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酒(2)

合集下载

浅析李白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初稿)

浅析李白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初稿)

昆明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年论文班级:2011级汉语言文学1班姓名:唐莉敏学号:201121010134论文题目:浅析李白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指导教师:张芹职称:副教授2012年12月22日摘要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鼎盛。

纵览那几十万首的诗词,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有一类便是“酒诗”。

诗中有酒,酒中有诗,诗中总有一股浓浓的酒香。

诗人借用同一意象——酒,表达出迥异的情感。

尤其是唐朝时期的“诗仙”李白饱读诗书,受儒释道及其他思想的影响,在坎坷的人生经历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与性格。

诗人创作了大量反映其内心情感的酒意象诗,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活灵活现、个性张扬、魅力无限又极其苦闷的诗人形象。

关键词:李白;“饮酒诗”;酒;意象;启示目录一、引言 (1)二、正文........................................... (2)(一)诗歌意象及意象特征 (2)1、什么是诗歌的意象? (2)2、诗歌的意象具备哪些特征? (2)(1)内视性 (2)(2)象征性 (2)(3)多义性 (2)(二)李白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分析 (3)1、表达的极致性,极度,夸张,非比不足以尽兴 (3)2、以“豪”为特色,“豪”气冲天,量豪,情豪 (3)3、其“趣”,趣味盎然,酒香四溢,散发出一片氤氲酒气 (4)4、其“雅”,诗酒结合,即兴创作,“酒气”雅化,醉得儒雅 (4)5、展现诗人狂傲自信,超凡脱俗,傲岸自负,率真自然的性格魅力 (5)6、诗人饮酒以醉失天地,忘却忧愁,达到物我两忘的最高人生境界..57、体现诗人狂放不羁的秉性与壮志难酬的境遇以及怀才不遇的傲岸情绪 (5)三、结语 (6)李白的诗酒情结以及对后世的借鉴与启发 (5)1、浓郁的诗酒情结 (5)2、李白的饮酒对后世的启发与借鉴 (5)一、引言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其中一类诗便将酒搀和到诗歌中,令诗歌芳香醉人,酒形象临风若仙。

诗歌发展到唐宋,盛大壮观,登峰造极,酒这一意象在唐诗宋词中也是酝酿充分,品醇味久。

李白《把酒问月》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把酒问月》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把酒问月》全诗翻译赏析李白《把酒问月》全诗翻译赏析《把酒问月》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咏月抒怀诗。

此诗写诗人端着酒杯向月亮发问,从饮酒问月开始,以邀月临酒结束,反映了人类对宇宙的困惑不解。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白《把酒问月》全诗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把酒问月》原文: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注释:1、题下作者自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2、丹阙:朱红色的宫殿。

绿烟:指遮蔽月光的浓重的云雾。

3、但见:只看到。

宁知:怎知。

没(mò):隐没。

4、白兔捣药: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

西晋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

嫦娥:神话中的月中女神。

传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偷吃了羿的仙药,成为仙人,奔入月中。

见《淮南子·览冥训》。

5、当歌对酒时:在唱歌饮酒的时候。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金樽:精美的酒具。

《把酒问月》全诗翻译:青天上明月高悬起于何时?我现在停下酒杯且一问之。

人追攀明月永远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

皎洁得如镜飞升照临宫阙,绿烟散尽发出清冷的光辉。

只能看见每晚从海上升起,谁能知道早晨在云间隐没。

月亮里白兔捣药自秋而春,嫦娥孤单地住着与谁为邻?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之月,现在的月却曾经照过古人。

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

《把酒问月》赏析:“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

题下自注显得滑稽,友人自己不问而叫别人问月,饶有趣味。

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

“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

李白唐诗《将进酒》赏析(2)

李白唐诗《将进酒》赏析(2)

李白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许多诗都与酒有关,咏酒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

全诗可分为三段:第—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莫使金樽空对月”。

抒写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适逢知音的快乐。

前四句怀着深慨写年华流逝的疾速。

妙在诗人能给它找到最好的表现形象和最适宜的放歌节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论语》中记载孔子曾指着河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所以后来常以水流逝表示时间的流逝。

“君不见”是汉乐府开头常用的办法。

如杜甫诗“君不见汉家三百川”。

李白沿用了汉乐府旧题,也沿用了乐府的表现形式。

头两句说你不见黄河滔滔之水仿佛从高天涌出,一泻千里奔腾到海不再回返。

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极言黄河发源地的高远;下句写大河之去不可回。

这两句写景,描绘黄河汹涌澎湃的气势,显然是隐用其意,仿佛是诗人狂放性格的写照。

同时又是起兴,以“不复回”象征岁月易逝。

想到人的生命也像水一样流逝了,再不会回来。

这种写法在中国古代诗词里常见,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这种写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也是由水的流逝,想到时间的流逝。

由时间的流逝,想到历史人物如何如何。

这里选用了一个非凡的雄浑博大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艺术个性。

滔滔黄水,横贯大野,源头直接天际,有似从天而降,向大海流去,这形象特别加强了奔腾迅疾和一去不返之感。

嵩山为五岳中的中岳,挺立中原,距黄河不算太远,居高远望,也许能看到黄河的一点形迹,但顶多也不过是“黄河如丝天际来”,不会感受到那种浊浪排空的滚滚奔流之势。

诗人完全是寓目生心,驰骋想象,自由创造能够酣畅抒情的形象。

这两句起势猛疾,神采飞动。

下面用黄河水又长又大来兴起下文,很自然地过渡到人生的翕忽易老:“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是由写景转入写人世。

你不见高堂明镜中照见白发而生悲,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就变成了雪白。

“堂”,堂屋。

在堂屋明镜之前,在镜子里照见自己的白发而生悲。

将近酒 李白《将进酒》原文

将近酒 李白《将进酒》原文

将近酒李白《将进酒》原文既非,我独不得出(《行路难》)。

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陈王与酒联系较多,惟有饮者留其名,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一波又起,如从天而降。

人生达命岂暇愁。

快人快语。

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命驾来相招,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亦有曲折,不但忘形到尔汝,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

以我天生有用之才。

天生我材必有用,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

在他看来,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既照应千金散尽句,自道所得,千金裘。

你难道没有看见。

紧接着,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是何等豪举,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将近酒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落差极大,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五十言句破之,不逾一年,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而以三,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请君为我倾耳听,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光阴者。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天生我材必有用,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

这白云从空,这就入题,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他还要与君歌一曲。

主人啊,将进酒。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

这样写便有气派!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

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恣意畅饮,节奏疾徐尽变。

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

既是生逢知己,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今日相逢将进酒年代?早晨还是满头青丝。

有用而必,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一何自信,诗情渐趋狂放,会须一饮三百杯,登岭宴碧霄,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说富贵不足贵。

通观全篇、睿两朝备受猜忌。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弹剑作歌奏苦声,此可谓大开,但愿长醉不愿醒,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可见其颇具创造性,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所以说古人寂寞,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才是谪仙人面目,艺术表现更为成熟。

论李白“诗酒风流”的生命意识

论李白“诗酒风流”的生命意识

论李白诗酒风流的生命意识摘要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中,有很多的诗人,他们的诗文与酒密切相连,故很早就有人提出了“诗酒一家”之说。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或借酒神游世界,或举杯远离尘世喧嚣,或以酒消忧,以酒抗世,以酒晦迹。

总而言之,诗与酒的结合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大亮点,二者结合的集中表现就是文人骚客的诗酒风流。

李白就是诗酒风流的一位典型人物。

李白因仕途失意转而追求酒中“真”趣与生命本能的狂欢,李白酒诗中所折射出的酒文化,秉承了中华传统酒文化精髓。

因此,李白诗酒风流的过程中对生命的思考显得格外沧桑、凝重。

李白将酒神精神演绎的淋漓尽致。

本文以酒文化为切入点,并通过解说与论析李白与酒相关的诗歌作品,从而探讨李白的诗酒风流的生命意识,即孤独苦痛的宣泄,自我价值的肯定与人性自由的高扬。

关键词:酒文化,李白,生命本真,诗酒风流,生命意识ABSTRACTThere are a lot of Literati in ancient China, especially poets, whose poetry is closely linked with alcohol. Therefore, someone put forward that poetry and liquor are like peas and carrots. In real life, people drink to wander the world, to hide from the world, to drink down sorrow, to resist the world, or to annihilate any traces. All in all, as a bright spot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the combination of poetry and wine is the expression of the Mystics dissol ute, among which Li Bai is a typical figure. Due to career frustration, Li Bai turned to pursue “true” carnival fun of liquor and life.His liquor poem reflects the wine culture, which adheres to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wine culture. Consequently, Li Bai’s thought of life is filled with vicissitudes in the process of being a romantic poet. Through which, he expresses the Dionysian spirit incisively and vividly dignified. Based on wine culture, this paper illustrates Li Bai's poems related to alcohol. Through which, Li Bai’s poetic romantic life consciousness, namely the lonely pain of anger, the affirmation of the self value and the compliment of human nature freedom, is explored.Keywords:Wine culture,LiBai,the true life,dissolute, life consciousness目录摘要 (I)ABSTRACT (Ⅱ)前言 (1)一酒所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 (2)(一)礼法岂为吾辈设 (2)(二)酒朋诗侣酒为魂 (3)(三)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4)二李白诗中所演绎的酒神精神 (6)(一)人生得意须尽欢 (6)(二)举杯消愁愁更愁 (7)三李白诗酒风流的最高的生命境界 (10)(一)酒是困顿失意、孤独苦痛的宣泄 (10)(二)酒是李白生命的源泉和动力 (12)(三)不做寂寞的圣贤,追求生命的洒脱 (12)结论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6)前言自古以来,酒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个古老的文化国度,酒文化通过不同方式延绵不断的流淌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

李白《将进酒》原文及赏析

李白《将进酒》原文及赏析

李白《将进酒》原文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李白《将进酒》原文及赏析李白《将进酒》原文及赏析《将进酒》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

诗仙李白与酒的故事

诗仙李白与酒的故事

诗仙李白与酒的故事诗仙李白与酒的故事自古文人墨客、迁客骚人,多半好酒,演绎千古传奇。

王羲之醉酒《兰亭序》名世,张旭酒后狂草惊人;李白斗酒诗百篇……今天,我们说的是诗仙亦酒仙的李白的故事。

曾有诗曰:“李白上街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壶中原多少酒?”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世人称之为“酒星魂”、“酒圣”、“酒仙”。

古往今来,大概再没有别的哪个文人与酒的关系之密切和嗜酒的名气之大,能和李白相提并论。

李白是一位天才诗人,又是一位卓尔不群的酒仙。

和李白同时代的伟大诗人杜甫有一首吟咏酒中八仙的诗,其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因此,李白酒仙的称号由此而来。

如此说来,李白又从何时开始饮酒的呢?这还是需要李白自己来为大家解答。

李白有一首诗《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诗中明确表示自己酒中仙人的名气很大,并且已有三十年的酒龄。

根据李白行踪考证,此诗大约写于至德元年(756年)。

由此推算,李白的酒龄当从他二十四五岁开始。

现存李白诗文一千余篇,其中以酒、酌、饮、杯、樽、觞为题入诗的有200余首,约占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但他早期的作品,即25岁以前,尚没有一首与酒有关。

由此可见,酒仙李白也非生来便是嗜酒之人,也是后期慢慢培养出来的。

再说说李白来安陆后的诗酒生活李白真正的诗酒生活是从安陆开始的。

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译文及赏析

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译文及赏析

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译文及赏析《对酒忆贺监二首》是由李白所创作的,这两首诗在艺术上主要采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随着镜头的一再转换,展现出诗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的心绪。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对酒忆贺监二首》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对酒忆贺监二首》唐代:李白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对酒忆贺监二首》译文四明山中曾出现过一个狂客,他就是久负风流盛名的贺季真。

在长安头一次相见,他就称呼我为天上下凡的仙人。

当初是喜爱杯中美酒的酒中仙,今日却已变成了松下尘。

每想想起用盎龟换酒的情景,不禁就悲伤地泪滴沾巾。

狂客贺先生回到四明,首先受到山阴道士的欢迎。

御赐一池镜湖水,为您游赏在山光水色之中。

人已逝去仅余故居在,镜湖里空有朵朵荷花生。

看到这些就使人感到人生渺茫如一场大梦,使我凄然伤情。

《对酒忆贺监二首》注释贺监:即贺知章。

唐肃宗为太子时,贺知章曾官太子宾客兼正授秘书监,故诗题及序中以“贺监”、“太子宾客贺公”称之。

窦蒙《述书赋注》:贺知章,天宝二年以年老上表,请入道,归乡里,特诏许之。

知章以赢老乘舆而往,到会稽,无几老终。

九年冬十二月,诏曰:“故越州千秋观道士贺知章,神清志逸,学富才雄,挺会稽之美箭,蕴昆冈之良玉,故飞名仙省,侍讲龙楼。

愿追二老之奇踪,克遂四明之狂客。

允协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鸥而长往。

舟壑靡息,人壑两亡,推旧之怀,有深追悼,宜加缛礼,式展哀荣,可赠兵部尚书。

”金龟换酒:《本事诗》: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

舍于逆旅。

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

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

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声益光赫。

“金龟”盖是所佩杂玩之类,非武后朝内外官所佩之金龟也。

李白有关写酒的诗

李白有关写酒的诗
但现实,现实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啊。
四、用酒化历史感叹。“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李白这首《乌栖曲》里的姑苏台,在被夕阳中的寒鸦栖满时,春宵宫里的西施已在整日的欢宴中醉了。西施沉醉了,那吴王呢?不言自明。诗人以醉之西施,来衬托吴王沉湎于酒色。吴王荒淫无度,误国亡国,引发诗人关于“吴王亡国为倾城”(袁枚《西施》)这一历史教训的浩叹。吴王已故,再翻何益?李白“仗剑去国”,抱“海县清一”之壮志,只是是做了一名为玄宗皇妃花天酒地増趣的可有可无的御用写手,其景可叹,其情可哀。
“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豪迈,是建立胸怀大志,才智过人的基础上的。秀口一吐,化作了令后人艳羡赞绝不断的半个盛唐。
二、借酒作佯狂放诞。“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为。贤圣既已饮,为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这首《月下独酌》诗,通篇议论为诗,晋代刘伶有《酒德颂》,李白此诗堪称“爱酒辩”。诗人把酒比作圣贤,说求仙不如饮酒,从圣贤说到神仙,得出爱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的结论。诗人爱酒理由层层深入,最终以道家的观点,提到最高境域:通于大道,合乎自然。李白于此貌似说理,实在抒情。即以说理的方式抒情。诗人的“爱酒辩”,事实上是对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他的“酒中趣”正是这种种难以言传的、他人难以明白得的情怀。
三、饮酒发心中的孤愤。“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鲜花、明月、美酒,可谓良辰美景,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具了二美,但关键缺了赏心、乐事,可见其孤独。但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同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人,举杯共酌,冷清的场面就“喧闹”起来了。饮酒只能邀明月与己影,孤独何堪啊。以乐景写哀情,以闹写静,以物为友,以群写孤,,倍增其哀,其寂,其孤。

李白斗酒诗百篇

李白斗酒诗百篇

李白斗酒诗百篇导读:本文是关于李白斗酒诗百篇,希望能帮助到您!李白斗酒诗百篇吉林省桦甸市职教中心张金岭中国是一个酒的国度,从传说中的杜康造酒至今有两三千年的酒文化。

欢聚离不了酒,离别少不了酒,农人离不了酒,商人离不了酒,诗人更是对酒情有独钟,李白斗酒诗百篇,是酒成就了一代诗坛奇才——李白,是酒让他飘飘欲仙——诗仙。

李白与酒有不解之缘。

一、李白身世与酒李白,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其父李客,相传为唐高祖之嫡系,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为永绝后患,李世民连亲近太子的亲王一律斩除,李客之父(亲王)怕遭玄武门政变的株连,带领全家逃离西安,沿丝绸之路一路西行,来到了今天的两亚碎叶河上的碎叶,从此定居下来,靠手头祖上积下的一些金银细软为本,经营骆驼商队生意,家业逐渐作大。

塞外碎叶河畔有个条知府,是西域胡地的重镇,客商来往的必经之地,这里车水马龙,客商来往,李白生于胡地,长于胡,其母其舅、外公外婆均为胡人,自小便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潜移默化中造就了他豪爽的性格。

从小便与酒结下了渊源。

二、李白诗歌与酒五六岁的李白随父迁居绵州(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后号称青莲居士),十岁观诸子百家。

十五岁好剑术,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二十岁前后游历了成都,峨眉山,以后遍览祖国名山大川,逐步形成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1.浪漫与酒李白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浪漫主义基调是积极的,其作品具有火焰般的热情和一泻千里的气势,特别是三杯酒下肚,那气势更似长江波涛滚滚,如黄河奔腾不息。

正如他所云“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一首《将进酒》可见一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愁情满怀与酒(借酒销愁)天宝三年,李白被权贵排挤出朝廷,玄宗赐金放还。

他从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中,看到了腐败王朝的江河日下,在落拓失意中,诗人感到回天乏术,英雄无用武之地。

李白和酒读后感8篇

李白和酒读后感8篇

李白和酒读后感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总结、应急预案、实习心得、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summaries, emergency plans, internship experiences, document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李白和酒读后感8篇通过认真阅读相关书籍,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文学流派和风格,从而写出更具特色和个性的读后感,优秀的读后感是我们对书中故事背后的隐喻和象征的思考和感受,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李白和酒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走进李白的诗跟酒(2)资料文档

走进李白的诗跟酒(2)资料文档

(2)番外篇
• 李白诗中俯拾皆是的他对于自己的政治才能的自夸。 他一再标榜自己有管晏、鲁仲连、诸葛亮、韩信之才,但 纵观其一生,我们看不到他任何政治才能,只有纸上谈兵 和仕途上接二连三的失意。虽然入宫初期李白确曾在政治 上显过身手,协助皇帝“制出师诏”,但终于没有看到他 的一篇象样的“策对”、“奏疏”,没有看到他比较系统 的辅政纲领。
四、李白的诗
1、李白的诗具有高度的个性化,充满着异常强烈的主观情感!
—从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诗人傲岸不屈、恣意反抗、潇洒放旷、纵情欢 乐的为人和愤世嫉俗、渴望建功立业、追求个人自由的性格。
2、李白的诗想象丰富奇特,意象纷繁变幻!
—诗人感情太奔放强烈,现实中习见的事物不足以表现他的感情。于是 对现实加以奇特的想象,用以大胆的神奇的夸张和比喻、象征的手法。 借助幻想、梦境、神话、传说等来构成各种瑰丽奇特的艺术境界。
唐代的进士文化,对诗人的人格影响太大。哪些人诗写得雍容华贵,哪些人诗写 得苦大仇深,都跟考进士有关。像王维那样一考就中的,诗肯定雍容华贵。诗写得苦 大仇深,要么是没考上,要么起码八年抗战才考上的。杜甫的诗为什么苦大仇深?考 了两次都没考上。孟郊更惨,考得心态都扭曲了。为了考进士倾家荡产,把家具都典 当了,“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多伤心啊!
李白的一些饮酒诗中,豪情狂气喷薄涌泄,溢于纸上,而此诗似已大为掩抑收 敛。“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可是一比起陶诗, 意味还是有差别的。因而, 从李白此诗即可以看到陶诗的影响,又可以看到两位 诗人风格的不同。 李白后期的作品的最大变化是出现了忧愤深广的感情色调, 它 充分表现出诗 人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反抗,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并完全符 合当时唐代社 会“山雨欲来”的时代气氛; 思想感情的变化反映在艺术风格上, 便出现了纵横 变换、惝恍莫测的新风。

将进酒2-陈继业

将进酒2-陈继业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 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 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 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译文
你没看见吗? 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波涛滚滚奔向 东海,永不回头。你没看见吗?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 见了白发,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人生 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 上明月。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 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来。烹羊宰牛,且图眼前欢乐, 应该痛痛快快一口气喝它三百杯。岑勋先生呵,丹邱 先生呵,快快进酒吧,杯儿不要停!让我为你们唱一 曲,请你们侧耳仔细听:钟鸣鼓响饮食如玉,何足珍 贵?我只愿长醉享乐,不愿醒来受罪!古来圣贤,生 活恐怕都寂寞,世上唯有酒徒,他们却芳名永驻。古 时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宴饮寻欢,斗酒十千不嫌贵, 任性地享乐一番。主人呵,为何说我少银钱?直接沽 取醇酒,咱对饮个醉意绵绵,这一匹名贵的五花马, 这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裘,叫孩儿们拿去换美酒吧,我 与你喝个大醉,同消万古长愁。
艺术特色
1、结构严谨,层次清楚,以劝酒为线索, 点明中心。 2、比喻夸张相结合。 3、感情豪放,笔调奔放。
《将进酒》测练 一、填充题: 愤激 1、这首诗的基调是_____。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 悲 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__,一落笔就写楚河景象, 欢 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___,“钟鼓” 狂放 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_____之 情。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2、本诗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 对权贵的鄙视 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 的态度。 3、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狂放的性格充分体现在诗中对夸张 朝如青丝暮如雪 与尔同销万古愁 的运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 _等。

李白《将进酒》原文注释赏析

李白《将进酒》原文注释赏析

李白《将进酒》原文注释赏析李白《将进酒》原文注释赏析《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七言歌行。

此诗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白《将进酒》原文注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李白《将进酒》原文注释赏析1原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解1、将:请。

2、会须:正应当。

3、岑夫子:岑勋。

丹丘生,元丹丘。

李集中提到元丹丘的有多处。

他也是一个学道谈玄的人,李白称之为“逸人”,并有“吾将(与)元夫子,异姓为天伦”(《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及“故交深情,出处无间”(《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之语,可见李白和他的友好。

4、钟鼓馔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

钟鼓: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乐器。

馔玉:梁戴嵩《煌煌京洛行》:“挥金留客坐,馔玉待钟鸣。

”馔:吃喝。

韵译你没看见吗?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

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

你没看见吗?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见了白发,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

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

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来。

烹羊宰牛,且图眼前欢乐,应该痛痛快快一口气喝它三百杯。

岑勋先生呵,丹邱先生呵,快快进酒吧,杯儿不要停!让我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们侧耳仔细听:钟鸣鼓响饮食如玉,何足珍贵?我只愿长醉享乐,不愿醒来受罪!古来圣贤,生活恐怕都寂寞,世上唯有酒徒,他们却芳名永驻。

古时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宴饮寻欢,斗酒十千不嫌贵,任性地享乐一番。

《将进酒》2

《将进酒》2
公元752年,李白写《将进酒》时,当年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已化为泡影,所 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实际上并未受到重用, 所谓“千金散尽还复来”实际上并不见来, 仕途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苦,“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宋代词人李清照语) 由此可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 复来。”表面豪爽,暗藏忧愁。
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 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 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 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 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 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 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 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 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 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 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 椽巨笔不办。
青丝:指黑发。 雪:指白发。 会须:正应当。 岑夫子:指岑勋,李白之友。 丹丘生:元丹丘,李白好友。 钟鼓馔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 活。钟鼓,指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 乐器。馔玉:精美的饭食。
赏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 不复回;”这不是李白的独创,早在春秋时代问 世的《论语》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的记载;汉乐府《长歌行》有诗云: “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 独伤悲。”告诫世人:光阴易逝难回头,莫让年 华付水流。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高唱“大江东 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及《三国演义》 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是我 国古代“流水文化”的扩展和延续。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更是愤 怒地喊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所以这两句, 可看做统摄全诗的中心句。正因为 其人生目标不能实现,厌见污浊的 现实,他才借酒麻醉自己,以减轻 愁苦。

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诗歌鉴赏

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诗歌鉴赏

李白《前有一樽酒行》诗歌鉴赏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诗歌鉴赏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说到诗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歌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诗歌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作品介绍《前有一樽酒行二首》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2卷第16首。

这两首诗是李白以乐府古题“前有一樽酒”而填的新词。

第一首诗写流光易失,少壮易老。

第二首诗写及时行乐。

古诗名句“当年意气不肯倾,白发如丝叹何益。

”就是出自《前有一樽酒行二首》这首诗。

《前有一樽酒行二首》原文《前有一樽酒行二首⑴》作者:唐·李白其一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⑵。

落花纷纷稍觉多,美人欲醉朱颜酡⑶。

青轩桃李能几何⑷,流光欺人忽蹉跎⑸。

君起舞,日西夕。

当年意气不肯倾⑹,白发如丝叹何益。

其二琴奏龙门之绿桐⑺,玉壶美酒清若空。

催弦拂柱与君饮⑻,看朱成碧颜始红⑼。

胡姬貌如花⑽,当垆笑春风⑾。

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前有一樽酒行二首》注释⑴此题即古乐府“前有一樽酒”。

傅玄有作。

其言置酒以祝宾主长寿之意。

李白变而为当及时行乐之辞。

⑵渌酒:即清酒。

⑶酡:因饮酒而面红。

⑷轩:堂前栏杆。

⑸蹉跎:虚度光阴。

⑹倾:超越。

⑺“龙门”句:龙门,山名。

名“龙门山”者共有四处。

传说龙门山上桐树善作琴。

西汉文人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使琴挚斫斩以为琴。

⑻催弦拂柱:弹琴前的准备工作。

催弦,上紧琴弦。

拂柱,调整弦柱,校正弦音。

拂读bì。

⑼看朱成碧:形容酒喝得眼花缭乱,视觉模糊。

⑽胡姬:古代西域出生的少数民族少女。

一般泛指酒店中买酒的女子。

⑾垆:酒店中安放酒瓮的土台子。

《前有一樽酒行二首》翻译其一春风东来,掩面而过。

金樽渌酒,顿生微波。

可惜园中,落花纷纷,不堪其多。

美人欲醉,醉颜朱酡。

可叹这青轩桃李能耐多久?流光欺人,岁月蹉跎。

李白与酒有关的诗句

李白与酒有关的诗句

李白与酒有关的诗句李白与酒有关的诗句有《山中与幽人对酌》、《白马篇》、《月下独酌》其二、《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金陵酒肆留别》、《客中行》、《月下独酌》其四、《将进酒》、《赠段七娘》等等。

一、李白表达快乐的写酒诗1.《山中与幽人对酌》原文: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解析:“两人对酌”表现了诗人与幽人在山中喝酒,而此时山中,正是山花盛开的季节,“山花开”为诗人与友人的对酌营造了一个美好绚丽的环境,而诗人的心情一如山花一样美好,于是两人一杯接一杯,喝得痛快淋漓。

有美景,有好酒,又有好友,真是人生一大快事啊。

2.《白马篇》原文: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解析:酒后风采飞扬,三杯下肚,笑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与剧孟一同四海遨游。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向往豪侠不拘礼法,疾恶如仇的形象和精神。

3.《月下独酌》其二原文: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解析:天如果不爱酒,酒星就不能罗列在天。

地如果不爱酒,就不应该地名有酒泉。

天地既然都喜爱酒,那我爱酒就无愧于天。

我先是听说酒清比作圣,又听说酒浊比作贤。

体现了李白之豪迈爱酒囊括天地的豪情。

4.《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原文: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解析:把君山削去该有多好,可让洞庭湖水平铺开去望而无边。

巴陵的美酒饮不尽,共同醉倒于洞庭湖的秋天。

描绘了一幅酒醉之后,竟然把眼前偌大的洞庭湖,当成了一湖美酒的美景。

5.《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原文: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解析: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一直跟随着我归来。

将军酒李白将入酒李白

将军酒李白将入酒李白

将军酒李白将入酒李白03010全诗五音齐发,句式各异,气象不凡。

这篇文章,犹如鬼斧神工,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足以震地泣鬼神。

以下是关于一般酒李白的来酒李白的供大家参考。

李白将军将入酒李白将入酒唐朝:李白你看不到黄河的水是如何从天堂流出,进入海洋,再也没有回来。

你看不到高高的房间里明亮的镜子里可爱的锁,虽然在早晨是丝黑色的,但是到了晚上就变成了雪。

哦,让一个有精神的人去他想去的地方冒险吧,永远不要把他的金杯空空的向月亮倾斜!既然上天给了人才,就让它被录用吧!至于钱,虽然散了,还是会再聚的。

煮一只羊,杀一头牛,增进食欲,给我做三百碗,一大杯!岑师傅,丹秋生,喝酒不要停。

让我给你唱首歌吧!请听我说。

(用耳朵听:用耳朵听)什么是钟鼓、珍馐、宝藏?让我永远沉醉,永远不要讲道理!(不太贵:何祖贵;不愿醒来:永远不醒)古时候清醒的人和圣贤被遗忘,只有伟大的饮酒者永远出名。

(一部从古至今的作品:自古以来;仅:仅)陈王子在圆明园举行的宴会上,用一万枚硬币买了一桶酒,笑声和俏皮话不绝于耳。

为什么说,我的主人,你的钱不见了?去买酒,我们一起喝!五花马、千金秋,亲手送给男孩换好酒,与你分享永恒的悲哀。

翻译和注释翻译你没看见吗?黄河的水就像从天而降,波浪直卷东海,再也不会倒流。

难道你看不到,在高高的大厅里,面对着镜子,深深地感叹着白发吗?或者在早上,苔藓在晚上变得像雪一样。

当你为自己的生活感到骄傲时,你应该充分享受你的幸福。

不要让金杯面对没有酒的明月。

上帝创造了我的天赋,这一定会有用的。

黄金花结束后我还能再得到它。

煮羊肉宰牛是一件开心的事,必要时开心地喝300杯。

岑勋,袁丹秋,快喝,别停。

我给你唱首歌。

请仔细听我说。

山珍海味的奢侈生活并不珍贵。

我只想喝醉做梦而不是醒来。

自古以来,圣贤都是孤独的,只有会喝酒的人才能传好名声。

曹琛-王智在那一年举办了一场和平乐观的宴会,喝着昂贵的葡萄酒,玩得很开心。

为什么说我钱不多?就用这些钱去买酒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与酒(2)一李白写酒名篇《月下独酌四首》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李白饮酒的情态及其对酒和饮酒的看法。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花间饮,月下舞,气氛热烈,情绪乐观。

在醉中、在狂歌劲舞中,诗人想象着自己飘然成仙,所以和月和影相约在遥远的云汉相会。

自醉方能醉人。

表面上看,诗人“举杯邀明月”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后却蕴含着无限的孤独凄凉。

不仅狂饮、痛饮,李白还要为自己狂饮、痛饮找到理论上的依据: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晋书;天文志上》说:“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飨饮食。

”(卷十一)《神异经》说:“西北荒中有酒泉,人饮此酒,酒美如肉,清如镜,其上有玉樽,取一樽,复一樽出,与天地同休,无乾时,饮此酒人,不死长生。

”(《艺文类聚》卷七十二)诗人说,不光是人喜欢酒,连天地都喜欢酒,否则,天上就不会有酒旗星,地上也不会有酒泉的存在了。

天地既然同时爱酒,那么好酒好饮就自然不愧对天地了。

在诗人看来,不饮酒既有悖于自然常理,也有悖于人性、人情。

《三国志;徐邈传》说:“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诗人说清如“圣人”、浊如“贤人”的各种酒既已尝过,那又何必求什么神仙呢?饮三杯即通常理、正理(即“大道”),饮一斗越发顺合人事规律(即“自然”)了。

既得“酒中趣”,又何必要告诉“醒者”呢?诗人在这里化用陶渊明“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饮酒二十首》其十三)诗意,意在说明悠然自得的“醉”和小心翼翼的“醒”是两个不相关的世界,不能沟通也没有必要沟通。

醉中境地真是美不胜收,人生的各种牵累都已远去,诗人由此体验到了一种与宇宙自然融合为一的玄妙境界: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饮酒成了消却春愁的最好方法。

醉后忘物忘我、死生相同,谁还在乎际遇的穷通、寿命的长短呢?既不自知有吾身存在,外物的存在与否,谁还挂记在心呢?诗人在这里化用了陶渊明“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

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

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连雨独饮》)以及“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真味”(《饮酒二十首》其十四)诗意,虽然相隔数百年,却如当年的陶渊明一样“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晋书;隐逸传》)。

李白以乐景写哀情,以旷达写悲郁,别有一番情怀。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愁再多,但一遇到酒就如雪花落入春水中一样,即刻便消融得无影无踪了。

所以酒喝到酣时,心胸自然就朗阔如明月天。

当年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虽得身后名,但那又有什么用呢?还不如适时适地饮酒来得快乐。

诗人在此借用《世说新语;任诞》中的故事:张季鹰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

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对此,李白是持赞赏态度的:“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行路难三首》其三),意在强调饮酒的无上乐趣,以此否定尘世、浮名和所谓的神仙世界。

可以说,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既反映了中国古代失意文人借酒浇愁的共同境遇,也反映了他们借酒展示旷放情怀的共同心态,《月下独酌四首》也由此成为中国酒诗中的经典之作。

[!--empirenews.page--]李白(701-762)是诗仙,也是酒仙。

酒不仅是李白生活的组成,还是其生命的组成:“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其一),“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将进酒》)。

李白又有“醉圣”之称。

《开元天宝遗事;天宝下》说:“李白嗜酒,不拘小节。

然沉酣中所撰文章,未尝错误;而与不醉之人相对议事,皆不出太白所见。

时人号为‘醉圣’”。

李白本来就集盛唐人俊爽朗健的精神、傲岸不屈的品格、恢宏豪宕的气度、脱尘超凡的情怀以及“任侠”的英雄气质于一身,而在阳刚的酒的作用下,使得这一切在李白身上进一步融合、浓化。

酒带给李白的是一种飞动的气势、一种飘逸的灵性、一种往来于天地的绝对自由。

“黄金白璧买歌笑, 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点明了饮酒的精神解放作用:在累月酣醉的豪士面前,王公贵族何足道哉!“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说饮酒应得其天势:面对寥廓明净、万里无云的秋空,遥望鸿雁在万里长风中南飞的壮美景象,哪能不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则是写醉眼中的景象:洞庭湖水都已变成了酒,君山上的秋叶已被染成一片动人的红色。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麴便筑糟丘台。

”(《襄阳歌》)“酦醅”,是未经过滤的重酿酒。

在诗人眼里,碧水悠悠的汉江就像刚刚酿出的葡萄酒。

诗人又想,若是汉江真的都变成了美酒,酒糟一定会堆积如山,可以垒成高台,那该多么壮观啊!“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行》),虽是李白客中所作,但却一扫客愁,洋溢着一种明亮迷人的感情色彩。

对于一生漂泊的游子来说,能沉浸在美酒酿就的如家庭般温馨的氛围之中,又何处不是故乡呢?[!--empirenews.page--]二李白诗中还有一个颇具兴味的奇妙现象,就是月与酒在许多时候宛如孪生姊妹一样无法分离。

在古人心目中,月是属于与太阳相对的阴柔之物,故又称“太阴”,酒则为阳。

阴柔的月增添了李白的飘逸潇洒,阳刚的酒又助长了李白的豪迈快爽。

正是这一阴一阳、一柔一刚奇妙的结合,构成李白诗、李白酒的又一特色。

就连诗人自己在《杂题四则》中也说: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

夜来月下卧醒,花影零乱,满人衿袖,疑如濯魄于冰壶也。

楼虚月白,秋宇物化。

于斯凭阑,身势飞动。

非把酒自忘,此兴何极!这里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物象的描写,而进入到了审美的极境。

“惟真醉不自知,惟真痴不自觉”(邓逸梅《艺林散叶续编》),“人物两忘,身在世外”、“如濯魄于冰壶”、“身势飞动”的神奇感受,皆是酒与月相融相合而促成的、带来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了解李白对于酒、月的厚爱,就不能真正了解李白和李白的诗。

关于这一点,在李白生活的唐代,就已经引起了有见识、有眼力的诗评家和诗人的注意。

如晚唐诗人皮日休就说:“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

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

磥砢千丈林,澄澈万寻碧”(《七爱诗;李翰林》)。

诗、酒、月对于李白来说,往往是三位一体的。

酒与月许多时候在李白笔下是浑融的,所传达出的情感是轻灵洒脱、飘然如仙的。

在这类诗中构成的是心凝神释、物我两忘、超然出尘的境界,体现了诗人的闲适散淡、远致高情。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自遣》),这是一幅绝妙的“仙人醉酒步月图”。

“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

过此一壶外,悠悠非我心”(《独酌》),舞月、鸣琴、酌酒,已使诗人忘情忘我,飘然物外。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秋浦歌》其十二)“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送韩侍御之广德》),要“乘”“揽”明月、“赊月色”,皆是由美酒激发的非李白莫属的奇想,诗人的浪漫情调、独特品格于此可见一斑。

李白不惟是酒中仙,亦是诗中仙。

李白的诗很少静观,他笔下的景物是服从、服务于抒情的,体现了强烈的主体性。

因此,诗人在月下酒中也不时透出那种如杜甫所说的“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的豪迈超旷、俊逸快爽。

“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

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

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友人会宿》),痛饮百壶,以天地为衾枕,豪迈已极,狂放已极。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九日》),“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九日龙山饮》),忘情现实,醉态可掬,足见诗人的赤子之心。

“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是酒醉远客,还是月醉远客,已浑融难辨。

李白当然也有自己难以抑止的悲情:“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

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

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子猷佳兴发”借用晋人王徽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叙说王十二雪夜独酌时对自己的怀念。

“雪”、“霜”、“冰”、“浮云”、“孤月”“河汉”、“北斗”、“长庚”,构成一幅晶莹剔透、辽阔孤清的夜饮图,可见诗人心底的高洁光明。

如此景致触发的却是“人生飘忽”的无限慨叹,人生短暂,怎么能不在开怀畅饮中倾吐心事、畅叙衷肠呢?李白一生好酒,未有稍懈。

李白饮酒、醉酒及写酒的情态,实则就是诗人的生命情态。

李白与酒的关系,实则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盛唐诗人与酒的关系,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具有典范意义的。

如同杜甫的酒始终是和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相联系一样,李白的酒是和追求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紧密联系的,又因为李白与酒的联系是自然的、感性的,是不受理性观念约束的,因而也就充满了解放精神和超越精神。

就连李白最后的死,也与酒、醉、月相关,充满了浪漫色彩。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说:“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

因醉,入水捉月而死。

”《旧唐书》也说李白“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这一方面说明李白饮酒的名声之大,另一方面也说明“醉死”的传说在唐代就已经流行开了。

“醉死”的传说显示了李白傲岸不屈的性格,而“入水捉月而死”则又表明李白有着高洁的理想追求。

晚唐的温庭筠甚至说:“李白死来无醉客,可怜神彩吊残阳。

”(《秘书省有贺监知章草题诗笔力遒健风尚高远拂尘寻玩因有此作》)李白死后,就再也没有真正的醉客了,只有李白超逸的神采映照着浓丽的残阳晚照。

在中华文化史、诗歌史上,李白属于那种不可无一、难再有二的真正意义上的“醉圣”,亦如杜甫的“诗圣”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