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尿的形成过程,知道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各器官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尿的形成过程,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及尿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2. 利用动画演示尿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理解。

3. 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泌尿系统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

2. 制作尿的形成过程动画演示。

3. 准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4. 分组讨论的问题及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泌尿系统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关注泌尿系统的组成。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各器官的作用。

3. 课堂讲解利用动画演示尿的形成过程,详细讲解肾单位的结构及功能。

4. 实践活动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尿的形成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人体生理健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泌尿系统健康。

7. 板书设计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肾: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泌尿系统组成及功能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3. 考察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如能正确描述尿的形成过程。

4.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保持泌尿系统健康的生活习惯的认识。

七、课后作业1. 绘制泌尿系统图,并标注各器官名称及功能。

2. 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持泌尿系统健康的小短文。

3.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于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泌尿科,实地了解泌尿系统的相关知识。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理解肾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肾脏的结构、分析相关数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尿液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尿液形成过程中物质成分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人每天排尿的图片,提问学生:“为什么人每天要排尿?尿液是怎么形成和排出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二)讲授新课1、泌尿系统的组成利用多媒体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图片,向学生介绍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重点讲解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2、肾脏的结构(1)展示肾脏的外形图片,让学生观察肾脏的形状、颜色和位置。

(2)展示肾脏的纵剖结构图片,结合模型,向学生介绍肾脏的内部结构,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

重点讲解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详细介绍肾单位的结构,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利用动画演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

3、尿液的形成过程(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通过动画演示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展示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的动画,讲解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3]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3]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是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2节内容。

一个人,只要是活着,就需要每天从外界摄取养料,同时将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物质的运输以及能量的供应之后,针对人体内代谢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

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此理解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功能;(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生能概述肾脏的结构,说明尿液的形成过程。

2.难点:学生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理解。

(三)教学整体构想依据课改理论,教学大纲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本中插入了大量的图片,这些图片能形象生动的说明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与排出等抽象问题,从而有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分析,使较为抽象的概念更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真正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在教学中应注意淡化有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主要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和资料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探究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根据血浆、原尿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通过小组讨论、发现法的学习形式,推测肾小球、肾小管的作用,再结合多媒体动画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

整个的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启发、观察、对比、综合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究中得到答案,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的使学生由被动的听转为主动的我要学,让学生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中找到了乐趣,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教案标题: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目标:1. 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组成成分。

2. 理解尿液的排出方式和作用。

3. 掌握尿液形成与排出的相关专业术语。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幻灯片或教学板书、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使用幻灯片或教学板书展示一个尿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尿液的认知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你们曾经想过尿液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吗?知识讲解:1. 通过讲解幻灯片或教学板书,介绍尿液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组成成分,包括肾脏的过滤、重吸收和分泌功能,以及尿液中的水、废物和溶质。

2. 解释尿液的排出方式,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作用。

实验设计: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模拟尿液的形成过程。

2. 提供实验器材和材料,如玻璃漏斗、滤纸、砂糖溶液和水。

3. 引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a. 将砂糖溶液倒入玻璃漏斗中,代表血液进入肾小球。

b. 观察滤液通过滤纸的过程,代表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c. 将滤液倒回玻璃漏斗中,加入一些水,代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 观察滤液的变化,代表肾小管的分泌作用。

e. 最后,将实验液倒入容器中,代表尿液的排出。

实验讨论: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比较实验前后液体的变化。

2.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实验中的滤液和尿液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知识总结:1. 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强调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过程。

2. 学生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关键术语。

拓展活动:1.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设计的实验,并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

2. 引导学生思考:尿液的形成与排出对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有什么重要作用?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尿液形成与排出的小论文,包括相关知识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2. 鼓励学生使用图表和实验数据支持他们的论点。

评估方法: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来评估他们对尿液形成与排出的理解程度。

课文《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课文《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课文《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课文《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文《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说出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人体尿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尿形成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肾的结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肾的功能与保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重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关于感动中国人物捐肾救母的视频,设疑导入。

师:视频中田世国捐肾救母的孝心令人感动,我们知道尿毒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危急人类性命,大家知道尿毒症如何根治吗?生:可以通过肾移植进行治疗。

师:对,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肾移植可以彻底治疗尿毒症呢?肾在尿液形成中有哪些重要作用呢?我看大家都摇头说不太清楚,那么我们这节课就详细地学习肾单位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二)新课讲授1、认识肾单位的基本结构:挂图展示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泌尿系统的组成,提出问题:(1)图中展示的是什么器官?(肾脏)(2)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呢?(形成尿液)教师出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指出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叫做肾单位。

并引导学生根据示意图,并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肾单位由及部分组成?(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2)各部分有何特点,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

(肾小球为血管球,肾小囊套在肾小球外,肾小管细长曲折,周围缠绕毛细血管,和肾小囊构成“小漏斗”型。

)教师归纳总结,并根据学生描述绘制肾单位的基本结构(板书)。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教学过程(1)肾的形态特征是怎样的?(2)肾的结构分为哪几部分?(3)为什么肾的皮质部分比髓质部分颜色深?4.入球小动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出球小动脉内流动的是静脉血。

对吗?为什么?5.形成尿液的器官是什么?这个器官与哪些血管相连?这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6.血液在肾单位中是怎样流动的?探究二:尿液的形成1.通过比较血浆与肾小囊中液体成分差异,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2.通过比较尿液和原尿成分的差异,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3.健康人一昼夜能够形成150升原尿,但是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这是什么原因?探究三:尿液的排出1.尿液和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了哪些物质?2.水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而排尿时会失去大量的水,为什么人在缺水的情况下还要排尿呢?(三)教师精讲点拨1.体内废物排出的两种方式:(1)排泄:人体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2)排遗:消化后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2.肾单位的结构中,肾小球是个毛细血管球,属于循环系统,又是肾脏的结构,属于泌尿系统,因此属于双系统;肾小球两端连的血管都是动脉,且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原因是在肾小球处没有消耗氧气。

3.入球小动脉较粗,出球小动脉较细,这样能保证肾小球处有较高的滤过压;出球小动脉两端连的都是毛细血管网,一端是肾小球毛细血管网,一端是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4.尿的形成过程:5.血液成分的变化:6.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被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但小分子蛋白质可以。

所以,原尿中含有少量的蛋白质。

7.与血液相比,原尿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与血浆相比,原尿中没有大分子蛋白质;与原尿相比,尿液中没有葡萄糖;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

8.与肾动脉相比,肾静脉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有尿素、氧气等。

(四)知识迁移。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精选3篇)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①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解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明白排尿的意义(二)、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观看动画、学生动手绘图、小组内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测、观察、协作、自主学习能力,空间想象、归纳总结、运用知识、绘图等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人体内废物排出体外的重要性;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肾脏的结构。

2、尿的形成。

教学难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教学方法:观察法、绘图法、数据分析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

(2)肾的内部结构图。

(3)尿的形成录像片或自制的活动投影片。

2.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泌尿系统疾病的病例及相关尿液化验单。

课型:授新课[教学过程]设问:在每天的课间,同学们会时不时的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是哪里?去干什么?生答。

人体内的废物都有哪些?教师:大家以自身为例,想一想人体出汗、呼气排出的有什么物质?学生:有水、盐(汗是咸的),还有二氧化碳。

教师:大家再想一下,尿液和粪便中排出的有什么物质?学生:尿中主要是水,还有尿素(有臊味),粪便是由食物消化后的残渣体内的这些废物都是组织细胞产生的还是人吃进去的?人体内的废物过多了会怎么样呢?生答。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实例,参看课本P80上边的文字思考:体内的这些废物以什么形式通过什么结构排出体外的?学生思考回答后,展示幻灯片并进行总结。

导入新课:根据刚才的回答大家知道了:人体内会产生很多的废物,而这些废物若积存在体内将会阻碍人体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因此,体内产生的废物必须及时的排出体外,体内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

本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排出体内废物最主要的途径——尿的形成和排出。

这需要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读图,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各结构的功能。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教学重点:1. 泌尿系统的组成。

2.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教学难点:1.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机制。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2. 动画演示:通过动画演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机制。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向学生介绍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展示图片:展示泌尿系统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组成。

3. 展示动画:播放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过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机制。

第二章: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1. 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

教学重点:1. 肾脏的结构。

2. 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

教学难点:1. 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肾脏的结构。

2. 动画演示:通过动画演示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向学生介绍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展示图片:展示肾脏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结构。

3. 展示动画:播放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

第三章: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学目标:1. 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2. 掌握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教学重点:1. 尿液的形成过程。

2. 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教学难点:1. 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尿液的形成过程。

2. 动画演示:通过动画演示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尿的形成和排出-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一、概述
本节课将主要探讨尿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我们将学习到人体是如何通过肾脏、泌尿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来将废物物质如尿素、尿酸等排出体外的。

二、尿的形成过程
人类的肾脏通过不断的过滤血液来将废物物质从血液中清除出去。

这些废物物质包括尿素、尿酸、氨和各种盐类等。

这些废物物质被清除出去后形成的液体称为原尿。

原尿在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处理后,被输送到肾盂中。

在输送的过程中,肾小管对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水分等的重吸收。

经过重吸收处理后的尿液,被称为终尿。

三、尿的排出过程
人体通过泌尿系统来排出尿液。

泌尿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将人体的废物物质排出体外。

在泌尿系统中,肾脏排泄出来的终尿经由输尿管输送到膀胱中。

在膀胱中,尿液被暂存,等待排出。

当尿液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人体会通过排尿的方式将尿液排出体外。

当人体感觉到排尿的需要时,膀胱内的肌肉会开始收缩。

同时,尿道口的门也会打开,尿液顺着尿道排出体外。

当大便排出后,肛门会进行收缩以防止尿液和大便共存。

四、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尿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肾脏作为泌尿系统的重要部分,通过过滤血液和重吸收的方式将废物物质从血液中清除出去。

在泌尿系统中,膀胱的收缩和尿道的门的打开才实现了排尿的过程。

通过学习这一知识,我们加深了对人体泌尿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认识,也明白了人体排泄废物的过程。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人体的泌尿系统组成及其功能。

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包括滤过、重吸收和分泌。

掌握尿液排出的途径和机制。

1.2 技能目标能够使用图表和模型展示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能够进行简单的尿液检测实验,了解尿液成分。

1.3 情感目标培养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和自我保护意识。

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泌尿系统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输尿管:作用和位置膀胱:储存尿液的作用尿道:排尿的通道2.2 尿的形成过程滤过:血液在肾小球中的过滤作用重吸收:有用物质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分泌:废物和多余物质被排出体外2.3 尿液排出机制排尿的信号传导过程膀胱的收缩和松弛尿道的开启和关闭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尿的形成过程。

利用图片、模型等辅助教具进行直观展示。

3.2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尿液检测实验,观察尿液成分。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尿的形成过程。

3.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尿液排出的机制和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彼此的理解和观点。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收集学生的小组讨论记录和实验报告。

4.2 知识测试进行尿的形成和排出相关的知识测试,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分析学生的测试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具和材料泌尿系统模型、图片和图表尿液检测实验器材和试剂5.2 教学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进行辅助教学。

提供相关的在线资源和阅读材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第六章:教学过程6.1 引入新课通过引入问题或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泌尿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6.2 讲授泌尿系统组成使用泌尿系统模型、图片和图表,讲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理解。

6.3 尿的形成过程实验进行简单的尿液检测实验,观察尿液成分。

尿的形成和排出优质课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优质课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胶南市藏南镇中学逄焕香一、教学设计概述(一)教材内容分析《尿的形成和排出》侧重于从尿液形成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的角度来安排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规律,结合具体的事例和生活中的材料,编者编写了这些内容: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尿的排出,还有观察与思考和资料分析,通过所提供的材料,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理解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互适应的基本观点,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并感悟健康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1、因为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习基础一般,但他们学习生物已快一年了,已掌握了一般的基础知识,并且探究学习中容易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敢于质疑,并且做到了学中用、用中学的好习惯。

2、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难度并不很大,但对各种能力的培养上有所差异,在分析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时,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许会有欠缺。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②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推测能力以及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讲究卫生,注重健康,形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描述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四)教学突破引导学生观察泌尿系统的构成及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分析尿液形成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种多媒体课件和泌尿系统的模型,学生提前预习本节内容搜集有关尿液的资料。

(六)教法和学法本课教学总的设计思想是通过多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构建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努力体现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提供来自于生活中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理解。

初中学的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根据这一思维特点,遵循“教必须以学为立足点”的教育理念,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活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获取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尿液的形成过程。

2. 使学生掌握排尿的意义,了解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 尿液的形成过程3. 排尿的意义4. 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排尿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尿液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 进行实物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尿液是从哪里来的吗?尿液有什么作用?”2. 讲授新课1. 讲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 展示多媒体课件,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3. 讲解排尿的意义及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3. 课堂互动1.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4. 实物操作1. 学生动手操作模型,加深对肾脏结构的理解2. 学生观察尿液样本,了解尿液的成分5. 总结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3. 布置作业:绘制肾脏结构和尿液形成过程的思维导图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肾脏结构、尿液形成过程和排尿意义的理解,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评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实物操作:检查学生在操作模型时的准确性和理解程度,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学生提交的思维导图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医学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肾脏疾病和健康饮食。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观察尿液样本,进一步了解尿液检测的知识。

3. 开展健康宣传活动,让学生向家人和朋友宣传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5.探究肾单位结构与尿的形成关系;
6.举例说明排尿的意义,了解排尿异常对人体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学习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使其理解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科学思维,通过探究肾单位结构与尿的形成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排尿异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关注自身和他人健康;
此外,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可能需要课后进行巩固复习。因此,我考虑在课后布置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章节的内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尿的形成和排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排尿的意义及排尿异常对人体的影响。
举例解释:
-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核心内容,教师应详细讲解这两个过程的作用机制;
-尿的排出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膀胱、输尿管、尿道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肾单位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如肾小体和肾小管的组成及其在尿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肾单位结构与尿的形成过程之间的关系,教师可通过肾脏模型、图表等方式,展示肾单位各部分在尿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对于排尿异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教师可通过案例讲解,使学生明白排尿异常可能导致的问题,如尿路感染、肾结石等,并了解预防措施。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定位《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的基础上,对人体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探究。

其中尿的形成过程有利提高对学生读图解图的能力,因此,本节是知识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集中体现。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位置和功能,理解排泄的概念,掌握肾脏的结构与尿液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肾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肾脏是尿液形成的结构基础,尿液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二、教法与学法(一)学情分析学习者是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好问好动,但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优于理性思维,自控能力较差,自主探究能力还不够强。

这些特征对教学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故教师要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者已学习了血液循环的知识,为学习尿的形成做好了铺垫。

同时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有关尿液形成的常识,但非常肤浅,且遇到的问题似乎更多,如其具体过程如何,血尿是怎样形成的,尿毒症为何要换肾等。

教师利用这些学生想知道又不能解决的问题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矛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法学法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教师评价和归纳相结合的方式。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捐肾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田世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

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

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

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田世国的事迹感动了世人,他成为了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1一、教材内容分析《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

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标要求学生能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交流讨论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生物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他们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生物学这门课充满兴趣。

在生活中,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因此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形成尿液的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血浆、肾小球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2)通过对泌尿系统卫生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教学重点1、肾脏的结构2、尿液形成的过程五、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六、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在教学中我以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为主线,以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为载体,主要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单位的结构,再根据对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帮助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推测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壁的作用,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一、学习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及肾单位的结构2、概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重点)3、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4、认同肾脏的结构与它承担的功能是相适应的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肾脏的结构,尿的形成以及形成过程中物质的变化难点:尿的形成过程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二)探究新知1、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第72-73页,自主完成以下问题:(1)泌尿系统主要有哪些器官组成?(2)注意观察肾动脉、肾静脉及肾的颜色,想象一下肾脏里血管的分布是怎样的?血液怎样进出肾脏?(3)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归纳总结:肾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

2、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1)位置:对照图片指出位置,每个肾包括大约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2)外形:对照图片描述肾脏外形像,颜色是。

(3)结构:微观结构,肾单位由、和组成。

3、尿的形成和排出【自主学习2】仔细教材第74页的资料分析,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2)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3)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评价点拨简单手绘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边绘图边分析,总结:(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血液,形成原尿(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有用物质,形成尿液(3)血浆、原尿、尿液中都含有水、无机盐、尿素“动画展示”进一步巩固尿的形成过程,深化理解。

通过课件展示观察肾单位血液循环示意图:[结论]血液在肾单位的流动方向: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毛细血管→肾静脉易错点:肾脏中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的是出球小动脉。

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小球中流动的都是动脉血。

穿插练习,加强巩固。

4、排尿的意义解释排尿的意义及保护肾的方法(三)课堂小结(四)巩固练习1、血浆、原尿、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区分排泄和排遗,知道三种排泄途径;
②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③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进一步提高数据分析和推测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从生活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教学,图文结合,观察分析,利用小组讨论交流,加深理解和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人体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难点:知道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中成分的去留。

三、课前准备
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及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收集制作尿的形成的flash动画。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设计
六、板书设计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一、排遗和排泄的区别
二、排泄的三种途径
三、泌尿系统的组成
四、尿的形成
血液 原尿 尿液 七、教学反思
1.本节课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利用多媒体,优化了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产生深刻的体验,提高了教学质量。

2.尿的形成是一个无法直接看见的微观过程,因此教师不急于阐述尿液形成的完整过程,而是以点连线,先以资料分析使学生比较出血液、原尿、尿液成分的不同,归纳肾单位各部分的作用,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学生自己表述出尿液形成的过程。

3.课后的《科学·技术·社会》是生物科学的前沿,与社会生活联系肾小球和肾小 囊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比较紧密。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结合这一部分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肾脏的重要性及其功能的实现原理,了解器官移植的价值所在。

4.肾小球和肾小囊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尿的形成这一过程和过滤装置有相似之处,可以利用改进的过滤装置来模拟演示这一过程,直观的实物演示必将带来更好的效果。

回龙初级中学丁茜博
2019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