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货币政策(2)
第十章 货币政策
(3)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央银 行对已发行的现金和它持有的存款准备金都掌握着相当 及时的信息,因此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是能够直接控制 的。
2、公开市场操作是灵活和精巧的,其规 模可以恰倒好处地把握。
3、公开市场操作是易于逆转的。当公开 市场操作中出现错误时,中央银行便可以 立即逆向使用这一工具。
4、公开市场操作可以立即执行,不会有 行政性延误。
返回
(二)贴现政策
所谓贴现政策,主要指的是变动贴现率, 通过它可以影响贴现贷款数量和基础货币, 从而对货币供应发生影响。
货币政策的目标层次、操作手段及其 传导
货币政策的目标按层次分为三类:最终目 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货币政策手段和传导方式
最终目标
西方国家流行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主要有 四个: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 国际收支平衡。但实践中不可能将这四个 目标同时作为最终目标,这是因为它们之 间存在相互冲突。如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 之间、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是相互矛 盾的
返回三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及其操作工具双重目标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单一目标币值稳定以此促进经济增长4公开市场操作债券央行票据返回二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与操作目标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中央银行采取的是以行政命令为主的直接调控手段所选择的中介目标是现金发行量和信贷总规模
第十章 货币政策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2)“可贷性假说理论”中的货币政策传导 机制。表述为:
M↑→贷款↑→I↑→Y↑
(3)“q理论”中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表述 为:
第十章-货币需求
• 费雪侧重货币的交易功能(交易方程式)
M *V P*Y
• 意义:认为人们需要货币并不是货币本身,而是 因为货币可以用来商品和劳务,满足人们的愿望, 即最终都将用于购买。
M (1/V )PY
• 人们持有的货币数量M就等于货币需求量Md • K——代表1/V(由于V是常量,所以1/V仍是常量)
M d k * PY
• 结论:货币需求仅仅是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 需求无影响。
• 问题:货币流通速度V是一个常数吗?(不是, 见图1))
图1:美国的货币增长(M2的年增长率)与 经济周期1950-2008
货币需求量减少;通货紧缩,货币需求量增加; • 3.利率与金融资产收益率:负相关 • 4.心理及习惯等因素:心理稳定状况影响消费、投资
偏好决策行为,从而影响手中持有货币的意愿和数量, 影响货币需求量波动。
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古典货币数量论 • 费雪、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和A.C.庇古
• 3.一般物价水平:P,正相关
• 4.分配结构
• 5.货币流通速度:V,负相关
• 6.信用发达程度:支付手段发达程度,负相关
• 7.其他因素
•
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Md=PQ/V
• 从交易角度看,Md与商品及劳务总量PQ成正比
•
与流通速度V成反比。
(二)微观角度
• 1.收入水平:成正相关 • 收入增减;取得收入间隔时间 • 2.市场价格水平:负相关 • 预期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倾向于实物替代货币,
货币政策 (2)
货币政策一、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采取的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促进就业、控制通胀、维护金融稳定等。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有多种工具可供央行使用,包括利率调整、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改变存款准备金率和调整直接信贷操作等。
这些工具的使用取决于经济情况和央行的政策目标。
1. 利率调整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基准利率、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
当央行降低利率时,借款成本降低,促使企业和个人增加投资和消费,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相反,当央行加息时,借款成本增加,可以抑制通胀和过热经济。
2. 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通过买入或卖出国债、短期资金券等政府债券来调节货币市场的流动性。
当央行购买债券时,会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促使市场利率下降;反之,央行卖出债券时,会收回流动性,推动市场利率上升。
3. 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保留一定比例的存款作为准备金。
央行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货币供应量。
当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释放更多的货币供应量,鼓励银行放贷和增加信贷投放。
4. 直接信贷操作央行还可以通过直接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向银行发放优惠贷款等方式来干预市场。
这种方式可以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信贷行为,从而调节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和信贷供给。
三、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维持经济稳定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是维持经济的稳定。
央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等手段,避免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情况,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
2. 促进就业货币政策还致力于促进就业。
通过降低利率和提供流动性,央行可以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和扩大生产,从而带动就业的增长。
3. 控制通胀通胀是货币政策需要关注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通胀水平的适度控制有助于维持价格的稳定和购买力的保持。
通常央行会采取一些紧缩措施,如加息和收紧货币供应,以控制通胀的上升。
第十章 货币政策PPT课件
3.作用过程
r(±)→法定准备(±)→超额准备(-+)→放款(-+)→Ms(-+)→ 利率(±)→投资(-+)→经济(-+)
4.特点
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乘数效应)
5.缺点
❖ 过于猛烈,对经济的振动太大,缺乏灵活性,不宜作为一项 日常的调节工具,不宜频繁运用。
❖ 近年来,由于金融机构竞争加剧,法定存款准备金被认 为是对存款货币银行的“课税”,西方有些国家取消了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一)稳二定、物货价币与充政分策就目业之标间之的间矛盾的矛盾和冲突
(二)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三)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四)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 (五)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第7页/共51页
(一)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的矛盾
• 根据著名的菲利普斯(Philips)曲线,失业率与物价上 涨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实现充分就业就 要牺牲若干程度的物价稳定,为了维持物价稳定,就必须 以提高失业率为代价。
第28页/共51页
三、直接信用控制
中央银行根据有关法令,对银行系统创造信用的 活动施以各种直接的干预。
➢贷款额度限制。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形势及经济发展的 需要,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规定各商业银行信贷的最高 限额和最大增长幅度,强制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
➢利率最高限额。中央银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秩序,防止商业 银行用抬高利率的办法竞相吸收存款,或为谋取高额利润 而进行高风险贷款而采取的强制性措施。
第24页/共51页
(二)证券市场的信用控制
• 通过规定贷款额占证券交易额的百分比率--法定 保证金比率控制,来调节或限制对证券市场的活 跃程度。
金融学课件10 第十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机会成本变量
Md:名义货币需求。
P:价格指数
rm :货币收益率。
rb:债券收益率。
re:股票收益率。
1 dP P dt
价格水平的预期变动率。
W:非人力财富与人力财富的比率。
y:“恒久收入”,代表财富
u:影响持有货币效用的其它随机因素,如偏好、与货币有关的制度变化等。
一、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剑桥方程式—现金余额说
货币视为 一种资 产,可构成财富
是否愿意持有货币是 取决于什么呢??
货币具有储藏 手段的职能
可替代资产的 预期收益率
现金余额说
•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所持有的货币数量论观点 •主要观点:货币不仅具有交易媒介职能,还具有价值储藏职能; 认为人们的财富水平和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也影响货币需求。
市场利率>正常利率
预期利率下降 (债券价格上涨)
持有债券
货币需求 减少
市场利率<正常利率
预期利率上升 (债券价格下跌)
持有货币
货币需求 增多
货币需求函数
•M1:交易、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是收入(Y)的递增函 数 •M2: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r)的递减函数 •L1和L2是作为“流动性偏好”函数的代号
一、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一)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1. 财富总额及构成的变化 用恒久性收入来代替总财富。 所谓恒久性收入,是指预期在未来年份中获得的平均收入,一般指预期在 较长时期中(3年以上)可以维持的稳定收入流量。因此,恒久性收入相 对稳定。 恒久性收入(Yp)与货币需求正相关 财富构成:财富可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类。 人力财富是指个人获得收入的能力,包括一切先天的和后天的才能与技术, 其大小与接受教育的程度紧密相关; 非人力财富是指物质性财富,如房屋、生产资料、耐用消费品等各种财产。 用W表示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即来自财产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 非人力财富占比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十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新)
第十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新)一、名词解释“看不见的手”:正常情况下,市场会以它内在的机制维持其健康的运行。
其中主要依据的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人理性原则,以及由经济人理性原则支配下的理性选择。
这些选择逐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这些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冥冥之中支配着每个人,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律运行。
“市场失灵”:市场竞争所实现的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或市场机制不能实现某些合意的社会经济目标物价稳定:指全社会范围内价格总水平的稳定,而不是指各种商品和要素之间相对价格的稳定。
充分就业:指每一个愿意工作的劳动者按其能够接受的工资全部找到职业的一种经济状态。
经济政策手段:国家为了实现经济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政策工具和实施政策的方法两个方面。
财政政策手段:通过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调节有效需求,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货币政策手段:中央银行通过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调节国民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影响投资和消费活动,进而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
行政管制手段: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凭借政权的威力,通过发布命令、指示等形式来干预经济生活的经济政策手段经济法制手段:国家依靠法律的强制力量来保障经济政策目标实现的手段二、简述题1、简述政府干预的必要性经济自由主义理论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会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并因此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认为政府的职责主要是维护市场秩序。
但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并不具备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若政府完全不干预经济活动,将会出现“市场失灵”现象。
在发展中国家,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垄断导致的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全导致的市场失灵、分配不平等导致的市场失灵、体制不完善导致的市场失灵。
既然市场机制不是尽善尽美的,那么在市场失灵的场合政府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就是必要的。
2、简述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有哪些优势。
(1)征税权。
以消除由污染引起的外部负效应为例,政府可以通过对污染企业课税和对消除污染的企业给予补贴来解决污染问题。
第十章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效果检验
一、目标变量、中介变量与工具变量
(一)目标变量
目标变量是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变量指标 币值稳定 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 国际收支平衡 金融稳定
1
由于货币政策众目标之间存在着矛盾性, 决定 了一国宏观调控决策过程中的目标 选择的客观难度。 通常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只能选择 一个或两个目标作为侧重点。
LY-货币需求收入弹性 dY-收入变动量
dL-货币需求变动量 p-初始物价水平
dp-物价变动量
(二)从货币供给方出发:以货币供应量作为 货币政策的中介变量时
dM = MBdB + Mrdr + Mqdq 货币供给增量分别由基础货币增量、存款准备 率变动量和货币结构比率的变动量决定的
15
货币供给方的工具变量对中介变量 和目标变量的作用机制 (图二)
结论:
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是内生变量 利率变动量和货币供给增量是由基础货币、
存款准备率和货币结构比率这三个变量共同 决定的
11
二、政策变量的传导机制
(一)从货币需求方出发:以利率作为货币 政策的中介变量时
货币需求函数 L = L1(Y) + L2(i) 即利率i 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变量
12
利率对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的的传导机制 (图一)
37
(一)内部时滞(Inside Lag)
内部时滞(Inside Lag)是指自然经济现 象发生变化,需要中央银行采取政策加以 矫正,到中央银行制定和实际采取对策的 时间过程。
38
内部时滞(Inside Lag)
识别时滞
(Recognition Lag)
行动时滞
(Action Lag)
内部时滞(Inside Lag)
第10章货币政策
(三)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有 价证券的交易规定应支付的保证金限额。
(四)优惠利率:中央银行对国家对国家 确定的重点发展部门、行业和产品规定较 低的利率。
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一)直接信用控制 1、信贷配额管理:对各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进行
再贴现政策
提高再贴现率
降低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
卖出证券, 回笼基础货币
买进证券, 投放基础货币
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 银行针对个别部门、个别企业或某些 特定用途的信贷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 具。
(一)消费者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消费 者的不动产以外的耐用消费品分期购买或 贷款的管理措施。
相关性——必须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着紧密的关联性。 可测性——这些目标变量必须具有比较明确的定义,以便
于中央银行对它加以观察、分析和监测。同时,中央银行 能够迅速地获取这一变量的准确数据。
可控性——中央银行所选择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必须与它 所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密切的、稳定的联系,以便较 有把握地将它控制在确定的或预期的范围内。
的贷款投向等。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所谓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货 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 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 体的过程、目标。
一、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1、主要观点: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货 币资产收益率下降;经济单位将决定购入债 券,导致债券价格上涨,市场利率随之下降, 投资者的投资将增加,引致总需求变化,导 致产出发生变化。该理论认为传递过程的核 心是“利率”。
2、传递过程
第10讲 货币政策
一般来说,可控性和抗扰性具有正相关性;相 般来说 可控性和抗扰性具有正相关性 相 关性则与它们负相关。操作指标的可控性和抗 扰性较强,而中介指标的相关性较强。
二 可作为操作指标的金融变量 二、可作为操作指标的金融变量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可选择的操作指标主要是准备金和 基础货币 有的国家还将中央银行自行决定的利率作 基础货币,有的国家还将中央银行自行决定的利率作 为操作指标。 准备金有三种计量口径:准备金总额、法定准备金和 超额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震动太大,各国中 央银行不经常调整。因此,超额准备金一般作为中介 指标。——反映金融机构流动性 基准货币的可测性、可控性、抗干扰性强,但离货币 政策最终目标较远 相关性弱 政策最终目标较远,相关性弱。 央行自行决定的利率(再贴现率、再贷款率、准备金 存款利率 央票利率)等,可控性 可测性 抗干扰 存款利率、央票利率)等,可控性、可测性、抗干扰 性都很强,但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关性较弱。
控制
存款准备金
传导
基础货币
短期利率
操作目标 传导 中间目标
货币供应量
数量型 传导
长期利率
价格型
物价稳定
数量型操作目标传导至数量型中间 目标;价格型操作目标传导至价格 型中间目标。
典型的利率型中介目标:泰勒规则
泰勒规则(Taylor y rule)是常用的简单货币政策规则之一,由 斯坦福大学的约翰.泰勒于1993年根据美国货币政策的实际经 验而确定的 种短期利率调整的规则 他认为 保持实际短 验而确定的一种短期利率调整的规则。他认为,保持实际短 期利率稳定和中性政策立场,当产出缺口为正(负)和通胀 缺口超过(低于)目标值时,应提高(降低)实际利率。 泰勒规则是一个以物价稳定和总产出稳定增长为双重目标,以 “逆经济风向行事”为操作原则,以公开市场操作位工具,以 为操作原则 以公开市场操作位工具 以 短期利率为操作指标,以实际利率为中介指标的货币政策框 架。 泰勒原理:利率对通胀的反映系数必须大于1,即有:
2.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笔记1.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用来调节经济活动、控制通货膨胀和稳定金融系统的手段。
主要工具包括:1. 公开市场操作(OMO)定义: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来调节银行系统中的货币供应量和短期利率。
作用:买入债券:增加银行体系中的准备金,降低市场利率,鼓励借贷和支出,刺激经济增长。
卖出债券:减少银行体系中的准备金,提高市场利率,抑制借贷和支出,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2. 存款准备金率定义: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保留的最低准备金比例,以应对客户提款需求和保持金融系统稳定。
作用:提高准备金率:商业银行需要持有更多的准备金,减少可贷资金总量,抑制贷款和货币供应,控制通货膨胀。
降低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可以释放更多资金用于贷款,增加货币供应,刺激经济活动和增长。
3. 再贴现率(贴现率)定义: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利率。
作用:提高再贴现率:增加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减少借款量和准备金总量,抑制贷款和货币供应,防止经济过热。
降低再贴现率: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增加借款量和准备金总量,鼓励贷款和货币供应,促进经济增长。
4. 利率政策定义: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准利率(如联邦基金利率或再融资利率)来影响整体市场利率水平。
作用:降低利率:鼓励借贷和支出,增加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提高利率:抑制借贷和支出,减少总需求,控制通货膨胀。
5. 量化宽松(QE)和量化紧缩(QT)量化宽松:中央银行通过大规模购买金融资产(如政府债券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长期利率,刺激经济活动。
量化紧缩:中央银行通过出售金融资产或减少再投资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长期利率,抑制经济活动。
6. 道德劝说定义:中央银行通过传递政策意图和经济预期来影响市场心理和预期,从而间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作用:引导预期:通过政策声明和报告传达央行对经济前景的看法,影响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和行为。
7. 宏观审慎政策定义:旨在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政策工具。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感谢聆听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
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往往还可 以混合使用,但不同的组合,其政策效应是不一样的。
1、经济出现严重萧条
r
• 可以使用扩张性的财
政政策或扩张性的货
r1
币政策
r0
• 但如果出现严重萧条,
则可以双管齐下
O
E1 E0
LM0 LM1
E2 IS1
IS0
发挥作用。
•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由政府对 经济发展的形势加以分析权衡,
斟酌使用
• 功能财政 ü 功能财政思想否定了传统的
平衡预算思想 ü 根据经济形势斟酌使用财政
政策
宏观经济学
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1、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 2、财政政策效果的局限性
宏观经济学
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财政政策的效果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财政政策的效果有哪些局限性?
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E0 IS1
IS0
O
Y0
Y1 Y2
Y
宏观经济学
• 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
Ø挤出效应与投资对利率变动反应的敏感性呈正
相关的关系
r r
Hale Waihona Puke r1E1LM
r1
挤出效应大大大
r0
r0
E0
IS1
IS0
O
O
Y0
Y1 Y2
Y
LM E1
挤出效应小大大
E0
IS1 IS0
Y0
Y1 Y2
Y
Ø挤出效应与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呈
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10第十章 货币政策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条件的方针、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是最重要的金融政策,他制约着国家的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所以有人把他等同于金融政策。
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或同一时期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其环境也会发生较大变化,因而也会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所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包括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监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目标和中间目标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的,他基本上与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相一致。
因此,最终目标也称货币政策的战略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的建立与某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有密切的连带关系,是应实际经济问题的需要而决定的。
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这四大政策目标的具体含义:1、稳定物价稳定物价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稳定物价的前提或实质是币值的稳定。
在金本位制时代,币值意指单位货币的含金量,币值变动即单位货币的黄金量变动,而黄金价格的变动是引起币值变动的主要原因。
因此,大多数经济学家以黄金价格的涨跌幅度来测度币值变动的程度。
自30年代世界发生经济大危机之后,各国政府相继放弃金本位制,纷纷宣布纸币与黄金脱钩,不规定纸币的含金量,这样便无法继续以黄金价格的变动来作为币值稳定的标准。
由于物价的变动是纸币币值变动的指示器,是衡量货币流通正常与否的主要标志,所以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改以综合物价指数来衡量币值是否稳定。
物价指数上涨,表示货币贬值;物价指数下跌,表示货币升值。
所谓稳定物价,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
经常被用来测度一般物价水平波动的物价指数主要有三个: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指数。
在现代经济社会里,一般物价水平呈上升的趋势。
金融学各章练习题详尽版:第十章货币政策
第十章货币政策-、填空1•货币政策有四大目标:__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 。
(稳左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2. 在现实生活中,除了非自愿性失业外,还有两种失业是不可避免的:一种是—,另一种是_。
(自愿性失业,摩擦性失业)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于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此增彼减的交替关系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菲利普斯曲线)4.1995年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启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_。
(保持币值的稳泄,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以下三种: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 ,三是_______ 。
(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6. _是一种威力巨大而不常使用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政策)7. —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灵活的、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_ (公开市场业务)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标准有以下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o (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9. 所谓“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实际上是指那些介于_______ 和__________ 之间的变呈:。
(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10•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有___ 和 _____ o(窗口指导,道义劝告)11. 以利率作为传导机制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是—学派的观点。
《财政与金融》章节习题及答案11
第十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知识巩固1. 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各政策目标的基本内涵有哪些?答: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目标有四个方面: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
保持经济均衡增长的含义是指,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结构平衡。
实现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结构平衡,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前提。
“充分就业”这一概念通常在两种意义上被使用。
广义的充分就业是指包括劳动资源在内的一切资源都已经被充分利用的状态;狭义的充分就业特指劳动就业。
由于劳动资源之外的其他资源是否已经被充分利用难以衡量,故通常用充分就业来表示经济资源被充分利用的状况。
如果就劳动就业而言,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在经济生活中不存在任何失业。
稳定价格水平作为一个政策目标,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也不是指价格水平绝对不变,而是指价格水平的相对稳定。
稳定价格水平是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运行形成的冲击。
所谓平衡国际收支,主要是指既不出现赤字,又不出现较大幅度的盈余。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收支状况对现代开放型经济的国家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一国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当一国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时,必然对其国内经济形成冲击,影响国内经济的增长、就业状况和价格水平;同时也会给其他国家的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2. 简要分析自动稳定器的内涵和对经济的影响。
答: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是指在国民经济中无须经常变动政府政策,随着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税收和一些政府支出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的因素。
它不需要政府预先作出判断和采取措施,而是依靠财政税收制度本身具有的内在机制自行发挥作用收到减缓经济波动的效果,从而有助于经济的稳定。
内在稳定器能自动地发生作用,调节经济,无须政府作出任何决策。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通常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价格维持以及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等。
第十章 货币政策
●第十章货币政策本章共三节,重点了解和掌握:货币政策的含义与特征; 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及相互关系;●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条件与内容;●❍货币政策工具,尤其是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过程及其评价;⏹货币政策的效应以及与财政政策的配合模式;☐我国“适度从紧”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基本涵义、经济背景及主要措施。
●第一节货币政策构成要素与传导机制一、含义与特征指货币当局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是宏观经济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主要是间接调控政策;是长期连续的经济政策。
二、类型扩张型与紧缩型、调节型与非调节型●三、构成要素(一)最终目标1.西方国家的(1)内容: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2)关系:对立统一。
(3)选择:统筹兼顾、有所侧重;“菲利普斯曲线”。
2.我国的(1)95年以前:“发展经济、稳定货币”。
(2)95年以来:“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3)“多重目标论”。
●(二)中间目标1.功能测试功能、传导功能、缓冲功能2.条件可控性、相关性、可测性、抗干扰性、适应性3.内容基础货币、超额准备金、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三)货币政策工具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1)存款准备金政策①主要内容(基础、比例、构成、时间)②作用途径(影响货币乘数、超额准备金、宣示效果)●③评价(有自主权、作用快,对松紧作用较公平;弹性小、作用猛、政策效果受超额准备金的影响)(2)再贴现政策①主要内容(调比率,规定票据种类与申请机构)②作用途径(借款成本效果、结构调节效果、宣示效果)③评价(灵活性强、调总量与调结构、风险较小;主动权在商业银行)(3)公开市场业务①作用途径(影响利率、影响银行存款准备金)②条件(央行与商行都持有相当数量的有价证券、金融市场完善、信用制度健全)③评价(主动性强、灵活性好、连续性好;时滞较长、受干扰因素多)●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消费者、证券市场、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3.其他工具(利率高限、信用配额、规定流动比率、直接干预、窗口指导)四、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在货币供求理论的基础上,探讨货币供应量变化对就业、产量、收入及价格等实际因素产生影响的方式、途径或过程。
第十章货币政策《金融学概论》PPT课件
再贴现票据资格的规定——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 构成及其社会资金结构
2.1.2再贴现政策
中央银行运用再贴现政策的目的在于:
❖ ①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来改变其融资 意向。
❖ ②利用“告示效应”影响商业银行及社会公众 的预期。
❖ ③通过差别对待不同种类的再贴现票据来调整 经济结构。
❖ ②可控性强——货币供应量等于基础货币和 货币乘数的乘积,央行可以通过控制基础货 币来间接控制货币供给量。
❖ ③相关性强——一定时期的货币供应量代表 了当期的社会有效需求总量和整个社会的购 买力,直接影响最终目标的实现。
B 货币供应量的缺点
❖ 首先,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不是绝对的,由于 货币供应量等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乘积,央行 能控制基础货币,但货币乘数中的现金漏损率、超 额准备金率等取决于公众和商业银行的行为,央行 难以控制;
2006-2011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2006-2011年我国GDP及增长率
D 国际收支平衡
❖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1年),对其 他国家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之间相抵, 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的平衡关系(相对平 衡)
❖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为宏观经 济内部均衡,而国际收支平衡是外部均衡, 对于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而言更为重要
2011-2012年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表
日期 2012-05-18 2012-02-24 2011-12-05 2011-06-20 2011-05-18 2011-04-21 2011-03-25 2011-02-24 2011-01-20
调整前 调整后 20.50% 20.00% 21.00% 20.50% 21.50% 21.00% 21.00% 21.50% 20.50% 21.00% 20.00% 20.50% 19.50% 20.00% 19.00% 19.50% 18.大5连0理%工大学城1市9学.院00%
货币政策(思维导图)
货币政策(2)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通过货币供给M的增加降低利率 r,利率的降低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益的
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式增加,而投资的增减进而影响总支出E和总产出
Y(Y=C+I+G)
M→r→I→E→Y
托宾的q理论
货币作为起点,直接或间接影响资产价格,从而影响投资行为。
表示为:
货币供应量M的增加,使得利率r下降,推动市场上资产价格P增长,托
宾q值变大,则会推动资金偏好新建企业,进而拉动社会总投资I增长,
增加社会总产出Y
M→r→P→q→I→E→Y
信贷传导机制理论
信贷传导机制理论主要侧重于紧缩效应。
过程可以描述为:央行通过公开
市场操作收紧货币供给,使得企业贷款成本提高,降低社会融资规模
L,进而减少投资I,减少总产出Y
公开市场的紧缩操作R→D→L→I→Y
财富传导机制
货币供应量M的增加,使得利率r下降,推动资本市场上资产价格P增
长,使得民众财富w增长,进而增加社会总消费C,增加需求E,提高总
产出Y
M→r→P→w→C→E→Y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传导机制(汇率)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改变汇率,
并在一定的贸易条件下影响净出口。
可以描述为: 货币供应量M的增
加,使得利率r下降,货币贬值,汇率下降,从而刺激出口NX,最后
增加总产出Y(Y=C+I+G+NX)
r e
M→r→→NX→E→Y
r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货币政策
一、填空题
1.货币政策有四大目标: 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2.在现实生活中,除了非自愿性失业外,还有两种失业是不可避免的:一种
是__________ ,另一种是____________ 。
3.用于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此增彼减的交替关系的曲线是 ______________ 。
4.1995年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以下三种:一是____________ ,二是 ________ ,三是。
6.___________ 是一种威力巨大而不常使用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7•—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灵活的、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__________________ 。
8•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标准有以下三个: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
9.所谓“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实际上是指那些介于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之间的变量。
10.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有 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
11.以利率作为传导机制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是______________ 学派的观点。
12.__________ 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被认为货币供应量通过“黑箱”操作的。
13.根据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理论,当一国经济出现________________ 时,货币供应量的增
加就不能使利率下降,于是货币政策无效。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A.充分就业
B.经济增长
C.物价稳定
D.国际收支顺差
2.货币政策四大目标之间存在矛盾,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同时实现是很困难的,但其中
()经常是一致的。
A.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C.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3.菲利普斯曲线反映(
A.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
B.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D.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之间此消彼涨的关系。
B.经济增长与失业率
D.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4.1995年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是(
A.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
B.以币值稳定为主要目标
C.保持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D.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5.目前,西方各国运用的比较多而且十分灵活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为()。
A. 法定存款准备金
B. 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窗口指导
6.下列货币政策操作中,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是()。
A.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
B. 提高再贴现率
C.降低再贴现率D•中央银行卖出债券
7.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
A. 利率
B. 货币供应量
C.基础货币
D.贷款限额
8.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
A. 可贷资金量减少
B. 可贷资金量增加
C.可贷资金量不受影响
D. 可贷资金量不确定
9.一般来说,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会使商业银行()。
A. 提高贷款利率
B. 降低贷款利率
C.贷款利率升降不确定
D. 贷款利率不受影响
10.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抛售有价证券,意味着货币政策()。
A. 放松
B. 收紧
C. 不变
D. 不一定
11.下列()不是通过直接影响基础货币变动实现调控的货币政策工具。
A.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C.再贴现政策
12.货币政策时滞即()。
A. 内部时滞
B.
C.货币政策制定过程
D. B. 公开市场业务
D.都不是
外部时滞
货币政策制定实施等时间过程
三、多项选择题
1. 公开市场业务由(
A. 本币公开市场业)等组成。
B. 外汇公开市场业务
C. 国债公开市场业务
D. 企业债券公开市场业务
E.票据公开市场业务
2.货币政策时滞中的内部时滞可分为()。
A.决策时滞
B. 认识时滞
C. 行政时滞
D. 作用时滞
E. 控制时滞
3. 货币学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涉及)等相关要素。
A. 准备金
B. 货币供应量
C. 金融资产
D. 价格
E. 名义国民收入
4.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选择标准有()。
A. 相关性
B. 可控性
C. 可测性
D. 流动性
E. 安全性
5. 紧缩的货币政策实施的手段主要包括()。
A.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 提高存贷款利率
C. 提高再贴现率
D. 央行出售政府债券
E. 增加公开市场的货币投放
6. 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
A.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B.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C. 降低贴现率
D.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证券
E.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证券
7.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中的近程指标是()。
A. 利率
B. 货币供应量
C. 汇率
D. 基础货币
E. 超额储备
8. 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对象主要包括()。
A. 国债
B. 中央银行票据
C. 政策性金融债券
D. 股票
E. 可转换债券
9. 基础货币包括()。
A. 流通中现金
B. 法定准备金
C. 超额准备金
D.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券
E.中央银行自有资本
10. 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是()。
A. 货币政策时滞
B. 货币流通速度
C. 政治经济体制
D. 微观主体预期
E. 金融创新
四、判断正误题
1.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同时实现货币政策所有目标是很困难的,
因此,各国一般都选择一到两个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
2.币值稳定与物价稳定是同一个概念。
()
3.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政策发挥最后贷款人职能,存在道德风险问题。
()
4.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证券,只是等额地投放基础货币,而不是等额地投放货币供应量。
()
5.从技术上讲,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的量可以是无限的。
6.金融创新提高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的可测性. 可控性和相关性。
()
7.再贴现是中央银行与商业企业之间办理的票据贴现业务。
()
8.根据菲利普斯曲线,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存在比较稳定的此增彼减的关系。
()
9.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通常可在不影响货币供应总量的条件下,影响银行体系的资金
投向和不同贷款的利率。
()
10.公开市场业务是发达国家最常用的. 也是最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
()
五、名词解释
1. 货币政策
2. 充分就业
3.菲利普斯曲线
4.货币政策工具
5.法定存款准备率政策
6. 再贴现政策
7.公开市场业务
8.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9.消费者信用控制
10.道义劝告
1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2.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13. 货币政策时滞
六、简答题
1.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哪些?
2.简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及含义。
3.简述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4.简述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
七、论述题
1.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哪几个?中央银行在同一时间实行同一种货币政策能否同时达到这些最终目标?为什么?
2.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几种?其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3.试述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歧。
4.在通货紧缩情况下,如何运用一般性货币政策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