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章 货币政策

合集下载

第十章 货币政策

第十章      货币政策
(2)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以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的 操作目标,其主要原因是,无论中央银行运用何种政策 工具,都会先行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然后对中介目 标和最终目标产生影响。
(3)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央银 行对已发行的现金和它持有的存款准备金都掌握着相当 及时的信息,因此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是能够直接控制 的。
2、公开市场操作是灵活和精巧的,其规 模可以恰倒好处地把握。
3、公开市场操作是易于逆转的。当公开 市场操作中出现错误时,中央银行便可以 立即逆向使用这一工具。
4、公开市场操作可以立即执行,不会有 行政性延误。
返回
(二)贴现政策
所谓贴现政策,主要指的是变动贴现率, 通过它可以影响贴现贷款数量和基础货币, 从而对货币供应发生影响。
货币政策的目标层次、操作手段及其 传导
货币政策的目标按层次分为三类:最终目 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货币政策手段和传导方式
最终目标
西方国家流行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主要有 四个: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 国际收支平衡。但实践中不可能将这四个 目标同时作为最终目标,这是因为它们之 间存在相互冲突。如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 之间、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是相互矛 盾的
返回三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及其操作工具双重目标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单一目标币值稳定以此促进经济增长4公开市场操作债券央行票据返回二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与操作目标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中央银行采取的是以行政命令为主的直接调控手段所选择的中介目标是现金发行量和信贷总规模
第十章 货币政策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2)“可贷性假说理论”中的货币政策传导 机制。表述为:
M↑→贷款↑→I↑→Y↑
(3)“q理论”中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表述 为:

第十章货币政策

第十章货币政策
第十章货币政策
三、直接信用控制
中央银行根据有关法令,对银行系统创造信用的 ➢ 活贷款动额施度以限各制种。直中央接银的行干根预据。金融市场形势及经济发展的
需要,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规定各商业银行信贷的最高 限额和最大增长幅度,强制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 ➢ 利率最高限额。中央银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秩序,防止商业 银行用抬高利率的办法竞相吸收存款,或为谋取高额利润 而进行高风险贷款而采取的强制性措施。 ➢ 规定流动性比率。为限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和保护存款 人的安全,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全部资产中的流动性资 产的比重做出规定。
第十章货币政策
(二)证券市场的信用控制
• 通过规定贷款额占证券交易额的百分比率--法定 保证金比率控制,来调节或限制对证券市场的活 跃程度。 –最高放款额=(1—法定保证金比率)x交易总额
• 它既能遏制过度的证券投机活动,又不贸然采取 紧缩或放松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有助于避免金融 市场的剧烈波动和促进信贷资金的合理运用
外资。外资流入会使资本项目出现顺差,一定程度上弥补
贸易逆差。但若外资利用不当,到期不能及时清偿,反而
会使国际收支恶化。
第十章货币政策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 目标所采取的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手段。
• 包括信用调节和信用控制。
–前者包括作用于经济总量的一般性工具和作用 于局部的选择性工具。
(四)优惠利率
• 中央银行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对不同行业、部 门的企业贷款实行差别利率,对国家重点扶持的 企业给予优惠贷款利率以促进其发展。
第十章货币政策
(五)预缴进口保证金
• 主要是指规定进口企业在交付进口外汇前先预缴进口商品 总额的一定比例的外汇,存于中央银行,这样对进口商来 讲相当于一定程度上的提前付款,提高了进口成本,抑制 了进口积极性。而中央银行通过该项措施可以减少外汇储 备的流失,缓解国际收支不利的状况。

第10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第10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第十章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第一节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第二节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第三节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
第一节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法定准备金政策 (一)法定准备金政策的涵义 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利范围内,通过规定 或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控 制和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控制社会货 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二)法定准备金政策的作用 1、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银行的流动性。 2、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 3、调节货币供应量。 (1)通过影响同业市场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2)通过影响存款货币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来调节 货币供应量。
一、信贷计划 (一)1998年以前的“指令性信贷计划” 信贷计划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很有效的货 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三层: (1)国家综合信贷计划(中央银行、专业银行信贷 资金来源和运用计划); (2)中央银行信贷计划(中央银行自身的信贷资金 来源和运用计划); (3)各专业银行的信贷计划。 (二)1998年以后的“指导性信贷计划” 1998年中央银行对信贷资金进行改革,实 行“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和间接调控”。
(三)控制消费信贷的意义 1、有利于调控过热的经济; 2、有利于减轻消费者的负担,保证经济稳定; 3、有利于扩大企业投资,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 分配。 四、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政策 (一)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政策的涵义 指中央银行对利用信用买卖证券的控 制,规定贷款额占证券交易额的比率,限制银行对 证券市场的贷款规模。
存款 1000亿元
现金 250亿元 法定准备金 550亿元 贷款、证券 1700亿元
存款 2500亿元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 产 债 券 +500亿元
负债 准备金存款 +500亿元

第十章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效果检验

第十章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效果检验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变量
一、目标变量、中介变量与工具变量
(一)目标变量
目标变量是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变量指标 币值稳定 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 国际收支平衡 金融稳定
1
由于货币政策众目标之间存在着矛盾性, 决定 了一国宏观调控决策过程中的目标 选择的客观难度。 通常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只能选择 一个或两个目标作为侧重点。
LY-货币需求收入弹性 dY-收入变动量
dL-货币需求变动量 p-初始物价水平
dp-物价变动量
(二)从货币供给方出发:以货币供应量作为 货币政策的中介变量时
dM = MBdB + Mrdr + Mqdq 货币供给增量分别由基础货币增量、存款准备 率变动量和货币结构比率的变动量决定的
15
货币供给方的工具变量对中介变量 和目标变量的作用机制 (图二)
结论:
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是内生变量 利率变动量和货币供给增量是由基础货币、
存款准备率和货币结构比率这三个变量共同 决定的
11
二、政策变量的传导机制
(一)从货币需求方出发:以利率作为货币 政策的中介变量时
货币需求函数 L = L1(Y) + L2(i) 即利率i 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变量
12
利率对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的的传导机制 (图一)
37
(一)内部时滞(Inside Lag)
内部时滞(Inside Lag)是指自然经济现 象发生变化,需要中央银行采取政策加以 矫正,到中央银行制定和实际采取对策的 时间过程。
38
内部时滞(Inside Lag)
识别时滞
(Recognition Lag)
行动时滞
(Action Lag)
内部时滞(Inside Lag)

10第十章 货币政策

10第十章 货币政策
若一国在对外经济项目中出现严重问题,则会选择把 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实行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
19
2020/3/28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及其选 择
(二)逆风向行事
所谓逆风向行事是针对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变化, 采用扩张和紧缩两种货币政策交替使用以引导 经济发展趋势的策略。
它主张在经济高涨阶段为防止经济过热,应采 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相反在经济低迷时期, 则应采取扩张性的手段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 就业。
17
2020/3/28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及其选 择
(三)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冲突 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会带来收入的增加,由此带来
的支付能力的提高会扩大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并可能 同时带来对原本用于出口的商品的需求。 从经常项目来看,会使出口减少而进口增加,从而导 致贸易差额项目的恶化。 从资本项目来看,为促进经济增长要加大投资,因而 持续的经济增长通常伴随着外资流入的增加,这样国 际收支中的资本项目状况将会改善,一定程度上有利 于弥补经常项目逆差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
那部分准备金占本银行存款总额的比例,就称为存款 准备金率。
借助于存款准备率与派生存款的倍数间的负相关关系, 中央银行在需求过剩,信用膨胀时期可提高存款准备 率以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给量;当需求不足,信用 紧张时期,中央银行可通过降低存款准备率以放松银 根,加大货币供给量。
2
2020/3/28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工具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工具
三、直接信用控制
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的手段,对 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进行直接干预和控制。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贷款额度限制。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形势及经济发 展的需要,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规定各商业银行信 贷的最高限额和最大增长幅度,强制地控制商业银行 的信贷规模。

金融学第十章 货币政策

金融学第十章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五大目标的含义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5、金融稳定
11
四大目标之间的关系
1、稳定物价和充分就业 菲利普斯曲线 2、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 3、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 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物价变 动率
8%
3%
0
4%
10% 图1 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率
物价变 动率
8%
3%
0
4%
10%
图1 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率
13
(二)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1、在劳动密集型模式下,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2、在资本和知识密集型模式下,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三)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有两种可能: 1、经济增长引起收入增加,会导致进口增加和国际收支逆差;但 是,有利于扭转国际收支顺差的情况; 2、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国外物价上涨,会促进出口的增长, 有利于扭转国际收支逆差;但却加大国际收支顺差。
7
货币失衡的调整
供应型调整 需求型调整 混合型调整 逆向型调整
8
我国对均衡境界的追求 和理论探索
制止通货膨胀的“平衡”观 社会总供需均衡:“三平”理论追求的目标 什么是理想的均衡态势
9
货币政策
从广义上讲,货币政策包括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 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所采取的影响货币数量的一切措施。 包括所有旨在影响金融系统的发展、利用和效率的措施;甚至 可进一步包括像政府借款、国债管理乃至政府税收和开支等可 能影响货币支出的行为。狭义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追求 可维持的实际产出增长、高就业和物价稳定所采取的用以影响 货币和其他金融环境的措施。也可以说,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 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 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 内容:(1)政策目标;(2)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 (3)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由于从确定目标到运用工具乃至 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这中间存在着一些作用环节,因此货币 政策实际也包含中介指标和政策传导机制等内容。

第10章货币政策

第10章货币政策
(二)不动产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商业 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不动产抵押贷 款的管理措施。
(三)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有 价证券的交易规定应支付的保证金限额。
(四)优惠利率:中央银行对国家对国家 确定的重点发展部门、行业和产品规定较 低的利率。
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一)直接信用控制 1、信贷配额管理:对各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进行
再贴现政策
提高再贴现率
降低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
卖出证券, 回笼基础货币
买进证券, 投放基础货币
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 银行针对个别部门、个别企业或某些 特定用途的信贷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 具。
(一)消费者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消费 者的不动产以外的耐用消费品分期购买或 贷款的管理措施。
相关性——必须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着紧密的关联性。 可测性——这些目标变量必须具有比较明确的定义,以便
于中央银行对它加以观察、分析和监测。同时,中央银行 能够迅速地获取这一变量的准确数据。
可控性——中央银行所选择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必须与它 所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密切的、稳定的联系,以便较 有把握地将它控制在确定的或预期的范围内。
的贷款投向等。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所谓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货 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 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 体的过程、目标。
一、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1、主要观点: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货 币资产收益率下降;经济单位将决定购入债 券,导致债券价格上涨,市场利率随之下降, 投资者的投资将增加,引致总需求变化,导 致产出发生变化。该理论认为传递过程的核 心是“利率”。
2、传递过程

《金融基础》第10章 货币政策

《金融基础》第10章 货币政策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 (1)再贴现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时,中央银行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商业银行
是否愿意到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贴现多少,并不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 (2)从对利率的影响看,调整再贴现率,通常不能改变利率的结构,只能影
响利率水平。 (3)再贴现政策缺乏弹性,再贴现利率的随时调整必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
现代金融基础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问题】
什么是货币政策工具?
现代金融基础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问题】
什么是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 标而使用的各种策略及手段,货币政策工具一般 分为三类: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和 其它政策。
现代金融基础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机制 当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一方面,通过货币乘数影响货币
供应量,另一方面,通过超额准备金影响货币供应量。 Ms = B × K 基础货币B由现金C和存款准备金R构成,即B=C+R。 货币乘数K=1/(r+e+c+t × r t) • e为超额存款准备金率,c为现金漏损率,r t为对定期存款提取的法定准备 金率,t为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例。
现代金融基础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货币政策的含义及特征、类型及作用;掌握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最终目标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 协调关系。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各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现代金融基础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一、货币政策含义
• 狭义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 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与利率的方针和措施总和,包括信贷政策、利率 政策和外汇政策。

【经济课件】10第十章 货币政策

【经济课件】10第十章 货币政策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条件的方针、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是最重要的金融政策,他制约着国家的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所以有人把他等同于金融政策。

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或同一时期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其环境也会发生较大变化,因而也会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所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包括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监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目标和中间目标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的,他基本上与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相一致。

因此,最终目标也称货币政策的战略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的建立与某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有密切的连带关系,是应实际经济问题的需要而决定的。

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这四大政策目标的具体含义:1、稳定物价稳定物价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稳定物价的前提或实质是币值的稳定。

在金本位制时代,币值意指单位货币的含金量,币值变动即单位货币的黄金量变动,而黄金价格的变动是引起币值变动的主要原因。

因此,大多数经济学家以黄金价格的涨跌幅度来测度币值变动的程度。

自30年代世界发生经济大危机之后,各国政府相继放弃金本位制,纷纷宣布纸币与黄金脱钩,不规定纸币的含金量,这样便无法继续以黄金价格的变动来作为币值稳定的标准。

由于物价的变动是纸币币值变动的指示器,是衡量货币流通正常与否的主要标志,所以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改以综合物价指数来衡量币值是否稳定。

物价指数上涨,表示货币贬值;物价指数下跌,表示货币升值。

所谓稳定物价,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

经常被用来测度一般物价水平波动的物价指数主要有三个: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指数。

在现代经济社会里,一般物价水平呈上升的趋势。

第10章 货币政策

第10章 货币政策

简要叙述托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基本思想。 简述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及其选择的标准。 何谓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并简述其优缺点。 结合中央银行的业务分析其调控货币的基本手段。 试用所学理论分析2007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及 效果。 结合你所学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分析股票市场和信 贷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4. 理论上难以同时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利率 i1 ie i2 Md1 Ms
Md2
O M*
Mde
货币量
以货币量为控制目标会导致利率的波动
理论上难以同时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利率 Ms2 Mse Ms1
ie
Md1 Md2 O M* Mde
货币量
以利率为控制目标会导致货币量的波动
10.5 货币政策效应
总负债
128574.69
169139.80
207095.99
2007年以来1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
10.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 早期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可概括为:
M↑(↓)→i↓(↑)→I↑(↓)→E↑(↓)→Y ↑(↓)
两个关键的环节:
① M↑(↓)→i↓(↑) ② i↓(↑) →I↑(↓)
124825.18 115168.71 337.24 9319.23 16317.71 7862.80 12972.34 63.59 7098.18
2008.12
162543.52 149624.26 337.24 12582.02 16195.99 8432.50 11852.66 44.12 8027.20

理论界关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争论 关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实践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

第十章 货币政策

第十章  货币政策

●第十章货币政策本章共三节,重点了解和掌握:货币政策的含义与特征; 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及相互关系;●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条件与内容;●❍货币政策工具,尤其是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过程及其评价;⏹货币政策的效应以及与财政政策的配合模式;☐我国“适度从紧”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基本涵义、经济背景及主要措施。

●第一节货币政策构成要素与传导机制一、含义与特征指货币当局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是宏观经济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主要是间接调控政策;是长期连续的经济政策。

二、类型扩张型与紧缩型、调节型与非调节型●三、构成要素(一)最终目标1.西方国家的(1)内容: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2)关系:对立统一。

(3)选择:统筹兼顾、有所侧重;“菲利普斯曲线”。

2.我国的(1)95年以前:“发展经济、稳定货币”。

(2)95年以来:“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3)“多重目标论”。

●(二)中间目标1.功能测试功能、传导功能、缓冲功能2.条件可控性、相关性、可测性、抗干扰性、适应性3.内容基础货币、超额准备金、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三)货币政策工具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1)存款准备金政策①主要内容(基础、比例、构成、时间)②作用途径(影响货币乘数、超额准备金、宣示效果)●③评价(有自主权、作用快,对松紧作用较公平;弹性小、作用猛、政策效果受超额准备金的影响)(2)再贴现政策①主要内容(调比率,规定票据种类与申请机构)②作用途径(借款成本效果、结构调节效果、宣示效果)③评价(灵活性强、调总量与调结构、风险较小;主动权在商业银行)(3)公开市场业务①作用途径(影响利率、影响银行存款准备金)②条件(央行与商行都持有相当数量的有价证券、金融市场完善、信用制度健全)③评价(主动性强、灵活性好、连续性好;时滞较长、受干扰因素多)●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消费者、证券市场、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3.其他工具(利率高限、信用配额、规定流动比率、直接干预、窗口指导)四、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在货币供求理论的基础上,探讨货币供应量变化对就业、产量、收入及价格等实际因素产生影响的方式、途径或过程。

货币金融学 10货币政策

货币金融学 10货币政策

各目标之间的矛盾主要观点
• 西方货币政策目标理论较有代表性的有 新古典综合派理论、货币主义理论与弗 莱堡学派理论。 • 中国货币政策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的 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节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 一、中介指标的作用与基本要求 •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实现货币政策目 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 选取的基本要求有三: • 可测性 • 可控性 • 相关性
第十章 货币政策
本章点
• 1、 货币政策的内涵 2、 货币政策主要目标和各目标之间的关系 3、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4、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 5、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其主要环节 6、 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效应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 一、什么是货币政策? • 货币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一)稳定物价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使 一般物价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的 急剧的波动。 • (二)充分就业是指失业率降到社会可以接受的水平。
• (三)经济增长是各国政府追求的最终目标。 • (四)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对于开放经济部门占总体经济比重较大的国家 更是如此。
第四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环节的顺序 • 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 场;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 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 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 量。 • 西方学者关于传导机制的理论主要分为凯恩 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 制理论。
Tips:货币政策VS财政政策
项目 财政政策 实施政策的 政府 主体不同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 通过对中介指标(如利率、货币供应量、 传导过程的 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或调整税率等 超额准备金、基础货币、汇率等)的间 差异 手段直接作用于企业和居民 接调控 政策手段不 公开市场业务、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再 税收、预算、补贴、公债等。 同 贴现政策等。 1.内部时滞:采取政策行动的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1)财政政策(相机决策)的认识时滞同货币政策的认识时滞大致是相 同的。 政策时滞 (2)财政政策(相机决策)的决策时滞一般要比货币政策的决策时滞长。 (内部、外 (3)财政政策(相机决策)的行动时滞一般要比货币政策的行动时滞长。 部)不同 (4)财政政策(消极)的内部时滞为零。 2.外部时滞:指从政策开始执行到政策对目标发挥作用之间所需要的时间 财政政策的外部时滞比货币政策时滞要短一些。 对利率变化 扩张性财政政策趋向于提高利率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趋于降低利率。 的影响

第十章货币政策《金融学概论》PPT课件

第十章货币政策《金融学概论》PPT课件
再贴现率的调整——影响商业银行的放款成本及 市场利率
再贴现票据资格的规定——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 构成及其社会资金结构
2.1.2再贴现政策
中央银行运用再贴现政策的目的在于:
❖ ①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来改变其融资 意向。
❖ ②利用“告示效应”影响商业银行及社会公众 的预期。
❖ ③通过差别对待不同种类的再贴现票据来调整 经济结构。
❖ ②可控性强——货币供应量等于基础货币和 货币乘数的乘积,央行可以通过控制基础货 币来间接控制货币供给量。
❖ ③相关性强——一定时期的货币供应量代表 了当期的社会有效需求总量和整个社会的购 买力,直接影响最终目标的实现。
B 货币供应量的缺点
❖ 首先,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不是绝对的,由于 货币供应量等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乘积,央行 能控制基础货币,但货币乘数中的现金漏损率、超 额准备金率等取决于公众和商业银行的行为,央行 难以控制;
2006-2011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2006-2011年我国GDP及增长率
D 国际收支平衡
❖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1年),对其 他国家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之间相抵, 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的平衡关系(相对平 衡)
❖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为宏观经 济内部均衡,而国际收支平衡是外部均衡, 对于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而言更为重要
2011-2012年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表
日期 2012-05-18 2012-02-24 2011-12-05 2011-06-20 2011-05-18 2011-04-21 2011-03-25 2011-02-24 2011-01-20
调整前 调整后 20.50% 20.00% 21.00% 20.50% 21.50% 21.00% 21.00% 21.50% 20.50% 21.00% 20.00% 20.50% 19.50% 20.00% 19.00% 19.50% 18.大5连0理%工大学城1市9学.院00%

现代经济学通论 第10章 货币政策及其实施

现代经济学通论 第10章 货币政策及其实施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内容

货币政策目标与一个国家某一时期的宏观调控目标是一致的,主要包括以下 内容:
1、充分就业。 2、经济增长。 3、稳定物价。 4、国际收支平衡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优先次序

从货币政策目标的演进来看,各国中央银行所设立的目标大都经历了从充分 就业、经济增长向价格稳定的转变过程。 在实践中,中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也经历了经济增长向稳定价格的转变。

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及其实施
存款准备金制度

为了控制信贷规模和货币供给量,从而在总量上控制社会总需求, 各国先后都用法律规定各金融机构必须把自己吸收的存款,按法 定的存款准备比率(即存款准备金同存款金额的比率)存入中央 银行,这就是一般所说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货币当局的要求、客户提取存款 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 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比率是各国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 工具。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的办法,来增加 或减少存款类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交存的存款准备金,从而影响 金融机构的贷款能力,促使信用扩张或收缩。
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及其实施
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系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了取得资金,将未到期的已贴现商业汇 票再以贴现方式向中央银行转让的票据行为。 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再贴现政策,主要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再贴现 率或对贴现窗口的行政管理,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贴现贷款的数 量(借入准备),进而对基础货币,对货币供应量发生影响。 变动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的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5
2013-7-26
(二)货币政策的要素构成:
货币政策主体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关系是:
主体
2013-7-26
工具
中间目标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最终目标
6
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定义:


货币政策目标,又称基本目标,是指国家通过中 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金 融调控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是中央银行的最高行为准则。

2013-7-26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6
(四)我国货论。单一目标论的货币政策目标是 稳定币值或者发展经济。 2.双重目标论。同时兼顾发展经济和稳定物价 的要求。 3.多重目标论。必须包括充分就业、国际收支 均衡和经济增长、物价稳定等方面。 《中国人民银行法》 “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 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2013-7-26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24
2、利率

优点:
-可测性强。 -中央银行对利率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控制权。 -利率可以反映经济的走向。


缺点:
-央行只能调控名义利率。 -利率与货币供给量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受到的影响 因素很多。 -利率既是经济变量,也是政策变量,易造成错误判断。
缺点


2013-7-26
(四)我国中介目标

20世纪8 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加 速了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分析与研究,



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按季度向社会公布货币供 应量, 1995年开始尝试将其纳入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体 系, 1996年开始正式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 中间目标。

2013-7-26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21
对中介指标的评析
孰优孰劣,具体国情不同、经济发展阶
段不同而区别 1、货币供应量 2、利率 3、汇率
2013-7-26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22
1、货币供给量

优点:
三性表现强,且作为经济内生变量(顺循环)和作为 政策外生变量(逆循环)易于区分。 货币供给量是中央银行最易直接控制的。 货币供给量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最高。
是指失业率控制在4%-6%以下,凡是愿意就业者都 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一个适当的工作。(排除磨 擦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和自愿失业)(自然失业率) 失业率

2013-7-26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1

3、经济增长:
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内商品和劳务及生产能力的增长。 即GNP保持合理的较高的增长速度。 通常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4%)(8%)

2013-7-26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25

(CON’D)



20世纪70年代以前,大多数发达国家以长期利 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 目标。 20世纪90年代以后,利率又成为货币政策中介 目标及其原因。
2013-7-26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26
3、汇率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32

2、主要内容

2013-7-26
(CON’D)

3、作用机制

一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的数量 二是通过影响货币乘数
2013-7-26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33
(CON’D)

4、作用特点

保证银行流动性、控制货币供应量、结构调整 操作简单,作用威力大,奏效快。通常称它是一 帖力度大、反应快的“烈药”。
20世纪70年代,物价和失业又出现了互补关 系,即物价上涨、失业和经济停滞同时出现。 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高增长率、低 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的并存。即所谓的新 经济时代。

2013-7-26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5
2、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3、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4、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5、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2、货币政策目标的演变:


20世纪30年代以前,稳定币值和汇率 30年代以后,充分就业和稳定币值 40年代末-50年代初,稳定币值 50年代后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 60年代以后,国际收支平衡(美元危机)
2013-7-26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9

3、货币政策综合目标体系的确定: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9

2、设置中介目标的原因


3、中介目标的作用(意义):

2013-7-26
(二)选择中介目标的三个标准
(基本要求)
相关性 可测性 可控性
2013-7-26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20
(三)常用中介指标

1、利率、汇率——质量型或价格型 2、货币供应量——数量型

副作用大,缺乏灵活性,对商业银行和经济的冲 击力大,且央行不易把握时机和力度。
2013-7-26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34
(二)再贴现政策

1、概念及内容:

中央银行通过直接调整或制订对合格票据的贴现 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市场的供求, 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

2、主要内容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7
2013-7-26
第二节 货币政策中间(介)指标
(一)中介指标的意义 (二)中介指标确定的基本要求 (三)常用的中介指标 (四)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2013-7-26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8
(一)中介指标的意义

1、中介目标:

是指为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 融变量。是比较短期的、可以明确衡量的数量化金融指标。 最终目标实现需较长时间,非数量化,理想化。 政策传导有时滞效应,政策制定者的机会主义行为。 货币政策作用传导的桥梁,有效测定货币政策效果的金融 变量;名义锚;反馈信号;
2013-7-26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36
(CON’D)

4、作用特点

作用过程相对是渐进的,政策效果不是非常的猛烈。 告示作用较强。 对资金发生困难的金融机构起到安全阀作用。 通过审查再贴现资格,达到调整国家产业结构的目的。



中央银行缺乏足够的主动权,“被动” “告示效应”是相对的,力度有限 如果调整幅度过大,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 也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


GNP的年增长率

4、国际收支平衡:
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全部货币 收支持平。 国际收支平衡表

2013-7-26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2
(三)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既相统一,又相矛盾。 长远看,各目标之间统一:

经济增长是基础 物价稳定是前提 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4
一、货币政策的涵义及其构成要素

(一)货币政策涵义

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某些工具作用于某 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的制度 规定的总和。

具体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 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求,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 诸多方针和措施的总和,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 重要组成部分。
稳定币值(稳定物价) 维持充分就业 促进经济增长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013-7-26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0
(二)目标内涵及其标值

1、稳定币值:
首要目标。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相对基本的稳定,目 标值各国不同,一般在3%-5%以下。 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GNP平均指数


2、充分就业: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37
2013-7-26
(三)公开市场政策

1、概念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主要是债券市场)上公开 买卖有价证券(主要是买卖政府债券),用以调 节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量的一种政策手段。
2013-7-26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38
2、内容(类型)
主动性公开市场业务: 防御性公开市场业务:


指中央银行为改变银行 准备金原目标水平而积 极主动进行的买卖证券 的行为。 (现券交易)


主要用于抵消那些非中 央银行所能控制的因素 对银行准备金水平的影 响,使基础货币保持在 预定的目标水平上。 (回购)
2013-7-26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39
(CON’D)

3、作用机制及其政策效应
2013-7-26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3
矛盾:

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 业之间的矛盾

P` 通胀率(P`)

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之 间呈此消彼长关系 失业率较高的物价稳定 通胀率较高的充分就业 在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 的两极之间组合,相机 抉择
A
8%
B
5%
4%
10%
失业率u`
菲利普斯曲线
2013-7-26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4
选择性的 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针对个别部门、企业、领域或 特殊用途的信用而采用有选择性的政策 工具。 间接信用控制 直接信用控制
信用分配(指标) 利率最高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