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海岸带环境管理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青岛调查报告(最新)(一)2024

青岛调查报告(最新)(一)2024

青岛调查报告(最新)(一)引言概述这份青岛调查报告旨在对最新的青岛市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青岛是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其经济、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迅速。

本报告将分为五个大点进行说明,包括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口结构、环境保护和未来发展规划。

正文一、经济发展1. 青岛的GDP持续增长,并逐步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

2. 外贸贸易额大幅增长,成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贸易港口。

3. 举办国际会议和展览活动的能力在增强,为青岛带来了更多商务机会。

4. 优化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内外资企业进驻青岛。

5.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创业,推动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1. 改善城市交通,加强公共交通网络建设,减轻交通拥堵问题。

2. 建设国际标准的港口和航空运输设施,提高物流效率。

3. 扩大水、电、气供应网络,确保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4. 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5. 建设高品质的教育、医疗和文化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人口结构1. 青岛市人口规模逐年增加,人口密度逐渐增加。

2. 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

3. 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社会养老保障面临挑战。

4. 高等教育和人才引进吸纳,优化人才结构和人口结构。

5. 加强社区建设,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福利。

四、环境保护1. 青岛市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2. 加大空气污染治理力度,改善空气质量。

3. 推动垃圾分类处理,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

4. 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自然水源和水生态环境。

5. 增加绿化覆盖面积,营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五、未来发展规划1.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推动青岛的绿色发展。

2. 建设创新型城市,加强创新创业环境和科技研发能力。

3. 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提升旅游产业的质量和影响力。

4. 深化改革,提高市场化经济发展水平。

5.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拓展国际合作机会和市场。

青岛大调研报告(二)2024

青岛大调研报告(二)2024

青岛大调研报告(二)引言:青岛市作为中国重要的海洋城市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发展迅速。

本文将对青岛市进行大调研,深入了解其发展现状,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一、经济发展情况1. 青岛市GDP的增长趋势及主要驱动力2. 优势行业与发展前景分析3. 外资引进与合作成果4. 企业发展情况及未来展望5. 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发展策略及实施情况二、城市规划与建设1. 城市整体规划的制定与执行情况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展与改善3. 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4. 产业园区建设与运营情况5. 城市景观规划与旅游资源开发三、人口与社会问题1. 青岛市人口结构分析及趋势预测2. 教育资源分配与优化3. 就业形势与人才培养4. 社会保障体系与改革5. 社会服务水平提升与社会治理创新四、文化与旅游1.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2.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推广3. 文化旅游融合的模式与实践4. 特色旅游资源挖掘与开发5.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质量提升五、区域合作与国际交流1. 青岛市在区域合作中的角色及影响力2. 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成果3. 外交使命与对外宣传4. 民间交流与友好城市关系建设5. 区域发展战略与未来合作方向总结:本文基于对青岛市的大规模调研,全面分析了其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人口与社会问题、文化与旅游、区域合作等多个方面的现状与展望。

通过本次调研,为青岛市的可持续发展及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也为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青岛市在未来必将继续保持其优势地位,并在各个领域取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成果。

海岸带环境保护修复研究

海岸带环境保护修复研究

海岸带环境保护修复研究一、引言海岸带环境是海洋与陆地的交界带,也是陆海生态系统的过渡带,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气候变化的加剧等因素,海岸带环境面临着严峻的保护与修复压力。

本文将从海岸带环境保护和修复的角度进行探讨,为海岸带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

二、海岸带环境保护现状分析1.海岸带环境污染情况海岸带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于污水排放、工业废水排放、船舶油污染等。

大量的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导致了海岸带环境的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特别是沿海城市的人口密集、经济水平高,导致了海岸带环境污染加剧。

2.海岸带生态系统破坏情况人类活动影响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几个方面:第一,海岸线拉长或缩短,造成海洋面积和海岸线的变化,海岸冲刷加强,河流口迁移等等都是常见的现象。

第二,因为人类活动,导致了有机物和氮磷肥料的输入增加,这些物质污染了海洋的生态系统;第三,人工开挖港口、固定河道和航道,造成有机物堆积,那些死物质长期堆放污染了海洋的生态系统。

3.海岸带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海洋生物数量逐渐减少。

珊瑚殖民体被破坏、海龟栖息处受到威胁、绿海龟的生长量降低、海豚数量减少等等都是常见的现象。

修复海岸环境,是关乎海洋生物被破坏的重要因素。

三、海岸带环境保护与修复的技术手段1.人工珊瑚礁建立人工珊瑚礁不仅可以恢复受到破坏的珊瑚礁群落,还可以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为海洋生物提供繁殖增多的条件。

人工珊瑚礁的制作,使用材料是比较容易得到的,包括胶泥、水泥、聚合物材料等等。

2.生物修复技术海洋生物存在很多的生物化学反应,这种反应的原理和人体的生物化学反应类似。

对于修复海洋生态系统很有帮助,比方说微生物成为了重要的研究对象,海底的细菌和微生物能够帮助清除油污染物,我国现在抢先研究微生物修复技术。

3.海洋禁捕区建立在禁捕区内禁止实行非种植业捕捞和饲养产业捕捞,通过禁捕区的建立来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

自然环境的调查报告

自然环境的调查报告

自然环境的调查报告自然环境的调查报告1生态一般是指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环境、生命个体与相同和不同生命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总和。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的具体体现。

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注重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追求“自然--经济--生态--社会”系统的关系协同进化,以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放眼今日世界,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严峻。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由于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境破坏日益严重,近年来,沙尘暴、雾霾、臭氧空洞、两极冰川融化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农村面貌也日新月异。

当然有好的一方面,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更加富裕,但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发展中必须引入的问题。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农村,且农村居民文化程度较低,环境保护意识较差,所以,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具有代表性。

正好借此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本人对农村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做了一些调查,了解了一下我们当地的生态环境情况。

下面就从垃圾处理、污水及废气排放三个方面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简单的总结:第一,垃圾污染。

很多农村现在越来越脏,以前农村的生活垃圾是完全自然循环,而现在随着农村消费水平的不断增高,农村垃圾越来越多,并且很多农村都没有很好的垃圾处理系统,导致垃圾随处乱倒。

农村地区不同于城市,道路虽然已经基本上实现了硬化,但道路上没有设置垃圾桶,这就造成了农村的道路上以及道路两边随处可见各种生活垃圾,甚至路边也成了垃圾堆。

虽然近年来有所改善,但存在问题仍然很大。

第二,污水污染。

农村没有完善的污水排放和处理设施,所以大多数生活污水都会排进附近的河道和渠里,这就造成了对河流的污染,同时还有一些非法的小型工厂由于不能在城市建而把目标转向城市,这也导致了农村的工业污染越来越严重,排放出的未经处理的污水,既造成了水污染又造成了土壤污染。

海上环卫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海上环卫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海上环卫工作情况汇报范文尊敬的领导:我对全市海上环卫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和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海上环卫工作总体情况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海洋旅游业的兴起,我市海上环卫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海上环卫工作主要包括海岸线和海域的清洁和保护工作,涉及到海上垃圾处理、海水污染防治、海滩清洁等多个方面。

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大了对海上环卫工作的投入,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海岸线清洁工作情况海岸线是城市与大海交界的重要区域,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对象。

我市通过对海岸线进行定期清洁,以确保其整洁、美观。

在清洁工作中,我们注重科学管理和规范操作,采用机械化设备进行清洁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沿岸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提倡保护海岸线环境的理念,增强了广大市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海域垃圾处理情况海域垃圾是海上环卫工作的重点问题之一,也是环境保护的难点之一。

近年来,我市对海域垃圾处理工作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和实践,积极引进了先进的海洋环境保护技术和设备,逐步建立了完善的海域垃圾处理体系。

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支专业化的海域清洁队伍,能够及时有效地开展海域垃圾清理和处理工作。

在海域垃圾处理方面,我市还与周边地区和相关部门进行了深入合作,共同推动了海域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四、海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海水污染是关乎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对此我市高度重视,采取了有力有效的防治措施。

针对海水污染问题,我市加强了对海水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海水污染源监管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置污染事件。

同时,我市还不断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了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和惩处,提高了污染防治的效果和水平。

五、海滩清洁工作情况海滩是城市海岸线重要的景观资源,也是海上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了保护海滩环境,提升海岸线景观,我市加大了对海滩清洁工作的投入,致力于打造宜居宜游的海滩环境。

目前,我市已建立了完善的海滩清洁机制,对海滩进行了定期的清扫和整治,满足了市民和游客对海滩环境的需求。

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 第7篇 海岸带生物调查 试用

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 第7篇 海岸带生物调查 试用

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第7篇海岸带生物调查试用第一部分:引言1.1研究背景海岸带生物调查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科学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海岸带生物群落结构、分布特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可以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岸线规划建设、海洋生物资源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1.2研究目的本调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海岸带生物资源的分布状况、数量、种类和生态环境等情况,为保护和管理海岸带生物资源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海洋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部分:海岸带生物调查方法与技术2.1样点设置根据海岸带生物调查的要求,确定调查范围并进行样点设置。

样点设置应考虑到海岸地形、潮汐、水深、水温等因素,并尽量覆盖不同类型的海岸带生物群落。

2.2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海岸带植物、藻类、底栖动物、鱼类等方面的调查内容。

其中,海岸带植物的调查包括植物种类、分布范围、数量、生长状况等;藻类的调查包括藻类的种类、数量、分布区域、生态环境等;底栖动物的调查包括动物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等;鱼类的调查包括鱼类种类、数量、分布范围等。

2.3调查技术海岸带生物调查采用的技术主要包括实地调查、遥感技术、生物标志物技术、生物标记技术等。

其中,实地调查是主要方法,可以采用生物样本采集、直接观察、生境调查等技术手段获取数据;遥感技术可以用于获取海岸带植被、水体等信息;生物标志物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海洋环境的变化;生物标记技术可以用于对海洋生物进行个体监测和追踪。

第三部分:海岸带生物调查数据处理与分析3.1数据采集在实地调查中,要准确记录样点信息、样品信息和调查过程中的各种环境因子数据,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影响。

3.2数据处理对获得的海岸带生物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和编码处理,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查。

3.3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生态环境因子分析等手段,对海岸带生物资源的分布、数量、多样性等进行分析,为更好地了解海岸带生物资源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大陆海岸自然岸线保护与管理对策探析r——以山东省为例

大陆海岸自然岸线保护与管理对策探析r——以山东省为例

大陆海岸自然岸线保护与管理对策探析r——以山东省为例吴晓青;王国钢;都晓岩;高鹰;高猛【摘要】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o construct rational pattern of natural coastline and control the retention rate of natural coastline.Taking Shandong province for example,based on the view of integrated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coastal zone, the definition of natural coastline,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methods on constructing natural coastline pattern and decomposing natural coastline retention rate were studied,and the coastlin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were proposed.%构建科学合理的大陆自然岸线格局,落实自然岸线保有率控制制度是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文章以山东省为例,基于海岸带规划管理视角,探讨自然岸线的内涵以及自然岸线格局构建、自然岸线保有率控制指标分解的思路与方法,并提出自然岸线保护与管理的对策建议.【期刊名称】《海洋开发与管理》【年(卷),期】2017(034)003【总页数】4页(P29-32)【关键词】自然岸线;自然岸线格局;自然岸线保有率;海岸线管理【作者】吴晓青;王国钢;都晓岩;高鹰;高猛【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烟台 264003;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济南 250002;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烟台 264003;山东省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济南 250013;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烟台 264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42012年3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首次提出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指标,并指出至2020年全国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应不低于35%。

胶州湾海域微塑料污染的研究及其治理技术

胶州湾海域微塑料污染的研究及其治理技术

胶州湾海域微塑料污染的研究及其治理技术随着现代产业的发展,塑料制品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而塑料垃圾却成为了一种随处可见的环境污染形式。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调查,全球年产出的塑料品达到了3.24亿吨,其中仅有不到9%的塑料垃圾得到了合理的处理,其余的垃圾被直接或间接地排放到了自然环境中。

这些废弃的塑料制品难以降解,破碎后成为了海洋中的微塑料颗粒,严重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胶州湾位于山东半岛,是中国较大的海湾之一,近年来,胶州湾海域的微塑料污染问题愈加严峻,迫切需要对此进行治理。

1. 胶州湾微塑料污染的现状胶州湾海域作为我国重要的渔业区之一,也是与环渤海地区、黄河口等海域连接的重要环节,在我国的海洋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胶州湾海域的微塑料污染问题急剧加剧。

根据2017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搜集的胶州湾海域样品调查结果显示,该海域的塑料颗粒污染物含量为5颗/m³,而且有一定的时空变异性。

2019年,山东大学进行了相关调查,发现在胶州湾海域排放进入渤海的塑料垃圾数量逐年递增,同时大量的塑料垃圾以微型塑料颗粒的形式,进入了海洋沉积物中。

2. 微塑料污染的危害微塑料颗粒的大小通常定义为小于5毫米,这些颗粒会随着海水流动,扩散到各个角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对海洋生物、水生环境、食物链等方面都带来很大的危害。

2.1 海洋生物受到的影响微塑料颗粒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小觑。

由于微塑料的颗粒小并且难以降解,这种颗粒会长期存在于海水中,会被海洋生物误食。

当微塑料颗粒进入海洋生物体内,就有可能造成细菌感染、内分泌失调、氧化应激等微生物学层面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存在着导致生物死亡的风险。

除了进入生物体内,微塑料还可能在海洋沉积物上聚集,阻碍底栖组合动物的呼吸,影响其生长和繁殖。

2.2 水生环境受到的影响微塑料颗粒会降低水质,增加表面张力,同时还能吸附一些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一步使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得到扩散。

山东海岸地区环境问题报告

山东海岸地区环境问题报告

山东海岸地区环境问题报告山东海岸地区环境问题报告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为将生产力最活跃的海洋经济板块纳入国家战略做出了重要部署。

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国土资源和环境地质工作将如何为蓝色经济区战略目标需要服务,如何解决制约和影响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大资源与环境方面的问题,负有迫切的使命和艰巨的任务。

青岛市政协常委印萍参与了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国土资源工作需求情况调研。

调研工作对山东蓝色经济区的国土资源环境情况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剖析了现有海岸带和海洋开发中面临的问题和原因。

指出蓝色经济区建设急需开展先导性的国土资源和环境地质工作,查清国土资源和环境家底,回答蓝色经济建设中的空间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根本问题。

只有正确面对所存在的问题,寻求和谐发展的途径,才能保证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目前山东海岸带地区国土资源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海岸带地质灾害频发。

山东海岸带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多、危害大,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1)海水入侵。

目前山东沿海共有19个县(市、区)发生海咸水入侵,入侵面积共计1653.3km2,其中最严重的是位于莱州湾地区的莱州市、招远市和龙口市,入侵面积达到821 km2。

滨海平原区尤其是环莱州湾地区地下水位仍在继续下降,且呈逐年加速的趋势。

估计全省每年平均减产粮食4.44亿公斤,报废机井500余眼,农业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94亿元,已给人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2)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主要形成原因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和油气开采。

如1981年为解决青岛市区的用水问题,在大沽河两岸大量抽取地下水,致使150km长的河堤上有97.9km出现皱裂和231个陷坑,影响了河道的行洪安全。

(3)风暴潮灾害。

青岛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

青岛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

青岛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正文:----------------------------------------------------------------------------------------------------------------------------------------------------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青岛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业经青岛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报经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9年11月29日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青岛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的决定2019年11月29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经过审查,决定批准《青岛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由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青岛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2019年5月23日青岛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第三章保护第四章整治修复第五章利用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海岸带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海岸带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海岸带的保护与利用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胶州湾海岸带的保护与利用管理,《青岛市胶州湾保护条例》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海岸带,是指海洋与陆地的交汇地带,包括海岸线两侧一定范围内的海域、海岛和陆域。

海域范围为自海岸线向海洋一侧至第一条主要航道(航线)内边界;有居民海岛超出上述范围的,应当划入。

陆域范围为自海岸线向陆地一侧至临海第一条公路或者主要城市道路,其中:(一)第一条公路或者主要城市道路邻近海岸线的,应当适当增加控制腹地;未建成区内原则上不小于一千米;(二)河口、滩涂、湿地、沿海防护林等区域超出上述范围的,应当按照保持独立生态环境单元完整性的原则整体划入。

海岸带环境保护与管理

海岸带环境保护与管理

海岸带环境保护与管理在全球范围内,海岸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其主要分布在陆地与海洋之间的区域。

这个区域不仅是许多脆弱物种的栖息地,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区域。

由于人类活动不断增加,海岸带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为了保护和管理海岸带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海岸带的生态特征海岸带是一个位于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薄薄一层,它是由岩石、砂砾和贝壳等物质组成的。

海岸带的生态系统由多种物种组成,包括浮游生物、附着生物、底栖动植物和冲浪生物等等。

此外,海岸带环境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沙滩环境、湿地环境、珊瑚礁环境和海洋环境等不同类型。

要想保护和管理海岸带环境,就需要对不同的海岸带环境特征进行了解和研究,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二、海岸带环境破坏的原因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海岸带环境的破坏问题越来越突出。

主要的原因可以简单总结如下:1、过度开发和利用:随着人类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海岸带地区的土地开发和旅游业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大型产业。

这些活动对于海岸带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这种破坏对于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是非常不利的。

2、污染:海岸带的水体与岸边土地遭受污染是常见现象,尤其是人口密度较高地区和行业开发较为集中地区。

污染不仅会影响海岸带的水质和土质,也会导致周边生物如珊瑚及水生动植物的死亡,甚至损坏了整个生态系统,拉低了生物多样性。

三、海岸带环境保护与管理的措施为了减缓海岸带环境破坏的速度,试图保持这些生态系统的自然功能和生态多样性,需要给出一系列可采取的措施。

以下是可行的措施:1、加强管理:建立海岸带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内,在这些区域内规划控制旅游、开发行为,限制某些污染行为,对底栖水生动物、大型哺乳动物等要加强控制。

这些地区在制定和执行管理计划时需要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手段。

2、科学调查和数据收集:针对不同类型的海岸带环境,了解其规律和所需的科学调查指标,沿海国家可以通过实施归化生态、生物多样性调查工程、特色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等野外调查项目,壮大基础科学研究体系,加深对海岸带环境变化机理的认识。

海岸环境数据分析报告(3篇)

海岸环境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海岸环境是人类重要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海岸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了解海岸环境现状,为海岸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报告对海岸环境数据进行了分析。

二、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我国沿海地区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监测部门等公开的统计数据、调查报告以及相关学术论文。

数据涉及海岸线长度、海岸带面积、海滩侵蚀、水质、生物多样性、污染排放等多个方面。

三、海岸线长度及海岸带面积分析1. 海岸线长度根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数据,我国海岸线总长度为3.4万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长度为1.6万公里。

从沿海省份来看,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和海南省的海岸线长度较长,分别为4312公里、3322公里、3111公里和2444公里。

2. 海岸带面积我国海岸带面积约为18.6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陆海岸带面积约为10.6万平方公里,岛屿海岸带面积约为8.0万平方公里。

沿海省份中,广东省、浙江省和海南省的海岸带面积较大,分别为4.6万平方公里、3.7万平方公里和3.2万平方公里。

四、海滩侵蚀分析1. 侵蚀现状近年来,我国海滩侵蚀问题日益严重。

根据《中国海岸侵蚀监测报告》数据,2018年我国海滩侵蚀总面积约为6450平方公里,其中侵蚀严重区域约为2470平方公里。

海滩侵蚀严重影响了海岸带生态环境、旅游业和沿海居民的生产生活。

2. 侵蚀原因海滩侵蚀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质构造、海平面上升、风暴潮等;人为因素主要有海岸工程、过度开发、海洋污染等。

五、水质分析1. 水质现状根据《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数据,2018年我国沿海地区海水水质总体良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78.1%,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21.9%。

部分海域存在污染问题,主要污染物为氮、磷、有机物等。

2. 污染原因沿海地区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陆源污染、海洋污染和船舶污染。

青岛海况调研报告

青岛海况调研报告

青岛海况调研报告青岛海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洋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

为了了解青岛的海况,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全面了解青岛的海洋环境状况,以便更好地进行海洋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二、调研内容1. 水质调查首先,我们对青岛海域的水质进行了调查。

通过采集水样,在实验室中对样品进行了水质分析。

结果显示,青岛海域的水质较好,水中溶解氧含量高,大气污染物较少。

2. 海水温度调查我们还对海水温度进行了调查。

通过长期的温度监测,我们发现,青岛海域的海水温度逐渐上升,这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

提高海水温度会对海洋生物群落产生重要影响。

3. 海浪和海潮调查我们对青岛的海浪和海潮进行了详细调查。

通过观测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结论,青岛海域的海浪和海潮状况较为平稳,没有明显的异常情况。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通过以上的调研,我们对青岛海况进行了综合分析。

1. 青岛海域的水质良好,水中溶解氧含量高,大气污染物较少。

这对青岛的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2. 青岛海域的海水温度逐渐上升,这可能对海洋生物群落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海洋生物的分布和数量变化。

3. 青岛的海浪和海潮状况较为平稳,没有明显的异常情况。

这为航行和沿海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建议基于以上的调研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对青岛海域水质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水质污染问题。

2. 继续对海水温度进行监测,建立海洋生物分布和数量变化的数据库,为保护和管理海洋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强对海洋生物的研究,了解其分布和数量变化,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4. 提高灾害预警和应急能力,加强对海浪和海潮等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测,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全面了解了青岛的海况。

青岛海域的水质良好,海浪和海潮状况较为平稳,但海水温度逐渐上升,可能对海洋生物产生影响。

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海洋环境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

海岸带的生态修复与管理策略分析

海岸带的生态修复与管理策略分析

海岸带的生态修复与管理策略分析海岸带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交界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干扰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海岸带生态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栖息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污染等。

因此,对海岸带进行生态修复和管理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还能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一、海岸带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一)栖息地破坏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导致大量沿海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栖息地被侵占和破坏。

填海造陆、港口建设以及沿海养殖等活动,改变了海岸带的地形地貌和水文条件,使得许多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

(二)生物多样性减少过度捕捞、非法采挖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导致海岸带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

一些珍稀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受到严重削弱。

(三)水质污染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海岸带水域受到严重污染。

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超标,引发赤潮等生态灾害,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危害。

(四)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海岸带的侵蚀和淹没风险。

这不仅威胁到沿海基础设施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对海岸带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二、海岸带生态修复的重要性(一)维护生态平衡通过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物种多样性和生态过程,有助于维持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稳定,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

(二)提供生态服务功能海岸带生态系统能够提供诸如水质净化、防浪护岸、气候调节、旅游休闲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生态修复可以提高这些服务功能的质量和效率,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

(三)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健康的海岸带生态系统可以支撑渔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有助于提升地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三、海岸带生态修复的策略(一)栖息地恢复对于被破坏的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栖息地,可以采取退耕还湿、种植红树林、人工培育珊瑚等措施进行恢复。

海岸带环境地质调查数据库数据模型

海岸带环境地质调查数据库数据模型
戴 勤奋 , 张 兆代 , 刘 健 . 2 , 周 良勇 . 2 ,胡 刚 , 2
1 青 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 青 岛 26 ( 6 0 7 1 ;2 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 青 岛 2 6 607 1 )

要 :根 据近 年 来海 洋 区域地 质调 查数 据库 的运行 实践 及 用户反馈 , 结合 当前 地质 调 查
海洋地质动态
20 10 年 8 月
海岸 带环境地 质调查
(2 ) 信 息专家 :把某类 信息 的管 理职责 分配 给拥有
室内综合分析 实 遥 收
野 外 综 合 调查 查
样品 实验分析
该 类信 息 的对 象 , 即要求 一 个 对 象所 涉 及 的信 息
要 单一 , 不涉及 不相 关 的信 息 内容 ;(3 ) 间接 性 :为 了避免两 个或 多 个对 象 之 间 的直 接 藕合 , 引 人 中 介 对象 , 通过 中介 使 数据 库 内部各 数 据 模 块 之 间
样 品实 验分析 (岩 性描述 ! 粒度 分析 ! 矿物 鉴定 ! 古
以北沙 泥质 海岸 带 !北部 湾 广 西 近 岸 等重 点 海 岸 带 的环境 地 质调 查 , 积 累 了大 量 的 第 一手 调 查 资 料 与研 究成 果 ∀ 本 文提 出海岸 带环 境地 质调查 数 据 库数 据模 型 , 旨在 提 供 一 种 时势 性 与 实 用性 强
IS S N
10 0 9 一 2722
海洋地 质动 态
M arin e G eo lo g y L etter s
第 2 6
卷第 8 期
C N 3 7一 1118/P
文章 编 号 :10 0 9一 2 72 2 2 0 10 )08一 0 0 35一 07

青岛变化调研报告

青岛变化调研报告

青岛变化调研报告青岛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山东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日益完善,青岛市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本文将对青岛市的变化进行调研,并撰写一份报告。

首先,青岛市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随着外贸的蓬勃发展和外资的引入,青岛市的经济规模逐年增加。

如今,青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进驻。

这不仅为青岛市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其次,青岛市的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城市的基础设施大幅度改善,城市道路拓宽、交通条件得到优化,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同时,城市的环境质量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市区内的绿化面积增加,城市的空气质量和水质得到有效治理。

这些城市建设的变化使得青岛市成为更宜居和宜商的城市。

再次,青岛市的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迅速。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青岛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景点。

青岛市政府加大了对文化和旅游业的支持力度,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加大对旅游景点的保护和开发,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来青岛旅游,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最后,青岛市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近年来,青岛市政府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

通过限制污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青岛市成为绿色城市的努力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并通过此方式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综上所述,青岛市在经济、城市建设、文化旅游和环保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变化和成就。

随着青岛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它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同时,我们也希望青岛市政府能够继续保持发展的势头,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青岛发展调研报告(二)2024

青岛发展调研报告(二)2024

青岛发展调研报告(二)引言概述:本文将对青岛的发展进行调研,并从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首先,将从青岛的经济发展方面进行探讨,然后分析青岛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接下来,将探讨青岛的环境保护实践和生态建设,然后分析青岛的文化与旅游发展情况。

最后,将总结青岛的整体发展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青岛的经济发展1. 青岛的产业结构特点2. 青岛的经济增长速度与稳定性3. 青岛的对外贸易情况4. 青岛的创新创业环境5. 青岛的产业转型与升级情况二、青岛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1. 青岛的城市规划理念与目标2. 青岛的城市发展布局3. 青岛的交通运输网络建设4. 青岛的城市建设管理情况5. 青岛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三、青岛的环境保护实践和生态建设1. 青岛的大气环境治理情况2. 青岛的水环境治理情况3. 青岛的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4. 青岛的生态保护工作5. 青岛的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四、青岛的文化与旅游发展1. 青岛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2. 青岛的文化活动与节庆活动3. 青岛的旅游资源特点4. 青岛的旅游接待能力与服务水平5. 青岛的旅游宣传与品牌推广五、总结与建议1. 青岛的整体发展状况总结2. 青岛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与问题3. 青岛在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成就与挑战4. 青岛在环境保护实践和生态建设方面的经验与不足5. 青岛在文化与旅游发展方面的亮点与改进空间以上是对青岛发展调研报告的大致内容概述,通过本次调研将深入了解青岛的发展状况,并提出相应建议,希望对青岛的未来发展有所帮助。

全国海岸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教程

全国海岸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教程

全国海岸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教程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海岸线和海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了了解全国范围内海岸和海涂资源的现状和特点,开展全国海岸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成为必要的工作。

本教程将介绍如何进行全国海岸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以期为相关研究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查目标1.了解全国范围内海岸线和海涂资源的分布、面积和特征;2.掌握各个海岸带及海涂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3.进行全国范围内海岸线变迁和海涂开发利用的历史分析。

三、调查步骤1.确定调查区域根据研究目标和资源分布情况,选择适当的调查区域。

可以考虑按省、市、区进行划分,也可以根据自然条件和管理需要进行划分。

2.制定调查方案制定调查方案时要考虑可行性和科学性。

包括调查内容、方法、时间安排、数据采集和处理等。

可以参考之前的调查经验和现有的调查标准。

3.数据采集根据调查方案,采用现场实地调查、遥感影像解译和文献资料收集等多种方法,获取需要的数据。

可以使用GPS、无人机等先进技术辅助数据采集。

4.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加工处理,包括数据校验、清洗和统计分析等。

使用适当的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和图表制作,以形成直观的调查结果。

5.撰写调查报告根据调查结果,撰写全国海岸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的报告。

报告应包括调查目标、调查区域、调查方法、数据采集和处理、结果分析等内容。

四、调查数据和信息1.海岸线数据获取海岸线的空间数据,包括海岸线位置、长度、形状等信息。

可以使用卫星影像、空照图等数据源。

2.海涂数据获取海涂的空间数据,包括海涂分布、面积、质量等信息。

可以通过调查、测绘和遥感技术获取。

3.生态环境数据获取海岸带和海涂的生态环境数据,包括水质、植被、动物等信息。

可以通过现场监测、样本采集和实验分析等方法获取。

4.历史数据和文献资料获取海岸带和海涂历史变迁和利用的数据和文献资料,以了解过去的变化和发展。

可以通过图书馆、档案馆和互联网等渠道获取相关信息。

青岛绿地系统现状调研报告

青岛绿地系统现状调研报告

青岛绿地系统现状调研报告青岛绿地系统现状调研报告摘要:本文主要调查了青岛市绿地系统的现状,包括绿地的分布情况、功能利用、管理维护等方面。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了大量有关青岛绿地的数据和信息。

结果表明,青岛市绿地系统建设规模较大,但在管理维护、功能利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青岛市绿地系统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引言青岛市是一座以海洋资源为特色的城市,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产。

为了保护和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青岛市积极开展绿地建设工作。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青岛市绿地系统的现状,为进一步完善绿地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

2. 数据和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

首先,我们在青岛市范围内随机选择了数个绿地进行实地考察,并记录了绿地的面积、植被覆盖情况、景观特色等信息。

其次,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通过对居民的访谈和调查收集了大量有关绿地利用和管理的数据。

3. 结果与分析(1)绿地分布情况根据实地调研数据统计,青岛市目前共有绿地近百处,总面积约为1000公顷。

其中,一些大型公园如青岛海滨公园、五四广场等面积较大,且拥有多样的景观资源。

但也有一些小型绿地,分布较为分散。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的社区和商业区也开始重视绿地的建设,展现了城市绿化的积极态势。

(2)绿地功能利用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在绿地中主要进行健身锻炼、休闲娱乐、游玩观赏等活动。

其中,健身设施和绿道是居民较为关注的设施,但一些绿地存在设施老化、设施缺乏、管理不善等问题,对居民的需求无法完全满足。

(3)绿地管理维护调研结果显示,青岛市绿地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存在一定问题。

一些绿地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绿地的草坪、花卉、绿化带等维护工作不及时,影响了绿地的整洁度和观赏价值。

同时,少数绿地存在乱停放车辆、乱野餐等现象,绿地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4. 建议(1)加强绿地建设规划。

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 第7篇 海岸带生物调查 试用

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 第7篇 海岸带生物调查 试用

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第7篇海岸带生物调查试用
海岸带生物调查是一项全面评估海岸带生物资源现状的重要方式,包括海洋的植物和动物。

它的目的是评估海岸带植物和动物的数量和
分布,以及海洋里的农业和渔业活动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最终目
的是为海洋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进行海岸带生物调查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调查范围要涵盖海
岸带内的所有类型,包括海浪高潮区、洄游区、休养生息区和海龟幼
龄期栖息地;第二,收集海岸带生物调查现场资料;第三,收集海岸
带生态状况的现场资料;第四,建立海岸带光学测量和虚拟栅格技术
支持的信息管理系统,以完善调查结果;最后,分析海岸带生物资源
分布情况,形成海岸带生物调查报告。

海岸带生物调查要分析和评估的数据有以下几类:第一,海洋生
物调查数据分析,包括海洋生物数量、物种组成和分布形式;第二,
水质调查数据分析,包括水体可见特征物质、活性化学物质等;第三,
海洋物种组成分布特征分析,如物种活动区等;第四,社会经济调查数据分析,包括海洋养殖、捕捞和游泳的影响等;第五,气候变化监测分析,如海洋海温变化情况等。

海岸带生物调查需要集成众多数据,并利用测绘、遥感和GIS等技术来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实际可行的海洋生态环境管理对策。

完成海岸带生物调查不仅需要良好的计算机技术和空间分析技术,而且要有充足的数据支持,深入海洋调查手段的深化,发展测绘技术,加强空间信息技术。

以上原则和方法,以更有效的方式提供海岸带生物调查的参考依据,有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生物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市海岸带环境管理调查报告学院: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班级:环工11-1姓名:***学号:************青岛市海岸带环境管理调查报告摘要海岸带是海陆交替的过度带,其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脆弱性,比较容易受到认为的影响。

人类作为海岸带“社会生态系统”的活动主体,在开发利用海岸带的同时,必然会对海岸带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的东南部,面向南海水域,海域广阔,海岸带资源丰富,海洋产业发展迅速。

但随着沿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沿岸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海岸带所面临的压力愈来愈大。

良好的海岸带环境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海岸带在国家经济和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使得海岸带环境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研究海岸带环境管理模式的目的在于提出与所采用的目标和制度相协调的海岸带环境管理措施。

一、引言海洋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海岸带是大陆和海洋之间的一个重要交界面,是地球表面最活跃的地区,也是资源与环境条件最为优越的自然区域,是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

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多和环境污染的加剧,陆地生存空间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人类开始将目光转向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的浪潮持续高涨,海岸带地区已成为沿海各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域,所面临的生态压力也逐步增大,亟待加以有效调控,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青岛海滨地域介绍青岛海滨风景区位于青岛市区南部沿海一线,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

陆地包括青岛山、信号山、观象山、太平山、八关山、小鱼山及南侧区域。

海域则有团岛湾、青岛湾、汇泉湾、太平湾、浮山湾等海域及所含岛、礁、海滩等。

主要风景游览区有八大关景区、八大峡景区、太平山景区和太平角景区。

主要风景点有栈桥、鲁迅公园、小青岛、小鱼山、百花苑、汇泉广场、五四广场、音乐广场、燕儿岛公园、第一、二、三、六海水浴场及海滨观光大道――东海路、香港路等。

从20世纪初开始,青岛由一处军事重镇、商埠逐步发展成为城市。

并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适宜的气候成为当时国内最早的避暑胜地。

二、三十年代,国内一大批学者、文化界人士云集青岛,使得青岛成为当时中国的文化重镇。

同时,国内的达官显贵及外国商人也进入青岛,活跃了青岛的工业、商业和建筑业。

不同国籍、不同地域的文化在这里产生碰撞和融汇,为青岛初期的城市建设构筑了特定的理念:半个多世纪中,“碧海、蓝天、绿树、红瓦、黄墙”及依山就势、鳞次栉比的优美建筑成为青岛独占鳌头的风光特色,青岛海滨因此也成为享誉海。

三、海岸带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海岸带的基本概念海岸带是指现在海陆之间相互作用的地带。

也就是每天受潮汐涨落海水影响的潮间带(海涂)及其两侧一定范围的陆地和浅海的海陆过度地带。

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

即由海洋向陆地的过渡地带。

世界海岸线全长44×104km,它是陆地和海洋的分界线。

由于潮位变化和风引起的增水-减水作用,海岸线是变动的,水位升高便被淹没、水位降低便露出的狭长地带即是海岸带。

现代海岸带包括现代海水运动对于海岸作用的最上限及其邻近的陆地,以及海水对于潮下带岸坡剖面冲淤变化所影响的范围。

中国在进行海岸带调查时,规定调查范围为:由海岸线向陆方向延伸10公里左右,向海至水深10~15米等深线处;在河口地区,向陆延伸至潮区界,向海方向延至浑水线或淡水舌。

2、海岸带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环境管理是通过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的行为的调整,以求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就是说,环境管理是人类有意识的自我约束,这种约束通过行政、经济、法律、教育等手段来实现,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和基本内容。

环境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以至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计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并以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社会体制和思想观念的形式体现出来。

具体说来,就是创建一种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海岸带管理是政府对海岸带地区以及有关的研究、开发利用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

《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关于综合管理的定义是,从国家的海洋权益、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的整体利益出发,通过方针、政策、法规、区划、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组织协调,综合平衡有关产业部门和沿海地区在开发利用海洋中的关系,以达到维护海洋权益,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海洋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目的。

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海岸带和海域的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是:(1)形成一种与传统管理不同的综合管理方法,实现部门之间协商的管理体制;(2)通过防止生态破坏和过度发展,保护生态过程、生命支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3)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海岸带环境管理就是指以海岸环境自然平衡和持续利用为目的,通过行政、经济、法律和教育等手段,协调海岸带资源和空间的开发利用,维护海岸带的自然生态平衡,防止、减轻和控制海岸带环境破坏、损害和退化的行政行为。

海岸带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保障或维护海岸带环境这一“公共物品”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支持力,其基本途径或基本方法是使依赖海岸环境的支持而获益的各方,能在确保环境承载力不受损的前提下,经过协调和规范,采用恰当的经济行为。

四、青岛市海岸带现状及现行环境管理模式环境始终是决定海岸带社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基本因素,是决定海岸带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了解海岸带环境管理的现状,首先应当了解海岸带的环境现状和开发状况。

1.青岛市海岸带环境现状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位于119030’~120000,E、35035’~370097N之间,市区将胶州湾环抱其中且依水而长,即墨、胶州和胶南三市濒临海岸,平度和莱西两市处于内地。

海岸带大陆陆域总面积5965.46km2,其中,市区面积为1102km2,所辖胶州、即墨、胶南三市面积为4863.46km2。

大陆岸线长730.64km,占山东省岸线的四分之一强【1】【2】。

(1)地形地貌青岛为海滨丘陵城市,属华北台地的一部分。

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凹。

海岸带地区山地主要分布在即墨市东部、胶州市南部、胶南市北部和中部、以及崂山区东北部,主要有2个山系,即东南的崂山山脉和南部的大珠山、小珠山、铁橛山等组成的胶南山群。

市区的山岭有浮山、太平山、青岛山、信号山、伏龙山、.贮水山等。

全市海岸分为岬湾相间的山基岩岸、山地港湾泥质粉砂岸及基岩砂砾质海岸三种基本类型【1】。

(2)气候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

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

据1898年以来百余年气象资料统计,市区年平均气温12.7℃。

全年8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5.3℃: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一0.5℃。

年平均降水量为662.1mm,降水的年变率为62%。

年平均降雪日数只有10天。

年平均气压为1008.6hPa。

年平均风速为5.2m/s,以南东风为主导风向。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3%。

青岛海雾多、频,年平均浓雾51.3天、轻雾108.2天【1】。

(3)土壤青岛市海岸带的土壤类型较多,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地分类系统,青岛市土壤主要有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盐土等5个土类。

棕壤是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及山前平原,土壤发育程度受地形部位影响,由高到低依次分为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等3个土属,棕壤性土因地形部位高、坡度大、土层薄、侵蚀重、肥力低,多为林、牧业用。

棕壤和潮棕壤是青岛主要粮食经济作物种植土壤。

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在即墨西北部、胶州北部浅平洼地上,该类土壤物理性状较差,速效养分低。

潮土主要分布在大沽河、五沽河的沿河平地,近海地带常受海盐影响形成盐化潮土,土壤肥力和利用方向差异较大。

褐土零星分布在胶南的石灰岩残丘中上部。

盐土则分布在各滨海低地和滨海滩地。

(4)水系青岛市水资源基本受大气控制,多年平均降水量688.2mm(折合水量73.3×108 m3),年平均水资源量22.1×108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6×108 m3,地下水资源量为9.3×108 m3,重复计算量3.2×108m3。

人均占有水资源313m3【3】。

全市河流均为季风雨源型,多为独立入海的山溪性小河。

海岸带地区按照水系分为大沽河和沿海诸河流两大水系。

大沽河水系包括主流及其支流,主要支流有小沽河、五沽河、流浩河和南胶莱河。

大沽河是全市最大的河流,由北向南流入青岛,由胶州南码头村入海,干流全长179.9km,流域面积4631.3km2,是目前青岛市汲取径流水和地下水的主要水源地。

大沽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61×108m3。

该河20世纪70年代前,径流季节性较强,季洪水暴涨,常年有水:70年代后期,除汛期外,中、下游已断流。

沿海诸河流指独流入海的河流,较大的有白沙河、墨水河、王戈庄河、白马河、吉利河、周疃河、洋河等,均为季节性河流【4】。

(5)生物多样性青岛海岸带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特点,为动植物的繁育提供了优良的环境。

该区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由于人类长期的经济活动,原始森林早己荡然无存,现有的天然植被具有明显的次生性。

据调查,全市共有种子植物151科,768属,1469种,其中栽培种占40%。

崂山植物区系有900余种,多以华北植物区系为主。

常见乔木树有栎属、槭属、黄连木、刺槐、枫杨、泡桐等。

裸子植物主要是松属。

灌木常见的为荆条、酸枣等,草本植物分布最广的为菅草、白羊草等。

在东南沿海及海岛上,有属于亚热带植物的耐冬、楠木、胡枝子等。

1998~2000年野生植物普查,共查有国家、省级保护野生植物28种,主要分布在崂山国家级森林公园【1】【4】。

该区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野生动物类群以鸟类为主,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鸟类迁徙通道上的主要“驿站"。

据调查,目前该区共有陆生脊椎动物411种,其中鸟类372种,旅鸟占72%,计267种。

受国家重点保护的62种,属中日候鸟保护协定规定保护的候鸟179种。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该区部分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个别物种已近濒危和灭绝的境地,现有近200种陆栖脊椎动物、110多种野生植物处于濒危状态。

极度濒危的脊椎动物有狼、豺、赤狐、獾、果子狸、艾虎、丹顶鹤、白鹤、白鹳、中华秋沙鸭等;极度濒危的野生植物有老鹳草、野大豆、黄芪、青岛百合、山东万寿竹、小花木兰、狭叶瓶儿草、天麻、蜈蚣兰、延胡索、紫花补血草、玫瑰、青檀和山茴香等【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