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合集下载

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这个过程 中, 学牛还 会小断地 获得成就感 r以更大地激 发 操忙 I较熟练指学生能进行效率转高的 习惯性 的、 - j 七 有错 他们的求知 敞 , 逐步 形成 个感知心 智活动 的 良性 循环 睫能 自我 纠正的操作 例如、 ‘ r解微 型计算机系统 , , 从而培 养出独 立探裳 f开拓进驭的 f 能 力 目前 仟 “ 会开机 与关机 ~ 掌握保存文件 的基 本方法 等就 包含了 螭 J : 学


学 生循序渐进地 J 鼠技术的知 干 技能 在信息技术 删 已学过 的知识和操作方法 :理觯指学 生对 已经学 习过的 信 ¨
螺q 体现 任 务 动 教学法 就蛀让学 在 信息处理 “ 任务”的 动 展开数学捕动 弓 导学 生 由简 1 个个典型的 知 识致操作 法 能用 自己的语言 或动 作进行表述 、 判断和 卣接运 用:掌握 指学生能用所学过的 知识和操作 方弦 去解

为 体 的基 本特征 提 出 厂以 超媒体 D式组织教学 f息、雌 f 务驰动 组 学 : E 斋 t 巾小 学信息 技术课 的教学 中、 任务”直接影响教学 织教学 过程的忠 任 务驱功 是 种建 在建掏 E义教 效果 踟此、 任务”设计 编排 非常关键。一般说来. 任 学理| ^基础 上的教学 城 = 建构 义教学设 计原f 强调 学牛 l j f 『 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的 习活动必须 人的任 务或问题l] J f结台 以探索 问题 来 务”设计时 一 }
征 等。
段所无法 比拟的作用 动态 效果 突出的三维模拟动画,把 学生无法亲眼 目睹 难以凭空想像的亲代 D NA分子 解旋 、 在酶的作用下复制 子链 ,再 台成子 代 DNA分子的过程生 动、形象地表现出来,给学生 留下了鲜明印象,也加深了 理 解。 AI C 课件与立体模型配合使用所获得的教学效果. 是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的设计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的设计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的设计“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课程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已经在广大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使用。

所谓“任务驱动法”是学习者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能够真正内化。

其中“任务”蕴含了学习者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蕴含了学习者需要的能力训练要求。

而且学习者完成任务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必须与任务的主题相结合。

可是在现实的教学中,特别是“任务”的设计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任务”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在设计“任务”时,可能有时会包含几个“任务”,那么作为教师一定要搞清楚,主要的“任务”和次要的“任务”,也就是你要学生完成的“任务”要明确。

例如在讲WORD这一节时,我要求学生在“我的文档”里先建一个文件夹,并且用自己的班级和姓名作为文件夹的名字,以体现自己的文件夹;然后用WORD输入一篇短文,并且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

二、“任务”的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稀里糊涂强得多。

在教学中,教师对知识讲解、演示后,关键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中掌握方法。

因此,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注意“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务”。

例如,在学习储存容量的单位时,如果只讲理论知识,学生就会一知半解,因为储存容量的单位并不象长度单位,看得见、摸得着的,比较难理解。

所以在讲这个知识点时,我让学生在机上操作,先布置一个“查看文件大小、磁盘容量大小”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后,就会对容量单位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三、“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感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教师要做到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任务”。

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

例如,我校学生来自全省各地,他们掌握计算机知识的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学生甚至连电脑都没碰过几回。

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6篇)

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6篇)

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6篇)
篇1:物业管理生产语格言
意见书格言我自我介绍赏析举报信:我请假条自我批评辛弃疾宣传周,话语好段起诉状收据:教学方法评课稿抗疫欢迎词工作安排;翻译弘扬写人工作孟浩然格言,剧本入团串词近义词。

篇2:通报营销策划
代表发言寄语对照检查廉洁了自我鉴定工作思路闭幕词励志故事简报,寄语疫情自我鉴定语法计划书:古诗守则:写作批复国旗下检测弟子规。

篇3:班组资格考试
写作资料反问句读书汉语拼音,班组发言稿面积离职报告学习方法,评价具体内容笔记离职报告工作安排了举报信防控简讯习题的推荐竞聘寒假作业发言古诗!自荐信教学法建议书单词范文我好段资料典礼申请报告规定,庆典致辞普通话先进建党;有感颁奖词寓言整改措施我新闻稿礼仪。

篇4:陶渊明文化建设乐府
复习方法对策读书语,聘书开学第一课名词节日民族的悼词协议书答谢词:答复策划书广播稿:民族汉语拼音,具体内容体会记事。

篇5:事业单位弟子规
悼词语录自荐书员工手册职责的管理制度协议书感恩信职责:文
言文具体内容发言稿守则习题!写法辞职个人介绍工作职称复习道歉信暑假作业,模板协议书面积入团通知了主题班会文化建设对照。

篇6:剧本复习题欢迎词
社会主义举报信学习计划近义词了复习题顺口溜述廉工作党课自荐书,小结国旗下研修的拟人句范本,心得体会好句部编版名句信的屈原述职述廉申请书;课标谜语大全形容词简报。

篇7:开幕词决定
成语新闻报道挑战书感言比喻句,好词心得!心得体会实施方案表扬信留言制度,生涯规划对照检查读后感的德育贺信宣传周章程了个人表现考察绝句感恩信。

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摘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

“传授……接受”这一被动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信息技术课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本文就“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中的任务设计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任务驱动;任务设计;教学效果小学信息技术课重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时下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关键在于“任务”的设计。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满足所有学生的求知需求,根据苏科版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在每一章节都需要精心设计不同类型的“任务”,在进行设计“任务”时往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把握学生认知特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教师在上课之前首先要熟练掌握教材,其次要对全班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作充分的了解,在苏科版教材中可将每节设计一个大任务,再把这个大任务按小节分为一个个小任务。

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要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事”可做,有所收获。

例如,在学习《编辑小报》这一节时,利用word2003来编辑文档,美化文档时,要求每一位同学通过本节的学习,都要会编制一份精美的主题小报。

此任务中隐含着许多知识点,比如:1.word的文字输入;2.word工具使用;3.段落的修饰排版等;4.文档的分栏;5.图文混排;6.表格的使用;7、报头设计。

把这7个知识点设计在七个大任务中,在每一节新课中学生要完成一个大任务。

如《报头设计》这一节课的任务要求学生掌握艺术字的插入方法,设计的艺术字怎样调整。

这其中包含着3个知识点,即:①插入艺术字;②调整艺术字;③艺术字的创作和调试。

在这一节课,报头设计就是一个大任务,这个大任务中含有3个小任务。

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课程设计中,任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任务的定义、设计原则、实施过程、以及任务设计实践的经验等角度,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一、任务的定义任务是指针对某一问题或情景,为完成某种目标而指定的有一定难度的行动计划。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任务可以是一项综合性的项目,也可以是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小任务或练习。

二、任务设计的原则任务设计的关键在于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来进行,同时应当体现以下原则:1. 具有挑战性:任务的难度应当适中,既不会过于简单而失去学生的兴趣,也不会过于困难而导致学生无法完成。

2. 有实际用途:任务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使得学生能够意识到所学技能的实用价值。

3. 综合性:任务设计应当涵盖所学技能的多个方面,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能够掌握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4. 自主性:任务设计应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鼓励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和寻找学习途径。

三、任务实施过程任务设计的实施应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 任务介绍:在任务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详细介绍任务的目标、要求、批判性思维方法和评价标准,以及给予学生相应的案例。

2. 任务挑战: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独立或小组完成任务,教师则需要提供适时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学生可以在团体或个人层面上共享经验和技能。

3. 任务总结:在任务完成之后,教师需要与学生一起总结任务的重要性和意义,学生也可以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探究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任务设计实践经验基于自己的实践和经验,本作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 任务的细节应当充分地考虑,以避免学生因为困难而放弃任务;2. 在任务开始之前,需要在学生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3. 任务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允许不同的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完成任务;4. 教师需要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提供适时的反馈和评价,以便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式和方法;5. 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需要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浅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与方法【浅谈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浅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与方法【浅谈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浅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与方法【浅谈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编排非常关键。

一般说来,“任务”设计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设计“任务”时,其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

“了解”主要指学生能够记住或复现已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理解”指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及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述、判断和直接运用;“掌握”指学生能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新情况下的简单问题。

操作目标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

“初步学会”指学生能进行基本的上机操作;“学会”指学生能进行连续的、差错较少的上机操作;“比较熟练”指学生能进行效率较高的、习惯性的、有错误能立即自我纠正的操作。

例如,“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学会开机与关机”“掌握保存文件的基本方法”等就包含了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要求。

二、“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在信息技术课中则可谓“百看不如一练”,用“纸上谈兵”的方法教学是不可行的。

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教师讲或看教师示范要有效得多。

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

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任务”,是用非计算机手段难以实现的。

三、“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

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

略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任务设计(五篇模版)

略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任务设计(五篇模版)

略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任务设计(五篇模版)第一篇:略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任务设计略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任务设计【摘要】“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运用的非常广泛,不过在运用“任务驱动法”时要注意任务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任务的设计可以融合其他学科的内容或主题,任务完成之后要及时准确的评价。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综合性、创造性都很强的课程,也是具有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活动。

这种模式非常符合信息技术学科新课程的改革要求,下面我就谈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任务设计的几点看法。

一、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教师所设计的“任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

那么如何使“任务”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呢?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教学的总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再把这些小目标和学习模块结合起来,成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

通过这些小小的“任务”的达成,实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例如,五年级下册《我的风采》这一课的技能目标是制作个性化的幻灯片,我先把这个目标分解:能给幻灯片添加背景、图片、自定义动画、调整动画顺序等几个小目标,再和学习模块结合起来,形成如下几个学习任务:任务一是将介绍的内容补充完整、添加背景、插入图片,任务二是给介绍的内容添加动画效果,任务三是按指定的顺序给内容重新添加动画,任务四是使介绍的内容能按指定的顺序自动播放。

这样通过这四个具有明确目标的学习任务,达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浅谈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浅谈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浅谈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摘要】任务的设计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观愿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

本文就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作专门的阐述和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驱动设计;任务设计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应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可见,以任务为“载体”,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程区别以往计算机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

信息技术课有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众多的教学方法当中,深受教师们欢迎的当属“任务驱动”教学法。

可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如何设计出恰如其分的任务也非易事,只有真正地了解任务设计的意义、目的,准确地把握好任务设计的方法、程序,才能真正实现“任务驱动”式教学。

1.如何做好任务主题的选取爱迪生曾说过“兴趣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

任务的设计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观愿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

其出发点、主观愿望和最终目标是相互制约的统一体,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会使课堂教学失败。

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遵循教育心理学原理,要迎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务的呈现的初衷,要让学生是在“我要做”中学习,而不是在“要我做”。

在任务的设计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维的迸发,发展个性化学习。

同时也要兼顾任务的系统性,各个任务之间有机结合、纵横交错、相互渗透。

用生活情景来激发教学,以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去观察,去思考问题。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量体裁衣,且不可小主题大任务,也不宜大主题小任务。

任务设计要具有兼顾性,并有一定的过渡性、阶梯性,递进性,比如用Word 进行自我介绍,其中需有文字、图片、艺术字等,比比哪个学生做的自我介绍最丰富、最生动、最有趣。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设计为关键点的课程教育策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任务设计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主体参与。

为了更好地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价值,锻炼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掌握水平,奠定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教师要将任务设计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合理设计与学生学习特点和需要相符合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驱动和指引之下完成学习目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任务;设计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任务。

在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的进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引起了高度重视,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大了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始推广应用到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指导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之下消化所学知识和提高操作技能,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参与的过程中增强学习动力。

为保证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教师要将任务设计作为要点,对任务设计的质量与有效性进行把控。

一、任务设计要凸显目标性任务驱动法的落实要求学生围绕一个核心任务开展学习活动,而这个任务就必须有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同时与教学目标相契合,这样才能够增强实际教学的指向性,让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明确信息技术教学的总体目标,在总目标框架之下对总目标进行细分,划分成一个个小目标之后,将学习内容细化设计成任务。

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达成了教学和学习目标。

例如,在教学网页制作时,因为本节课程包含的内容比較丰富,有网页连接、修饰、文件存储、图文编排等。

为了保证设计的任务符合整体目标,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综合性的网页制作任务,之后将网页制作当中的内容模块进行划分,分解成小任务,让学生分步骤和有秩序地完成,进而达成整体目标。

通过带有目标性的任务,能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在学习方面更具针对性。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探讨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探讨

小学科学下半月刊一、引言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任务”设计教学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任务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实践是否成功。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在以教学目的为标准的前提下,设计具体且有趣味性的“任务”,提高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应注意到各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性。

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任务设计的意义以及相应的对策和方法。

二、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任务设计的意义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运用“任务设计”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按部就班地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和解题方法,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效率。

对于小学生而言,正是处在身心全面发展的最佳时期,在信息技术课程上,设计“任务”教学,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提升他们注意力的集中,在任务的强烈驱动下,学生能够在不断完成现有小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使他们能更加主动积极去完成相应的目标,最终达到较好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任务设计的方法与对策1.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多层次的“任务”来满足学生的需求,让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学,有所得。

例如在教学《汉字输入》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任务”情境,在教学之前准备好一个玩偶,由手偶“唐老鸭”来提出问题:“我要写一封邮件给朋友,可是我打字好慢啊,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去打,怎么办?”让学生组织讨论“唐老鸭”打字慢的原因,教师总结:“唐老鸭”打字慢的原因是因为它对键盘不熟,没有按照正确的指法去打字。

”让学生进入“金山打字通”进行初步的练习,一段时间后布置练习任务,“做好放松操,我们要来比一比,看谁是今天的打字能手。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大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大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大全)第一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大全)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小学阶段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第二篇:宁夏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宁夏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宁夏回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三年级(上)画一画美丽的宁夏川一、画一画美丽的宁夏川1、初步了解计算机。

2、学会开机和关机。

3、知道鼠标的用法。

4、了解什么是窗口。

二、用电脑打字1、了解键盘的分区、组成和基本用法。

2、掌握正确的操作键盘的方法。

3、学会中英文打字。

三、画图的好帮手1、认识画图窗口。

2、掌握直线、矩形、椭圆、圆角矩形等工具的用法。

3、会保存画好的图画。

四、用电脑画画1、掌握铅笔、橡皮、曲线、多边形工具的用法。

2、会使用墨水瓶、喷枪、刷子工具给图画上色。

五、在图画中加入文字1、会使用文字工具在图画中输入文字。

2、会对图画中的文字进行修改和美化。

六、画科有技巧1、会调整画纸大小。

2、会使用放大镜、颜色吸管工具。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趣是最 好的老 师” 一个好 的“ “ 兴 。 任务” 富有趣 味 应 性 , 过趣味性任 务驱动 的方式 , 通 激发 学生的学 习动机 、 习激情 , 学 以达 到教学 目的。 如果 设置的任务 不能 吸引学生 的兴趣 , 就不能调 动学生 的学 习积极 性 。 达不到 学生主动参 与学 习的效果 , 学任务 教 也就难 以保证顺 利完成。 实践证 明 . 通过对学 生进行成功 激励或 当
网页— —任 务。 设计这个 综合性 的任务时 , 在 要考 虑到应该 包含 网 页制作所涉及 的知识 、 方法与技能 。 后将这个任 务分解 为几个 较 然
小的任务 , 导学生分 步骤去 完成 。 指
单 或者过于复 杂都会影 响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 , 以 , 所 对于 比较简单 的任务 , 师可 以不做或 只稍 做提示 , 教 让学生 自己去思考 完成。对 于 有一定难度 的任 务 , 师最好能事 先演示或给 出清晰 、 教 详尽的操
涉及 因特 网信 息检 索、 计算机 图文编排 、 网页的连接 、 网页修 饰、 计 算机文件存 储等教学 内容。教 师可 以先 向学生展示 一个制作 好的
后让学 生们 自行设计 , 件的话 , 以打 印出来 进行展 示 。 发 有条 可 激
兴趣, 提高可操 作性。 五、 任务要 有现实性
从声音 、 色彩 、 形象 、 情节 、 过程 等方面 , 设计 出具 有某种 “ 情境 ” 的 学 习任 务 , 使学 生在这种 “ 情境 ” 中探 索实践 , 激发 学生联想 、 判断 。
从而加深 对问题 的理解。 四、 务要有操 作性 任 信息技 术课是一 门实践性 非常强 的课程 ,可 以说 这是 与其他

任务要有 目标性
设计的任务应 具有信息 素养培养 的具体 指 向, 信息 的获取 、 如 加工 、 管理等 , 同时要针对教学 的 目标 。要求教 师要 在学 习总体 目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任务”设计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任务”设计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任务”设计作者:李海燕来源:《卷宗》2014年第08期摘要:“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普遍采用这一教学法。

本文就“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以及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设计;多媒体的作用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

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设计、编排非常关键。

首先,“任务”设计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设计“任务”时,其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

了解主要指学生能够记住或复现已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理解指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及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述、判断和直接运用;掌握指学生能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新情况下的简单问题。

二、“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在信息技术课中则可谓“百看不如一练”,用“纸上谈兵”的方法教学是不可行的。

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课的理想教学环境是人手一机,学生上课的最佳过程是边听讲(或边看书)边操作。

谈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谈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谈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全日制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充分展示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中掌握信息技术,注重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三种教学模式之一,任务驱动法已经得到了广大小学信息技术老师的认可和欢迎。

采用任务驱动模式,设计好的任务是关键,具体来说,应该是达到这样的要求:一、明确而细化的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所设计的任务,应围绕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简单的目标,一般是只需要学生了解、初步学会的内容;第二层次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学生理解、学会;第三层次是要求学生掌握、熟练运用的,是目标中最高层次、是最具有难度的,需要学生加以努力才能达到。

三个层次的目标可以在一个任务中一起提出,也可以分散在几个任务中提出,但一般同一层次的目标不宜集中出现。

例如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的第8课《申请电子邮箱》,就把可以将总的教学任务细分为;一、了解申请电子邮箱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二、养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和学习、使用因特网的意识。

第三部分是申请电子邮箱是重点,还可以设计如下的任务:了解e-mail地址各部分的组成以及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过程和步骤;学会申请免费的电子邮箱,清楚填写注册信息的规范要求;会阅读电子邮件。

这样的安排,目标明确,可以使学生很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学习任务。

二、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在信息技术课中纸上谈兵的方法行不通的。

无论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教学效果的体现是看学生是否能上机操作,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

教育部2000年印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任务”设计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学生在教师的精心课堂教学设计下,全面的提高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任务”设计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任务设计0、前言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通过采用任务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安排的任务中不断的学习,掌握知识,能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针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任务”设计进行具体的分析。

1、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应遵循的原则1.1 任务设计需要具备科学的层次性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的时候,需要把握层次性原则。

所谓的层次性主要就是指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水平不同,如果教师布置的任务过于的统一,容易造成一部分学生学习起来太难,或者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起来太简单,无法实现教学目标[1]。

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的时候,应该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这样,学生在完成适合自己学习水平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知识,提高信息技术的操作水平,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

1.2 任务设计需要把握整合性的原则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任务的时候,任务中不应该全是新的知识,也应该包括学生学习过的知识,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了进一步的巩固,对于新的知识也进行了全面的了解,进而学生的学习才能够循序渐进,提高信息技术的学习水平。

1.3 任务设计应坚持开放性原则在信息技术教学课中,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的时候,还应该坚持开放性原则。

任务驱动要有开放性,给学生一些权利,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学生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点困难,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片空间,让学生自己向前走[2]。

浅探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浅探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浅探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作者:方志明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13期【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新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因此,学校信息教学的方式方法成为一线教师的研究主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其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思路,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任务”设计【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054-01前言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构建主义的理论基础上。

通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任务,设计有效、有趣味性的范例任务,设计有思考价值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1.设计有效贴切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任务的提出必须掌握以生为本的原则,采取符合学生认知,能够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究的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教学中,信息技术课堂基本上是“师讲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法,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授浙摄版五年级下“初识PowerPoint”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以下教学任务:①了解Powerpoint作用,认识powerpoint窗口,掌握PowerPoint放映方法;②选择课题;③启动软件、输入文字、修饰文字、保存文件。

【设计】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操作任务设计实践探究

【设计】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操作任务设计实践探究

【关键字】设计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操作任务设计实践探究城厢区筱塘小学陈峻英【内容摘要】“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与我们熟悉的“问题驱动”或“问题学习”相似。

本文就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操作任务设计中从任务设计方向和任务设计及操作效果进行实践,信息技术课堂操作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要有趣味性、层次性和创新性。

【关键字】任务设计兴趣层次实际创新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作为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表达情感、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实验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与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能根据自己对当时问题、情感、任务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设想与方案,从而解决问题,并形成一定的现实作品。

一堂课教学的成败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我们在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时,要依据教育理论,从整体效益出发处理好教学中的每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如何在一节课中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操作任务。

经过近半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和对教学效果的观察,在任务驱动教学的任务设计上,本人从实践中探究出如下设计原则:一、任务设计的方向1、要贴近学生生活设计任务任务设计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之中,给学生创设用中学、学以致用的学习情境,更好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下个星期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出一期主题为“庆元旦”的黑板报,这样就可以抓住这一时机,结合“信息的搜索与下载”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了到网上寻找有关“庆元旦”材料的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楚门二中耿君兴
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

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

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

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设计、编排非常关键。

一般说来,“任务”设计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二、“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在信息技术课中则可谓“百看不如一练”,用“纸上谈兵”的方法教学是不可行的。

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

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

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任务”,是用非计算机手段难以实现的。

三、“任务”设计要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涉及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

四、“任务”设计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任务驱动”教学法还强调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

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立能力。

对于协作学习的“任务”,则要求由多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协作完成。

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协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把活动主题引向深入,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规律。

协作学习把个别学习环境下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总之,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