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时练: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教案
皇帝的新装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
2.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点拨引导、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皇帝的新装》的故事情节,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文本,走进童话中的人物和语言。
二、跳读全文,赏析人物1.跳读全文,圈点勾画出描写皇帝的语言、心理活动和相关动作等语句,用我认为皇帝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因为“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分析。
例如:①我认为皇帝是一个愚蠢的人,因为课文中那两个自称是织工的骗子,根本没织衣服,也没给皇帝穿衣服,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而皇帝为了炫耀自己,还穿着这件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衣服去参加隆重的游行大典。
这一切作为常人都能分辨出来,他却上当受骗,所以我认为他是个愚蠢的皇帝。
②我认为皇帝是一个爱美的人,因为“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
为了穿得漂亮,他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
”文中的皇帝一天到晚考虑的总是如何换穿新衣服,可见他是一位爱美的皇帝。
③我认为皇帝是一个虚伪自欺欺人的人,因为“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一“转”一“扭”是动作描写,写出皇上做作的丑态,也表现了皇帝的自欺欺人。
④我认为皇帝是一个虚伪和愚蠢的人,因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
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运用了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一句“骇人听闻”,一句“最可怕的事情”,两个“难道”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这里突出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
他虽然什么也没看见,嘴上却极力赞美,而且还用了“极”“十二分”等程度非常深的修饰语。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19课《皇帝的新装》02(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9.皇帝的新装》课时练一、单选题1.童话往往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来叙写故事,表现主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A.他们说:“……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B.他们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儿东西的影子也没有。
C.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D.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2.划线词语的感情色彩不同的一项是()A.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B.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C.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D.这个家伙无恶不作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喻、气味等方面,观察时只有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才能充分认识与把握。
B.修改文章,首先要注意全篇的安排,其次要注意具体的语言表达,全文改完后,还必须校核一遍,避免疏漏。
C.想像必须合乎情理。
《皇帝的新装》所写故事并非真实生活的直接写照,看起来荒唐,但人们完全可以从生活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原因就在于作者的想像是合理的,符合逻辑的。
D.说话应注意场合。
在正式场合,必须庄重、严肃;在非正式场合,则可以随便,不要过多的顾忌;在喜庆场合,多讲令人高兴的话;在悲痛场合,则要沉痛压抑。
4.《皇帝的新装》中对小孩子说出皇帝什么也没有穿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官员们为了保住官职而说谎,他们不敢说出真相。
B.只有小孩子可以说话无顾忌,信口直说。
C.老百姓因为怕别人说他愚蠢,所以也随声附和。
D.只有小孩子的心理是纯真的,无私无畏,他们还保持着天真烂漫的童心。
5.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附和(hè)愚蠢(chǔn)忙碌(lù)陛(bì)下B.圈(quān)定滑稽(jī)爵(jué)士花纹(wén)C.骇(hài)人御聘(pìn)妥(tuǒ)当呈(chéng)报D.华(huá)盖狡猾(huá)更(gēng)衣称(chèng)职6.读课文《皇帝的新装》,老大臣说假话的主要原因是()A.骗子的骗术天衣无缝。
6.1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6.1 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1. 赏析本文人物形象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2. 了解童话中想象与夸张的运用。
3.概括本文的主旨。
重点难点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一.预学导航(学情检测)本文以(新装)为线索,课文的情节紧紧围绕(骗)字展开。
以皇帝(爱)新装为开端;骗子(做)新装,大臣(看)新装,皇帝(穿)并且(展)新装为(高潮);文章以小孩(揭)新装结束,这也是全文的(结局)部分。
二.共学助行(活动设计)(一) 分析序幕部分。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皇帝爱新装的?2. 你觉得皇帝是怎样一个人?3. 第一段写皇帝爱新装的目的是什么?答案要点:1.治装费用兴趣爱好换衣次数2.爱慕虚荣昏庸无能荒唐可笑3.故事的铺垫,为下文骗子愚弄皇帝作了有力的伏笔。
学法指导:1. 让学生自己概括。
2.让学生找出描写皇帝的句子,再归纳人物性格特点。
3.复习重要段落的作用。
(二)分析开端部分。
1.两个骗子为什么能够欺骗皇帝?2.骗子的性格特点?答案要点:1.他们掌握了皇帝喜欢穿漂亮衣服的嗜好,又利用他们所做衣服的特性,既满足了皇帝爱慕虚荣的心理,又迎合了他自负、多疑的个性。
所以才能够骗过皇帝。
2.虚伪、狡诈贪婪学法指导:(三)分析发展部分。
1. 找出老大臣、官员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的句子。
2. 老大臣、官员的性格特点?答案要点:1.老大臣:神态描写:把眼睛睁得特别大眼睛越睁越大动作描写: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
语言描写: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官员:心理描写:我并不愚蠢呀!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语言描写:是的,那真是太美了。
2.性格特点:虚伪愚昧阿谀奉承学法指导:1.先举例,再让学生自己找。
2.根据人物描写的句子分析性格特点。
(四)分析高潮和结局。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拉林一中和洪雁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2.通过朗读,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艺术特点3.调动学生自己的体验,感悟文章主旨,培养孩子敢说真话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2.感悟文章主旨,培养敢说真话的优秀品质教学难点:通过朗读,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艺术特点教法学法:朗读法,总结点拨法。
教学安排: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属于一篇童话。
童话的主要特点是夸张和想象,上节课我们还理清了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
那么,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文章故事情节,你会用哪个字?二.课文研讨(一)说一说故事的情节1.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文章故事情节,你会用哪个字?2.骗子行骗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皇帝喜欢穿新衣投其所好)3.衣服有什么奇怪的特性?请在课文上划出原句。
(二)读一读文中夸张的句子找出文中的夸张句,读一读,读出夸张的韵味,并体会夸张的作用。
(三)议一议大人的内心世界1.你认为皇帝、大臣、百姓上当受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皇帝的新装”对皇帝、官员、百姓与其说是新装,不如说是。
(四)改一改故事的结尾如果将故事的结尾改一下,将孩子揭露事情的真相改成大人好不好?(五)悟一悟做最真实的自己1.如果你当时也在游行大典的现场,会怎样做?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怎样做人才不会被骗?三.课堂小结四.作业:请你充分发挥想象为《皇帝的新装》课文续写个结尾?皇帝回宫后……五.板书设计皇帝的新装安徒生骗大人-----心装。
初中语文七上19 《皇帝的新装》教学课件(第二课时)
后来,从小孩子到老百姓都 说了真话,为什么皇帝和他的内 臣们仍然装模作样的把戏演下去? 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仍然装模作样的把戏演下去”是他们前面所表现的 虚伪的继续和深化,如果“戏”就此收场,则害怕国人明 白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格做皇帝,继续“演”下去 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
【交流点拨】“仍然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是前面所表 现的虚伪的继续和深化。如果让“戏”就此收场,则害怕 国人明白了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格做皇帝;继续 “演”下去,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这充分暴露了皇 帝内心的怯弱虚伪。
一 个小孩最后说道:“皇帝 什么衣服也没穿呀!” 这表现了 小孩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这样 写有何用意?
分角色配音
语调傲慢,神情自负 油腔滑调,阿谀奉承 老于世故,语调迟缓,故作镇定 天真,高声地喊出来
文中是如何运用夸张与想象的手法的?并说说它们 的作用。
本文写出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 写出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写出皇帝 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构成了丰富想象、大胆夸张的写 作特点。
【交流点拨】(1)“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 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2)骗子胡说那件衣服具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 了皇帝的昏庸无能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 是愚蠢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而阿谀奉 承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jectives
2 重点难点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3 教学内容 Teaching Procedures
4 课后作业 Homework
七年级语文 25《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精品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25《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精品导学案二、自主预学1.课前想像请同学们就下面设定的情境,展开大胆想像,对故事情节进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合理增补,体会童话想像丰富、情节生动的特色。
(1)老大臣走后,两个骗子(想像一下骗子会说什么)(2)城里的人们都在怎样讨论这种神奇的布料,说什么,想什么。
(3)皇帝看到新装后,回到宫里(想像皇帝想什么,做什么)(4)游行大典后,皇帝回到宫中(想像他会怎么做)2.简要分析皇帝、大臣以及小孩的性格特征。
3.读了这篇童话,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自主预习”部分内容。
1.交流“课前想像”。
2.初步认识和评价人物形象。
3.讨论本篇童话的主题思想。
(二)合作探究。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合作探究)1.第一部分写出皇帝的什么情况?表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哪些语句最能体现?“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这可能吗?这个夸张有什么效果?2.第二部分,皇帝听了骗子的话产生了什么样的反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3.骗子在装模作样地“织布”,皇帝也一心惦记着那衣料。
他为什么先派大臣去看衣料?为什么“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4.从全文来看,皇帝是个怎样的人?而大臣和一般老百姓呢?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三)分角色朗读。
小组之间开展竞赛。
角色形象及语气特征提示:1.旁白:语气亲切、自然,语调平缓。
2.皇帝:语调傲慢、神情自负。
3.骗子:油腔滑调,阿谀奉承。
4.老大臣:老于世故,语调迟缓,故作镇定。
5.诚实的官员:故作姿态,语调低沉。
6.)骑士们:随声附和。
7.典礼官:讨好皇帝,语调温柔。
8.百姓们:不敢说真话,心里明白。
9.小孩子:天真单纯,高声叫了出来。
10.小孩的父亲:说话坦然,但声音较低。
(四)课堂总结1.童话的主题思想。
2.本文的写作特色。
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滑jī()xuàn()耀赏cì()xūn()章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 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重点:品析人物的形象,领会童话的深刻内涵。
1.用横线标出下列各句中应重读的词语。
(1)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2)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
(3)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4)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
2.当皇帝亲自来看布的时候,那两位诚实的官员为什么要抢先介绍?怕皇帝责怪他们欺骗皇上,以先入为主的方法极口称赞骗子的衣料之美,使皇帝相信他们的汇报是真的,这样才能保住他们的乌纱帽。
3.品味下列句子。
(1)“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
”皇帝想。
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
皇帝为什么会“感到不大自然”?因为皇帝一方面愚蠢地相信自己肯定能经受住新装的检验,可另一方面由于事关重大,直接威胁着他的尊严、皇权,所以又不免有些心虚,“感到不大自然”。
(2)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反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他不能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的愚蠢和不称职,便只好硬撑住,摆出“更骄傲的神气”,这也暴露了他的外强中干的弱点。
问题一:皇帝想去看新衣织得怎样了,但又不敢亲自去看,这时作者着重写了他的心理活动。
这些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示例:这段心理描写一波三折,写得非常精彩。
“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
”这是第一次转折,联系第一段对他爱好新衣的描写,不难看出,皇帝自己其实很心虚,他很怕自己看不见布,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而且对自己是否聪明也不太自信。
接着是第二个转折:“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
从“不大自然”到“无须害怕”,这其实是他给自己壮胆,强作镇静。
虽然如此,但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这是第三次转折,说明他心里非常害怕自己看不见那块布,从而证明自己是不称职或愚蠢的,所以心生一计,还是先派人去看看比较妥当。
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教案
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皇帝的新装》故事背景,了解主要人
物及其性格特点。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正直勇敢的品质的认同,引导学生关注并
尊重他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对故事背景进行介绍,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背后的意义,培养学生对品质
的认同。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入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拓展:讲解故事背景,介绍主要人物皇帝、小贩等形象特点。
3. 互动:师生互动问答,引导学生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
4. 操作:小组合作讨论人物性格特点及故事情节发展,展示自己的
见解。
5. 总结: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直勇敢的品质的重要性。
6. 作业:要求学生针对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写一篇读后感。
四、教学手段
1. 图片展示:引入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互动问答:师生互动,激发学生思考。
3. 分组讨论: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交流互动。
4. 书面作业:巩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皇帝的新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正直勇敢的品质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态度。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并引导学生从中找到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启示。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经典1-1)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皇帝的新装》(第2课时)课时训练 冀教版
皇帝的新装(第2课时)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呈.报(恭敬的) 华.盖(美丽的)B.称.职(相称,能力能够担任) 不可救药.(用药治疗)C.御.聘(驾车) 华.盖(伞盖)D.陛.下(宫殿的台阶) 赏.赐(上级给下级或长辈给晚辈)2.下列语句中,标点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B.“你看这段布美不美?”两个骗子问。
C.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D.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帝在更衣室里”。
3.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个“难题”表现了皇帝怎样的心理?4.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4 分)网络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网络语言也特别流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语言——“给力”“神马都是浮云”“杯具”“洗具”“‘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我爸是李刚”……请分析上面这些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
并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这种语言现象的。
答:阅读语段,回答问题:①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位,或是太愚蠢。
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②“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③“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
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④“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⑤“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
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七年级上册语文 《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2)
夸张与想象
夸张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所描绘的事物加以夸大的修辞手
法。
想象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对具体事物加以夸大、幻想,创
造出超现实的形象、情节,以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表现手法。
皇帝的新装
通过对人物的心理 活动、语言、动 作等描写来塑造人
物形象。
运用想象和夸张
的写法突出中心。
4.主题:
童话叙述了一个皇帝被两个骗 子愚弄,穿上根本不存在新装,赤 条条参加游行的故事,揭露了封建 统治者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
那个裸体皇帝在光天化日之下游行, 自从被孩子点破之后,一路上受尽嘲笑。 皇帝恼羞成怒,当场宣布了“谁说坏话, 立刻逮来,杀”的法律,结果四五十人被 就地处死。自此,皇帝不论上朝还是回宫, 不再穿别的衣服。有一次,他的爱妃陪他 喝酒,无意间讲了一句:“啊呀!把胸膛 弄脏了!”另一次,一个大臣辞职后,自 言自语:“再不用看不穿衣服的皇帝了。” 都因为触犯了皇帝的禁忌,被送到行刑官 那里去了。从皇帝祭天、大阅兵到巡行京 城,被杀的群众竟有一千多人!
所以,花季的时候,不要忘了在自己 的心里种花。
皇帝由于太笨被两个骗子骗了不少的钱,还被天下 人耻笑,事后总吞不下这口气,派了不少官兵去捉拿那 两个骗子。谁知道他们两个早已经拿了那笔黄金,花了 几个子儿买通了外交大臣,拿到某个国家的护照溜了, 皇帝的官兵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连他们的毛也找不到一根, 皇帝骂了他们一顿“饭桶”之后也无可奈何。
3.这篇童话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体现 了什么主题?
重点问题讨论:
题目《皇帝的新装》与《愚蠢的皇帝》 比,哪个好,为什么?
以《皇帝的新装》为题好。因为全文以 “新装”为线索,按“爱新装——看新装— —穿新装——展新装”的顺序来写,一步步 揭示皇帝的本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案(第2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案(第2课时)一. 教材分析《皇帝的新装》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属于外国文学作品。
这篇童话故事具有明显的讽刺性质,通过讲述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欺骗,最终在小孩的直言不讳下揭开真相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虚伪、愚蠢和腐朽。
课文具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想象力,引人入胜。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童话故事也有一定的喜爱。
但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诚实、勇敢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难点:分析课文的深层含义,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实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具体事例为依据,分析人物形象和课文深层含义。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多媒体教学素材:制作与课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素材,丰富教学手段。
3.课文解析:为学生准备详细的课文解析,以便于课堂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这幅画中的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阅读节奏。
部编七上语文课时练—21皇帝的新装 第二课时有答案
21《皇帝的新装》课时训练第二课时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愚蠢()滑稽()陛下()赏赐()爵士()御聘( ) 骇人听闻()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街()辨()衍()辩()衔()瓣()3.解释下列词语。
(l)滑稽:(2)称职:(3)随声附和:(4)骇人听闻:(5)不可救药: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练习题。
这位善良的老大臣因此就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去了。
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①[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有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儿,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
②[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
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哎,您一点儿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③[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
”两个织工齐声说。
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了些名词。
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
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
4.这段文字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描写了老大臣“看布”的经过,由此可看出老大臣是一个的人。
5.这段文字中有三处写老大臣的眼睛,都分别表现出他不同的内心活动,请结合课文,做简要分析。
(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6.老大臣看布料过程心理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感慨害怕怀疑坚定B.悲叹害怕坚定犹豫C.悲叹害怕犹豫坚定D.高兴怀疑否定坚定7.“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中的“这一点”指的是什么?第二课时课时训练答案一、1.chǔn jī bì cì jué pìn hài2.街(街坊)辨(辨别)衍(繁衍)辩(争辩)衔(头衔)瓣(花瓣)3. (l)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语文-上册-【教学课件】22-皇帝的新装(第2课时)
(2)“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 “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这个人很有理智,同 时就称职这点来说,谁也不及他。”
(皇帝为什么要先派他的老大臣去看布料?)
这段情节紧承上文而来,继续说明皇帝的轻信与愚蠢,又掺 杂了些许的疑虑。同时,他对老大臣“理智”“称职”的评价, 更为后文的情节埋下伏笔。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 “皇上在更衣室里。”
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既说明了皇帝喜欢新装已经到了痴狂 的程度,也写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穷奢极欲,又为后文骗子能 行骗成功作了铺垫。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 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 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本文塑造了一个昏庸无能、愚蠢至极、爱慕虚荣、自欺欺人 的皇帝。
解读人物
2.说说大臣、骗子、百姓分别是怎样的人。
大臣——虚伪、愚昧、阿谀奉承。 骗子——狡猾、善钻空子、行骗有术。 百姓——胆小怕事、人云亦云。 孩子——天真无邪、敢说真话。
解读人物
3.如何评价这两个骗子?
①两个骗子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为生的一个群体,是 一种社会病态,所以作者把骗局当作一面镜子,折射出社 会的这种病态。
2.揣摩下列语句,研讨括 号里的问题。
(1)“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 帝想。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 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
(皇帝心里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你如何理解?)
这一句“不大自然”在情节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顺承上 文,说明皇帝已经完全听信了骗子们的谎言,又引起下文老大臣 的故事。这里表现出皇帝的愚蠢。作者故意将话说得很有分寸, 却为后文更辛辣的讽刺积蓄着力量。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语文-上册-【教学课件】22-皇帝的新装(第2课时)
示例3:这是一个昏庸的皇帝,他身为皇帝,不去管理国家大 事,不去关心臣民百姓,而是整天待在更衣室里,可见他是一个昏 君。他听信骗子的谎话,他还轻信大臣们的话,赤身去游行,这些 行为都说明了他非常愚蠢,所以我认为他是个十分昏庸的皇帝。
(3)“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 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 衣服啊!”
“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人们为什么要说“ 有 一 个 小 孩 子 说 他 并 没 有 穿 什 么 衣 服 啊”?)
本文塑造了一个昏庸无能、愚蠢至极、爱慕虚荣、自欺欺人 的皇帝。
解读人物
2.说说大臣、骗子、百姓分别是怎样的人。
大臣——虚伪、愚昧、阿谀奉承。 骗子——狡猾、善钻空子、行骗有术。 百姓——胆小怕事、人云亦云。 孩子——天真无邪、敢说真话。
解读人物
3.如何评价这两个骗子?
①两个骗子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为生的一个群体,是 一种社会病态,所以作者把骗局当作一面镜子,折射出社 会的这种病态。
②骗子很可恨,以欺骗的方式为自己谋取钱财。品味语言源自1.仔细地体会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为了 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 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 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用“不惜”“所有”“都”“既不”“也不”“除非”等词 语把皇帝喜欢穿新衣服的癖好夸张到极点。突出他的昏庸无能、 荒唐可笑和爱慕虚荣。
2.揣摩下列语句,研讨括 号里的问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 《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
《皇帝的新装》教案备课时间:20161119课题皇帝的新装授课时间20161120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分析课文、分析人物性格,体会童话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分析课文,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童话的深刻内涵,是学生认识虚伪的危害,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教学重点对童话主旨和借助夸张、想像反映生活的写法理解。
教学难点增补课文情节,进行想像思维训练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言:回忆上节课内容2.板书:皇帝的新装二、新课教学:1.品味朗读,感悟形象在这群被骗的人中,你对谁最感兴趣?找出你认为最能吸引你的人物,读一读,想一想,说说你对他的评价。
提示:结合文中描写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分析人物。
2.学生的分析可能有以下几方面:1)皇帝。
从他的爱好、心理活动、典型动作来找,多媒体展示文章的重点段落。
板书:昏庸、愚蠢、爱慕虚荣、自欺欺人。
2)大臣、官员、骗子、老百姓等人的形象。
过渡句:一出丑戏的上演,总少不了导演、配角、群众演员的“功劳”,他们又是如何表演的呢?大臣、官员:虚伪、自私随从大臣们: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漫画,你瞧,他们将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在拾衣裙,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这些内臣们小心谨慎、认真地作假,他们矫饰的动作让我们看到的是愚蠢的一面,他们是长年生活在皇上身边惺惺作态的人群,是阿谀奉承的虚伪人。
老百姓:老百姓既不像皇帝那样身居高位,又没有必要像大臣般讨好皇帝,但是他们也不敢说真话,究其原因就是他们怕被嘲笑,他们胆小怯懦、虚伪。
小孩:天真浪漫、无私无畏。
3)《皇帝的新装》作者是安徒生,他是丹麦(国家)著名的童话作家。
他一生创作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三、分析表现手法:自学指导一:畅所欲言,领悟作品内涵1 、骗子行骗,皇帝、大臣、官员、百姓受骗,孩子勇敢地揭骗,在这篇童话中,你觉得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是什么?2、童话中并不存在的这一件新装,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每个人的内心,这篇童话中,皇帝的新装并不存在,那么,你认为这件新装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吗?若存在,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穿过?明确:一场闹剧,以骗开场,以骗收束,围绕“新装”,刻画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荒诞、可笑,揭露他们的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
19皇帝的新装(第2课时)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课件(部编版)
课文理解
13.作者为何对皇帝的游行大典作细致的描绘?
作者细致地描绘了皇帝 的游行大典,目的是揭露皇 帝及大臣们虚伪的丑态。这 是全文的高潮和结局,使讽 刺意味达到了顶点。
课文理解
14.面显而易见的骗局,大家却都不敢说真话,他们 的原因一样吗?请你分别说一下。
对这两位大臣的描述是为了揭露皇帝,他们处于陪衬、烘 托的地位。大臣的以讹传讹,实质上给皇上更增添了一层虚荣 心:大臣们尚且能看见,我怎能视而不见?可见,皇帝不但上 了骗子的当,而且还受了大臣们的骗,说假话、互相欺骗、随 声附和正是那个社会的恶习。
课文理解
10.大家为什么都赞美皇帝的新装?
众大臣的赞美,表现 了他们极尽奉承的丑态和 愚蠢、虚伪的嘴脸。他们 都在做着受骗、骗人的精 彩表演。
课文理解
9.写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场面 类似,写法各不相同,试就其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 描写进行比较。
老大臣和官员察看织布的神态、 动作各有不同。 老大臣在惊奇之余,先是“把眼睛睁得特别大”,然后又一边 称赞 ,“一边 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最后则“注意地听着, 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 而那个官员呢,他只是“看了又看”,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要 呈报皇上。而且“事实上”他也确实把骗子的话“照样背出来”。
课文理解
11.作者为何安排让皇帝游行这一情节?
让皇帝穿着“新装”举行游 行大典,这出笑剧、闹剧、丑 剧就出现了更为有趣的高潮, 把皇帝的丑态暴露在光天化日 之下,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课文理解
12.“天真的声音”中,能否将“天真”换成“孩子”? 此题可用词语能否替换答题模式来进行分析、比较。 不能换。 “天真”不仅表现了小孩子的单纯质朴,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时练: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
课时训练
第二课时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愚蠢〖 ] 滑稽〖 ] 陛下〖 ] 赏赐〖 ]
爵士〖 ] 御聘〖 ) 骇人听闻〖 ]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街〖 ] 辨〖 ]衍〖 ] 辩〖 ]衔〖 ] 瓣〖 ]
3.解释下列词语。
〖l]滑稽:
〖2]称职:
〖3]随声附和:
〖4]骇人听闻:
〖5]不可救药: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练习题。
这位善良的老大臣因此就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去了。
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①〖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有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儿,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
②〖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
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
“哎,您一点儿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③〖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
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
”两个织工齐声说。
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了些名词。
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
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
4.这段文字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描写了老大臣“看布”的经过,由此可看出老大臣是一个的人。
5.这段文字中有三处写老大臣的眼睛,都分别表现出他不同的内心活动,请结合课文,做简要分析。
〖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
6.老大臣看布料过程心理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感慨害怕怀疑坚定
B.悲叹害怕坚定犹豫
C.悲叹害怕犹豫坚定
D.高兴怀疑否定坚定
7.“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中的“这一点”指的是什么?
第二课时课时训练答案
一·1.chǔn jī bì cì jué pìn hài
2.
街〖街坊] 辨〖辨别]
衍〖繁衍] 辩〖争辩]
衔〖头衔] 瓣〖花瓣]
3. 〖l]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文中是荒唐的意思。
〖2]称职:能够胜任所担任的职务。
〖3]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没有主见。
〖4]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5]不可救药: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
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药,治疗。
二·4.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虚伪愚蠢·见风使舵·老谋深算
5.第一次写老大臣“眼睛睁得特别大”,是说他吃惊的样子;第二次“眼睛
越睁越大”,是说他在竭力想看见布料;第三次写“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是说他装着真看见的样子。
6.C
7.老大臣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