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复习六年级文言文阅读题和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含答案)_4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含答案)_4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感悟回答。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奕,其一人__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1.将文章内容补充完整。

2.“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中“之”字的解释是()A.代词,指教诲B.代词,指鸿鹄C.助词,的3.用现在的语言翻译画波浪线的句子4.同样是跟弈秋学下棋,为什么两人的成就却天壤之别?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5.短文选自____________ 。

6.选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错误的一项()。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B.及日中/则如盘盂C.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D.孰为/汝多知乎7.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①孔子……其故(故:)____________ ②日始出时去人近(去:)③及其日中如探汤(汤:)____________ ④孔子不能决也(决:)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9.阅读本文获得的启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穷尽的,我们要不断学习。

B.要勤于思考,大胆向权威质疑,求得答案,探求客观事理。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实事求是。

D.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论语三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小学:2021年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期末复习专项题—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小学:2021年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期末复习专项题—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1学年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一、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学弈》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②非然也(______)③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④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3.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4.翻译句子。

惟弈秋之为听。

___________________5.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说明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

既而君悔之,遣使追。

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

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

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①阿:指阿县②共载:同车的③赈:救济。

6.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奇/十六B.既而/君悔之C.夫以/老者之智D.铸库兵/以作耕器7.解释下面句子加点的词。

(1)使(______)(2)反(______)(3)闻(______)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追者”认为“子奇必能治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_1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_1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文言文阅读。

劝学(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①,②以为轮,其曲中规③。

虽有④槁⑤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⑥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释】①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通“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

③规:圆规。

④有,通“又”。

⑤槁,枯。

⑥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1.请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1)学不可以已:________ (2)水为之,而寒于水:________ (3)虽有槁暴:________ (4)使之然也:________2.《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中“知”的意思是“智慧”,所以文中“知明而行无过”的意思可能是________。

3.请根据节选内容,填写作者表达的观点和运用的事例。

文言文阅读。

怀素练字怀素居零陵①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②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零陵:今湖南零陵。

②庵:住所。

4.联系上下文,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乃种芭蕉万余株_______ 盘板皆穿_______名其庵曰“绿天”_______贫无纸可书_______5.“乃漆一盘书之”中“之”的用法和下面相同的一项是()A.通国之善弈者也B.书之再三,盘板皆穿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6.小学阶段我们欣赏了怀素的草书作品《_____》,还认识了很多有名的书法家,如:_______和_______。

7.请写出一个与“盘板皆穿”意思相近的成语,再写下你最想对怀素说的话。

______ ________阅读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春日寻芳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①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院。

小姊②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④。

寻芳水滨③,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精华版 六年级(小升初)文言文考试真题汇总50题(一)带答案

精华版 六年级(小升初)文言文考试真题汇总50题(一)带答案

六年级(小升初)文言文考试真题汇总(一)(50题带答案)1.(2020·全国小升初模拟)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②三百人。

南郭③处士④请为⑤王吹竽,宣王说⑥之,廪食以数百人⑦。

宣王死,湣王立⑧。

好⑨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注释)①宣王:齐国国君。

使:派、让、请。

竽(yú):古代乐器名,有点像现在的笙(shēng)。

②必:一定、必须。

③南郭:复姓。

④处(chǔ)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

这里带有嘲讽意味。

⑤请:请求。

为(wèi):给、替。

⑥说(yuè):同“悦”,高兴。

⑦廩食:官府供食。

廪:粮仓。

食,供养、给……吃。

以,同“与”,与……相同。

⑧立:继承了王位。

⑨好:喜欢、喜好。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使:________必:________(2)南郭处士请为.王吹字,宣王说.之。

为:________说:________(3)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好:_________逃:________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句的意思。

(1)南郭处.士(________)__________(2)好.一一听之(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想想“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4.人以下几个角度说说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

(1)从南郭处士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2)从齐宣王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派、让、请。

一定。

替、给。

同“悦”,高兴。

喜欢、喜好。

逃跑。

2.chǔ南郭先生hào喜欢一个一个单独听3.讽刺了无才无德的人,靠招摇撞骗,最终会得到难堪的下场。

4.人要有真才实学。

做事用人要严谨。

2.(2020·全国小升初模拟)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2023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真题汇编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2023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真题汇编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2023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侯与虞人期猎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③猎。

是日④,饮酒乐,天雨⑤。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⑥之⑦?”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⑧乐,岂⑨可不一会期哉?”乃⑩往,身自罢之⑪。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文侯书》)【注】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①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员。

①期:约定。

①是日:这天。

①雨:下雨。

①焉:何,哪里。

①之:到,往。

①虽:即使。

①岂:难道。

①乃:于是,就。

⑪身自罢之:亲自取消了这次活动。

1.用现代汉语写出“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原文中的六个字概括左右阻止文侯出猎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这则小故事中,你看出了魏文侯具有怎样的美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shǎo shào)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tāng shāng)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wèi wéi)世无足复为.(wèi wéi)鼓琴者。

4.请你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5.伯牙是传说中善于弹琴的人,锺子期是善于听琴的人,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__,用成语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6.“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是________。

7.伯牙的琴声除了表现巍巍的大山、汤汤的流水之外,还会表现什么?照样子补充。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方鼓琴而志在_________,锺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版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试卷(02)(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版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试卷(02)(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试卷(二)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季梁)往见王日:“令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告臣日:“吾欲之楚。

’臣日:'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日:‘吾马良。

’臣日:‘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日:‘吾用多!’臣日:‘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日:‘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áng):大路。

②方:正在。

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④奚为:何为,做什么。

⑤御者:车夫。

1.翻译下列句子。

(1)吾欲之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之楚,将奚为北面?_____________________(3)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A.南辕北辙B.分道扬镳C.天南地北D.南来北往3.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课文再现。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义,。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在这段话中,作者____提出了_______的主张。

5.把内容补充完整。

6.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7.选文中画“”的句子中的“二者”分别指____和____;“舍”的意思是____。

破瓮救友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撰),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8.解释下列划横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自是手不释书自( )①众皆弃去去( )①儿得活得( )①群儿戏于庭于( )9.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例句“闻讲《左氏春秋》,爱之”相同的是()A.故时有物外之趣B.其虫旧曾有之C.至之市D.钱帅登之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考前冲刺卷【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考前冲刺卷【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考前冲刺卷一、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①舟中坠于水。

遽②(jù)契③(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①自:从。

②遽:急忙。

③契:用刀子雕刻。

1.读下面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B.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C.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D.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进入水中。

B.他就从船上跳下去寻找。

C.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3.楚人找不到剑的原因是什么?(用古文..中的话回答)___________古诗文阅读。

小儿不畏虎忠、万、云、安①多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②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③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④虎之食人,必先被⑤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选自苏轼《东坡全集》)【注释】①忠、万、云、安:地名,都是在四川一带长江沿岸。

②浣衣:洗衣服。

③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儿。

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④意:估计,推断。

⑤被:施加。

4.对“虎熟视久之”的“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成熟B.熟悉C.仔细D.深:酣5.对文中画线句子“二小儿戏沙上自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小孩老二嬉戏在沙滩上,且神情不紧张。

B.两个小孩玩沙很开心,胆子很大。

C.两个小孩还是神情如常的在沙滩上嬉戏玩耍D.排行第二的小孩游戏在沙滩上,胆子很大。

6.下列句子中,哪一句中的“之”指的是老虎()A.妇人仓皇沉水避之B.虎熟视久之C.虎之食人D.而不惧之人7.苏轼借这篇文言文,要赞赏的勇气是()A.勇往直前B.无知者无畏C.敢作敢为D.初生牛犊不怕虎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通用版(含答案)[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通用版(含答案)[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全)一、逸闻十则(一)粟粥荠菜宋,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盛之,经宿①遂凝,刀割为四块。

早晚取二块,断荠菜②十数茎于盂③,暖而啖④之。

这样者三年,后登进士,为兵部尚书,谥文正公。

[注:①宿:xiǔ,宵,夜。

②荠(jì)菜,一种野菜。

③盂,yú,一种圆口器皿。

④啖,dàn,吃,]1.加黑字解说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惟煮粟米二升惟:只。

B.经宿遂凝遂:就。

C.暖而啖之暖:温暖。

D.谥文正公谥:shì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被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这里用作动词。

2.这段文字表达的要旨是:(二)不展家信宋,胡瑗(yuàn),布衣时,与孙明复、蔡守道为友,念书泰山,攻苦,食淡,终夜不寐。

十年不归,得家信,见上有安全二字,即投之涧,不复展读,不欲分其心也。

1.判断下边语句翻译能否正确()“念书泰山,攻苦,食淡”——在泰山中念书,攻读刻苦,饭食粗淡。

2.下边词语,哪几项能归纳语段中胡瑗的性格()A.勤劳 B .不怕贫苦 C .锲而不舍D.谦逊 E .不管家室 F .全神贯注(三)铸砚示志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

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

”屡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

或劝改业,翰乃自铸铁砚1以示人曰:“穿易。

”卒以士及第。

1.加黑字解的两是()A.常自奇:子。

B.屡士:推,介绍。

C.官其姓:wù,。

D.或政或:有的人。

E.翰乃自以示人示:人看。

F.穿易。

易:简单。

G.卒以士及第卒:于。

及第:科代考取。

2.下边文意理解有的一是()A.桑翰自己的容颜感觉自卑。

B.桑翰是一个有志气,有毅力的人。

C.官是一个昏庸的官。

(四)系冢吴,季札,出游上国①,徐君。

徐君好季札,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

使上国,未献。

至徐,徐君已死,乃解宝,系徐君冢而去。

从者曰:“徐君已死,尚与乎?”季子曰:“否则。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sì):等待。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明日早,令人求故人:________ (2)故人来,方与之食:________(3)恐其自食其言也: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________2.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而止之食。

B.起不食待之。

C.故人来,方与之食。

D.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吴起在为人处事上太过拘泥执拗,这样会让别人感到很累。

你赞成这样的说法吗?请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碟(dié)躞(xiè)②而听。

【注释】①操:琴曲。

②碟躞:小步来回走动的样子。

5.联系上下文,写出带点字的意思。

(1)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_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2)伏食如故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_______________ (3)转为牛虻之声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 (4)即掉尾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 掉:_______________ 6.写出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试卷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附答案与解析)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试卷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附答案与解析)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蒙正不为物累(宋)欧阳修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①。

有一朝士,家藏古鉴②,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③。

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

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

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注释:①眷遇:器重,看重。

②古鉴:古镜。

③知:知遇,得到赏识或重用。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弟遂不复敢言/肃遂拜孟母B.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乃取一葫芦至于地C.自言能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D.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2.请你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只断三处)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3.结合内容分析吕蒙正是一个怎样的人?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着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隐!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翻译下列加点的词。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②不蔓不枝(_______)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④陶后鲜有闻(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与情感?三、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兰之味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②无所,故称瑞③耳。

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①取:嗅取(兰的香味)。

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三)-(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三)-(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三)-(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三)-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一.文言文阅读(共8小题)1.(2022 南湖区)文言文阅读。

狐假虎威①(节选)虎求②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④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本文选自《战国策》,题目为后人所加。

假,凭借。

②〔求〕寻求,寻找。

③〔无敢〕不敢。

④〔长〕做首领,统领。

(1)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走”的意思是。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___ 。

(2)读短文,根据故事的发展完成填空。

→狐曰无敢食→→→虎以为畏狐2.(2022 宁波)猴弈西蕃①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

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因得其巧。

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②去。

猴即下树与人弈,遍国中莫之胜。

国人奇之,献于朝。

上诏③,征能弈者与之较,皆不敌。

或言,杨靖善弈。

时杨靖以事系于狱,诏释出,之猴前。

靖请以盘盛桃。

猴心牵于桃,无心弈,遂败。

(有删改)【注释】①西蕃:我国西部偏远的地方。

②遁:消失。

③上诏:皇帝下诏书。

(1)古文中的“之”有多种释义。

下列句中的“之”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填序号)之:①到、去。

②第三人称代词。

③相当于现代汉语组词“的”。

A.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___________B.遍国中莫之胜___________C.诏释出,之猴前___________(2)回忆语文书中的《学弈》,比较《猴弈》,完成表格。

题目老师最终的“失败”者失败的原因(用原文填写)《猴弈》老猴《学弈》另一人___(3)通过“猴弈”和“学弈”两个事例,可以总结出一个共同的观点是:___ 。

3.(2022 闽侯县)阅读小古文《北人食菱》,完成(1)﹣(4)题。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和答案小升初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和答案小升初全国通用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

[杵](chǔ)棒槌。

[卒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方()欲()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小升初语文复习六年级文言文阅读题和答案共23页文档

小升初语文复习六年级文言文阅读题和答案共23页文档
小升初语文复习六年级文言文阅读题和答 案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பைடு நூலகம்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过关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过关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过关练习(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过关练习-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理解。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 )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该读出( )的语气。

A.反问____________B.疑问____________C.否定____________ D.肯定4.你从《学弈》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蜀鄙二僧蜀①之鄙②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③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教年来欲买舟④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⑤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⑥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蜀:四川。

②鄙:边远的地方。

③恃:凭借。

④买舟:租船。

⑤越:到了。

⑥顾:难道。

5.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1)吾欲之南海( )A.相当手“的”____________ B.往,到……去。

C.代指他(2)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A.欲望,欲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卷(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卷(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卷(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 )(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B.(戴嵩)尤所爱C.(牧童)拊掌大笑D.(杜处士)不可改也2.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杜处士十分珍惜戴嵩画的《牛》?请用“”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3.牧童拊掌大笑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理解。

(一)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烟囱,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

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注释:(1)过:拜访。

(2)突:堗,烟囱。

(3)嘿:同“默”(4)居无何:过了不久。

(5)上行(hānɡ):上坐。

(6)突:烟囱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更为曲突,远徙其薪(____________) (2)余各以功次坐(____________)(3)乡使听客之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主人乃寤而请之(____________)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2)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终亡火患。

2022-2023学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部编版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部编版含解析)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分类复习-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小古文阅读。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①难之②。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③。

既已纳其自托④,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①辄:就。

②难之:对这件事感到为难。

③耳:罢了。

④既已纳其自托: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

1.阅读短文,写出下面画横线字的正确读音。

乘船避难_____歆辄难之_____王欲舍所携人_____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俱.乘船避难(一起)B.王欲舍.所携人(舍弃,抛弃)C.本所以疑.(怀疑)D.遂.携拯如初(于是)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幸尚宽,何为不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宁可以急相弃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你认为两人谁优谁劣?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管仲、隰朋①从②于桓公而伐孤竹③,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④。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⑤之,遂⑥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奴冬居山之阳⑦,夏居山之阴⑧,蚁壤一寸而仞⑨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

注释:①管仲、隰(xí)朋:都是齐桓公时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②从:跟从。

③孤竹:古国名。

④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⑤随:跟随。

⑥遂:于是、就。

⑦山之阳:山的南边。

⑧山之阴:山的北边。

⑨仞:古代的计量单位。

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蚁冬居山之阳。

6.根据文意解释加点的字。

①春往而冬反.反:_____②行.山中无水行:_____7.文中出现的人物管仲利用_____找到了_____,隰朋利用_____找到了_____;从这两个人物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有答案)

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有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一.文言文阅读(共8小题)1.(2023•洛阳)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学弈ㅤㅤ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弃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请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说出其意思。

①一心以为 有鸿鹄将至。

为: ②为 是其智弗若与?为: (2)两人学弈的结果是: (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这句话的意思是;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方式。

自问自答,总结了全文。

(4)全文短小精悍,通过讲述一个完成故事,事中见理,告诉读者 。

2.(2023•瀍河区)文言文阅读。

陆绩怀橘ㅤㅤ绩①年六,于九江见袁术。

术令人出②橘食之。

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③母。

”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

术奇④之,后常称说。

(选自《三国志•吴志•陆绩传》)【注释】①绩:陆绩,三国时吴国著名学者。

②出:拿出,取出。

③遗:送给。

④奇:对……感到与众不同。

(1)为下面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临行拜辞术。

A.言辞。

B.告别。

②跪对曰。

A.回答。

B.面对面。

③后常称说。

A.称赞。

B.称为。

(2)陆绩把橘子放在怀中带走的原因是 A.橘子很甜,他还想带一些回家吃。

B.母亲让陆绩带一些橘子回家给她吃。

C.橘子很甜,他想带一些回去给母亲吃。

(3)“术奇之”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文中陆绩身上有哪些美好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写一写。

3.(2023•黔西县)课内阅读ㅤㅤ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ㅤㅤ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ㅤㅤ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ㅤㅤ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ㅤ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ㅤㅤ孔子不能决也。

六年级下册语文小升初试题 文言文专练 (含答案)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小升初试题  文言文专练 (含答案)部编版

小升初文言文专练文言文方法与技巧1.通过看题目和注释了解文章背景及作者。

2.带着问题通读文章,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翻译。

3.梳理文章大意和故事情节。

4.注意疑难字和语句翻译。

5.掌握常见题型做题方法。

如,解释加点字词和语句。

6.总结归纳常见字词及句式。

(一)文言文阅读续师说黄宗羲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

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

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遂以为古之师弟子皆然,而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①,兔园蒙师②,摇笔即毁朱陆③。

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

乳儿粉子,轻浮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

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

吁!其可怪也。

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

执杖屦,待左右。

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

故何北山④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

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

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

诸君子过情推奖,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

注①欧曾:文学家欧阳修和曾巩。

②兔园蒙师:指知识浅陋的读书人。

③朱陆:宋代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

④何北山:何基,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教授门生,不遗余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道受业解惑受:同“授”,传授。

B.今世以无忌惮相高高:以……为高。

C.古人姓氏,道听未审审:仔细。

D.作《续师说》以谢之谢:道歉,谢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 3.这个故事讲的是 ————成语。
• 4.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
答案
1.转身 • 2.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
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 • 3.叶公好龙 • 4.有的人表面喜欢某样事物,却不是发
自内心的喜欢
•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 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3.守株待兔(略)
•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 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 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 ) (2)破之(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
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
1,①正在②到往③虽然④善于…… 2,(1)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 (2)这几样条件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
远。
3,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可 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最终达到自己 想要的目的,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的条 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 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 举一例。
答案
• 1.去:离开(2)破:击破
• 2.从此以后手不离书,以至到了不知饥 渴寒暑的地步
• 3.如:曹冲称象;

瓦特留心观察水沸腾发明蒸汽机
吴起守信
•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 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 公而食。”故人至暮③不来,起不食 待之。明日早,令⑤人求故人,故人 来,方⑥与之④食。起之不食以俟① 者,恐②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 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⑦ 不可也。
样的品质?
答案:
• 1、①从前②约定③像④诚信 • 2、(1)第二天早晨,(吴起)
派人去找老友。(2)吴起不吃 饭而等老友,是因为担心自己 说话不算数。
邴bǐng原弃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
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
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
①俟(sì):等待 ②恐:恐怕,担心 ③暮: 夜晚 ④之:代词,之老友 ⑤令:派、使、让⑥方:才⑦信:信用⑧ 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1,解释字 ①昔吴起出 ( ) ②期返而食( ) ③其为信若此( ) ④欲服三军,非信
不可也( ) 2,翻译句子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②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吴起守信》体现了吴起具有什么
•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③而身为宋国笑( )④冀复得兔( )
•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从短文 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 谈。
• 答:
• 1.①走:跑②释:放下③身:自己④冀: 希望
• 2.议论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己 却被宋国人耻笑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A.邻舍有烛而不逮 不逮:不给他
• B.衡乃与其佣作 佣作:雇佣劳作
• C.而不求偿
偿:报偿
• D.邑人畏服之如是 邑人:同乡
• 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
• 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 后你有什么感受?

• 1.A • 2.凿壁偷光 • 3.三个故事:凿záo壁偷光、佣作求书、
说《诗》 • 感受:(略)
泣耳.“ ②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本文中的老师有着怎样的精神? 4,从邴原身上,我们能够学到什么精神?
答案:
1,①能够。 ②经过。 ③白白地。④想 要
2,(1)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 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伤感,所以 哭泣。(2)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 白教你,不收学费。
3,老师有着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
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 1、恻:怜悯。 2、苟:假如,如果。 3、徒:白白地。 4、《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 5、得:能够。 6、资:费用。
1,解释字 ①凡得学者()②过书舍而泣( ) ③吾徒相教()④欲书可耳() 2,翻译句子 ①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
文言文阅读复习
•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 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 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 1.解释下列词语。
• A.嬉:
B.贾人:
•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故:________。
4,一是吾马良,二是吾用多,三是吾御者善。
匡kuāng衡字稚zhì圭guī,勤学而无 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 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 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 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 《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 颐。”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 闻者皆解颐yí欢笑。
• 1、大行:大路。2、持其驾:拿着绳子,驾 着马车。3、奚为:何为,做什么。4、用: 资用,即路费。5、御者:驾车的仆夫。
1,解释字 ①方北面而持其驾( )②我欲之. 楚( ) ③马虽良( ) ④吾御者善( )
2,翻译句子 ①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②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பைடு நூலகம்。
3,你从这个成语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4,文中“此数者愈善”中的“此数者”指代
答案
• (1)A.嬉:游戏,玩耍 • B.贾:商人 • (2)孟母三迁
•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 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 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 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 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 者也。
•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
4,能够学到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 和学习上勤奋刻苦的精神。
南辕北辙
•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 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 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 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 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 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