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电路分析与应用 教案9

合集下载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第7节电路分析与应用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第7节电路分析与应用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第7节电路分析与应用教案浙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串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特点。

2、能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分析计算分压问题。

3、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观察实验现象,从现象中总结归纳出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学情分析本节课是第四章最后一节课,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特点,因而对于这块内容以巩固为主要目的。

而对于串联电路中的分压特点,是学生之前没有深入学习的,也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错,因而这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3重点难点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分析计算分压问题。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引出课题教室里有很多灯和其他用电器,它们由一个电源供电。

这个电路是怎么连接的呢?为什么要这样连接?活动2【活动】巩固旧知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之前学的内容,填写任务单上的特点1、特点2、特点3:串联电路中有什么特点。

特点1:开关同时控制两只灯的_________或_________。

特点2:串联电路中的电流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3:串联电路中总的电压等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3【讲授】拓展知识那串联电路中电阻有什么规律呢?(提示:结合电流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进行推导)特点4:R=R1+R2 。

活动4【讲授】了解科学方法思考与讨论:为什么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为什么两个电路串联后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大?你能用类比方法解释吗?类比法:水流类比电流。

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活动5【活动】引出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一个灯泡正常发光时两端的电压是2.5伏,现在只有一个电压为3伏的电源,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你有什么办法使小灯泡能正常发光?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动手实验,得出结论。

活动6【练习】掌握解题技巧[例] 一个小灯泡正常发光时两端的电压是2.5伏,通过的电流为0.2安。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案:第四章 4.7 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案:第四章 4.7 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教师:学生:时间:年月日第次课一、考点梳理(我都会!)1.串联电路的特点:(1)闭合开关后,电流路径只有一条,开关同时控制多个用电器,把其中一个用电器拿掉,发生的现象是电路(2)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用公式表达为(3)串联电路中总的电压等于,用公式表达为2.串联电路中电阻特点:用公式表达为,其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要,这是因为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导体的长度3.并联电路的特点:(1)闭合开关后,电流路径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干路开关控制电路上的用电器,支路开关控制的用电器。

(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上的用电器相互(3)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总电流等于,用公式表达为(4)并联电路中两端的总电压等于,用公式表达为4.并联电路电阻特点:用公式表达为,其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要小,这是因为把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二、随堂快练(我能行!)1.如图所示是童童设计的压力传感器的原理图,其中弹簧上端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固定在一起,AB间有可收缩的导线,R1为定值电阻。

当闭合开关S,压力F增大时,电流表与电压表示数变化情况是()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C.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变大 D.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变小2.在研究“一定电压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电路如图所示。

电源电压恒为3V,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5Ω 1A”字样。

在a、b间先后接入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R,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1.5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当20Ω的电阻接入a、b间时,电压表示数始终无法达到1.5V,其原因可能是()A.滑动变阻器阻值太小 B.电源电压3V太高C.20Ω的阻值太小 D.控制的电压1.5V太高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1与A2的示数之和变小 B. V与A2的示数之比保持不变C. A1的示数变小, V的示数变大 D. A2的示数不变, V的示数不变4、如图所示电路,若甲、乙均为电流表时,断开开关S,两电流表读数为I甲:I乙 2:3,若甲、乙均为电压表时,闭合开关S,则两电压表的读数U甲:U乙=_______。

电路分析与应用(17页教案学案)

电路分析与应用(17页教案学案)

4.7电路分析与应用(1)学案例题 3一个定值电阻与一个滑动变阻器串联后接在电源上,用电压表测得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 3伏,又用电流表测得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是0.3安,求这个定值电阻的阻值。

二、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1、实验器材2、设计实验3、进行实验4、数据记录与分析思考:1.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A 20Ω”或“1A 10Ω”的字样,这表示什么意思?2.某同学求出三次测量的电压平均值和电流平均值,再运用欧姆定律,从电压平均值和电流平均值求出电阻平均值。

你认为这种方法可行吗?为什么?3.在一次电阻测量实验中,电流表用 0 ~ 0.6安量程,电压表用 0 ~ 3伏量程,它们的指针如图所示,被测电阻的阻值是多大?练一练: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闭合开关,观察到电流表、电压表指针均稍有偏转,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定值电阻开路B.滑动变阻器被短路C.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较大D.定值电阻的阻值较大2、在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的实验中,为了使被测电阻阻值测得更准确些,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在可能的情况下,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要尽量大一些B.通过电阻的电流尽量大-些C.取测得的平均值作为待测电阻的阻值D.以上办法都可以3.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下列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 )A.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B.在无法估计被测电压、电流的大小时,可用试触法选取合适的量程C.将变阻器连入电路时,滑片应放到使电路中电流最大的位置D.电压表应该与待测电阻并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欧姆定律有哪些认识?【课堂练习】1、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关于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控制电源的电压,以免损坏电压表B.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实现多次测量C.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更加准确D.只能使电阻两端的电压升高,电阻中的电流变大2、某同学说:在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连接电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你认为其中不必要的是( )A.向电路中连接开关时,应该先将开关断开B.开关应该接在靠近电源正极的位置.C.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选择要合适D.向电路中连接滑动变阻器时,应该先将滑片位于变阻器阻值的最大处3、如图是实验室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其中a、b电表应分别为的是( )A. a为电流表,b为电流表B. a为电压表, b为电压表C. a为电流表,b为电压表D. a为电压表, b为电流表4、小明同学练习用伏安法测电阻,他所测电阻的阻值约为2Ω,电压表的量程为3V,电流表的量程为3A.测量结束后,他得到的结论是待测电阻的阻值为10Ω,则他在测量中所出现的错误可能是( )A.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接反了B. 他没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致使误差过大C.电压表按15V量程读数,电流表按0.6A量程读数D.电压表按15V量程读数,电流表按3A量程读数5、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如果被测电阻大约为80Ω,选用的电源电压为1.5V,选用的电流表量程为0.6A,对于电流表和电源电压的选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源选择错误,因此会烧坏电源B.电流表量程不合适,因此电流表无示数C.电源电压选择不当,电路中电流过小,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太小,读数误差大D.电流表量程选择错误,读数误差较大6.某同学在做“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时,误将电流表和电压表位置调换了位置,闭合开关S后,下列现象中会发生的是()A.电压表烧坏B.电流表烧坏C.小灯泡烧坏D.小灯泡不亮7、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关于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实现多次测量B.控制电源的电压,以免损坏电压表C.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更加准确D.只能使电阻两端的电压升高,电阻中的电流变大8、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已知R.为待测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为6V,滑动变阻器R标有“20Ω 1A”字样,实验中他填写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4.7电路分析与应用公开课教案

4.7电路分析与应用公开课教案

《电路分析与应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串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

(2)能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分析计算分压问题。

(3)理解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

(4)能用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分析计算分流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会用模拟的方法来思考问题、理解问题。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逐步认识科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2)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串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教学难点:串、并联电路的分析及简单应用。

三、核心板书一、串联电路=I2=I1U总=U1+U2=R1+R2R总/U2=R1/R21二、并联电路I总=I1+I2U1=U2=U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I1/I2=R2/R1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前面我们已学过电路,那么电路有哪几种连接方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二)新课教学1、串联电路学生活动:根据电路图连接串联电路。

师:串联电路有什么特点?(1)电流生: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思考与讨论:为什么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生:电流路径只有一条,没有分支。

师:一段没有支流的河流,如果不考虑水量的损失,则在河流中任何一个点的流量都应该相等。

类比法:用水流类比电流。

(2)电压生: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两灯上的电压之和。

(3)电阻生: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等于两灯的电阻之和。

思考与讨论:为什么两个用电器串联后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大?你能用类比方法解释吗?学生活动:闭合开关,取下灯L1,观察灯L2的发光情况。

取下灯L2,观察灯L1的发光情况。

实验结论:串联电路中的各个用电器相互影响。

例1.一个小灯泡正常发光时两端的电压是2.5 伏,通过的电流为0.2安。

现用一个电压为4.5伏的电源对其供电,为了使小灯泡能正常发光,需要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师生共同分析解题。

4.7电路分析与应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4.7电路分析与应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典型例题讲解
七、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电路中的电流
题目:一个电路由一个电池(电压为6V),一个电阻(电阻值为10Ω)和一个灯泡(电阻值为20Ω)组成。当电路闭合时,求电路中的电流。
解答: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 = U / R,其中U是电压,R是电阻。因此,电路中的电流为I = 6V / (10Ω + 20Ω) = 6V / 30Ω = 0.2A。
4.7电路分析与应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电路分析与应用
2.教学年级和班级: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1月3日
4.教学时数: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的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辅助材料:收集并整理与电路分析与应用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电路图示、串并联电路的示意图、欧姆定律的应用案例等。
3.实验器材:准备以下实验器材:
-电池组、小灯泡、电阻、导线、开关等基本电路元件;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家阅读资料,尝试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不明白的地方。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疑问通过在线平台提交给教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方便教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也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
(2)学生可以尝试完成实验案例,锻炼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科学上册 4.7 电路分析应用教案 (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 4.7 电路分析应用教案 (新版)浙教版

课题:4.7电路分析应用教学目标:1、能用实验方法得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式。

2、能从电路的基本原理出发,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

3、会用电表探测电路的规律,掌握实验技能。

4、从小彩灯连接方式初步体会“黑箱方法”。

重点难点:1、电路连接的计算2、电路的连接;各量关系的判断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引入]圣诞节来到的时候,挂满电灯的圣诞树,你知道这些灯的特点吗?问题1:在教室里的电源线进来后,给多盏灯和多个插座同时供电;问题2:家里的电源线进来后,给多盏灯和多个插座同时供电。

它们的电路是如何连接的?(串联和并联)[过渡]在第一节中,我们已学过两盏灯的两种基本电路连接——串联和并联。

下面我们来研究它们的特点。

现象:(1)闭合开关:灯L1 ,灯L2 ;断开开关,灯L1 ,灯L2 。

开关同时控制两只灯的或。

(2)闭合开关,灯L1、L2同时,拿掉其中一只灯,发生的现象是。

串联电路中只有条电流的通路,电路上灯的亮灭相互。

实验二:电流表分别测出1、2、3处的电流大小。

现象:可以得出I1、I2、I3的关系是。

特点1:①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实验三:用电压表分别测1与2间、2与3间和1与3间的电压,即灯L1两端,灯L2两端。

灯L1和L2两端的电压:现象:可以得出U1、U2、U3的关系是。

特点2:②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导体两端电压之和。

一、串联电路的特点①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I=I1=I2=……②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导体电压之和。

U=U1+U2+……③串联电路总电阻计算公式R=R1+R2+……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___欧姆 R2=5欧姆L1 L2猜想1:串联电路中电流流过亮的那只灯泡大,暗的那只灯泡小。

猜想2:电路中电压加在亮的那只灯泡上的大,暗的那只灯泡上的小。

4)串联电路中,电阻大的电压大二、并联电路地特点:①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电路分析与应用(16页教案学案)

电路分析与应用(16页教案学案)

4.7电路分析与应用(2)学案【课堂练习】1、如图所示,R1的阻值为6 Ω。

闭合开关S,电流表A1的示数为1.2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3 A, 则R2的阻值是( )A.18ΩB.24ΩC.6ΩD.3Ω2教室里装有四组日光灯,每一组包含4盏灯。

小薇将日光灯打开了--组,觉得教室亮度不够,再打开另--组灯之后,教室电路的( )A.总电阻增大B.总电阻减小C.总电流减小D.总电压增大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当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 )A. A1示数变小,A2示数变小,V示数变小B. A1示数变小,A2示数变小,V示数变大C. A1示数变小,A2示数不变,V示数不变D. A1示数变大,A2示数变大,V示数不变4、电阻R1、R2并联接在电源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并联导体的电阻的倒数之和B.当R1变大时,总电阻也变大C.当电源电压变大时,总电阻不变D.当干路中的电流变化时,总电阻不变5、关于并联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并联电路中使用的用电器越多,其总电阻越大B.并联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成正比C.两个电阻并联的电路,若一个电阻不变,另一个电阻变大,总电阻一定变大D.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并联导体电阻的倒数之和6.如图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I-U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阻乙为定值电阻B.当电阻甲两端电压为2 V时,R甲为0.4 ΩC.只将电阻甲和乙串联,若电路电流为0.2 A时,则电路总电阻为15 ΩD.只将电阻甲和乙并联,若电源电压为2 V时,则电路总电流为0.47、如图:两只电流表的规格相同,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 6A以及0~3A). 闭合开关S,电阻R1与R2均有电流流过,两只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则R1与R2的比值为( )A.1:5B.5 :1C.1:4D.4: 18、如图所示,电路中R1的阻值为6Ω,闭合开关S,电流表A1的示数为1.2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3A。

4.7《电路分析与应用》优秀教案

4.7《电路分析与应用》优秀教案

《电路分析与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2)会根据电路画出串、并联电路图;(3)会根据电路图模拟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过程与方法感悟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2)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学会通过合作更好地完成任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难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课件、电路示教板实验器具(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灯泡、导线、开关)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提问】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个电源给各个用电器供电的问题。

问题1:在教室里的电源线进来后,给多盏灯和多个插座同时供电;问题2:家里的电源线进来后,给多盏灯和多个插座同时供电。

它们的电路是如何连接的?在第一节中,我们已学过两盏灯的两种基本电路连接——串联和并联。

下面我们来研究它们的特点。

(二)串联电路的特点【实验】把两只灯L1、L2连接成下图的电路。

(1) 闭合开关:灯L1 ,灯L2 ;断开开关,灯L1,灯L2。

特点1:开关同时控制两只灯的亮或不亮。

(2)电流表分别测出1、2、3处的电流大小L1、L2、L3,可以得出L1、L2、L3的关系是L1= L2= L3。

特点2: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3)用电压表分别测1与2间、2与3间和1与3间的电压,即灯L1两端,灯L2两端。

灯L1和L2两端的电压:U1、U2、U总。

可以得出U1、U2、U总的关系是U总=U1+ U2。

【串联分压】串联电路中同一电源上用电器串得越多,每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越小。

(4)将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特点4: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电阻之和。

即R=R1+R2【小结】①开关同时控制两只灯的亮或不亮。

②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4.7 电路分析和应用 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4.7 电路分析和应用  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4.7 电路分析和应用教学设计《电路分析与应用》教学设计一、学科:科学。

年级:八年级二、课时分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电路分析与应用》第一课时三、教材分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电路探秘》,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到电学的知识。

而第七节《电路分析与应用》则是在学习了电路三个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三者间关系——欧姆定律之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涉及到多个电路元件之间电学物理量间关系分析与计算的一节内容。

理清串并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既是对前六节内容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是学生寻找多元件多物理量间关系的有效手段。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欧姆定律中三个电学基本量之间的关系。

⑵、知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⑶、能利用欧姆定律与串并联电路特点寻找两个用电器组成的电路中九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科学探究熟悉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⑵、通过实验和公式推导的方法熟悉科学结论的验证手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的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对科学结论的验证手段。

4、教学重难点:两个用电器组成的电路中的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

五、教学设计(一)引入:手机app同屏《电学模拟实验》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玩一个手机小游戏——《测未知电阻的阻值》,谁知道测定未知电阻阻值的办法?(学生回答,用伏安法测定电阻。

可用app演示操作测量出电阻)伏安法脱胎于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很好的帮助我们找到了同一个用电器中三个电学基本量间的关系。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个电路往往是由多个用电器组成的,那物理量可就不止三个了。

这些物理量之间有关系吗?今天,就让我们利用已有经验来理清它们间的关系。

(二)主题一:两个用电器,九个物理量之间的基本关系。

1 / 5大家觉得,有许多个多用电器组成的电路复杂吗?对于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将它简单化。

多个用电器复杂,那么我们就先来研究两个用电器的。

电路分析原理和应用教学教案

电路分析原理和应用教学教案

教师在旁边指导和答疑,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指导和答疑
教师在课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讲解与演示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汇报人:XX
教学安排
理论教学部分
电路分析原理: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
电路分析方法:讲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等
电路分析实例:通过具体的电路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电路分析软件:介绍电路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如Multisim、PSpice等
实验教学部分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电路分析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内容
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
电压、电流、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定律和定理
电路的组成和分类,如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混联电路等
电路的分析方法,如节点电压法、网孔电流法、源电压法等
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
电路的基本概念:电压、电流、电阻、电感、电容等
电路的设计与优化:根据需求设计电路,优化电路性能,提高效率和可靠性。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析和讨论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电路案例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总结案例分析中的知识点和技能
分析案例中的关键概念和原理
学生自主研究和探索
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
提供丰富的实验资源和工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4.7 电路分析和应用 学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4.7 电路分析和应用  学案

电路分析与应用【学习目标】1.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2.会根据电路画出串、并联电路图;3.会根据电路图模拟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学习重难点】1.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2.会根据电路图模拟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学习过程】一、串联电路1.如右图所示,S闭合后,电压表示数U=6V,R1=20Ω,R2=40Ω,电压表的示数是()A.4V B.6V C.3V D.2V2.(2014•郴州)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1.5A”的字样,当它与一个阻值为30Ω的电阻串联接入电路时,整个电路总电阻的变化范围为_________。

3.(2009•南平)已知R1<R2,如图试讲电阻接入电路的四种不同解法,其中总电阻最大的是()二、并联电路1.教室里有多盏电灯,每多开一盏电灯,教室内电路的()A.总电阻增大B.总电压增大C.总电流增大D.总电流不变2.如图,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闭合时电流表示数是1A,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示数是0.6A,则电阻R1和R2的阻值之比是()A.3:2 B.2:3 C.5:3 D.3:53.(2014•漳州模拟)夜幕降临,学校校园内的各教室陆续亮起灯时,学校照明电路的总电阻大小变化情况()A.总电阻变小B.总电阻不变C.总电阻变大D.所有灯都开时,总电阻最大4.(2012•邵阳)如图所示,把电阻R接入电源电压为6V的电路中,电流表示数是0.3A,如果需要让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到0.8A,可以采取的方法是()A.用一个20Ω的电阻与R串联B.用一个12Ω的电阻与R串联C.用一个20Ω的电阻与R并联D.用一个12Ω的电阻与R并联三、串并联理解1.长度、材料相同的两条电阻丝粗细不同,当它们连接在同一电路中时,正确的说法是()A.串联时通过粗导线的电流大B.串联时粗导线两端的电压大C.并联时通过粗导线的电流大D.并联时粗导线两端的电压大2.某同学做实验时,需要一个阻值为10欧的电阻,但手边只有一些阻值为5欧的电阻,解决此问题的做法是()A.将2个5欧的电阻串联B.将3个5欧的电阻串联C.将2个5欧的电阻并联D.将3个5欧的电阻并联。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4.7电路分析与应用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4.7电路分析与应用
串联电路中只有 一 条电流的通路,电路上灯的亮灭 相互 影响 。
1
L1
L2
3
2
(3)电流表分别测出1、2、3处的电流大小。
可以得出I 1 、I2 、I3 的关系是 I 1 =I 2 =I 3 。
特点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处处相等 。
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该换上电阻相同还是不 同的两个灯泡?
1
L1
压U=3V,求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
为多大时,电压表的读数为1V。
V
1V
R=5Ω
R'=?
U=3v 图1
二、并联电路的特点
u
①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
u1
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总电流I= I1+I2+……
②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u2
总电压U= U1=U2=……
③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
总电阻R= R1·R2 R1+R2
L2
3
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2.电阻之比为1:2的两灯串联,则通过灯的电流之比和灯两端的电压之比分别为( )
(1)闭合开关:灯L1 ,灯L2 ;
(3)电流表分别测出1、2、3处的电流大小。
2
把2个5Ω的电阻串联,总电阻是10Ω
可以得出I I1+I2+……
、I(4、)I 用的关电系是压表分。别测1与2间、2与3间和1与3间的电
2.电阻之比为1:2的两灯串联,则 通过灯的电流之比和灯两端的电压之 比分别为( )
A.1:2 1:2 B.1:1 1:2 C.1:1 1:1 D.1:2 1:1
3.电阻分别为10欧和15欧的灯L1、L2 串联,已知灯L1两端的电压为2伏,则灯L2 两端的电压为多少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出故障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电路出故障了》是教科版科学四下课程第一单元的第四节课。

电单元的教学就是从“电和我们的生活”课题开始的。

在一次次看到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中,学生们开始认识了电、电流、电路。

渐渐地他们就不满足于只点亮一个小灯泡,于是在“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中,由于用几根电线连接好几个灯泡和灯座,一个地方的连接或一个器材出了问题,灯泡就不会亮了。

经历了以上三节课的活动,学生对“电”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本节课中活动完成已不是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
(1)、什么地方出故障: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些电路出故障的情境,让学生学会查明电路出故障的原因,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做个电路检测器:指导学生对电路进行检测,学生将学习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2、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新课程标准,利用“学习主题的构建”理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2)、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3)、经历用电器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活动过程。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教学难点: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4、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信封1:小灯泡2—3个、电线若干、灯座一个、电池一节、电池盒一个;坏的灯泡3组、没有剥皮的电线2组、废电池3组、形成断路的电池盒2组,共12组。

2、信封2:每个小组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

(教师必须事先测试会亮。

小灯泡、电池、电池盒、灯座各一,电线三根)
教师准备:课件;科学文件夹;电路故障分析表和检测电路故障方案设计表;一组会亮的电路。

二、说教法、学法:
整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课改理念。

本课的教学是以教师创设的有故障的电路这一情境开始的。

而这个情境的创设是依据上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探究使更多的灯泡亮起来的活动中产生的问题而设计的。

这种设计既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探究的问题从学生中而来的思路,又过渡的非常自然。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了从猜测——验证——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真正体会了科学家的研究过程。

故障的原因、实验的设计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教师只是充当他们的助手、支配者、引导者。

如提示他们对故障原因进行归类分析、对设计的实验的可操作性提供建议。

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完成三个活动:1、分析电路,猜测电路产生故障的原因;2、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3、用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对有故障的电路进行检测。

这三个活动的开展都是学生自主、合作研究的形式。

首先,猜测电路故障原因,学生需
要仔细观察电路、利用已有的电路知识分析电路进行有根据的猜测,并将结果记录下来,以便及时验证,不断提高自己的猜测能力。

再则,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是一种新的检测方法,也是学生自主完成的,要求学生对电路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必须了解,能熟练地使用。

第三个活动更是学生的探究时间了,对所有材料的检测必须一一完成并做好记录,教师只是提示学生分析检测结果,从而找到一定的规律。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流程:
发现问题————猜测原因————实验证明————解决问题
三、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了解电路:
在展示台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目的是让学生说一说电流在这个电路是怎样流动的。

只要求学生能简单地口述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电线、电灯,又回到电池的负极。

然后课件展示电流在电路的流动情况,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探究活动:
1、什么地方会出故障。

教师为每组的提供了一个有故障的电路,但故障原因各不相同,需要学生自己找出来。

所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以保证活动的深入。

问题的出现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讨论,教师乘势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原因。

(1)分组试一试本组的灯泡能不能亮?
电路中,连接一个灯泡也不会亮。

电路中,连接两个灯泡就不会亮;
电路中,连接两个灯泡会亮,但是连接三个灯泡就不亮了;
(2)展示台出示灯泡不会亮的电路,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板书:(灯泡为什么不亮了?)
(3)教师启发,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是不是电路出故障了?(板书:发现问题)
①、分析猜想:电路中那些地方出故障了?
②、整理记录:在科学文件夹里记录分析和猜想。

(4)学生的猜测结果很多,但又杂乱无章,需要进行整理。

这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全班有多少种分析或猜想,然后将学生的分析表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全班同学明确出故障的六种可能。

(投影出示:1、电池
2、电线
3、电灯
4、灯座
5、电池盒
6、电路连接)
2、做个电路检测器。

问题出现了,就要想办法解决。

学生中已逐渐养成了这一习惯。

但如何找到故障出在哪里呢?教师这时是引导还是直言相告将直接影响着后续活动的开展。

依据“学习主题”的构建原理,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方法由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后形成。

(1)讨论:有什么办法知道电路中哪里出了故障?
检测法:检测电路是否连接好。

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灯泡是否能亮。

(板书:检测法替换法)
以上两种方法并不是最科学的,教师只能作为一种提示,让学生参考。

(2)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大多数学生会选择第一种方法,然而又该如何检测电路呢?学生自然会想到检测器。

所以这时教师就可以切入电路检测器的制作了。

①、引导:如何检测电路连接是否有问题呢?
②、出示第二组材料,让学生根据信封中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电路检测器。

③、全班交流制作方法,教师适当做些提示:
检测器必须保证有用,即小灯泡会亮。

④、学生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3)制定检测计划。

小组讨论检测的方法及步骤,并完成科学文件夹(二)
3、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

(1)、边检查有故障的电路,边做记录。

教师深入各组指导。

(2)、小组内小结: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

4、讨论交流。

(1)、四人小组合作,把自己小组的检测办法告诉大家,边说边演示。

(2)、进行集体的评价。

(3)、排除故障,使小灯泡亮起来。

5、注意安全:
本单元的安全教育始终不能放松,教师应随时提醒学生安全用电的知识,严禁使用家用220V的交流电。

所以最后教师运用课件做了提示: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

(三)、总结:
1、电路可能会出现哪些故障?
2、怎样检测电路中的故障?
3、课外准备下节课所用的材料,教师提供材料单,小组长负责本组材料的准备。

以上的安排就是为了体现每节课的教学只是一单元、一学期的组成部分,它的设计都应从全局进行考虑,使科学课的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