加工余量约为05~1mm,高精加工车余量约为0.4~0.5mm。
按本人选择的加工工艺路线,在粗加工该零件时,所留的余量为1mm,精加工工序中,圆柱的外表面和圆柱的长度直接加工到标准尺寸,用攻螺纹就一次性加工成成型螺纹孔。
6、确定工序尺寸,正确拟定工序技术要求(1)圆柱表面的粗加工保证各尺寸余量都留有2mm。
(2)调质处理调质处理220~240HBS(3)精加工圆柱的各表面保证圆柱的各个表面的与标准尺寸大小一致,表面的光滑度Ra1.6。
(4)粗精加工孔的尺寸、光滑度保证内小孔φ16H7,粗糙度Ra1.6;圆角R2,孔径φ35,孔的长度为5,粗糙度Ra25;倒角C1.5,孔径φ32H9,孔的长度为10,粗糙度Ra1.5;(5)沉孔的加工用钻头加工沉孔,保证沉孔的尺寸6×φ6φ126,表面粗糙度Ra1.6。
(6)螺孔的加工用攻螺纹的方法加工3×M5-7H13孔16的螺孔。
总结本人所选的工艺路线是合理的,结合零件生产的数量,工艺上所用设备不是很偏设备,同时,刀具也能满足标准零件的表面精度。
课课程设计八千字
课课程设计八千字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XX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XX学科的基本方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XX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XX学科的基本实践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第一章:XX学科概述1.1 XX学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XX学科的应用领域和意义第二章:XX学科的基本原理2.1 XX原理的提出和意义2.2 XX原理的应用案例第三章:XX学科的基本方法3.1 XX方法的原理和步骤3.2 XX方法的实践应用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来说:3.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3.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XX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XX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3.4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运用XX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4.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4.2 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拓展知识面。
4.3 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4.4 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器材,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以上就是本课程的教学设计,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资源,相信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课程设计题目:除铁器水平移动装置设计班级:机械09-4班姓名:肖飞龙指导教师:康文龙完成日期:2013.1.设计任务书一、设计内容除铁器水平移动装置设计二、上交材料(1) 设计图纸(2) 设计说明书(5000字左右,无图纸不少于8000字)三、进度安排(参考)(1) 熟悉设计任务,收集相关资料(2) 拟定设计方案(3) 绘制图纸(4) 编写说明书(5) 整理及答辩四、指导教师评语成绩:指导教师日期摘要此次课程设计是学习完机械全部的专业课程后的一次世间法学习。
所以,它突出的特点就是有很强的实践性。
在设计过程中,主要完成了电动机的选型、减速器、链轮、链条、轴承的设计。
这次课程设计的主要意义有:一.进一步熟悉所学课程,并应用到实践,再从实践中反过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熟悉程度。
二.增强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此次课程设计,不但涉及到《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也是对《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机械图学》与《机械设计》等课程的一次全面复习,与综合运用能力的锻炼。
三.增强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设计能力。
AbstractThe curriculum design is another learning after the learning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urse this time. Therefore, his most prominent feature is the strong practicalism. We have completed the main parts of the process of a card and the process of a development of the card, becoming more familiar with the machinery of the entire process of production; At the same time for a specific folder we design processes and achieve high-volume production parts.The main significance of the curriculum design has the followings: First. To further familiarize themselves with the course, and applied to practice, from practice, in turn, enhance the knowledge of the degree of familiarity withSecond. The curriculum design is not only a totally review of the such courses as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precision mechanical design and testing"、"mechanical Graphics" and "mechanical design",but also a exercise comprehensive use of ability.Third. Enhance our ability of independent problem-solving and design capability目录1除铁器的工艺分析 (1)2电动机的选型 (1)3传动比的分配 (2)4传动参数的计算 (2)5减速器中的齿轮设计 (4)5.1高速级齿轮设计 (4)5.2 低速级齿轮设计 (9)6链传动的设计 (14)7轴类零件的设计 (16)7.1减速器中间轴的设计计算 (16)7.2减速器低速轴的设计计算 (20)7.3移动装置主动轮的轴的设计计算 (24)8移动装置主动轮上的轴承的寿命计算 (27)9键连接的校核 (27)1除铁器的工艺分析(1)除铁器的用途除铁器,是一种能产生强大磁场吸引力的设备,它能够将混杂在物料中铁磁性杂质清除,以保证输送系统中的破碎机、研磨机等机械设备安全正常工作,同时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大、长铁件划裂输送皮带的事故发生,亦可显著提高原料品位。
(2)除铁器选型永磁除铁器里面安装的是磁块,利用磁铁的磁力吸引铁磁性物料。
当永磁铁吸附铁磁物较多时,人工用非磁性刮板清除或戴手套摘除,适用于连续工作,含铁较少的场合。
电磁除铁器里面是线圈,通电后产生磁性,就可以把磁性物吸附出来。
电磁除铁器具有透磁深度大、吸力强、防尘、防雨、耐腐蚀等特点,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仍能可靠运行。
综合考虑,采用电磁除铁器。
根据零件材料确定毛坯为铸件,毛坯的铸造方法选用砂型机器造型。
由参考文献知,用查表法确定各表面的总余量。
此外,为消除残余应力,铸造后应安排人工时效。
2电动机的选型(1)类型和结构形式的选择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维护方便,可直接接于三相交流电网中,在工业上应用最为广泛,优先选用。
Y系列电动机是一般用途的全封闭自扇冷式三相异步电动机,有高效率、性能好、噪声低振动小等优点,适用于不易燃、不易爆和无特殊要求的机械上。
综合以上因素,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选择Y系列电动机。
(2)功率的确定1.工作机所需功率Pw(kW)Pw=Fw×Vw/(1000ηw)由于Pw已指定为2 kW,Vw也已指定为0.01m/s,由于减速器后面采用链传动,由表3-1知ηw=0.96,故求的Fw=192000N。
2.电动机至工作机的总效率η串联,则η=η1η2η3η4=0.96*0.99*0.99*0.99=0.93η1为链传动效率,η2η3为两滚动轴承的传动效率,η4联轴器的传动效率。
3.所需电动机的动率Pd(kW )所需电动机的功率由工作机所需功率和传动装置的总效率按下式计算Pd= Pw/η=2/0.93=2.15 kW4.电动机额定功率Pm按Pm ≥Pd=2.15 kW 来选取电动机型号。
5.转速的确定同步转速低的电动机磁极多,外廓尺寸大、重量大,价格高,但可使传动系统的传动比和结构尺寸减小,从而降低了传动装置的制造成本。
一般最常用、市场上供应最多的是同步转速为1500 r/min 和1000 r/min 的电动机,设计时优先选用。
故由表17-7,选Y112M-6型电动机,同步转速1000 r/min ,6极,额定功率为2.2 kW ,满载转速940(r/min),额定转矩2.0,质量45kg 。
3传动比的分配(1) 电动机选定后,根据电动机的满载转速和工作机的转速,即可确定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即 i=8.1958.4940==w m n n (2) 分配到各级传动比分配链传动的传动比o i =6,则减速器的传动比为6.3268.195=, 参考机械设计指导书图12分配齿轮传动比得高速级传动比.80512=i ,低速级传动比为62.58.56.3223==i 。
4传动参数的计算(1)电动机轴(减速器的高速轴):转速:n 0=940m in /r 输入功率:P 0=P d =2.2KW 输出转矩:T 0=9.5510⨯60n P d ⨯=9.55610⨯9402.2⨯=2.23410⨯N mm ⋅ (2)减速器的中间轴转速:n 1=min /162min /r 8.5940120r i n == 输入功率:P 1=P KW 17.299.02.240=⨯=⨯η 输入转矩:T 1==⨯⨯1161055.9n P 9.55610⨯mm N ⋅⨯=⨯51028.116217.2 (3)减速器的低速轴转速:n 2=min /8.2862.5162231r i n == 输入功率:P 2=P KW P 1.297.099.017.2321121=⨯⨯=⨯=⨯⨯ηηη 输入转矩:T 2==⨯⨯2261055.9n P 9.55610⨯mm N ⋅⨯=⨯5109.68.281.2 (4)移动装置主动轴(大链轮所在的轴)转速:n 3=min /8.468.282r i n o ==输入功率:P =3P KW 0.296.01.212=⨯=⨯η 输入转矩:T 663363103.94.8.21055.91055.9⨯=⨯⨯=⨯=n p N mm ⋅5减速器中的齿轮设计5.1高速级齿轮设计1.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模数 1)按要求的传动方案,选用圆柱直齿轮传动;2)运输机为一般工作机器,速度不高,故用8级精度;(GB10095—88) 3)材料的选择。
由[2]表10-1选择小齿轮材料为45钢(调质)硬度为240HBS ,大齿轮的材料为45钢(正火)硬度为200HBS ,两者硬度差为40HBS ; 4)选小齿轮齿数为Z 1=24,大齿轮齿数Z 2可由Z2=12i 1Z ⨯得Z 2=112.8,取113; 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按公式:2311)][(132.2H H d t t Z u u T K d σφ⋅±⋅⨯≥(1)确定公式中各数值 1)试选K t =1.3。
2)由[2]表10-7选取齿宽系数dφ=1。
3)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矩,由前面计算可知: T 1=1.3510⨯N mm ⋅。
4)由[2]表10-6查的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Z E =189.8MP 215)由[2]图10-21d 按齿面硬度查的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1lim H σ=580MP ;大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2lim H σ=560MP 。
6)由[2]图10-19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K 1HN =0.95; K 2HN =1.05。
7)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为10,安全系数S=1,有[H σ]1=S K H HN 1lim 1σ=0.95⨯580=551MP [H σ]2=S K H HN 1lim 1σ=1.05⨯560=588MP(2) 计算 确定小齿轮分度圆直径d t 1,代入 [H σ]中较小的值 1)计算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d t 1,由计算公式可得:66.7mm =)5518.189(.74.75110.313.132.22351⨯⨯⨯⨯⨯≥t d 2)计算圆周速度。
1.54m/s =1000604407.6614.310006011⨯⨯⨯=⨯=n d v t π3)计算齿宽b=⨯=t d d b 1φ1⨯66.7=66.7mm 4)计算模数与齿高模数mm z d m t t 8.7224.76611===齿高mm m h t 6.268.7225.225.2=⨯==5) 计算齿宽与齿高之比h b65.106.26.766==h b6)计算载荷系数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