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做法及典型例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辅助线作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辅助线作法

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作法【例1】.已知:如图6,△BCE 、△ACD 分别是以BE 、AD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且BE AD =,△CDE 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BC 是等边三角形.【例2】、如图,已知BC > AB ,AD=DC 。

BD 平分∠ABC 。

求证:∠A+∠C=180°.一、线段的数量关系: 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转移线段到一个三角形中证明线段相等。

1、倍长中线法【例. 3】如图,已知在△ABC 中,90C ︒∠=,30B ︒∠=,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 求证:2BD CD =证明:延长DC 到E ,使得CE=CD,联结AE ∵∠ADE=60°∵∠C=90° ∴△ADE 为等边三角形 ∴AC ⊥CD ∴AD=DE ∵CD=CE ∵DB=DA∴AD=AE ∴BD=DE ∵∠B=30°∠C=90° ∴BD=2DC ∴∠BAC=60° ∵AD 平分∠BAC ∴∠BAD=30°∴DB=DA ∠ADE=60°DCBADCB EA【例4.】 如图,D 是ABC ∆的边BC 上的点,且CD AB =,ADB BAD ∠=∠,AE 是ABD ∆的中线。

求证:2AC AE =。

证明:延长AE 到点F,使得EF=AE 联结DF在△ABE 和△FDE 中 ∴∠ADC=∠ABD+∠BDABE =DE∵∠ABE=∠FDE∠AEB=∠FED ∴∠ADC=∠ADB+∠FDE AE=FE 即 ∠ADC = ∠ADF ∴△ABE ≌ △FDE (SAS ) 在△ADF 和△ADC 中 ∴AB=FD ∠ABE=∠FDE AD=AD ∵AB=DC ∠ADF = ∠ADC ∴ FD = DC DF =DC∵∠ADC=∠ABD+∠BAD ∴△ ADF ≌ ADC(SAS) ∵ADB BAD ∠=∠ ∴AF=AC ∴AC=2AE【变式练习】、 如图,△ABC 中,BD=DC=AC ,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小结】熟悉法一、法三“倍长中线”的辅助线包含的基本图形“八字型”和“倍长中线”两种基本操作方法,倍长中线,或者倍长过中点的一条线段以后的对于解决含有过中点线段有很好的效果。

专题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做法及典型例题

专题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做法及典型例题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总结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一、截长补短法和;差;倍;分截长法:在长线段上截取与两条线段中的一条相等的一段;证明剩余的线段与另一段相 等截取----全等----等量代换补短法:延长其中一短线段使之与长线段相等;再证明延长段与另一短线段相等延长 ----全等----等量代换例如:1;已知;如图;在△ABC 中;∠C =2∠B;∠1=∠2..求证:AB=AC+CD..2;已知:如图;AC ∥BD;AE 和BE 分别平分∠CAB 和∠DBA;CD 过点E .求证:1AE ⊥BE ; 2AB=AC+BD .二、图中含有已知线段的两个图形显然不全等或图形不完整时;添加公共边或一其中 一个图形为基础;添加线段构建图形..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延长;平行例如:已知:如图;AC 、BD 相交于O 点;且AB =DC;AC =BD;求证:∠A =∠D..三、延长已知边构造三角形例如:如图6:已知AC =BD;AD ⊥AC 于A ;BC ⊥BD 于B;求证:AD =BC四、遇到角平分线;可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个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对折”全等例如:已知;如图;AC 平分∠BAD;CD=CB;AB>AD..求证:∠B+∠ADC=180..五、遇到中线;延长中线;使延长段与原中线等长“旋转”全等 例如:1如图;AD 为 △ABC 的中线;求证:AB +AC >2AD..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小于其他两边之和的一半2;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3;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且CD=AB;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AC=2AE.六、遇到垂直平分线;常作垂直平分线上一点到线段两端的连线可逆 :遇到两组线段相等;可试着连接垂直平分线上的点 例如:在△ABC 中;∠ACB=90;AC=BC;D 为△ABC 外一点;且AD=BD;DE ⊥AC 交AC 的延长 线于E;求证:DE=AE+BC..七、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或延长加倍法“三线合一”“对折”例如: 如图;Δ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CE 垂 直于BD;交BD 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BD=2CE..八、遇到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延长加倍次线段例如:如图2:AD 为△ABC 的中线;且∠1=∠2;∠3=∠4;求证:BE +CF >EF九、过图形上某点;作特定的平行线“平移”“翻转折叠” 例如:如图;ΔABC 中;AB=AC;E 是AB 上一点;F 是AC 延长线上一点;连EF 交BC 于D; 若EB=CF..求证:DE=DF.. AD BCD CB A 110 图OC A EB D。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截长补短: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D C BAED F CB A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3)可以在该角的两边上,距离角的顶点相等长度的位置上截取二点,然后从这两点再向角平分线上的某点作边线,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辅助线

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辅助线

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作法【例1】.已知:如图6,△BCE 、△ACD 分别是以BE 、AD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且BE AD =,△CDE 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BC 是等边三角形.【例2】、如图,已知BC > AB ,AD=DC 。

BD 平分∠ABC 。

求证:∠A+∠C=180°.一、线段的数量关系: 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转移线段到一个三角形中证明线段相等。

1、倍长中线法【例. 3】如图,已知在△ABC 中,90C ︒∠=,30B ︒∠=,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

求证:2BD CD =证明:延长DC 到E ,使得CE=CD ,联结AE ∵∠ADE=60°∵∠C=90° ∴△ADE 为等边三角形 ∴AC ⊥CD ∴AD=DE ∵CD=CE ∵DB=DA∴AD=AE ∴BD=DE ∵∠B=30°∠C=90° ∴BD=2DC ∴∠BAC=60° ∵AD 平分∠BAC ∴∠BAD=30°∴DB=DA ∠ADE=60°DCBADCB EA【例 4.】 如图,D 是ABC ∆的边BC 上的点,且CD AB =,ADB BAD ∠=∠,AE 是ABD ∆的中线。

求证:2AC AE =。

证明:延长AE 到点F,使得EF=AE 联结DF在△ABE 和△FDE 中 ∴∠ADC=∠ABD+∠BDA BE =DE ∵∠ABE=∠FDE∠AEB=∠FED ∴∠ADC=∠ADB+∠FDE AE=FE 即 ∠ADC = ∠ADF ∴△ABE ≌ △FDE (SAS ) 在△ADF 和△ADC 中 ∴AB=FD ∠ABE=∠FDE AD=AD ∵AB=DC ∠ADF = ∠ADC ∴ FD = DC DF =DC∵∠ADC=∠ABD+∠BAD ∴△ ADF ≌ ADC(SAS) ∵ADB BAD ∠=∠ ∴AF=AC ∴AC=2AE【变式练习】、 如图,△ABC 中,BD=DC=AC ,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小结】熟悉法一、法三“倍长中线"的辅助线包含的基本图形“八字型"和“倍长中线”两种基本操作方法,倍长中线,或者倍长过中点的一条线段以后的对于解决含有过中点线段有很好的效果。

五种辅助线证明三角形全等

五种辅助线证明三角形全等

五种辅助线助你证全等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有时需添加辅助线,对学习几何证明不久的学生而言往往是难点.下面介绍证明全等时常见的五种辅助线,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一、截长补短一般地,当所证结论为线段的和、差关系,且这两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时,通常可以考虑用截长补短的办法:或在长线段上截取一部分使之与短线段相等;或将短线段延长使其与长线段相等.例1.如图1,在△ABC中,∠ABC=60°,AD、CE分别平分∠BAC、∠ACB.求证:AC=AE+CD.分析:要证AC=AE+CD,AE、CD不在同一直线上.故在AC上截取AF=AE,则只要证明CF=CD.证明:在AC上截取AF=AE,连接OF.∵AD、CE分别平分∠BAC、∠ACB,∠ABC=60°∴∠1+∠2=60°,∴∠4=∠6=∠1+∠2=60°.显然,△AEO≌△AFO,∴∠5=∠4=60°,∴∠7=180°-(∠4+∠5)=60°在△DOC与△FOC中,∠6=∠7=60°,∠2=∠3,OC=OC∴△DOC≌△FOC,CF=CD∴AC=AF+CF=AE+CD.二、中线倍长三角形问题中涉及中线(中点)时,将三角形中线延长一倍,构造全等三角形是常用的解题思路.例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7和5,那么第三边上中线长x的取值范围是().分析:要求第三边上中线的取值范围,只有将将中线与两个已知边转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然后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才能进行分析和判断.解:如图2所示,设AB=7,AC=5,BC上中线AD=x.延长AD至E,使DE = AD=x.∵AD是BC边上的中线,∴BD=CD∠ADC=∠EDB(对顶角)∴△ADC≌△EDB∴BE=AC=5∵在△ABE中AB-BE<AE<AB+BE即7-5<2x<7+5 ∴1<x<6三、作平行线当三角形问题中有相等的角或等腰等条件时,可通过作平行线将相等的角转换到某一个三角形中得到另外的等腰三角形或相等的角,从而为证明全等提供条件.例3.如图3,在等腰△ABC中,AB=AC,在AB上截取BD,在AC延长线上截取CE,且使CE=BD.连接DE交BC于F.求证:DF=EF.分析:要证DF=EF,必须借助三角形全等.而现有图形中没有全等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条件,可知∠B=∠ACB,作DH∥AE,可得∠DHB=∠ACB.则△DBH为等腰三角形.证明:作DH∥AE交BC于H.∴∠DHB=∠ACB,∵AB=AC,∴∠B=∠ACB∴∠DHB=∠B,DH=BD∵CE=BD ∴DH= CE又DH∥AE,∠HDF=∠E∠DFH=∠EFC(对顶角)∴△ DFH≌△EFC(AAS)∴DF=EF四、补全图形在一些求证三角形问题中,延长某两条线段(边)相交,构成一个封闭的图形,可找到更多的相等关系,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例4.如图4,在△ABC中,AC=BC,∠B=90°,BD为∠ABC的平分线.若A点到直线BD的距离AD为a,求BE的长.分析:题设中只有一条已知线段AD,且为直角边,而要求的BE为斜边.要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设法构造其他的全等三角形.证明:延长AD、BC相交于F.由BD为∠ABC的平分线,BD⊥AF.易证△ADB≌△FDB ∴FD= AD=a AF=2a ∠F=∠BAD又∠BAD+∠ABD=90°,∠F+∠FAC=90°∴∠ABD=∠FAC∵BD为∠ABC的平分线∴∠ABD=∠CBE∴∠FAC=∠CBE,而∠ECB=∠ACF=90°,AC=BC∴△ACF≌△BCE(ASA)∴BE=AF=2a五、利用角的平分线对称构造全等角的平分线是角的对称轴,在证明全等过程中不仅提供了两个相等的角,还有一条公共边,利用角的平分线在角的两边上截取相等的线段,或向两边作垂线,对称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常用的证明方法.例5.如图5,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BD平分∠ABC,∠A+∠C=180°.证明:AD=CD.分析:由角的平分线条件,在BC上截取BE=BA,可构造△ABD≌△EBD,从而AD=DE.则只要证明DE=CD.证明:在BC上截取BE=BA,连接DE.由BD平分∠ABC,易证△ABD≌△EBD∴AD=DE ∠A=∠BED又∠A+∠C=180°,∠BED+∠DEC=180°∴∠DEC=∠C,∴DE=CD∴AD=CD。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DCB AA个角之间的相等。

1) 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 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 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辅助线问题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辅助线问题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含答案) 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D C BAED F CB A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六种辅助线方法及例题

全等三角形六种辅助线方法及例题

全等三角形六种辅助线方法及例题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辅助线方法对于解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全等三角形的六种辅助线方法,并结合例题进行详细讲解。

一、辅助线法1.等角分线法:将三角形内角的平分线相互交点构成的点与三角形的另外一个顶点相连,得到一条辅助线。

这条辅助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角的小三角形,从而得到相似或全等三角形。

2.中线法: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中点相连,得到三角形的中线。

相等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从而得到相似或全等三角形。

3.高线法:将三角形内任意一条边的垂线向另外两边引出,得到三角形的高线。

相等的高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从而得到相似或全等三角形。

4.角平分线法:将三角形内角的平分线相互交点构成的点相连,得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相等的角平分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从而得到相似或全等三角形。

5.角平分线中垂线法:将三角形内角的平分线的中垂线相互交点构成的点相连,得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垂线。

相等的角平分线中垂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从而得到相似或全等三角形。

6.外心连线法:将三角形外接圆心与三角形三个顶点分别相连,得到三条辅助线。

这三条辅助线相等,将三角形分成三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从而得到相似或全等三角形。

二、例题解析1.已知△ABC,点D,E分别为BC,AB边上的中点,连接AD,BE相交于点F,求证:△DEF≌△ABC。

解析:由题意可知,△ABC是由两个等腰三角形组成的,因此可使用中线法证明两个三角形的全等。

由于D,E分别是BC,AB边上的中点,因此DE是AC中线,即DE=1/2AC;同理,AE是BC中线,AF=1/2BC。

因此,△ADB和△AEC是等腰三角形,且AD=EC,AB=AB,∠BAC=∠BAC,因此△ADB≌△AEC。

又因为DE是AC中线,BF是AE中线,因此DE=1/2AC,BF=1/2AE。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常用辅助线做法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常用辅助线做法

五种辅助线助你证全等姚全刚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有时需增加辅助线,对学习几何证明不久的学生而言常常是难点.下面介绍证明全等常常有的五种辅助线,供同学们学习时参照.一、截长补短一般地,当所证结论为线段的和、差关系,且这两条线段不在同素来线上时,平时能够考虑用截长补短的方法:或在长线段上截取一部分使之与短线段相等;或将短线段延长使其与长线段相等.例 1.如图 1,在△ ABC 中,∠ ABC=60 °, AD 、CE 分别均分∠ BAC 、∠ ACB .求证:AC=AE+CD .解析:要证AC=AE+CD ,AE 、CD 不在同素来线上.故在AC 上截取 AF=AE ,则只要证明 CF=CD .证明:在 AC 上截取 AF=AE ,连接 OF.∵ AD 、 CE 分别均分∠ BAC 、∠ ACB ,∠ ABC=60 °∴∠ 1+∠ 2=60 °,∴∠ 4=∠ 6=∠ 1+∠ 2=60 °.显然,△ AEO ≌△ AFO ,∴∠ 5=∠4=60°,∴∠ 7=180°-(∠ 4+ ∠ 5) =60 °在△ DOC 与△ FOC 中,∠ 6=∠ 7=60°,∠ 2=∠ 3, OC=OC∴△ DOC ≌△ FOC, CF=CD∴ AC=AF+CF=AE+CD.截长法与补短法,详尽作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

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例2:如图甲, AD∥BC,点 E 在线段 AB上,∠ ADE=∠CDE,∠ DCE=∠ECB。

求证: CD=AD+BC。

思路解析:1)题意解析:此题观察全等三角形常有辅助线的知识:截长法或补短法。

2)解题思路:结论是CD=AD+BC,可考虑用“截长补短法”中的“截长”,即在 CD上截取 CF=CB,只要再证 DF=DA即可,这就转变成证明两线段相等的问题,进而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解析)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解析)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全等证明,10道考试真题,6种常用辅助线添加的方法和技巧

三角形全等证明,10道考试真题,6种常用辅助线添加的方法和技巧

三角形全等证明,10道考试真题,6种常用辅助线添加的方法和技巧在手机的这一端,我真诚的问候,此刻正在手机那一端的,最亲爱的你。

在这天下繁华的小长假,祝你开心和快乐。

有时候,好想和大家一起,聊聊数学之外的东西。

用我们特有的数学语言、数学公式来表达,属于我们在奋斗路上的情怀和浪漫。

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证明题,常常需要用到添加辅助线。

方老师汇总了,以下六种常用的辅助线添加方法和技巧。

相互学习,一起进步。

方法一、双垂直构造三角形全等。

遇见角平分线,角平分线上的点向角两边做垂直,必出三角形全等。

例题1,是最基础,最简单的题型。

有些,需要我们证明角平分线的时候,同样可以向角两边做垂直,那么只要两个垂线段相等,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例题2,过点P做MN平行BC,则出现在AB边和CD边上,双垂直。

根据题意,证明三角形QNP全等于三角形PMB,结论得证。

方法二,倍长中线。

三角形中,遇见中点,很容易想到倍长中线。

例题3,倍长中线后,得出三角形ACE全等于三角形ACM。

例题4,延长AD至E,使DE=AD。

得出三角形ADC全等于三角形EDB。

第2小题,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量代换,即可求出AD的取值范围。

方法三、截长补短法。

求证两个线段和等于一个线段的时候,很容易想到截长补短的辅助线添加方法。

截长补短法,包括了截长法和补短法,两种方法。

一般来说,一道题,既可以用截长法,也可以用补短法。

例题6、解析中用了延长AD至M,使MD=FD。

请认真看解答过程。

再请按照图3的辅助线,自行练习推理,举一反三,得出结论。

方法四、平行线发或者平移法。

解题方法1,过点O做OD平行BC。

还有两个方法,请自行推理,如图3和图4.方法五,旋转法。

把一个三角形,经过旋转,旋转后必出三角形全等,得出结论。

例8和例9,其实也就是,最近经典的半角模型。

之前也专门讲过,这个几何模型。

请认真参考,这个两个例题。

从中总结规律和解题方法。

方法六、翻折法,或者叫对称法。

专题:三角形全等常用辅助线及模型(答案)

专题:三角形全等常用辅助线及模型(答案)

专题:三角形全等常用辅助线及模型※题型讲练考点一三角形全等常见辅助线一:倍长中线法1.如图,在△ABC中,D为BC的中点.(1)求证:AB+AC>2AD;(2)若AB=5,AC=3,求AD的取值范围.解:(1)延长AD至点E,使DE=AD,连接BE.∵D为BC的中点,∴CD=BD.又∵AD=ED,∠ADC=∠EDB,∴△ADC≌△EDB.∴AC=EB.∵AB+BE>AE,∴AB+AC>2AD.(2)∵AB-BE<AE<AB+BE,∴AB-AC<2AD<AB+AC.∵AB=5,AC=3,∴2<2AD<8.∴1<AD<4.2.如图,AB=AE,AB⊥AE,AD=AC,AD⊥AC,M为BC的中点,求证:(1)DE=2AM;(2) AM⊥DE.证明:(1)延长AM至点N,使MN=AM,连接BN.∵M为BC的中点,∴BM=CM.又∵AM=MN,∠AMC=∠NMB,∴△AMC≌△NMB(SAS),∴AC=BN,∠C=∠NBM,∴∠ABN=∠ABC+∠NBM=∠ABC+∠C=180°-∠BAC=∠EAD.∵AD=AC,AC=BN,∴AD=BN.又∵AB=AE,∴△ABN≌△EAD(SAS),∴DE=NA.又∵AM=MN,∴DE=2AM.(2)互余证法,证明略;3.如图,△ABC中,BD=AC,∠ADC=∠CAD,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解:延长AE到M,使EM=AE,连结DM易证△DEM≌△CEA∴∠C=∠MDE, DM=AC又BD=AC∴DM=BD,又∠ADB=∠C +∠CAD,∠ADM=∠MDE+∠ADC,∠ADC=∠CAD∴∠ADM=∠ADB∴△ADM≌△ADB∴∠BAD=∠MAD即AD平分∠BAE考点二三角形全等常见辅助线二:截长补短法1.如图,已知AP∥BC,∠PAB的平分线与∠CBA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CE的延长线交AP于点D.求证:AD+BC=AB.证明:在AB上截取AF=AD,∵AE平分∠PAB,∴∠DAE=∠FAE,在△DAE和△FAE中,∴△DAE≌△FAE(SAS),∴∠AFE=∠ADE.∵AD∥BC,∴∠ADE+∠C=180°,∵∠AFE+∠EFB=180°,∴∠EFB=∠C.∵BE平分∠ABC,∴∠EBF=∠EBC,在△BEF和△BEC中,∴△BEF≌△BEC(AAS),∴BC=BF,∴AD+BC=AF+BF=AB.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 =∠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求证:EF=FD+BE.证明:如图,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B=∠ADC=90°,∴∠B=∠ADG=90°.∵AB=AD,∴△ABE≌△ADG.∴AE=AG,∠BAE=∠DAG.又∵∠BAD=120°,∠EAF=60°,∴∠BAE+∠FAD=60°,∠DAG+∠FAD=60°.即∠GAF=60°,∴∠EAF=∠GAF=60°.∴△EAF≌△GAF.∴EF=GF=FD+DG,∴EF=FD+BE.考点三三角形全等常见模型一:一线三等角1.如图,在△ABC中,AB=AC,P、M分别在BC、AC边上,且∠APM=∠B,若AP=MP,求证:PB=MC.证明:∵∠B+∠BAP=∠APM+∠CPM,∠B=∠APM,∴∠BAP=∠CPM.∵AB=AC,∴△ABC为等腰三角形.∴∠B=∠C,又∵AP=PM,∴△APB≌△PMC.∴PB=MC 2.如图,一次函数y=-23x+4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B,以AB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ABC,∠BAC=90°.则过B,C两点的直线表达式为y=15x+4.3.(1)已知,如图①,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则线段BD、CE、DE之间的关系是:DE=BD+CE ;(2)如图②,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钝角,请问(1)中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图①图②解:(1)DE=BD+CE.(2)当α为任意钝角时,结论DE=BD+CE仍成立,理由:∵∠BDA=∠BAC=α,∴∠DBA+∠BAD=∠BAD+∠CAE=180°-α,∴∠CAE=∠ABD,∵在△ADB和△CEA中,⎩⎨⎧∠ABD=∠CAE,∠BDA=∠AEC,AB=CA,∴△ADB≌△CEA(AAS),∴AE=BD,AD=CE,∴DE=AE+AD=BD+CE.考点四三角形全等常见模型二:手拉手1.如图,△ABC,△CDE是等边三角形,B,C,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接AE、BD交于点O.(1)求证:AE=BD;(2)求∠BOE的度数;(3)若BD和AC交于点M,AE和CD交于点N,求证:CM=CN.解:(1)∵△ABC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AC=BC,CE=CD,∠ACB=∠DCE=60°.∴∠BCD=∠ACE=120°.在△ACE和△BCD中,∴△ACE≌△BCD(SAS),∴AE=BD.(2) ∠BOE的度数为120°;(3)∵△ACE≌△BCD,∴∠CBD=∠CAE.∵∠ACN=180°-∠ACB-∠DCE=60°,∴∠BCM=∠ACN.在△BCM和△ACN 中,∴△BCM≌△ACN(ASA),∴CM=CN.2.如图,∠BAD =∠CAE=90°,AB=AD,AE=AC,AF⊥CF,垂足为F.(1)求证:BC=DE.(2)求∠EAF的度数;(3)若AC=1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解:(1)易证△ABC≌△ADE(SAS),∴BC=DE.(2) ∠EAF的度数为135°;(3) 四边形ABCD的面积=三角形ACE的面积=50.※课后练习1.如图,∠ACB=90°,AC=BC,AD⊥CE,BE⊥CE,垂足分别是D,E.AD=3,BE=1,则DE的长是 2 .2.如图,C为线段AE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等边△ABC和等边△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则下列结论:①AD=BE;②∠AOB=60°;③AP=BQ;④DE=DP.其中正确的是①②③.(填序号)3.如图,AB=AC,AB⊥AC,AD⊥AE,且∠ABD=∠ACE.求证:AD=AE.证明:∵AB⊥AC,AD⊥AE,∴∠BAC=∠DAE=90°,∴∠BAC-∠DAC=∠DAE-∠DAC,即∠BAD=∠CAE.在△ABD和△ACE中,∠BAD=∠CAE,AB=AC,∠ABD=∠ACE,∴△ABD≌△ACE,∴AD=AE.4.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的一点,F为CD上的一点,∠EAF=45°,求证:BE+DF=EF.证明:延长EB使得BG=DF,连接AG,在△ABG和△ADF中,由AB=AD,∠ABG=∠ADF=90°,BG=DF,可得△ABG≌△ADF(SAS),∴∠DAF=∠BAG,AF=AG,又∵∠EAF=45°∴∠GAE=∠EAF=45°在△AEG和△AEF中,AE=AE,∠GAE=∠EAF,AG=AF∴△AEG≌△AEF(SAS),∴EF=GE= BG+BE即BE+DF=EF.5.如图,D是△ABC的边BC上的点,且CD=AB,∠ADB= ∠BAD,AE是△ABD的中线.求证:AC=2AE.解:延长AE到M ,使EM=AE,连结DM易证△DEM≌△BEA∴∠B=∠MDE, DM=AB又CD=AB∴DM=CD,又∠ADC=∠B+∠BAD,∠ADM=∠MDE+∠ADB,∠ADB=∠BAD∴∠ADM=∠ADC∴△ADM≌△ADC∴AC=AM=2AE6.如图,在△ABC中,∠ABC=60°,AD,CE分别平分∠BAC,∠ACB,AD,CE交于O.(1)求∠AOC的度数;(2)求证:AC=AE+CD.解:(1)∵∠1+∠2+∠3+∠4=180°-∠B=120°,∠1=∠2,∠3=∠4,∴∠2+∠3=60°,∴∠AOC=180°-60°=120°;(2)在AC上截取AF=AE,连接OF,∵AE=AF,∠1=∠2,AO=AO,∴△AEO≌△AFO(SAS),∴∠AOE=∠AOF,∵∠AOC=120°,∴∠AOE=∠DOC=60°,∴∠AOF=∠COF=60°,在△OFC和△ODC中,⎩⎨⎧∠FOC=∠DOC=60°,OC=OC,∠3=∠4,∴△OFC≌△ODC(ASA),∴FC=DC,∵AF+FC=AC,∴AC=AE+CD.7.Rt△ABC中,BC=AC,∠ACB=90°,D为射线AB上一点,连接CD,过点C作线段CD的垂线l,在直线l上分别在点C 的两侧截取与线段CD相等的线段CE和CF,连接AE,BF.(1)当点D在线段AB上时(点D不与点A,B重合),如图1,线段BF,AD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为垂直,线段BF,AD的数量关系为相等.(2)当点D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解:(2)成立.理由如下:∵CD⊥EF,∴∠DCF=90°,∵∠ACB=90°,∴∠DCF+∠BCD=∠ACB+∠BCD,即∠ACD=∠BCF,∵BC=AC,CD=CF,∴△ACD≌△BCF,∴AD=BF,∠BAC=∠FBC,∴∠ABF=∠ABC+∠FBC=∠ABC+∠BAC=90°,即BF⊥AD.8.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 是中点,求证:BE+CF>EF.证明:延长FD至G,使得GD=DF,连接BG,EG∵在△DFC和△DGB中,DF=DG∠CDF=∠BDGDC=DB,∴△DFC≌△DGB(SAS),∴BG=CF,∵在△EDF和△EDG中DF=DG∠FDE=∠GDE=90°DE=DE∴△EDF≌△EDG(SAS),∴EF=EG在△BEG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G+BE>EG又∵EF=EG,BG=CF,∴BE+CF>EF.9.如图,过线段AB的两个端点作射线AM、BN,使AM∥BN,按下列要求画图并回答:画∠MAB、∠NBA的平分线交于E(1)求∠AEB的度数;(2)过点E作一直线交AM于D,交BN于C,求证:DE=CE;(3)无论DC的两端点在AM、BN如何移动,只要DC经过点E,①AD+BC=AB;②AD+BC=CD谁成立?并说明理由.解:(1)∵AM∥BN,∴∠MAB+∠ABN=180°,又AE,BE分别为∠MAB、∠NBA的平分线,∴∠1+∠3=(∠MAB+∠ABN)=90°,∴∠AEB=180°-∠1-∠3=90°,即∠AEB为直角;(2)过E点作辅助线EF使其平行于AM,∵AM∥BN,EF∥BC,∴EF∥AD∥BC,∴∠AEF=∠4,∠BEF=∠2,∵∠3=∠4,∠1=∠2,∴∠AEF=∠3,∠BEF=∠1,∴AF=FE=FB,∴F为AB的中点,又EF∥AD∥BC,根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得到E为DC中点,∴ED=EC;(3)由(2)中结论可知,无论DC的两端点在AM、BN如何移动,只要DC经过点E,总满足EF为梯形ABCD中位线的条件,所以总有AD+BC=2EF=AB.所以①成立。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D C BAED F CB A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专题:三角形全等常用辅助线及模型(答案)

专题:三角形全等常用辅助线及模型(答案)

专题:三角形全等常用辅助线及模型※题型讲练考点一三角形全等常见辅助线一:倍长中线法1.如图,在△ABC中,D为BC的中点.(1)求证:AB+AC>2AD;(2)若AB=5,AC=3,求AD的取值范围.解:(1)延长AD至点E,使DE=AD,连接BE.∵D为BC的中点,∴CD=BD.又∵AD=ED,∠ADC=∠EDB,∴△ADC≌△EDB.∴AC=EB.∵AB+BE>AE,∴AB+AC>2AD.(2)∵AB-BE<AE<AB+BE,∴AB-AC<2AD<AB+AC.∵AB=5,AC=3,∴2<2AD<8.∴1<AD<4.2.如图,AB=AE,AB⊥AE,AD=AC,AD⊥AC,M为BC的中点,求证:(1)DE=2AM;(2) AM⊥DE.证明:(1)延长AM至点N,使MN=AM,连接BN.∵M为BC的中点,∴BM=CM.又∵AM=MN,∠AMC=∠NMB,∴△AMC≌△NMB(SAS),∴AC=BN,∠C=∠NBM,∴∠ABN=∠ABC+∠NBM=∠ABC+∠C=180°-∠BAC=∠EAD.∵AD=AC,AC=BN,∴AD=BN.又∵AB=AE,∴△ABN≌△EAD(SAS),∴DE=NA.又∵AM=MN,∴DE=2AM.(2)互余证法,证明略;3.如图,△ABC中,BD=AC,∠ADC=∠CAD,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解:延长AE到M,使EM=AE,连结DM易证△DEM≌△CEA∴∠C=∠MDE, DM=AC又BD=AC∴DM=BD,又∠ADB=∠C +∠CAD,∠ADM=∠MDE+∠ADC,∠ADC=∠CAD∴∠ADM=∠ADB∴△ADM≌△ADB∴∠BAD=∠MAD即AD平分∠BAE考点二三角形全等常见辅助线二:截长补短法1.如图,已知AP∥BC,∠PAB的平分线与∠CBA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CE的延长线交AP于点D.求证:AD+BC=AB.证明:在AB上截取AF=AD,∵AE平分∠PAB,∴∠DAE=∠FAE,在△DAE和△FAE中,∴△DAE≌△FAE(SAS),∴∠AFE=∠ADE.∵AD∥BC,∴∠ADE+∠C=180°,∵∠AFE+∠EFB=180°,∴∠EFB=∠C.∵BE平分∠ABC,∴∠EBF=∠EBC,在△BEF和△BEC中,∴△BEF≌△BEC(AAS),∴BC=BF,∴AD+BC=AF+BF=AB.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 =∠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求证:EF=FD+BE.证明:如图,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B=∠ADC=90°,∴∠B=∠ADG=90°.∵AB=AD,∴△ABE≌△ADG.∴AE=AG,∠BAE=∠DAG.又∵∠BAD=120°,∠EAF=60°,∴∠BAE+∠FAD=60°,∠DAG+∠FAD=60°.即∠GAF=60°,∴∠EAF=∠GAF=60°.∴△EAF≌△GAF.∴EF=GF=FD+DG,∴EF=FD+BE.考点三三角形全等常见模型一:一线三等角1.如图,在△ABC中,AB=AC,P、M分别在BC、AC边上,且∠APM=∠B,若AP=MP,求证:PB=MC.证明:∵∠B+∠BAP=∠APM+∠CPM,∠B=∠APM,∴∠BAP=∠CPM.∵AB=AC,∴△ABC为等腰三角形.∴∠B=∠C,又∵AP=PM,∴△APB≌△PMC.∴PB=MC 2.如图,一次函数y=-23x+4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B,以AB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ABC,∠BAC=90°.则过B,C两点的直线表达式为y=15x+4.3.(1)已知,如图①,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则线段BD、CE、DE之间的关系是:DE=BD+CE ;(2)如图②,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钝角,请问(1)中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图①图②解:(1)DE=BD+CE.(2)当α为任意钝角时,结论DE=BD+CE仍成立,理由:∵∠BDA=∠BAC=α,∴∠DBA+∠BAD=∠BAD+∠CAE=180°-α,∴∠CAE=∠ABD,∵在△ADB和△CEA中,⎩⎨⎧∠ABD=∠CAE,∠BDA=∠AEC,AB=CA,∴△ADB≌△CEA(AAS),∴AE=BD,AD=CE,∴DE=AE+AD=BD+CE.考点四三角形全等常见模型二:手拉手1.如图,△ABC,△CDE是等边三角形,B,C,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接AE、BD交于点O.(1)求证:AE=BD;(2)求∠BOE的度数;(3)若BD和AC交于点M,AE和CD交于点N,求证:CM=CN.解:(1)∵△ABC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AC=BC,CE=CD,∠ACB=∠DCE=60°.∴∠BCD=∠ACE=120°.在△ACE和△BCD中,∴△ACE≌△BCD(SAS),∴AE=BD.(2) ∠BOE的度数为120°;(3)∵△ACE≌△BCD,∴∠CBD=∠CAE.∵∠ACN=180°-∠ACB-∠DCE=60°,∴∠BCM=∠ACN.在△BCM和△ACN 中,∴△BCM≌△ACN(ASA),∴CM=CN.2.如图,∠BAD =∠CAE=90°,AB=AD,AE=AC,AF⊥CF,垂足为F.(1)求证:BC=DE.(2)求∠EAF的度数;(3)若AC=1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解:(1)易证△ABC≌△ADE(SAS),∴BC=DE.(2) ∠EAF的度数为135°;(3) 四边形ABCD的面积=三角形ACE的面积=50.※课后练习1.如图,∠ACB=90°,AC=BC,AD⊥CE,BE⊥CE,垂足分别是D,E.AD=3,BE=1,则DE的长是 2 .2.如图,C为线段AE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等边△ABC和等边△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则下列结论:①AD=BE;②∠AOB=60°;③AP=BQ;④DE=DP.其中正确的是①②③.(填序号)3.如图,AB=AC,AB⊥AC,AD⊥AE,且∠ABD=∠ACE.求证:AD=AE.证明:∵AB⊥AC,AD⊥AE,∴∠BAC=∠DAE=90°,∴∠BAC-∠DAC=∠DAE-∠DAC,即∠BAD=∠CAE.在△ABD和△ACE中,∠BAD=∠CAE,AB=AC,∠ABD=∠ACE,∴△ABD≌△ACE,∴AD=AE.4.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的一点,F为CD上的一点,∠EAF=45°,求证:BE+DF=EF.证明:延长EB使得BG=DF,连接AG,在△ABG和△ADF中,由AB=AD,∠ABG=∠ADF=90°,BG=DF,可得△ABG≌△ADF(SAS),∴∠DAF=∠BAG,AF=AG,又∵∠EAF=45°∴∠GAE=∠EAF=45°在△AEG和△AEF中,AE=AE,∠GAE=∠EAF,AG=AF∴△AEG≌△AEF(SAS),∴EF=GE= BG+BE即BE+DF=EF.5.如图,D是△ABC的边BC上的点,且CD=AB,∠ADB= ∠BAD,AE是△ABD的中线.求证:AC=2AE.解:延长AE到M ,使EM=AE,连结DM易证△DEM≌△BEA∴∠B=∠MDE, DM=AB又CD=AB∴DM=CD,又∠ADC=∠B+∠BAD,∠ADM=∠MDE+∠ADB,∠ADB=∠BAD∴∠ADM=∠ADC∴△ADM≌△ADC∴AC=AM=2AE6.如图,在△ABC中,∠ABC=60°,AD,CE分别平分∠BAC,∠ACB,AD,CE交于O.(1)求∠AOC的度数;(2)求证:AC=AE+CD.解:(1)∵∠1+∠2+∠3+∠4=180°-∠B=120°,∠1=∠2,∠3=∠4,∴∠2+∠3=60°,∴∠AOC=180°-60°=120°;(2)在AC上截取AF=AE,连接OF,∵AE=AF,∠1=∠2,AO=AO,∴△AEO≌△AFO(SAS),∴∠AOE=∠AOF,∵∠AOC=120°,∴∠AOE=∠DOC=60°,∴∠AOF=∠COF=60°,在△OFC和△ODC中,⎩⎨⎧∠FOC=∠DOC=60°,OC=OC,∠3=∠4,∴△OFC≌△ODC(ASA),∴FC=DC,∵AF+FC=AC,∴AC=AE+CD.7.Rt△ABC中,BC=AC,∠ACB=90°,D为射线AB上一点,连接CD,过点C作线段CD的垂线l,在直线l上分别在点C 的两侧截取与线段CD相等的线段CE和CF,连接AE,BF.(1)当点D在线段AB上时(点D不与点A,B重合),如图1,线段BF,AD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为垂直,线段BF,AD的数量关系为相等.(2)当点D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解:(2)成立.理由如下:∵CD⊥EF,∴∠DCF=90°,∵∠ACB=90°,∴∠DCF+∠BCD=∠ACB+∠BCD,即∠ACD=∠BCF,∵BC=AC,CD=CF,∴△ACD≌△BCF,∴AD=BF,∠BAC=∠FBC,∴∠ABF=∠ABC+∠FBC=∠ABC+∠BAC=90°,即BF⊥AD.8.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 是中点,求证:BE+CF>EF.证明:延长FD至G,使得GD=DF,连接BG,EG∵在△DFC和△DGB中,DF=DG∠CDF=∠BDGDC=DB,∴△DFC≌△DGB(SAS),∴BG=CF,∵在△EDF和△EDG中DF=DG∠FDE=∠GDE=90°DE=DE∴△EDF≌△EDG(SAS),∴EF=EG在△BEG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G+BE>EG又∵EF=EG,BG=CF,∴BE+CF>EF.9.如图,过线段AB的两个端点作射线AM、BN,使AM∥BN,按下列要求画图并回答:画∠MAB、∠NBA的平分线交于E(1)求∠AEB的度数;(2)过点E作一直线交AM于D,交BN于C,求证:DE=CE;(3)无论DC的两端点在AM、BN如何移动,只要DC经过点E,①AD+BC=AB;②AD+BC=CD谁成立?并说明理由.解:(1)∵AM∥BN,∴∠MAB+∠ABN=180°,又AE,BE分别为∠MAB、∠NBA的平分线,∴∠1+∠3=(∠MAB+∠ABN)=90°,∴∠AEB=180°-∠1-∠3=90°,即∠AEB为直角;(2)过E点作辅助线EF使其平行于AM,∵AM∥BN,EF∥BC,∴EF∥AD∥BC,∴∠AEF=∠4,∠BEF=∠2,∵∠3=∠4,∠1=∠2,∴∠AEF=∠3,∠BEF=∠1,∴AF=FE=FB,∴F为AB的中点,又EF∥AD∥BC,根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得到E为DC中点,∴ED=EC;(3)由(2)中结论可知,无论DC的两端点在AM、BN如何移动,只要DC经过点E,总满足EF为梯形ABCD中位线的条件,所以总有AD+BC=2EF=AB.所以①成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总结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一、截长补短法(和,差,倍,分)
截长法:在长线段上截取与两条线段中的一条相等的一段,证明剩余的线段与另一段相等(截取----全等----等量代换)
补短法:延长其中一短线段使之与长线段相等,再证明延长段与另一短线段相等(延长----全等----等量代换)
例如:1,已知,如图,在△ABC中,∠C=2∠B,∠1=∠2。

求证:AB=AC+CD。

2,已知:如图,AC∥BD,AE和BE分别平分∠CAB和∠DBA,CD过点E.求证:(1)AE⊥BE;(2)AB=AC+BD.
二、图中含有已知线段的两个图形显然不全等(或图形不完整)时,添加公共边(或一其中
一个图形为基础,添加线段)构建图形。

(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延长,平行)例如:已知:如图,AC、BD相交于O点,且AB=DC,AC=BD,求证:∠A=∠D。

三、延长已知边构造三角形
例如:如图6:已知AC=BD,AD⊥AC于A ,BC⊥BD于B,求证:AD=BC
D
C B
A
1
10

O
A B
C D
E
O
四、遇到角平分线,可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个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对折”全等)
例如:已知,如图,AC 平分∠BAD ,CD=CB ,AB>AD 。

求证:∠B+∠ADC=180。

五、遇到中线,延长中线,使延长段与原中线等长(“旋转”全等)
例如:1如图,AD 为 △ABC 的中线,求证:AB +AC >2AD 。

(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小 于其他两边之和的一半)
2,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

3,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且CD=AB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AC=2AE.
C
D
六、遇到垂直平分线,常作垂直平分线上一点到线段两端的连线(可逆 :遇到两组线段相等,
可试着连接垂直平分线上的点)
例如:在△ABC 中,∠ACB=90,AC=BC,D 为△ABC 外一点,且AD=BD,DE ⊥AC 交AC 的延长 线于E,求证:DE=AE+BC 。

七、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或延长加倍法(“三线合一”“对折”)
A
D
B
C
C
A E B
D
例如: 如图,Δ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CE 垂 直于BD ,交BD 的延长线于点E 。

求证:BD=2CE 。

八、遇到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延长加倍次线段
例如:如图2:AD 为△ABC 的中线,且∠1=∠2,∠3=∠4,求证:BE +CF >EF
九、过图形上某点,作特定的平行线(“平移”“翻转折叠”)
例如:如图,ΔABC 中,AB=AC ,E 是AB 上一点,F 是AC 延长线上一点,连EF 交BC 于D ,
若EB=CF 。

求证:DE=DF 。

2图A
B C
D
E
F
M
1
2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