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力性心绞痛
稳定性、不稳定性变异型心绞痛如何区别
稳定性、不稳定性变异型心绞痛如何区别【提问】稳定性不稳定性变异型心绞痛怎麽区别?
【回答】学员jiacuina,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心绞痛分为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是不稳定心绞痛的一种。
稳定性心绞痛是指症状典型,服用硝酸甘油可缓解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指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其中包括如下亚型:
(1)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病程在2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从无心绞痛或有心绞痛病史但在近半年内未发作过心绞痛)。
(2)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病情突然加重,表现为胸痛发作次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诱发心绞痛的活动阈值明显减低,按加拿大心脏病学会劳力型心绞痛分级(CCSCI-IV)加重1级以上并至少达到III 级,硝酸甘油缓解症状的作用减弱,病程在2个月之内。
(3)静息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休息或安静状态,发作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含硝酸甘油效果欠佳,病程在1个月内。
(4)梗死后心绞痛:指AMI发病24h后至1个月内发生的心绞痛。
(5)变异型心绞痛:休息或一般活动时发生的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段暂时性抬高。
心绞痛CCS分级
心绞痛CCS分级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CCS)劳累性心绞痛的分级标准是依据诱发心绞痛的体力活动量而定,较适合临床运用,目前,该标准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分级标准的具体内容如下:Ⅰ级:一般日常活动不引起心绞痛,费力、速度快、长时间的体力活动引起发作;Ⅱ级:日常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在饭后、情绪激动时受限制更明显;Ⅲ级: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以一般速度在一般条件下平地步行1公里或上一层楼即可引起心绞痛发作;Ⅳ级:轻微活动即可引起心绞痛,甚至休息时也可发作。
一般来说,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的发作程度常与缺血相关,与血管的阻塞程度相平行。
心绞痛Ⅰ级的患者,其冠状动脉循环储备力相对较高,因此常表现为典型稳定劳累性心绞痛,而诱发发作的运动量相对固定、重复性好。
心绞痛Ⅱ级的患者,若生活节奏掌握的好,也可将心绞痛控制在可预示的范围。
而心绞痛Ⅲ级的患者,心绞痛阈值的波动范围较大,有时心绞痛可发生在平时能很好耐受的劳力水平以下,但无休息时发作。
这些患者经充分的药物治疗,其病情仍可保持相对稳定。
心绞痛Ⅳ级的患者,其冠状动脉的储备能力已明显下降,心绞痛阈值已无明显波动的余地。
此类患者病情很不稳定,休息、平卧时也常常发生,随时有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故多归于恶化劳累性心绞痛。
掌握心绞痛的分级标准,对于了解病情的轻重、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心绞痛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一侧心室在一次搏动中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strok e volume),简称搏出量。
搏出量等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之差。
正常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左室舒期末期容积约为120~130ml,搏出量为60~80ml,平均约70ml。
由此可见,每次心脏搏动,心室只射出心室腔内的一部分血液。
搏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即射血分数=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反映心室泵血的效率,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射血分数约为50~60%。
心绞痛的护理
心绞痛的护理1.稳定型心绞痛亦称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2.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上已趋向将除典型的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以外的缺血性胸痛统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护理常规】1.休息与运动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保证足够的睡眠。
心绞痛发作频繁时,应卧床休息,保证环境安静,严格限制探视,疼痛加重时,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
2.饮食护理合理饮食,给予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适量纤维素的饮食。
进食不宜过饱,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酒,不饮浓茶和咖啡。
3.用药护理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密切观察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心绞痛严重时,遵医嘱舌下含服或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等,用药时注意滴速和血压的变化。
4.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安抚和心理支持,指导患者放松,缓解和消除紧张情绪。
5.病情观察与护理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给予心电监护,描记疼痛发作时心电图,严密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变化,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大汗、恶心、呕吐等。
6.基础护理保持排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使用缓泻药或开塞露纳肛。
7.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护理情绪激动、劳累、寒冷或饱餐等都是心绞痛发作的诱因,应尽量避免。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适当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运动应循序渐进,最大活动量以不发生心绞痛症状为宜,一般以太极拳、慢跑、步行等为主,每周3~4次,每次30min。
避免在运动后立即用热水或冷水洗澡。
2.饮食指导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禁烟酒、浓茶、刺激性食物。
3.用药指导遵医嘱服药,不擅自改量、换药,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外出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以备急需。
4.心理指导保持平和心态,缓解精神压力。
5.康复指导教会患者及其家属心绞痛发作时的缓解方法,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稳定后方可活动;若疼痛持续时间延长,且药物不能缓解,或发作频繁,须立即就医。
心绞痛分型PPT课件
.
7
(1)变异型心绞痛:临床表现与卧位型心绞痛相似,但发作时心电图 示有关导联ST段抬高,与之相对应的导联则ST段压低。由于冠状动 脉主要分支痉挛而导致心肌穿壁性缺血,易并发AMI或猝死。 (2)单纯型自发性心绞痛:临床表现与变异型心绞痛类似,但发作时 心电图示ST段压低,表现为心内膜下心肌缺血。缺血发作与下述因 素可能有关:冠状动脉主支或其小分支痉挛,但伴有丰富的侧支循 环,未导致心肌穿壁性缺血,故心电图仅表现为ST段压低。
13
(1)稳定型心绞痛:劳力性心绞痛病程在1个月以上而病情稳定不 变者,其心绞痛阈值固定,在一定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下可重复引起 心绞痛。心绞痛发作一定在劳动的当时,而非在劳动之后。
.
4
(2)初发型心绞痛:指劳力性心绞痛初次发作,病程在1个
月以内。有过稳定型心绞痛病史的患者已有数月不发生心 绞痛,现再次发生心绞痛而时间未到1个月,也可列入本 型。 (3)恶化型心绞痛:原为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在3个月内心
.
6
二、自发性心绞痛:其疼痛发生系由冠状动脉痉挛所致,而与心肌 耗氧量增加无明显关系。疼痛程度较重,时限较长,不易为含化硝 酸甘油所缓解。心电图常出现某些暂时性ST段压低或T波改变。自发 性心绞痛伪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可有不同的临床表 现,可单独发生或与劳力性心绞痛合并存在。有以下几种特殊类型:
绞痛的频率、程度、时限、诱发因素经常变动且进行性恶 化。
.
5
(4)卧位性心绞痛:指患者在卧位、安静状态下引起心绞痛发作。传 统的观点将卧位心绞痛列为自发性心绞痛的一种类型,认为其发生 与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多诱发左心衰竭有关,因而是应用洋地黄类药 物的适应证。目前对卧位心绞痛有重新认识:不同心功能状态下(心 功能正常、舒张功能障碍及左心功能不全),卧位性心绞痛的发作均 是由于心肌耗氧量增加,并非心肌供血量减少所致。因此,卧位性 心绞痛应属劳力性心绞痛范畴,并应与自发性心绞痛区别,治疗上 亦有其独特性。
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090617
稳定劳力型心绞痛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一、稳定劳力型心绞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稳定劳力型心绞痛(ICD10:I20.805)(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等国内、外治疗指南1.由运动或其它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短暂的胸痛<15分,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使之迅速缓解;2.胸痛发作时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0.1mV ,胸痛缓解后ST段恢复;3.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肌酸激酶CK、CKMB,心脏特异的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不升高;4.劳力型心绞痛症状稳定在1个月以上。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等国内、外治疗指南1.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2.药物治疗;3.冠状动脉造影检查;4.介入治疗;5.冠脉搭桥术;(四)标准住院日为5-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20.805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疾病编码;2.除外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疾病;3.如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3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 ECG;2. 血常规+血型;3. 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4. 尿常规+酮体,便常规+潜血;5. 肝肾功能、离子、血糖;6. 凝血功能;7. 血气分析;8. 血沉,抗链“O”抗体,C-反应蛋白;9.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10.胸片;11. 心脏超声评价心脏结构和心功能。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查:1. 脑钠肽;2. D-二聚体;3. 24小时动态心电图;4. TnT、TnI(七)选择用药:1.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GPIIb/IIIa受体拮抗剂)、抗凝药物;2. 受体阻滞剂、硝酸酯、钙拮抗剂;3.ACEI/ARB类药物;4.他汀类调脂药;(八)手术时间为入院后2-4天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2.手术方式:冠状动脉造影+支架置入术;3.手术内置物:冠状动脉内支架;4.术中用药:抗血栓药、血管活性药、抗心律失常药;5.住院术后第1天需检查项目:心电图、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血常规、尿常规。
劳力性心绞痛典型病例
首次病程:患者XX,男,46岁,因“发作性胸闷2年余,加重3小时。
”入院。
其主要病史特点如下:2年余前劳累后感觉胸闷,部位为胸骨后,休息约3-5分钟后可缓解,伴颈部不适、恶心、口干及上肢肢端麻木,无肩背部放射痛,无头晕、黑朦、晕厥,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2年来间断出现上述症状,大多在劳累后出现,未治疗。
3小时前心慌后再次出现胸闷,程度较前加重,时间较前延长,约10分钟后缓解,为诊治来我院,急诊以"心绞痛"收入院。
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一般,饮食、睡眠可,大便1-3次/日,有尿频、尿急、尿痛,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发现“高血压”病史4年余,最高血压150/100mmHg,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近期血压控制不详。
发现“高血脂症”3年余,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
有“尿频、尿急、尿痛”病史3天,伴发热,口服“阿奇霉素”治疗,效差。
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重大手术、外伤史,无输血、献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预防接种随当地社会进行。
余系统回顾无明显异常。
体格检查:T:37.7℃,P:110次/分,R:22次/分,BP:136/97mmHg,疼痛0分。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一般,无特殊面容,表情安静,自主体位,正常步态,步入病房,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湿度正常,皮温正常,弹性正常,全身皮肤未见黄染、皮疹、瘀点等,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
头颅大小正常,无畸形;头发色泽、发量、分布正常。
双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眼球活动度正常,双侧巩膜无黄染,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
双耳外观未见异常,乳突无压痛,外耳道未见分泌物。
鼻翼无煽动,副鼻窦无压痛,鼻腔无异常分泌物。
唇红,无发绀,无张口呼吸。
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未见肿大。
鼻唇沟双侧对称,伸舌居中。
颈部对称,未见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
颈软,无抵抗。
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未闻及血管杂音。
早读全网最全!各种类型心绞痛特点大总结!
早读全网最全!各种类型心绞痛特点大总结!心绞痛系指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典型部位位于胸骨后、左胸前区,范围约拳头大小,也可遍及前区,可放射至咽部、牙龈、面颊、下颌、左肩、左上肢内侧直至无名指、小指。
每次发作疼痛部位常常相对固定。
如疼痛位置多变或呈点状、线状分布即不支持心绞痛。
钝痛,多为压迫、憋闷、紧缩、烧灼等不适感。
重度发作时常伴出汗、焦虑。
01劳力性心绞痛1、初发型患者中约半数以上的患者兼有休息时或睡眠时心绞痛,故有人将此型称为初发型心绞痛,但不包括变异型心绞痛或仅在休息时发作的自发型心绞痛。
患者年龄相对较轻,其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心绞痛可在较重劳力、轻劳力和休息时发作。
同一患者,其心绞痛在不同劳力程度下发作,反映了心绞痛阈值幅度较大,提示动力性阻塞在其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本型心绞痛的初发阶段病情很不稳定,头1个月内有8%~ 14%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其中第1~2周发生率最高,1个月梗死发生率显著降低,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患者中少数于不稳定期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其后多数转变为稳定劳力型心绞痛,部分患者心绞痛可消失,故应加强内科治疗。
2、稳定型胸痛发作有明确的劳力或情绪诱因,发作一定在劳力的当时而非在其后。
发作的持续时间和程度相对固定。
疼痛可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迅速缓解。
症状在1~3个月以上稳定不变者即可定为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
本型患者的冠状动脉均有固定性阻塞病变,至少一支大冠状动脉的狭窄在50%以上。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此类患者血管病变谱广,多支比单支病变更常见。
缺血相关血管的狭窄程度多在70%~95%,当狭窄超过90%时,均有良好的侧支循环。
一般来说,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的发作程度与缺血相关血管的阻塞程度相平行。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和T波深倒置)3、恶化型其发作特点为多数患者心绞痛加重前无明显诱因。
在原先能很好耐受的劳力水平下,心绞痛突然发生,其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
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亦称劳力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而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本病的临床重要特征是在数周至数月内,疼痛发作的程度、频率、性质和诱因无明显变化。
【病因与发病机制】本病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正常情况下,冠状循环血流量具有很大的储备力量, 其血流量可随身体的生理情况有显著的变化。
机体在剧烈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对氧的需求增加时,冠状动脉适当扩张,血流量增加(可增加6〜7倍),达到供求平衡。
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部分分支闭塞时,其扩张性减弱,血流量减少,当心肌的血供减少到尚能应付平时的需要,则休息时无症状。
一旦心脏负荷突然增加,如劳累、激动、心力衰竭、饱餐、寒冷等情况下使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对血液的需求增加,而冠状动脉的供血已不能相应增加,即可引起心绞痛。
产生疼痛感觉的直接因素,可能是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心肌内积聚过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丙酮酸、磷酸等酸性物质,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刺激心脏内自主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经胸交感神经节和相应的脊髓段,传至大脑,产生疼痛感觉。
这种痛觉反映在与自主神经进入水平相同脊髓段的脊神经所分布的区域,即胸骨后及两臂的前内侧与小指,尤其是在左侧,产生相应部位放射痛。
【临床表现】1.症状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典型疼痛的特点为:(1)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中、上段之后,或心前区,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2)性质:常为压迫样、憋闷感或紧缩样感,也可有烧灼感,但与针刺或刀割样锐性痛不同,偶伴濒死感。
有些病人仅觉胸闷而非胸痛。
发作时,病人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3)诱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
其疼痛的发生往往是在劳力或情绪激动的当时,而不是在其之后。
(4)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常逐渐加重,持续3〜5分钟,一般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内科学第三节 稳定型心绞痛
第三节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 stable angina pectoris)也称劳力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力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疼痛消失。
疼痛发作的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至数月内无明显变化。
【发病机制】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存在固定狭窄或部分闭塞的基础上发生需氧量的增加。
当冠脉狭窄或部分闭塞时,其扩张性减弱,血流量减少,对心肌的供血量相对比较固定,如心肌的血液供应减低到尚能应付心脏平时的需要,则休息时可无症状。
在劳力、情绪激动、饱食、受寒等情况下,一旦心脏负荷突然增加,使心率增快、心肌张力和心肌收缩力增加等而致心肌氧耗量增加,而冠状动脉的供血却不能相应地增加以满足心肌对血液的需求时,即可引起心绞痛。
【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1、2或3支冠脉管腔直径减少>70%的病变者分别各占25%左右,5%~10%有左冠脉主干狭窄,其余约15%患者无显著狭窄。
后者提示患者的心肌血供和氧供不足,可能是冠脉痉挛、冠脉循环的小动脉病变、血红蛋白和氧的离解异常、交感神经过度活动、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或心肌代谢异常等所致。
患者在心绞痛发作之前,常有血压增高、心率增快、肺动脉压和肺毛细血管压增高的变化,反映心脏和肺的顺应性减低。
发作时可有左心室收缩力和收缩速度降低、射血速度减慢、左心室收缩压下降、心搏量和心排血量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和血容量增加等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变化。
左心室壁可呈收缩不协调或部分心室壁有收缩减弱的现象。
【临床表现】(一)症状心绞痛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的特点为:1.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
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53例临床研究
性。 2 治 疗 方 法 4 讨 论
冠 心病 心绞 痛 属 中医学 “ 胸痹 ” 范畴 , 特 点 是 其 () 1 常规 抗 心 绞 痛 治疗 : 氧 , 息 , 本 虚标 实 , 虚血 瘀 , 临床 上看 , 类 患者 大 多 不 吸 休 气 从 这
21 治 疗 组 .
使用 硝 酸酯类 、 一 B 受体 阻滞 剂 和 ( ) 或 长效 钙 离子 拮 同程 度地 伴 有 胸 闷 、 心悸 、 短 、 乏 无 力 、 晕 等 气 疲 头
例 ; 龄 4 ~ 5岁 , 均年 龄 ( 58 1.) 。 照 组 分 析 , 量资 料 以 (_ ) 示 , 数 间 的 比较用 t 年 57 平 5 . ̄ 09 岁 对 计 xi 表 - z s 均 检
5 2例 : 2 男 9例 , 2 女 3例 ; 年龄 4 ~ 6岁 , 均 年 龄 验 , 47 平 率之 间 的 比较用 x 分 析 , n 4 。 当 < 0或 Tj 1时用 i < ( 64 1 .) 。经统计 学 处 理 , 5 .+ 1 岁 2 治疗 前 2组 患 者 性 Fse 概 率统计 . < . i r h P 00 5为 差异有统 计学 意义 。
劳力恶化型心绞痛诊断标准
劳力恶化型心绞痛诊断标准
劳力恶化型心绞痛是心绞痛的一种类型,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包括胸骨后或心前区的压迫感、闷痛、紧缩感等,可放射至左肩、左臂、颈部、下颌等部位,通常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受寒等情况下诱发,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2. 劳力相关性:心绞痛症状在体力活动或运动时加重,而在休息后减轻。
3. 心电图变化: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能出现ST 段压低、T 波改变等异常。
4. 冠状动脉造影或其他影像学检查:如冠状动脉CTA 等,可发现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的证据。
5. 排除其他疾病:需要排除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心脏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心绞痛的诊断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此外,诊断劳力恶化型心绞痛时,还需要考虑症状的严重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等因素。
如果怀疑有心绞痛,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以明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如果你对心绞痛的诊断或治疗有其他疑问,建议咨询心血管专科医生,他们能够提供更专业和具体的建议。
劳力性心绞痛的护理PPT课件
06 学会倾诉,寻求心理
支持和帮助
药物护理
01
药物选择: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
合适的药物
02
药物剂量:按照医生处方,准确掌握
03
药物用法:了解药物的服用方法,如
药物剂量
饭前、饭后、空腹等
04
药物副作用:了解药物可能产生的副
05
药物储存:按照药物说明书要求,妥
作用,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处理
善储存药物,避免药物变质或失效
病情监测
01
定期测量血压、心率、心电图等指标
02
观察患者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等
03 记录患者用药情况,如药物名称、剂量、时间
等
04
定期进行心肺功能评估,如6分钟步行试验等
05
监测患者心理状况,如焦虑、抑郁等
健康教育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2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3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4 学习并掌握心绞痛的急救知识,如正确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 5 提高对心绞痛的认识,了解其症状、诱因及预防措施
劳力性心绞痛的护理PPT课件
目录
01. 劳力性心绞痛的概述 02. 护理要点 03. 护理措施 04. 护理效果评估
病因和病理
1
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血管狭窄或闭塞
诱因:体力活动、情
3
绪激动、寒冷刺激等
2
病理:心肌缺血、缺 氧,导致心绞痛
症状:胸痛、胸闷、
4
心悸、气短等
症状和诊断
01
症状:胸痛、 胸闷、呼吸 困难、心悸 等
评估指标
疼痛缓 活动耐 心理状 睡眠质 生活质 康复效
心绞痛医疗健康宣教
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亦称劳力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短暂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危险因素】1、体力劳动:常见的是走路、上楼梯、上坡、顶风行走和其他一切用力的动作,劳累与情绪波动同时存在时则易诱发心绞痛发作,如心情焦急地赶乘汽车便较易引起发作。
2、情绪波动:情绪波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增加,诱发心绞痛。
3、饱餐、寒冷、吸烟、心动过速或过缓、血压降低等。
【饮食指导】1、合理膳食:宜摄入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避免暴饮暴食,注意少量多餐。
2、戒烟限酒。
【日常护理】1、适量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体操、太极拳等,注意运动强度,以不引起胸闷、胸痛、气急为度。
2、改变生活方式:戒烟,体重超重者控制体重,控制情绪变化,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寒风直接吹身,水和饮料应加温至室温时再饮用。
【用药指导】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嚼碎后含服效果更好),用药后注意观察胸痛变化情况,如服药后3-5分钟仍不缓解可重复使用,对于心绞痛发作频繁者,可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针泵推,注意血压情况,部分患者有面部潮红、头部胀痛、头晕、心动过速、心悸等症状。
【康复指导】1、告知病人及家属过劳、情绪激动,饱餐、用力排便、寒冷刺激等都是心绞痛发作的诱因,应注意尽量避免。
2、胸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如服用硝酸甘油不缓解,或心绞痛发作比以往频繁、程度加重、疼痛时间延长,应立即到医院就诊,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
3、指导患者出院后遵医嘱服药,不要擅自增减药量。
4、外出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以备急需,硝酸甘油见光易分解,放置在棕色瓶内存放于干燥处,以免潮解失效,药瓶开封后每6个月更换一次,以确保药效。
初发劳力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例分析专题报告
初发劳力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例分析专题报告【一般资料】男性,60岁,心前区痛一周,加重二天【现病史】一周前开始在骑车上坡时感心前区痛,并向左肩放射,经休息可缓解,二天来走路快时亦有类似情况发作,每次持续3-钟,含硝酸甘油迅速缓解,为诊治来诊,发病以来进食好,二便正常,睡眠可,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150-180/90-IOOmmHg,无冠心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吸烟十几年,1包/天,其父有高血压病史。
【体格检查】T36.5℃,P84次/分,R18次/分,Bp180/IOOmmHg,一般情况好,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不黄,心界不大,心率84次/分,律齐,无杂音,肺叩清,无罗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下肢不肿。
【病例分析】【诊断】1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初发劳力型)心界不大窦性心律心功能I级2.高血压病HI期(3级,极高危险组)【诊断依据】1冠心病:典型心绞痛发作,既往无心绞痛史,在一个月内新出现的由体力活动所诱发的心绞痛,休息和用药后能缓解查体:心界不大,心律齐,无心力衰竭表现2.高血压病In期(3级,极高危险组)血压达到3级,高血压标准(收缩压2180mmHg)而未发现其他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有心绞痛【鉴别诊断】1.急性心肌梗死2.反流性食管炎3.心肌炎、心包炎4.夹层动脉瘤【进一步检查】1心绞痛时描记心电图或作Ho1ter5.病情稳定后,病程大于1个月可作核素运动心肌显像6.化验血脂、血糖、肾功能、心肌酶谱7.眼底检查,超声心动图,必要时冠状动脉造影【治疗原则】1休息,心电监护8.药物治疗:硝酸甘油、消心痛、抗血小板聚集药9.疼痛仍犯时行抗凝治疗,必要时PTCA治疗。
不稳定心绞痛更危险
不稳定心绞痛更危险
作者:张海澄
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8年第6期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常见症状,根据诱因可分为劳力性心绞痛和非劳力性心绞痛两大类。
劳力性心绞痛是指走路、爬楼、上坡或做其他运动到一定强度、时间或程度时出现的胸痛、胸闷等不适,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迅速缓解,而在安静休息时一般不会感到身体不适。
若病史超过一个月,且症状较为稳定的患者,称为稳定劳力性心绞痛。
非劳力性心绞痛是指心
绞痛发作与活动无关,在夜间或静息状态下也会发生,例如常发生于夜间睡眠中的变异型心绞痛。
其实,心绞痛并不像这个名字给人的印象,很多时候并不表现为典型的胸痛,而是胸部闷、憋、堵、胀、发热等不适,部位在心前区、胸骨后,有拳头大小,发病过程持续几分钟,一般
停下来歇一会儿,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很快就好了。
所以,许多人出现这种情况时,以为是
年龄大了,体力不济,并未意识到这就是心绞痛。
在门诊中,许多患者回忆病史时说,这样的
症状已经好几年,等觉得需要就诊时,病情已相当严重。
临床上,大部分心绞痛都属于不稳定心绞痛,随时可能发生心肌梗死。
一般来说,如果冠
心病患者的心绞痛属于一个月内新发,或有加重现象,或不活动、不劳累也感到胸闷不适,晚
上睡觉时被憋醒,就要小心已转为不稳定心绞痛。
从症状上说,小绞痛一般历时1~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
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一定
要及时就诊,并遵医嘱规范治疗,及时控制病情,以免发展成心梗,造成严重后果。
⑧
(摘自《生命时报》)。
心绞痛的分类
静息心绞痛:指近一个月静息时发生,没有体力活 的,比如晚上睡觉或安静地坐在就会出现心绞痛。
梗死后心绞痛:指病人得了心肌梗塞后24h到一个 月内发生心绞痛,它是心梗的一个延续。
变异型心绞痛:指在休息或一般活动时出现,主要 特点是心电图ST段抬高,病理生理变化是冠状动脉 强烈痉挛引起心肌的全层的缺血,因此出现损伤电 位表现ST段抬高
恶化性心绞痛:指原来有心绞痛但是最近2个月内恶 化了,体力负荷明显下降,比如原来快步走或比较 剧烈的情况下发生,但现在轻微的活动会发生心绞 痛这种情况叫做恶化,或者过去发作时间短休息后 可以缓解而现在需要服药缓解,再或者以前吃一片 药现在要吃两片甚至三片都是恶化, 注意加重Ⅰ级或者以上并且达到Ⅲ级
心绞痛的分类
心绞痛的分类
劳力型心绞痛
·稳定劳力型 ·初发劳力型 ·恶化劳力型
自发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
·变异型心绞痛 ·静息心绞痛
梗死后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
诱发劳力性心绞痛的Ⅳ级 Ⅰ级Biblioteka Ⅰ级:一般情况不引起心绞痛发作
诱发劳力性心绞痛的Ⅳ级 Ⅱ级
Ⅱ级: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
诱发劳力性心绞痛的Ⅳ级 Ⅲ级
Ⅲ级:一般体力活动显著受限
诱发劳力性心绞痛的Ⅳ级 Ⅳ级
Ⅳ级:轻微活动诱发心绞痛,休息时不发作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不稳定型心绞痛
·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静息心绞痛 ·梗死后心绞痛 ·变异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危险度分层
组别 低危险组 心绞痛类型 发作时心电图 肌钙蛋白 阴性 初发、恶化劳力型, ST段≤1mm 无静息时发作 持续时间<20min
中危险组
(1)一个月内出现 的静息心绞痛,但 48小时未在发作者 (多数由劳力型心 绞痛进展而来) (2)梗塞后心绞痛
劳力型心绞痛
【劳力型心绞痛】(稳定型)
发病机制:冠脉狭窄,部分闭塞+情绪激动,劳累→心悸缺血,缺氧(疼痛)
临床表现
1.诱因情绪激动,体力劳动,饱食,受寒
2.疼痛部位(胸骨后,左肩,左臂内侧)
性质(压榨样,紧缩感,不尖锐)
时间(3-5分钟,一般≤半小时)
注意:做题时看清,心绞痛的疼痛是一种钝痛;一定不是针刺样刀割样疼痛(心梗)。
检查
1.首选心电图:ST段压低(缺血)
2.心电图负荷试验:运动中出现ST段水平下斜型压低持续2分钟为阳性。
(注意:心梗急性期,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衰,严重心律失常禁止做。
)
3.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狭窄>70-75%才会影响供血。
治疗
1.β受体阻滞剂
2.硝酸酯类硝酸甘油舌下含服2分钟起效
3.钙离子拮抗剂CCB
4.抗血小板药他丁类ACEI或ARB类
发作时首选:硝酸甘油→用了效果不好→可能是心梗或不稳定型心绞痛。
联合用药,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
5.血管重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6.糖尿病合并多路阻塞的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力性心绞痛
病史
1.病史摘要:
陈××,男,66岁。
主诉:反复劳力性心前区疼痛2年,频发心前区疼痛2个月。
患者近2年来上4层楼时出现心前区疼痛、呈闷痛,伴左上肢酸痛,每次持续约几十秒至1分钟,休息约1分钟后可缓解,每个月发作1~2次。
近2个月在用力、情绪激动时反复发作心前区闷痛,持续时间延长达10分钟左右,伴冷汗、头昏、乏力,同时伴左上肢酸痛,心前区疼痛与左上肢疼痛同时发作或消失,经休息或含服“速效救心丸”或“消心痛片”3~5分钟后心前区疼痛方可缓解,每个月发作5~6次。
原发性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控制不详;嗜烟(20支/天,30年),饮少量酒。
2.病史分析:
(1) 胸痛的病史采集应重点强调疼痛的诱因、部位、性质、持续时间,放射痛,诱发或缓解疼痛的因素等,以详细了解胸痛的特点,依此大致判断胸痛的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包炎、主动脉夹层瘤等,呼吸系统疾病,如胸膜炎、急性肺梗死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症等所致。
(2)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要侧重于上述疾病的鉴别:用力或情绪激动后心前区闷痛或压榨性疼痛,逐渐加重,往往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或恶化型心绞痛;胸痛在平卧位缓解而坐位尤其是前
倾位加剧则多考虑心包炎;疼痛与呼吸有关考虑胸膜炎;当胸痛合并咳嗽、咯血和呼吸困难时高度怀疑急性肺梗死;胸痛多发生在进食后,卧位时加重,常提示胃食管反流症。
(3)病史特点:①男性,有高血压和吸烟史,血压控制不详。
②用力和情绪激动时出现胸痛。
③胸痛特点为持续性心前区闷痛,向左上肢放射,休息或含服速效救心丸、消心痛胸痛可缓解。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6.6℃,P 70次/分,R 18次/分,Bp 165/97mmHg。
一般情况可,急性病容,自动体位,神志清楚,检查合作;眼睑无苍白,口唇无发绀;颈软,无颈静脉怒张和颈动脉异常搏动,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压痛,双肺叩诊清音,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70次/分,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肿大;脊柱、四肢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2.体检分析:
(1)查体特点:除血压高以外,无其他阳性体征。
(2)该患者有有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满意,出现典型的心绞痛表现,近几天疼痛加重,需要排除主动脉夹层,但由于血压升高不突出,且胸痛不是突然发作,且非剧痛,所以主动脉夹层的可能性不大。
肺部无阳性发现,无呼吸节律的改变,胸廓压痛,可排除胸廓病变、胸膜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腹部查体无阳性发现,应结合辅助检查排除胃食管反流症的可能。
辅助检查
1.结果:
(1)心电图:窦性心律,V5、V6 ST段近似水平下移0.05~0.075mv,T波低平。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120g/L,WBC 5.2×109/L,Plt 255 ×109/L。
尿常规:蛋白阴性,镜检未见异常。
生化:尿素氮5.1mmol/L,肌酐115μmol/L;空腹血糖4.98mmol/L;总胆固醇5.95mmol/L、甘油三酯2.17mmol /L ;磷酸激酸酶同工酶(CK-MB)13U/L,肌钙蛋白I(cTnI)0.01ng/L 。
(3)胸部X线:见主动脉弓迂曲,余未见异常。
(4)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左心房略大,室间隔中下部及心尖部运动幅度降低,与左室后壁运动不协调。
(5)运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运动中V4~V6导联ST段压低0.2~0.4mv。
2.辅助检查分析:
(1)该患者心电图仅有缺血性表现,实验室检查示心肌酶谱正常,可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心包炎;胸部x线没有发现肺部和胸膜病变炎症,可排除肺梗死;运动试验阳性,超声心动图发现左室略肥厚,室间隔中下部和心尖部运动幅度降低,提示局部心肌缺血,高度提示心绞痛。
未发现胸部主动脉夹层的表现,根据病史,含服速效救心丸、消心痛可缓解胸痛,可排除主动脉夹层。
(2)心绞痛的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改变、超声心动图及运动平板等辅助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可直接显示是否有冠状动脉疾病,提供诊断的直接证据。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恶化型劳力性心绞痛;(2)高血压2级,极高危组;2.诊断依据:;(1)典型胸痛病史:胸痛部位在心前区、向左上肢放;(2)辅助检查提示:心电图左胸导联ST段压低大于;3.鉴别诊断:;
(1)急性心肌梗死:胸痛持续时间较长,且程度较重;(2)急性肺栓塞:常有长期卧床史或下肢手术史,胸;现异常,可排除此诊断;(3)主动脉夹层
1.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恶化型劳力性心绞痛左室、左房略大
窦性心律心功能II级
(2)高血压2级,极高危组
2.诊断依据:
(1)典型胸痛病史:胸痛部位在心前区、向左上肢放射,多发生在用力和情绪激动时,提示劳力性心绞痛;胸痛程度2年前较轻,服用“速效救心丸”即可缓解,3个月来加重,速效救心丸、消心痛有效,提示为恶化型心绞痛。
(2)辅助检查提示:心电图左胸导联ST段压低大于0.05mV,T波低平;运动试验阳性;超声心动图也提示心肌缺血性改变。
3.鉴别诊断:
(1)急性心肌梗死:胸痛持续时间较长,且程度较重,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呈动态改变。
本病例的心电图和心肌酶均不支持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2)急性肺栓塞:常有长期卧床史或下肢手术史,胸痛发作时伴有呼吸困难和明显的低氧血症,心电图显示典型的SIQIIITIII改变,扩血管剂治疗一般无效,而且本病例胸部x线检查未发
现异常,可排除此诊断。
(3)主动脉夹层瘤:多发生高血压控制不满意的患者,胸痛表现为剧烈的撕裂样疼痛,位置可移动变化,并出现双侧肢体血压的差异,硝酸酯类药物无效。
此患者虽然有高血压病史,但胸痛为心前区闷痛,服用消心痛有效,也没有影像学检查支持主动脉夹层瘤,可排除。
(4)急性心包炎:除心前区疼痛外,应有心电图、胸部X线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提示急性心包炎,本病例可排除。
(5)胃食管反流病:疼痛多发生在胸骨后或剑突下,且伴有烧灼感和反酸,部分患者有吞咽困难,运动试验和心电图没有阳性表现,消化道内镜检查可确诊。
本病例运动试验阳性支持心绞痛的诊断。
治疗
1. 治疗原则:改善心肌供血,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控制高血压。
2. 治疗方案:
(1)发作时:①休息;②药物治疗(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
(2)缓解期:抗凝,控制血压,降低血脂,改善饮食、控制糖尿病,适当锻炼、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