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微生物课件第十二章

合集下载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第12章 棒状杆菌属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第12章 棒状杆菌属

对流免疫电泳
琼脂平板毒力试验-Elek平板
•体内法 : 用豚鼠作毒素-抗毒素中和试验
锡克试验(Schick test) (白喉外毒素皮内试验)
调查人群在感染或预防接种后对白喉是否 产生免疫力
根据外毒素与抗毒素中和的原理,以少量 白喉外毒素测定机体有无相应抗毒素
缺点—观察时间长、操作繁琐,不易进行 广泛测试
观察菌落 特点
吕氏血清斜面
涂片染色 生化反应 镜检
毒力试验
白喉棒状杆菌的检验程序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 2~3张涂片→G染色、异染颗粒染色镜检 ——G +细长微弯的杆菌 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
常排列呈V、L、X等文字形 有异染颗粒 ——初报“直接涂片检出形似白喉杆菌” ——早期诊断 --用无菌棉拭子浸以动物血清,采集标本, 37℃10h,涂片染色镜检——提高阳性率
共同特点:
--大多不产生外毒素 --菌体较粗短,着色较均匀,很少有异染颗粒 --大多寄生在人或动物的鼻腔、咽喉、外耳道、
外阴、泌尿道和皮肤等处
--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心内膜炎、菌血症、肺 炎、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鉴别——生化反应
心肌---心肌炎
白喉假膜
免疫性:
抗毒素免疫 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
机体还可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免疫力: 六月以下婴儿------母亲 成人---------------隐性感染、人工主动免疫
易感者: 1~5岁儿童 成人---也有可能
二、微生物学检验
分离出白喉杆菌,并证明其毒力 标本采集:
所致疾病:白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患者及带菌者 传播途径:飞沫或污染 临床表现
细菌------上呼吸道黏膜, 生长繁殖,产生毒素

十二章应激ppt课件

十二章应激ppt课件
No.19
第三节 应激损伤与应激相关疾病
一、全身适应综合症 二、突毙综合症 三、应激综合症 四、其他应激相关疾病
No.20
全身适应综合征
Selye,全身适应综合征(GAS)。GAS可分为三个时期:
1.警觉期 2.抵抗期 3.衰竭期
••••••防•••数 内 出竭机 神 腺 上 这 机 机适 以 主 肾 代 炎 胸御目 环 现,体 经 髓 腺 些 体 体应 交 的 上 谢 症 腺机及 境 一最—防 质 皮 变 处 进阶 感 反 腺 率 免 、制亲 严 个后内御 系 质 化 于 行-段 应 皮 增 疫 淋被和 重 或肾归分 G“机 统 的 格将 质 高 反 巴耗力 失 多上C于泌 应制 兴 病 斗逐 激 , 应 组竭的可 调 个腺死改的 奋 理 或战步 素 减 织,分下 , 器髓亡变快 为 生 逃状消 分 弱 缩G泌降 相 官质。R以速 主 理 避态退 泌 小增, 继 衰兴的交动 , 意 。”增 。多奋感员并义,多。为伴期在有—:有于利肾肾使于上
尿氮↑,★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警觉及紧张、焦虑、抑郁 等。
★免疫系统:持续应激时免疫功能抑制,自身免疫 病。
No.16
★心血管系统:心率、心肌收缩性及心输出量 ↑、血液重分布;交感系统强烈兴奋→冠脉痉 挛、血小板聚集、血液粘滞度↑→ 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猝死。
功能: 抑制蛋白酶 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 抗感染、抗损伤 结合、运输功能
No.13
三 、 应激时机体代谢功能变化
(一)物质代谢 (二)中枢神经系统
物质代谢变化:代谢率↑,分解↑,合成↓。 1.糖代谢:糖原分解及糖异生↑,血糖↑,应
激性糖尿。 2.脂肪代谢:脂肪分解↑,血中游离脂肪酸↑。 3.蛋白质代谢:分解代谢↑,血浆中氨基酸↑,

食品微生物第十二章 常见致病g

食品微生物第十二章 常见致病g

三、致病性葡萄球菌的分布及污染途径〔3.2 污染 途径〕
四、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性
4.1 致病类型及病症
有侵袭性疾病和毒素性疾病两种类型。
4.1.1 侵袭性疾病
病症:主要引起化脓性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侵入 肌体,引起局部组织、内脏器官或全身性 化脓感染。
四、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性〔4.1 致病类 型及病症〕
带菌率(%) 83.5 16~20 3.2 ~8.6 带致病葡萄球菌 带致病葡萄球菌
三、致病性葡萄球菌的分布及污染途径
途径二:食品二次污染
熟肉类食品如在熟后污染了致病性葡萄 球菌,又在20~30℃的环境下放置较长时间, 极易引起中毒;
奶和奶制品,用奶制作的冷饮〔冰激凌、 冰棍〕和奶油糕点常是引起中毒的食品;
3.1 分布 流行呈季节性分布,多见于夏、秋两季。 引起中毒食品种类:奶、肉、蛋、鱼及其
制品等动物性产品;此外,剩饭、油煎蛋、 糯米糕、凉粉等也经常被其污染而导致中毒。
三、致病性葡萄球菌的分布及污染途径
3.2 污染途径
途径一: 人体或动物体
食品
不同人群或动物金黄色葡萄球菌带菌率
人(动物)群种类 鼻腔感染患者 接触冷饮、乳制品生产人员 炊事员、熟食加工、糖果面包生产工人 患乳房炎的奶牛 有化脓症状的宰畜肉尸
第十二章 常见革兰氏阳性致病菌
根本内容: 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
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根本生物学特性,来源、分布及传播途 径,导致的常见疾病〔病症和致病机理〕,常用检测方法, 预防和控制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蜡样芽孢
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常见病病症和致病机理,检测方法。

第十二章微生物发酵ppt

第十二章微生物发酵ppt
2.作为工业微生物发酵使用的菌种,通常有以下特点:(1)具有 稳定的遗传学特性。(2)微生物生长和产物的合成对于基质没 有严格的要求。 (3)生长条件易于满足。(4)具有较高的各种 酶活力。(5)对于包含体,要求在细胞破碎是不易破碎,而 在目的产物的分离提出时,则易破碎。
第十二章微生物发酵ppt
•四、微生物发酵的基本特征
发酵过程中环境条件的变化,不仅会影响菌种的
生长繁殖,而且会影响菌种代谢产物的形成。为了使发酵
过程能顺利进行,要随时取样,检测培养液中的细菌数目、
产物浓度,同时还要及时为发酵菌提供必需的营养,并严
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
第十二章微生物发酵ppt
• 五、分离提纯
发酵结束后,要对发酵液或生物细胞进行分离和提取精 制,将发酵产物制成合乎要求的产品。对发酵产品的 要求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也相应有些区别。利用发 酵工程生产的产品有菌种代谢产物和菌种本身(如酵 母菌和细菌)两大类,如果产品是菌种,分离方法一 般是通过过滤、沉淀从培养液中分离出;如果产品是 代谢产物,则采用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提取。 分离提纯后的产品,还要经过质量检查合格后,才能 成为正式产品。
年代,微生物学家开始用紫外线、激光、化学诱变剂等处理
菌种,使菌种产生突变,以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优良菌种。随
着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技术的日益成熟,科学家开始构建
工程细胞或工程菌,用它们进行发酵,甚至能生产出一般微
生物所不能生产的产品。
第十二章微生物发酵ppt
•二、菌种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基是选择出的菌种生活的环境,对菌种有多方面的影响, 所以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培养基的配方要经过反复的实验才 能确定。另外,发酵工程中所用的菌种多要求是纯培养的,即 整个发酵过程不能混有杂菌,否则将导致产量大大下降,甚至 得不到产品。例如,如果青霉素生产过程中污染了杂菌,这些 杂菌会分泌青霉素酶,将形成的青霉素分解掉。因此,培养基 和发酵设备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

第十二章-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第十二章-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第十二章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第一节食物中毒概述一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二食物中毒的特点1. 潜伏期短,大约进食后0.5~24h相继发病,来势急剧,短时间内可能有大量病人同时发病。

2. 与食物有密切的关系,所有病人都食过同一种食物。

3. 所有病人都有急性胃肠炎的相同或相似的症状。

4. 人与人之间没有直接传染,当停食该种食物后,发病即可控制。

食物中毒是一种食源性疾病。

暴饮暴食所致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食物过敏、有毒食物的慢性损害不属于食物中毒。

三常见食物中毒类型食物中毒按病原分类有以下4种类型细菌性食物中毒:奶粉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霉变甘蔗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农药、亚硝酸盐等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发芽土豆、河豚鱼中毒等我们只讨论由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当人误食了含有大量微生物或微生物毒素的食品后,就会发生不同程度中毒。

能在食品中产生毒素的微生物多见于细菌和霉菌。

第二节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指因摄入细菌性有毒食品而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在发生的各种食物中毒中最为常见。

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占食物中毒总数的30~90%。

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5~10月份)发病率较高,但死亡率较低。

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物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如鱼、肉、奶、蛋类等及其制品。

植物性食物如剩饭等也会引起葡萄球菌肠毒素的中毒,豆制品、面类发酵食品也曾引起过肉毒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及条件(1)食物被污染:在屠宰或收割、运输、贮藏、销售过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2)发生细菌繁殖: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在较高的温度下存放,食品水分, pH及营养条件使致病菌大量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3)食品在食用前未被彻底加热:污染食品未烧熟煮透或煮熟的食物受到生熟交叉污染或食品从业人员带菌者的污染;细菌性食物中毒有二种中毒类型感染型:食用的食物内含有大量的病原菌,进入人体后大量生长繁殖,然后引起中毒。

第12章 临床微生物检测仪器与技术

第12章  临床微生物检测仪器与技术
7. 除了血液样本的检测,也可以用于临床上所有无菌体液, 如骨髓、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脑脊液、关节液、穿刺液 、心包积液等的细菌培养检测,检测范围十分广泛。
第二节 自动化微生物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
一、自动化微生物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的检测原理 CO2 CO2
H2O H2CO3 H2O H2CO3
一、自动化血培养仪的检测原理
ESP系统检测原理示意图
一、自动化血培养仪的检测原理
(二)以测压为基础的血培养系统
2.自动化菌血测试系统 自动化菌血测试系统(oxoid automated septicaemia
investigation system,OASIS)是通过激光扫描而测得 气体压力的变化。 在培养瓶的顶部有一激光探测器,每5分钟对培养瓶顶部 的隔膜扫描一次,隔膜位置的升降可反映瓶内压力的改变 。 在OASIS培养瓶内有一个磁珠,通过磁珠搅拌可达到振荡 培养的目的,使瓶内培养物与培养基作用得更为充分。
一、自动化血培养仪的检测原理
(二)以测压为基础的血培养系统 许多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常伴有吸收或产生气体的现象,因
此可利用培养瓶内气体压力的改变检测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 1.ESP系列 ESP(extra sending power)系列培养瓶顶部的连接装 置与仪器的感压探测器相接,探测器每12分钟监测一次 需氧瓶,每24分钟监测一次厌氧瓶,并将气体压力数据 传输到计算机。 计算机软件以气体压力对时间的变化绘制成生长曲线图, 按照特有的方法处理曲线。 当培养瓶顶部压力改变达到一定值时,判断为阳性,即有 细菌生长;否则为阴性,即无细菌生长。
与培养基结合的荧光分子在最初具有一定荧光值,当有微 生物存在时,其生长代谢过程中或产生CO2,或发生pH 改变,或发生氧化还原使电位改变等,均可导致液体培养 基内的荧光分子结构发生改变而成为无荧光的化合物,即 发生荧光衰减。

微生物学 第12章 厌氧性细菌

微生物学 第12章 厌氧性细菌

导致肌肉麻痹。
所致疾病

食物中毒
主要由于豆类、肉类、腊肠及罐头食品等被肉毒梭 菌或芽胞污染,在厌氧条件下繁殖产生外毒素,被 人食入所引起。
表现:全身无力、视力模糊不清、吞咽及呼吸困
难,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而死亡。因毒
素不直接刺激肠粘膜,故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创伤感染中毒

婴儿肉毒病
由于婴儿肠道内缺乏能拮抗肉毒梭菌的正常菌群,食用被 肉毒梭菌污染的食品后,芽胞在这情况下定居于盲肠,繁 殖产生毒素引起的感染性中毒。表现为便秘、吮乳无力、
② WBC↓且形态不典型 ③ 伴其他杂菌生长
可初步快速诊断
四、防治原则
预防


及时彻底清创,破坏和消除厌氧微环境
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 切除病灶
治疗



抗生素
ulinum)
一、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染色:
G+粗短杆菌,芽胞呈椭圆形,粗于菌体,位于次 极端, 使细胞呈网球拍状(匙),有鞭毛
2.
G-厌氧球菌
韦荣氏球菌属,咽部
3.
G+厌氧球菌
消化链球菌属,阴道
4.
G+厌氧杆菌
双歧杆菌属,控制pH 丙酸杆菌
致病性及所致疾病
特征:
1.
内源性感染,遍及全身,多呈慢性
2.
3. 4.
无特定病型,大多为化脓性感染
脓液黏稠,有恶臭、血腥味 使用氨基糖苷类长期无效
常见感染类型:
1. 2. 3. 4.

G+粗大杆菌,正常菌群、培养困难 菌群失调——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假膜性结肠炎

治疗:停用抗生素

微生物 第十二章 感染和免疫1

微生物 第十二章 感染和免疫1

3 乙型素 :

存在于人的血清中,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溶 解作用,但不如溶解酶的作用强。
炎症既是一种病理过程,又是一种防御病原体的积极 方式: 动员了大量的吞噬细胞聚集在炎症部位; 血液中的抗菌因子和抗体发生局部浓缩; 死亡宿主细胞的堆积可释放抗微生物物质; 炎症中心氧浓度下降和乳酸积累,进一步抑制病原 菌的生长; 适度的体温升高可以加速免疫反应的进程;

免疫产生过程:
巨噬细胞
吞噬 消化 识别
致敏淋巴细胞 (致敏T细胞) T细胞
淋巴 母细胞 增殖与分化
浆母细胞
抗原 物质
抗原信息: 抗原决定基
参与 细胞 免疫
B细胞
抗体 参与 体液 免疫
机体
二、抗体与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是指抗体的免疫作用,具体讲即五种免 疫球蛋白的免疫作用,即IgG、IgA、IgM 、IgD、 IgE。 抗体是由抗原刺激人体或动物体的细胞,由B细 胞转化成浆细胞所产生的具有特异性的免疫球蛋 白。 抗体在体内如与病原微生物结合,则起抗传染作 用,对机体有利;如作用于自身组织细胞,则使 机体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疫。 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液的血清部分。含有抗体的血 清叫做抗血清或免疫血清。
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结果:
①变态反应:机体对进入的病原微生物或其他物质
(如青霉素),会发生强烈反应。 ②自身稳定功能失调,会发生自身免疫疾病。 ③免疫功能失调,可以引起肿瘤的发生。
第一节 细菌性传染
1、细菌性传染机制
粘附 侵袭力 细菌的毒力 或致病性
亲器官性 荚膜 ——抗吞噬 酶类 ——致病酶类
嗜中性粒细胞,又叫多形核白血细胞
吞噬细胞
巨嗜细胞, 也叫单核细胞
游走细胞 固定细胞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PPT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PPT课件

在遗传上与细菌无关 含高浓度固醇 需要胆固醇 生长慢,菌落小 液体培养混浊度极低
与原菌相关,可以回复 细胞膜不含固醇 大多需要高渗培养 菌落稍大 有一定浑浊度,可附壁
25
二、主要致病性支原体
(一)肺炎支原体
生物学性状 • 高度多形性;初次分离应在含血清和新鲜酵母浸出液
的培养基中;菌落呈“油煎蛋”状 致病性 • 主要经飞沫传播,5~15岁青少年发病率最高 • 特殊顶端结构:P1和P30,使病原体黏附于上皮细胞 • 肺炎支原体具有超抗原作用
6
(一)生物学性状
• 革兰阳性,丝状,常形成分枝状无隔菌丝 • 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 • 厌氧或微需氧 • 培养较困难,生长缓慢,灰白色、粗糙小菌落
7
放线菌形态
8
• 病灶组织和瘘管的脓汁中,肉眼可见硫磺样颗粒 • 硫磺样颗粒压片,镜下可见放射状排列的菌丝,形似
菊花状
硫磺样颗粒镜下形态
9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6
所致疾病-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PAP) • 发热、干咳、咽痛;间质炎症; 病变重,炎症吸收慢;
体征轻微而胸片阴影显著。 免疫性 • 呼吸道局部黏膜产生的SIgA对防止再感染有较强保护
作用。
27
微生物学检查法 • 分离培养 • 冷凝集试验 • ELISA • PCR
28
防治原则 • 防:呼吸道隔离、锻炼、饮食等;无有效疫苗 • 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
29
(二)解脲脲原体
生物学性状 • 单个或成双排列;在固体培养基 “油煎蛋”状菌落;
最适pH为5.5~6.5;分解尿素。 致病性 • 黏附于宿主细胞表面,引起细胞膜损伤。 • 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如NH3,对细胞有急性毒性作用。 • 磷脂酶损伤宿主细胞膜。

第12章-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PPT优秀课件

第12章-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PPT优秀课件

HNO2 H NO2
NO2
1 2O2
NO3
75.24kJຫໍສະໝຸດ 31(4)氨化过程
C 2 N H 2 C H O 1 1 2 O O 2 2 C H 2 O H 2 O N 3 H 7k 3J5
32
(5)反硝化作用 硝酸盐在缺氧和有葡萄糖的条件下被真菌和假
单胞细菌还原回到大气圈中,完成氮的大循环。
29
(8)碳循环与温室效应加剧的调控 温室气体减排 植树造林 增加陆地区域的水体面积
30
3. 氮循环
(1)氮的主要贮存库:大气圈和生物圈
(2)生物固氮过程:与豆科植物具有共生关系 的的细菌和根瘤菌等。
N2 2N 2N3H2 2NH3
(3)硝化过程
NH3 112O2 HNO2 H2O689.7kJ
纬向地带性(热量地带性) 干湿地带性(水分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分布
10
(四)营养结构 1. 概念: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和生产者、
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通过营养或食物传递形 成的一种组织形式。 2. 食物链:不同生物之间类似链条式的食物依存 关系,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称为营养级。 活食食物链、腐食食物链 食物的非专一性 3. 食物网: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复杂的摄食关 系网。 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愈复杂,该系统的 稳定性程度愈大。
低熵的。
13
2. 呼吸作用:绿色植物中的有机物质被氧化,释 放出CO2、H2O和热能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光合过程的逆过程; 呼吸作用是一个放能反应和熵增加过程。
14
(二)初级生产与次级生产 1.初级生产: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
太阳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生产过程; 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减去植物因呼吸作

微生物学第12章 微生物的分类课件PPT

微生物学第12章 微生物的分类课件PPT

2021/3/10
12
生物学特性 细胞结构 细胞核
细胞壁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无核膜、核仁,单个染色体,有核膜、核仁,多条染色体,
无组蛋白
DNA与组蛋白结合
大多数含肽聚糖
无肽聚糖
细胞膜
一般无甾醇
常含甾醇
内膜
简单,有中介体
复杂,有内质网
核糖体
70S (50S+30S)
80S (胞浆),70S (线粒体)
线粒体
Copeland
植物界 动物界 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 真菌界
Whittaker
五界上 加上病 毒界
细菌域 古生菌域 真核生物域 美国 Woese
6
病毒界 动物界
原生生物界
植物界
原核生物界 真菌界
细菌 古细菌 放线菌 衣原体 支原体 立克次氏体 螺旋体
蓝细菌
• 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是在认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对 生物分类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观点。如:二界系统、三 界系统、四界系统、五界系统、六界系统和三原界系 统
2021/3/10
9
2021/3/10
10
三、各大类微生物的分类系统纲要
➢原核生物分类系统纲要——伯杰氏系统细菌 学手册
➢真菌界分类系统很多,各国采用不同的系统, 比较混乱。近年来为较多人接受的是Ainsworth的 纲要。
2021/3/10
11
《伯杰氏手册》简介
美国的《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编写者集国际学术界的权威学
例如:大肠埃希菌的两个菌株 Escherichia coli B 和Escherichia coli K12
3 亚种(subspecies):
当某一个种内的不同菌株存在少数明显而稳定的变异特征或遗传 形状,而又不足以区分成新种时,可以将这些菌株细分成两个或更 多的小的分类单元——亚种。

第十二章葡萄糖氧化酶ppt课件

第十二章葡萄糖氧化酶ppt课件
葡萄糖氧化酶像很多在细胞外发挥作用的 蛋白质一样,表面被糖链覆盖,图中用绿 色表示糖链。
葡萄糖氧化酶催化反应分子机制:
OH
H
HO HO
HHO
OH
H OH H
EFAD
OH
H HO
HO
HHO
H OH
O+
δ -D-葡萄糖酸内酯
EFADH2 O2
H2O
EFAD
+
H 2O 2
H HO
HO
OH
OH
HH
二、葡萄糖氧化酶催化的反应
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反应,按条件不 同有如下三种形式:
在没有过氧化氢酶存在下,每克分子葡 萄糖氧化酶氧化时消耗1mol氧。
C6H12O6 + O2 → C6H12O7 + H2O2
在有过氧化氢酶存在下,每克分子葡萄糖氧 化酶氧化时消耗0.5mol氧。 C6H12O6 + 1/2O2 → C6H12O7
H
COOH
H
OH OH
D-葡 萄 糖 酸
四、性质
高纯度葡萄糖氧化酶为淡黄色粉末。 易溶于水,完全不溶于乙醚、氯仿、丁
醇、吡啶、甘油、乙二醇等有机溶剂。 50%丙酮、66%的甲醇能使其沉淀。
1. 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特异性
它对β-D-吡喃葡萄糖表现出高度的专一性。 羟基处在β-位时酶的活力比处在α-位时高约160倍。
果汁在深加工过程中若发生氧化 作用,其中的一些不饱和成分如不 饱合脂肪酸和烯二醇类物质将会分 解,使果汁品质低下。尤其是Vc等 维生素类的物质的氧化会使营养大 量流失。
果汁保鲜剂葡萄糖氧化酶是一种天 然食品添加剂,无毒、无副作用。 添加量:葡萄糖1g/L,葡萄糖氧化 酶20mg/L。

其他致病微生物PPT课件

其他致病微生物PPT课件
高度感染性(有毒性) 无繁殖能力
胞外稳定性强
始体 [网状体(RB)]
大 体大,电子致密度较低, 无胞壁 Macchiavello 蓝色
无感染性(无毒性)
代谢活泼,以二分裂 方式繁殖 胞外稳定性弱
培养特点
专性细胞内寄生,可在鸡胚(卵黄囊接种), 小鼠和细胞中繁殖
抵抗力
❖ 对热和消毒剂敏感 ❖ 耐低温 ❖ 抗生素: 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类敏感
微生物学检查
• 直接镜检: 结膜病灶刮片Giemsa染色,查包涵体 免疫荧光染色查衣原体 碘液
• 分离培养 鸡胚卵黄囊接种
• 核酸检测
包涵体含糖原,被碘液染为棕褐色
EB
免疫荧光查衣原体
防治原则
❖ 注意个人卫生,不用公共毛巾、脸盆等。 ❖ 无特异预防方法 ❖ 治疗可选用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
致病性
• 内毒素样物质- 抑制细胞代谢,破坏细胞 • 主要外膜蛋白- 阻止吞噬体和溶酶体融合 • 热休克蛋白- 刺激产生细胞因子,炎症和瘢痕
常见的病原性衣原体
❖ 沙眼衣原体 ✓ 沙眼生物亚种( 14个血清型) ✓ 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亚种(LGV)( 4个血清型)
❖ 肺炎嗜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沙眼生物亚种
钩端螺旋体 数十个 规则,更细密,
问号钩端螺旋体
两端钩状
钩端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
-分两个种: 问号状钩端螺旋体(L. interrogans) 双曲钩端螺旋体(L.biflexa)
钩端螺旋体生物学性状
• 形态:螺旋细密,一端或两端呈钩状,菌体呈问号、 C、S 型。
• 染色: G-,不易着色, 镀银染色成棕褐色 • 繁殖方式:二分裂
钩体的防治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A型题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革兰染色的意义A.细菌的分类B.选择治疗药物C.鉴定细菌的依据D.观察细菌结构E.与细菌致病性有关2.不符合脑膜炎球菌送检标本要求的是A.采集标本注意无菌操作B.根据该病原菌主要存在部位取材C.采集标本一般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D.采集的标本要立即送检E.标本送检过程中要保持低温和干燥3.不能用于细菌检测的方法是A.蚀斑测定B.噬菌体分型C.细菌素分型D.聚合酶链反应E.气液相色谱法4.从有正常菌群存在的部位所采取的标本应接种在哪种培养基中分离培养病原菌A.增菌培养基B.营养培养基C.选择、鉴别培养基D.特殊培养基5.关于直接涂片镜检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适用与所有细菌感染疾病的初步诊断B.方法简便易行C.只适用与形态和染色性上具有特征的病原菌D.其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表现方有诊断价值E.以上都不是6.利用细菌生化反应鉴定细菌是根据A.细菌酶活性差异B.细菌毒素活性差异C.细菌酶含量的差异D.细菌毒素种类的差异E.细菌分解代谢产物的差异7.用马血清制备的抗毒素的缺点是A.制备较困难B.纯度不高C.产量低D.可产生变态反应E.不易保存8.丙种球蛋白的优点是A.来源广B.易制备C.易保存D.含多种微生物的抗体E.免疫效果好9.向类毒素中加入佐剂氢氧化铝或磷酸铝便可制成A.内毒素B.精致类毒素C.外毒素D.神经毒素E.细胞毒素10.抗毒素主要用于外毒素所致疾病的治疗和应急预防,但使用异种抗毒素时应注意下列何种问题的发生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以上都包括11.关于血清丙种球蛋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从正常人血浆中提取的丙种球蛋白B.是从健康产妇的胎盘血液中提制而成C.含有种类较单一的抗微生物特异性抗体D.经长期进行放、化疗的肿瘤不宜使用该制剂E.以上都正确12.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的最佳放大倍数为A.10000倍B.1000倍C.400倍D.100倍E.500倍13.以下关于电子显微镜,说法正确的是A.其能分辨1nm的微粒B.当前使用的电子显微镜有两种,即投射电子显微镜和暗视野显微镜C.电镜即可用于观察活的微生物也可以用于观测死的微生物D.电镜标本不都需要在真空干燥的状态下观察E.以上说法都正确14.确诊细菌性感染最可靠的方法是A.观察临床症状B.询问病史C.用抗生素试探性治疗,根据疗效诊断D.根据不同疾病采取不同标本进行细菌的分离与鉴定E.以上都对15.关于药物敏感性试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药敏试验的结果是指导临床用药的唯一依据B.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应采用抑菌环最大的药物C.抑菌环直径为2.5cm属于高度敏感药物D.纸片法是根据抑菌环的有无和大小来判定试验菌对该抗菌药物耐药或敏感的E.以上说法都正确16.检测病原菌抗原的优点是A.比分离培养细菌诊断细菌性感染可靠B.即使在发病早期使用了抗生素,标本中的病原菌已被抑制或被杀死,也不影响病原菌抗原的检出C.敏感性稍差,标本中需含有大量抗原才能被特异性抗体检出D.此类方法更简便、迅速,多数只需几分钟的时间就可观察结果E.以上说法均正确17.下列关于血清学诊断正确的是A.一般适用于抗原性较弱,以及病程较长的传染病诊断B.是感染性疾病最重要的诊断依据C.不能用于调查人群对某病原体的免疫水平及检测预防接种效果D.在血清学诊断中,通常取双份血清E.如果抗体效价低,即可否定感染18.下列试验中不属于血清学诊断方法的是A.肥达试验B.外斐试验C.ELISAD.糖发酵试验E.抗O试验19.死疫苗的特点是A.接种次数少B.接种剂量小C.接种后局部和全身反应不明显D.能刺激特异性CTL细胞产生E.生产方法简单,易保存20.DPT三联疫苗是A.鼠疫、百日咳、破伤风B.白喉、霍乱、破伤风C.白喉、百日咳、破伤风D.伤寒、霍乱、钩端螺旋体E.鼠疫、百日咳、脊髓灰质炎21. 血清学诊断病毒感染时,应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各取一份标本,以比较两份标本的抗体效价,恢复期血清的抗体效价较急性期血清的抗体效价高几倍有诊断意义:A.1~2倍B.2~3倍C.3~4倍D.4倍以上E.10倍以上22. 病毒标本运送要求:A.常温下运送B.低温快速运送C.任何温度下快速运送D.加防腐剂运送E.以上均可23. 预防病毒感染最有效的办法是:A.用化学药物B.用免疫血清C.用减毒活疫苗自动免疫D.用干扰素E.用抗生素24. 现仍用灭活疫苗预防的疾病有:A.麻疹B.流行性乙型脑炎C.登革热D.风疹E.腮腺炎25. 能用活疫苗预防的病毒感染是:A.丙型肝炎B.乙型肝炎C.乙型脑炎D.脊髓灰质炎E.AIDS26. 感染病毒的细胞在胞核或胞浆内存在可着色的斑块状结构称:A.包涵体;B.蚀斑;C.空斑;D.极体;E.异染颗粒;27. 无环鸟苷(ACV)有效控制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机理是:A.ACV作用于敏感细胞表面受体B.ACV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和DNA合成C.ACV抑制病毒RNA聚合酶D.ACV抑制敏感细胞DNA复制E.ACV抑制病毒蛋白合成28. 用直接电镜法可做出早期快速诊断的病毒是:A.疱疹病毒B.轮状病毒C.流感病毒D.巨细胞病毒E.腺病毒29. 下列不适于培养动物病毒的方法是:A.鸡胚培养B.人工合成培养基培养C.二倍体细胞培养D.组织培养E.动物培养30. 不能作为病毒在细胞内生长繁殖指标的一项是:A.致细胞病变作用B.红细胞凝集C.干扰现象D.细胞培养液变混浊E.细胞培养液PH改变31. 病毒的中和试验是病毒血清学特异试验,以下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中和试验是指中和抗体与病毒结合,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的试验B.中和试验需用活细胞或鸡胚或动物来判断结果C.中和试验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试验D.中和抗体在体内维持时间较短E.中和试验是用已知病毒抗原检测中和抗体32. 有关包涵体的描述错误的是:A.包涵体的形成一定是特异的B. 包涵体的形成对病毒感染的诊断有一定意义C.包涵体的形成不一定是特异的D.有些细菌感染也可引起细胞浆出现包涵体E.许多理化因素也可引起细胞浆出现包涵体33. 抗病毒药物不包括:A.金刚烷胺B.无环鸟苷C.叠氮脱氧胸苷D.干扰素E.头孢三嗪34. 病毒感染的微生物检查阳性结果的关键取决于:A.病毒种类B.病毒毒力C.标本的正确采集和运送D.病毒抗原性E.机体免疫力35. 光镜能直接观察的病毒是:A.巨细胞病毒B.痘病毒C.乳头瘤病毒D.类病毒E.以上都不是36. 下列有关病毒疫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减毒活疫苗通常是选择对人毒力低的变异株B. 减毒活疫苗有回复毒力的可能性C.灭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IgG抗体D.灭活疫苗通常可诱导机体产生IgA抗体E.减毒活疫苗有活化体内其他潜伏病毒的可能37. 可用作快速诊断的血清学方法是A.中和试验B.取双份血清,在二次血清抗体升高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C.血凝抑制试验D.用ELISA法检测特异性IgME. PCR38. 在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中,使用减毒活疫苗比使用灭活疫苗普遍,关于其原因下述中不正确的是A.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灭活疫苗B.减毒活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的持续时间比灭活疫苗长C.减毒活疫苗能在机体内增殖或干扰野毒株的增殖及致病作用,灭活疫苗则不能D.减毒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分泌型IgA,故适用于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E.减毒活疫苗一般只需要接种一次即可达到免疫效果,而死活疫苗需要接种多次39. 不属于人工被动免疫方式的是A.注射人血清丙种球蛋白B.注射胎盘丙种球蛋白C.注射免疫核糖核酸D.注射胸腺素E.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40. 不是抗菌药物作用机制的一项是A.抑制细胞壁的合成B.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C.抑制蛋白质的合成D.抑制逆转录酶活性E.抑制核酸代谢41. 鉴定多细胞真菌主要应用的检查方法是A.革兰染色后镜检B.墨汁负染色后镜检C.血清学检查D.生化反应检查E.小培养检查菌丝和孢子42. 关于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错误的是A.干扰细胞壁几丁质成分的合成B.破坏细胞壁肽聚糖骨架中的β-l,4糖苷键C.干扰细胞膜脂质合成D.影响核酸功能E干扰真菌对大分子物质的摄取及贮存43. 下列哪种药物对病毒的感染无效A.阿昔洛韦B.拉咪呋啶C. AZTD.蛋白酶抑制剂E.两性霉素44. 有关灭活疫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投入途径为注射B.免疫次数为多次C.细胞介导免疫良好D.对温度不敏感E.不受其他病毒干扰45.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人工被动免疫接种的物质是抗体B.人工被动免疫不能用于治疗C.人工主动免疫接种的物质是丙种球蛋白D.人工主动免疫主要用于治疗E.人工被动免疫主要用于紧急预防46. 有关人工主动免疫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给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B.免疫接种后1~4周出现免疫力C.免疫力维持时间较短D.使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E.使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47. 有关病毒标本采集和运送,不正确的方法是A.发病早期或急性期采集标本B.发病晚期采集标本C.标本运送应放在带有冰块的保温瓶D.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实验室检查E.运输培养基中应含有抗生素48. 使用减毒活疫苗预防病毒性疾病时,下列哪一项不是潜在的危险因素A回复为有毒野毒株而致病B进人非寻常部位引起并发症C刺激过强而引起免疫逃逸或耐受D活化其他潜伏病毒E引起持续性感染49. 关于死疫苗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用理化方法灭活而成B.较活疫苗易保存C.副作用较大D.需要多次小剂量注射E.常制成联合疫苗50. 关于PCR技术,下列哪种叙述是错误的A.是一种有细胞的分子克隆技术B.是一种DNA扩增技术C.具有快速、灵敏和特异性强等特点D.可用于病毒DNA片段的检测E.也可用于细菌等微生物DNA片段的检测51. 关于人工被动免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直接注射免疫反应产物,使之产生相应免疫力B.作用快C.维持时间短D.可用于紧急预防E.也可作为平时预防的方法52. 下列哪种是活疫苗制剂?A.减毒疫苗B.基因缺陷型疫苗C.化学疫苗D.DNA重组疫苗E.以上都不是53. 目前真菌感染的防治措施不包括A.注意清洁卫生B.提高机体免疫力C.接种真菌疫苗D.合理使用抗生素E.使用抗真菌药物54. 病毒中和抗体的作用是A.直接杀伤病毒B.阻止病毒吸附C.阻止病毒核酸转录D.阻止病毒脱壳E阻止蛋白合成55. 下列哪种物质不能用于人工被动免疫A.抗素素B.结核菌素C.丙种球蛋白D.抗病毒血清E.转移因子56. 下列哪一项不适合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快速诊断A.中和试验B.免疫荧光试验C.电镜检查D.酶免疫技术E.血凝抑制试验57. 类毒素是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B.细菌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C.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D.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E.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58. 进行病毒病原学检查的组织标本递送要求是A.暖箱保存B.室温保存C.加人防腐剂D.冷藏速送E.加入含抗生素的50%甘油缓冲盐水液中冷藏速送59. 检查包涵体可以作为A.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标志之一B.衡量病毒毒力强弱的标准C.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D.鉴定病毒的特异性依据E.测定病毒数量的指标60. 关于血清学诊断方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伤寒-肥达反应B.风湿症-抗“O”试验C.斑疹伤寒-外斐反应D.梅毒螺旋体-制动试验E.结核-结核菌素试验61. 机体抗外毒素的免疫主要依靠A.激活的巨噬细胞分泌的蛋白酶类B. IgG、IgM抗体C.辅助T细胞D.靶细胞表面毒素受体被修饰E细胞毒性T细胞62. 均可用抗毒素进行紧急预防的疾病是A.破伤风与结核病B.肠热症与波状热C.白喉与痢疾D.白喉与破伤风E.猩红热与风湿热63. BCG属于A.活疫菌B.死疫菌C.类毒素D.抗毒素E.转移因子64. 预防伤寒用A.活疫菌B.死疫苗C.类毒素D.抗毒素E.转移因子65. 白喉治疗用A.活疫菌B.死疫菌C.类毒素D.抗毒素E.转移因子66. 预防破伤风用A.活疫菌B.死疫菌C.类毒素D.抗毒素E.转移因子67. 哪项不是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检测指标A.检测细胞病变B.观察血细胞吸附C.进行蚀斑测定D.检查病毒抗原E.观察干扰现象68. 不属于1岁以内婴儿计划免疫的是A.脊髓灰质炎疫苗B.肺炎链球菌疫苗C.麻疹疫苗D.百日咳疫苗E.乙肝疫苗69. 我国规定1岁内必须完成的计划免疫是A.麻疹疫苗B.乙脑疫苗C.流脑疫苗D.流感疫苗E.甲型肝炎疫苗70. 男性,10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