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意识针对小学生缺乏估算意识,习惯于正确计算的现象,在课堂教学工作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谈一些自己的做法.一、激发兴趣走进估算要想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体的情景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正确地认识并体验到估算的实用价值,才能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
一开始接触到估算,如果感受不到它的实用价值的话,学生就会觉得学习估算有什么用啊,还不如准确计算呢,那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无从谈起。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长臂猴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动物,题目通过统计图的形式告诉了长臂猴数量的变化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从而很投入的探索出2004年长臂猴可能达到的多少只.还可以让学生估算一些贴近生活的问题, 例如:估算到超市购物需要的钱,估计外出旅游的费用,一个体育场大约能容纳多少名观众……等.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关注这类问题的解决,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呢?首先,教师要有估算的意识。
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有步骤地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让学生不断加深认识。
如学习千克的认识以后,可让学生尝试估算日常生活中有关物品质量;学习米和厘米的认识. 总之,教师要做启发学生运用估算的有心人,尽量结合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寻找契机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再通过交流估算方法、技巧等途径,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估算的乐趣,并切身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凸现估算应用的价值二、结合教学,渗透估算的方法小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教学关系十分密切,教师教学中要强化估算意识并结合教学内容做好估算方法的示范。
而教师的估算方法又着重体现在对各册教材中估算题材的挖掘和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上,这种渗透则需要穿插到教学过程中去。
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估算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数感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和量化能力的形成,具体就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将一些估计的思想方法直接或间接地渗透给学生。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估算是数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策略的一种。
估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估算结果比精确计算的结果的次数要多得多,因为,客观条件往往不容许我们每一件事都坐下来细细测量或者是计算,人们经常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着估算。
因此,提高小学生的估算能力,是使他们尽早适应生产和生活实际的需要。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已经提出“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进行估计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那么估算能力如何培养呢?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估算意识以前的教材,估算内容太少,估算题目又太单一,而且又是选学的内容,没有受到师生的重视,所以学生估算意识薄弱。
赞科夫指出:“在传统教学法中,起特殊重要作用的是一些实质上跟认识没有内在联系的学习动机。
”(1)精心设计,让学生产生估算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受教学计算精确性的影响,看到题目,往往就用笔算,很少想到估算。
教师可设计一些既可笔算,又可估算的题目,从而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亲身感受和对比,提高估算的兴趣。
比如连线题:24×53 得数比1800大,比2800小37×65 得数比3500大,比4800小28×32 得数比1000大,比1800小76×59 得数比600大,比1200小本题有两种方法:一是精确计算后进行连线,二是估算后进行连线,对比这两种算法,显然估算方法更为方便快捷。
这样学生便能从中获得估算的兴趣,体验到估算的必要性。
(2)联系实际,让学生喜爱估算。
以往教科书上的估算题老是“362×5.4”和“368÷39”之类的,这样根本不能引起学生估算的兴趣。
因此,要把枯燥、乏味的估算题材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生活题材,让学生自觉地喜欢上估算。
如,对一年级的小学生,就要经常创设一些学习情境,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手比爸爸、妈妈的手小一些,比弟弟、妹妹的大一些;知道2个鸡蛋比1个鸡蛋多,比3个鸡蛋少;知道12在10和20之间,但更接近10;知道1米大约有多高,自己有没有1米;40分钟大约有多久。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学生 2 :将 6 5看成 整数 7 0 , 7 0 x 4等于 2 8 0 , 2 8 0小 于 2 8 5 , 7 0 辆车也用不着 2 8 5个轮胎 , 因此 , 6 5绝对够用 。 学生 3 : 直接将 2 8 5 +4 = 7 1 . 2 5 , 也就是说可 以有 7 1 辆汽 车用得着 , 因此 , 6 5 绝对够用。 道算术题可以引起学生们 多方面的思考 , 进而得出各
一
、
果是 可 以买 1 7个 。 这 个 时 候 老 师又 可 以继 续 问 : 这 个 结 果 是
如何计算 得 出的? 让 后学 生通 过列式得 出 7 0 +4 = 1 7 . 5 , 然而
两个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看 , 关于学生估算 的内容一般都只会 出现在课本过后的习题 当中。 其 中题 个 概念 , 那就 是 , 学生 的估算 能力是 种通过训练后能让学生掌握并运用 的数学技能 , 并不是一
个 空泛 的虚无概念 ,所 以建议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 ,
教学 , 不断促进学生们的计算能力 。 另外 , 不 可忽视 的是 , 教 师还必须要认真批改作业 , 找 出同学们错误 的原 因 , 并进行 及时 、 耐心地讲解 , 这样 才能够有效纠正学生的错误 , 提高他
例子 : 2 8 5 个车轮配上 6 5辆汽车, 够用 吗? 这个 问题虽然非常简单 , 但是却能够考验 出学生们 的估 算能力 , 通过同学们进行交流之后。 有的同学就会得出 : 足够 的答案 。 这时候老师就应该多加追 问 : 那么是怎么估算 出来 的呢? 在实际的课 堂教学 当中, 曾经有过不同的答案 出现 , 下
(完整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能力宝丰小学:马静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它有利于人们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一些数量的相对大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是小学数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数学目标。
《课程标准》指出,“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决估算过程”,“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培养估算习惯”。
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呢?一、首先在实际应用中,让学生感知估算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问题指导,使学生感到估算的必要性。
他们通过对估算活动探讨以后,非常自然地,主动地进行估算,不知不觉对估算产生了兴趣。
体会到估算的用途。
通过对商品价格的估算,体会到买东西付钱时应用估算的必要性,如北师大教材第二册26页第4题,“50元钱可以买哪两样玩具?”、31页第7题“100元可以买到哪套衣服?”,在“套圈游戏中”未曾计算,先估计淘气是否能赢的要求,鼓励学生用估算意识解决问题,并对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估算意识能力得到了发展。
二、估算方法多样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潜能,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存在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所知、所想、所困。
当他们遇到具体问题时会想出不同途径解决的办法,不知不觉学会了一些估算方法。
如数学教材中安排了这样的练习题;我国体育健儿在1996年和2000年在国际奥运会上获得了奖牌。
统计情况如下:金牌银牌铜牌1996年1622122000年281615估计一下,哪年获奖牌多呢?学生思考片刻,异口同声说2000年多。
你能说说你的估算方法吗?这时学生有兴趣开始讨论起来。
生1说:2000年获得金牌铜牌都比1996年高,只有银牌比1996年低,所以2000年奖牌多。
生2说:2000年金牌数量最多,它比1996年金牌多12块,而2000年银牌比1996年银牌少6块,2000年的铜牌又比1996铜牌多,所以2000年奖牌多。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能 ” 教 师 在 教 学 中 应 以 学 生 熟 悉 的 、感 兴 趣 的 生 活 内 容
3 联 系实 际估算 法 。即根 据题 意估 计 出与实 际情况 . 相符 的 结 果 .或 者 列 出在 实 际 情 况 中不 可 能 存 在 的结
如两个 人合作 一项 工程 的时 间 比单 独完成 所需 的 时间要 少 .合 格 率 、出油 率不 能 大 于 1 ,等等 。这 样让 学 生在
估 算意 识 的养成 ,并 非一 朝一 夕 ,一蹴 而就 ,需 要
教师长 时 间 、有 计划 、有 步骤 地渗 透 和训练 。 只要 教 师 在教 学 中善 于抓 住 各种 有 利 的时 机 ,创 设生 活 化 情景 , 创造性 地 开发教 材 内容 ,有 目的 、有 意识 地 渗透 到教学
学生 的估算 能 力 ,让 学生 拥有 良好的数 感 ,具有 重要 的 价值 。 ”在教 学 中 如何 呈 现估 算 过程 .让学 生 在过 程 中
五人 ”把加 数 、被 减数 、减数 、因数 、被 除数 、除数保 留到整 数 .然后计 算 出大概 的数 。
2 .规 律 估 算 法 。 即 根 据 教 学 中 的 有 关 规 律 进 行 估
《 数学 课程 标准 》指 出 :“ 算在 1常生 活与 数学 学 估 7 1
习 中 有 着 十 分 广 泛 的 应 用 ,培 养 学 生 的 估 算 意 识 .发 展
角度 ,适 时 教给 一些 基本 的估 算方 法 ,让学生 在实 际运 用过 程 中逐 步形 成 比较熟练 的估算 技 能。 1 化 整估算 法 。即在 进行 四 则运算 时 ,根据 “ . 四舍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基本策略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基本策略一、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1.培养学生对数量大小的感知能力:通过利用实物、图片、图表等教具,让学生通过感官来感受和比较不同的数量大小,逐渐培养学生对数值大小的直观感知能力。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分析问题的本质,找出问题的关键点,从而建立估算问题的思维框架。
3.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设计一些逻辑思维训练题,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解决估算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2.示范演示:教师可以通过解题示范的方式,给学生具体的估算方法,并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步骤进行操作,逐步理解和掌握估算的技巧与方法。
3.培养合作意识:在课堂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领学生进行合作解题,通过互相观察和交流,学生可以共同发现问题的解法,并积极参与到解题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策略1.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分层次进行教学,给予学生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确保教学有效性。
2.注重问题解决过程:在教学中,不仅注重正确答案的给出,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分析、解释问题解决的过程,养成思考和探索的习惯。
3.提供充分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技巧和方法,增加解题的熟练度,并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4.引导学生反思:每次课后,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和估算方法,并让学生思考自己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找出改进的方法和途径。
总之,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基本策略包括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三个方面。
通过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接触到的一种工具,因此,数学的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数学教育中,估算能力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力,也是数学思维的核心。
本文将就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的培养展开讨论。
一、估算能力的定义估算能力是指在没有明确的数字和完整的计算过程的情况下,通过对问题的理解和基本的数字概念,对数字问题进行实现评判和计算的能力。
估算能力就像是足球运动员的技术,可以使他们更好的掌控比赛的进程和结果,使他们更加自信,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
1. 帮助孩子理解复杂的数字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习惯于用数字推理解决问题。
3. 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4. 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快速地适应各种数字场景,在实践中发挥出色。
1.通过实践观察和模拟游戏来培养估算能力这个方法是比较常见的。
可以通过模拟实际场景,让孩子更好的理解数字和运用数字,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数学赛车和卡车运输作业等数学游戏。
2.让孩子通过小题目进行练习,并不断提高难度小题目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数字和数字关系,并逐渐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喜爱。
如家长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题目,要求孩子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从简单到复杂,不断提高题目难度。
3.利用实际生活场景来进行估算题的创新利用实际生活场景来进行估算问题的创新,将会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
如在超市购物时可以利用估算能力来计算总价格和找零问题,或者在旅游中让孩子来估计路程和路费等等。
四、总结估算能力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能力,对于孩子的数学素养和生活价值创造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家长们在平时的教育中可以适当地创新教学方法来培养孩子的估算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合适的游戏,让孩子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字,享受其中的乐趣和纯粹性。
通过不断的探索学习,相信孩子们的数学能力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作出大概推断或估计,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加强估算,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并逐步养成估算习惯。
人们在实际生活和劳动教程中处处有估算,也处处离不开估算。
在教学中可通过以下策略来优化估算教学,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一、体验价值,形成估算意识1、精心设计,让学生产生估算兴趣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受教学计算精确性的影响,看到题目,往往就用笔算,很少想到估算。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设计一些既可笔算,又可估算的题目,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亲身感受和对比,提高估算的兴趣。
例如:某林场种了120棵杨树,种的柏树是杨树棵数的90%,林场种了多少棵柏树?( )(1)比120棵多。
(2)比120棵少。
(3)等于120棵。
可以先让学生用笔算答案:先算出林场种了多少棵柏树?再与三个答案比较,最后确定答案。
再用估算方法解答,因为种的柏树是杨树棵数的90%,柏树的棵数一定比120棵少。
所以应选择(2)。
对比这两种算法,显然估算方法更为方便快捷。
这样学生便能从中获得估算的兴趣,体验到估算的必要性。
2、引用生活实例,体验估算实用价值。
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们对于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
”比如教学乘法估算前,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大泊中心校大约有多少学生?”学生们纷纷猜测,有的说:“如果每班50人,全校18个班,大约有900人。
”也有的说:“如果每个年级有140人,全校6个年级大约有840人。
”学生很自然地懂得了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只需说出近似数就够了。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源于生活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倍感亲切,在无形中体会到了估算的作用,从而诱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心理倾向。
3、强化数学应用,体验估算教学价值。
教师要求学生验算时,可采用估算的方法。
如:“357+364=721”和的百位上应该是1;39×52积应该是接近2000。
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意识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意识的培养策略估算是数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能力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本文将从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和课堂实践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
一、教学策略1. 以问题驱动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估算的方式得出结果。
学生可以通过估算来计算某个物品的重量、长度、面积等,或者通过估算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时的费用估算、旅行时间的估算等。
这样一来,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锻炼了估算的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强调问题解决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在估算中注意数据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引导他们分析问题,推理结果。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竞赛激励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举办估算比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估算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设置一些估算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分组展开估算竞赛,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估算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灵活使用数字: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使用数字,引导学生通过数字的认识和运用,培养他们对数字的感觉和把握。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数字排列、数字运算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数字的估算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对数字的敏感度和把握能力。
2. 关联实际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估算方法,比如估算购物金额、旅行距离、房间面积等,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估算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运用教具、游戏、实验等教学手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对估算的体验和认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实践1. 示范引导:在估算教学中,教师应该进行示范引导,即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的培养数学估算是指通过简化问题和利用一定的数学知识,用近似值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它不仅是数学学习的一部分,更是孩子们培养判断力、推理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小学生时期正是培养估算能力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注重对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的培养,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培养小学生对数学估算的兴趣。
估算是一种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活动,因此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是培养估算能力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小学阶段已学到的基本数学知识,通过游戏、实验等形式,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估算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估算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数学估算需要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来给出一个近似值。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加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估算实验,比如估算教室的长宽高、估算教室内的物品数量等,从而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估算是要用数学知识和实际情况相结合,给出一个合理的近似值。
小学生在培养估算能力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实践操作,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在超市购物时,可以让孩子们估算一下购物车里的商品总价;在户外郊游时,可以让孩子们估算行走的距离等。
通过这些实际操作,不仅可以锻炼小学生的估算能力,还可以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估算是要根据实际问题,通过数学知识给出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近似值,而这往往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培养小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找出最合适的解决办法。
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估算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全面的过程,需要从培养兴趣、观察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培养小学生的估算能力与速算技巧
培养小学生的估算能力与速算技巧估算能力和速算技巧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能力和速算技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培养估算能力估算能力是指在没有准确数据的情况下,通过一些近似的方法得出一个大致的结果。
培养小学生的估算能力有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快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 利用近似值进行估算在进行估算时,可以利用近似值来简化计算。
例如,计算27乘以15时,可以先将27近似为30,将15近似为10,然后计算30乘以10,最后将结果减去3个30和5个10即可得出估算结果。
2. 利用数量级进行估算在进行估算时,可以利用数量级来快速判断结果的大小。
例如,计算23乘以17时,可以先将23近似为20,将17近似为10,然后计算20乘以10得到200,最后再加上3个20和7个10即可得出估算结果。
3. 利用逻辑推理进行估算在进行估算时,可以利用逻辑推理来快速判断结果的范围。
例如,计算47乘以28时,可以先观察乘数和被乘数的个位数,发现它们的个位数相乘等于6,因此结果的个位数应该是6。
然后观察乘数和被乘数的十位数,发现它们的十位数相乘等于16,因此结果的十位数应该是6或7。
综合考虑,可以估算结果在1200左右。
二、培养速算技巧速算技巧是指通过一些特定的方法和技巧,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
培养小学生的速算技巧有助于他们在数学考试中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1. 利用乘法口诀表乘法口诀表是小学生学习速算的基础,可以通过反复背诵和默写乘法口诀表来熟练掌握乘法运算。
同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中的对称性和递推关系,快速推算出一些较复杂的乘法运算。
2. 利用倍数关系进行计算在进行计算时,可以利用倍数关系来简化运算。
例如,计算48乘以25时,可以先将48拆分为40和8,然后分别计算40乘以25和8乘以25,最后将两个结果相加即可得到最终答案。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策略为了培养小学生的估算能力,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策略,以帮助他们学习如何估算数字的大小和计算结果的精度。
以下是几种可行的策略:1.引导学生去感知和了解数字的大小。
老师可以使用实物和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概念。
例如,使用一组具有不同数量的物品,让学生对比并估算它们的数量。
2.利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将估算应用于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估算的重要性。
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问题,例如“估算一下你家附近的树的数量”或“估算一下你朋友的年龄”。
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学会如何使用估算进行数学计算。
3.打破固定模式的思维方式。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来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估算方法。
例如,给学生一个加法问题,要求他们使用不同的估算方法进行计算,并对比结果的准确性。
4.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
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挑战来激发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组织一个估算比赛,让学生估算一些物品的重量或容量,并比较结果的准确性。
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字感知能力。
5.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
让学生在没有使用计算器或写下具体计算过程的情况下进行估算,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数学直觉。
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给出估算的答案,可以培养他们对数字的直觉感觉。
6.持续强调估算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明白估算是一个重要的技能,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中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讨论估算在购物、旅行、做饭等方面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7.鼓励同学互相交流和分享估算的方法。
在学生之间建立一个合作和分享的环境,可以让他们从彼此的经验中学习。
老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彼此交流他们的估算策略和方法,并互相帮助改进。
8.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他们运用估算技巧来解决,并引导他们审视不同的估算策略。
小学数学估算的方法有哪些
小学数学估算的方法有哪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重视,在倡导“有用的数学”这一大的教学环境下,估算更是备受青睐。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数学估算的方法有哪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估算的方法有哪些一、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强化估算意识,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此,教师要做启发学生运用估算的有心人,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将估算与现实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强化,让学生在心理体验中感受这一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主动探索估算的方法,增强估算意识,培养估算兴趣。
二、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技能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可估算内容,引导学生在审题、解题、验证中掌握一些估算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估算速度、检查计算结果算得对不对,而且也是提高估算技能的重要途径。
三、结合计算训练,形成估算习惯估算作为一种计算方法,是学生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
每个人随时都有可能用上估计数量进行估算,所以有必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
而口算和笔算恰恰为估算提供充分的“素材”,教师要不失时机结合口算、笔算训练估算,估算反过来又促进口、笔算的熟练化。
因此,训练时,不论是先估算后计算,还是先计算后估算检验,都应如实记录估算与计算的结果,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出入,以不断改进估算技巧。
如估算51×2.04,将51看作50,2.04看作2,就会发现50×2=100,原式结果要比100大;再如9+99+999+9999=?具有估算习惯的学生则在头脑中对数据稍作变化,几乎会脱口说出结果。
当然要想学生有这样的能力,就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对自己计算的结果进行估算,从而形成良好习惯。
数学估算方法的作用一、创设问题情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估算的兴趣。
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数学估算能力
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数学估算能力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数学的学习中,估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因此,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数学估算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问题意识、培养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数学估算能力。
一、问题意识数学估算是指在缺乏具体数值的情况下,根据问题的条件和已有的数学知识,使用适当的方法迅速、准确地得出结论。
而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需要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生活中实际应用的问题,如购物、旅游等,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走六十分钟能走多远?”“一年有多少秒?”“如果每天吃两个苹果,一个月能吃多少苹果?”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还能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法的探索。
二、培养方法1. 创设情境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估算的具体操作。
通过情境化的学习,学生更容易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相联系。
比如,在讲解货币的单位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购物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估算计算出需要多少钱。
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得到提高,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2. 引导合理估算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合理估算的习惯。
在数学问题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问题的条件,通过合理的估算方法,估计出可能的结果。
例如,教师可以出一道题目:“小明要买一支价值15元的钢笔,手上只有十元,他还需要多少钱?”学生可以通过估算,先将15元近似为10元,然后计算出所需的差额为5元。
这样的估算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快速思维和判断能力。
3. 实践中的估算估算并不仅限于课堂上的练习,学生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购物、旅游、做饭等实际情境中,通过估算进行价钱、距离、重量等的计算。
例如,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去超市购物时,让学生通过估算算出购买商品的总价,并与实际金额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估算能力的理解和应用。
如何培养小学生估算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估算能力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处处离不开估算。
在估计日常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时,估算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课标在“课程实施建议”的第一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如何培养小学生估算能力?一、转变估算行为,增强估算意识1、寻找生活实例,体验估算的实用价值2、挖掘教材资源,体验估算的重要地位3、培养数学思维,体验估算的数学价值二、掌握估算方法,培养估算能力虽然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答案也并非唯一,但估算并非是无章可循,我们可以总结出估算的一般策略:第一,数据的简化,简化的目的是使计算变得较为容易。
如估算99+203,简化为100+200;又如把71×19简化为70×20。
第二,对所得的结果进行调整,由于前面实行了“简化”,结果可能会变大或变小,因此要作出调整,使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合理。
具体的估算过程中,又有以下几种估算方法:(1)凑整估算。
(2)根据口诀估算。
(3)根据位数估算。
(4)根据尾数估算。
(5)根据经验估算。
(6)根据规律估算。
2、重视交流,鼓励估算方法的多样。
1)、四则运算估算基本方法:如估算98×82约是多少?方法先根据四舍五入法得98≈100,82≈80然后估算98×82≈100×80=8000,事实上与98×82=8036很接近。
再如69×67/68○69÷67/68,乘法算式中乘数小于1,积小于被乘数,除法算式中,除数小于1商反而大于被除数,把69作为标准,不用计算,就可以得出69×67/68 <69÷67/68。
(2)、应用题计算的估算方法:如一个敬老院有老爷爷18人,平均年龄78岁,有老奶奶22人,平均年龄82岁,这个敬老院的老爷爷、老奶奶的平均年龄大约是多少岁?对于这样的应用题,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估算到这个敬老院的老爷爷、老奶奶的平均年龄在78—82岁之间,这就避免了(82+78)÷(18+22)=4(岁)的错误结论。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杨书立估算是数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策略的一种。
《新课标》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一点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要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寻找生活实例,体验估算的实用价值。
估算意识的培养,应该从点点滴滴做起。
教师要善于寻找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方面的题材,教学时,结合实际创设情景,使学生逐步体验估算的乐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估算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增强估算意识。
如从一年级开始,就可以经常创设一些学习情境,从身体的高矮看,让他们知道自己比哥哥姐姐矮一点,比弟弟妹妹高一点,比爸爸妈妈矮得多;从年龄的大小看,让他们知道8比10少一些,比6大一些;通过排队报数,让学生知道17在10与20之间,但更接近20;引导学生观察10本数学书大约有多厚;40分钟大约有多久,再比如,去超市买学习用品,得大概准备多少钱呢?说出你的理由等等。
像这样,从低年级开始就不失时机地寻找一些有关估算的题材,学生自然而然会领悟到估算在生活中随处都有,随时要用。
二、把握课标,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新课标在一、二学段对估算的侧重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选择适当的单位”是第一学段估算的核心,第二学段则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用广泛,与精确计算互为补充。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让学生把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让估算成为一种习惯。
例如我在执教“两位数乘1位数”时,注重对计算教学中对估算的训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估算是保重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
在解决“一共有多少根海带苗”这一问题时,我问学生:“估计一下,29×3的结果大约是多少呢?”很多学生能说出“结果大约是90,”但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29比30只少了1,所以正确的结果也会只比90小一点点,不会小很多。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的确,估算具有重要的有用价值,它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同时,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估算教学,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已成为当前教改的进展方向之一。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呢?一、激发估算爱好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重要的一点确实是唤起学生的学习爱好。
爱好是一个人积极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心理倾向,是人的个性中一种带倾向性的心理特点,爱好是推动学习的直截了当动力,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当导入新课时,教师要依照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他们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言的境域。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利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亲自尝试学习实践操作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学习估算的爱好。
二、培养估算意识学生对估算的策略和表达方法积存了一定的体会,因此培养估算意识比培养估算技能更难些。
例如三年级上册课本70页的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学生可能会想:①298240(元)240<250,够了。
②298290(元)290>250,不够。
3010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策略的不同后果,关键在于学生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的说明,如估成308与准确数接近,估成2910比准确数大了2个29元。
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估算的意义和策略的选择。
因此单纯告诉学生如何去估算:把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出是整十、整百的数,再口算,这是不够的。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见到大约确实是估算,没有正确的估算意识,估算的教学是不成功的。
如第87页第2题一条蚕大约吐丝1500米,小红养了6条蚕,大约吐丝多少米?我认为问题中的大约是针对前面一条蚕大约吐丝的米数而言的,因此15006=9000(米)那个运算结果事实上确实是近似数。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简化笔算,加强心算,增加估算”。
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所进行的近似或粗略估计的一种方法。
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是学习的需要,是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呢?一、增强估算意识对小学生而言,在现实生活中最常估算的是物体的长度、数量、面积、体积、质量等,通过学生的估测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对数量的大小、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有所感受。
比如,让学生估测一粒黄豆的质量、1克黄豆有多少粒等,让学生亲自体验、亲自参与,小组合作共同学习估算的一些方法。
如:估测一粒花生的质量,可以先称100粒花生的质量;也可以先称10克花生,再数有多少粒等等。
通过这样的估算训练,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估算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用它可以简洁并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在培养学生估算技能的同时增强了学生估算的意识。
二、感受估算的重要性要切实改变学生估算意识的淡薄,转变估算教学的现状,关键还是在教师。
教师应加强对估算教学的认识,体会到估算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重视估算教学,并有意思地重新审视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找出在估算教学中的不足,让学生从心灵上感受到估算的价值和魅力。
学生在做作业时,遇到商中间有0的除法:23104÷76=304。
而我班有好多学生得到的商是34。
我想,如果让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来检查这题做得对不对,既复习了估算的方法,又检查了题。
于是,我对学生说:“不用算,我就知道这道题做得对不对,你们信吗?”看到学生疑惑的眼神,我又说:“其实你们也能做到。
如果我们根据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验算,有点麻烦。
老师教你们一个简单的方法。
我们已经学过了估算,34可以看作30,76可以看作80,30乘80得2400,距离23104差太远了。
”这样一下子就确定了错误,及时更正,学生露出惊讶的表情。
通过这样的事情让学生认识到,估算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估算可以帮我们确定得数的范围,在计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金凤区第十小学方莉)
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大致结果,为计算的准确性创设条件;计算后进行估算,能判断计算有无错误,为及时纠错提供了根据。
在平时的学习中把估算内化为学生一种自觉、自主的意识,使其具有一定的估测能力,势必会有利于学生计算、推理、反思能力的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有一下几点感悟:
一、创设情境,激发内需——“我要估”。
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们对于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
”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不丰富,他们很难体会到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所以估算教学需要结合具体情境来进行。
作为教师,要想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学会创设具体的情境去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估算学习中去,从而感受估算魅力,增强估算意识,使学生变“要我估”为“我要估”。
例如,妈妈带钱去超市,要买洗衣粉(每袋6元)、毛巾(每条8元)、洗发水(每瓶28元)、大米(每袋33元)各一件,带100元够吗?这是教学中创设的生活中的一个购物情景,有的孩子看到题就拿起笔计算,花费了很多力气;而有的孩子刚读完题就有了答案,问他怎么会这么快找到答案的,方法是:把28看成30,33也看成30,6看成10,8也看成10,30+30+10+10=80(元),100元钱够的。
在对比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运用估算的优越性,觉得平时学的精算虽然十分有用,但有时运用估算解决问题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对于生活中“够不够”“能不能”的问题,往往不需要精确计算,只要“抓大放小”,粗略估计即可。
二、注重指导,形成策略——“怎么估”。
估算和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关,我们教师要在不同的场合提供学生估算的机会,让学生在各种具体情境中逐步地体验、感悟估算的过程。
当然,生活中的估算有时受实际情况的限制,会有各种不同的情况,我们要指导学生根据客观实际探索合适的估算方法,灵活运用估算策略,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也便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取近似值估算法。
取近似值法就是对算式中的数先取近似值,最好是取整十、整百的数,然后再进行计算,这样计算起来就简单多了? 例如,算98乘32的积是多少,可以将98看成100,将32看成30,那么就先计算100×30;还可以将98看成100,将32不变,计算100×32。
用近似数估算的方法,可以简化题目,使问题易于口算。
取近似值估算法尤其适用于多位数的乘法,检验得数是否正确。
(2)经验估算法。
经验估算法就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常识和经验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
如二年级(下册)“倍数的实际问题”新课结束后,出示这样一道题:爸爸今年36岁,是爷爷岁数的一半,是儿子年龄的4倍,爷爷和儿子今年各几岁?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很快就可以判断出爷爷年龄不会少于36岁,儿子则不可能多于36岁。
这样,学生在解题,估算中体会到他们所学习的不是枯燥、刻板的东西,而是有趣的、富有生气的,同时也是有用的数学,进而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估算的方法是多样的,教师不能简单地用“哪种估算结果更精确”或“哪种估算方法更简单”的单一要求作为评价的标准,应该更为关注估算过程是否合情合理;判断推理是否合乎逻辑,有条有理。
要鼓励学生积极解释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的看法,不要轻易地用一两句话就否定学生的思考方法。
三、合理评价,培养意识——“我会估”。
由于学生选择估算策略的差异,必然也导致学生对同一问题估算出来的结果的不一致。
对此,教师是否能够以单一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呢?显然是否定的。
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估算过程,关注学生的差异,作出不同的评价,既保证结果的合理性,又体现评价的层次性。
1、鼓励估算方法的多样,引领学生交流优化。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地开展交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解释估算的过程。
交流时,有的学生的估算方法对其他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而有的学生在其他学生的启发下,又能得到新的估算方法。
互相取长补短,使学生认识到另外视角的观点和策略,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促使学生进行比较和优化。
在各抒已见、畅所欲言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能力得到了提高。
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进行估算,势必会出现另一番令人惊喜的景象:学生因相互间的启发而带来更多更新的策略与方法的有效生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一次去了解、经历或体验估算的内容、意义和方法,使之逐步内化为他们算法策略的一部分。
2、允许估算结果的多样,引领学生体会合理。
精确计算的结果是唯一的,而估算往往把算式中的数据看成近似数来估算,由于对数据的处理不同,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估算结果。
因此,在估算教学中,教师要跳出传统计算教学答案唯一的框框,不必也不能把估算结果局限于某个特定的答案,更不能以是否接近精确值作为衡量、评价估算正确与否的依据,重要的是要关注估算结果是否合情合理。
估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根据实际问题来进行估算,另一类是脱离实际问题的情境,纯算式的进行估算。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结果合理方为正确;脱离实际问题情境,属于纯算式的估算,只要结果落在区间内,就算正确。
但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的认
知实际,给予针对性的评价。
笔者也认为这样评价估算结果才能有助于新课程标准中估算目标的达成。
例如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门票和车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问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列式为104×49。
估算方法一:49≈50,104≈100,50×100=5000;估算方法二:49≈50 ,104≈110 ,50×110=5500。
解决后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谁估得更好些,为什么?通过比较后学生认为第二种方法好,并分析总结出了这种购票或购物的问题时,不能就是想用“四舍五入”的基本方法解决问题,而要考虑实际情况,即“少钱不卖,多钱可剩”的估计原则,并且学生从中进一步的明确了解决现实问题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真正意义。
因此不同的情境会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有时把两个或几个数同时估大比较合理,有时把两个数同时估小也能解决问题。
教师应让学生根据问题的需要,运用生活经验,灵活选择估算方法。
估算既是一种技能,一种策略;更是一种意识,一种经历。
我们不仅要着眼于培养训练学生估算的具体思维方式方法,又要让学生感受、体验到估算的价值进而迸发对运用估算的主观能动反应,两者不能偏废,行为与意识并重。
因此,估算教学,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