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3化学性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2
防中毒、灼伤,防腐蚀对策措施
防中毒、灼伤,防腐蚀对策措施
1、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要经过培训并通过有关部门的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2、在铜添加剂、酸性蚀刻液等物料投料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包装破损;应佩戴橡胶手套,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注意佩戴防尘毒口罩,操作中避免扬尘。
3、有毒物质的测量仪表、管线、槽体,在检修前应有相应的隔离、冲洗、吹扫等防护措施。
4、具有腐蚀性的作业区定期对建筑物地面、墙壁(角)、设备、管道进行防腐处理,并定期更换易腐蚀的设备和管道部件,以及管道、阀门等螺纹连接处的填料,并宜优先选用聚四氟乙烯填料。
5、腐蚀性物质的测量仪表、管线、槽体,在检修前应有相应的隔离、冲洗、吹扫等防护措施。
6、强腐蚀液体的管道阀门,宜设双阀。
7、从设备及管道排放的腐蚀性气体或液体,应加以收集、中和处理,不得任意排放。
8、添加槽液或加入易产生溶解热的化学药品(如:氢氧化钠)应缓慢加入,同时进行充分搅拌。
不应用浓酸、浓碱直接加入槽液调整其PH 值。
9、应为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防化学灼伤个人防护用品,如:防腐蚀塑胶手套、护目镜、胶靴和皮围裙等。
10、表面高温的蒸汽加热装置一律应设在槽体远离人员走道的一侧,避免操作中误接触。
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及防护措施
23
木工
粉尘、噪声、高温、甲醛
尘肺、噪声聋、中暑、甲醛中毒
防毒口罩、防护眼镜、防尘口罩、耳塞
24
探伤工
x射线、r射线、超声波
放射性疾病
防护服、报警器、个人剂量仪
25
防腐工
噪声、高温、苯、甲苯、二甲苯、铅、汞、汽油、沥青烟
噪声聋、中暑、苯中毒、甲苯中毒、二甲苯中毒、汽油中毒、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苯致白血病、接触性皮炎、痤疮
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及防护措施
项目类别:
施工阶段:
序号
作业类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职业病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配备安全防护用品或预防措施
1
凿岩
粉尘、噪声、高温、局部振动、电离辐射
尘肺、噪声聋、中暑、手臂振动病、放射性疾病
佩戴防尘口罩、使用喷雾降尘装置、戴耳塞或采取其他预防噪音措施
9
管道
噪声、高温、粉尘
噪声聋、中暑、尘肺
防尘口罩、耳塞
10
卷扬机操作
噪声、高温、全身振动
噪声聋、中暑、
绝缘手套、绝缘鞋、耳塞
11
平地机操作
粉尘、噪声、高温、全身振动
尘肺、噪声聋、中暑
绝缘手套、绝缘鞋、防尘口罩、耳塞
12
木工
粉尘、噪声、高温、甲醛
尘肺、噪声聋、中暑、甲醛中毒
防尘口罩、防护眼镜、耳塞、防尘口罩
防尘口罩、耳塞
16
乳化沥青
沥青烟、高温
接触性皮炎、痤疮、中暑
防护服、防毒口罩
17
铺轨机司机、轨道车司机、大型线路机械司机
钻探职业危害及预防范本
钻探职业危害及预防范本钻探职业是指进行地下、海底、岩石等各类探测工作的专业人员。
由于钻探工作特殊的工作环境和高风险的自然条件,钻探职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为了保障钻探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职业危害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钻探职业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一、钻探职业的危害1. 物理性危害(1)高温和低温环境:钻探工作常常需要在极高或极低的温度环境下进行,如地下矿井、高山区和北方寒冷地区等。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会导致体温调节功能紊乱、中暑或冻伤等。
(2)高湿度和干燥环境:钻井现场常常存在湿度较高或干燥的环境。
长时间暴露在高湿度环境中会引发皮肤病、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而长时间暴露在干燥环境中会导致皮肤干裂、眼睛干涩等问题。
(3)震动和噪声:钻机震动和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是钻探工作者常面临的物理危害。
长时间暴露在强烈震动和噪声中,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如牙齿疼痛、耳聋等。
2. 化学性危害(1)有害气体:在钻井现场,常常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如硫化物、二氧化碳、甲烷等。
长时间暴露在这些有害气体中,会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造成危害。
(2)化学品:在钻探工作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有毒的化学品,如砂浆、润滑剂、清洗剂等。
这些化学品有可能对皮肤、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产生损害。
3. 生物性危害(1)传染病:由于钻井现场工作环境复杂,易受到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的感染。
长时间暴露在这些环境中,容易感染上白喉、肺结核和大肠杆菌等传染病。
(2)极端环境下的动植物威胁:钻探工作常常需要在野外进行,有可能遭遇野生动物的攻击或受到有毒动植物的威胁。
二、钻探职业的预防措施1. 物理性危害的预防(1)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工作时,应提供恰当的防护装备,如防寒服、防暑服、防寒鞋等,确保工作者的体温调节功能正常。
(2)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少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的连续作业时间,合理分配工作强度和休息间隔,以减轻体力负担。
3化学性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2
(3)胆毒鱼类 鱼胆有毒的鱼类叫胆毒鱼类。青鱼、 草鱼、鲢鱼、鳙鱼、鲤鱼是我国主要淡水 鱼类,它们的胆有毒,属于胆毒鱼类。我 国民间素有吃鱼胆可以清热、明目、止咳、 平喘等,但若吞服了有毒的鱼胆,则会引 起中毒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鱼胆中含有胆盐、氰化物、组胺等有毒 物质,胆盐可以破坏细胞膜,使人体细胞 受损;氰化物可以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 功能,使组织缺氧;而组胺则可以引起变 态反应。吃4个约500克大的鱼的鱼胆就可 以引起中毒,如果吃10个左右可导致急性 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毒性:蟾蜍的腮腺和皮肤腺能分泌毒素。进食煮 熟的蟾蜍(特别是头和皮),服用过量的蟾蜍制 剂,或伤口遭其毒液污染均可引起中毒。 蟾蜍毒的主要成分:蟾蜍二稀醇化合物(包括蟾 蜍毒素和蟾蜍配基),作用类似洋地黄,可兴奋 迷走神经,直接影响心肌,引起心律失常。此外, 尚有刺激胃肠道、抗惊厥和局麻的作用;儿茶酚 胺类化合物,有缩血管和升压作用;吲哚烷基类 化合物,可引起幻觉,对周围神经有类似菸碱样 作用。
鸡臀尖,即肛门上方的肥肉块。因为鸡 臀是鸡身上淋巴最为集中的地方,虽然淋 巴中的巨噬细胞有很强的吞噬的细菌、病 毒和致癌物质的能力,但是它只能 吞食这 些毒物,却无法消除有害物质。因而鸡臀 尖成了贮藏细菌、病毒和某些致癌物质的 “仓库”,在宰杀时应将其除去。
(4)动物肝脏 能引起中毒的肝脏主要有熊肝、海豹肝、 狗肝、狍子肝、狼肝和鱼类如鲨、鲽鱼、 刀鲛鱼的肝。这些动物和鱼肝脏中含有极 高的维生素A,比一般畜、禽肝中含量高 100倍,因此动物肝脏中毒,实际上是 维生素A急性中毒。
8、有毒动物组织 (1)甲状腺 甲状腺是一种内分泌腺,可以分泌激素 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和正常发育。误食各 种动物甲状腺均可引起中毒,临床上以误 服猪甲状腺中毒者最为多见,主要中毒原 因是,屠宰时未将动物甲状腺剔除干净所 致。
化学性危害分析和预防控制
化学性危害分析和预防控制这类潜在的危害物质是在生长、收获、加工、贮藏和销售过程中加到食品中的 ,这些化学物质 ,只有发生误用或超出限量时才会危害食品。
食品中主要添加的化学危害物质有:①化学清洁剂:是食品中最重要的化学危害物质 ,清洗不彻底残留在用具、管道和设备内的清洁剂可以直接转移到食品上或清洁设备时清洁剂溅到邻近的食品上造成污染。
通过使用无毒化学清洁剂和优化的清洁程序设计和管理 ,可以防止其污染食品;②农药: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森林保护剂、驱鸟剂、食品保鲜剂、杀鼠剂和工业或家用卫生产品等 ,这些化学物质应用十分广泛 ,给消除其危害带来许多的困难。
建立在HACCP系统中的控制要确保产品中农药从来没有超过安全水平;③过敏性物质:某些食品成分能引起易感个体的过敏或食物不适反应。
因此生产者要对有过敏成分的食品在包装上予以说明 ,标签上要有产品内含物含量的精确描述并突出说明任何潜在的过敏化合物;④有毒金属元素:有毒金属元素进入食物链最重要的来源有:环境污染;生产食品原料的土壤;烹饪、加工和贮藏的设备、用具、容器;用于食品加工的水及农田中使用的化学物质。
污染食品最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锡 (来自罐头容器 )、鱼中的汞 ,来自污染环境的镉和铅 ,其他还有砷、铝、铜、锌、锑和氟化物等;⑤亚硝酸盐、硝酸盐和亚硝基氮化物:亚销酸盐和硝酸盐作为保藏系统的组成要素 ,在许多食品中添加已有很长的历史 ,由于食品中高含量的亚硝酸盐、硝酸盐和亚硝基氮化物能产生致癌效应 ,所以这些化合物向食品中添加必须十分谨慎 ,而且有法律限制。
HACCP系统必须确定加到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没有超出法定的安全水平 ,同时也要考虑其他来源和其他成分污染使之超出安全水平的风险;⑥增塑剂和包装迁移:一些增塑剂和其他塑料添加剂可以从包装物向食品中迁移 ,迁移依赖于包装物的组成成分和食品的种类 ,如油脂类食品比其他食品更容易促进包装物中成分向食品迁移。
化学品主要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
汇报人:
● 以下是用户提供的信息和标题: ● 我正在写一份主题为“化学品主要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的PPT,现在准备介绍“化学品主要危害因素”,请帮我生成“中毒危险”为标题
的内容 ● 中毒危险
● 化学品中毒类型: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迟发性多器官损伤等
● 中毒原因:接触过量、误食、吸入等
● 预防措施:加强通风、佩戴防护用品、定期检测等
预防措施:加强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辐射监测和防护,定期对工作人员进 行辐射安全培训,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注意事项:对于涉及辐射的化学品,应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标准,确保辐射安全。
PART THREE
明确安全管理职责: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形成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针对不同岗位和工种,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规范员工的安全操作行为。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定期对化学品生产和使用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增强员工的安全防范能力。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 化学品爆炸类型:气体爆炸、粉尘爆炸、蒸气爆炸等
● 爆炸原因:设备缺陷、操作失误、管理不善等
● 预防措施:加强设备维护、提高操作技能、完善管理制度等 以下是用户提供的信息和标题: 我正在写一份主题为“化学 品主要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的PPT,现在准备介绍“化学品主要危害因素”,请帮我生成“中毒危险”为标题的内容 中毒 危险
化学品燃烧的危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 燃烧危险因素:可燃性、氧化性、遇湿易燃性、自燃性等 燃烧预防措施: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降低温度等 灭火方法:针对不同化学品选择合适的灭火方式
法医尸检工作中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
法医尸检工作中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发布时间:2022-07-26T08:21:28.451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月6期作者:饶曦[导读]饶曦(四川民生法医学司法鉴定所;四川绵阳621000)摘要法医尸检工作中的危害因素较多,不仅会危及法医的健康,严重时还会危及法医的生命安全。
但部分地区对法医尸检危害预防的重视不足,对尸检解剖室的建设支持不足。
因而导致临床尸检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基于此,本次研究在总结法医尸检工作中常见职业危害的基础上,分析其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为丰富法医尸检工作危害因素的预防措施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法医尸体检查;职业危害因素;危害因素预防尸检是法医病理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尸体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查,从而明确死亡原因与死亡方式等。
从而为案件侦破提供相应的证据支持。
但尸体检查也存有一定的职业危害性,法医在检查过程中容易遭遇物理性感染、生物性感染及化学性感染的威胁[1]。
不仅对法医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危及法医的生命安全。
基于此,临床中提出了针对法医工作中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集中分析后,相应的预防措施的研究策略,从而促进提升法医尸检工作的临床安全性。
本次研究在总结法医尸检工作中常见职业危害的基础上,分析其相应的预防措施,具体报道如下:1、法医尸检具体危害情况(1)生物性危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因素是法医尸检中的首要影响因素,具体可概括为:腐败菌群,传染病与蚊虫叮咬等[2]。
第一、腐败菌群。
机体死亡后,血循环失效,肠道菌群与腐败菌群会分解而成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并发生大量的增殖。
上述菌群对正常机体具有严重的危害,可通过皮肤、呼吸进行感染;第二、传染病。
人体死亡后,传染病病菌并不会因此而死亡,且部分传染病也具有较强的感染性。
目前临床中常见的传染病较多,如肺结核,艾滋病、HIV等。
当法医防护措施不当时,传染病病菌会通过防护措施进行感染;第三、蚊虫叮咬。
目前我国部分法医解剖室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法医解剖室的消毒、防御措施不完善,容易发生蚊虫叮咬的问题。
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及其预防
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建立应急救援组织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配备应急救援设备
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PART FOUR
内容3:事故报告内容要求
内容1:事故报告程序
内容2:事故报告时间要求
内容4:事故报告的责任人
事故现场处置
事故调查与责任追究
事故处理措施
事故报告程序
挑战:随着危险化学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职业危害及其预防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应对能力。
添加标题
未来展望:未来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及其预防将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加强源头治理和过程控制,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添加标题
政策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及其预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内容3:危险化学品事故报告程序
内容2:危险化学品事故整改措施
PART FIVE
储存设施:符合国家规范,配备通风、防火、防爆等设施
储存方式:分类存放,严禁混储混运
储存数量: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量
储存管理:建立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维护
运输车辆要求:必须使用专用车辆,车辆状况良好,符合安全要求
驾驶员要求: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运输要求
危险化学品分类与标识
分类收集: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和数量进行分类收集,避免混合存放
存放要求:废弃物应存放在指定的容器或场所,并确保容器密封、防泄漏
运输要求:废弃物应由专业人员运输,并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
处置要求:废弃物应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处置,不得随意倾倒或排放
化学品危害的个体防护范文(二篇)
化学品危害的个体防护范文在工业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化学品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化学品的使用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为了保护个体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个体防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化学品危害的个体防护展开讨论,重点介绍个体防护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个体在接触化学品时应注意个人防护装备的佩戴。
个人防护装备主要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防护靴等。
防护眼镜应具备防化学品喷溅的功能,能够保护眼睛免受化学品的刺激和伤害。
防护手套应选用防化学品的特殊材料制作,能够有效隔绝化学品对皮肤的直接接触。
防护服应选用化学纤维材料制作,具有防护化学品的特性和性能,能够有效保护个体的身体免受化学品的侵害。
防护靴应选用化学耐腐蚀、耐磨损的材料制作,能够有效防止化学品对脚部的损害。
其次,个体在操作化学品时应注意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程序。
化学品的操作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严禁超出规定范围和条件的操作。
对于有毒有害的化学品,个体在操作时应按照安全操作程序进行,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操作时应避免产生化学品喷溅、飞溅、挥发等情况,及时清理溅出的化学品,并做好相关消防工作。
另外,个体在接触化学品时应注意个人卫生的保持。
个体应将化学品所污染的工作衣、工作鞋等个人用品和工具及时进行清洗和消毒,避免化学品对人体的二次侵害。
接触化学品后,个体应立即洗手,避免将化学品残留在皮肤上。
同时,个体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化学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此外,个体在面临化学品危害时应注意应急处理和事故防范。
个体应了解和掌握各类化学品事故的危害特性和应急处理方法,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正确、迅速地采取应急措施,减少事故对个体的伤害。
个体应经常参加化学品安全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应对化学品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个体防护是防止化学品危害的重要环节。
个人防护装备的佩戴、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程序的遵循、个人卫生的保持以及应急处理和事故防范的措施都是保护个体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危险化学品的职业危害及其预防
上述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劳动中有 时单独存在,有时几种危害因素联合存在,从而 构成了不同企业部门、不同生产车间职业病危害 因素的不同特点。
二、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用条件 职业病危害因素能否引起职业性损伤,取决于 作用的条件。 1.接触机会 如工作环境恶劣,职业病为危害严重,可是劳 动者不到此环境中去工作,也就没有机会接触,也 不会产生职业性损伤。 2.作用强度 主要取决于接触量。接触量和工作环境有毒有 害物质的浓度以及接触时间的长短有关,浓度(强 度)越高(强),接触时间越长,危害就越大。
1.预防措施 (1)以无毒、低毒的物料代替有毒、高毒的物料。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使用原料及各种辅助材料时,尽 量以无毒、低毒物料代替有毒、高毒物料,尤其是 以无毒物料代替有毒物料,是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毒 物对人危害的最佳措施。 (2) 改革工艺。改革工艺就是选择新工艺或改造 旧工艺,尽量选用生产过程 中不产生有毒物质或将 这些有毒物质消灭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路线。在选 择工艺路线时,应把有毒、无毒作为衡量工艺改造 的主要条件,同时要把工艺线路中所需的防毒费用 纳入技术经济指标中去。
(4)及时识别作业场所出现的新有毒物质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 料、新设备、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使用,明确其毒 害机理、毒害作用,以及寻找有效的防毒措施具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 3.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针对劳动者本身的差异进行的管理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对劳动者进行个人卫生指导 (2)由卫生部门定期对从事有毒作业的劳动者做健 康检查。
障,按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职业病 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 律,尚有获得赔偿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 偿要求;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有 证据证明该职业病是先前用人单位的职业危害成,由 先前的用人单位承担;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 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 解散、破产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 作业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的规定 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职业病的特点,是有明显的接触史,有群发性 和特异性,有潜伏期,但痊愈后可以达到身体良 好。
如何预防生化毒气
如何预防生化毒气1. 了解生化毒气的类型和危害在预防生化毒气的同时,了解生化毒气的类型和危害是至关重要的。
生化毒气是指一种由有毒化学物质或生物制品组成的气体,在被释放到空气中后,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包括致命的毒性、腐蚀性和爆炸性等。
常见的生化毒气包括氯气、氨气、有机磷化合物和病原体等。
2. 加强室内通风良好的室内通风是预防生化毒气的重要措施之一。
及时开启窗户或使用机械通风设备,能有效把室内的污染气体排出,降低生化毒气浓度。
尤其是在使用化学品或处理有害物质时,及时通风是非常重要的。
3.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当面临可能释放生化毒气的环境时,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呼吸器、护目镜、防护服和手套等。
根据毒气类型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毒气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进入人体。
4. 储存、使用和处置化学品的安全措施预防生化毒气的关键是正确储存、使用和处置化学品。
在储存化学品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确保安全密封和防止泄漏。
使用化学品时,应戴上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循正确的操作程序。
对于废弃的化学品,应按照特定的方法进行处置,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5. 学习应急逃生技巧在遇到生化毒气泄露或中毒的紧急情况时,了解和学习应急逃生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学习如何正确佩戴呼吸器、急救知识和向有关部门报警的方法等。
定期进行演习和模拟情境,以提高应急逃生技能和反应能力。
6. 注重生活习惯和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卫生对预防生化毒气也有一定的意义。
勤洗手,保持整洁的环境,避免接触可能含有毒气的物品,如腐烂的食物或危险化学品等。
此外,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受毒气侵害的风险。
7. 及时获取专业意见和知识掌握预防生化毒气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及时获取专业意见和知识,可以通过参加相关培训课程、咨询专家和阅读相关文献等途径。
3化学性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2
3化学性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2汇报人:2023-12-19•引言•化学性危害因素•预防措施目录•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01引言目的和背景介绍3化学性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提高人们对化学性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背景化学性危害因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普遍存在,如化学品泄漏、有毒气体排放等,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了解化学性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介绍3种常见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如化学品泄漏、有毒气体排放、农药残留等)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汇报内容不涉及其他类型的危害因素(如物理性、生物性等)以及具体的化学物质和相关技术细节。
不汇报内容汇报范围02化学性危害因素这些气体可能来源于工业生产、实验室操作、农药使用等。
长时间接触或吸入这些气体可能导致中毒、窒息等危害。
预防措施加强通风换气,定期检测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浓度,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有害气体环境中。
0102预防措施:储存和使用时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皮肤接触或吸入。
硫酸、盐酸、硝酸等强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强碱:这些液体具有腐蚀性,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氰化物、砷化物等剧毒物质;重金属盐类如铅、汞等这些固体物质可能通过皮肤接触、误食等方式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危害。
预防措施储存和使用时需严格密封,避免与皮肤接触,定期清理和消毒工作场所,避免误食。
这些粉尘可能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危害。
加强通风换气,佩戴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定期清理和消毒工作场所,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粉尘环境中。
预防措施金属粉尘、农药粉尘等03预防措施安装排风扇、空调等设备,确保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和粉尘的积累。
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对通风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清洗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降低故障率。
定期维护通风设备建立完善的通风系统定期进行化学检测和评估定期检测空气质量使用专业的空气检测仪器,定期对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测,确保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常见职业危害类型及预防措施有哪些
常见职业危害类型及预防措施有哪些职业危害是指工作场所或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工人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的一些因素,包括化学危害、物理危害、生物危害和心理危害等。
这些危害因素可能对工人的身体、心理、社会和家庭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是常见的职业危害类型及预防措施。
一、化学危害化学危害是职业卫生中最常见的一种危害类型,指在工作中接触到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造成的损害。
包括:有机蒸气、气体、液体、固体、尘埃、烟雾、颗粒等。
常见的化学危害有有机溶剂、重金属、化工原料等。
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2. 使用防护设备和隔离控制措施。
3. 建立化学危险品的管理系统。
4. 教育工人注意化学危害,了解预防方法。
二、物理危害物理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受到机械损伤、电辐射、低温高温等造成的人体损害。
常见的物理危害有动力机械、电磁场、高压电、高温和低温等。
预防措施:1. 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护栏、警示标志、护眼镜等。
2. 定期进行设施设备检修和维护保养。
3. 根据工作场所环境条件选用适当的劳动保护用品,如防寒衣、防护面罩、耳塞、耳罩等。
4. 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持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转,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
三、生物危害生物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接触感染病原微生物、长时间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等因素造成的人体损伤。
常见的生物危害包括:病菌、病毒、真菌等。
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个人卫生防护。
2. 建立个人卫生保健制度、对工作室定期消毒。
3. 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4. 对敏感人群和易感人群特别加强保护。
四、心理危害心理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给人的心理健康带来的消极影响,如焦虑、抑郁、压力等。
这些危害因素可能对人的身体、情感和个人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
预防措施:1. 水平的管理,更加注重人性化管理,减轻工人的压力和心理负担。
2. 多参加社会活动、健身、强身健体,增强体质及心理抵抗力。
危险源及预防措施
危险源及预防措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源,这些危险源可能会对我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造成威胁。
了解危险源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保障我们安全的关键。
一、什么是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简单来说,就是那些有可能引发危险的事物或情况。
例如,在建筑工地上,高处作业没有防护设施、电气设备老化漏电、施工机械故障等都属于危险源。
在道路交通中,超速驾驶、疲劳驾驶、酒驾等行为以及恶劣的天气条件、路况不佳等情况都是危险源。
在工厂生产中,高温高压设备、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气体等都可能成为危险源。
二、危险源的分类为了更好地识别和管理危险源,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物理性危险源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高温物体、低温物体、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等。
2、化学性危险源如易燃易爆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等。
3、生物性危险源主要有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等。
4、心理生理性危险源包括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等。
5、行为性危险源如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等。
三、常见的危险源及示例1、火灾火灾是一种常见且危害极大的危险源。
在家庭中,电气短路、用火不慎、违规使用电器等都可能引发火灾。
在工厂、商场等公共场所,易燃物品存放不当、消防设施不完善、疏散通道堵塞等也是导致火灾的重要因素。
2、触电电气设备老化、绝缘损坏、违规操作电气设备、在潮湿环境中使用电器等都容易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
3、高处坠落在建筑施工、高空作业、登山等活动中,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安全带、搭建防护栏等,就容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4、机械伤害在工厂车间,运转的机械设备如车床、铣床、冲床等,如果没有安装防护装置或者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可能会导致肢体被卷入、切割等机械伤害。
化学危险场所的个人防护范文(二篇)
化学危险场所的个人防护范文化学危险场所是指那些存在着化学物质或化学工艺过程,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的场所。
在这些场所工作的人员必须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以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讨论一些关键的个人防护措施,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首先,工作人员应该了解潜在的化学危害和危险性评估。
他们应该知道所处场所中存在的化学物质的性质、毒性和可能的危害。
这将帮助他们理解个人防护的重要性,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自己。
例如,工作人员应该了解如何正确处理和储存化学品,以及如何使用各种防护设备。
其次,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装备可以包括呼吸防护装备、防护眼镜、防护服和手套等。
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取决于所处环境的特点和风险评估的结果。
例如,在需要处理有毒气体的场所,工作人员应选择适当的呼吸防护装备,如面罩或呼吸器。
在需要处理腐蚀性物质的场所,工作人员应选择耐腐蚀的手套和防护服。
接下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是非常重要的。
工作人员应该接受培训,了解如何正确佩戴、调整和摘除个人防护装备。
例如,防护眼镜应正确地贴合面部,以充分保护眼睛。
呼吸防护装备应有合适的过滤器,并且工作人员应该了解如何检查装备的密封性和更换过滤器。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将有助于最大程度地降低潜在的化学危害。
此外,定期检查和维护个人防护装备是保证其有效性的关键。
工作人员应定期检查他们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呼吸防护装备、防护眼镜和手套等,以确保它们的正常工作。
如果发现任何损坏或磨损,应及时更换。
此外,定期对个人防护装备进行维护和清洁也是必要的,以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最后,工作人员还应采取其他预防措施来降低潜在的危害。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保持工作场所的良好通风、避免单独工作、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等。
此外,工作人员还可以参与培训和教育活动,以提高他们对化学品和化学危险的认识。
总之,对于在化学危险场所工作的人员来说,个人防护是至关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型: 潜伏期一般在24~48小时,初期胃部 不适,恶心、呕吐、腹痛、倦怠,还可有 出血斑,粟粒大小,红色或暗红色,多见 于肩胛部、上臂、四肢。重者可出现吐血、 黄疸、肝功能异常,甚至发生急性肝萎缩, 预后不良,多有死亡发生。
腹泻性贝类中毒(DSP)
大概是由一组高分子量的聚醚引起,这 些聚醚包括冈田酸,甲藻毒素, pettenotoxins,和yessotoxin;DSP不是一 种可致命的毒素,通常只会引起轻微的胃 肠疾病,而症状也会很快消失。
神经毒性贝类中毒(NSP) 是一种与赤潮有关的毒素,受这种毒素影响
的贝类被称为Brevetoxin,也是源自于一种海洋 藻类。而且它会导致食物病菌,存在NSP。这种 毒素的典型区域为墨西哥湾。美国南大西洋海岸 以及新西兰,这类毒素虽不象其它贝类毒类那么 严重,但同样也会产生肠胃不舒服及神经系统疾 病的症状如神经麻木、冷热知觉的颠倒、即冷热 不分。
麻痹性贝类中毒(PSP) 扇贝
石房蛤
❖麻痹性贝类毒素属于四氢嘌呤类,约有20 多个不同毒性的相关种类,当中以石房蛤 毒素的毒性最强。
❖除了双贝类之外,麻痹性贝类毒素会透过 海洋食物网积聚,并可存在于腹足类动物 (例如蛾螺和鲍鱼)、甲壳类动物(例如 蟹和龙虾)及鱼类(例如鲭鱼和河豚)内, 但这些海产受污染的报告较双贝类为少。
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吞食鱼胆的量 有关,一般一次吞食3.5斤以下鱼的鱼胆一 个,中毒症状不十分明显。
吞食鱼胆引起的中毒,潜伏期一般为 5—12小时,但也有在半小时内发病的。中 毒症状有许多表现,因吞食的鱼胆不同而 不同,一般情况下,消化、泌尿、神经及 心血管系统等都会产生症状。若治疗无效, 一周后会导致患者死亡。
❖有毒贝类在外貌、气味及味道上与没有受 污染贝类并无分别。麻痹性贝类毒素非常 耐热,不能透过一般家居烹调或蒸煮消除。 此外,这种毒素可溶于水,可能会溶于烹 调的汁液内,令汁液毒性甚高。
❖市民应在烹煮前先除去贝类的内脏及生殖 腺,每次进食较少分量,并避免食用烹调 汁液。如进食贝类后出现中毒症状,应立 即求医。
3化学性危害因素及预防措 施2
(2)青皮红肉鱼
青皮红肉鱼,即鱼皮为黑青色,而肉色 较红,因其中血管系统较发达,含血红蛋 白较多。如鲣鱼、鲐鱼、鱼参、秋刀鱼、 沙丁鱼、竹荚鱼、金枪鱼等。
鱼胆中含有胆盐、氰化物、组胺等有毒
物质,胆盐可以破坏细胞膜,使人体细胞 受损;氰化物可以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 功能,使组织缺氧;而组胺则可以引起变 态反应。吃4个约500克大的鱼的鱼胆就可 以引起中毒,如果吃10个左右可导致急性 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5)黑膜
常见的有鳞鱼腹中可见一层黑色的膜, 在加工鱼时,多建议把这层膜去除。据传 统的经验,鱼腹中的这层黑色膜腥味很重, 加之其为黑色,同白色的鱼肉相对比,显 得颇为不净。
鱼腹中这层黑色内膜,学名叫“腹膜脏 层”,存在于鱼腹壁和内脏之间,起到润 滑和保护内脏的作用。由于鱼的这层膜是 由其“性腺”组织分化而来,同时膜中脂 肪含量较高,使这层膜含有了一种奇怪的 腥味。由于其脂肪含量比例较高,当有污 染物如重金属、农药等进入鱼体内时,可 以浓集于脂肪组织中,但此时,鱼体内脂 肪组织都一样受到污染了。
蟾蜍的耳后腺、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的干 燥品叫蟾酥,是珍贵的中药材,内含多种生物成 分,有解毒、消肿、止痛、强心利尿、抗癌、麻 醉、抗辐射等功效,可治疗心力衰歇、口腔炎、 咽喉炎、咽喉肿痛、皮肤癌等。目前德国已将蟾 酥制剂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日本以蟾酥为原料 生产“救生丹”。我国著名的梅花点舌丹、一粒 牙痛丸、心宝、华蟾素注射液等50余种中成药中 都有蟾酥成分。
当人吸入随风传播的短裸甲藻的细胞碎片时, 会产生不传染的喷嚏和咳嗽等,其机理是使Na + 通道开放,释放乙酰胆碱,致气道平滑肌收缩而引起 的暂时现象。
失忆性贝类中毒ASP 这种毒素目前只在北美洲东北、西北、海岸
有所发现。同样的ASP也类等。
软骨藻酸是比PSP 毒素弱一些的神经性毒素, 这类毒素同时具有胃肠系统及神经系统病毒的症 状,包括短时间失忆,即健忘症。
(4)肝毒鱼类
我国常见的扁头哈拉鲨、灰星鲨、鳕
鱼、七鳃鳗鱼等鱼的肝中有毒,属于肝毒 鱼类。它们的肝脏中有大量维生素A、D和 脂肪。主要是维生素A中毒。在鱼肝中毒中, 以鲨鱼肝中毒最为常见,症状最严重。成 人一次食用200g即可引起中毒。
中毒症状:潜伏期2~3h,初期是胃肠 道症状,以后有皮肤症状,如鳞状脱皮, 重者毛发脱落、结膜充血,剧烈头痛等。
日光性皮炎型:可能由泥螺中的对光过敏物 质所致。潜伏期一般为3天,初期面部和四 肢的暴露皮肤出现红肿,并有灼热、疼痛、 发痒、发胀麻木等感觉,后期可出现瘀血 斑、水疱或血疱,破溃后引起感染。
7、蟾蜍
别名癞蛤蟆、癞刺。分大蟾蜍中华亚种和黑 眶蟾蜍两种。从它身上刮下的蟾酥和脱下的蟾衣 是我国紧缺的药材。
毒性:即使食入少量的PSP毒素,也会引 起神经系统的疾病,包括:颤抖、兴奋及 唇、舌的灼痛和麻木感,严重时会导致呼 吸系统麻木以致死亡。
症状:食用30 分钟后,嘴唇、舌头、脸颊 便开始发麻,并伴随着灼热感。紧接着, 颈部、手腕、双手及双脚的末梢有麻痹现 象,甚至有呕吐症状。重者在2天内死亡。
减低贝类中毒风险的措施
6、贝类
在动物界中的软体动物,因大多数具 有贝壳,故统称为贝类。常见的海贝有牡 蛎、贻贝、蛤、蛏等。
贝类中毒是由一些浮游藻类合成的多种
毒素而引起的,这些藻类(在大多数病例中 为腰鞭毛虫,可引起赤潮)是贝类的食物。 这些毒素在贝类中蓄积,有时被代谢。
贝类中毒的类型:
麻痹性贝类中毒(PSP) 腹泻性贝类中毒(DSP) 神经毒性贝类中毒(NSP) 失忆性贝类中毒(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