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合集下载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是评定肌力的主要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与力学、生物力学、人体解剖与生理相结合,使肌力的计算机化评定得以实现并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但徒手肌力检查法仍以其操作简单、科学、实用而成为临床工作中最广泛应用的评定方法,也是老年康复机构最适宜的肌力评定方法。

(一)肌力的定义肌力是指骨骼肌的最大随意收缩力,因此肌力评定的前提条件是:评估随意收缩力,而不是肌肉痉挛所产生的力;评估最大收缩力,而不是任意收缩力,因此受试者必须尽全力测定。

(二)影响肌力评定的生理因素1.肌肉初长度一般来说,每块肌肉都有其特定的最佳长度以产生最大的肌力。

单关节肌缩短或双关节肌两端因向心收缩而靠近时,肌肉收缩力会有所下降,尤其在多关节肌表现明显。

双关节肌和多关节肌相对于单关节肌收缩效率更高,因为其在一个关节处缩短的同时在另一个还可以被拉长,而且多关节肌在做向心收缩时还可以维持一稳定的张力,因为其在一个关节处缩短的同时可以在其他关节维持最佳肌肉长度,这提示我们在检查抗阻肌力时应该选择合适的肌肉初长度。

2.肌肉收缩方式从生理学角度看,肌肉离心收缩时可产生最强的收缩力,而等长和向心收缩时肌力较小。

在每一个特定关节角度上,最大的等长收缩力量比相同角度上向心收缩力量强,但是,此角度上最大离心收缩(肌肉抵抗过重的负荷被拉长)所产生的力量还是要大于等长和向心收缩所产生的肌力。

临床上一般不使用离心收缩检查肌力,多用向心和等长收缩。

因为离心收缩速度越快,产生的肌力也越大,很难标准控制,而向心收缩却相反,收缩速度越快产生的肌力越小。

向心收缩时必须控制速度一致,一般选用中度的收缩速度。

而等长收缩时必须在终末角度时用力停住,此时肌力可能比向心收缩高出一个等级。

3.肌肉类型Ⅰ型肌纤维收缩速度慢,但耐疲劳;Ⅱ型肌纤维收缩速度快,但容易疲劳。

不同肌肉根据作用不同所含肌纤维的比例不同,临床上必须考虑肌肉收缩速率和所施加的阻力大小。

运动功能评定技术—肌力评定技术踝关节徒手肌力评定(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运动功能评定技术—肌力评定技术踝关节徒手肌力评定(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第一节 肌力评定技术 踝关节徒手肌力评定
OBJECTIVE

掌握:踝关节跖屈、背伸主动肌肌肉的徒 手肌力评定方法。


熟悉:踝关节内翻、外翻主动肌肌肉的徒

手肌力评定方法。
壹、踝关节跖屈
1 【主动肌】
腓肠肌、比目鱼肌
2 【辅助肌】
胫骨后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长屈 肌、趾长屈肌、跖肌
壹、踝关节跖屈(不负重位)
步骤7:检查者另一 手触诊被检者跟腱, 有活动为1级,无活 动为0级。
壹、踝关节跖屈(负重位)
步骤1:检查5~3级,被检者站立位。
壹、踝关节跖屈(负重位)
步骤2:被检者用一或两个手指按 在诊疗床上,单腿站立,令被检者 踮脚。
壹、踝关节跖屈(负重位)
步骤3 :能连续完成20次踮脚 运动并无疲劳感为5级,仅能连 续完成19~10次踮脚运动并无 疲劳感为4级。
壹、踝关节跖屈(负重位)
步骤4 :能连续完成9~1次 踮脚运动并无疲劳感为3级。
贰、踝关节背伸
1 【主动肌】
胫前肌
贰、踝关节背伸
• 步骤1:被检者坐位, 小腿自然下垂,踝关节 中立位。
贰、踝关节背伸
步骤2 :检查者一手固定 被检者小腿远端,另一 手置于足背内侧,向踝 关节跖屈方向施加阻力, 令被检者踝关节背伸。
壹、踝关节跖屈(不负重位)
步骤4 :能克服重力完成 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为 3级。
壹、踝关节跖屈(不负重位)
步骤5:检查2~0级,被检 者同侧卧位,踝关节中立 位,检查者一手固定被检 者小腿远端。
壹、踝关节跖屈(不负重位)
步骤6:令被检者踝关节跖屈,能完成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为2级。
壹、踝关节跖屈(不负重位)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注意事项
1.评估肌力时,应充分考虑受试者是否存在疼痛、关节水肿,是否服用特殊药物,还需要考虑时间和环境等 因素; 2.注意禁忌症情况,关节不稳、骨折愈合不良、急性渗出性滑膜炎、严重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极度受限、急 性扭伤、骨关节肿瘤等情况,不宜进行肌力检查; 3.阻力情况:施加阻力点应在肌肉附着处的远端部位上,阻力大小根据个体与检查部位而定,避免手法粗暴 造成损伤:测试时应做左右两侧对比,尤其在4级和5级肌力难以监别时,更应做健侧对比观察。 4.有心血管疾病者进行肌力测试时,应注意避免用力憋气; 5.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端肢体应固定于适当体位,防止代偿动作出现;同时注意尽量减少受试者体位 的变化。
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膝关节伸展
主动肌:股四头肌 固定位置:大腿远端
起点:髂前下棘和髋臼上缘 止点:髌韧带至胫骨粗隆 功能:
屈曲髋关节 伸展膝关节
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膝关节伸展
主动肌:股四头肌 固定位置:大腿远端
起点: 股骨大转子、臀肌粗隆和近端,股骨粗线外
侧唇 止点:髌韧带至胫骨粗隆
功能: 伸展膝关节
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肩关节外旋
主动肌:冈下肌、小圆肌 固定位置:上臂远端
起点:肩胛骨冈下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 功能: 外旋,内收,伸展,水平外展肩关节;止
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肩关节外旋
主动肌:冈下肌、小圆肌 固定位置:上臂远端
解剖: 起点:肩胛骨外侧缘上2/3 止点:肱骨大结节冈下肌下方 功能: 外旋,内收,伸展,水平外展肩关节止止
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髋关节外旋
主动肌:臀大肌、股方肌、梨状肌 固定位置:大腿远端
解剖: 起点:骶骨前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上缘
功能: 外展髋关节; 外旋髋关节;

学康复评定运动功能评定

学康复评定运动功能评定

4*级——在活动的初、中期能 对抗中等阻力,但在末期充分阻 力
5¯级——能对抗较充分阻力稍 小的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5级——能对抗充分阻力活动到 最大活动范围
注意事项
1.先向受试者说明检查的目的、步骤和方法等,消 除其紧张心理,取得充分理解和合作,不易在疲劳、 饱餐或受试者易被干扰的情况下进行肌力测试
第一节 运动功能评定
一、肌力评定
肌力(muscle strength)是指肌肉收缩 的力量。
肌力评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 或者肌群产生的最大收缩力量。
肌力评定是对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一种 检查方法,也是评定神经、肌肉损害程度和 范围的一种重要手段。
肌力评定分徒手肌力检查和器械肌力测定。
肌力评定的方法
中以示区别,如左肘屈60°(45°)。
四、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平衡评定
平衡是指身体所处在的一种姿势状态,或是 指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 姿势稳定性的一种能力。
·平衡的维持机制
1:感觉输入 包括视觉 、本体感觉和前庭感觉 2:中枢整合 三种感觉信息在脊髓、前庭核、小脑 及大脑皮质等多级平衡觉神经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并形 成运动的方案。 3:运动控制 包括踝调节机制、髋调节机制和跨步调节 机制 ·平衡反应 平衡反应受大脑皮质和中脑的控制,属于高 级水平的发育性反应。人体可以通过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以提高或改善平衡能力。
徒手肌力评定
徒手肌力评定的基本级别均以下列三 项因素为依据: (1)阻力因素 (2)重力因素 (3)视触觉感知
徒手肌力评定
分级 5 4 3 2 1 0
测试结果 完成全关节活动并能抗最大阻力
完成全关节活动并能抗中等阻力
完成全关节活动并能抗自体重力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ppt课件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ppt课件

3 能对抗重力,且能完成全范围活动,但不能抗任何阻力
3- 能对抗重力,但活动范围在50-100% 2+ 能对抗重力,但活动范围在50%以下
2 消除重力的影响,能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2- 消除重力的影响,关节能活动,但但活动范围在50-100%
1
触诊发现有肌肉收缩,但不引起任何关节活动
0 无肌肉收缩
1
第一节 肌力概述
2
肌肉的能力一般分为三类
肌力 肌肉爆发力 肌肉耐力
3
肌力的定义
肌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肌力是指肌 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狭义的肌力是指肌肉主 动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即静态或动态收缩的能 力。
4
肌力(muscle strength):指肌肉运动时最大收 缩的力量。
7、年龄与性别:20岁以前肌力是渐增的,此后逐渐下 降。男性大于女性。
12
肌肉的收缩类型
等长收缩是肌肉收缩时关节不活动,肌肉长度不变, 张力增加,又称静力性收缩。常用来维持特定体位和 姿势。
等张收缩是肌肉收缩时关节活动,肌肉缩短,但张力 保持相对恒定,分为向心性收缩和离心性收缩。
向心性收缩:主要指主动肌的收缩。肌肉收缩时,肌 肉的两端相互靠近,肌纤维的长度变短,又称向心性 缩短。
19
徒手肌力评定的分级标准
Lovett分级法 MRC分级法
20
级别
0 1 2 3 4 5
★★★徒手肌力检查分级法


相当于正常肌力的%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0
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10
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运动
25
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 50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握力计、捏力计
身体直立,两脚自然分开,两臂自然下垂,测试两 次,取最大值。以两手中力的最大值为准。
握力与年龄关系
<20岁 男 kg 女 kg 42.6-45.2 22.8-23.8 20-30岁 46.2-48.5 22.7-24.6 30-40岁 44.5-49.2 28.0-30.8 40-50岁 47.3-49 21.5-23.4 50-60岁 43.5-45.9 18.2-22.3
分级
5 54+
评估标准
能抗阻力作全范围活动,与正常肌肉相同 能抗5级相同的阻力,活动范围<100%>50%
活动初中期能对抗4级相同阻力,末期对抗5级的阻力
4
43+ 3 3-
能对抗轻度阻力全范围活动
能对抗与4级相同阻力,活动范围<100%>50% 在关节活动最后部分能对抗轻度抵抗 与4-只是阻力大小的区别 能抗重力全范围活动 能抗重力,活动范围<100%>50%

影响肌力的因素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切断所有肌纤维的 横断面,比肌力3.6kg/cm2,肌肉绝对 肌力=肌肉生理横断面×比肌力

肌肉的初长度(最适初长度,静息长度 的1.2倍,投掷铅球必须充分屈曲肘关节, 以尽可能牵张肱三头肌,利用肱三头肌 收缩力量抛铅球)
影响肌力的因素
肌纤维的类型
肌肉的募集和神经冲动发放的频率 肌肉的收缩类型
女子握力评价标准(单位:千克)
年龄
18~30 31~40 41~50 51~60

36以上 36以上 35以上 35以上

32~36 32~36 31~35 31~35

25~31 25~31 24~30 24~30

《康复评定技术》实训四、五肌力的评定

《康复评定技术》实训四、五肌力的评定

二、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
实训四、五
由于大脑所支配的是运动而不是一块或一组肌 肉的收缩。因此,一个动作的执行是由主要动
作肌和辅助肌共同参与完成的运动。
补充总结归纳:肌力检查注意事项
1.如单侧肢体病变,先检查健侧肢体同名肌的 肌力,以便患侧与其比较。 2.当主动肌肌力减弱时,协同肌可能取代被检 的主动肌而引起运动。 3.不同的人甚至不同的肌肉,其疲劳特点存在 差异。
1. 徒手肌力测定(MMT)
Lovett分级法评定标准
分 名称 级 评级标准源自0 零1 微 2 差 3 好 4 良
未触及或未观察到肌肉的收缩
可触及或观察到肌肉的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解除重力的影响,能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能抗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能抗阻力 能抗重力及轻度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5 正常 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第一节 肌力评定技术
(2)肌力评级依据:
①外加阻力的大小:对肌力在3级以上的肌肉(或 肌群)人施加阻力; ②重力作用:根据肌肉(或肌群)对抗重力与否 进行评定2级和3级; ③有无肌肉或肌腱的收缩:对肌力在1级及0级的 肌肉(或肌群)主要根据是否触及或观察到肌 肉或肌腱的收缩来进行评定; ④运动幅度:当运动幅度达不到1/2全关节活动范 围时,则评定为低一级标准加“+”的水平;运 动幅度达到1/2全关节活动范围以上,但尚在全 关节活动范围以内时,则评定为高一级标准加 “-”的水平。
者,而用俯卧位手法检查代替
第一节 肌力评定技术
(1)等长肌力测试
4)四肢肌力等长测试
5)腰背肌、腹肌等长耐力测试: 腰背肌:
俯卧位:两手抱头后,脐以上身体在桌缘外,固 定两下肢,伸直脊柱使上身凌空或水平位,维 持此姿势的时间超过60s,腰背肌肌力为正常。

简述肌力评定

简述肌力评定

简述肌力评定一、引言肌力评定是评估人体肌肉功能的一种方法,用于测量肌肉的力量和能力。

它可以帮助医生或运动员了解身体的功能状况,以便制定适当的康复计划或训练计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肌力评定的相关知识。

二、什么是肌力评定1.定义肌力评定是指通过一系列测试来测量人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力量和功能状态。

2.作用通过对身体各部位进行测试,可以帮助医生或运动员了解身体哪些部位存在问题,以便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或训练计划。

3.测试项目常见的测试项目包括:手握力测试、屈曲伸展测试、蹲起测试、半蹲起测试等。

三、如何进行肌力评定1.准备工作在进行肌力评定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选择合适的测试项目,准备好必要的器材和设备,确保受测者处于良好状态等。

2.实施过程(1)手握力测试:使用手握器测量受测者的手握力。

(2)屈曲伸展测试:通过测量受测者的关节活动范围来评估其肌肉功能。

(3)蹲起测试:要求受测者从站立姿势下蹲,然后再站起来,以评估其下肢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4)半蹲起测试:要求受测者从半蹲姿势下起身,以评估其下肢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3.注意事项在进行肌力评定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确保受测者处于良好状态,避免因为身体疾病或其他原因影响测试结果。

(2)选择合适的测试项目和器材,以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3)在测试过程中,要注意受测者的安全,并及时记录测试结果。

四、如何解读肌力评定结果1.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受测者各部位的肌肉功能状态。

例如:手握力弱、屈曲伸展范围有限等。

2.参考标准根据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参考标准,可以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价。

例如:男性20-29岁的手握力标准为40-51kg,女性20-29岁的手握力标准为23-33kg。

3.制定计划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或训练计划。

例如:加强手部肌肉训练、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等。

五、总结肌力评定是评估人体肌肉功能的一种方法,通过一系列测试来测量人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力量和功能状态。

康复评定学课件:肌力评定

康复评定学课件:肌力评定
• 2、重力作用:自然阻力形式。能克服肢体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为三 级。解除肢体重力影响,完成全关节活动的运动,或克服肢体重力的 影响,仅能完成部分活动范围为二级。
• 3、有无肌肉或肌腱收缩:可触及到收缩但无关节活动者为一级,无 收缩为零级。
34
Lovett分级法评定标准
• 是由Robert Lovett于1912年创立。 • Lovett肌力评级将肌肉力量分为6个等级
• 不同收缩形式的最大肌力有所不同。其中 离心收缩过程中产生的肌力最大,其次是 等长收缩,最小的为向心性收缩。
21
收缩速度
• 是影响肌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 肌肉收缩速度越低,运动单位的募集机会
就越大。 • 在等速向心收缩低角速度测试时产生较大
力矩值的结果即为此证据。
22
中枢和外周神经调节
• 产生肌力的神经生理机制包括募集纤维类 型的选择、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神经元的 抑制、运动单位的同步性、冲动传导及中 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等。
– 正常(normal) – 良好(good) – 尚可(fair) – 差(poor) – 微弱(trace) – 无收缩(zero)
35
Lovett分级法评定标准
36
肌力评级标准
• Lovett分级的基础上,以往临床上还通过附 加“+”或“-”对肌力进行更加细致的评定。
• 在《新徒手肌力检查法》中,取消了各级 别的“+”或“-”,仅保留了“3+”和“2”。
• 按功能分类
– 屈肌 – 伸肌 – 收肌 – 展肌 – 旋内(旋前)肌 – 旋外(旋后)肌 – 提肌 – 降肌 – 括约肌 – 开大肌
8
3、肌肉在关节运动中的作用
• 原动肌(agonist)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适应证:骨科伤病患者:截肢、骨折、关节炎、手外伤、烧伤等原发性肌病:肌源性功能损害和关节源性肌萎缩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确定神经损害范围及程度(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脊髓损伤等)握力、腹背肌肌力测试等作为评价体质强弱的一般性指标禁忌证:局部炎症、关节腔积液、关节不稳、急性扭伤局部剧烈疼痛严重的心脏病或高血压常用方法: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器械测试:等速运动测试仪、背力计、握力计、捏力计MMT一般原则:检查的是动作的主动肌和协同肌熟练的解剖学、运动学基础知识检查一块肌肉或一组肌群的随意收缩,不适用于CNS损伤的患者检查方法:被检查的体位:原则为肢体运动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或采用去除重力的体位,舒适、稳定、运动无障碍;被检查肌肉应处于关节全伸展位固定:固定被检查肌肉的起点(被检查者自身体重、检查者、器械等)肌力评级依据:外加阻力大小(阻力的方向、部位、大小、时机)重力作用有无肌肉或肌腱的收缩检查步骤: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和步骤确定与被检查肌肉相关的AROM和PROM确定被检查者的体位,固定被检查肢体近端讲解动作,检查前让患者实际操练体会一次肌力检查与评级(从主动完成动作开始)记录检查结果MMT的注意事项:选定合适的测试时机,在运动后、疲劳时或饱餐后不宜做MMT评估。

测试前向患者做好说明,使患者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并做简单的预试活动。

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对3级以下不能抗重力者,测试时应将被测肢体置于去除重力体位测试时应做左右两侧对比,尤其在4级和5级肌力难以鉴别时,更应做健侧对比观察。

(先做健侧)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端肢体应固定于适当姿位,防止替代动作。

若受测肌肉伴有痉挛或挛缩时,应做标记,痉挛以S(spasm)表示,挛缩以C(contracture)表示,严重者可标记SS 或CC。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痉挛性瘫痪不宜做MMT检查,否则结果不准确。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评级:
5级与4级
检查者双手握住被检者踝关节,将下肢向下方牵拉, 与此同时令其一侧骨盆向胸廓方向上提,如被检者 能对抗较大阻力完成骨盆上提动作,为五级。对抗 轻度阻力完成骨盆上提动作者为四级。
3级 被检者取立位,检查者协助固定胸廓,令 其完成上提骨盆动作,能克服肢体重力影响完成
动作者为三级(或取仰卧位对抗轻度阻力完成上 提骨盆动作者亦可)
2.拮抗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称为 拮抗肌。例如,在做手持哑铃屈肘动作时, 肱三头肌和肘肌是肱二头肌和肱肌的拮抗 肌。
3.固定肌:是固定原动肌起点或近端肌肉 附着的骨骼肌。它们可使原动肌工作更有 效。例如:止于肩胛骨的肌收缩,固定该 骨有利于三角肌作用于肩关节。
4.协同肌:是配合原动肌,随原动肌一同 收缩产生相同功能的肌或随原动肌收缩, 起着限制原动肌产生不必要的运动的肌。 例如,做燕式练习时,肩胛提肌、菱形肌 可以抵消斜方肌使肩胛骨上旋的作用,这 时肩胛提肌和菱形肌即是斜方肌的协同肌。
(三)肌肉收缩类型
1.等长收缩: (1)定义: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间的 距离不变,即肌纤维长度基本不变也不发 生关节运动,但肌张力明显增高。
(2)作用:维持特定体位和姿势。
2.等张收缩:
(1)定义: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基本不变, 但肌长度发生变化,产生关节运动。
(2)分类:
a)向心性收缩: 肌肉收缩时,肌肉起点与止点 之间距离缩短,称为向心性收缩。
数秒

(四)影响肌力的因素
1.肌肉的发达程度 2.肌肉的初长度 3.运动神经元和肌肉的募集 4.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的协调性 5.杠杆效率
(五)肌肉收缩特性
1.肌力: 2.爆发力:肌力与运动速度的积 3.耐力:是通过维持较长时间的肌力所表

试题《康复评定》第三章肌力的评定

试题《康复评定》第三章肌力的评定

第三章肌力的评定一、名词解释:1.肌力:是指肌肉或肌群收缩时所产生的最大力量,分为静态肌力与动态肌力,广义的肌力还包括肌肉爆发力和肌肉耐力。

2.MMT:即徒手肌力评定,是评定者借助于受试者自身节段的重力或徒手施加外在阻力的前提下,评定受试者所测肌肉(或肌群)产生最大自主收缩能力的一种肌力评定方法。

3.肌肉的初长度:是指肌肉收缩前的长度,肌肉初长度对肌肉收缩张力有影响,肌肉收缩前给予一定的前负荷,当前负荷逐渐增加时,肌肉初长度增加,收缩所产生的主动张力也相应增大,肌肉的收缩效果增强。

但在超过某一限度时,再增加前负荷反而使主动张力越来越小以至于为零,肌肉的收缩效果也就下降。

二、填空:1.肌力强弱常分为级,3级肌力可做运动。

6,主动2.MMT检查只能表明肌力的大小,不能表明肌肉和不能排除误差。

肌肉收缩的耐力评定者主观评价的3.MMT检查不仅可以检查肌功能,而且可以检查功能。

单个肌群4.仰卧位检查月国绳肌肌力时要防止的替代作用,检查股四头肌肌力时要防止的协调作用。

骼腰肌阔筋膜张肌三、问答题1.简述徒手肌力评定的特点、分级标准。

答:(1)徒手肌力评定的特点有:①使用方便,不需专门的检查设备,不受场地、时间等的限制。

②应用范围广。

③若正确掌握评定方法,可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

④该法以受试者自身节段的重量作为肌力评定的基准,故可表达与个体体格构成相对应的肌力。

⑤仅表明肌力的大小,不能表明肌肉收缩的耐力。

⑥定量分级较为粗略,较难排除评定者主观评价的误差。

(2)分级标准有:Lovett分级法、肌力百分数分级法、M.R.C分级法。

2.简述影响肌力的因素。

答:影响肌力的因素有肌肉本身的因素及个体因素两方面。

(1)肌肉本身的因素有:肌肉生理横断面、肌肉的募集率、肌肉初长度、肌纤维类型、肌肉收缩速度、收缩形式;(2)个体因素有:年龄、性别、有无训练、职业、有无疲劳/疼痛、优势手/腿、心理因素等。

3. 简述肌力评定的禁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力评定
适应证:骨科伤病患者:截肢、骨折、关节炎、手外伤、烧伤等
原发性肌病:肌源性功能损害和关节源性肌萎缩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确定神经损害范围及程度(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脊髓损伤等)
握力、腹背肌肌力测试等作为评价体质强弱的一般性指标
禁忌证:局部炎症、关节腔积液、关节不稳、急性扭伤
局部剧烈疼痛
严重的心脏病或高血压
常用方法: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
器械测试:等速运动测试仪、背力计、握力计、捏力计
MMT一般原则:检查的是动作的主动肌和协同肌
熟练的解剖学、运动学基础知识
检查一块肌肉或一组肌群的随意收缩,不适用于CNS损伤的患者检查方法:
被检查的体位:原则为肢体运动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或采用去除重力的体
位,舒适、稳定、运动无障碍;被检查肌肉应处于关节全伸展位
固定:固定被检查肌肉的起点(被检查者自身体重、检查者、器械等)
肌力评级依据:
外加阻力大小(阻力的方向、部位、大小、时机)
重力作用
有无肌肉或肌腱的收缩
向患者解释检
查目的和步骤
确定与被检查
肌肉相关的
AROM和PROM
确定被检查者
的体位,固定被
检查肢体近端
讲解动作,检查
前让患者实际
操练体会一次
肌力检查与评
级(从主动完成
动作开始)
记录检查结果
MMT的注意事
项:选定合适
的测试时机,在
运动后、疲劳时或饱餐后不宜做MMT评估。

测试前向患者做好说明,使患者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并做简单的预试活动。

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对3级以下不能抗重力者,测试时应将被测肢体置于去除重力
体位
测试时应做左右两侧对比,尤其在4级和5级肌力难以鉴别时,更应做健侧对比观察。

(先做健侧)
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端肢体应固定于适当姿位,防止替代动作。

若受测肌肉伴有痉挛或挛缩时,应做标记,痉挛以S(spasm)表示,挛缩以C(contracture)表示,严重者可标记SS或CC。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痉挛性瘫痪不宜做MMT检查,否则结果不准确。

对4级以上肌力的受检肌肉,在检查时所施加的阻力应为持续性,且施加力的方向要与肌肉用力的方向相反。

阻力因人、因部位而异
重复检查同一块肌肉的最大收缩力量时前后间隔2分钟为宜
肌力检查时应注意患者的禁忌证,如持续的等长收缩可使血压升高,持续的憋气使劲可使心脏的活动负担加重,故对患有明显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患者应忌用该检查。

身体主要肌群徒手肌力检查方法
踝关节跖屈肌
5级:连续完成20次并不无疲劳感
4级:10~19次
3级:1~9次
2级:俯卧位,足伸出治疗床外,检查者以大腿施加阻力,能完成全范围并抵抗阻力者为2+,不能耐受阻力者为2级,完成部分活动范围为2-;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