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和预控管理规定
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管理制度范文
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重大危险源是指对企业正常运营和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可能造成严重危害的因素。
为了防范和控制重大危险源对企业和职工的威胁,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管理制度。
本文旨在提供一种范文模板,指导企业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
二、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辨识是对企业内潜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为了确保辨识工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本制度规定以下步骤和要求:1.组织架构(1)企业应设立专门的重大危险源辨识小组,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业人员组成;(2)重大危险源辨识小组成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
2.辨识方法(1)辨识小组应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辨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现场勘查、文献调研、访谈和问卷调查等;(2)辨识小组应采用系统性、科学性和全面性的方法进行辨识工作。
3.辨识内容(1)重大危险源辨识应包括对各个作业环节和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2)重大危险源辨识应考虑企业内外各种因素对危险源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人的因素、设备的因素和管理的因素等。
4.辨识结果(1)辨识小组根据辨识的结果,将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类和排列;(2)辨识结果应编制成报告,并交由企业相关部门进行备案和监管。
三、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是指对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和管理的过程。
为了确保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本制度规定以下措施和要求:1.责任分工(1)企业应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和权限,确保各级管理层有能力、有责任、有权限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管理;(2)企业应设立专门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岗位,负责统筹和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2.监控方法(1)企业应采用多种监控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检查、现场巡查、隐患排查和定量评估等;(2)监控方法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特点和风险等级选择和确定。
3.监控措施(1)企业应制定相应的监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安全检查制度、风险评估制度和隐患整改制度等;(2)监控措施应具体明确操作方法和责任人。
危险源辫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模版
危险源辫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模版一、总则为了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二、危险源识别与评价1.组织(1)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组织、计划和协调工作。
(2)构建危险源档案库,详细记录各类危险源信息,包括危险源名称、位置、特性、存在时间、风险级别等。
(3)定期开展危险源识别与评价工作,确保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及时性和全面性。
2.识别(1)通过安全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危险源识别工作。
(2)确定危险源识别的范围和内容,包括生产设备、工艺、化学品、场所、环境等。
(3)采用专业方法和技术进行危险源识别,如现场勘查、图纸分析、数据统计等。
(4)识别出的危险源应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以确定重大危险源。
3.评价(1)根据危险源的特性,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
(2)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工具,进行危险源评价,如风险矩阵法、FMEA法等。
(3)评价得出的结果应包括危险源的风险等级、风险因素、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等信息。
三、重大危险源管理1.定义(1)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确定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为风险等级较高且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危险源。
(2)重大危险源分为持续性重大危险源和非持续性重大危险源。
持续性重大危险源指存在时间较长或连续存在的危险源,非持续性重大危险源指存在时间较短或间歇性存在的危险源。
2.管理要求(1)重大危险源应编制专门的管理计划和控制措施,并上报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批。
(2)持续性重大危险源应制定危险源管理方案,明确责任人、控制措施、监控措施等。
(3)非持续性重大危险源应编制风险较小的操作指引,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操作操作的安全性。
(4)重大危险源管理计划应定期进行复查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3.风险防范措施(1)针对持续性重大危险源,应采取技术改造、工艺调整、设备更新等措施,降低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2)针对非持续性重大危险源,应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引,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的技能和安全意识。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管理流程,确保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
该制度适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包括生产、服务、建设等各个领域。
二、危险源辨识1. 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识别和分类各种可能导致事故和职业病的危险源,以便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2. 危险源辨识的步骤包括:(1)收集与工作活动相关的信息,包括工艺流程、物质特性、设备设施等;(2)识别可能导致事故和职业病的危险源;(3)对危险源进行分类、评估,确定风险等级;(4)编制危险源清单,记录危险源的基本信息和风险等级;(5)定期进行危险源辨识的复查和更新。
三、风险评价1.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评估不同危险源及其对职工造成的危害程度,为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风险评价的步骤包括:(1)确定风险评价的范围和对象;(2)收集与工作活动相关的信息,包括危险源特性、职工暴露情况等;(3)评估危险源对职工健康的风险程度;(4)编制风险评价报告,提出控制措施建议;(5)定期进行风险评价的复查和更新。
四、风险控制措施1. 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结果,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
2. 风险控制措施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1)工程控制措施,如改良设备、安装防护装置等;(2)行政管理措施,如制定操作规程、设立警示标识等;(3)个体防护措施,如配备防护设备、提供培训等;(4)应急预案和演练,如制定灾难恢复方案、进行紧急演练等。
五、监督与改进1. 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本单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监督,并定期进行评估和督促改进。
2. 本单位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等,不断完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管理制度。
六、纪律与违规处理1. 本单位的职工应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规定,并配合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开展。
2. 对违反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规定的职工,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行政处罚等。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监控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监控管理制度1. 总则1.1 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准确辨识危险源,正确评价其风险程度,合理确定风险等级,以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预防和控制,提高对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有效保护员工的人身全,依据《安全生产法》和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2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身伤亡、健康损害和职业病、财产损失并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的施工生产不安全的活动、设施(设备)、场所的不安全状态、危险物质、高风险作业等。
1.3 《重大危险源清单》是制定应急预案的重要依据。
1.4 本办法适用于中铁航空港集团济青高铁项目的施工和工作范围内危险源辨识、评价、监控。
2. 管理职责2.1 项目部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总工负责危险源的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并负责因各种原因新增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2.2 项目安全总监、安质部负责项目部范围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实施的监察。
2.3 项目工程部参与对所辖范围内危险源的调查、辨识、评价,负责组织编制重大危险源管控方案、组织实施和过程控制。
2.4 项目安质部负责项目重大危险源管理控制方案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
2.5 项目部对危险源实行动态管理。
项目部每月更新《重大危险源清单》,经项目总工审核、项目经理审批发布,并于5日前将本月《危险源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上报公司。
2.6 项目其他各职能部门对本部门范围内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建立清单报安质部汇总并进行风险评价及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组织实施。
3. 危险源辨识3.1 项目部在施工调查结束后,根据施工调查结果、以前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等,对整个项目各项施工及管理活动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3.2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组织具备施工技术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方面知识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经验的人员参加。
3.3 危险源辨识时需了解施工工艺、作业环境和人员信息。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监控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监控管理制度
是一种组织安全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旨在识别和控制组织内部的重大危险源,以确保危险源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以下是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管理制度的一般要素:
1. 辨识重大危险源:组织应对自身的活动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确定可能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重大危害的源,如化学品、高压设备、易燃物等。
2. 监控重大危险源:组织应建立监测和检测的系统,确保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有效性。
这可以包括定期的检查、监测设备的安装和维护以及培训员工使用这些设备的方法。
3. 管理重大危险源:组织应制定适当的管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重大危险源的风险。
这可以包括实施安全设备、建立应急预案、提供员工培训等。
4. 记录和报告:组织应建立记录和报告系统,用于记录与重大危险源相关的数据和事件。
这可以帮助组织评估其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
5. 审查和改进:组织应定期审查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监控管理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这可以包括分析记录和报告数据,进行内部和外部审核,以及根据最新的安全法规和标准进行更新。
综上所述,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监控管理制度是组织确保人员、财产和环境安全的重要一环,通过辨识、监控和管理重大危险源,可以减少潜在的风险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这需要组织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并定期进行审核和改进,以确保其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管理制度范本
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确保企业内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监控和管理,旨在保障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部门和员工,包括管理层、员工和访客。
二、定义和识别重大危险源2.1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重大危险源指可能导致重大事故或意外发生的物料、设备、气体、能源、工艺等因素。
2.2 重大危险源的识别:2.2.1 制定专门的团队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工作,并记录所有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2.2 对生产、作业和工艺进行分析,识别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危险源。
2.2.3 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
2.2.4 定期进行危险源识别的复查,确保所有危险源都得到了充分的识别和记录。
三、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3.1 管理责任3.1.1 管理层要明确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责任,并分配到具体的责任人。
3.1.2 管理层要制定并完善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制度,并组织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
3.2 重大危险源的监测与检测3.2.1 建立完善的重大危险源监测措施和设备,确保及时发现和报告危险源。
3.2.2 定期进行重大危险源的检测和测试,并记录和分析监测结果。
3.2.3 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和处理,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改进。
3.3 紧急处理和应急预案3.3.1 制定紧急处理和应急预案,并加强相关培训和演练。
3.3.2 配备必要的紧急处理设备和物资,确保应急措施的有效性。
3.4 违规行为的处理3.4.1 对发现的违规行为,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处罚措施。
3.4.2 建立违规行为的处理记录,并进行定期的复查和分析。
四、培训和宣传4.1 开展重大危险源的安全培训,确保员工对危险源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
4.2 对危险源相关政策、规定和操作流程进行宣传,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4.3 定期组织教育活动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五、监督和复查5.1 监督和复查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监控和管理工作,确保制度的有效性。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监控管理制度范本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监控管理制度范本一、概述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设备、设施、工艺、物质或作业活动等特定要素。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和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监控管理制度。
二、辨识重大危险源的方法企业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包括但不限于:1. 综合分析:对企业的设备、设施、工艺、物质和作业活动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可能的重大危险源。
2. 前人经验: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发现和辨识潜在的重大危险源。
3. 监测和检测:通过各种监测和检测手段,及时发现和辨识潜在的重大危险源。
4. 专家评估:邀请专家对企业的设备、设施、工艺、物质和作业活动进行评估,发现和辨识潜在的重大危险源。
三、辨识重大危险源的要求1. 全面性:辨识过程应覆盖企业的所有设备、设施、工艺、物质和作业活动。
2. 准确性:辨识结果应准确反映重大危险源的存在和程度。
3. 及时性:辨识过程应及时进行,确保及早发现和辨识潜在的重大危险源。
4. 可行性:辨识过程应可行,并且可以提供实际可行的改进措施。
四、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方法企业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包括但不限于:1. 定期检查和巡视: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查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实验室检测: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实验室检测,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
3. 环境监测:对重大危险源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 故障报警系统:建立故障报警系统,一旦重大危险源发生故障,能够及时报警并采取措施。
5. 数据分析:通过对监控数据的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和潜在的危险源。
五、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方法企业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1. 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制定适用于重大危险源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和管理要求。
2. 岗位培训和教育:对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重大危险源的认识和管理能力。
3. 设立专门机构:设立专门机构负责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工作,统一协调管理措施的实施。
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管理规定范本
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管理规定范本一、目录1. 引言2. 管理体制3. 危险点分析4. 预控管理措施5. 评估和监督6. 总结二、引言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管理是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旨在识别和评估组织内部和外部的潜在危险,制定相应的预控措施,保障工作环境安全与员工的身体健康。
本规定旨在制定一套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管理的标准程序,以确保组织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三、管理体制1. 组织结构确定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管理的组织结构,明确责任分工。
2. 责任人指定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管理的责任人,负责危险点分析、制定预控措施并监督实施。
3. 培训和教育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管理培训,提高其危险点分析和预控管理的能力。
四、危险点分析1. 危险点识别组织开展危险点识别工作,将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加以识别。
2. 危险点评估针对所识别的危险点,进行评估工作,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可能损害的概率。
3. 行业标准参考参考行业相关的标准和法律法规,对危险点进行分类和归类,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各危险点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等级。
五、预控管理措施1. 优先控制高风险危险点将风险等级高的危险点设定为重点预控对象,优先制定相应的预控措施。
2. 预控措施的制定根据危险点的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出具体的预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工艺改善、设备维护、操作规程、个人防护等。
3. 预控措施的实施确保预控措施的有效实施,包括人员培训、设备检查、操作监督等。
4. 预防措施的持续改进根据实施情况和事故教训,进行改进和完善预控措施,确保其持续有效。
六、评估和监督1. 定期评估针对已实施的预控措施进行定时评估,验证其有效性。
2. 随机检查组织开展随机检查,对预控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
3. 突发事件处理针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和处理,并总结经验教训。
4. 员工参与鼓励员工参与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管理,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建议。
危险源辨识及预控措施方案
危险源辨识及预控措施方案1.物理危险源辨识及预控措施-声音:辨识噪声源,如机械设备、交通工具等,并采取隔音措施、佩戴防护耳塞等;-照明:辨识光照不足或强光照射的区域,并采取增加照明设备、调整光源角度等;-温度:辨识高温或低温环境,并采取通风降温、加热等措施;-水、电、气体:辨识可能存在的水、电、气体泄漏风险,并采取防漏电、防漏水、安全操作等措施;-辐射:辨识可能存在的电磁辐射、紫外线辐射等,并采取屏蔽措施、佩戴防护设备等。
2.化学危险源辨识及预控措施-危险品:辨识可能存在的危险品及其储存或处理场所,并采取分类储存、标识管理、安全操作等措施;-有害气体:辨识可能存在的有害气体释放源,并采取通风换气、佩戴防毒面具等;-化学品泄漏:辨识可能存在的化学品泄漏风险,并采取防漏措施、建立泄漏应急预案等措施。
3.生物危险源辨识及预控措施-病菌传播:辨识疾病传播风险源,如空气传播、接触传播等,并采取个人防护、消毒措施等;-生物实验室:辨识实验室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毒素等,并采取生物安全柜、人员培训等措施;4.人为危险源辨识及预控措施-人员行为:辨识可能导致事故的人为行为,如错误操作、违规行为等,并采取岗前培训、安全意识教育等措施;-交通事故:辨识交通事故风险,如通行车辆、交叉路口等,并采取交通指导、交通安全设施等措施;5.其他危险源辨识及预控措施-火灾:辨识火灾风险因素,如易燃物、火源等,并采取火源隔离、消防器材等措施;-坍塌:辨识可能导致坍塌的因素,如滑坡、地震等,并采取安全设施、加固措施等;-感染:辨识可能导致感染的因素,如病原体、传染源等,并采取个人防护、消毒措施等;为了确保危险源辨识及预控措施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进行定期的复查和更新,以保持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还需要进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预控措施的有效执行。
最后,也需要建立健全的事故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减少事故损失。
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
是指一种组织内部所建立的一套辨识、识别和管理危险源的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防止事故和保护环境。
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辨识危险源:该制度应该明确组织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损害员工健康或者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危险源。
这可以通过安全评估、风险评估、现场巡检和调查等方式进行。
2. 归类危险源:将辨识出来的危险源进行归类,根据不同危险级别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常见的危险源分类包括机械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物理危险源和生物危险源等。
3. 评估危害与风险:对于归类的危险源,需要进行危害与风险评估。
这可以利用评估工具和方法,如风险矩阵、风险计算模型等来确定危险源对员工和环境的危害程度和潜在风险。
4. 管理措施:基于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来控制和降低危险源的风险。
这可能包括工程控制、行为控制、个体防护措施等。
5. 监控和检查:建立一套监控和检查机制,对已采取的管理措施进行跟踪和检查,确保其有效性和持续性。
6. 培训和教育:组织应该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了解危险源的特点、防护措施和紧急应急措施。
7. 纠正措施和改进:如果发生事故或者检查发现问题,应该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对制度进行及时修改和改进,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障员工安全和环境保护非常重要,可以帮助组织预防事故和减少损失。
[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科学辨识本工程范围内作业场所和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规范项目部安全风险管理,防范重大事故发生,确保项目部安全生产顺利进行,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手册》3、业主相关规定4、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第三条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项目部及所属劳务队第四条工作原则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应遵循〃动态管理、风险评估全过程分阶段实施、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评价第五条危险源相关概念一、危险源危险源:是英文Hazard一词的汉译,又被译作危害因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中,把其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二、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将其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对是否为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就是基于其具有有害物质(危险化学品)数量的多少,一旦失控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如死亡半径等)来确定。
因此工程施工中不适用重大危险源这个概念。
如果要使用这个概念,应该定义为经评价后的重大风险作业对应的危险源。
三、两类危险源理论危险源(Hazard)既包括不安全的根源,也包括不安全的状态与行为,但重大危险源中的危险源,指的则是能量或有害物质之类的不安全的根源,而不包括不安全的状态与行为。
东北大学的陈宝智教授根据危害因素(hazard)的性质特点,提出了两类危险源(hazard)理论:第一类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后果越严重,具有客观性。
危险源辨识及预控要求措施
危险源辨识及预控要求措施一、危险源辨识要求1.制定危险源辨识工作计划,包括辨识目标、方法和具体步骤。
2.设立专门的危险源辨识小组或委托相关机构进行辨识工作。
3.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包括设备、场地、作业活动等。
4.辨识过程中要注意潜在的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各类危险源。
5.辨识结果要全面、准确,包括危险源的名称、位置、性质、可能带来的危害等信息。
二、危险源辨识措施1.对于辨识出的危险源,要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判断其造成的风险等级。
2.危险源应分类管理,根据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优先采取工程控制措施,如安装防护设备、改进工艺流程等,以降低危险源的风险。
4.若工程控制措施无法消除风险,应采取行政控制措施,如制定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等。
5.给予员工必要的防护设备和培训,确保其知晓并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6.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护设备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设备。
三、危险源预控要求1.危险源辨识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定期进行复查和更新,及时发现和解决新出现的危险源。
2.新引进设备、工艺或变动作业流程时,要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建立危险源台账,对各类危险源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查阅和管理。
4.在危险源附近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警告,提醒员工注意相关危险。
5.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危险源事故应急处理1.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包括危险源事故的应急预警、紧急撤离、救援与处置、善后等措施。
2.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和器材,如应急通讯设备、消防设备、急救箱等。
3.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增加员工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4.即时报告和调查危险源事故,总结教训,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危险源辨识及预控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有效地辨识和控制危险源,可以有效地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保护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危险源辨识和预控机制,注重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以确保危险源的全面管理和有效控制。
危险源危险点辨识及监理预控措施
危险源危险点辨识及监理预控措施一、危险源和危险点辨识危险源是指可能对生命、财产造成伤害的物体、设备、环境或行为等。
危险点是指危险源所具体存在的地方。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危险源和危险点进行辨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控。
1.1危险源和危险点的辨识方法(1)查阅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通过详细了解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可以确定建筑物、设备、场地上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危险点。
(2)现场查验和调查:在现场进行巡视,寻找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危险点。
同时,可以与工地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经验和观察。
(3)危险源和危险点分析:根据已知的危险源和危险点,利用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危险点。
1.2常见的危险源和危险点(1)高处坠落:建筑施工中,存在高空作业的需求,如搭建脚手架、安装幕墙等。
高处作业容易引发坠落事故。
(2)机械伤害:施工工地上常常使用各种机械设备,如起重机、挖掘机等。
机械设备的操作不当、安全设施不完善等,容易导致机械伤害事故。
(3)电气触电:电气设备安装不规范、线路维护不及时等,可能导致电气触电事故的发生。
(4)化学品泄漏:建筑施工中使用的化学品如涂料、胶水等,如果处理不当、储存不当,容易造成泄漏事故,对人员健康造成危害。
监理是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度、安全等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工作。
为了预防和控制危险源和危险点的风险,监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控措施。
2.1安全警示标示的设置在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和危险点周围设置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
例如,在高处作业的区域周围设置警示标志,提示人员注意安全。
2.2安全培训和教育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施工过程中危险源和危险点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
定期组织模拟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2.3安全设施的完善及时安装和维护必要的安全设施,如防护栏杆、安全网等。
对高空作业区域进行闭合,设置安全网和护栏,防止坠落事故的发生。
2.4安全检查和验收监理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验收,确保危险源和危险点被有效控制。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监控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监控管理制度一、概述重大危险源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具有较大危害性、较高风险的设备、工艺、工程等因素,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源头。
为了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必须建立一套严密的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管理制度,对其进行全面的识别、分类和管理。
二、重大危险源辨识1. 辨识范围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明确重大危险源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化学物质和危险品的处理、贮存和运输- 高压电力设备和线路的运行和维护- 高风险工艺和工程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高危作业和施工活动的管理和执行- 火灾和爆炸风险的控制和预防2. 辨识方法采用专业的辨识方法和工具,对潜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排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工作:- 审查和分析相关工艺流程和设备运行情况- 检查和评估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分析和评估工艺参数和操作规程- 完成风险评估和排查等工作3. 辨识记录和报告对每个辨识项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辨识结果、辨识依据、存在的风险等信息,并及时形成辨识报告,由相关部门审查、确认和归档。
三、重大危险源监控1. 监控范围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特点和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监控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监控设备和传感器的安装和运行- 监控系统的布设和配置- 监控指标和参数的设定和管理2. 监控设备和技术采用先进的监控设备和技术手段,监控重大危险源的运行和状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传感器和仪表的安装和使用- 监控系统的建设和维护- 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的应用3. 监控标准和要求制定并明确监控标准和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监控指标和参数的设定和调整- 监控频率和持续时间的要求- 监控结果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监控报告的编制和汇总四、重大危险源管理1. 管理责任和职责明确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责任和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管理层的领导和决策责任- 相关部门的配合和协作责任- 监管部门和第三方机构的监督责任2. 安全方案和措施制定详细的安全方案和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设备和工艺的安全保护措施- 各类工作的安全操作规程- 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3. 监督检查和验收评估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和验收评估机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定期的安全检查和巡视- 专项的安全评估和改进- 事故调查和处理4. 培训和教育针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设备和工艺的操作培训- 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理培训- 事故案例分析和宣传教育五、制度推行和改进1. 制定和修订制度定期评估和更新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教训进行修订和改进。
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管理规定范文
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管理规定范文一、引言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管理规定,以确保员工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点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通过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点,我们能够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二、危险点识别1. 工作场所我们将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探查和评估,包括建筑结构、设备设施、电气系统、通风系统、照明等。
发现存在的危险点后,将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
2. 材料和物品我们将对使用的材料和物品进行详细的分析,确保其符合相关的安全和质量标准。
对于有毒、易燃、易爆、腐蚀性或其他有危险性的物品,我们将采取相应的储存和处理措施,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 工作过程我们将对工作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探索潜在的危险点。
这包括对不安全的工作方法、潜在的事故风险、人员疲劳等方面进行识别,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控制。
三、危险点评估1. 危险程度评估我们将对识别出的危险点进行程度评估,将其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三个等级。
高风险的危险点需要立即采取控制措施,中风险的危险点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修复,低风险的危险点需要进行监测和维护。
2. 风险影响评估我们将对各个危险点的风险影响进行评估,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产中断等方面。
通过对风险影响的评估,我们能够确定应该采取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
四、危险点控制1. 采用可行的控制措施我们将根据不同危险点的特点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这包括物理控制(如安装护栏、标记危险区域)、工程控制(如改进设备和工艺)、行政控制(如员工培训和安全规章制度)等。
2. 建立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我们将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将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行动计划,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和物资,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并进行有效的处置。
3. 培训和教育我们将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演习将帮助员工有效地处理和应对各类危险情况,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模版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模版一、概述本管理制度旨在提供有关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相关规定,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员工,包括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
二、危险源辨识1. 组织应当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发现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类危险源。
2. 危险源辨识主要包括对设备、工艺、环境以及人员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估。
3. 组织应当建立相应的危险源辨识记录,清晰记录辨识结果和相关信息。
4. 危险源辨识应当定期进行,及时更新。
三、危险源评价1. 在辨识危险源的基础上,组织应当评价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2. 危险源评价应当基于科学依据,包括数据分析、实地调研等。
3. 危险源评价结果应当被详细记录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4. 危险源评价应当定期进行,确保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危险源控制1. 组织应当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危险源的风险。
2. 控制措施应当根据危险源评价的结果,综合考虑技术、管理和人员等因素。
3. 控制措施的实施应当在上述评价的基础上制定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进度。
4. 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应当进行监测和评估,必要时进行调整。
五、培训与教育1. 组织应当提供必要的培训与教育,使员工了解并掌握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培训与教育内容应当包括危险源辨识方法、评价技术以及控制措施和应急处理等方面。
3. 员工培训与教育应当及时记录,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审核培训效果。
六、应急准备1. 组织应当制定相应的应急准备计划,包括应对各类危险源可能引发的事故和紧急事件。
2. 应急准备计划应当具体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3. 应急准备计划的执行应当定期演练,及时总结经验和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监督与检查1. 主管部门应当定期进行监督与检查,确保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2. 监督与检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检查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3. 监督与检查结果应当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并制定整改措施和计划。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是指企业或组织为确保工作场所安全和员工健康,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
它的目的是识别和评估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减少和控制风险,从而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对于一个企业或组织来说,它能够确保员工的安全健康,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减少事故和生产停工的发生,降低成本和经济损失。
对于员工来说,它能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保障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安全检查,识别和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是物理性的、化学性的、生物性的、机械性的等等。
常见的危险源包括高温、噪音、辐射、有毒物质、机器设备、工艺过程等。
辨识危险源的方法可以包括现场观察、工作台面分析、事故统计分析等。
风险控制是指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和控制。
评估风险需要综合考虑危险的概率和危害程度,并给出相应的风险等级和优先级。
控制风险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和控制危险源的风险,如物理控制、工程控制、行政控制等。
同时,还应制定应急预案和紧急救援措施,以应对突发事故的发生。
1.建立风险管理部门或委员会,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工作程序和规范。
2.组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
3.建立完善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的档案和管理系统,记录和更新相关信息,便于风险控制的监测和改进。
4.开展定期的工作场所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
5.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指导,确保员工按规程进行操作,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事故。
6.加强职业健康监测和个体防护,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和设施,减少员工对危险源的接触。
7.建立应急预案和紧急救援措施,培训员工的应急处置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8.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
危险源辨识及预控措施
危险源辨识及预控措施1.机械设备:危险源:机械设备可能存在的危险包括旋转部件、移动部件、夹紧部件等,可能导致挤压、夹伤、切割等伤害。
预控措施: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旋转部件和移动部件安全可靠。
提供安全护罩、安全开关等安全设施,并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确保操作规程。
2.化学品:危险源:化学品可能对人体产生刺激、腐蚀、中毒等危害。
预控措施:对工作场所的化学品进行分类、标识和包装,确保员工了解并能正确使用相关化学品。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并设立化学品存储区域。
3.高处作业:危险源:高处作业可能导致坠落、摔伤等意外事故。
预控措施:为高处作业区域设置安全护栏、安全网等设施,确保工人的安全。
提供适当的登高装备,并进行相关培训和警示。
4.高温环境:危险源:高温环境可能导致中暑、脱水等健康问题。
预控措施:为高温环境提供足够的通风设备和空调设备,并组织员工轮班工作,保持体温平衡。
提供适当的清凉饮品和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晒霜、太阳帽。
5.噪声:危险源: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损伤。
预控措施:设置隔声设施,减少噪音的传播。
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如耳塞、耳罩,并进行职业卫生监测,确保噪音在可接受范围内。
6.电气设备:危险源:电气设备可能存在触电、火灾等风险。
预控措施:定期进行电气设备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提供防护设备,如绝缘手套、安全开关,并对员工进行电气安全培训。
7.粉尘:危险源:粉尘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和火灾。
预控措施:对粉尘源进行控制和收集,避免其散布和积累。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防护眼镜,并进行通风设备的维护和使用。
8.手动搬运:危险源:手动搬运可能导致拉伤、劳损等伤害。
预控措施:提供合适的搬运设备,如手推车、叉车,并确保员工接受合适的体力劳动训练。
减少搬运重物的频率和距离,合理安排工作任务。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危险源及预控措施,具体的预控措施应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制定。
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如下:
一、高空作业、高空坠落;
预控措施:高处作业施工时必须佩戴好安全带,并正确悬系好安全带。
二、临电使用、预防触电;
预控措施:正确使用临电设施、设备,严禁非电工操作,严禁私自合闸接线,电气设备应具有可靠的二次接地,施工时应具有防护设施和器具,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
三、物体打击、预防磕碰;
预控措施:施工时应做到三不伤害,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帽带,严禁向下抛扔任何施工材料和其他物体。
四、禁止吸烟、禁止明火作业、预防火灾;
预控措施:进入施工现场严禁吸烟,各项电气焊作业施工必须开具动火作业票,施工时具有看火人和灭火措施等。
五、机械伤害、预防机械事故伤害;
预控措施:机械使用应设置专人进行操作,并应持证上岗。
六、电葫芦、吊装作业;
预控措施:吊装作业前,应做好各项检查工作,设置专人员操作,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水电三局海勃湾项目部
危险源辨识和预控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实现对危险部位、场所、设施等不安全因素的危险预知预控,确保安全生产,根据我项目部施工生产及生活营地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危险控制点分级控制管理是以控制危险因素(源)为核心,针对生产过程中每个危险因素(源)的设备环境、人的行为和安全管理等因素,实施有效的控制管理,并分级负责和监督检查。
第三条本制度规定了危险因素(源)定点、分级、控制管理、信息管理、定期检查及考核的要求和内容。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海勃湾项目部所属各单位和外协队伍的
施工场所及所有施工人员、设备等。
第二章危险因素(源)控制点和分级
第五条危险因素(源)控制点一般按危险因素划分,也可按危险单元划分。
危险控制点的确定,一般考虑以下几种因素:
1、容易发生重大人身、设备、火灾、爆炸、急性中毒等事故;
2、设备安全度低、作业环境不良、事故发生率高;
3、具有一定的事故频率和严重度,作业密度高;
4、潜在危险大。
第六条危险分析
1、危险因素分析。
对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物的不安全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资、腐蚀和腐蚀性物资、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温和低温、设备与设施的本质安全化状况、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缺陷等进行分析,预知可能产生的危害。
2、事故模式分析。
设想系统内设备在运行中,将会发生什么事故,并对这些事故可能会产生的影响进行描述。
事故模式分析可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分析方法,如:鱼刺图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ETA)、事件树分析法(ETA)等从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两方面分析危险点,一旦失控可能造成的危害、伤害程度。
第七条制定安全措施
针对事故模式,根据“假想事故原因和条件分析”的结果,制定危险因素(源)的安全控制措施。
应包括以下内容:
1、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中的适合现场实际的部分。
2、工程技术措施。
应把改善劳动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提高安全技术装备水平放在首位,力求在消除危险因素和隐患的基础上,搞好管理措施。
3、预测、控制事故的措施,包括危险预知活动、岗位标准化作业等。
4、管理措施。
应明确岗位生产作业中各级管理者的责任。
5、应急救援措施方案。
A级危险因素控制点必须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有效处理突发事故,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
第八条危险因素(源)分级
根据危险因素(源)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将危险因素(源)控制点分为四个级别:
A级:可能造成多人伤亡或引起火灾、爆炸、建筑设施毁灭性破坏;
B级:可能造成死亡或永久性全部丧失劳动力(终身致残性重伤),或可能造成工程施工中断(一个工作日以上);
C级:可能造成人员永久性局部丧失劳动力(伤愈后能工作,但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重伤),或危及工程施工暂时性中断(一个工作日以内);
D级:可能造成人员轻伤或伤愈后能恢复原岗位工作的一般性重伤,并不造成工程施工中断。
1、为全面、全方位控制重大危险因素(源),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项目部确定以下因素: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11项为A级危险因素控制点。
2、B、C、D级危险控制点,根据施工区实际情况确定,并列出相关分类控制表(图)。
第九条填写重大危险因素(源)控制点登记表
项目部重大危险因素控制点确定后,认真填写《工程项目重大危险因素登记表》。
危险分析、分级资料应作为“登记表附件”附在“登记表”后。
第十条验收与归档
A级危险因素控制点由项目部安全部门组织验收,报分局安全部备案。
B级、C级、D级危险因素控制点,由项目部和各单位相关部门组织验收,并存各项目部安全部门备案,实行动态监控管理。
第三章危险因素(源)控制点的异动
第十一条危险因素(源)控制点一经确定,就必须纳入控制管理轨道,不得任意撤点消号。
第十二条危险因素(源)控制点的异动含撤点、消号及升级与降级。
因工艺变更,该危险点不存在,取消该危险点,叫消号;
因工艺改进,防护措施水平提高,危险因素(源)消除,取消该危险点,叫撤点。
第十三条 A级危险控制点的异动,由项目部安全部门确认后,报分局安全部门备案。
B级、C级、D级危险控制点的异动,由项目部安全部门审定,并存档备案。
第四章危险控制点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危险控制点警示制度
各单位必须在危险因素(源)控制区域醒目处树(危险因素控制点)警示牌。
警示牌内容应包含危险因素(源)可能的事故伤害模式、主要危险因素(源)及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对策。
第十五条危险因素(源)控制点的日常点检制度
项目部逐点制定《危险控制点检查表》,其中A级危险控制点的《危险控制点检查表》要报报公司安全部门备案。
《危险控制点检查表》应内容具体、针对性、可操作性强,并尽量与设备点内容协调,安全检查与设备点检查一致。
《危险控制点检查表》是班组对危险控制点进行日常检查控制的依据和原始记录。
当班人员应根据设备点检制度要求,按《危险控制点检查表》内容对本班组管理区域内各级经营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责任制要求对所负责的危险因素控制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并在《危险控制点检查表》相应位置签字。
第十六条项目部负责人职责
1、负责组织本项目开展危险控制点分级控制管理,督促各施工队和部室落实危险因素(源)控制管理制度与措施。
2、熟悉本项目危险控制点分布情况,每月对本项目的A级点检查一次,并在检查表上签字。
3、对A级危险控制点存在失控因素,要投入资金及时整改,并采取防范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4、按期审阅与批示安全部门报送的危险控制点信息卡。
5、对本项目A级点和B级点失控或由此发生死亡以上事故承担责任。
第十七条班组长职责
1、负责实施本班组危险控制点的控制管理,熟悉各危险控制点的控制内容,本人或制定专人及时检查控制情况,认真填写检查表。
2、对本班组各级危险控制点的失控因素组织整改,若确定无力整改应上报项目部,并立即采取防范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3、因本班组对危险控制点的检查、信息反馈、失控因素整改及防范措施等延误,造成危险控制点失控或由此而发生的各类事故承担责任。
第十八条岗位操作人员职责
1、熟悉本人负责危险控制点的控制内容、防范措施、应急预案,按规定认真检查并登记。
2、发现危险控制点的不正常状态,立即上报和做好记录,并采取防范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3、因本人对危险控制点的检查、信息反馈、防范措施等延误或弄虚作假,造成危险控制点失控或由此而发生的各类事故承担责任。
第十九条项目部各级安全部门职责
1、组织开展危险控制点分级控制管理,制定实施办法,负责综合管理。
2、负责组织对危险控制点的“系统分析”工作,推行控制技术,不断落实,深化完善危险点的控制管理。
3、分级负责组织危险控制点的建立验收与升降级及消号审查。
4、坚持按期检查本级危险控制点的控制情况。
5、负责危险控制点的信息管理,开发控制信息、动态和实施管理技术。
6、负责按期填报危险控制点的控制情况信息反馈卡。
7、督促检查各级对失控因素的处理和进展情况,及时向领导报告。
8、对危险控制点失控而发生各类事故,认真调查分析,按本规定查清责任,及时报告领导,并上报公司安监委备案。
9、负责按本制度内容进行考核。
10、因本部门工作失职或延误,造成危险控制点失控或由此而发生工伤事故应承担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条危险控制点即危险因素(源)控制点。
危险源(点)的辩识、评价同时应执行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