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 邓稼先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1.两弹元勋邓稼先授课日期:年月日一、教学目标:(一)通过对材料和人物精神关系的了解分析,把握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二)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并向课文学习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技巧。

(三)将爱国主义情感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作为德育的重心,弘扬“文以载道”的创作宗旨。

课时安排:2课时二、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原子弹——核武器的一种。

彭桓武huán :人名;王淦昌 gàn:人名;惶恐huáng kǒng :惶惧惊恐胆怯dǎn qiè :胆量小;畏缩;害怕许德珩héng:人名;国破家亡:国家覆亡,家庭毁灭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才能和本领。

销声匿迹nì: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

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寥寥无几liáo:形容非常少。

和泥 huó:拌泥土;聂荣臻zhēn :人名;含辛茹苦rú:经受艰辛困苦。

辛:辣;茹:吃。

水落石出:比喻到了一定的时候,事情就会真相大白蓦地mò:突然浩瀚hàn :形容非常广大。

欺凌qī líng :欺压;凌辱氢弹——核武器的一种,用氢的同位素氘和氚为原料,用特制的原子弹作为引起爆炸的装置。

当原子弹爆炸时,所产生的高温使氘和氚产生聚合反应,形成氦核子,产生巨大的能量并引起爆炸。

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也叫热核武器。

汗马功劳:指战功。

后也泛指大的功劳。

汗马:将士骑马作战,马累的出汗。

风尘仆仆pú:形容旅途辛苦劳累。

风尘:比喻旅途辛苦。

仆仆:旅途劳累的样子。

风餐露宿:在风中吃饭,在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辛风刀霜剑:fēng dāo shuāng jiàn:寒风象刀,严霜象剑。

第1课《邓稼先》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搜集、了解有关邓稼生平事迹及爱国敬业奉献的精神品质。

2、品析重要词句,结合人物评价与历史背景,学习邓稼先的科学精神与无私奉献的品格。

3、体会文章平实真切的语言风格和短句分段的结构特点,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深厚情感。

二、重点难点1、品析重要词句,结合人物评价与历史背景,学习邓稼先的科学精神与无私奉献的品格。

2、体会文章平实真切的语言风格和短句分段的结构特点,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深厚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当我们脑海中浮现中“原子弹”这个词时,你会联想到什么?想到它爆炸的巨大威力?想到它对国防安全的重要,还是想到它涉及的复杂原理?无论我们想起什么,都不能忽略在它背后默默付出的人们。

正是他们,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让我们的生活更安稳。

“踏遍戈壁共草原,三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

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这是张爱萍将军在悼念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核奠基者邓稼先时所写的词,高度概括了其生平及贡献。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对祖国、对民族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邓稼先》。

(二)人物介绍杨振宁:本文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写的一篇人物传记。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病逝,这位战斗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无比悲痛。

为了缅怀好友,他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

邓稼先:(1924.6.25—1986.7.29)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6月25日生于安徽怀宁县, 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初中部编统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教学设计】《邓稼先》

初中部编统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教学设计】《邓稼先》

《邓稼先》《邓稼先》不是一般的人物传记也不是一般的写人记叙文,它记述了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等核武器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要在通览全篇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段落,字斟句酌,品味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在学习中要注意结合人物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1.主动积累文中的重要成语和词语;2.主动搜集资料,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主要事迹,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1. 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2. 速读课文,搜集信息,合作交流,感受邓稼先的伟大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了解作者、邓稼先的生平和所处时代,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3.领会作者将人物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描写的用意,理解课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表达作用;4.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领会作者将人物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描写的用意,理解课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表达效果。

预习课文,阅览有关邓稼先的人物生平介绍。

第一课时一、课程导入介绍杨振宁:美籍物理学家,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先生就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杨振宁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再加上其本人刻苦好学,所以,1938年只上完高中二年级的杨振宁就以同等学历考上西南联大。

1945年,杨振宁考取清华奖学金,不远万里,来到美国,先后师从于费米、泰勒等多位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于1948年夏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20世纪40年代末,杨振宁已初露锋芒,崛起于美国物理学界,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科学家。

1956年他与西南联大的同学李政道长期合作共攻难关,推翻了长期被物理学界奉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因此,二人同获1957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优质教案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优质教案

《邓稼先》教案课前预习:1、通过查资料了解邓稼先及有关他的故事。

2、朗读全文,体会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感情。

3.在自己感悟较深的地方,圈画出来,写上评注。

相关课程标准:“在诵读课文过程中,领悟内容,揣摩人物个性。

从而让学生受到熏陶,得到个性化启迪。

”“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邓稼先的贡献对当时中国的意义,从而真正地认识邓稼先这个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年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事件备受关注,日本外相采访欧洲尴尬收场,称愿和平解决中日纠纷美国等舆论纷纷谴责日本,向中国倾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所作所为不得人心,也让我们看到正是中国的日益强大让日本三思后行,愿和平解决回顾抗日史,回顾近代史,那是中国屈辱的历史以课文中的1898年为例,这一年我们国家的很多地方被列强割据,那时的中国是任人宰割的但是,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站起来了,这其中有很多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科学家——邓稼先。

二、了解邓稼先师:课前大家做了预习,谁能说说你对邓稼先的其他了解?生:小时候撕毁日本国旗的事情。

师:你能看出邓稼先中学时代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爱国。

师:我相信正是这种爱国心,让他做了一生的选择——隐姓埋名28年研究原子弹生:有一次实验失败后,他坚持走进实验区,手抱原子弹碎片的事情。

师:邓稼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是原子弹理论设计部的负责人,而理论设计部堪称原子弹研发的龙头,邓稼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走进邓稼先1、师:《邓稼先》这篇文章我是怀着崇敬之心读的,老师想问问大家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读出来了一个——————的邓稼先?能用几个词语来表达你对他的感情吗?提示:为了对邓稼先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我们再跳读文章,找出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用文中的词语或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些事情表现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快速跳读课文,找生回答;师总结。

生:他参与研制原子弹,但守口如瓶,表现他做事谨慎认真。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邓稼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背景;掌握字词,重点掌握彷徨、勋、孺、殷、鲜等字的读音,重点掌握知人之明,锋芒毕露,马革裹尸等词的解释;整体感知课文。

2、过程与方法: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并获得有用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二、教学重点:了解课文背景;掌握字词,重点掌握彷徨、勋、孺、殷、鲜等字的读音,重点掌握知人之明,锋芒毕露,马革裹尸等词的解释;整体感知课文三、教学难点:品读课文分析邓稼先形象。

四、教学方法:引导法合作探究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掌握字词,重点掌握彷徨、勋、孺、殷、鲜等字的读音,重点掌握知人之明,锋芒毕露,马革裹尸等词的解释;整体感知课文一、导入新课:播放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视频导入新课,二十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伟大而深刻的时代变迁。

这样的时代必然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对民族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然而他们当中有些人并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高尚而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伟大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板书课题)”二、作者作品简介:邓稼先,(多媒体出示邓稼先画像);介绍作者(展示杨振宁资料)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掌握字词:(多媒体显示)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热泪盈眶鞠躬尽瘁彷徨邓稼先宰割元勋诞生开拓署名挚友奠基妇孺皆知孕育签字颤抖截然不同筹划殷红鲜红殷切鲜为人知2)解释词语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

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知人之明:能认识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锋芒毕露:锐气、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比喻人有傲气,爱显露自己的才能。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邓稼先》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邓稼先》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邓稼先》优秀教案【学习目标】1.能勾画出让人感动的句段,揣摩其含义。

2.能通过了解人物生平及时代背景,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

3.能通过品味关键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预习成果一、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元勋.( xūn )奠.基( diàn )选聘.( pìn )可歌可泣.( qì )yáo( 谣 )言背sònɡ( 诵) zhòu ( 昼 )夜鲜.为人知( xiǎn )昆仑.( lún ) 挚.友( zhì ) 鞠躬尽cuì( 瘁 ) 锋máng( 芒 )毕露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__至死不懈__: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

(含褒义)__鞠躬尽瘁__: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__当之无愧__:担得起某种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__家喻户晓__:每家每户都知道。

__锋芒毕露__: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__妇孺皆知__: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

3.文学常识填空。

(1)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____物理____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7年与李政道一起获得____诺贝尔物理学____奖。

(2)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人物传记的首要特征是____真实____,另一个显著特征是____生动____。

(即真实性和文学性)二、我的疑问互动课堂【课文感知】1.文章分六个部分,请简要概括这六部分的内容。

答案:①在历史的背景中引出邓稼先。

②写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③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④通过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与对话,表达作者对邓稼先的情感。

⑤描写邓稼先在古罗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的献身精神。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设计3篇(2021年整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设计3篇(2021年整理)

(完整word)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设计3篇(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设计3篇(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设计3篇(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邓稼先》教案三篇第一篇【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了解传记的常识及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3、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1、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多变的句式特点。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理解记忆重要注释,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借助注释,资料,理解《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两个古诗文小段。

3、尽可能多搜集邓稼先轶事及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以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诗──踏遍戈壁共草原导入:华夏创新篇三十五年前君视名利如粪土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许身国威壮河山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师问:谁读过这首诗?你知道是歌颂、悼念谁的吗?(邓稼先)二、检查预习(6分钟)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邓稼先(jià)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â)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无垠(yín) 殷红(yān)彷徨(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2、根据你所掌握的文学常识填空。

第1课《邓稼先》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

(重点)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和运用对比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重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4.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敬爱、钦佩、怀念的情感。

(难点)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伟大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振宁先生写的回忆性文章《邓稼先》。

新课教学(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1.作者档案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具有里程碑性的贡献。

2.背景链接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这位始终站在中国核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教授无限悲痛。

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下了这篇传记。

(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1.掌握生字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殷红(yān)无垠(yín)萦带(yíng)日曛(xūn)兽铤亡群(tǐng)2.理解重点词语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勤勤恳恳,竭尽劳苦,直到死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邓稼先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邓稼先教案

1《邓稼先》教课设计设计教课目的1.学习邓稼先的动人事迹,培育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和为祖国的繁华、民族富强而献身的精神。

2.学习经过对照表现人物的方法。

3.理清作者思路,认识文章构造特色,研究文章在记述基础上谈论、抒怀的特色。

4.理解领会“鞠躬尽瘁,死尔后已”,“当之无愧”等词语在评论人物中的作用。

教课要点1.认识邓稼先平生,学习他伟大的志向和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

2.本文经过对照刻画人物的写法,记述基础上谈论、抒怀的方法。

教课难点1.本文经过对照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述基础上谈论、抒怀的特色。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理解记忆重要说明,利用工具书查找生字词。

2.借助说明,资料,理解《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两个古诗文小段。

3.尽可能多收集邓稼先逸闻及图片。

教课假想1.本文篇幅较长,课上时间有限,不可以组织学生通读全文,要修业生课前一定熟读课文(也可给特意时间朗诵)2.文中两个古文小段,学生理解有必定难度,特别是《吊古战场文》,课前要修业生借助说明及工具书读懂它。

3.课前收集邓稼先的事迹及图片并不是任意提出,要敦促学生查找,这样,既能丰富学生课外阅读,锻炼他们检索资料能力,又能使他们先对这位功绩人物有个比较全面地认识。

4.至于“ 什么作者稼先的平生事迹和巨大献没有作介?” ,笔者度很大,本文所确定的点已许多,故不作。

如学生提出,教可适点播、。

(注:稼先是“两元”,按常理文章把要点放在他“两”的巨大献上。

在写有好多复原由,其主要原由是:(1)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他的着眼点常常是科学精神,科学度及气、品行、价、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详细描绘上。

(2)作者与稼先有着 50 年的友,写此文含着作者老朋友的不尽想念;同,写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浸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稼先同样的西。

所以,篇文章多从自己与稼先交往个角度写,必就不可以侧重介事件详细。

(3)作者与稼先交往甚密,有 50 年的友,但分开大洋两岸 20 余年,国家不一样,当中美关系又很,从事的又是国家机密工作,他稼先工作的详细状况不行能认识,掌握的资料不会好多──文中提到“1971 年 8 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防止他工作地址。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邓稼先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邓稼先教案设计

邓稼先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

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本文通过对比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二、作者简介杨振宁,生于1922年,安徽人。

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和邓稼先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国留学期间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三、整体感知1.课文按小标题可分为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根据标题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通过概述中国自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时代开始的百年屈辱历史,引出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为研制两弹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以凸现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的品格。

第四部分:写作者与邓稼先50年的友情及1971年访华的经历,表达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邓稼先的无比钦佩之情。

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艰苦与艰险,展现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生命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深情赞誉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

这六个部分各有侧重,但都是围绕着“记录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歌颂他默默无闻,献身国防科研,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一中心而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

这正体现了作者构思精巧、谋篇布局别具匠心的特点。

2.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明确:邓稼先是一个热爱祖国、勤奋刻苦、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人。

从他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中可以看出来。

四、探究赏析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可否去掉?为什么?讨论明确: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邓稼先》教案德育点: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知识点: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能力点: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思想内容;品析文章美点妙处。

【教学设计】1、整体把握六部分大意,其中把重点放在第五部分。

2、阅读之间发现课文中自己认为很精妙贴切的美点,然后用自己的话按照一定的表达句式把它表达出来,这样可以更深刻领会文章。

3、预习课文。

①解决生字词:可歌可泣当之无愧任人宰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翻译“吊古战场文”。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

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

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

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

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维度】 1、知识与能力: 2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⑵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⑶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放映“任人宰割”的中国实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的实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邓稼先》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邓稼先》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邓稼先》教案(优秀4篇)《邓稼先》教学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邓稼先及杨振宁的有关文学常识。

2、识记:宰割元勋鞠躬尽瘁奠选聘悴曛凛铤摄3、找出文中重点句、段特别是抒情议论部分并体会其作用。

4、理解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和为祖国两弹事业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精神。

为实现强国之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学习重点】1、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把握全文的重点及各段的重点。

2、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朗读诗歌天府杨柳塞上烟,问君此去几时还?实验场上惊雷动,江河源头捷报传。

不知邓老今何在?忠魂长眠长江畔。

这首诗歌的标题是《怀念邓稼先院长》,是邓稼先的朋友们怀着无比悲痛、崇敬的心情献给他的一支挽歌。

他的朋友们为何如此深沉地怀念、崇敬他呢?是因为被他的精神与人格魅力所吸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邓稼先》这篇文章。

二、了解邓稼先及杨振宁的有关知识三、速读全文,了解各部分主要内容正音:宰割元勋鞠躬尽瘁奠选聘悴曛凛铤摄记住六个部分各自的小标题四、讨论研究1、阅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邓稼先》的开头与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的传记性文章的开头有何不同?⑵这些内容与邓稼先有关吗?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⑶文章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⑷贡献巨大却鲜为人知说明了什么?2、阅读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用两弹元勋作这一部分的小标题好不好?为什么?⑵这一部分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这样写的用意何在?⑶①段写邓稼先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表明了什么?⑷⑤段属于什么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⑸邓稼先在重病期间仍然坚持工作,他做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精神?⑹两弹元勋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为什么?3、阅读第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各有什么性格特点?⑵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⑶⑥段主要强调了什么?想说明什么问题?⑷⑦⑧段举例的目的是什么?⑸末段补充说明作者对两人的看法,是否多余?为什么?4 阅读第四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第四部分的小标题有什么特点?其含义是什么?⑵这一部分写到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是何用意?体现了什么?⑶这一部分不是直接写邓稼先的光辉事迹的,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5 阅读第五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是什么?⑵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呢?⑶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⑷我不能走这句话表现了邓稼先的什么精神?⑸引用五四时期的歌曲有什么作用?⑹最后为什么补充说明我父亲喜欢那首歌?6 阅读第六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⑵这一部分中四个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⑶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⑷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⑸这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部分,请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邓稼先的人格魅力。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邓稼先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邓稼先的人格魅力。

2.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我国伟大科学家邓稼先的课文。

邓稼先是我国的“两弹”元勋,他为我国的核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感受邓稼先的伟大人格。

2.课文阅读(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课堂讨论(1)邓稼先为什么被称为“两弹”元勋?(2)邓稼先在核事业中做出了哪些贡献?(3)邓稼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4.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结构,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如对比、描写、抒情等。

5.案例分析(1)教师提供邓稼先的相关事迹,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对比分析。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邓稼先的事迹,互相交流学习。

6.写作训练(1)让学生以“我心目中的邓稼先”为题,写一篇短文。

(2)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如如何选材、构思、表达等。

(3)学生完成写作后,进行课堂交流,互相评价。

(2)教育学生要学习邓稼先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邓稼先的课文,让学生感受到了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和无私奉献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教育学生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不足之处,如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训练还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词句理解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

指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邓稼先

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邓稼先

1 邓稼先教学目标文化自信: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语言运用: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的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思维能力: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审美创造: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点击播放视频(PPT呈现内容)明确: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

1967年6月17日由飞机空投的300万吨级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二、教学新课(一)走进人物走近作者——杨振宁【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三河镇,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等。

1949年,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

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7年2月,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关介绍——邓稼先【邓稼先】(1924—1986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二)写作背景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

这是一位科学家为另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

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1 邓稼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1 邓稼先

1 邓稼先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了解传记的常识及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3. 体会文章饱含感情的语言特色。

找出文章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 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导语设计设计1:(背景导入)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的世界。

设计2:(激发兴趣)教师展示预先准备的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氢弹实验的照片和相关的新闻报道。

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提问:谁来说说原子弹、氢弹实验成功的重大意义。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回忆散文《邓稼先》,感受这位科学巨人无私的献身精神和“纯正”的人格魅力。

设计3:(激情导入)激情朗诵: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诗──《踏遍戈壁共草原》师问:谁读过这首诗?你知道是歌颂、悼念谁的吗?(邓稼先)第1课时学习目标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重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重点) 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难点)三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君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 功勋泽人间学习过程板书设计邓稼先杨振宁百年屈辱与“站起来了” ——创设背景 两弹元勋——总述生平事迹 (总) 鞠躬尽瘁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忠厚朴实 死而后已 民族感情?友情?——严谨求实 (分) 我不能走 ———— 默默奉献永恒的骄傲——无比赞颂(总)第2课时学习目标体会文章饱含感情的语言特色。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1邓稼先教案.doc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1邓稼先教案.doc

1邓稼先1.通过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句式运用服从感情表达需要的特征。

4.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

导语: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奋起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是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胜利!他们傲骨铮铮,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孙中山、毛泽东、钱学森……这些划时代的“巨星”光耀中外。

有一颗“巨星”,也许是被“两弹”的蘑菇云遮没了光辉,也许是“一星”的光亮过于璀璨,他反而鲜为人知,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杨振宁走近邓稼先,认识邓稼先……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梳理字词,了解背景1.字音字形。

选聘.(pìn)元勋.(xūn)邓稼.先(jià)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aì)无垠.(yín) 奠.基(diàn) 彷徨.(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2.重点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界限分明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层,重复;穷,穷尽。

3.文体介绍。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部编本语文七下1 .《邓稼先》教案

部编本语文七下1 .《邓稼先》教案

1 .《邓稼先》教案【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学习重难点】1、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介绍邓稼先生平事迹,了解作者。

2.概括六部分的主要内容,体会内在联系。

3.画出文章议论、抒情的句子,体会其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知道“两弹元勋”是谁吗?他是个怎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随着他的朋友一起感悟这位不平凡的科学家。

【自主学习指导】1、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了解邓稼先。

2、结合资料了解邓稼先、杨振宁生平。

3、掌握生字词。

提示: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 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邓稼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邓稼先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的繁荣、民族强盛而献身的精神。

2.学习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3.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章结构特点,探究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4.理解体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等词语在评价人物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了解邓稼先生平,学习他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

2.本文通过对比刻画人物的写法,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理解记忆重要注释,利用工具书查找生字词。

2.借助注释,资料,理解《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两个古诗文小段。

3.尽可能多搜集邓稼先轶事及图片。

教学设想1.本文篇幅较长,课上时间有限,不能组织学生通读全文,要求学生课前必须熟读课文(也可给专门时间朗读)2.文中两个古文小段,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吊古战场文》,课前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它。

3.课前搜集邓稼先的事迹及图片并非随意提出,要督促学生查找,如此,既能丰富学生课外阅读,锻炼他们检索资料能力,又能使他们先对这位功勋人物有个比较全面地了解。

4.至于对“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问题,笔者认为难度很大,本文所确立的难点已不少,故不作讨论。

如学生提出,教师可临场适时点播、诱导。

(注: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按常理文章应把重点放在他对“两弹”的巨大贡献上。

现在这样写有很多复杂原因,其主要原因是:(1)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他们的着眼点往往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描写上。

(2)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此文饱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

因此,这篇文章多从自己与邓稼先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能着重介绍事件具体细节。

(3)作者虽与邓稼先交往甚密,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20余年,国度不同,当时中美关系又很紧张,邓从事的又是国家机密工作,他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了解,掌握的材料不会很多──文中提到“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工作地点。

他自己只是说‘在外地工作’。

”确是实情。

另外从资料看,杨邓所选择的人生道路是截然不同的:杨学成后执意留在美国,连其父都很气愤,最后不认这个儿子,所幸后来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邓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返回故土,报效祖国。

从此点看,写邓杨的底气是不足的,他心里有愧。

还有71年杨访华时,他只知道邓参与了“两弹”研究工作,邓是设计领导他并不知情。

不客气说,71年杨回美前在上海大厦吃饭时收到邓稼先的字条时“不得不去洗手间整容。

”不仅仅是民族情,朋友情吧?也该有悔、有愧……(4)这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也是一方面原因吧。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介绍邓稼先生平事迹,了解作者。

2.概括六部分的主要内容,体会内在联系。

3.画出文章议论、抒情的句子,体会其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幻灯片1]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诗──踏遍戈壁共草原三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问:谁读过这首诗?你知道是歌颂、悼念谁的吗?(邓稼先)[幻灯片2]文章标题──邓稼先及照片问:谁搜集到了这位科学家的故事及图片,请谈谈或展示出来。

师生交谈、展示。

[幻灯片3]再展示几幅邓稼先工作照,请大家欣赏。

师生共同总结:邓稼先是个什么样的人?[幻灯片4]邓稼先──科技工作者的骄傲──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幻灯片5](补充资料──教师搜集,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解邓稼先并结合注释了解作者)1.在一次原子弹爆炸失败后,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邓稼先一个人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之地。

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用手把它捧着,走了出来。

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

就是这一次,伏下了他死于射线之下的死因。

2.邓稼先有病后,仍坚持回到核试验基地。

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二、整体感悟速读训练:迅速浏览课文,概括各部分大意,思考其中的联系。

(学生积极讨论,畅所欲言,最后师生总结)[幻灯片6]1.展示背景──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2.简介邓稼先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3.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凸现邓稼先的人品,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4.作者为邓稼先成功地领导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巨大成就感到骄傲。

5.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对所从事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6.对邓稼先的总评价──赞歌、挽歌。

三、品味研读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1.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段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2.四人合作小组讨论4—5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

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氢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此处通过议论使人物形象进一步升华,血肉也更丰满,突出了邓稼先高尚的人格魅力。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思路,了解文章结构特点。

3.体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词语在文中的画龙点睛作用。

教学过程一、师生一起继续品读研究课文。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高度评价邓家先的重要词语,体会其在议论、抒情中的作用。

1.品读词语(1)元勋:立大功的人。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

已:止。

(3)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4)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鲜,少。

(这几个词虽简单,但是他也从不同侧面表现、刻画了邓稼先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要求学生把这些词语与文句及这位大科学家的人品结合起来。

)2.品读写作手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一、三部分,完成下列各题:(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此种手法,超凡脱俗,别具匠心,增强了出场人物的使命感。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有烘托作用。

奥本海默出类拔萃,是美国一流核物理专家,在世界早有声望。

此处对比,不仅说明邓稼先的贡献与奥齐名,还比他多了好多优秀品质。

旨在更生动形象的表现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坚毅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品读精典语句(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二、归纳、总结结构特点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一枝多花,色彩纷呈,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文章主旨2.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附:板书设计备用幻灯片:(如果学生对《吊古战场文》理解确有难度,可出示)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

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

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

亭长告诉我说:“这里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此段文字,突出了邓稼先艰苦的工作环境,为刻画人物张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