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6《芣苢》《插秧歌》PPT课件2020年秋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

合集下载

第6课《芣苢》《插秧歌》课件精品PPT27张

第6课《芣苢》《插秧歌》课件精品PPT27张
解析 “有着采集野菜的急促感”不正确,应是“有着音乐的美感”。
插秧歌
学习目标:1.了解杨万里的生平及作品。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艺术特色,学习诗歌的表达技巧。3.体会诗歌思想情感,领会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感受劳动精神的内涵。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累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终年八十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拓知识】关于《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PPT
预习检查3.解释词语,明确诗意。【译文】:丈夫把秧苗扔给妻子,小儿子拔秧苗大儿子插。斗笠作头盔蓑衣作盔甲,雨水从头流入脖颈沾湿肩膀。呼唤他们歇息一会把早饭吃了,只弯腰低头忙作无人作答。秧苗还未栽稳,稻田还没有插完,您把饭放这儿,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儿们。
1.分析这首诗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①抛秧接秧图②拔秧插秧图③雨中插秧图④呼唤早餐图⑤农夫应答图。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是在重章叠唱的旋律里,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B.“采”是总体描写,“采采”的叠唱有着采集野菜的急促感。C.“有”唱出了获取的愿望,也似乎传递着发现野菜的信息。D.“掇”“捋”“袺”“襭”四个动词,形象地描述出了劳动的过程。

《芣苢》《插秧歌》统编版语文高一年级教学ppt

《芣苢》《插秧歌》统编版语文高一年级教学ppt

动作——画面
宋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插秧歌
宋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语言—笠—是心兜理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任务1.品味动词,还原场面
字 甲骨文、 小篆写法

含义 采摘
综观这六个字,我眼 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车前子呀,采呀采,快点儿把它采些来。 车前子呀,采呀采,快点儿把它采起来。
——余冠英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骆玉明
插秧歌
宋 杨万里
比喻田—夫—抛秧气田氛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插秧歌
宋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细节——笠精是神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请描绘阅读后你眼
前浮现出的画面
(200字左右)
揣摩心理
描绘画面
心灵 独白
选择《插秧歌》中的某 一人物形象,给他(她) 写一段心灵独白。
把握诗歌内容
唤渠朝餐歇半霎

雨从头上湿到胛

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

照管鹅儿与雏鸭

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 唤渠朝餐歇半霎

《芣苢》《插秧歌》PPT课件

《芣苢》《插秧歌》PPT课件

高一语文组
必修一第二单元
准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含义。
分析诗中语言、手法,通过诵读、想象感悟古代劳动人民形象之美。
理解诗歌主旨,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
认识劳动的崇高与美丽,发现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赏读——感受劳动画面


致敬每一个平凡而坚强的劳动者!
拓展延伸——感悟劳动生活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劳动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劳动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劳作,我们要勇于在艰苦的劳动中净化灵魂、磨炼意志,坚定信念。” ——习近平
重章叠句,回环往复,令人神往
诵读——感受诗歌韵律
插 秧 歌宋 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善用口语,押韵,浅白晓畅,通俗易懂
诵读——感受诗歌韵律
拓展延伸
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李大钊
在生命所有的季节耕种中,喜悦存在于劳动的过程中。 ——毕淑敏
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生活靠勤劳双手创造!
情境设置:《春芽报》打算出一个“劳动美”专栏,专栏的主题是——“品最美劳动画面”,现在面向全班同学征文:请选取《芣苢》、《插秧歌》或所学的文章中的劳动场面进行报道,呼应“劳动美”的主题。要求: 1、报道劳动场面细腻生动,有画面感。 2、呈现适当的评论,紧扣“劳动美”的主题,并能展现对新时代劳动的思考。 3、文字简明生动,200字左右。

高中语文 统编版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芣苢》《插秧歌》课件 (19张PPT)

高中语文 统编版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芣苢》《插秧歌》课件 (19张PPT)
10
叁插秧歌
南宋·杨万里
1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12
一、结识作者 清新自然——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 人。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 四大家”。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 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 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 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 此见长。他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 诗
经 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
的感情。
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对人或物加以形 六 义 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如《魏风·硕鼠》都是通篇用
比的。
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歌咏的内容。比兴手法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 诗歌,祈 丰年、颂祖德,一般看作“正声”。常见的 篇目有《采薇》、《鹿鸣》等。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分为周颂、 鲁颂和商颂。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 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诗 经 六 义
4
《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赋、
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 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 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 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 百科全书。
诗 经

6《芣苢》《插秧歌》 联读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6《芣苢》《插秧歌》  联读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分组,合作探究各组的问题。
A组探究《芣苢》, 主要问题:
B组探究《插秧歌》, 主要问题:
(1) 你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什 么?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
(第一小组) (2) 诗中“采、有、掇、捋、袺、
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 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第二小组)
(1) 结合种水稻的基本步骤,看看杨 万里的《插秧歌》具体描写了哪些 场景?(第三小组) (2) 此诗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 图画,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 有人认为“游离诗外”了,你怎么看? (第四小组) (3) 全诗围绕一个什么字来描绘的? 如果要你给诗歌加一个“诗眼”,你 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第五小 组)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兴
②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比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赋 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比 ⑤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兴
随堂检测
(2) 理解性默写
①《插秧歌》这首诗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秋,开篇便写“插秧’的忙碌情景:“田夫抛田秧夫田抛妇 秧田妇接接小小儿儿拔拔秧秧大大儿儿插插”。
《芣苢》
学习目标
一二


理解诗歌 反复诵读 内容,把 诗歌,把 握其中的 握诗歌朗 思想情感,读节奏, 并赏析它 体会不同 们的表达 诗歌的形 技巧。 式特点。
品读诗歌,理解两首 体味诗歌 诗歌传承 中劳动的 下来的劳 热情和欢 动之美, 欣,赏析 培养吃苦 劳动中的 耐劳、勤 诗情画意。奋乐观的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不仅能文,对理学亦颇注意。 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 十三卷,名《诚斋集》。代表作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等。

6《芣苢》《插秧歌》课件(共35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6《芣苢》《插秧歌》课件(共35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这是一首百姓们采摘芣苢时所唱的歌谣。
【译】长势茂盛的芣苢,我们把它采起来。 长势茂盛的芣苢,我们采下获得它。 长势茂盛的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 长势茂盛的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长势茂盛的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 长势茂盛的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注释: [1]相鼠:一种老鼠 [2]止:通“耻”。 [3]遄(chuán)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也即“比喻”;
看那老鼠有张皮,却见有人没威仪。 却见有人没威仪,为何还活不倒毙!
芣苢(fúyǐ):植物名,即车前草, 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 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 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 其用处一说 可以疗治不孕;又一种说法,是认为此 草可以疗治麻风一类的恶疾。穷人亦以 此为食物 。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 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 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 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 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 作品。有《诚斋集》传世。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 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 儿,伫立在水的一旁。
茂盛桃树嫩枝枒, 开着鲜艳粉红花。 这位姑娘要出嫁, 定能使家庭和顺。
《诗经》地位
★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

第6课《芣苢》《插秧歌》课件

第6课《芣苢》《插秧歌》课件
《芣苢》《插秧歌》——回响在历史中的劳动之歌
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一代代炎黄子孙在这片可爱的土地上,耕耘着、收获着,春种希望,秋收喜悦,传承了历史,推动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息。 也正是因为有了国人的勤劳质朴,才有了大量的劳动场景被记录到文学中,才有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那欢愉生动的画面,才有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那诗中有画的美丽,才有了“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那简单质朴的生活。 今天,让我们走进诗歌世界里,去看一下古人的劳作场景。
明确:不能。开始是一叶一叶地掐取,接着是大把大把地捋采,最后是扯起衣襟兜装。这由“掐”到“捋”再到“兜”的过程,生动地表明她们愈采愈多、愈采愈快,劳动热情也愈来愈高涨。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这个过程展现了劳动人民从开始劳动到满载而归的场景,富有诗情和画意,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走进《诗经》
《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叙述和描写就是“赋”,“排比”。比:“以彼物比此物” ,类比、比喻。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飞快地采摘,让她们不得不一手拉起衣襟,一手把捋下的车前子放进去。但这样仍然不够,最后,她们还要把已经沉甸甸像个大包袱似的衣襟塞进腰带里。
整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热烈、紧张、繁复,充满欢欣的劳动图景。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方玉润《诗经原始》
思考一
思考二
思考2:这首诗歌描写了几个画面?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劳动画面?

【新教材】6《芣苢》《插秧歌》 课件—2020年秋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

【新教材】6《芣苢》《插秧歌》 课件—2020年秋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 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 质,分成风、雅、颂三类。主要内容:反映了劳动与爱情、 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 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 面镜子。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 鄘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忙的劳动场面。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思考:本联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雨中插秧图
巧妙的叠用两个比喻,把草笠比作头盔, 把蓑衣比作铠甲,造成一种紧张的,似 乎生命攸关的氛围,从而给人留下很深 的印象。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家人送饭却无人答话,体现劳作的忘我、专注,表现出了抢插秧苗的紧张程度。
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_诗___歌_ 总集。

收入 从西周到春秋
时期的诗歌 。
汉以前被称为《诗》或《 诗三百》 。
内容: 风 雅 颂 手法: 赋 比 兴
诗经六义
形式: 四言为主,重章叠句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 现实主义 的源头。

风 民间乐歌

雅 宫廷乐歌

颂 宗庙乐歌和舞歌

·
赋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
整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热烈、紧张、繁复,充满欢欣的劳动图景。
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和情感 艺术特色: ①运用赋的手法,铺陈造势; ②重章叠句; ③四言句式,节奏感强; ④动词细腻且富于变化。 情感: 描绘了一幅热烈、紧张、繁复,充满欢欣的劳动 图景。表达了对劳动的赞美之情。
齐背
插秧偈[jì]

部编版高中语文第六课《芣苢》《插秧歌》PPT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第六课《芣苢》《插秧歌》PPT课件
“四书”“五经”,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书》 《礼》《易》《乐》《春秋》)
主题思想,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根据音乐和表现内容,《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土风、民谣。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十五国风”。 雅:宫廷乐歌。西周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的音乐。
使用赋的手法,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

有掇捋袺

文本解读 《芣苢》一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 的结构形式反复吟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全篇共三章相叠, 在不同的诗章里“采采芣苢”四字的反复叠用,产生了简洁明 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六个动词的变化,又表现了越 来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目 标
体会两首诗的情感,训练诗歌鉴赏能力
——《诗经·周南·芣苢》
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 约五百余年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 最初称“诗”,被汉儒奉为儒家经典,乃称“诗经”。(儒家奉有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劳动是财富的 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我们的祖先用辛勤的劳动创造了美好 生活,我们今天学习两首写劳动的诗歌。
学 了解写作背景及《诗经》相关知识
习 领会《芣苢》重章叠唱的手法
文本解读
杨万里的《插秧歌》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
文本解读
抛秧接秧图
雨中插秧图
农夫应答图

《芣苢》《插秧歌》课件张PPT

《芣苢》《插秧歌》课件张PPT
《芣苢》《插秧歌》课件22张
《芣苢》《插秧歌》课件22张
正音朗读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móu)蓑(suō)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jiǎ)。 唤渠朝(zhāo)餐歇半霎(shà),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shì)未匝(zā),照管鹅儿与雏鸭。
《芣苢》《插秧歌》课件22张
《芣苢》《插秧歌》课件22张
《芣苢》《插秧歌》课件22张
育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抛秧
《芣苢》《插秧歌》课件22张
《芣苢》《插秧歌》课件22张
插秧
施肥、杀虫
《芣苢》《插秧歌》课件22张
放水(补水)
《芣苢》《插秧歌》课件22张
收获
《芣苢》《插秧歌》课件22张
结合种水稻的基本步骤,看看杨万里的《插秧歌》具体 描写了哪些场景?
《芣苢》《插秧歌》课件22张
二、一词多义
薄言采之( 助词,无实义 )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动词,看不起)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 动词,迫近 )
薄言采之( 助词,无实义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动词,说 )
照管鹅儿与雏鸭(连词,和)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动词,给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同“欤”,语气词)
诵读体味:自由朗读诗歌,把握节奏,画出朗读节奏, 体味情感。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插秧歌》课件22张
《芣苢》《插秧歌》课件22张
任务:文本梳理细品鉴

6《芣苢》《插秧歌》(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6《芣苢》《插秧歌》(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芣苢》《插秧歌》这两首诗都是有关劳动的颂歌,但是 他们在描绘劳动场景、歌颂劳动热情方面又不尽相同,试 分析其差异,填写下表。
诗歌 表现手法 《芣苢》 重章叠唱
劳动场景
直接描写,展现了劳动妇 女快乐采摘芣苢的全过程
表达情感
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 着劳动的热情。
《插秧歌》 白描、比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duō
luō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jié
xié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任务一: 自读《芣苢》,请描绘阅读后你眼
前浮现出的画面(200字左右)

含义
纵观这六个字,我
眼前浮现出这样的 画面

采摘

取得

拾取,获得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 《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 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 生活的一面镜子。

从茎上成把地取得

提起衣襟兜东西
襭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车前子呀,采呀采,快点儿把它采些来。
车前子呀,采呀采,快点儿把它采起来。 思考:“采采”二字 译为“茂盛的样子”——余冠英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更来好,还是“动词, 采呀采”更好?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芣苢》《插秧歌》+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芣苢》《插秧歌》+课件
理解诗歌的内涵和美感。
文化背景
介绍《芣苢》《插秧歌》的创作
背景和相关文化知识,帮助学生
03
更好地理解诗歌。
拓展阅读
04 推荐相关主题的诗歌或文章,让
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加深对主题
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 、相关图片和视频等,增强学
生的感性认识。
小组合作探究
深化主题
修辞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 形式,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内 涵,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 诗歌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04
课文的主题思想与价值观
《芣苢》的主题思想与价值观
主题思想:诗歌描绘了古代妇女在春天 采摘芣苢的场景,展现了她们的勤劳和 快乐。
生活情趣:诗歌中的妇女们通过采摘芣 苢来感受春天的气息,享受生活,表达 了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
艺术手法比较
《芣苢》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注重节奏和旋律的美感;而《插秧歌》则更注重形象的 描写和比喻,语言更加生动具体。
思想内涵比较
《芣苢》反映了古代妇女们的勤劳和乐观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人文精神;而《 插秧歌》则强调了农民们的辛勤劳动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两篇诗歌虽然主题略 有不同,但都表达了对劳动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芣苢》作为《诗经》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珍贵遗产,对后世诗歌创作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插秧歌》是杨万里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 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田园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02
课文内容解析
《芣苢》解析
诗歌主题
《芣苢》是一首古代诗歌 ,主要描绘了妇女们采摘 芣苢的场景,表达了她们

《芣苢》《插秧歌》课件20张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芣苢》《插秧歌》课件20张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4
【新教材】第6课《芣苢》《插秧歌》 课件—2020年秋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 册
插秧 水稻秧苗从秧田移植到稻田里。一般秧苗长到3~5寸长 即可移栽,即叫插秧。
秧田
稻田
拔秧——抛秧——接秧——插秧
【新教材】第6课《芣苢》《插秧歌》 课件—2020年秋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 册
5
插秧歌》 课件—2020年秋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 册
杨万里的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形成对后世 影响颇大的诚斋体。学江西诗派,后学陈师道 之五律、王安石之七绝,又学晚唐诗。代表作 有《》《竹枝词》《》《》等。其词清新自然, 如其诗。赋有《》《海鱿赋》等。今存诗4200 余首。
2
《芣苢》《插秧歌》
——回响在历史中的劳动之歌
3
芣苢
芣苢,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 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芣苢》是《诗 经•国风•周南》中的一首诗。
13
【新教材】第6课《芣苢》《插秧歌》 课件—2020年秋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 册
劳动本身的滋味—— 劳动,辛苦繁忙;
劳动者们却甘之乐之; 在辛苦中收获快乐,也就生出了美。
【新教材】第6课《芣苢》《插秧歌》 课件—2020年秋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 册
15
总结
芣苢
动词变换 重章叠句
插秧歌
动作、语言 比喻 细节 ……
钟扬》
妇女们采摘 一家人冒雨
劳动内容 车前草
插秧
简单劳动
劳动特征
群体写作劳 动
辛勤劳作、积极向上的劳 精神内涵 动精神
劳动价值
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 惠及一人、一家一户
18
【新教材】第6课《芣苢》《插秧歌》 课件—2020年秋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 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是周王朝宫廷乐歌,即所谓正声雅乐。按音乐的不同又 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诗经“六义” 《诗经》中运用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意轻重音、停顿,带着欢欣的情感
自主朗读,结合注释,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思考:本联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雨中插秧图
巧妙的叠用两个比喻,把草笠比作头盔, 把蓑衣比作铠甲,造成一种紧张的,似 乎生命攸关的氛围,从而给人留下很深 的印象。
(新教材)-6《芣苢》《插秧歌》PPT课 件2020 年秋高 一语文 部编版 (2019 )必修 上册【 精品】
(新教材)-6《芣苢》《插秧歌》PPT课 件2020 年秋高 一语文 部编版 (2019 )必修 上册【 精品】
(新教材)-6《芣苢》《插秧歌》PPT课 件2020 年秋高 一语文 部编版 (2019 )必修 上册【 精品】
走近杨万里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不仅能文,对理 学亦颇注意。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 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 集》。代表作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 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 《新柳》等。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 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 质,分成风、雅、颂三类。主要内容:反映了劳动与爱情、 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 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 面镜子。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 鄘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诗经··蒹葭》
《诗经》篇目
《诗经》写作特点(语言结构)
1.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各种句式,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
2.重章叠句。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 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咏唱的特点,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 乐感。
3.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 性(诗歌表现力), 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内容主题)。
特点:《芣苢》运用重章叠唱,回环往复,本诗三章十二 句,只有六字交替变动。 作用:①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 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②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了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 情,突出主题,与反复的劳动动作和劳动效果谐和一 致,形成融合无间、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
兴: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与诗歌内容有一定联系。比兴手法 可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韵味和形象的感染力。例如:桑之未落,其叶沃
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氓》
《诗经》写作特点(语言、结构)
拔秧——抛秧接秧——插秧
“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地刻画出这
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动作,勾勒出一幅紧张繁
忙的劳动场面。
(新教材)-6《芣苢》《插秧歌》PPT课 件2020 年秋高 一语文 部编版 (2019 )必修 上册【 精品】
(新教材)-6《芣苢》《插秧歌》PPT课 件2020 年秋高 一语文 部编版 (2019 )必修 上册【 精品】
本诗在语言和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特点:运用了双声叠韵之手法 全诗总共变换了六个字,在声韵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特点。第一 句中的“采”(cǎi)和第二句中的“有”(yǒu)由于古代语 音演变,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具有双声和叠韵的特点,但第三 句中的“掇”(duō),第四句中的“捋”(luō),第五句 中的“袺”(jié),第六句中的“襭”(xié),至今仍然具 有叠韵的特点. 作用:这使得其节奏舒卷徐缓,也在内容中形成了动作的进程 和情感的变化循序渐进之效,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以及情感体验 上都耐人寻味。
(新教材)-6《芣苢》《插秧歌》PPT课 件2020 年秋高 一语文 部编版 (2019 )必修 上册【 精品】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兜鍪:古代打仗时战士所戴的头盔 胛:肩胛 渠:他 半霎:极短的时间 莳未匝:这块田里还没栽插完毕。 莳:移栽 匝:布满,遍及 照管:照料,照看。这里有“提防”的意思
(新教材)-6《芣苢》《插秧歌》PPT课 件2020 年秋高 一语文 部编版 (2019 )必修 上册【 精品】
结合种水稻的基本步骤,看看杨万里的《插秧歌》具体 描写了哪些图景?
(新教材)-6《芣苢》《插秧歌》PPT课 件2020 年秋高 一语文 部编版 (2019 )必修 上册【 精品】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关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 “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 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 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本诗在语言和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排、陈述两种情况。
经 六
比 “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
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芣苢
芣苢,又名车前草。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全体光滑或稍有短 毛。根茎短而肥厚,着生多数须根。荒地或路旁常见,分布几遍全国。嫩 叶可食,有些地区用作饲料;全草与种子都可入药,能利尿、清热、止咳。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铺陈、排比往往一起使用,将一连串内容紧密相关的 词语,按一定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例如: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
比:比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例如:《鹤鸣》用“他山之石,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南宋】杨万里
(新教材)-6《芣苢》《插秧歌》PPT课 件2020 年秋高 一语文 部编版 (2019 )必修 上册【 精品】
走近杨万里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他为诚 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绍兴(宋高宗年 号,1131-1162)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诗与陆 游、范成大、尤袤齐名,并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 四家”。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 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 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
这首诗歌描写了几个画面?
① 采摘前的喜悦图,一想到如此茂盛的芣苢,即将“采而有之”, 不由得心情欢悦,动作轻快,情绪高昂; ②采摘时的竞技图,慢慢摘取的动作就变成了飞快的拾取,紧接着 由手指的动作变成了手指与手掌的协作,从“掇”变成了大把大把 的“捋”。 ③采摘结束时的丰收图,飞快地采摘,让她们不得不一手拉起衣襟, 一手把捋下的车前子放进去。但这样仍然不够,最后,她们还要把 已经沉甸甸像个大包袱似的衣襟塞进腰带里。
(新教材)-6《芣苢》《插秧歌》PPT课 件2020 年秋高 一语文 部编版 (2019 )必修 上册【 精品】
译文: 丈夫把秧苗扔给妻子,小儿子拔秧 苗大儿子插。 斗笠作头盔蓑衣作盔甲,雨水从头 流入脖颈沾湿肩膀。 呼唤他们歇息一会把早饭吃了,只 弯腰低头忙作无人作答。 秧苗还未栽稳,稻田还没有插完, 您把饭放这儿,赶紧回去照看好那 帮鸡鸭鹅儿们。
(新教材)-6《芣苢》《插秧歌》PPT课 件2020 年秋高 一语文 部编版 (2019 )必修 上册【 精品】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诗经·国风·周南》
文化常识复习:关于《诗经》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 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 305篇。《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 《诗三百》,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 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
(新教材)-6《芣苢》《插秧歌》PPT课 件2020 年秋高 一语文 部编版 (2019 )必修 上册【 精品】
胛( jiǎ ) 兜鍪(dōu) (móu) 半霎( shà) 莳( shì)
未匝(zā )
(新教材)-6《芣苢》《插秧歌》PPT课 件2020 年秋高 一语文 部编版 (2019 )必修 上册【 精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