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雪》
1-沁园春·雪-课文+注释
1、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课本注释】①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②〔北国〕指我国北方。
③〔惟余莽莽〕只剰下白茫茫一片。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④〔滔滔〕指黄河波涛滚滚的样子。
⑤(山算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作者自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⑥〔天公】指天。
即命运。
⑦〔须〕等到。
⑧〔红装索裏)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⑨[妖饶(ráo))娇艳美好。
⑩〔折腰)弯腰行礼。
这里是倾倒的意思。
①〔秦皇汉武〕指秦始皇赢政(前259-前210)和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②〔输〕和下文的“逊”都是“差、失”的意思。
③〔文采]:这里的“文采”和下文的“风骚”,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④〔唐宗宋祖〕指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和宋太匡胤(927-976 )⑤〔天骄〕天之骄子。
⑥(成吉思汗(hán )〕即元大祖铁木真(1162-1227 )。
⑦〔弯弓]拉弓。
⑧(雕)一种猛禽。
⑨〔俱往矣〕都过去了。
俱,都。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作者自注:“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附注】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
沁园春雪原文
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词句注释1、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双调,一百十四字。
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2、惟余:只剩下。
余:有版本作“馀”。
莽莽:即茫茫,白茫茫一片。
形容空旷无际。
3、顿失:立刻失去。
顿:顿时,立刻。
滔滔:滚滚的波涛。
原驰蜡象: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驰:有版本作“驱”。
蜡象:白色的象。
5、须:待、等到。
6、“看红装”二句: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的外衣,格外娇媚。
红装:身着艳丽服饰的美女。
一作银装。
7、妖娆(ráo):娇艳妩媚。
8、竞折腰:争着为江山奔走效劳。
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9、“秦皇汉武”二句:是说秦皇汉武,功业甚盛,相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秦皇:秦始皇嬴政,秦朝的创业皇帝。
汉武: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
略输:稍差。
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这里引申为文治。
10、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创业皇帝。
11、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
逊:差。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12、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以后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
13、“只识”句: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识:知道,懂得。
雕:一种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白话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沁园春·雪》译文及赏析
《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
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
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是如此的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治功劳;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学才华。
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2.赏析上片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作者那豪迈的意兴。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也正是中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毛泽东《沁园春·雪》原文和译文
毛泽东《沁园春·雪》原文和译文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好像蜡白色的巨象在奔驰,它们都想试一试与天老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十分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一代上天骄宠的儿子成吉思汗,只知道弯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英雄豪杰,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赏析沁园春·雪》赏析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
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
但专章一叹三唱,本篇却首推第一。
不独如此,本篇还是毛泽东最早传世的一首,也是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
最根本的是,这首词是毛泽东诗情才智第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毛泽东丰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艺术的显现。
集如此众多之第一于一身,这首词自然就举足轻重、众望所归了。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清沈德潜『说诗碎语』)。
毛泽东此词,是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
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高唱而入,起笔不凡,总栝大半个中国的严冬雪景。
《沁园春·雪》诗词鉴赏
人教版《沁园春·雪》诗词鉴赏【原词】沁园春·雪一九三六年二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鉴赏】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
毛主席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
但专章一叹三唱,本篇却首推第一。
不独如此,本篇还是毛主席最早传世的一首,也是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
最根本的是,这首词是毛主席诗情才智第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毛主席丰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艺术的显现。
集如此众多之第一于一身,这首词自然就举足轻重、众望所归了。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清沈德潜《说诗碎语》)。
毛主席此词,是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
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高唱而入,起笔不凡,总栝大半个中国的严冬雪景。
诗人咏雪,眼光不仅仅停留在雪上,而是通过学来写祖国壮阔的山河,评述祖国悠久的历史,这就所见者大、所论者深。
第一句,劈头统摄歌咏的地域对象,一笔囊括了半个中国。
二、三句描写特征,点出题目。
“千里”“万里”,承“北国”两字,从地下天上交错展开,极写范围广蒙深透;“冰封”“雪飘”承“风光”两字,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勾画严冬的威猛雄奇。
寥寥十二个字,构成了一幅包举天地、雄浑一气的画面,为下文的展开描写提供了巨大的艺术空间,而且豪情激荡,笼罩全篇。
毛泽东写的《沁心园·雪》全文解释,要解释哦
毛泽东写的《沁心园·雪》全文解释,要解释哦北方旷邈的风光,正千里是冰封,万里雪花飘。
眺望长城之内外,仅有苍茫无涯的洁白;黄河上下两岸,顷刻间汹涌的浪涛消逝了。
雪峰起伏若银蛇旋舞,雪原上也似乎疾驰着白蜡般的大象,这一切都愿与苍天一比高下。
等待晴朗之日吧,看大自然宛如绚丽的鲜亮少女,更加明艳夺目。
祖国山河是多么娇柔妩媚,它曾引发万千英雄为之咏叹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稍稍显得文才不够;唐太宗宋太祖,又逊了一筹华章。
而一代天之骄子,成吉思汗,仅知道张弓箭射飞雕。
都已过眼云烟了呀,让我来点一下风流人物,还是当今之士领了风骚。
【赏析】毛主席这首《沁园春·雪》从其诞生、•发表直到现在一直被各界人士及广大人民众共推为他最好之诗,也被认为是他最大气魄之诗。
•笔者对此共识也无可厚非,但借赏析之机对此诗作三方面的议论:一、此诗的背景情况;二、•此诗在“重庆谈判”时所引起的轰动;三、此诗的艺术魅力。
诗人作这首诗的时间是1936年2月,当时中央红军已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而在1935年当红军长征快近尾声时,•中国的政治形势已处在十分严峻的关头了。
日本帝国主义继1931年至1932年侵占东北三省后,并未止步,又于1935•年向中国发动全面战争,日军从关外杀进了关内。
就在这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时刻,在中国政治格局将发生大变动的前夜,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冬天(12月17日至25日)在瓦窑堡召开了扩大会议,•会上制定出了在全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瓦窑堡会议结束后,•为了宣传党中央关于全民抗日的政治主张,以实际行动推进全国抗战高潮,毛泽东、•彭德怀率领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于1936年2月20日渡黄河东征,取道山西,奔赴河北抗日前线。
东征前夕,•毛泽东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指挥渡河准备工作时,眺望茫茫北方的大雪,•一口气写成这首气吞河山的壮丽诗篇。
但这首诗引起震动神州的局面是在1945年10月。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5张PPT)语文九年级上册
借代:“文采”“风骚”本指的是文学才华,这里指的是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弯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
写作特色
1 沁园春·雪
❸ 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这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词作。上阕写景,气势磅礴、气 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 下阕议论,由评论历史人物转到歌颂当代无产阶级英雄, 抒发词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 使主题鲜明突出,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效果。
巧评英雄:一代代英雄皆短于“文治”。“俱往矣”宣告了 旧时代的一去不复返,为下文蓄势。
豪迈论今: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中国人民, 才算得上是创造历史、开拓未来的真正英雄。表现了毛泽东 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1 沁园春·雪
评 古 论 今
由景生“议”(承上启下)
抒纵
发论
评价五位帝王——“惜”(做铺垫)
失滔滔”,动景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些
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虚
景。这样动静结合,虚实相映,描写出了北国壮丽
的风光,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写作特色
1 沁园春·雪
❷ 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比喻、对偶: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把群山比喻成 一条条银蛇在舞动,把高原上的丘陵比喻成许多白象在奔跑, 既形象,又增加了动感的美。
1 沁园春·雪
登高远眺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实中有虚 景象雄奇
胸怀万里江山:博大豪迈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比喻,化静为动 充满生机活力
欲与天公试比高。 “试比高”拟人 斗争精神
《沁园春·雪》赏析
《沁园春·雪》赏析一、《沁园春·雪》原作沁园春·雪毛泽东一九三六年二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二、题解及背景(一)题解《沁园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词牌名,这自然要归功于毛主席这首大名鼎鼎的《沁园春·雪》,但是《沁园春》这一词牌却是历史悠久。
相传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刘庄格外宠爱其第五女沁水公主刘致而赐建的陪嫁园田,故名沁水园田,又称沁园,外戚窦宪倚仗权势、巧取豪夺沁水公主田园。
后来的文人墨客感叹其事,多咏叹之。
到唐代后,“沁园”已成为典故见诸于文人墨客笔下,并且被引作曲调名,成为诗词用韵题材。
2现在传世最早的《沁园春》词据考证当是宋代词人张先的《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
但是这一首词与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词相比之下无论艺术水平还是影响力均尚显薄弱。
所以后人再以《沁园春》词牌填词之时,多以苏词为参照。
(二)写作背景1935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日渐彰显,占领华北的图谋已经昭然若揭,使中华民族同日本侵略者之间的民族矛盾急遽上升了。
12月9日,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学生爱国反日运动。
12月17日到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制订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史称“瓦窑堡会议”。
3瓦窑堡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同志一方面继续对东北军的上层人士开展统战工作,另一方面着手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东征山西抗击日军。
1936年2月5日清晨,毛泽东率中央红军主力抵达陕西清涧河口东渡黄河,在号称“黄河第一湾”的石楼县辛关镇登岸。
暮冬还寒,大雪纷飞,兼之毛泽东正率军从陕北跨过山西,漫天雪景更激发了诗人的英雄主义浪漫情怀,7日红军宿营于义牒镇,毛泽东怀着对革命的必胜信念,挥毫提笔写下了这首至今读来都令人酣畅淋漓的快意之作——《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沁园春·雪》原文、翻译及赏析《沁园春·雪》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
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
虽属旧体却给读者以面貌一新之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沁园春·雪》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沁园春·雪近现代: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余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原驰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一作:银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
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
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是如此的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治功劳;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学才华。
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注释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
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惟:只。
馀:剩下。
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
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沁园春·雪》诗词鉴赏
《沁园春·雪》诗词鉴赏《沁园春·雪》诗词鉴赏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
《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
这首词一直是我的最爱,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
《沁园春·雪》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沁园春·雪》鉴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被公认为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诗词作品。
这一点,与作者在政治上的巨大成就无关。
本词尽显作者前无古人的巨大胸怀与气魄,具有不可抗拒的艺术感染力,任谁读了都会不自觉地生出臣服之意来。
在这首词中,毛泽东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优美的江山常引来各种政治力量的争夺,其中不乏成功者。
但他们还称不上“风流人物”。
真正的风流人物,他不应该仅仅懂得争夺江山,而更应懂得如何去建设江山,使之更加美丽富饶!愿为江山添砖加瓦、增添秀色的伟大胸怀,正是本词冠绝古今的焦点所在。
但非常可惜的是,国内相当一部分文学研究者并未将这种意味阐发出来,而别眼于对“文采”——文学成就、文化贡献的叙说。
这是一种遗憾。
其实,本词“争夺江山、增之娇色”的主旨并不难理解——“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句中,与“江山”相关的三个关键词是娇、英雄与折腰,英雄者莫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古代帝王,折腰便是争夺。
而争夺江山与文学成就、文化贡献无关,那么“惜”从何来?这样,我们就只有一个解释: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们并未使江山增色!为便于初学者理解,我们可以将本词大致翻译为如下现代汉语:冬日里北国的美丽风光是冰雪妆扮出来的。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 雪》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6年2月2.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学习目标:1.品味词中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重点)2.理解词的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3.感受词人的豪迈与大气,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示标:由回顾写雪的诗句导入。
(由回顾旧日积累导入到对新诗文的阅读,便于开启学生的形象思维)本环节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可适时补充。
二、课文探究:(一)一读课文,感受气势1.指名朗读,请学生听准每个字音。
(将需要着重指出的字写到黑板上)2.强调以下字音沁qìn数风流人物shǔ折腰zhé思汗hán今朝zhāo3.注意节奏和重音以前三句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师生共议停顿和重音,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集体朗读全词。
(二)二读课文,理解词意1、赏析上阕: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来进行:⑴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讨论并归纳: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⑵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讨论并归纳:“望”字。
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
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⑶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讨论并归纳: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
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⑷诗人采用了哪些修辞和写作手法把他所要描绘的雪景形象地呈现出来?(先小组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沁园春雪原文
沁园春雪原文《沁园春·雪》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是毛泽东于 1936 年 2 月创作的。
当时,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从陕北出发,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河北抗日前线。
在陕北清涧县袁家沟,毛泽东面对银装素裹的壮丽雪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豪情满怀的词。
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北国雪景。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就展现出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世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诗人的目光从长城延伸到黄河,“惟余莽莽”和“顿失滔滔”生动地表现出了雪后的寂静和寒冷。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将山脉和高原比作银蛇和蜡象,不仅形象地描绘出了它们在雪后的姿态,更展现出了它们雄伟的气势和与天公一争高下的决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则是诗人对雪后晴天美景的想象,那将是一幅多么绚丽多彩、迷人的画面啊!下阕由对雪景的描绘转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今朝英雄的赞颂。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接上阕的写景,自然过渡到对英雄人物的议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诗人列举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王,指出他们虽然在武功方面有所建树,但在文治方面却有所欠缺。
最后,诗人豪迈地宣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意思是过去的英雄都已成为历史,真正能够引领时代、创造辉煌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的人们。
这首词境界开阔,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
它充分展示了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壮志豪情和坚定信念。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余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原驰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一作:银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注释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
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惟:只。
馀:剩下。
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
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天公:指天,即命运。
须:等到;需要。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
读出一点味道
品出一番滋味
理出一些头绪
读出一点味道
讲点小知识 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 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抑和扬往往是紧密 相连的上下两句; 顿,一字一顿,多出现在标志层次性句子 的结尾。 挫,多是层次性句子的开头领起的字词或 短语。
《沁园春
思考,最见深度
谁是作者心中的“风流人物”? “今朝”指的是什么?
雪》
品出一番滋味
从文中任选一个词句作品赏分析, 建议你可以这样品: 先用精炼、雅致的语言描述所选 词句的内容,再从结构、修辞、写法、 词语运用等角度进行分析欣赏,这样 你的表达便具有了雅致之美、层次之 美。
理出一点头绪
上阕描写( ),下阕纵论( )。 上阕铺垫,畅表诗人( )之情; 下阕升华,直抒作者( )之志。 一句( )总写北国雪景; 一个( )字领起长城、黄河、群山、高原; 一个( )字由实转虚,借想象之翼,绘溢彩之景; 一句( )承上启下,承上阕( ),启下阕( ) 一个( )字,叹( )不精文治,只贪武功。 顺势对比,谈古论今,点明主旨,画龙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