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实践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合集下载

关于马克思社会经济发展基本形态理论

关于马克思社会经济发展基本形态理论

关于马克思社会经济发展基本形态理论摘要:马克思认为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实际上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具体形式或发展形式。

马克思批判了唯心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机械的社会机体发展观,从生产力、生产关系或社会经济形态的历史继承性、开放性与历史更替性、创造性相辅相成的辩证角度,全面阐述了社会机体发展规律和发展观。

恩格斯也阐述了关于社会历史运动是社会生活各种因素的合力的思想。

这是对社会机体、社会(经济)形态发展规律和新发展观的新发展。

马克思关于社会经济发展基本形态的理论具有高度原创性和当代价值,并且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最重要的生长点。

关键词:社会机体;社会经济形态;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生产方式;经济体制;新发展观中图分类号:F09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674(2008)07-0001-07本文重点研究马克思关于社会经济发展基本形态的下述基本观点:社会经济形态的界定、发展规律或发展模式。

一、社会经济形态诸范畴的界定社会经济形态是马克思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用于研究社会经济过程而确立的重要概念,“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其基本规定性就是:社会经济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这一概念把一切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为生产力的高度,从而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阐明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这样“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

不言而喻,没有这种观点,也就不会有社会科学……同样,马克思也推翻了那种把社会看做可按长官的意志(或者说按社会意志和政府意志,反正都是一样)随便改变的、偶然产生和变化的、机械的个人结合体的观点,探明了作为一定生产关系的总和的社会经济形态这个概念,探明了这种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从而第一次把社会学放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要么宣扬唯意志论,说帝王将相和天才人物的思想推动社会发展,要么宣扬暴力论,把政治权力说成是社会变动的原因等等,其源盖出于不能把社会关系归结为物质的生产关系或经济结构,因此也就找不到社会经济形态从而社会形态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经济制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是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总结出来的,主要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等内容。

首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劳动价值论是其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通过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交换中的实质,强调劳动者应当获得等价报酬,避免劳动力被剥削。

这一理论揭示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规律,对研究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运行机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剩余价值理论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剥削本质的重要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家通过控制生产资料,剥夺工人的剩余劳动价值,实现了对工人的剥削。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矛盾,阐明了劳资关系中的对立冲突,为工人阶级争取权益和解放提供了理论基础。

此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性。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导致了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的不可避免。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强调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非均衡性和不可持续性,提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发展的局限性和危机的必然性。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是一整套系统的理论框架,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等内容,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和内在矛盾。

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当代社会经济问题,为推动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提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制度的基本理论之一。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整个社会所有,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则是通过市场调节资源配置、实现价值交换的经济形式。

在当代社会主义国家,这两种经济制度往往相互结合,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生产资料属于全民所有,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

政府在生产资料中起主导作用,通过国家统一的计划安排,调控资源配置和生产经营活动,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劳动者的报酬以及社会资源的分配主要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而市场经济则是一种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和价值交换的经济形式。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作为资源的交汇点和交易场所,通过供求关系来决定资源的配置和价格的形成。

在市场经济中,私人所有制和市场竞争发挥着重要作用,个体经济主体在市场交易中追求利润最大化,激发了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在当今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将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既发挥了计划经济的优势,又借鉴了市场经济的有效性。

通过市场调节经济活动,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注重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两种表现形式,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

通过两种经济体制的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实现经济的高效运行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理论,为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实践性与中国化

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实践性与中国化
广 义 马 克 思 主 义经 济 学 的共 性 特 征 ,是 当 代 中 国马 克 思 主 义 经 济 学 研 究 必 须 坚 持 的世 界 观 和 方 法 论 。恩格 斯 强调 ,政 治 经 济 学 本 质 上 “ 是 一 门 历 史 的 科学 ” 因此 , 论 是 对 经 典 马克 思 主义 经 济 学 理 论 体 。 无 系 的 解 读 ,还 是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创 始 人确 立 的经 济 学 原 理 科 学 性 的 鉴 别 ,都 必 须 以他 们 当时 所 依 据 的 历 史 事 实和 经 济 生 活 实 践 为 评 价 尺
得 了一 系列 理论 成 果 。
关键词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中国化 ; 实践性 ; 创新
中 图分 类 号 : 7 F A1 0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 6 3 0 9 ( 0 0 A 0 2 — 1 1 7 — 9 2 2 1 ) 7 一 0 6 0 0
不断 探 索 , 国化 的马 克 思 经 济 学 在 中 国社 会 主 义 市 场经 济 的探 索 中 中
不断 充 实 和 丰 富 。迄 今 , 中国 化 的 马克 思 经 济 学 在 下 列理 论 上 有 所 突 破及创新。 第一 , 社会 主 义初 级 阶 段 的 理论 。这 个 理 论 指 明 了 中 国社 会 主 义 初 级 阶 段 的性 质 、 要 矛 盾 和 根 本任 务 , 及 这 个 阶 段 的所 有 制 结 构 、 主 以 分 配 结 构 与 分 配 方 式 。 这 个 理 论 是 中 国 化 马 克 思 经 济 学 的 基 础 理
第 二 ,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理 论 , 出 了 计 划 与 市 场 都 是 配 置 资源 社 指 的手 段 和 调 节 经济 的方 式 ,市 场经 济 可 以 与 社会 主 义基 本 制 度 结 合 。 这 对 马 克 思 经 济学 作 了 创 造性 的发 展 。 第 三 , 国社 会 主 义 所 有 制理 论 方 面 , 出 了 以 公有 制 为 主 体 、 中 提 多 种 所 有 制 共 同发 展 ; 个 “ 不 动 摇 ” “ 个统 一 ” 公 有 制 的 实 现 形 两 毫 和 一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和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各个时代的生产关系,尤其是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其前身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它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的规律。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资本家剥削的秘密,成为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有一切发生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后,党联系中国实际,制订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现状的经济发展方案。

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党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改正问题,然后改变路线方针,终于发现了适合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列宁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概念的创始人,斯大林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一种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理论和模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社会主义国家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改革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改革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改革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核心之一,它旨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通过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及其改革的探讨,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一理论,其内涵和实践意义,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指导。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起来的,以公有制经济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经济制度。

其中,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它们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主导地位。

1.1 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支柱,它包括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在国有经济中,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国家和人民利益最大化。

1.2 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是指集体所有制经济,在中国以农村集体经济为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的重要内容,它的发展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1.3 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混合存在的经济形式。

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的新生事物,对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与时俱进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提高,需要坚持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良性互动、有效协同。

2.1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经济在完善总量控制的基础上,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提高国有经济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注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加强集体经济保护和壮大。

2.2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保护私营经济产权,打破垄断,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减少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和障碍,激发市场活力。

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建设领域的应用

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建设领域的应用

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建设领域的应用【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建设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然后探讨了其在经济建设中的实际作用,并列举了一些应用实例。

接着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建设的启示,指出其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建设的重要指导作用,为当前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建设、应用、原理、作用、实例、启示、重要性、当前经济形势、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对于经济建设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将有助于深化对经济规律的认识,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建设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及其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建设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探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可以指导我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应用实例,可以总结经验教训,提炼成功经验,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借鉴和启示。

探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重要性,有助于我们及时把握经济形势变化,创新发展思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经济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社会主义为基础,通过市场经济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与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一种经济形态,它与传统的计划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决策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需求和供给的调节实现资源的配置。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在生产资料的归属方面占主导地位,但同时也允许一定范围内的非公有制经济存在与发展。

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实行计划和市场的统一管理体制的同时,注重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自主运作相结合。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建与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建与发展需要经历一系列的阶段与过程。

首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的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体制,市场经济的要素相对较少。

然而,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国开始逐步引入市场机制,推行市场经济体制。

特别是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战略。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与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较于传统计划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挑战。

首先,在资源配置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公平与效率的统一,通过市场的调节,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其次,在社会公平问题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正确的分配政策,可以较好地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

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面临着市场失灵、政府过度干预等挑战,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和监管完善来解决。

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论基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20世纪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整合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既贯彻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兼顾了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我们深入了解和应用这一理论提供参考。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及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核心是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进行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保持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调控能力。

它是一种既反对剥削的社会制度,又强调市场的调节与协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是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深刻理解并发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积极影响,同时保持了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的创新应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与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传统市场经济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公有制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通过维护公共利益,确保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

(2)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又通过政府的计划指导,引导经济活动朝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3)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始终将公平、正义、效率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推动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

(4)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保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规范性,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在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了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社会公正和整体国家利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对于经济社会的繁荣与进步至关重要。

通过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总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断创新,以适应变革时代的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

一、市场机制与公有制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特征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基础。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公有制的保持并不矛盾,而是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实现有机结合。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提出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理论,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实践中,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机制被不断探索和完善。

例如,通过产权制度的创新,有效保护了公有制经济的权益,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释放。

同时,通过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公有企业也要面临市场竞争的考验,从而提高效率和质量。

这种市场机制与公有制的有机结合,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均衡发展与社会公正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社会公正与均衡发展的统一,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更要注重人民群众的福祉和社会公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断创新,为均衡发展与社会公正的统一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实践中,各种政策和手段被采取,以实现社会公正与均衡发展的统一。

例如,通过税制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贫富差距的缩小,让更多人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同时,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各地区、各行业的均衡发展,减少地区和行业间的差距。

这种均衡发展与社会公正的统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创新驱动与可持续发展的统筹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实现创新驱动与可持续发展的统筹推进,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所关注的焦点。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社会建设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社会建设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社会建设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社会建设是两个重要而密切相关的概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体系,旨在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法治社会建设则是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法治环境,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社会建设的内涵、关系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是一种重要的资源配置方式,但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根本的区别。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调节和干预起着决定性作用,以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旨在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保障社会公平和公正,避免出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剥削和压迫现象。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辅相成的是法治社会建设。

法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国策,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

法治社会建设包括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强化法治意识、加强法律教育和宣传、保障司法公正等内容。

通过法治社会建设,可以有效规范市场经济行为,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社会建设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框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治的保障,而法治社会建设又需要市场经济的支撑。

只有在法治的框架下,市场经济才能健康发展;而只有通过市场经济的手段,法治社会建设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平和正义。

在实践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推动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进步。

总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途径。

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建设相互支持下,社会主义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论文1200字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论文1200字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论文1200字篇一: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论文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摘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在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中处于指导地位,是主流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国家运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虽然我们提倡市场经济,但我们现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国家,我认为,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双轨制经济制度,即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而且对于私营企业没有给予足够的发展空间,没有竞争力和没有影响力,践行马克思主义,就应该全面发展,避免短板效应,早日富国强民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论体系按劳分配合理性当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

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

在有人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终结论”的今天,这个结果确实发人深思。

在人类社会刚刚走过的1000年中,思想大师群星璀璨。

马克思逝世已100多年了,而他的思想依然产生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表明马克思主义的无穷魅力,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已经有160多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正如邓小平所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横跨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树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

经过不断的学习,我们应该对马克思主义有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正如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也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我们知道,资本主义是一种比以往任何制度更能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制度,但不可避免的就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爆发,这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这种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实践观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实践观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实践观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涉及广泛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实践观,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本文将从实践观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指导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之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深入研究和阐释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并提出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而实践观则强调唯物论的立场,认为实践是人们获取客观认识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和验证真理。

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构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观察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等一系列重要观点。

他们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和运行机制,揭示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实践指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践观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成果要通过对实践的指导,才能真正起到实际作用。

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现人民的利益。

实践观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实践指导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建设中,要注重对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和把握,通过科学规划和切实措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改革开放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扶贫攻坚中,要坚决贯彻实施精准扶贫政策,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措施,全面提升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总之,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解释和改造社会为目标,实践观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只有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完善理论,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它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规律,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经济运行的本质、内在矛盾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学三个方面。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它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意识形态、法律、政治等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替代是不可避免的。

它揭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内在矛盾。

其中最核心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理论,它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与资本家占有的剩余价值之间存在剥削关系。

通过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资本主义经济实现了扩大再生产的循环过程,并且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剥削程度和资本积累不断加剧,产生了各种社会矛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研究了货币、价格、市场等方面的问题。

马克思认为,货币不仅是一种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更是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的自身表现形式,货币催生了资本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循环。

价格则是商品交换的量度形式,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化来调节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置和分配。

三、社会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的经济规律和实践问题。

社会主义经济学提出了“按劳分配”和“公有制”等原则,强调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者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及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

它探索了社会主义制度中的经济计划、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问题。

在实践中,社会主义经济学也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们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总结了一系列经济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试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试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试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摘要】在党十九大后,我国强调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方向,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将其作为核心因素,能为现代化社会上主义的稳定发展提供强大保障。

在实践中,作为一名高中生,需要不断深化和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关键词】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在实践发展中,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积极发展,对其认识也要符合时代的建设需求,保证在理论上加强新认知和新发展,这样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稳定进步和发展。

在党十九大后,我国强调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方向,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将其作为核心因素,能为现代化社会上主义的稳定发展提供强大保障。

在实践中,作为一名高中生,需要不断深化和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拓宽自身视野,不再将眼光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重视社会时事的了解,全面提升自身的社会关注度,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性质、优势、计划性等等,更好的参与到相关活动中,为自身的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一、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在一些了解中,市场经济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为了达到整体的高效率发展,基于其特殊性和一般性,促使市场经济的形成,需要基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形式。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市场经济存在一定的社会属性。

在党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下,需要积累多方面经验,坚持重要改革,在现代化发展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下发挥其优势。

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能充分展现出市场经济的社会性,也会满足实践发展需求。

市场经济也是中性的,一般是不具备特殊化的,加强对该问题的准确分析和理解,需要给予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分析。

如:市场机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存在,存在的经济现象共有,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中性特点。

如:市场机制需要在社会历史环境下存在,和特殊的社会制度相互结合,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背景下,对市场机制给出不同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看,市场机制不是中性的。

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学是两个紧密相关的学科,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为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相互关系以及对实践的指导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人类社会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经济学,是探讨人类生产、分配、流通等与经济现象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学科。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经济学领域的具体应用,旨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矛盾和危机,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经济学的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经济学密切相关,二者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首先,马克思主义为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观点包括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等,这些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内在矛盾,对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其次,经济学研究的实证和实践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验证。

经济学通过对市场、产权、价格等经济现象的研究,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其不断深化和更新提供了实证依据。

总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经济学一脉相承,相互渗透,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危机,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动力。

其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出了生产资料社会化和共同富裕的目标,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指明了方向。

再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通过对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分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最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人的自由和幸福奠定了基础。

四、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学的发展现状与挑战在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经济学均面临着新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马克思主义与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与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与市场经济组员:陈鹏(1043084108)、常方俊(1043084032)崔杰(1043084118)、李亚城(1043084061)毛书林(1043084006)马克思是19世纪顶尖的几个最伟大的政治、经济学家之一。

他在政治、经济理论的许多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他的名字频繁出现在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各个章节。

比如,英法等欧洲各国相继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提高,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但是,在生产力巨大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地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孕育了马克思主义思想,马克思提出了著名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起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针对马克思主义在各个社会科学领域的实际产生过程和实际地位,有不同的说法。

如经济学家熊彼特就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贡献是一套完整的“经济学——社会学”体系。

并否认唯物主义在其经济学——社会学体系中的实际作用。

但一致的看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20世纪的世界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又开辟了新的时代。

资本主义是一种市场经济的演变,资本主义,也被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

什么是市场?什么是市场经济?——细想还真说不清楚。

短话短说。

所谓市场,不妨认为就是经济交换活动的总和。

市场经济则意味着藏在这些交换活动背后的“看不见的手”由暗至明,指挥倜傥,支配并调度着经济系统中各种角色的经济行为。

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

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与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与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与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一项重要探索和创新。

它既继承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点,又借鉴了市场经济的一些机制,形成了一种既保证公有制基础上的按劳分配,又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与规律。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1. 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保持了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同时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调节机制。

公有制经济的主要表现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保有直接控制权,通过国家计划对资源进行调配。

市场经济的主要体现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自主性和效率性。

2. 改革开放与经济全球化的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它借鉴了国外的市场经济经验,吸收了外资和技术,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这种开放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

3. “两个决策权”的协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对经济的决策权与市场主体的决策权形成了有机的协调关系,共同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国家依靠法律法规和规划制定对经济的总体安排和调控,市场主体则根据市场需求和利润驱动力来做出相应的决策。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1. 价值规律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不仅在商品交换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还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通过商品价格的形成和调节,市场能够自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 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统一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和市场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

计划通过国家统一安排,实现了资源的宏观配置和均衡发展,市场则通过供需关系的自由调节,实现了资源的微观配置和有效利用。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核心价值观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它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思考摘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是科学、是真理,必须始终坚持,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要与时俱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指导下,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用成分。

中国经济可以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相结合的道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交换价值生产过剩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报告强调,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在《资本论》研究会召开之时,缅怀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及研究他的思想,对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拟就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谈三个问题。

一、“老祖宗”不能丢“老祖宗”不能丢,即是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不能丢。

之所以不能丢,因为它是科学,是真理,能经受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并能指导新的实践。

首先,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论。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其根本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特别是《资本论》的方法。

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义,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只有深刻把握和认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或方法论,我们才能抓住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才能发扬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本质,并应用它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资本论》博大精深,其方法论有多种,如科学的抽象方法、历史的方法、逻辑的方法等等,但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对此,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有着经典的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实践对经济制度的创新和总结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方法论指导和基本原则。

本文将从制度建设、发展阶段和政策制定三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

一、制度建设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发展需建立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制度之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例外。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来实现公平、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马克思主义主张在保证市场的发挥作用的同时,通过法律法规、监管机构等制度工具来调整和引导市场行为,保证市场公正、公平、有序的运行。

马克思主义还强调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即实现人民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二、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提供了方向。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初级阶段是指在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上,经济制度发生变革,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

中级阶段是在初级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经济制度,促进市场发展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高级阶段则是在中级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质的飞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水平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阶段理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方法论。

三、政策制定马克思主义为制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策提供了依据和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策应当服务于人民的整体利益,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策制定中,马克思主义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关注人民的需求和利益。

同时,要注重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马克思主义还强调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及对市场行为的监管和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实践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面临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挑战,2009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8.7%,成功完成了“保八”的任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GDP总量第二名,不仅振奋国人,也再次向世人证明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能力。

自从俄国十月革命给我国送来马克思主义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探索出一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们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有人在质疑,我们搞了资本主义,已经偏离了马克思主义。

事实上,这种观点是极其片面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诞生是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的,它对与我国的指导意义也是极其深远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不一致的方面,又有内在的统一性,是矛盾统一的。

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论证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马克思经济学说的背景和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开始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后到此时在西欧英、法、德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

英国已经开始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生产力最为发达的国家;法国在大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生产也有很大的发展。

这些都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确立的科学原理,既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并且不断接受新的实践检验,从而提出新的原理或修正已有的原理,再用于指导实践。

这种以实践为唯一理论源泉、唯一应用目的、唯一检验标准的“唯实”的实践性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采用实证分析法描述和解释经济现象的理论前提和思想基础,是狭义和广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共性特征,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恩格斯强调,“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

因此,无论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解读,还是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确立的经济学原理科学性的鉴别,都必须以他们当时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和经济生活实践为评价尺度。

尽管《资本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但从这部著作取得的研究成果来看,不但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特殊经济规律,还揭示了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要继承和发展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必须弄清楚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揭示的各种经济规律的形成基础及其实践意义。

例如,他们发现和揭示的商品生产、货币流通、等价交换、利润平均化、利润率下降、资本积累、贫富差距扩大乃至两极分化、经济虚拟化、产业后备军、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经济周期波动或经济危机等诸多经济规律,都属于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

如果这些规律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规律,那么在逻辑上无法解释的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为什么也会遇到此类现象或此类问题。

关于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工资水平的规律、工人阶级绝对贫困化的规律,或许只是当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经济规律,未必具有普遍意义。

关于专业化分工与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与提高社会生产力、竞争最终发展到垄断的规律,关于两大部类商品再生产的比例关系的规律,似乎不仅仅是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这些经济规律的本质及其形成的社会基础、经济条件和适用范围.都需要研究并辨别清楚。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长期以来,不论是马克思学者,还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学者,都把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形式,强调市场经济只能与私有财产制度相联系,认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从而否定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这一传统观念的突破,使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什么是市场经济?
首先,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所谓资源配置,是指将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在内的经济资源按比例地分配在各种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上,以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要。

资源配置一般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资源配置而形成的社会供给的比例与社会需求的比例相适应,避免供给与需求的脱节,也就是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二是要讲求经济效率,节约资源,作到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地尽其力,也就是资源利用的充分性。

达到上述两个目标,就说明资源配置是优化的。

其次,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是同商品经济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经济范畴。

市场经济以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为前提,是在产品、劳动力和物质生产要素逐步商品化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2、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历史形式,也可以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它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规定性,一是市场经济的一般共性,二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特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积极有效的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能够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三、在宏观调控上,由于公有制为主体,因而国家对市场的调控具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又有牢固的政治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计划与市场两个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不是社会基本制度范畴,不具有姓“资”姓“社”的性质,但它又从来不是同社会基本制度相脱离而孤立存在的。

从历史上看,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相伴而生、相伴而长,最初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式存在于世上,但它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而是人类的共有的一种文明成果,既可为资本主义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要看市场经济同哪一种社会制度相结合。

当今,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它作为市场经济,同样是以市场作为主要手段配置资源的经济,是由市场机制,也就是价值规律调节运行的经济,就这点来说,它与资本主义经济没有什么区别。

三、马克思经济学说在当代的指导意义及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第一、判断某种所有制的优劣,主要看它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共产党人之所以要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因为它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

判断某种所有制能否存在,主要看它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过去,我们没有正确理解马恩的理论,在实践中不顾国情,消灭一切私有制,实行纯而又纯的公有制,不仅没有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总量,反而使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经验,从国情出发,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民生活的改善。

第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只有生产力增长了,物质财富丰富了,才能巩固政权;只有生产力增长了,才能逐步消除旧社会的痕迹;只有生产力增长了,物质财富丰富了,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过去,我们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生产力,文革期间甚至批判所谓的“唯生产力论”,结果生产遭受严重破坏,物质财富匮乏,民穷国弱。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才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生产力得到了应有的重视:社会主义本质中包括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

第三、关于发展的学说。

改革开放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集中亿万人民的智慧,吸取世界各国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明确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发展问题上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的发展作为根本,发展不只是经济社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人的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且意义重大的,在当代复杂的世界经济环境中,我们更应该辩证地看待马克思主义,坚持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同时在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实践中,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