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含答案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含答案2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C. 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D. 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有着深厚的戏曲艺术传统,辽杂剧、金院本到北杂剧都在此出现,孕育了中国戏曲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到中国戏曲的第二个黄金时期,明清传奇(昆曲)的兴盛也是至北京而达到鼎盛。
可以说,戏曲的()在北京深厚而肥沃。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既拥有巨大市场,也决定着全国的文化风向。
在京剧形成之前,北京的戏曲(),除昆、弋之外,秦腔等花部诸腔都早已活跃于北京戏曲舞台。
徽班之所以能① ,占据北京戏曲舞台,一定意义上就在于当时北京宽松活跃、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环境与生态。
作为都城,北京在思想文化上体现出多元性与包容性,不同艺术、不同声腔都有其市场和观众,这种格局使得京城戏曲舞台犹如万花筒,② ;又如一个熔炉,各种声腔可在其中裂变组合、③ 。
徽班在安徽与北京间几进几出,这个过程对戏班和戏曲本身也是一种历练,在与昆、弋及花部诸腔的接触、交流中,彼此取长补短,借鉴融合,使得四大徽班在京城保持了“安庆色艺最优”的美誉与地位。
徽班除唱徽调二簧外,(),包括京腔、秦腔、昆曲和时尚之曲,属于多种声腔并奏。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3.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参考答案:21.B A.“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句式杂糅,去掉“根据”或“显示”。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语言文字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思维表达的主要方式。
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交往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阅读、写作和口语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一、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获取信息、拓宽知识面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阅读方法:1.广泛阅读:读各种各样的文章、书籍,涉猎广泛的阅读材料可以培养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
2.注重理解:不仅要读懂文字表面的字面意思,更要理解其深层含义。
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推测作者意图等方法,提高阅读的理解能力。
3.积极思考:阅读时要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思考作者表达的观点、论证逻辑等。
这样可以增强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写作能力的培养写作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写作可以培养思维、表达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以下是几种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1.多写作:勤于写作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可以多写日记、读后感、作文等。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模仿优秀作品:阅读高质量的文章,学习其中的表达方式、论证方法和结构组织,然后模仿写作。
通过模仿优秀的作品,可以培养自己的写作技巧和风格。
3.语言规范:注意语法、修辞和逻辑的规范运用。
规范的语言能够使文章更加流畅,也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三、口语能力的培养口语是与他人进行直接交流的方式,对于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几种提高口语能力的方法:1.多与他人交流:与他人进行对话、辩论或讨论,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可以选择参加口语角、社团活动或者与外国友人交流等方式。
2.注意语音语调:提高口语表达的清晰度和准确性,避免发音错误、语调不当等问题。
可以参考标准的口音录音进行模仿。
3.词汇积累:丰富自己的词汇,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可以通过多读多听,背诵诗歌或者词汇卡片等方式进行积累。
语言文字运用知识点总结

语言文字运用知识点总结
语言文字运用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交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和文字的运用方式。
它涉及到词汇选择、语法结构、修辞手法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语言文字运用知识点的总结:
1. 词汇选择:
- 同义词和近义词的选择:根据上下文和语义需要选择适当的词汇,以表达准确的意思。
- 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形容词描述名词的性质和特征,副词则描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程度、方式和时间等。
- 动词的准确选择:选择准确的动词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具体和精确。
2. 语法结构:
- 句子结构的变化:通过改变句子的语序、主谓宾结构等,可以改变句子的重点和表达方式。
- 时态和语态的使用:根据不同的语境和需要,使用适当的时态和语态,以准确表达动作的发生时间和主语的身份。
- 并列句和复合句:使用并列句可以表达两个或多个相对独立但相关的思想;使用复合句可以将多个句子组合在一起,表达复杂的逻辑关系。
3. 修辞手法:
- 比喻和拟人:通过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用生动形象的方式来描述事物,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形象性。
- 排比和对偶:通过排列和对比相似的词语或短语,可以加强表达的节奏感和修辞效果。
- 反问和夸张:使用反问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语言文字运用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有效地传达思想和意义。
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增强交流的效果和影响力。
专题16 语言文字运用(准确、简明、连贯、得体)-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手册

语言文字运用(准确、简明、连贯、得体)一、准确(一)辨析歧义1看相关词语是否存在多义。
如:(1)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2)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分析:(1)句中“批评的人很多”,一种可以理解为指他在文章中批评了很多人,一种可以理解为指文章发表后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
(2)句中“自己”,一种可以理解为指句中的“老师”,一种可以理解为指句中的“我”。
2看重音是否可以落在不同字眼上,如:(3)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4)你为什么打他。
分析:对(3)来说,如果读时重音落在“就”上,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产量太少了。
如果重音落在“五百台”上,句子表达的意思则是产量真不少。
对(4)来说,重音落在“打”上,句子的意思是不该打“他”,而该好好教育。
重音落在“他”上,句子的意思则为该打的是“我”。
看来,重音位置不同,同一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
因此,这两个句子都含有歧义。
3看是否可以在不同位置停顿,如:(5)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
(6)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分析:对(5)来说,在“礼品”后停顿,可理解为老师希望学生送祝福,别送礼品;在“别”后停顿,可理解为老师希望学生礼品祝福都不要送。
对(6)来说,在“来”之前停顿,就是把水留给晚上上来的人喝;在“晚”后停顿,就是把水留给晚一步上来的人喝。
这里的“批评的人很多”、“自己”都存在多义,从而导致句子含有歧义。
4看同一成分是否能够修饰不同词语。
如:(7)身体瘦弱的水生的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了。
(8)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分析:对(7)来说,“身体瘦弱”可以修饰“水生”,也可以修饰“祖父”,这样,这个句子有歧义。
对(8)来说,“数百名”可修饰“死难者”,也可修饰“亲属”,从而造成句子有歧义。
5看是否因为标点的关系产生歧义。
如:(9)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食宿费和路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知识梳理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知识梳理补写句子“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是题目总要求。
【方法技巧】1.厘清段落结构层次整体把握文段主要内容。
“站”得高才可看得“深”。
微观填写,需要有宏观主体背景作为依托。
全段谈及什么话题,有哪些观点,段内、段与段间的结构层次怎样……观其大略,勾其要旨,这就是格局。
厘清段落结构层次,整体把握文段主要内容,既是填写句子的前提条件,也为对各段内容压缩(按句式、限字数)做准备。
2.前后关联词的对应关联词是句子内部分句间、段落间的连贯性表达,体现出逻辑思维和辩证分析。
由上下文给出的关联词,结合语境,推断出对应的关联词以及相应填写的内容。
遇到有关联词的地方,要有强烈的敏感度。
3.前文总说,后文分说总说的内容有几点,分说的内容要按顺序对应。
所填写的句子对应在分说的哪一点上,从而抓住所填写的关键内容。
要从宏观上了解段落间的结构层次关系。
要有顺序感。
4.句式内容的对称有时前句或后句的句式表达,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所填写的句子有仿写的意味。
要有寻找前后句式对称的意识。
5.关键词就是得分点填写句子虽然有很多主观成份,但是句子中的关键信息,往往在前后文中有提示和照应。
这些关键信息,就是重要评分要素。
能不能得分,往往看有没有这些关键信息。
要学会扣关键词语,以前后勾连,衔接紧密,表述一致。
还要学会与关键词相对应的意思表达。
6.标点的提示作用标点在分句间结构与句群间关联和句意前后文衔接的连贯性上,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要学会看所填写句子后面紧随的标点。
如问号,前面问什么,后面就答什么;后面答什么,前面就问什么;如冒号,表示总分或解释说明;如分号,表示并列,此时特别要注意并列前后的句式对应。
修辞手法从历年高考真题分析,修辞用法在语言文字运用中以主观题型出现,分值有所增加,为5分。
常考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用典、反问、设问、对偶等。
一、复习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考点的基础点:修辞手法的理解。
【新题型】语言文字运用

(1)济南市2024届高三一模(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古人尝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譬喻朋友的交互影响。
这譬喻实在是很恰当。
玉石有瑕疵棱角,用一种器具来切磋琢磨它,它才能圆融光润,才能“成器”。
①,如私心、成见、骄矜、暴躁、愚昧、顽恶之类,要多受切磋琢磨,才能洗刷净尽,达到玉润珠圆的境界。
②,与自己愈不同,磨擦愈多,切磋琢磨的影响也就愈大。
这影响在学问思想方面最容易见出。
一个人多和异己的朋友讨论,会逐渐发现自己学说的不圆满处,对方学说的有可取处,逼得自己不得不作进一层的思考,这样做学问才能逐渐A。
在朋友互相切磋中,一方面被“磨”,③。
一个人被“磨”的方面愈多,吸收外来的滋养也就愈丰富。
你对于一个人愈同情,就愈能了解他;你愈了解他,也就愈同情他。
法国人有一句成语说:“了解一切,就是宽容一切。
”这句话说来像很容易,却是人生的最高智慧,需要极伟大的胸襟才能做到。
修养这种胸襟的捷径是多与人做真正的好朋友,多与人B,从对于一部分人得到深刻的了解,做到对于一般人类起深厚的同情。
1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分析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第一段第一行的两处“譬喻”,也可以用“比喻”来代替。
B.文中第一段加点词语使用的引号,有引用和强调的作用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与“了解与同情是互为因果的”,表意相近。
D.文中最后一段中加点的两个“对于”,改为“对”,不符合语境。
19.请在文中A、B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分)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面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在未来找到施展才华的工作?目前来看,作为一个人工智能软件,ChatGPT被投喂了海量数据,知识库非常庞大,但是其准确度还远远不够。
语言文字运用完整公开课PPT课件

阅读理解训练
拓展阅读视野
推荐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优秀读物,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视野,丰富知识储备。
写作表达训练
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训练学生准确表达思想、清晰阐述观点、生动描绘事物的能力。
写作表达训练
培养写作兴趣和信心 01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发挥想象力,培养写作兴趣 02 和信心。
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 03
写作表达训练
• 教授学生写作技巧和方法,如构思、选材、组织、修改等,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 • · 教授学生写作技巧和方法,如构思、选材、组织、修改等,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
写作表达训练
拓展写作素材和思路
提供丰富多样的写作素材和思路,引导学生拓展写作 视野,丰富写作内容。
口语交际训练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现代语言文字运用 02
现代社会中,语言文字运用的形式和手段更加多 样化,包括书面写作、演讲、媒体传播等。
03 未来语言文字运用展望
随着科技的发展,语言文字运用的方式和手段将 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如人工智能在语言文字处理 中的应用等。
02
语言文字运用基础知识
语音知识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载体,是语言学习的基石。
02 传承文化
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语言文字 的运用,人们可以传承和发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
03 发展思维 语言文字运用对人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良 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有助于提高人的思维能力 和创造力。
语言文字运用的历史与发展
01 古代语言文字运用
古代人们通过口头表达和简单的符号进行交流, 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各种语言的文字系 统。
详细描述
选取优秀学术论文,对其逻辑结构进行分析,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 论等部分,理解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作用。
语言文字运用教案(两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教案(两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字书写规则和汉字结构,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语音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通过阅读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汉字书写规则和汉字结构的学习。
2. 汉语拼音的学习和发音练习。
3. 简单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和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汉字书写规则和汉字结构。
2. 通过听、说、读、写的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汉字书写和汉语拼音的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
2. 通过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学习汉字书写规则和汉字结构,进行汉字书写练习。
2. 第二周:学习汉语拼音,进行发音练习。
3. 第三周:进行简单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
4. 第四周:进行汉字书写和汉语拼音的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5. 第五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提高训练。
六、教学资源1. 汉字书写规则和汉字结构的教材和辅导资料。
2. 汉语拼音的学习教材和音频资料。
3. 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的素材和指导书籍。
七、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舒适,光线充足,有利于学生学习。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和计算机,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八、教学进程1. 第一节课:介绍汉字书写规则和汉字结构的基本概念。
2. 第二节课:讲解汉字书写规则和汉字结构的详细内容。
3. 第三节课:进行汉字书写练习,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技巧。
4. 第四节课:学习汉语拼音的基本概念和发音方法。
5. 第五节课:进行汉语拼音的发音练习,纠正发音错误。
九、教学反思1.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测试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十、教学评价1. 进行定期的教学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进步情况。
2024届高三语文备考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练习

2024届高三语文备考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练习(附答案解析)题组一(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食客们早已习惯了“中华美食甲天下”的尊荣,街边商厦的小吃店的墙上往往喜欢挂一段上逾千年的传说——虽然食客大多也不会把这些动辄与乾隆、诸葛亮、秦始皇甚至是黄帝、女娲的故事当真,但换个视角将华夏五千年历史视为五千年美食史,似乎也不算太夸张。
然而,历史真相往往令人感到意外。
中国历史虽然,但中华美食文化异常晚熟:“南食”“北食”直到唐宋时期才逐渐分野,土豆、玉米、番茄、辣椒等食材直到明代才传入中国,“四大菜系”直到清初才成型。
诸如大盘鸡、螺蛳粉等为人们所的小吃美食、菜肴菜式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诞生,而“菜系”作为一个专有词条,直到1992年才被收录到《中国烹饪辞典》中,如今“八大菜系”的说法又被“34菜系”所取代。
中华美食荣光背后,是其发展的漫漫长路。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对食客们或许有更深的感动。
中华美食是美好的,华丽的,精致的,同时也是坚韧的,顽强的,隐忍的;中华美食文化是古老悠远的,同时也是厚积新成的。
五千年时光仿佛是一场漫长的蛰伏,为的只是在某一个时间,爆发出最绚烂的华章。
食客们在、推杯换盏之时其实不难发现,中国美食自古以来最不缺的,就是兼容并蓄的气度和能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林林总总源远流长津津乐道觥筹交错B.琳琅满目渊远流长津津有味杯盘狼籍C.林林总总源远流长津津有味杯盘狼籍D.琳琅满目渊远流长津津乐道觥筹交错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对食客们或许有更深的感悟。
B.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食客们或许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有更深的感动。
C.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食客们或许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有更深的感悟。
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

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
“语言文字运用”主要指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
“运用”一是能正确、规范地运用语言文字;二是能有方法、有创意地运用语言文字。
1.创设语言运用情境,尝试运用在读懂了内容,领悟了表达方法之后,再创境激趣,引领学生尝试运用。
如,学习《草原》时,在学生领悟了“运用动词传达情意”的方法之后,让学生写话别的情景,通过尝试运用,实现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得言又得意的目的,同时又通过尝试运用,加深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深入理解、体验和感悟,
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特点。
2.领悟语言表达方法
一篇课文会有多种写作方法,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可引领学生认真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又是如何表达真情实感的,从中感悟出值得学习和运用的写作方法。
如学习《草原》一文,许多比喻、拟人句子的体会和运用,感受到语言之美,体悟到语言文字能传情达意的魅力。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新题型解析+练习)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新题型解析+练习)全国甲卷语用题回顾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本题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事有凑巧,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方,我听见过三位老师讲“破釜沉舟”这个成语。
第一位教师是这样讲的:“‘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
做事一定要坚决。
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
如果(),工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成功。
①当然,②前进的目的必须正确。
③在这一点上,④我们不能跟古人相提并论。
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很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
”第二位教师是另一种讲法,他说:“‘釜’就是锅,‘舟’就是船。
‘破’和‘沉’都是动词。
‘破釜’是‘使釜破’的意思,也就是把锅砸碎;‘沉舟’是‘使舟沉’的意思,也就是把船凿沉。
这样用法的动词叫作‘使动词’。
同是做饭的工具,古代叫‘釜’,现代叫‘锅’;同是水上运输工具,古代叫‘舟’,现代叫‘船’;这是古今词汇的演变。
像古代叫‘冠’,现代叫‘帽子’,古代叫‘履’,现代叫‘鞋’,都是这种情形。
曹植《七步诗》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子,,这里的‘釜’和‘舟’跟‘破釜沉舟’里的‘釜’和‘舟’意思相同。
”第三位教师讲得比较简单,话说得比较少。
他这样讲:“项羽渡河进攻秦朝的军队,渡河之后,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断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把秦军打败了。
后来大家就用‘破釜沉舟’这个成语表示下定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牺牲的意思。
”17.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3分)A.干打雷不下雨 B.又吃鱼又嫌腥C.前怕狼后怕虎 D.首尾不能兼顾18.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中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
语言文字运用教案

一、教案名称:语言文字运用教案第一章——汉字的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常见的部首。
3.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审美意识和兴趣。
教学内容:1.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2. 汉字的基本结构3. 常见的部首及其意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入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2. 新课:讲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常见的部首。
3. 练习:学生自主观察和分析一些汉字的结构和部首。
4. 总结:强调汉字的美感和文化价值。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单描述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学生能识别和理解常见汉字的基本结构和部首。
3. 学生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案名称:语言文字运用教案第二章——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词语的定义和分类。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词汇的积累和运用。
教学内容:1. 词语的定义和分类2. 词语的用法和搭配3. 词汇积累和运用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故事或情境引入词语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词语的定义和分类。
3. 练习:学生通过例句和游戏等方式理解和运用词语。
4. 总结:强调词语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的原则。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明确词语的定义和分类。
2. 学生能正确运用词语,并理解其含义。
3. 学生能够积累一定数量的词汇,并能灵活运用。
三、教案名称:语言文字运用教案第三章——句子的构成与表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句子的基本构成要素。
2. 培养学生运用句子表达思想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句子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句子的构成要素2. 句子的类型和结构3. 句子的表达和理解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故事或情境引入句子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句子的构成要素和类型。
3. 练习:学生通过例句和游戏等方式理解和运用句子。
4. 总结:强调句子在表达和理解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明确句子的构成要素和类型。
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是人类社会交流的基础,通过语言文字,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交流思想。
语言文字的运用不仅仅是简单的用词组句,更包括语法、修辞、文体等方面的综合运用。
本文将探讨语言文字在不同环境下的运用方式及其重要性。
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能语言文字作为交流工具,具有三大基本功能:信息传递、表达情感、交流思想。
首先,语言文字通过词语句子传递信息,让人们了解事件、事实或观点;其次,语言文字可以表达情感,包括欢乐、悲伤、愤怒等各种情感;最后,语言文字可以让人们交流思想,分享知识、见解,促进交流和思想碰撞。
语言文字的多样运用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是正式的语言文字运用形式,如文章、报告、公告等。
书面语言要求准确、规范,注重语法、逻辑和修辞。
通过书面语言,人们可以传达更为准确和严谨的信息,展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口语语言口语语言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语言文字运用形式,如交谈、演讲、口头报告等。
口语语言更加灵活自然,强调表达的流畅和生动性。
通过口语语言,人们可以更直接地表达情感、交流观点,增强沟通效果。
文学语言文学语言是艺术性的语言文字运用形式,如诗歌、小说、戏剧等。
文学语言注重意境表达,追求美感和情感共鸣。
通过文学语言,人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深情表达,领略到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
语言文字的重要性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它承载了人类的思想、文化、历史。
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够促进社会交流、扩大思维广度、传承文化传统。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语言文字的运用更显重要,它不仅是实现互联互通的工具,还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结语语言文字的运用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连接着人们的情感、思想和文化。
通过不同形式的语言文字运用,人们得以交流、理解、共同进步。
让我们珍惜语言文字,继续不断地探索其在人类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练习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练习(附答案解析)题组一(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厚重、悠久的文化内涵,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是我们国家和民族①的历史记忆,是全国各族人民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因此让非遗好好“活”下来,真正“火”起来,是当代的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让一项项非遗进行创造性、现实性的转化,实现和当下的生活“美好相遇”,更是对增进民众的历史文化认同,对筑牢文化自信②。
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物背后都蕴藏着文明的密码,肩上都扛着让非遗代代相传的沉甸甸的责任。
毋庸置疑,尽管在非遗项目传承与弘扬上,从国家到地方做了许多工作,推出了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举措,也让非遗走到了我们生活之中,但由于我国非遗项目③,在发掘、保护、传承和弘扬上也存在不平衡等现象。
期待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本着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为目的,在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做出更多的努力。
让更多非遗从田野巷陌中走出来,让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文明活化石再次在当下的生活中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3.文中斜体加粗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高考考场上紧张,或许在所难免,①。
在心理学中,压力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倒U型曲线来解释。
如果以完全放松的状态作为零点,那么随着压力的逐步提升,紧张感来袭,人体反而能够逐渐激发出潜在能力,思考和行动的效率也会随之提升。
所以适度的紧张对考生来说是好事。
面对压力,紧张是正常现象,刻意追求过于放松的心态反而违背常理,会适得其反,进一步加剧紧张焦虑的心态。
②,都要允许一定程度的紧张存在,不要对放松心态过于执着。
尤其是对家长来说,切忌一味地反复劝诫考生不要紧张。
什么叫语言文字运用

什么叫语言文字运用1. 引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是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语言文字运用是指人们在实际交流中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技巧。
正确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够有效地传达信息,增强交流效果,并且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语言文字运用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 语言文字运用的概念语言文字运用是指将语言文字应用到具体的交流活动中的过程。
它包括语言文字的选择、组织和表达方式等方面。
语言文字运用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它不仅仅体现在口头交流中,也体现在书面交流中。
无论是口头交流还是书面交流,正确的语言文字运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语言文字运用涉及到词汇的选择、语法的正确应用、句子结构的安排、文章的逻辑框架等方面。
一个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可以使得交流更加准确、清晰、有效,避免产生误解和歧义,提高交流的效果。
3. 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性语言文字运用在个人、组织和社会层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个人层面上,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对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无论是求职、工作还是学习,正确运用语言文字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人,在工作和学习中更容易获得成功。
其次,在组织层面上,语言文字运用对组织的形象和声誉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家组织如果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来进行宣传和表达,能够更好地吸引客户和合作伙伴,增强竞争力。
最后,在社会层面上,语言文字运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一个社会如果能够实现有效的语言文字运用,可以避免产生误解、矛盾和冲突。
语言文字的正确运用能够加强社会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 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方法为了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个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阅读和写作: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和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模仿正确的语言文字运用方式。
同时,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可以提高自己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
•积累词汇:丰富的词汇量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
高考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一、[2024·安徽省黄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法在古代的影响是超越社会藩篱的。
①师宜官在酒店墙上写字,写完还得亲自把字铲去,把墙壁弄得A,但店主和酒保并不在意,他们也知书法,他们也在惊叹。
曹操破荆州后特意寻访梁鹄,把他的字悬挂在营帐中,B之余细心观赏。
在这里,甚至连政治军事大业也与书法相依相伴。
古人苦练书法,也就是在修炼着自己的生命形象,就像现代西方女子终身不懈地进行着健美训练,不计时间和辛劳。
由此,一系列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奇迹也随之产生。
②传说有人磨墨写字,C,把贮在屋檐下的几缸水都磨干了;有大家洗砚,把一个池塘的水都洗黑了;有人边走路边在衣衫上用手指划字,把衣衫都划破了。
③唐代书法家怀素练字,用坏的笔堆成了一座小丘,他索性挖好一个坑来掩埋,起名曰“笔冢”。
没有那么多的纸供他写字,就摘芭焦叶代纸,据说,近旁的上万株芭蕉都被他摘得光秃秃。
④书法展现了一种生命状态的喜悦。
“非人磨墨墨磨人”,是啊,磨来磨去,磨出了一个个很地道的中国传统文人。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答:答案:A一塌糊涂(伤痕累累)B运筹帷幄(戎马倥偬)C日复一日(长年累月)解析:正确使用成语。
A处,语境是说在墙上写字,写完还要铲去,因此墙壁上肯定有很多伤痕,故此处可填“一塌糊涂(伤痕累累)”等成语。
一塌糊涂: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伤痕累累:一般指全身是伤,后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心里有很多伤痕。
B处,语境是说曹操在作战间隙欣赏书法,与“之余”搭配,应是处理繁忙的军务或者拟定作战计划等之外,故此处可填“运筹帷幄(戎马倥偬)”等成语。
运筹帷幄:指在帐幕中谋划军机,拟定作战策略。
后因以称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也泛指筹划决策。
戎马倥偬:形容军务繁忙。
C处,语境是强调“磨墨写字”“把贮在屋檐下的几缸水都磨干了”,这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故此处可填“日复一日(长年累月)”等成语。
语言文字运用课标要求

语言文字运用课标要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
语言文字运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语言文字运用课标要求学生在掌握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的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展现个人的文学才华和创造力。
语言文字运用课标要求学生在语言文字表达中注重语法规范和语义准确。
学生要能正确运用词语、句子和段落,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学生要能够理解语言的内涵和外延,善于运用比喻、排比和照应等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语言文字运用课标要求学生在语言文字表达中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
学生要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思想,合理组织文章结构,确保语言表达的逻辑思辨和连贯流畅。
学生要善于运用连接词、过渡词和衔接手法,增强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整和丰富。
语言文字运用课标要求学生在语言文字表达中注重表达方式和风格特色。
学生要能够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风格特色,根据不同的文体和表达情境,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法,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学生要能够尊重文学传统和个性风格,发挥自己的文学才华和创造力,展现独特的语言魅力和艺术情怀。
语言文字运用课标要求学生在语言文字表达中注重审美感和修辞技巧。
学生要能够感受语言的美感和节奏感,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语言艺术,提高文章的审美价值和文学品质。
学生要能够培养对于诗意和韵律的敏感性,善于运用音韵和意象,丰富语言表达的文学韵味和情感共鸣,使作品更具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
第二篇示例: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着眼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
语言文字运用课标要求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方面提供了具体指南和标准。
本文将围绕语言文字运用课标要求展开论述。
一、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在阅读、写作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练习5篇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
殷墟甲骨文内容丰富,甲骨刻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但占卜的范围很广,涉及祭祀、征伐、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等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代的社会生活。
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______________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
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
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
《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 “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
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___________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___________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
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
(),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
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___________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17.依次填入文中機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以及容易尚且然而B.乃至容易仍然虽然C.以及易于仍然然而D.乃至易于尚且虽然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B.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这是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的C.由于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所以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D.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比较困难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2023新高考二卷 语言文字运用

2023新高考二卷语言文字运用一、新高考改革背景1. 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历程2. 新高考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二、语言文字运用在新高考中的地位1. 语言文字运用考试的设立意义2. 语言文字运用考试在新高考中的权重三、语言文字运用考试内容分析1. 文字表达能力1) 作文题型分析2) 写作要求及评分标准2. 阅读理解能力1) 阅读材料类型及难度2) 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四、有效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方法1. 提高写作能力的训练方法1) 多读名篇2) 多练习写作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方法1) 增加阅读量2) 阅读技巧的培养五、学生如何备考语言文字运用考试1. 合理安排备考时间2. 根据考试大纲有针对性地备考3. 注重模拟考试对自己的检验和提高六、学校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运用教育1.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2. 开设专门的语言文字运用课程3. 加强学校对语言文字运用考试的指导和辅导七、语言文字运用对学生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学修养3. 增强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八、总结随着新高考政策的逐步推进和实施,语言文字运用作为高考科目之一的地位日益重要。
学生必须掌握良好的写作和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在高考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本文将从新高考改革背景、语言文字运用在新高考中的地位、语言文字运用考试内容分析、有效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方法、学生如何备考语言文字运用考试、学校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运用教育、语言文字运用对学生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高考改革背景1. 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历程我国高考制度经历了从单一科目考试到综合素质评价的变革过程。
从“文科、理科”分科到“综合改革、分类设置”,再到新高考改革,可以看出我国高考制度的发展方向是向综合素质评价和分类考试的方向迈进。
2. 新高考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新高考综合素质评价中,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语言文字运用考试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语文素养,包括写作和阅读理解能力。
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和语言文字运用

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和语言文字运用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和评价能力。
它包括语言文字知识的掌握、语文思维的培养以及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等方面。
语言文字运用则是指学生在实际的语境中运用语言和文字进行沟通、表达以及文学鉴赏等方面的能力。
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是全面发展语文能力。
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这包括词语的理解能力、语法知识的掌握以及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学习等。
只有打好语文基础,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要培养语文思维的能力。
语文思维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形成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式。
这需要学生具备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养成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
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其语境意识、表达技巧和修辞能力等。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朗读、演讲以及辩论等方式进行实践,不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学生还应注重文学鉴赏和阅读的培养,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理解文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也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学科交叉等方式,增加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和表达能力。
家长和学生本身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可以给予学生学习语文的支持和鼓励,并与学校保持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应自觉地参与语文学习,积极参加各种语文活动,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
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本身都应共同合作,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能力。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够培养出具有优秀语文素养的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文字运用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部分有三道客观题、两道主观题,共计20分。
分值超过文言文(19分)、诗歌鉴赏(11分)、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一系列试题。
考纲要求三、语言文字应用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
1.识记A⑴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⑵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2.表达应用E⑴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⑵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⑶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⑷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⑸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纲解读1.识记(A)层级的两条内容中,字音多年未考,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重新考查;汉字书写的考查,已纳入到作文的评分标准中。
看来,字音字形是不会单独设置试题考查的。
2.表达应用(E)层级中的“正确使用词语”和“辨析并修改病句”在前文已经分析。
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主要体现在作文评分标准“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中。
(但阅卷时如何酌
情扣分?阅卷教师有时间和精力判断标点的问题吗?不得
而知。
)此外,在高考试卷的所有阅读中都隐含着这种考查。
试题分析1.除成语和语病试题外,2016年之前的语言文字
运用部分客观题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形式为衔接或者排序。
2016年考查了关联词的选用,2017年又改为考查“语言表达得体”。
有人说“语言文字运用”中的主观题是高考的试验田,题型经常变换。
近两年的高考试题,语言文字运用客观题的考查内容和形式也多样起来。
2.2010年以来,课标卷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两道主观试题中,考查的形式包括:语句仿写(考查重点是“仿用句式”“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语段补写(考查重点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图文转换(包括图标和构思框架,考查重点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鲜明、生动”)、句式变换(具体考查的是长句变短句)(考查重点是“变换句式”),
近几年一直没有考查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这两个内容。
以上内容复习时要点面结合,不能遗漏,同时还要抓住重点。
2010年起全国课标卷语言文字运用主观试题统计年份主观
试题类型2010语段补写仿写2011长句变短句仿写2012语段补写仿写2013语段补写图标要素寓意2014语段补写构思框架2015语段补写图标要素寓意2016语段补写构思框架2017语段补写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