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跨跃时空的美丽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1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目的1.理解本文论述的严密的逻辑性,了解各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
2.把握重点语句,掌握关键词语。
3.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教学设想参照“单元知识和训练”中的知识短文:“理解文章的句子”,以课文为材料,让学生在把握全文结构的基础上,加深对重点语句含义的理解。
以讲解分析为主,辅以理解语句含义的练习。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第2、6段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第3、7段的分析理解。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解题,把握全文结构,分析3、4、5段。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
课前要求学生结合书下注解并参考《世界历史》第二册第八章《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认真预习课文,做〔思考和练习〕第一题;课上通过对预习情况的检查,重点落实以下知识:1.词语:悼(dào)词不可估量纷繁芜(wú)杂豁(huò)然开朗肤(fū)浅衷(zhōng)心喜悦卓(zhuō)有成效嫉(jí)恨诽谤(fěibàng)诅咒(zǔzhòu)给(jǐ)予答复诬(wǖ)蔑2.常识: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3月17日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
本文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的葬礼上用英语发表的讲话。
二、简介悼词的一般要求。
悼词一般分为四个部分:1.介绍去世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点、原因、享年等。
2.介绍去世者的简历。
3.颂扬去世者的主要业绩和主要的优秀品质等,肯定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4.给去世者以综合评价,寄托哀思,并慰问去世者家属。
三、让学生听本文的朗诵录音,并结合悼词的一般要求,思考本文的段落划分。
由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1段为第一部分,交代马克思逝世时的情况;第2至第8段为第二部分,评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和影响;第9段为第三部分,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之情。
四、分析第二部分结构。
提问(1):马克思在哪些方面有伟大贡献?第二部分中有没有关于这一点的概括性语句?若有,该句在本部分结构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在第二部分,恩格斯对马克思有“科学家”和“革命家”两个评价性称谓,表明马克思的贡献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4单元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4单元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马克思伟大的历史功绩,学习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身的崇高革命精神。
2、体会本文内容高度概括、语言精确凝炼、论述层层推进的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结构的把握和语言的品味,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马克思作为伟人的人格魅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题简介:《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著名的文章是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写的。
卡尔•马克思,无产阶级伟大的革命导师。
一提到他,崇敬爱戴的感情就会油然而生,我们会想到他宣判旧世界死刑的《共产党宣言》,会想到他对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尝试的巴黎公社的指导和热情赞扬,会想到他首创的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他的光辉名字是和科学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的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诞生在普鲁士(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律师的家里。
在学习与战斗中度过了65个春秋。
1844年在法国认识了恩格斯。
1883年这位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心脏停止了跳动,一盏多么明亮的智慧之灯熄灭了。
人们的悲痛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
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亲人们为马克思举行了葬礼。
葬礼简朴、庄严,参加人数不多,但他们身后却站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
在安葬这位伟人的时刻,与他一生并肩战斗的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一篇极其重要的讲话。
恩格斯满怀无产阶级革命深情,论述了马克思对全人类、对全世界无产者所作的丰功伟绩,赞颂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身的崇高精神,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沉痛悼念。
同学们已预习,请思考回答:①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②概括论述了马克思哪些杰出的贡献?二、分段学习。
理解:1.指名朗读第一段(第1、2两节),要求正确,有感情。
阅读思考:“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马克思逝世了。
然而,文中没有直接明写“逝世”,而是用了三个“了”的句子来表达。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跨跃时空的美丽 课时分层作业5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鲁人版
课时分层作业(五)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11252040】①满耳的阵阵蛙鼓,激昂亢奋地噪闹着,将静夜和旷野喧嚣得如同这季候一般,热情洋溢,生机勃勃....。
②莱万多夫斯基在本赛季状态极佳,他有着9分钟进5球的惊人发挥,多家豪门俱乐部有意和他签订城下之盟....。
③在以“阅读,让社会更文明”为主题的书展上,精品图书琳琅满目....,引得万千读者齐聚云龙湖畔,共赴一场美丽的心灵之约。
④马帮在茶马古道上已传承千年,在中国大西南的土地上,马帮的赶马人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走过了山高水低....,走过了春夏秋冬。
⑤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催生出一些年纪轻轻的学究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⑥当食品安全与日新月异....的二维码技术相结合,人们不仅能够仔细了解食品的“身世”,甚至还能找到生鸡蛋的“鸡妈妈”。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⑤⑥ D.③④⑤B[①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
②城下之盟:因无力抵抗到了城下的敌军而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多指不平等的)。
望文生义。
③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④山高水低:指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多指死亡)。
望文生义。
⑤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用错对象。
⑥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正像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的达尔文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B.马克思之所以能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首先是他在青年时代就立志“为人类工作”,并且具有目标始终如一的顽强意志。
C.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
D.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对马克思为人类所做的伟大贡献做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二第四单元《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3.体会演说词的论辩思路。
教学难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词语的表达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翻开课前彩页看“马克思”“恩格斯”像,马克思的墓志铭是这么一句话“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今天,咱们一起来看看马克思是怎样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
(翻开课文)二、本文的文体及特点1.提问:本文的文体是什么?有何特点?明确:演讲词。
和一般的演讲词有什么不同的吗?是悼词。
悼词,一种文体,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
(属于议论文范畴。
)其结构一般为:开头:介绍死者生前职务、身份,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
中间: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影响,并简要作出评价。
结尾: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和要求。
表达方式:有叙述,有议论,,更有抒情,而且可以这么说,抒情贯穿着全文。
现在,先请大家听录音朗诵,然后根据悼词的要求,结合文中介绍的马克思的主要贡献,思考本文可分为几大层。
2.讨论全文的结构。
着重研究第2、6、8段的归属。
教师小结时应指出划分段落的原则:段者,断也。
既然全篇由各段组成,各自然段之间当然有内在的联系,之所以割断为几个大的段落,是因为大的段落具有内容的完整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还应注意段与段之间衔接、组合的语言标志。
关于第2段的归属。
有人将此归到第一部分,理由是它与第1段关系密切,是在第1段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提出全文的论点。
诚然,第2段和上段是紧密联系的,但是,第1段的段旨是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情况,这是悼词开头的一般写法;第2段才进入文章的主体,是第二部分的总说。
因此,第2段同下文联系更为密切,应该归到第二部分。
而第1段相对的独立性比较大。
关于第6段的归属。
文章前的3、4、5段介绍马克思一生的伟大发现,第7段介绍马克思作为革命家的伟大实践活动,第6段是两个层次之间的过渡,这是毫无疑义的。
高中语文必修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目标:1、联系语境,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内涵。
2、把握本文的主旨,理解本文语言严密、结构严谨的特点。
3、学习马克思的精神,感受其崇高伟大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其层次结构,通过对重点语段与过渡衔接性语句的理解,从而感受作者行文的严谨与思想的深刻。
教学难点: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文章丰富的情感内涵学情分析:学生对演讲辞这一文体接触不多,了解文体特点是这一课的重点之一。
本文又是一篇译文,学生对外国作品的语言不熟悉,对文本的理解老师要多指导,设置问题要尽可能浅易通俗明白,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学方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情况导入二、了解文体。
1、解读课题明确本文文体特点为一篇悼词。
2、悼词的特点(结构和内容)开头: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及其身份、职务、因何逝世、终年岁数。
主体:追述逝者生前的经历及其一生中主要成就和贡献。
结尾:对逝者表示哀悼,并勉励生者化悲痛为力量。
三、整体感知问题一:在本文中,恩格斯面对终生挚友马克思及其逝世,作者的哀悼之情表现在哪里?小结:面对亲密无间战友的逝去,恩格斯万分悲痛,深切悼念;面对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离世,恩格斯惋惜不已,无限缅怀;面对一个将毕生心血都付诸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友人,恩格斯热情赞颂,由衷钦佩。
四、揣摩语句问题二:恩格斯从哪些方面讴歌马克思的丰功伟绩的?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体味文中第二段话(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的含义。
问题三:马克思一生伟大的贡献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3—7自然段,在文中找到相应语句,并作出标记。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行文结构的特点,即:结构严谨层层递进语言严密丝丝入扣小结:逝世--------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贡献--------理论贡献(思想家)实践贡献(革命家)影响--------敌人:驱逐、诽谤、诅咒战友:尊敬、爱戴、悼念“他的英明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五、拓展延伸你眼中的马克思:写一段话谈谈马克思给你的启发。
高中语文必修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马克思的丰功伟绩;2、通过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来体会本文严密的逻辑性和论辩思路。
【教学重点】关键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屏幕显示马克思肖像)今年的5月5日,是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186周年纪念日。
在新世纪来临之际,英国著名的广播公司BBC举办了一次千年最伟大思想家评选活动,结果马克思位居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等巨人之前,被评为过去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
为什么他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因为正是这样一位巨人,他总结了资本主义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进程,创立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并悼念这位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
二、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请学生概括课文的写作思路。
明确:逝世情况——伟大贡献——巨大影响三、具体研习课文1、分析第一部分:(下面我们具体研析课文)学生齐读第一段,多媒体展示马克思逝世情景。
提问:(1)这段文字表达了恩格斯什么样的心情?明确:无限惋惜、悲痛、怀念之情。
那么要体现出这种感情,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明确:语调低沉、凝重,语速缓慢。
学生按照这个要求再读一次。
(肯定学生朗读的效果)(2)写马克思逝世,不用“去世”、“停止呼吸”,而说“停止思想”、“永远睡着了”,为什么?明确:运用“讳饰”的修辞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深切哀悼之情。
(如同学们不理解,可对“避讳”作一些引申)2、分析第二部分(1)请学生找出统领全文总纲的句子: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2)“空白”和“不久”这两个词语从__空间____和___时间____两个方面强调了损失的不可估量。
(3)分析马克思在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两方面的贡献:理论贡献:1、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2、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3、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发现。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二第四单元《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5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悼词的特点,体会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表达作用;2、深刻领会本文的情感美,感受马克思的崇高人格。
教学重点:通过把握课文结构和品味语言,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感受马克思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马克思作为伟人的人格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旧欧洲的一切势力,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的同盟。
”这句话出自哪部书?谁写的?《共产党宣言》被选为美国高中生必读的经典著作之一,这是《共产党宣言》开篇的第一句话,广为人知。
从这句产生了深远影响的话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一个令人恐怖的?一个孤独的?一个有影响力的?……一个不断地被驱逐、被诽谤、被污蔑的人,却在哲学领域、在政治经济学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尤为重要的是,他在无产阶级革命的解放事业中,更做出了开天辟地的伟大贡献。
自古圣贤皆寂寞,任何伟大的成功都伴随着坎坷、磨难、不幸,马克思的人生之路也不例外。
但是,马克思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位亲密的革命战友-恩格斯一直都在全心全意地支持他、无私无悔地帮助他。
列宁曾这样评价:“他们的友谊超越了历史上任何有关友谊的传说。
”这两位伟大的革命家,共同完成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这样的巨著,一起为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奋斗终生。
他们的贡献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时间,直到今天,仍然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爱戴!二、整体感知(介绍不同的人对马克思的评价)(可用多媒体、幻灯片或者教师朗读即可)这是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著名人物对马克思的评价,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了解到做为这位伟人的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的葬礼上对其伟大的一生所做的评价、沉痛的悼念。
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尽量准确地概括课文每一段落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篇悼词,恩格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悼念,对马克思为人类所作的伟大贡献作了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并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三.具体探究1.第一段师生探究:“悼词?”从课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本文是悼词?: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但永远地睡着了。
[推荐学习]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跨跃时空的美丽 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师用书
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繁芜.丛杂( ) 浅尝辄.止( ) 忌.恨( ) 诬蔑.( ) 诽.谤( ) 诅咒..( )( ) 【答案】 wú zhé jì miè fěi zǔ zhòu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豁⎩⎪⎨⎪⎧豁.然开朗豁.口(2)曾⎩⎪⎨⎪⎧ 曾.经曾.祖(3)创⎩⎪⎨⎪⎧ 创.立创.伤(4)解⎩⎪⎨⎪⎧ 解.释押解.解.数【答案】 (1)huò/huō (2)céng/zēng (3)chuàng/chuāng (4)jiě/jiè/xiè2.语境辨析法(5)看着丰收在望的麦田,他一边丈量.( )着田地的面积,一边在心里估量.( )着今年的产量.( )。
(6)走在空.( )旷的荒漠里,他的心里却是快乐的,因为他的这项科学研究成果即将填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 )白。
【答案】 (5)liáng/liɑng/liàng (6)kōng/kòng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 量待价而恶不悛干 (2)⎩⎪⎨⎪⎧ 失 身不恤 落功(3)⎩⎪⎨⎪⎧繁然 媚 恤 (4)⎩⎪⎨⎪⎧论纷耕酿 【答案】 (1)估/沽/怙/枯 (2)损/殒/陨/勋 (3)芜/怃/妩/抚 (4)坛/纭/耘/酝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1)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浅尝辄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坚韧不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朗。
高中语文必修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内容。
2.分析恩格斯在讲话中如何高度评价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3.领悟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二、教学重点1.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马克思的科学理论对人类历史的深远影响。
2.领悟文章的情感表达和逻辑结构。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要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和伟大贡献。
2.引导学生关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引发学生兴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生词、难句。
三、课堂讲解1.讲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重点阐述其科学理论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如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
3.讲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如何围绕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展开论述。
四、课堂讨论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2.提问:马克思的科学理论对人类历史有哪些深远影响?二、课堂讲解1.讲解马克思的科学理论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
2.分析文章中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如何体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3.讲解文章的情感表达,如何体现对马克思的崇敬和怀念。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情感表达和逻辑结构。
四、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马克思伟大贡献的短文。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2.提问:如何理解恩格斯在讲话中对马克思的评价?二、课堂讲解1.讲解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如何体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如何运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
3.讲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如何围绕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展开论述。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逻辑结构。
2.拓展阅读:推荐阅读《资本论》等马克思的经典著作。
五、作业布置1.写一篇关于马克思伟大贡献的短文。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跨越时空的美丽 第4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 鲁人版必修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关上身后的门曾任英国首相的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
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
“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
“哦,当然有这个必要。
”乔治微笑着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
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
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又可以重新开始。
”朋友听后,陷入了沉思中。
“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多么经典的一句话!漫步人生,我们难免会经历一些风吹雨打,心中多少要留下一些心痛的回忆。
我们需要总结昨天的失误,但我们不能对过去的失误和不愉快的经历耿耿于怀,伤感也罢,悔恨也罢,都不能改变过去,不能使你更聪明、更完美。
如果总是背着沉重的怀旧包袱,为逝去的流年感伤不已,那只会白白耗费眼前的大好时光,也就等于放弃了现在和未来。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
——《新语·慎微》赏读:能够名垂千古的人,一定是先从一些微小的事情开始做起的。
这实际上是强调做小事的重要意义。
君子之道,辟如远行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礼记·中庸》赏读:君子为人处世、自我修养的方法,如同要到远处去就必须从近处走起,又如同要登上高处就必须从低的地方爬起。
这说明所谓的修养,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周易·系辞下》赏读:美好的品行不积累,就无法成就好名声;恶劣的品行不积累,就不会毁灭自身。
这说明名声的好坏,完全是由自己一点点积累而造成的。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跨越时空的美丽 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作业 鲁人版必修1
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1.分析第1段所用手法并概括其思想内容。
答案:运用了讳饰手法,委婉地说明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无比沉痛的感情。
2.第2段中为什么先提“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后提“对于历史科学”?答案: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3.如何理解第3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答案:马克思的发现与达尔文的发现一样,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4.第4段“不仅如此”中的“如此”指代什么?答案:指代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7题。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4单元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池州八中贾再兴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围绕中心,内容高度概括、语言精确、结构严谨的特点,学习悼词的写法。
2、了解马克思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伟大功绩,学习马克思坚定、无私地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1、掌握本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和抒情的悼词的文体特点,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对重要段落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章中强烈的情感。
2、理解本文准确选用关键词语、修辞方法、严密长句,对本文表情达意、表现形象所起的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学难点:1、第二、三段复杂单句的语法分析及第五段多重复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作为“万物的灵长”,感情丰富、复杂、细腻。
崇高卑劣、生老病死,激发了人类强烈的情感。
同时,人们也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价值判断,悼词就是人们表达哀悼的方式之一,而对于一个时代巨人的离去,这种方式就显得尤为必要。
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马克思在伦敦去世;3月17日,在伦敦海特公墓举行了葬仪,恩格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向自己的导师表达了深切的悼念,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悼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演讲辞。
二、简介作者与文体知识:1、卡尔•马克思(1818-1883)是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以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并将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2、悼词开头: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对逝者表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示哀悼的话) 结尾:表达哀悼,对生者提出希望要求三、范读全文,理清全文各段逻辑关系:(1)要求学生根据上述悼词的特点,找出本文结构的三个部分,并能概述大意。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幸逝世(第1段);贡献地位(第2至8段);深远影响(第9段)(3) 在(1)、(2)步的基础上,深入解析全文的逻辑关系:全文9 段间的逻辑关系如下(以图示法标明)总说:不幸逝世(时间、地点、情景)(第1段)科学理论贡献分说:贡献地位(第2至8段)革命实践贡献总说:表达崇敬悼念——深远影响(第9段)(4)这是一篇悼词,作者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讴歌马克思的丰功伟绩的?明确:四、分析课文:粗读:<一>、第一段:(1)、指名朗读本段;学生思考:这一段介绍些什么?(逝世时间--“ 3 月14 日下午两点三刻”;逝世地点-- “安乐椅”;逝世情景--“睡着了”)(2)、为何将逝世时间交代得如此具体、精确?(表明这一事件影响巨大,值得纪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目标】1.概括文章的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
☆温故知新☆【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不可估量繁芜丛杂豁然开朗浅尝辄止忌恨嫉恨诬蔑诽谤诅咒悼念永垂不朽【反馈矫正】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不可估量gūliáng 繁芜丛杂wú豁然开朗huò浅尝辄止zhé忌恨jì嫉恨jí诬蔑wū诽谤fěibàng 诅咒zǔzhòu 悼念dào 永垂不朽chuíxiǔ☆课堂探讨☆要点一:概括文章的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
【探究活动】概括文章各段的内容。
【教师释疑】注意段意的分析。
【讨论明确】文章开头先简要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情景,接着概括地指出马克思的逝世给全世界无产阶级造成的巨大损失。
用两个“对于”,从革命斗争实践和革命理论两个方面说明马克思的逝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空白”一句,极言损失之大。
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论述了马克思一生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革命精神。
这部分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总结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
首先,马克思是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
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指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切意识形态发展的基础,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重大发现,作者将之与达尔文发现有机世界的发展规律即物种起源学说相提并论,从而生动地说明了这一发现的划时代意义。
而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重大发现,它的提出,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这一切深刻地证明了马克思在思想领域的伟大贡献。
其次,马克思还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
作者概述了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如办报、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等,热烈地赞颂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中的伟大成果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而不同阶级对马克思截然相反的态度,恰恰证明了马克思是一个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鲁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鲁教版必修2一、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语言中悲痛深沉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揣摩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所用的词句,理解其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1、课文第一段文字2、练习中的关键词语三、教学设想本文是阅读篇目,课时少,主要是把握重点,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加以适当引导。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文体介绍: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在其葬礼上,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不过,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悼词性质的演说辞。
哪位同学试着给我们说说悼词的特点。
学生答,教师补充: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对死者的悼念。
2、课文有关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始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
之后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列宁对他们的评价: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二、投影展示教学目标三、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后,完成课后练习一学生交流课后练习一的答案,教师指导学生把握全文的结构明确:文章总体结构把握:悼念--评价--悼念,第二小节是主体部分的总纲,两个“对于”突出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两个方面的贡献,主要是在革命实践领域的贡献(请学生找出依据)--“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四、揣摩语言,体会重点词语表达的情感(学生讨论体会)1、课文第一小节学生齐读这一小节,体会悲痛的情感。
学生找出关键的词句加以揣摩明确:“不到两分钟”:让人深感惋惜、痛心、遗憾避讳手法加深了沉重悲痛的内涵,如:“停止思想了”:伟人逝世,思想家停止思想,深感痛惜。
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跨跃时空的美丽单元导读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1word版本
第 2 单元跨跃时空的漂亮单元导读《为了忘记的记念》“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风雨如晦的年月,在进步青年眼前,鲁迅能够俯首奉献,而在失道寡助者眼前,鲁迅能够不畏权力,敢于直陈。
他把百倍的热忱和无穷的关心,给了那些文学青年,他把心底齐集的愤慨化成匕首,投向了敌人。
从鲁迅的文章里,我们知道,是那些青年的鲜血积出了民族精神,是他们的生命支撑起了漂亮的天空。
他们,值得我们永久的纪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是人类史上一颗刺眼的明星。
当人类还在黑暗中探究的时候,他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行进的道路。
自古圣贤皆孤独,贫困饥饿没有让他停止工作,驱赶谩骂没有让他停止研究,他勇敢地面对全部的威迫。
一个人的伟大之处在于,当遭受各样劫难的时候,还可以连续自己的工作;当亲人由于自己的“涉及”而受苦的时候,还可以忍痛坚持。
马克思做到了,三个子女的逝去,没有让他退缩,由于他心中还有全人类的幸福,为了全人类他工作到了最后一刻。
这样一个大爱之人,让全球仰慕。
《悼念乔治·桑》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乔治·桑,已经去了,已经永久地去了。
但她的精神却留在了人们心中。
一个浑然独立于世的灵魂,一个女性解放运动的前驱,在男性眼前建立起一座不倒的丰碑。
她的崇尚自由的个性,她的社会同样的理想,都深深地影响了后代。
这个传奇的女子,让世界瞩目,让全部人震惊。
乔治·桑,作为一个生命已经消逝了;但作为一种思想,她是不朽的,她仍旧在光阴里,引领着人们沉着地行走。
《告别沈从文》“过去的不可以挽回,将来的无从抵挡”,如凤凰的水向来向前奔腾,沈从文如水的生命在无尽的流动中升华而且永久。
上善若水,他那柔嫩的心化在青山绿水里,他那深情的目光逗留在自然朴素的民风里,他那优美的文字融进和蔼敦朴的人性里。
对湘西的依恋,对自然的感怀,对至佳人情的深爱,使朴素的沈从文,固然一世漂泊失所,但却向来认真、真挚,正直、爽快。
【优质文档】高二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实用word文档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二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课型课内讲读课教学方法中间突破法一.导入新课一百多年前,马克思的女儿与马克思之间有过这样一次对话,“您喜爱的座右铭是什么”“思考一切”。
这是马克思留给我们后人的一个经典的回答,一笔巨大的财富,这是一种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作为思想家、科学家与革命家的马克思,“思考一切”是他一贯的性格,“思考一切”也是马克思伟大创造精神的起点。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才能以毕生的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为什么我要把他的影响定义在全世界全人类这个范围而不是只限于社会主义社会呢?因为马克思在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社会,同样受到尊重,同样受到推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已经成为了西方国家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
在美国的大学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成了一门必修的科目。
因此,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要学习马克思的丰功伟绩,还要学习马克思思考一切的精神,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这是你们作为当代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
二.课文导学:思考:⑴.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从这个标题中的“墓前”和“讲话”,我们看出这是一篇什么文章?是一篇以议论为主,悼词性质的演说辞。
⑵.哪位同学试着给我们说说悼词的特点?学生答,教师补充:所谓悼词,就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
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述其哀----悼念----: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赞其功----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颂其德----悼念:对死者的悼念以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文章总体结构把握:悼念--评价--悼念,按一般的常规,与这种结构相对应的思想感情应该是惋惜(悲痛)——敬仰(颂扬)——悼念。
高中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试讲稿
高中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试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高中语文教师的1号考生。
今天我试讲的篇目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同学们,你了解马克思吗?马克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把全人类的幸福当做自己终生追求的人,他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甘愿牺牲自己的人,他是在政治迫害、疾病、贫困的重重风雨中坚定不移追求理想的人。
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想我们应该先去看看马克思的墓地,向这世上最高尚的灵魂奉上我们的敬意。
请看大屏幕,这是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
二、解题多年前,就是在这里,恩格斯发表了一篇后来闻名世界的悼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板书题目作者)同学们,标题是文章的眼晴,我们一起来看看标题。
“讲话”,这是一篇演讲词;“墓前”,又提示这是一篇悼词。
悼词一般包括哪些内容呢?你说,表达对死者的哀悼,还有吗,你说,追述死者的生平和贡献,还有补充的吗?歌颂死者的品德。
师:从大家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悼词的结构:开头:述其哀;主体:赞其功:结尾:颂其德。
(板书)我们今天的学习就扣紧这三个方面。
三、初读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按照“述其哀、赞其功、颁其德”三部分来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交代伟人的逝世第二部分,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贡献第三部分,马克思品质的崇高现在,让思想穿越时空,回到100多年前安葬马克思的那个日子,感受恩格斯痛失亲密战友的心情。
马克思、恩格斯相识于巴黎,40年间,他们志同道合,并肩携手,一起面对生活艰辛,一起经历政治风雨,不离不弃。
亲如兄弟的战友突然去世,恩格斯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你说悲悼、遗憾、痛惜、敬仰。
四、析读那么你们是从哪里感受到这种感情的呢?拿起笔,带上你们的思想,小组交流讨论。
你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语文教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教案-高一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目的1.体会恩格斯在文中表现的沉痛、敬仰之情,缅怀伟人丰绩;2.理清文章思路,训练议论性文章阅读能力;教学设想1.抓住悼词的一般特点,从伟人的友谊入手,体会文章的感情,给学生以情感上的震撼;2.文章思路展开清晰,以学生阅读为主,对学生强化从内容看思路的阅读能力训练3.教学时数安排一教时教学准备1.随笔:《天下第一友谊》(课前阅读)2.图片:马克思和恩格斯3.课文朗读录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辨认伟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始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
之后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共产主义。
出示列宁的一段话,从俩人的友谊导入新课。
哪位同学试着给我们说说悼词的特点。
学生答,教师补充: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对死者的悼念。
二.听读课文朗读录音,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那么这篇悼词中恩格斯到底写了些什么,又是怎样写的呢?下面我们完整地听一下这篇文章的录音,整体感知,请大家注意把握内容,体会感情;同时,找出这篇悼词的中心段。
三.解析文章内容1.提问:录音听完了。
全文的中心段找到了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第二段。
提问:两句中哪句是中心句,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应该是前一句,因为后一句是对前一句的补充说明。
前一句的主干是“逝世是损失”,后一句的主干是“空白会使人感觉到”,全段着重讲的是逝世带来的损失。
下面请大家用一分钟时间,将这个全文的中心句背下来。
[学生背诵,教师板书要点]2。
我们具体研究一下,全文是怎么表达这两个“对于”的呢?或者换一句话说,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究竟是些什么?根据听读,大家按课文顺序迅速归纳一下各段要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①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繁芜.丛杂( ) 浅尝辄.止( ) 忌.恨( ) 诬蔑.( ) 诽.谤( ) 诅咒..( )( ) 【答案】 wú zhé jì miè fěi zǔ zhòu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豁⎩⎪⎨⎪⎧豁.然开朗豁.口(2)曾⎩⎪⎨⎪⎧ 曾.经曾.祖(3)创⎩⎪⎨⎪⎧ 创.立创.伤(4)解⎩⎪⎨⎪⎧ 解.释押解.解.数【答案】 (1)huò/huō (2)céng/zēng (3)chuàng/chuāng (4)jiě/jiè/xiè2.语境辨析法(5)看着丰收在望的麦田,他一边丈量.( )着田地的面积,一边在心里估量.( )着今年的产量.( )。
(6)走在空.( )旷的荒漠里,他的心里却是快乐的,因为他的这项科学研究成果即将填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 )白。
【答案】 (5)liáng/liɑng/liàng (6)kōng/kòng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 量待价而恶不悛干 (2)⎩⎪⎨⎪⎧ 失 身不恤 落功(3)⎩⎪⎨⎪⎧繁然 媚 恤 (4)⎩⎪⎨⎪⎧论纷耕酿 【答案】 (1)估/沽/怙/枯 (2)损/殒/陨/勋 (3)芜/怃/妩/抚 (4)坛/纭/耘/酝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1)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浅尝辄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坚韧不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朗。
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
(2)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
(3)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
2.理解辨析(1)摸索·探索二者都是动词,都有“寻求”的意思。
“摸索”侧重于对个人经验而言,常用于描述寻求个人经验不足的某事物的经验等。
“探索”多用于描述对未知领域规律的寻求,多指大众皆无共同经验的事物。
(2)必需·必须二者读音相同,都含有“必要”的意思。
“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谓语。
“必须”是副词,表示事实上、情理上必要。
“必需”的前面能加“所”字,主要作定语;“必须”只能作状语修饰动词。
3.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每个从展厅出来的人心情都豁然开朗....,参观展览犹如给这些发行员的心灵放了个假。
( )(2)要持之以恒,练好刚韧内功。
不学骐骥一跃而止步,要学驽马十驾而不舍,凭这韧功,就不会浅尝辄止....,行百里者半九十,就不会遇艰而折,遇挫而馁。
( )(3)林郑月娥领导的政改三人组亲和包容而又坚持原则、勇于承担而又坚韧不拔....的形象和作风,给市民留下良好印象。
( )(4)我一直在写作形式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力戒重复,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重复自己比抄袭别人更可耻。
( )(5)网站,作为互联网上新闻、信息和内容产品的最重要传播平台,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
( )【答案】(1)×此处属于用错对象。
(2)×句意不仅强调“恒心”,且后句有“行百里者半九十”,故此处应用“半途而废”。
(3)√(4)√(5)√[常识·速览]无产阶级伟大的导师和领袖——恩格斯恩格斯(1820~1895),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
1820年11月28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一个纺织厂主家庭,1895年8月5日在伦敦病逝。
他的一生为创立、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
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担负了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和整理、出版马克思遗稿的工作,完成了马克思未完之业。
他一生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给无产阶级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1844年9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见,从此“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
他们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
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1847年,他们参加共产主义者同盟,共同草拟了该同盟的纲领,即《共产党宣言》。
1864年,马克思在伦敦创建了国际工人协会,奠定了国际组织的基础。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他的最伟大的著作《资本论》就是这方面研究的结晶。
作为马克思伟大事业的终身战友的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出色地完成了《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卓越地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直至1895年8月5日因病逝世。
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
主要作品有:《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论权威》《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与马克思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
他的逝世,在欧美等国家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月17日,在英国伦敦郊区海格特公墓,人们为马克思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葬礼。
在葬礼上,恩格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用英语发表了这篇演说,表达了对马克思的深切悼念。
文学常识悼词悼词:我国古代称为诔辞、哀辞、吊文、祭文等。
现在悼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文章。
狭义的悼词是指在追悼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寄托哀思的专用哀悼文体。
本文即是后者。
它的结构一般分为三个部分:(1)介绍去世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点、原因,享年等;(2)介绍去世者的简历,颂扬去世者的主要业绩和主要优秀品质等,肯定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3)给去世者综合评价,寄托哀思,并向逝者家属表示慰问。
[探究——精研文本][整体·感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悼词,通过回顾马克思一生的科学研究成就和革命斗争业绩,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对全世界无产阶级、对全人类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深切而沉痛的悼念。
[文脉·梳理]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②巨大影响[文本·深读]■自主探究····················································································一、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意和表达效果1.作者为什么要强调马克思逝世的准确时间是在“两点三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这是在葬礼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②强调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③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全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赞扬。
2.作者写马克思的逝世,为什么用“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而不用“停止呼吸”或“心脏停止跳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所以用“停止思想”,突出了思想家的特点,同时又写出了“生命不息,思考不止”的生命状态。
②这是一种讳饰的修辞手法,蕴含着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深切哀悼。
3.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其中“这”指代什么?“主要的”究竟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指代马克思的“两个发现”和“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的“独到的发现”。
“主要的”是指“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也就是说,对比马克思伟大的理论创造,他有着更为光辉的革命实践。
“主要的”表明对马克思的功绩的表述再次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4.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下面句子的含意。
(1)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句话运用比喻手法,以“蛛丝”比喻敌人的攻击,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