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测量控制精度要求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在GPS(全球定位系统)控制测量中,D级技术是指具备一定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的技术要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的要求。
第一,测量精度要求。
D级GPS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比较严格,通常要求水平精度在10毫米以内,垂直精度在20毫米以内。
这个要求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满足一般工程测量的需求。
第二,测量可靠性要求。
D级GPS控制测量要求具备高可靠性,即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重复性都要保证。
测量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抗干扰性能,避免外部干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同时要求测量设备的工作稳定,减少误差的积累。
第三,数据处理要求。
D级GPS控制测量要求将测量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整理,得出准确的控制坐标。
数据处理应具备高效性和准确性,能够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分析,得出正确的测量结果。
第四,测量环境要求。
为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D级GPS控制测量要求在测量环境方面进行限制。
首先,要求在无遮挡的开阔地区进行测量,避免地面物体对信号的屏蔽;其次,要求在天气良好的条件下进行测量,避免大气条件对信号的影响;最后,要求在较少干扰的环境下进行测量,避免外部电磁干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第五,测量设备要求。
D级GPS控制测量要求使用高质量、高精度的GPS测量设备。
测量仪器应具备较高的接收灵敏度和测量精度,能够稳定接收和处理GPS信号,同时要求设备具备较长的工作时间和稳定的工作性能。
第六,数据质量要求。
D级GPS控制测量要求测量数据具备较高的质量。
在测量过程中,要对测量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剔除异常数据和孤立点,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具备高的测量精度、可靠性和数据处理能力,对测量环境和测量设备方面也有相应的要求。
这些要求保证了D级GPS控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满足了一般工程测量的需求。
控制测量规范及要求
第一部分茅荆坝(蒙冀界)至承德公路(第15标)控制网复测技术设计书一、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1 )、《大广高速公路蒙冀界至承德高速公路GPS控制网成果表》(设计院交给的)(2)、《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5 )、《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二、平面GPS、四等水准加密方法与精度要求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平面控制测量等级规定和本项目实际情况,隧道段控制网采用GPS观测方法时,精度按四等网技术要求施测。
为确保线路衔接的平顺性,加密点必须联测其相邻的GPS平面控制点。
平面加密控制网的施测精度控制按:加密GPS网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小于1/70000,基线边方向中误差不大于1.7〃的要求进行。
2.1具体精度控制标准GPS加密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2.2四等水准施测技术要求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见表 6.3-3.注:表中L为往返测段、符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3.1 GPS复测组网实施为保证线路上所有控制点成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尽量保证点位精度的均匀性,平面控制网复测采用4太GPS接收机同时作业的观测模式,以此提高GPS观测网形的图形强度。
GPS 网各时段全部以边连接方式构网,形成由大地四边形组成的带状网。
3.2采用GPS测量方法的平面复测遵循与设计单位建网时相同的构网原则,本次GPS 方法的控制网复测组网以大地四边形为基本构网图形组成带状网,采用边联式构网。
实际外业测量必须遵循基线组网设计所确定的作业模式,并在接收机或控制器上配置GPS 外业观测参数,参与作业的接收机所配制的参数应相同。
每天出工之前,必须检查电池容量是否满足作业要求,数据存储设备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仪器及其附件必须齐全。
天线安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在开始GPS 外业观测前,必须确认天线安置基座的对中器合格,天线安置基座的对中精度要求为1mm。
建筑测量工程质量控制要点(三篇)
建筑测量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建筑测量工程质量控制是确保建筑测量工程的精度、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建筑测量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1. 测量设备的选择和使用:选择适合的测量仪器和设备,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使用过程中,要遵循设备的操作规范,注意设备的维护和校准,及时处理设备故障。
2. 测量点的设置和确定:根据建筑设计要求和测量任务,合理设置测量点,并正确确定测量点的位置和高程。
在测量点确定后,要进行验证和复测,确保测量点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测量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并正确应用。
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测量方法的正确操作和技巧,尽量减小误差和随机误差。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测量数据进行全面、准确和可靠的处理和分析。
包括数据的整理、去除异常数据、数据的平差和精度评定等。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数据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的问题。
5. 精度控制和评定:建筑测量工程需要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要根据测量任务和测量点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精度控制和评定标准。
在测量过程中,要监控测量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及时调整和纠正测量方法和设备,确保测量数据满足精度要求。
6. 质量检查和验收:建筑测量工程要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确保测量工作的质量。
质量检查和验收包括对测量设备、测量数据和测量报告的检查和评估,以及对测量工作的现场检查和确认。
7. 质量管理和保障:建立完善的测量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流程。
加强对测量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确保测量工作的有序进行。
对测量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测量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8. 交流和协作:建筑测量工程是一个多学科、多专业的工作,需要与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各方进行良好的交流和协作。
及时沟通和解决测量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建筑测量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有效的管理手段,可以提高建筑测量工程的质量和效益,为建筑工程的施工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支持。
卫星定位测量-RTK控制测量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RTK控制测量的要求和注意事项1.RTK测量的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1)架设基准站。
在进行RTK图根测量中,首先进行基准站假设,基准站架设点必须满足以下要求:①基准站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测量点的精度,所以在工作中要选择高等级有经过水准连测的已知控制点作为基准点。
②基准站周围要视野开阔,卫星截止高度角应超过15度,周围无信号发射物(大面积的水域、大型建筑物等),以减少多路径效应干扰。
并且要尽量避开交通要道、过往行人的干扰。
③基准站应尽量架设于测区内相对制高点上,以方便传播差分改正信号。
④基准站要远离微波塔、通信塔等大型电磁发射源200米外,要远离高压输电线、配电线、通讯线50米外。
⑤RTK在作业期间,基准站不能移动或者关机重新启动,如果重新启动必须进行重新校正。
基准站连接必须正确,注意蓄电池的正负极。
(2)流动站设置。
1个流动站只需1名测量员通过手簿进行测量操作。
连接好流动站接收机、天线、测杆后,先进行测量类型,电台的配置,使其与基站无线电连接,输入流动站的天线高,输入观测时间、次数,设置机内精度。
(3)校正测量。
由于基准站设置于未知点上,因此必须对已知点进行校正测量,才能在手簿上求解出WGS-84坐标与当地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
校正点的数量视测区的大小而定,一般取3~6点为宜。
在手簿中输入校正点的当地坐标,流动站置于校正点上测量出该点的WGS-84坐标,将所选的校正点逐一测量后,通过手簿上的点校正计算即可求解出转换参数。
点校正测量结束后,先在已知点上测量,检查转换参数无误时才能进行新的测量。
(4)图根点控制测量。
图根点的布设应该以点组的形式出现,每组应有两个或者三个两两通视的图根点组成,以便于安置全站仪测量时定向和测站检核,图根点之间的距离应随点位而定。
图根点测量时只需在测站上输入点名、按提示测量存储,正常情况下,5s即可结束一个点的观测。
(5)注意事项①RTK测量误差与流动站至基准站的距离成正比,因此解求转换参数的已知点应分布均匀,覆盖整个测区,水平、垂直残差宜在3.5cm以下。
电气工程中的电能计量装置规范要求与精确度控制
电气工程中的电能计量装置规范要求与精确度控制电能计量装置是电气工程中重要的设备,用于测量、记录和监测电能消耗情况。
在电力行业和工业生产中,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电气工程中电能计量装置的规范要求和精确度控制。
一、规范要求1. 安装要求电能计量装置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安装,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安装位置应选择在无腐蚀、无电磁干扰和无强烈振动的环境中。
装置应与电源线路连接牢固,并避免过长的接线,以减少信号损失。
2. 校准要求电能计量装置的校准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定期进行校准和检验,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校准应由专业机构或资质鉴定的人员进行,并保留校准记录和证书。
3. 技术要求电能计量装置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测量范围:装置应能满足实际用电量的测量范围,确保准确记录电能消耗。
(2)精确度等级:根据不同用途和要求,电能计量装置应具备相应的精确度等级,如0.5级、1级等。
(3)响应时间:电能计量装置的响应时间应符合实际用电情况的要求,能够及时记录电能消耗变化。
(4)环境适应性:电能计量装置应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能够在不同温度、湿度等条件下正常工作。
二、精确度控制1. 校准周期电能计量装置应定期进行校准,以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校准周期一般为一年,但在温度波动大、环境恶劣或装置使用频繁等情况下,应缩短校准周期。
2. 校准方法电能计量装置的校准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常用的校准方法包括电流比校准、电压比校准和功率因数校准等。
校准过程中应使用标准检定装置,并严格按照校准程序进行操作。
3. 设备维护为确保电能计量装置的长期精确度,应进行定期的设备维护。
维护内容包括清洁、检查连接件、校验电能计量装置的显示和报警功能等。
如发现故障或异常,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设备。
4. 现场检验除了定期校准和维护外,应定期进行现场检验,检查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情况和环境适应性。
现场检验可以通过对比不同计量装置的测量结果,或者与其他准确测量装置进行比对来进行。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组定位和导航系统,通过将自身位置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信号进行比较,可以确定用户的精确位置。
D级GPS控制测量是一种高精度定位技术,可以在2毫米的水平误差内定位点的三维坐标,在垂直方向精度更高。
技术要求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 高精度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需要达到2毫米的水平误差以及更高的垂直方向精度。
这可以通过使用高精度天线、高灵敏度的接收器和高质量的数据处理算法来实现。
2. 高灵敏度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需要在信号弱的环境下仍然能够保持高灵敏度。
这可以通过使用高灵敏度的天线、低噪声的接收器和多路径补偿技术来实现。
3. 实时性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需要实现实时性,确保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及时获取测量数据。
这可以通过使用高速数据传输和快速响应时间的数据处理算法来实现。
4. 可靠性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这可以通过使用多个接收器进行数据纠错、使用过程中对测量数据进行监控和数据后处理技术来实现。
5. 适用范围广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的适用范围需要广泛,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土地测量、建筑测量、道路监测、公路、桥梁、隧道、电线杆等方面。
应用场景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可以应用于以下场景:1. 测量建筑物在建筑工程中,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可以用来测量建筑物的结构,以确定建筑物的实际尺寸和位置。
2. 道路监测在道路、隧道和桥梁的监测和维护中,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可以用来测量和检测基础设施的实际位置和坐标。
3. 电力监测在电力监测中,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可以用来测量电线杆和电缆的准确位置。
这可以帮助电力公司更好地监督和维护电力设施。
4. 土地测量在土地测量中,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可以用来测量土地的边界和地形。
这可以帮助土地所有者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土地。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是一种高精度、高灵敏度、实时性和可靠性的定位技术,适用范围广泛。
(完整版)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
第四章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第一节技术路线在充分收集、综合研究已有地质矿产成果资料的基础上,以现代地质矿产理论为指导,以“3S”和现场分析技术为支撑,以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地质构造、矿化蚀变特征为重点来开展此次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具体技术路线如图4—1。
1.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在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广泛应用遥感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先进技术,配备掌上电脑、数码相机、数码录音笔、数码摄像机、全球定位系统,采用数字化填图,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以现代地质矿产理论为指导,以活动论为基础,从历史分析入手,运用多学科、多层次的剖析,依据保留下来的历史记录,综合分析投标区各地质历史时期的区域地质背景,揭示本区构造形成、演化及成矿规律。
3.以现代沉积学理论、现代火山地质学理论为基础,研究投标区内古生代地层的火山—沉积体系的岩性、岩相组合,层状序列的分布及其纵横向的变化,为查明谢米斯台—库兰卡兹干岛弧的构造环境控制因素、火山作用、大地构造等提供基础资料。
重点研究火山作用与金、银、铜、汞等多金属矿成矿关系。
4.运用“造山带侵入岩岩石构造组合序列分析方法”,即利用侵入岩与地球动力学相关联的途径,以造山带阶段及造山作用过程为主线,综合研究区内侵入岩的岩浆来源、发生、上升、侵位及岩体剥露过程的动力学制约因素,制定造山带演化各阶段侵入岩岩石构造等级体系,探讨造山带演化过程中岩浆作用的演化规律,恢复造山带的组成、结构及其形成演化过程。
重点加强区内中酸性侵入体的含矿性研究。
5.运用构造解析法查明投标区内的各类构造及其要素、构造序次、组合及构造演化特征,确定区域构造格架。
重点查明区内北西向、东西向断裂、北东向及分支断裂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以及与成矿的关系。
6.以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区内自然地理和地球化学景观条件,选择适应于投标区1∶5万化探普查的最佳技术方法组合方案,开展区内1∶5万化探普查工作,同时借鉴地球化学块体等新方法、新理论,分析研究投标区地球化学场特征和地球化学异常时空分布规律,剖析异常与区内地质背景和已知矿产的相互关系,尤其注重弱小化探异常信息的提取,科学合理地圈定地球化学异常,划分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
电气测量仪器精度标准
电气测量仪器精度标准
电气测量仪器精度标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电气测量仪器所能达到的准确度要求。
精度标准对于电气测量仪器的使用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仪器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电气测量仪器的精度标准需要符合国际或行业标准的要求。
这些标准通
常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或相关行业协会制定,包括但不限于IEC、IEEE等。
在选择
电气测量仪器时,需要确认该仪器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以确保其具有可靠的精度。
其次,电气测量仪器的精度标准通常包括准确度、分辨率、重复性、稳定性等
指标。
准确度是指仪器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程度,通常用百分比或绝对值来表示。
分辨率是指仪器能够显示或测量的最小刻度或单位,分辨率越高,测量结果越精确。
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仪器重复测量同一物理量的结果的一致性。
稳定性是指仪器在长时间使用或特定环境下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此外,电气测量仪器的精度标准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因素会对仪器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环境条件的控制,以确保仪器的精度标准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总的来说,电气测量仪器的精度标准是确保仪器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要素。
在选择和使用电气测量仪器时,需要充分了解仪器的精度标准要求,确保仪器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并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GPSRTK图根控制测量规范标准
GPS RTK图根控制测量规本标准是根据我国现阶段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的技术水平制定的。
本标准容涉与目前应用广泛的单参考站RTK测量技术和基于CORS系统的网络RTK测量技术。
本标准是在GB/T 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CJJ 73《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GB50026《工程测量规》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的情况制定的。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定位测量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规的规定。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规1 围本标准规定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实施平面一级、二级、三级控制测量和五等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的技术要求、方法。
其他相应精度的定位测量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CJJ 73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H/T 2008-2005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CH 8016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GB 50026 工程测量规GB/T 14912 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3 术语3.1 实时动态测量(RTK) Real Time KinematicRTK测量技术是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数据通信技术相结合的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
在RTK测量模式下,参考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采集卫星观测数据,还通过数据收来自参考站的数据,并在系统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
测量方案(完整版)
测量方案(完整版)施工测量方案一、测量依据与准备1.工程测量总体安排根据设计图、建设单位规划的用地地界以及测绘成果和总平面定位,现场建立一级三角控制主网,指导现场定位及轴线、标高的控制施工。
本工程定位采用“坐标距离定位”的方法,全站仪、经纬仪配合定位。
水准标高采用水准仪测量。
2.测量仪器的选用序号仪器名称型号规格测量精度1 全站仪 XXX2362 经纬仪 DT202C3 水准仪 TWOPML324 棱镜5 50m钢卷尺6 无线对讲机通讯联络注:以上仪器均应鉴定合格,并在计量鉴定使用有效期内。
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一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应及时校正来保证测量精度。
二、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1.平面轴线控制测量1) 基准一级三角控制主网的设置基准三角控制主网的设置以建设单位提供的规划基准点及设计总平面图为依据,其三角控制主网基准点精度应控制在5mm以内。
基准平面控制主网是建立在基准点的基础上的,设置时要求同时满足稳定、可靠和通视三个要素。
任何一点遭到不可预见事件的破坏或移动时,应及时复测补网。
标高以建设单位提供的规划永久水准点为基准,其数值以规划最新数值为准。
施工高程应根据最新数据及时调整,可利用平面控制主网基准点位作为水准点控制基准点。
2) 测量施工方法对设计总平面图所反映的建筑物场地进行复测,确保建筑总平面图所反映的尺寸与场地实际情况相吻合。
在项目测量人员初步测量定位后,由公司工程部技术科进行复核,报请设计和监理来现场对建筑物的定位进行复核。
复核正确后,由项目部填写好测量定位单报请设计和监理签字认可,然后将签字后的资料交项目部资料员保存。
测量定位的精度为万分之一,定位外包轴线尺寸允许误差为5mm。
3) 轴线控制测量精度及要求:为确保测量精度,长轴线上的定位点应不少于3个,轴线点误差不应大于5mm,放样后的主轴线点位应进行角度观测,以检查直线度。
测定交角的测角中误差不应超过25″,直线度的限差应在180°±5″以内。
测量工程技术要求
测量工程技术要求7.1.1 概况泰禾广场项目二期施工总承包工程地下室面积较大;建筑物外轮廓线主要以折线为主。
工程施工测量工作的难点是建立一个适合本工程特点的施工控制网;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快速及时地放样出建筑物的轴线。
7.1.2 测量目的及精度要求根据设计对本工程平面坐标和高程的要求,通过坐标计算用全站仪坐标法准确地将建筑物的轴线和标高反映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要求,以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对整个工程进行整体控制,再进行各区段控制点的加密和放样工作。
1.保证施工测量精度,控制减小测量误差。
2.保证正常施工进度,满足总工期要求。
3.平面控制网:根据设计轴线体系图中的圆心点及各定位坐标点建立成平面控制网。
主要技术要求符合《工程测量规范》的规定。
边长相对中误差1/30000,测角中误差15秒。
测回数为二个测回,观测法为方向观测法。
4.高程控制网场区的高程控制网由业主移交的高程水准点构成,水准路线为闭合环形路线,水准测量的精度按三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执行。
高程中误差±0.5mm,相邻总高程中误差±0.3mm,环形闭合差≤0.6n1/2(n 为测站数)。
7.1.3 测量仪器及设备为保证建筑物的施工测量控制及放样的要求,本工程测量仪器拟采用电脑配合全站仪、激光铅直仪、激光经纬仪、自动安平水准仪,测量人员之间的通信采用对讲机。
主要仪器设备的数量、性能如下表所示:7.1.4 测量人员组织以及测量质量流程本工程测量人员配备6名,2名测量工程师,4名测量工;测量工程师负责整个工程测量方案的制定、实施及测量技术复核工作;测量工在测量工程师的指导下,完成整个工程施测任务。
1、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根据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的规定,建筑物施工控制网满足国家一级导线的要求,边长相对中误差l/30000,对应的测角中误差为±5秒;高程控制应满足国家二等水准的精度要求,闭合差≤±4SQRT(L) mm (L为附合或闭合线的长度单位为km)。
Sl197-2013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4 平面控制测量
Sl197-2013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4 平面控制测量4.1 一般规定4.1.1 平面控制可分为基本平面控制、图根平面控制和测站点平面控制等,可采用GNSS测量、三角形网测量和导线(网)测量等方法。
4.1.2 基本平面控制的等级可划分为二等、三等、四等、五等4个等级,各等级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其布设层次和精度要求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4.1.3 基本平面控制点均应埋设标志并绘制点之记,尺寸规格与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4.1.4 全站仪测图图根控制点的密度,应满足测图需要,不宜小于表4.1.4的规定。
表4.1.4 图根控制点密度4.1.5 平面控制测量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应符合4.1.5的规定。
4.2 GNSS测量4.2.1 GNSS测量控制网按精度可划分为五个等级,各等级控制网的相邻点间距及精度要求应按表4.2.1的规定执行。
4.2.2 GNSS网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1 各等级GNSS网可布设成多边形或附和路线,其相邻点最小距离不宜小于平均间距的1/3,最大距离不宜大于平均间距的3倍。
2 新建GNSS网与原有控制网联测时,其联测点数不宜少于3点,分布宜均匀。
在需用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控制网的地区,GNSS网店应成对布设,对点间相互通视。
3 基线长度大于20km时,应采用GB/T18314中C级GPS网的时段长度进行静态观测。
4 二等、三等、四等GNSS控制网应采用网连式、边连式布网;五等、图根控制网可采用点连式布网。
5 GNSS控制网由非同步基线构成的多边形闭合环或附和路线的边数应满足表4.2.2的规定。
表4.2.2 GNSS控制网非同步观测闭合环或附和路线边数规定4.2.3 GNSS点的点位应顶空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大于15°,并远离大面积水域、大功率发射台或高压线,其距离不宜小于50m。
4.2.4 各等级GNSS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满足表4.2.4-1~表4.2.4-3的规定。
图根控制点的密度和精度要求(精)
水利工程测量
图根控制点的密度和精度要求
2.图根控制点的精度要求
10)图根高程一般采用图根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图解交会点或视距支点可采用经纬仪三角高程测量。 11)图根水准测量应起讫于不低于五等的水准点上。
表4
仪器 类型
图根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视线 长度 (m)
≤100 观 测 次 数 与已知 点联测 往返各 一次 附合或闭 合路线 往一次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 合差(mm) 平原微丘区
水利工程测量
图根控制点的密度和精度要求
2.图根控制点的精度要求
4)图根三角的边长应不超过测图最大视距的1.7倍,传距角不应小 于25°,线形锁三角形个数应不超过13个,且应布设检查边,其较 差的相对误差应不大于1/1500。用重合点检查时,其点位较差不 应大于图上0.2mm。图根三角测量的水平角,采用方向观测法。
水利工程测量
主持单位: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参建单位: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2.图根控制点的精度要求
9)当解析图根点不能满足测图需要时,可增补少量图解交会点或 视距支点。 ①图解交会点,前、侧方交会均不得少于三个方向,后方交会不 得少于四个方向。交会角应在30°~150°之间。 ②由图根点上可支出一个视距支点,支点边长不宜大于地形点最 大视距长度2/3,并应往返测定,其较差不应大于1/150。
附合导线长 经纬仪的测 度(m) 回数 ≤1.5M 1 测角中误差 (″) ±30 方位角闭合差 (″)
60 n
导线相对 闭合差 ≤1/2000
水利工程测量
图根控制点的密度和精度要求
房产测量的精度要求
第三章:房产测量的精度要求
第一节.房产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精度要求
第二节.房产分幅平面图与房产要素测量的精度
第三节.房产界址点和房角点的精度要求
第四节.房产面积的精度要求
3.1 房产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精度要求
加密控制点 :一、二、三 级平面控制点
6
国家基本控制点:二、三、 四等平面控制点
添加标题
房产平面控制点的密度:点 间距最小100米
3.2 房产分 幅平面图与 房产要素测 量的精度
一.模拟方法测绘房产分幅平面图精度 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
差不超过图上±0.5mm。
一.编绘法绘制房产分幅图的精度 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
差不超过图上±0.6mm。
野外解析测量测房地产要素和地物点精度 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05 m。
添加标题
房角点的精度要 求
添加标题
房角点坐标的精 度
添加标题
测量房角点的坐标, 坐标精度等级和限 差同界址点
添加标题
不要求测量房角点 的坐标时,精度同 要素点与地物点
3.4 房产面积的精度要求
二、精度要求
精度等级:三级
一、房产面积
涉及房屋产权相关面积, 包括房屋有关面积和用 地有关面积
• 面积中误差公式:
mS m0
SmD S D
m S 为房屋面积测算中误差;
m 0 为房屋面积测算中边长测量的固定误差 ;
m D 为房屋面积测算中边长测量的比例误差。
D
一级: 固定:0.01m, 比例:1/3000 二级:固定:0.02m,比例:1/1000 三级:固定:0.04m,比例:1/300
测量方法与精度要求(测量部分)
3.3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2、基准点的检测(接上页) 在区域沉降地区应根据沉降速率适
当增加复测次数,每季度进行一次复测 。
沉降变形点的监测频率应根据被监 测变形体的沉降速率在各单位工程沉降 变形观测实施细则中已制定。
3.3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 3、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
• 如对于单点沉降计、剖面沉降管数量较大,技术指标 、工作性能要求较高的元器件、监测仪器,按照建设 程序进行采购配置。
沉降变形测量方法与标准
沉降变形观测的开展
加强过程控制,保证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准确性、可靠性 • (1)施工单位在实施过程中应规范观测元器件、观测点
埋设、保护措施和奖惩制度,加强其预防保护,以防止出 现观测桩和元器件的损坏和失效,从而造成观测点和数据 的缺失及不连续性。是施工过程加强控制的重点。
三 等
1.0
0.3
0.6 n
DS05或DS1型仪器,按《高速铁
0.8 n 路工程测量规范》二等水准测 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注:n为测段的测站数
3.2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 3、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
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 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 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相互转换。
3.0 沉降变形测量
➢ 3、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充分利用线路已有的CPI、 CPII和水准基点作为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的基准点或 工作基点,建立独立的变形监测网。
➢ 4、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时 , 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铁路工程测量技术的有关规定。
3.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1/万一1/千地质测量精度要求
在地质勘探工作开始之前,应对工作地区的地质剖面进行详细研究,采集标准标本,据以确定岩石命名、划分地层、确定填图单位、统一图式、图例。制定工作细则,保证各项地质编录按统一规定进行。为此,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资料搜集与综合研究
搜集的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一)地质矿产及物化探等资料(包括各种有关报告、图件、原始编录及群众报矿资料等)。
1、按变质程度及特点,详细划分各变质带的变质级,按岩性特点与构造特点划分岩层;
2,详细研究各变质相的剩余矿物,变化矿物及其特征,矿物组合与常见矿物组合特点;
3.详细研究各变质带的接触关系,对各带的片埋,线理,香肠状构造及残留构造等变化特点,并精确的测定其产状;
4.同左4、5。
5,对各变质基本岩石类型应做详细的岩矿鉴定与岩化学分析,以便进一步建立变质相系。
4、大于50
1、大于1
2、大于4
3、大于2
4、大于20
1、大于0.5
2、大于2
3、大于1
4、大于10
1、大于5
2、大于40
3、大于10
4、大于200
1、大于1
2、大于4
3、大于2
4、大于40
地质界线实测允许误差(m)
1、矿体5—10
2、一般地质体10—20
1、2.5—5
2、5—10
1、1—2
2、2—4
4、地质界线的允许误差系指人工露头或自然露头地质界线的实际位置与测图位移的允许误差而言。
5、近矿围岩蚀变带,矿化带和矿体必需有足够精度的地质点或槽探控制,其厚度在图上表示不出时,应扩大或用符号表示。
6、根据测区的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已知的地质成矿条件及矿化分布特点等布置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