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复习六年级文言文阅读题和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含答案)_4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感悟回答。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奕,其一人__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1.将文章内容补充完整。
2.“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中“之”字的解释是()A.代词,指教诲B.代词,指鸿鹄C.助词,的3.用现在的语言翻译画波浪线的句子4.同样是跟弈秋学下棋,为什么两人的成就却天壤之别?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5.短文选自____________ 。
6.选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错误的一项()。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B.及日中/则如盘盂C.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D.孰为/汝多知乎7.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①孔子……其故(故:)____________ ②日始出时去人近(去:)③及其日中如探汤(汤:)____________ ④孔子不能决也(决:)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9.阅读本文获得的启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穷尽的,我们要不断学习。
B.要勤于思考,大胆向权威质疑,求得答案,探求客观事理。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实事求是。
D.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论语三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小学:2021年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期末复习专项题—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1学年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一、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学弈》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②非然也(______)③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④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3.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4.翻译句子。
惟弈秋之为听。
___________________5.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说明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
既而君悔之,遣使追。
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
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
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①阿:指阿县②共载:同车的③赈:救济。
6.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奇/十六B.既而/君悔之C.夫以/老者之智D.铸库兵/以作耕器7.解释下面句子加点的词。
(1)使(______)(2)反(______)(3)闻(______)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追者”认为“子奇必能治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_1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文言文阅读。
劝学(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①,②以为轮,其曲中规③。
虽有④槁⑤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⑥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释】①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通“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
③规:圆规。
④有,通“又”。
⑤槁,枯。
⑥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1.请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1)学不可以已:________ (2)水为之,而寒于水:________ (3)虽有槁暴:________ (4)使之然也:________2.《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中“知”的意思是“智慧”,所以文中“知明而行无过”的意思可能是________。
3.请根据节选内容,填写作者表达的观点和运用的事例。
文言文阅读。
怀素练字怀素居零陵①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②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零陵:今湖南零陵。
②庵:住所。
4.联系上下文,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乃种芭蕉万余株_______ 盘板皆穿_______名其庵曰“绿天”_______贫无纸可书_______5.“乃漆一盘书之”中“之”的用法和下面相同的一项是()A.通国之善弈者也B.书之再三,盘板皆穿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6.小学阶段我们欣赏了怀素的草书作品《_____》,还认识了很多有名的书法家,如:_______和_______。
7.请写出一个与“盘板皆穿”意思相近的成语,再写下你最想对怀素说的话。
______ ________阅读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春日寻芳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①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院。
小姊②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④。
寻芳水滨③,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精华版 六年级(小升初)文言文考试真题汇总50题(一)带答案

六年级(小升初)文言文考试真题汇总(一)(50题带答案)1.(2020·全国小升初模拟)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②三百人。
南郭③处士④请为⑤王吹竽,宣王说⑥之,廪食以数百人⑦。
宣王死,湣王立⑧。
好⑨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注释)①宣王:齐国国君。
使:派、让、请。
竽(yú):古代乐器名,有点像现在的笙(shēng)。
②必:一定、必须。
③南郭:复姓。
④处(chǔ)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
这里带有嘲讽意味。
⑤请:请求。
为(wèi):给、替。
⑥说(yuè):同“悦”,高兴。
⑦廩食:官府供食。
廪:粮仓。
食,供养、给……吃。
以,同“与”,与……相同。
⑧立:继承了王位。
⑨好:喜欢、喜好。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使:________必:________(2)南郭处士请为.王吹字,宣王说.之。
为:________说:________(3)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好:_________逃:________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句的意思。
(1)南郭处.士(________)__________(2)好.一一听之(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想想“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4.人以下几个角度说说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
(1)从南郭处士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2)从齐宣王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派、让、请。
一定。
替、给。
同“悦”,高兴。
喜欢、喜好。
逃跑。
2.chǔ南郭先生hào喜欢一个一个单独听3.讽刺了无才无德的人,靠招摇撞骗,最终会得到难堪的下场。
4.人要有真才实学。
做事用人要严谨。
2.(2020·全国小升初模拟)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2023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真题汇编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2023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侯与虞人期猎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③猎。
是日④,饮酒乐,天雨⑤。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⑥之⑦?”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⑧乐,岂⑨可不一会期哉?”乃⑩往,身自罢之⑪。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文侯书》)【注】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①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员。
①期:约定。
①是日:这天。
①雨:下雨。
①焉:何,哪里。
①之:到,往。
①虽:即使。
①岂:难道。
①乃:于是,就。
⑪身自罢之:亲自取消了这次活动。
1.用现代汉语写出“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原文中的六个字概括左右阻止文侯出猎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这则小故事中,你看出了魏文侯具有怎样的美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shǎo shào)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tāng shāng)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wèi wéi)世无足复为.(wèi wéi)鼓琴者。
4.请你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5.伯牙是传说中善于弹琴的人,锺子期是善于听琴的人,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__,用成语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6.“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是________。
7.伯牙的琴声除了表现巍巍的大山、汤汤的流水之外,还会表现什么?照样子补充。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方鼓琴而志在_________,锺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版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试卷(02)(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试卷(二)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季梁)往见王日:“令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告臣日:“吾欲之楚。
’臣日:'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日:‘吾马良。
’臣日:‘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日:‘吾用多!’臣日:‘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日:‘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áng):大路。
②方:正在。
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④奚为:何为,做什么。
⑤御者:车夫。
1.翻译下列句子。
(1)吾欲之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之楚,将奚为北面?_____________________(3)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A.南辕北辙B.分道扬镳C.天南地北D.南来北往3.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课文再现。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义,。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在这段话中,作者____提出了_______的主张。
5.把内容补充完整。
6.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7.选文中画“”的句子中的“二者”分别指____和____;“舍”的意思是____。
破瓮救友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撰),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8.解释下列划横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自是手不释书自( )①众皆弃去去( )①儿得活得( )①群儿戏于庭于( )9.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例句“闻讲《左氏春秋》,爱之”相同的是()A.故时有物外之趣B.其虫旧曾有之C.至之市D.钱帅登之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考前冲刺卷【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考前冲刺卷一、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①舟中坠于水。
遽②(jù)契③(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①自:从。
②遽:急忙。
③契:用刀子雕刻。
1.读下面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B.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C.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D.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进入水中。
B.他就从船上跳下去寻找。
C.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3.楚人找不到剑的原因是什么?(用古文..中的话回答)___________古诗文阅读。
小儿不畏虎忠、万、云、安①多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②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③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④虎之食人,必先被⑤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选自苏轼《东坡全集》)【注释】①忠、万、云、安:地名,都是在四川一带长江沿岸。
②浣衣:洗衣服。
③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儿。
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④意:估计,推断。
⑤被:施加。
4.对“虎熟视久之”的“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成熟B.熟悉C.仔细D.深:酣5.对文中画线句子“二小儿戏沙上自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小孩老二嬉戏在沙滩上,且神情不紧张。
B.两个小孩玩沙很开心,胆子很大。
C.两个小孩还是神情如常的在沙滩上嬉戏玩耍D.排行第二的小孩游戏在沙滩上,胆子很大。
6.下列句子中,哪一句中的“之”指的是老虎()A.妇人仓皇沉水避之B.虎熟视久之C.虎之食人D.而不惧之人7.苏轼借这篇文言文,要赞赏的勇气是()A.勇往直前B.无知者无畏C.敢作敢为D.初生牛犊不怕虎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通用版(含答案)[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通用版(含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e50cf3581b6bd97e19ea0f.png)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全)一、逸闻十则(一)粟粥荠菜宋,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盛之,经宿①遂凝,刀割为四块。
早晚取二块,断荠菜②十数茎于盂③,暖而啖④之。
这样者三年,后登进士,为兵部尚书,谥文正公。
[注:①宿:xiǔ,宵,夜。
②荠(jì)菜,一种野菜。
③盂,yú,一种圆口器皿。
④啖,dàn,吃,]1.加黑字解说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惟煮粟米二升惟:只。
B.经宿遂凝遂:就。
C.暖而啖之暖:温暖。
D.谥文正公谥:shì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被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这里用作动词。
2.这段文字表达的要旨是:(二)不展家信宋,胡瑗(yuàn),布衣时,与孙明复、蔡守道为友,念书泰山,攻苦,食淡,终夜不寐。
十年不归,得家信,见上有安全二字,即投之涧,不复展读,不欲分其心也。
1.判断下边语句翻译能否正确()“念书泰山,攻苦,食淡”——在泰山中念书,攻读刻苦,饭食粗淡。
2.下边词语,哪几项能归纳语段中胡瑗的性格()A.勤劳 B .不怕贫苦 C .锲而不舍D.谦逊 E .不管家室 F .全神贯注(三)铸砚示志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
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
”屡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
或劝改业,翰乃自铸铁砚1以示人曰:“穿易。
”卒以士及第。
1.加黑字解的两是()A.常自奇:子。
B.屡士:推,介绍。
C.官其姓:wù,。
D.或政或:有的人。
E.翰乃自以示人示:人看。
F.穿易。
易:简单。
G.卒以士及第卒:于。
及第:科代考取。
2.下边文意理解有的一是()A.桑翰自己的容颜感觉自卑。
B.桑翰是一个有志气,有毅力的人。
C.官是一个昏庸的官。
(四)系冢吴,季札,出游上国①,徐君。
徐君好季札,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
使上国,未献。
至徐,徐君已死,乃解宝,系徐君冢而去。
从者曰:“徐君已死,尚与乎?”季子曰:“否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这个故事讲的是 ————成语。
• 4.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
答案
1.转身 • 2.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
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 • 3.叶公好龙 • 4.有的人表面喜欢某样事物,却不是发
自内心的喜欢
•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 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3.守株待兔(略)
•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 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 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 ) (2)破之(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
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
1,①正在②到往③虽然④善于…… 2,(1)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 (2)这几样条件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
远。
3,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可 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最终达到自己 想要的目的,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的条 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 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 举一例。
答案
• 1.去:离开(2)破:击破
• 2.从此以后手不离书,以至到了不知饥 渴寒暑的地步
• 3.如:曹冲称象;
•
瓦特留心观察水沸腾发明蒸汽机
吴起守信
•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 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 公而食。”故人至暮③不来,起不食 待之。明日早,令⑤人求故人,故人 来,方⑥与之④食。起之不食以俟① 者,恐②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 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⑦ 不可也。
样的品质?
答案:
• 1、①从前②约定③像④诚信 • 2、(1)第二天早晨,(吴起)
派人去找老友。(2)吴起不吃 饭而等老友,是因为担心自己 说话不算数。
邴bǐng原弃学
•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
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
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
①俟(sì):等待 ②恐:恐怕,担心 ③暮: 夜晚 ④之:代词,之老友 ⑤令:派、使、让⑥方:才⑦信:信用⑧ 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1,解释字 ①昔吴起出 ( ) ②期返而食( ) ③其为信若此( ) ④欲服三军,非信
不可也( ) 2,翻译句子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②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吴起守信》体现了吴起具有什么
•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③而身为宋国笑( )④冀复得兔( )
•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从短文 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 谈。
• 答:
• 1.①走:跑②释:放下③身:自己④冀: 希望
• 2.议论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己 却被宋国人耻笑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A.邻舍有烛而不逮 不逮:不给他
• B.衡乃与其佣作 佣作:雇佣劳作
• C.而不求偿
偿:报偿
• D.邑人畏服之如是 邑人:同乡
• 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
• 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 后你有什么感受?
•
• 1.A • 2.凿壁偷光 • 3.三个故事:凿záo壁偷光、佣作求书、
说《诗》 • 感受:(略)
泣耳.“ ②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本文中的老师有着怎样的精神? 4,从邴原身上,我们能够学到什么精神?
答案:
1,①能够。 ②经过。 ③白白地。④想 要
2,(1)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 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伤感,所以 哭泣。(2)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 白教你,不收学费。
3,老师有着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
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 1、恻:怜悯。 2、苟:假如,如果。 3、徒:白白地。 4、《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 5、得:能够。 6、资:费用。
1,解释字 ①凡得学者()②过书舍而泣( ) ③吾徒相教()④欲书可耳() 2,翻译句子 ①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
文言文阅读复习
•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 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 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 1.解释下列词语。
• A.嬉:
B.贾人:
•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故:________。
4,一是吾马良,二是吾用多,三是吾御者善。
匡kuāng衡字稚zhì圭guī,勤学而无 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 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 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 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 《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 颐。”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 闻者皆解颐yí欢笑。
• 1、大行:大路。2、持其驾:拿着绳子,驾 着马车。3、奚为:何为,做什么。4、用: 资用,即路费。5、御者:驾车的仆夫。
1,解释字 ①方北面而持其驾( )②我欲之. 楚( ) ③马虽良( ) ④吾御者善( )
2,翻译句子 ①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②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பைடு நூலகம்。
3,你从这个成语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4,文中“此数者愈善”中的“此数者”指代
答案
• (1)A.嬉:游戏,玩耍 • B.贾:商人 • (2)孟母三迁
•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 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 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 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 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 者也。
•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
4,能够学到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 和学习上勤奋刻苦的精神。
南辕北辙
•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 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 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 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 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 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