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及骨髓液标本细菌学检验
血液培养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规范血液及骨髓标本细菌学标准超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2适用范围血液及骨髓3标本3.1标本类型血液及骨髓3.2标本采集3.2.3 采血量以无菌方法从患者肘静脉或股动脉采血。
采血量以培养基的1/10为宜,成人一次采血10-20mL,儿童为3-5mL.血液抽出后立即以无菌操作注入血培养瓶,充分混匀后送检。
3.2.4 骨髓标本用骨髓穿刺针从髂前采集1-2mL,立即以无菌操作注入血培养瓶,由于骨髓标本量少可选择小儿需氧及厌氧瓶。
3.3标本拒收3.4 标本保存采集标本后立即送检,不能及时送检的可室温放置,切勿放冰箱。
冬季血培养瓶在送检过程应采取一定的保暖措施。
4试剂、仪器4.1革兰氏染液、氧化酶试剂、3%触酶、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沙保罗平板及相关生化试剂等。
4.2恒星BC-60血液细菌培养仪、恒星HX-21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成人血培养瓶,厌氧血培养瓶、儿童血培养瓶、恒星细菌鉴定药敏分析试剂板。
4.3接种针、接种环、红外灭菌器、显微镜、电热恒温箱、CO2恒温培养箱、生物安全柜等。
4.4试剂有效期和使用参照试剂说明书。
5细菌鉴定及药敏质控参见《微生物组内质量的控制程序》。
6检验步骤接收标本后,立即对标本进行编号登记。
门诊病人登记联系方式6.1自动化培养2培养箱培养18-24h。
若涂片为酵母样真菌时转接沙保罗培养基。
从琼脂平板挑去菌落进行涂片染色及触酶和氧化酶实验。
根据初步分出的菌属选不同的鉴定及药敏卡片上机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7操作流程8.2 阴性结果报告血培养72h未见细菌生长,应通知临床医生,以便作相应处理,但培养瓶要继续培养至第5日,方可发出阴性报告。
如发现细菌生长,可补发报告。
8.3对已发出的报告进行销号,并做好菌名或无菌报告日期登记。
8.4传染病(伤寒沙门菌)报院感科及医务科。
8.5传染病菌株保存(伤寒沙门菌)交疾病控制中心复核9注意事项9.1抽血后无需更换针头即可注入血瓶9.2抽血前即应贴好标签,标签不可掩盖培养瓶自身条形码。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痰液的采集
采集指征
下呼吸道感染者可有发热、咳嗽和咳痰 可伴有胸痛、气急甚至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湿罗音;
X线检查肺部有炎性浸润或胸腔积液 严重可致感染性休克和呼衰。
44
痰液的采集和运送
采集方法
自然咳痰法 支气管镜采集法 防污染毛刷采集 法 支气管肺泡灌洗法 胃内采痰法 小儿取痰法
45
痰液的采集和运送
涂片检查 生化试验 血清学鉴定 药敏试验 动物试验 报告
30
尿液的检验
菌落计数
定量接种尿液培养标本 根据细菌在平板上的生长情况 定量报告每毫升尿液中所含有的细菌数(CFU/ml)
31
尿液标本常见的病原菌
病原菌
正常 菌群
G+
金葡 化脓性链球菌 肠球菌 结核分枝杆菌 葡萄球菌 枯草杆菌 非致病性棒状杆菌
注意培养时间
加做无菌对照
涂片染色检查
结合培养细菌的生长特点对照判断
8
(四)检验程序
标本选择 采集(保存运送)
观察、前处理
直接 涂片
报告
快速 检验
报告
分离培养 (需、厌氧、CO2培养)
可疑菌落 (必要时先做培养)
增菌(需氧、厌氧、 CO2培养)
涂片检查 生化试验 血清学鉴定 药敏试验 动物试验 报告
难辨梭菌
杆菌
G-
沙门菌 大肠埃希菌
志贺菌 霍乱弧菌 副溶血弧菌
弯曲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变形杆菌
41
粪便检验的临床意义
肠道致病菌
霍乱弧菌-霍乱,志贺菌-细菌性痢疾,伤寒沙门菌-伤寒;
食物中毒
沙门菌、弯曲菌、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
42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标本采集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标本采集一、血液和骨髓细菌学检验标本的采集(一)适应症菌血症、败血症和感染性骨髓炎等感染菌的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二)病人准备1.凡怀疑菌血症和败血症的患者,采血培养时,应尽量在未使用抗菌素前采血,如已使用过抗菌素,应尽量选择抗菌素在体内浓度最低时采血,或在病人第二次使用抗菌素之前采集血培养标本。
2.应在病人发热期或寒颤时采集(三)标本采集1.血培养瓶领取:凭医嘱和检验申请单到检验科细菌室领取。
按照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类型的血培养瓶:如灰色瓶盖为普通成人培养瓶;粉红色盖为儿童需氧菌培养瓶;紫色盖为厌氧菌培养瓶。
2.将患者信息录入相应的血培养瓶条码中,并在作好病人姓名、科别、床号等标识。
2.采集方法:严格消毒病人采血部位和血培养瓶口,抽一定量血液或骨髓后,无菌注入血培养瓶内,轻轻摇匀。
3.标本量:成人每次采血5~10ml,小儿采血3~5ml,骨髓2~3ml,采血量足够则阳性率高,反之阳性率减低。
(四)注意事项1.抽血、抽骨髓和接种时,须严格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杂菌。
2.从抽血、抽骨髓到接种入瓶,动作要快,防止血液凝固。
3.成人不明原因发热、怀疑血流细菌感染时宜在不同部位抽血2套,每套2瓶(需氧、厌氧各一瓶)。
4.怀疑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布鲁氏菌病的病人等,一般一日抽血三次培养,必要时需追加次数。
(五)标本送检和保存1.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一般不超过1h送交细菌室。
2.送检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培养瓶打破或其它潜在性污染可能。
二、痰液或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学检验标本的采集(一)适应症肺炎、肺气肿、支气管炎、鼻窦炎、肺结核等感染菌的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和抗酸菌检查。
(二)病人准备1.尽量在未使用抗菌素前留取标本。
准备好无菌标本容器,贴上条码、标明标识。
2.住院病人应留取清晨起床第一口痰。
为减少正常菌群的污染,嘱患者早上起床后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不要刷牙,除去鼻咽分泌物。
(三)标本采集1.一般病人用力咳出气管深处或肺部痰液,留于无菌标本容器内。
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1.1 采血部位与方法:实验室应按照CLSI的有关文件制定用不同采血管采集血液标本的规范(如:H3-静脉穿刺血液标本采集程序,H4-外周血液标本采集装置和程序,H11-动脉血液标本采集程序,H21-凝血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处理及各种抗凝方法的性能特点)。
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以无菌操作方法抽取血液后,直接注入血培养瓶中,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在肘动脉或股动脉处采血为宜。
疑为细菌性骨髓炎或伤寒时,在病灶或髂前(后)上棘处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1~2 mL注入培养瓶内。
要事先规定好是何种血液标本,是动脉血、静脉血还是毛细血管血;如果需要抗凝血,应选择何种抗凝剂。
还应考虑到样品是否应该维持在真空状态(例如钙离子的检测)。
分离血清或血浆的真空采血管和硅化注射器能干扰某些测试,甚至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1]。
血液采集后应尽快分离红细胞和其他细胞碎片。
当采样条件偏离标准状态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考虑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从已报道的文献中寻找解决方法。
1.2 采血量:一般要求血液量与培养基量之比应为1:5~1:10。
采血量每人每份1瓶,成人每瓶8~10mL,儿童每瓶l~5 mL。
骨髓采血量每瓶1~2mL。
1.3 采血时间及采集份数:采集血液标本应尽量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进行,于24h内采集2~3份血液标本(抽取1次血做多个培养应视为1份),最好分别于不同部位采集(如左、右肘静脉,颈静脉)。
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的患者,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h采集血液,或于寒战、发热后1h进行。
不宜在发热高峰时采血,因为在高热时血液中可能已没有细菌[2]。
特殊感染患者采血培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可疑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在1~2 h 内采集3份血液标本,如果24h后阴性,再采集2份。
②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先采集2~3份血液标本,24~36h后在体温升高之前再采血2份或以上。
临床细菌常规检验方法
临床细菌常规检验方法1.样本收集:通常采用微生物标本采集套装,如采血培养瓶、骨髓培养瓶、尿培养瓶、分泌物培养瓶等。
不同类型的标本要按照不同的采集方法进行采集,以确保样本的纯度和无污染。
2.样本处理:在获得样本后,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血液样本要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出红细胞和血浆/血清。
尿液样本要进行离心去除悬浊物等。
3.细菌培养:将已处理的样本分别接种到含有适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并在适当温度和湿度下培养一段时间。
通常常规培养采用的培养基包括血浆琼脂、麦康凯琼脂等。
培养时间通常为24-48小时,特殊细菌可能需要更长的培养时间。
4.细菌鉴定:对培养出的菌落进行初步的形态学鉴定,如观察菌落形状、大小、颜色等。
然后进行革兰染色,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如是否革兰阳性或革兰阴性。
根据初步鉴定的结果,可以选择进一步的生化试验或分子生物学检测,如氧化/发酵试验、羟基酸钠试验、目标序列扩增等。
最终确定细菌的种类和特征。
5.药敏试验:对已鉴定出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细菌对各类抗生素的敏感性。
药敏试验通常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肉汤稀释法,通过观察菌落的生长抑制区域大小来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
6.结果分析和报告:根据细菌培养和鉴定的结果以及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结果分析和判断。
最后将结果整理成报告,提供给临床医生参考,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总的来说,临床细菌常规检验方法包括了样本收集、样本处理、细菌培养、细菌鉴定、药敏试验等步骤。
这些步骤的顺序和方法都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细菌常规检验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实验七 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二)
一
目的要求
1. 1.掌握血液标本中的细菌学检验程序,方法 和注意事项。 2.掌握血液标本中常见细菌的检验技术。
二 器材
1.试剂:革兰染液 3%过氧化氢 2.葡萄球菌生化鉴定试剂盒 3.MH平皿(自倒) 4.棉签,药敏纸片,镊子等 血浆
三
内容
1.常见致病菌 革兰阳性球菌:金葡 表葡 A链 B链 草绿色 链球菌 肺链 肠球菌பைடு நூலகம்厌氧链 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伤寒副伤寒 大肠 肺炎克雷 伯 肠杆菌属 铜绿 不动 流 感嗜血 气单胞菌 去消化产 碱杆菌 胎儿弯曲菌 沙雷 类杆菌 梭杆菌 布鲁菌 鼠 疫耶尔森
3.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以金葡,溶血性链球 菌,脑奈多见。 4.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主要是草绿色链球 菌。 5.血液病,肝硬化患者并发败血症以及烧伤 病人,以金葡,绿脓常见。
五
报告方式
1.初报:疑有?菌生长 2.终报:血液细菌培养?天,有?细菌生长 并同时报告药敏结果 3.阴性结果:血液培养7天,无细菌生长
六
临床意义
正常人的血液和骨髓是无菌的,血培养是 确诊菌血症和败血症的常用方法。 1.疖,痈,脓肿继发的败血症,主要由金 葡,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2.尿路,胆道,胃肠道黏膜损伤引起的败血症, 主要为大肠,变形,产气 ,粪产碱次之。
革兰阴性球菌:脑奈 卡他 革兰阳性杆菌:产单核李斯特 炭疽 产气荚 膜杆菌 丙酸杆菌
2.菌落形态描述 3.涂片染色镜检 4.生化鉴定:a 过氧化氢试验 b 血浆凝固酶试验 c 葡萄球菌属鉴定试剂盒 5.药敏实验
四
结果判断
1.判断每个实验的结果并做好记录 判断每个实验的结果并做好记录 2.算数值 算数值 3.查编码手册 查编码手册
血液等体液标本细菌学检验(鲍曼不动杆菌)PPT课件
固定。
革兰染色
采用革兰染色法对涂片 进行染色,便于观察细
菌形态。
镜检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形 态、排列及染色特性, 初步判断是否为鲍曼不
动杆菌。
培养基选择及培养条件
培养基选择
选用血琼脂平板、巧克力 平板等培养基进行分离培 养。
培养条件
将标本接种于培养基上, 置于35℃、5% CO2培养 箱中培养18-24小时。
血液等体液标本细菌学检验(鲍曼 不动杆菌)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血液等体液标本采集与处理 • 细菌学检验方法 • 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 临床意义与诊断价值 •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 生物学特性
提高对鲍曼不动杆菌 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 力
掌握鲍曼不动杆菌的 检验方法和鉴定要点
标识清晰
标本容器上应清晰标注患者的姓 名、性别、年龄、采集时间等信 息,以便后续处理和分析。
与临床医生沟通
在采集标本前,应与临床医生充 分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检验 目的,确保采集到合适的标本。
03 细菌学检验方法
涂片检查
标本采集
采集患者血液、脑脊液 等体液标本,注意无菌
操作,避免污染。
涂片制备
观察菌落形态
观察培养后菌落形态、大 小、颜色等特征,进一步 鉴定鲍曼不动杆菌。
生化鉴定与药敏试验
生化鉴定
通过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硝 酸盐还原试验等生化反应对分离 到的细菌进行鉴定,确定是否为
鲍曼不动杆菌。
药敏试验
采用纸片扩散法、微量肉汤稀释法 等方法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 验,了解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 耐药情况。
《医学微生物学》三大常规的微生物学检查
《医学微生物学》三大常规的微生物学检查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细菌的目的是为疾病的病原学做诊断,或查找与疾病相关的微生物,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这对于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是很有价值的。
因此,对临床标本的处理和检测应掌握以下原则。
1.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和处理对于疾病的正确诊断关系很大。
病人标本一般应在应用抗菌药物前采集。
对血液、脑脊液或穿刺液等标本,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采集;对鼻咽拭子、肛拭子、粪便等标本,虽无须严格无菌操作,但也应尽量避免杂菌混入。
2.采集容器上应贴好送检号及病人姓名的标签,连同检验单一起尽早送检验室。
若路途较远,应冷藏保存送检;对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特殊标本,送检时应35℃~37℃保温。
3.人体很多部位与外界相通,存在有正常菌群,但不致病,故在涂片检查或分离培养时,应区别标本中是常居菌群的污染还是致病菌。
另外,对某些无菌的部位,如血液、骨髓、脑脊液等,如检查出细菌应视为致病菌,但必须要排除采样及操作中的污染。
4.根据标本来源和可能存在的病原菌,选定各种分离培养基和孵育环境。
如痰标本一般选用血平板,用于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等的分离。
【血液标本检查】正常人的血液是无菌的。
当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等,可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
细菌学检验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标本采集l.标本采集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即应去除皮肤上的细菌,又应注意空气中的细菌。
穿刺部位以碘酒、酒精棉球消毒,用干燥的灭菌注射器抽取血液,立即注入选定的液体培养基瓶内,充分混匀以防凝固。
2.采血一般应在治疗前,并在高热、寒战时作培养。
伤寒在发病一周内即菌血症期间采血;化脓性脑膜炎,鼠疫应在发热1~2d内采血;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也宜于发热高峰采血或多次采血,且每隔1~2h采血一次,连续3~4次,可获较高的阳性率。
3.采血量应相当于培养液的1/10,通常是50ml培养液采血5ml,这样可使存在于血液中的补体、抗体、调理素、溶菌酶等抑制因子被稀释,使之减弱或失去抑制作用。
血培养操作规程
血培养检测规范化操作(世上最全基本操作流程)2016—08—22来源:南方检验医学网阅读: 1291次【字号:大中小】导读:一、血培养检测采血指征: 对入院的危重患者未进行系统性抗生素治疗前,应及时进行血液培养,患者出现以下体征时可作为采集血培养的重要指征: 1.发热(38℃)或低温(36℃)。
2.寒战. 3.白细胞增多(1010 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带状的白细胞一、血培养检测采血指征:对入院的危重患者未进行系统性抗生素治疗前,应及时进行血液培养,患者出现以下体征时可作为采集血培养的重要指征:1.发热(≥38℃)或低温(≤36℃)。
2.寒战。
3.白细胞增多(>10×10 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带状的白细胞增多.4.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1×10 9/L)。
5.血小板减少。
6.皮肤粘膜出血。
7.昏迷.8.多器官衰竭。
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体征时应采血培养。
在评估可疑新生儿败血症时,除发热或低烧外,很少培养出细菌,应该补充尿液和脑脊液培养.肺炎链球菌与流感嗜血杆菌菌血症的患儿(特别是2岁以下的幼儿)一般多见于门诊,常伴有明显发热(≥38.5℃)和白细胞增多(≥20×109/L).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不低热,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中风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指征.血培养检测皮肤消毒程序:血培养为防止皮肤寄生菌污染,可使用消毒剂(碘酊或碘伏)对皮肤进行严格仔细的消毒处理,最大限度地减低皮肤污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别是心脏瓣膜修复术的感染,可能由皮肤寄生的微生物引起(例如:表皮葡萄球菌或棒杆菌属).因此,在采集过程中血培养的污染一定要减小至最低程度。
用做培养的血液均不应该在静脉或动脉的导管中抽取,除非静脉穿刺无法得到血液或用来评价与导管感染相关性指标。
如果抽取了导管血,也应同时在其他部位穿刺获取非导管内静脉血液进行血培养。
血液及骨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血液及骨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一、标本采集(一)操作方法1.将患者拟采血部位放平,扎以止血带,选好静脉穿刺点,以皮点为中心用2.5 %~3 %碘酊从内向外周擦拭,待干后再以同法用75 %乙醇脱碘。
消毒范围不得过小。
2.以无菌手续由静脉取血5 ml ,立即注入适当的液体增菌培养基内,迅速轻摇,使充分混合,以防止凝固。
(二)注意事项1.血液标本应在病人发热1 ~2 天内或发热高峰采集培养为宜,此时阳性率较高。
2.培养基与血液的比例为10∶1 。
3.培养一般细菌用普通肉汤或酚红葡萄糖肉汤,培养对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用肝浸液或胰胨肉汤等。
4.采血和接种时应严格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杂菌。
5.磺胺和抗生素可影响细菌检出的结果。
故在采集标本时应力争在抗菌药物治疗之前。
如果病人曾服用磺胺类药物,应在每100 ml 培养基内加对氨苯甲酸5 mg ,以防止磺胺类药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如果病人已用青霉素治疗,应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酶100 U/50 ml (青霉素酶不耐热,应在临用时加入)。
若病人已用其他抗生素治疗时,可用硫酸镁肉汤增菌。
6.标本的采取应以提高阳性检出率为目的。
二、检验程序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程序见下图。
三、检验方法及报告方式(一)一般细菌的检验1.标本接种于肉汤培养基后,立即置35 ±1 ℃温箱内孵育,每天取出一次观察有无细菌生长,应特别注意观察肉汤内有无混浊、沉淀、菌膜、色素、血液变色、指示剂变色等现象,并记录之。
如有细菌生长,肉汤可呈现各种不同的生长现象,若发生混浊,大多可疑为革兰阴性杆菌;若均匀混浊有绿色荧光,则可疑为绿脓杆菌;上面澄清,下面有沉淀,可疑为链球菌;若见自下而上的溶血现象,可疑为溶血性链球菌;若呈现肉冻样凝固现象,疑为葡萄球菌;若表面有灰白菌膜,疑为枯草杆菌或类白喉杆菌。
2.当疑有细菌生长时,应以无菌操作挑取培养物涂片进行革兰染色镜检。
一旦见有细菌生长,并能排除污染,应及时转种于血平板或其他培养基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或分离培养。
11.2.1血液标本细菌学检验
标本的采集
采血时间与次数:采集血培养都应该在使用在 使用抗生素之前进行;对间歇性寒战,应该估 计寒战或体温高峰时间。
采血部位:肘静脉或肘动脉 骨髓采集: 增菌培养:培养基中加入SPS
检测方法和报告
普通培养:分别做厌氧和需氧培养 阳性表现:
均匀浑浊,革兰阴性菌 浑浊有绿色,肺炎链球菌 表面有菌膜有绿色荧光,铜绿假单胞菌 下面沉淀,链球菌 溶血,溶血性链球菌 浑浊有胶胨,葡萄球菌 灰白色菌膜,枯草芽孢杆菌 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直接药敏、分离培养 报告临床 阴性结果加5-10%CO2 伤寒或其它沙门菌:接种葡萄糖胆汁肉汤或胆盐肉汤 草绿色链球菌:胰酶酪蛋白大豆肉汤,同时做需要、
CO2和厌氧培养 L型细菌:高渗液体培养基,“油煎蛋”菌落 厌氧培养:牛心脑浸液、庖肉培养基 真菌培养:SA
案例
• 患者徐某,男,26岁,因烧伤入住某院烧伤病房等待植皮手术。 期间,患者烧伤创面有蓝绿色有甜腥气味的粘稠分泌物渗出,随 后患者出现41℃高热、呼吸急促、血压下降、昏迷。临床诊断为 败血症休克,立即给予广谱抗生素抗菌治疗与对症支持治疗,同 时采集血标本送检验科微生物室检验并要求做药敏试验。请问, 该患者可能为哪种细菌感染?血培养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该如何 进一步鉴定?在进行药敏试验时发现单一抗生素对其效果不佳, 则可采用何种方法进行试验?如何操作?
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十、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器材】发已增菌血液标本1套/桌(1#、2#、3#、4#),发血琼脂平板1个/人【分离培养】(仅做有氧培养)标本→分区划线血平板,35℃18—24h观察结果。
【形态学检查】(每人做)(1#尿标本)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鉴定】1.观察菌落形态:2.涂片、革兰染色镜检:3.生化试验1)G+C→触酶:①触酶阳性,为葡萄C→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为金葡,阴性为表葡②触酶阴性,为链C2)G-b→氧化酶①氧化酶阳性,为非发酵菌,O-F,铜绿水溶性色素→绿脓b②氧化酶阴性,肠道杆菌→KIA、MIU→初步鉴定→血清学试验最终鉴定结合凝固酶试验、胆汁溶菌试验、氧化酶试验鉴定。
【实验结果】(1#尿标本)1.观察菌落形态:在血平板上完全透明的溶血环(β溶血)2.直接镜检,G+葡萄状球菌葡萄状球菌3.生化试验1)触酶试验(+)2)血浆凝固酶试验(+)鉴定结果:1#血液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观察:G+球菌,单个或呈葡萄状排列;再经过血平板分离培养,观察菌落特征,革兰染色,生化鉴定(触酶+、血浆凝固酶+)鉴定1#血液标本中的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实验讨论】1.血液标本的采集:①采血时间和次数:血标本一般应在病人发热初期或根据不同的发热情况在未用抗生素前采集作细菌培养,为提高阳性率常需连续三次采血进行血培养。
②血部位及抽血量:一般抽取肘静脉血做血培养。
采血量为成人一次5ml~10ml,儿童为3-5ml。
抽取的血液立即以无菌要求注入血培养瓶中,迅速送检。
③采集血标本和接种时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
④根据菌血症和脓毒症所引起的疾病,还可采集不同部位的分泌物(痰液和脓液等)标本做涂片、染色和镜检或培养。
2.血液标本采集注意事项: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一般不用抗凝剂(因为氟化钠、EDTA、枸橼酸钠可对细菌不利,肝素目前尚未报导有影响)近年来认为在培养中加入0.03-0.05%聚茴香脑磺酸钠有抑制血清中的杀菌物质作用,效果较好。
常见临床标本细菌学检验简述
分离培养
将标本接种在适宜的培养 基上进行细菌分离培养。
注意事项
01 确保采集工具的无菌性,避免交叉感染。
02 采集足够的标本量,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 确性。
03
及时送检,避免延误检验时间。
04
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感染。
PART 02
临床标本细菌学检验方法
分离培养
分离培养
将临床标本接种于适宜的固体或 液体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温度和 环境下进行培养,使细菌得以生
免疫学鉴定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通过免疫学方法进行细 菌的鉴定。
药敏试验
纸片扩散法
将含有不同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 种细菌的平板上,观察细菌的生长情 况,以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 度。
稀释法
E试验
将细菌接种在含有抗菌药物的平板上 ,通过测量抑菌圈的大小来判断细菌 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
通过不断增加抗菌药物的浓度,观察 细菌的生长情况,以判断细菌对抗菌 药物的敏感程度。
结果解读
1 2
解读临床意义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判断细菌种类、 感染部位及病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医 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鉴别病原菌
通过细菌形态、染色、生化反应等实验手段,鉴 别不同病原菌,有助于针对性地选择抗菌药物。
3
判断耐药性
监测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预测治疗效果,为 临床医生提供抗菌药物选择的参考依据。
伤口分泌物标本
用无菌棉签擦拭伤 口表面分泌物。
血液标本
采集静脉血液,常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 。
呼吸道标本
采集鼻咽拭子或痰 液,用无菌棉签擦 拭鼻咽部或咳痰。
粪便标本
采集新鲜粪便,避 免污染。
血液及骨髓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及骨髓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血液及骨髓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血液及骨髓。
3.标本3.1标本类型血液及骨髓。
3.2 标本采集3.2.1 采血时间抗菌药物治疗前,发热初期或高峰时抽血。
3.2.2 采血频率对怀疑菌血症的成年病人,推荐同时在不同部位采集2-3套(每套包括一瓶需氧瓶,一瓶厌氧瓶或者两套需氧瓶),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和真菌血症则应多次采血;婴幼儿病人,推荐同时在不同部位采集2套,可不做厌氧培养。
3.2.3 采血量以培养基的1/10为宜,成人一次采血5-10ml,婴幼儿为1-2ml。
3.2.4 骨髓标本用骨髓穿刺针从髂骨采集。
3.3 标本拒收标准3.3.1 血培养瓶破裂或有明显污染。
3.3.2 血培养瓶标识与化验申请单不符。
3.3.3 用过期的培养瓶采集标本、采血量不足等。
3.3.4 对于不合格标本,应及时通知采集人员重新留取标本。
3.3.5 标本保存采集标本后立即送到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可置室温,切勿放入冰箱。
冬季血培养瓶在送检过程应采取一定的保暖措施。
4.试剂、仪器4.1 革兰染液、氧化酶试剂、3%触酶、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麦糠凯平板、相关生化试剂等。
4.2 BACT/ALERT 3D 或BACTEC9000全自动血培养系统、鉴定系统。
成人需氧培养瓶、厌氧培养瓶、儿童培养瓶、革兰阴性菌鉴定卡(GNI+)、革兰阴性菌药敏卡(GNS)、革兰阳性菌鉴定卡(GPI)、革兰阳性菌药敏卡(GBS)、真菌鉴定卡(TBC)、药敏纸片、TTB板条等。
4.3 接种针、接种环、电热灼烧器、显微镜、孵育箱、co2培养箱等。
4.4 试剂的有效期和使用参照试剂说明书。
5. 细菌鉴定和药敏质控。
参见《质量管理程序》6. 检验步骤接收标本后,立即对标本进行编号、登记。
门诊病人要同时登记住址,联系电话等病人信息。
6.1 自动化培养将血培养瓶置全自动血培养仪中。
当标本有菌生长时,仪器发出阳性报警,应立即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瓶内培养液作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将结果向临床医师报告,同时转种血琼脂平板,麦糠凯平板或加做巧克力平板,并进行直接药敏试验,置35°C、5%CO2培养箱培养18-24小时。
血液及骨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操作规程SOP微-001
单位及实验室名称项目汉源县人民医院检验科血液及骨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操作编号:LAB/SOP/HY/微-001日期:2010年5月3日版本:第一版,第0次修订第1页,共3页一、【标本采集】1.血液采集:(1)以无菌方法采血,采出的血液标本立即注入适当的液体增菌培养基内,迅速轻摇,使之充分混匀,以防止凝固。
(2)采血量:增菌液与血液标本比例为5-10:1,成人一次采血8-10ml,婴幼儿1-5ml。
2.骨髓标本:(1)采集部位及时间:一般用骨髓穿刺针从髂骨采集骨髓标本,最好在用药前,发热患者要在发热初期或高热期采集标本。
(2)标本采集要严格无菌操作,增菌与运送同血液标本。
二、【检验方法】1.培养:标本接种于肉汤增菌液后,立即置35℃孵箱内孵育,每天观察培养液内有无混浊、沉淀菌膜、色素颜色变化等。
肉汤出现变化怀疑菌种混浊革兰氏阴性杆菌均匀混浊,有绿色荧光绿脓杆菌上面澄清,下面沉淀链球菌自下而上溶血现象溶血性链球菌肉栋样凝固葡萄球菌表面有灰白菌膜枯草杆菌或类白喉杆菌2.检验:对有细菌生长迹象的血培养瓶应及时做如下检验(1)以无菌操作挑取培养物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一旦有细菌生长可向临床作初步报告。
(2)同时转种于血平板或其它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
(3)根据菌落特征及菌体染色镜检形态,进行常规生化反应,同时做药敏试验。
三、【检验程序】血液、骨髓↓增菌培养(需氧及厌氧)↓————————————————————————————↓↓↓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直接药敏试验∣↓(35℃ 4-6小时)初步报告↓↓↓需氧培养及CO2环境培养厌氧培养(血平板等分离培养基)(血琼脂平板和巧克力平板)∣——————————菌落观察—————————∣↓↓↓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纯培养↓———————————————————↓↓血清学检查→确定报告←生化反应试验、药敏试验四、【结果报告】1.根据增菌液培养结果直接直接涂片、染色、镜检确属致病菌时可向临床做初步报告,最后根据细菌鉴定结果及药敏试验及时向临床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及骨髓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1.检验目的
规范血液及骨髓标本细菌学检验,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血液及骨髓液培养
3. 标本采集与运送
3.1 标本采集
3.1.1 无菌操作采集静脉血标本无需更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中。
3.1.2 釆血时间
3.1.2.1 发热初期或高峰期时抽血;
3.1.2.2 使用抗生素之前。
已使用抗生素者,下一次使用之前。
3.1.3 采血频率
3.1.3.1 急性脓毒症:10min内从不同部位采集2-3套。
3.1.3.2 急性心内膜炎:1-2h内从3个不同体位采集3套。
3.1.3.2 亚急性心内膜炎:从3个分离部位采3套,间隔≥15min,如24h为阴性,要再采3套。
3.1.3.3 原因不明发热:从不同体位采2-3套,间隔≥60min,如24h为阴性,要再采3套。
3. 1.4 采血量以培养基的1/10-1/5为宜,新生儿一次采血0.5m1,儿童1-5ml,成人8-10m1。
3.1.5 骨髓标本严格无菌操作,对穿刺一侧部位准备同外科切口,用骨髓穿刺针从髂骨采集。
采集量一般为1-2ml。
3.2 标本运送
3.2.1 采集标本后立即送到细菌室,不能及时送检可置室温,切勿放于冰箱。
3.2.2 冬季血培养瓶送检过程应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
3.2.3 在细菌室下班时间,标本应送急诊化验室进行标本保温。
4. 检验步骤
4.1 培养:扫描血培养瓶的条码,将血培养瓶置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系统中培养。
4.2 阳性血培养瓶转种:当有菌生长时,仪器发出阳性报警,立即在生物安全柜中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瓶内培养液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以电话方式告知临床医生镜检结果并登记危急值登记本。
同时转种血平板。
4.3 培养:血平板置于35℃培养箱培养18一48h。
4.4 培养结果观察:正常人的血液是无菌的,有菌落形成即为可疑致病菌,从琼脂平板上挑取可疑致病菌落进行涂片染色镜检。
除极少引起感染的微球菌和需氧芽孢杆菌外,均需要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
5. 临床意义
血液标本的培养是诊断菌血症的基本而重要的方法,若从患者血液中检出细菌,一般视为病原菌感染,提示有菌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