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货币政策概要
第十章 货币政策PPT课件
3.作用过程
r(±)→法定准备(±)→超额准备(-+)→放款(-+)→Ms(-+)→ 利率(±)→投资(-+)→经济(-+)
4.特点
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乘数效应)
5.缺点
❖ 过于猛烈,对经济的振动太大,缺乏灵活性,不宜作为一项 日常的调节工具,不宜频繁运用。
❖ 近年来,由于金融机构竞争加剧,法定存款准备金被认 为是对存款货币银行的“课税”,西方有些国家取消了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一)稳二定、物货价币与充政分策就目业之标间之的间矛盾的矛盾和冲突
(二)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三)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四)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 (五)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第7页/共51页
(一)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的矛盾
• 根据著名的菲利普斯(Philips)曲线,失业率与物价上 涨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实现充分就业就 要牺牲若干程度的物价稳定,为了维持物价稳定,就必须 以提高失业率为代价。
第28页/共51页
三、直接信用控制
中央银行根据有关法令,对银行系统创造信用的 活动施以各种直接的干预。
➢贷款额度限制。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形势及经济发展的 需要,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规定各商业银行信贷的最高 限额和最大增长幅度,强制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
➢利率最高限额。中央银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秩序,防止商业 银行用抬高利率的办法竞相吸收存款,或为谋取高额利润 而进行高风险贷款而采取的强制性措施。
第24页/共51页
(二)证券市场的信用控制
• 通过规定贷款额占证券交易额的百分比率--法定 保证金比率控制,来调节或限制对证券市场的活 跃程度。
第10章货币政策
(三)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有 价证券的交易规定应支付的保证金限额。
(四)优惠利率:中央银行对国家对国家 确定的重点发展部门、行业和产品规定较 低的利率。
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一)直接信用控制 1、信贷配额管理:对各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进行
再贴现政策
提高再贴现率
降低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
卖出证券, 回笼基础货币
买进证券, 投放基础货币
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 银行针对个别部门、个别企业或某些 特定用途的信贷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 具。
(一)消费者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消费 者的不动产以外的耐用消费品分期购买或 贷款的管理措施。
相关性——必须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着紧密的关联性。 可测性——这些目标变量必须具有比较明确的定义,以便
于中央银行对它加以观察、分析和监测。同时,中央银行 能够迅速地获取这一变量的准确数据。
可控性——中央银行所选择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必须与它 所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密切的、稳定的联系,以便较 有把握地将它控制在确定的或预期的范围内。
的贷款投向等。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所谓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货 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 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 体的过程、目标。
一、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1、主要观点: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货 币资产收益率下降;经济单位将决定购入债 券,导致债券价格上涨,市场利率随之下降, 投资者的投资将增加,引致总需求变化,导 致产出发生变化。该理论认为传递过程的核 心是“利率”。
2、传递过程
《金融基础》第10章 货币政策
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 (1)再贴现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时,中央银行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商业银行
是否愿意到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贴现多少,并不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 (2)从对利率的影响看,调整再贴现率,通常不能改变利率的结构,只能影
响利率水平。 (3)再贴现政策缺乏弹性,再贴现利率的随时调整必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
现代金融基础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问题】
什么是货币政策工具?
现代金融基础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问题】
什么是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 标而使用的各种策略及手段,货币政策工具一般 分为三类: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和 其它政策。
现代金融基础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机制 当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一方面,通过货币乘数影响货币
供应量,另一方面,通过超额准备金影响货币供应量。 Ms = B × K 基础货币B由现金C和存款准备金R构成,即B=C+R。 货币乘数K=1/(r+e+c+t × r t) • e为超额存款准备金率,c为现金漏损率,r t为对定期存款提取的法定准备 金率,t为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例。
现代金融基础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货币政策的含义及特征、类型及作用;掌握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最终目标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 协调关系。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各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现代金融基础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一、货币政策含义
• 狭义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 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与利率的方针和措施总和,包括信贷政策、利率 政策和外汇政策。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2、再贴现政策的作用过程
央行再贴现率 →商业银行向央行融资成本 →商业银行融资愿望 →市场资金供给 →商业银行准备金 →市场利率 →企业个人 市场利率 →流通中货币量
向商行融资成本 →企业个人向商行融资愿望 企业个人向商行融资愿望 →商业银行放款规模 商业银行放款规模
3、再贴现政策的效果
(1)对利率影响大; )对利率影响大; (2)宣示性好; )宣示性好; (3)引导资金流向。 )引导资金流向。
(二)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即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 再贴现政策: 现利率,干预或影响市场利率, 现利率,干预或影响市场利率,促使商业银行 信用扩张或收缩的一种政策措施。 信用扩张或收缩的一种政策措施
1、再贴现政策的内容
(1)规定再贴现的对象; )规定再贴现的对象; (2)规定再贴现率水平; )规定再贴现率水平; (3)规定再贴现票据的资格。 )规定再贴现票据的资格。
消费物价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CPI) ) 是衡量城市家庭和个人消费的商品和劳务价 格变化的指标。它是根据居民消费的食品、衣物、 格变化的指标。它是根据居民消费的食品、衣物、 居住、交通、医疗保健、 居住、交通、医疗保健、教育娱乐等消费品和劳 务加工指数加权平均计算出的结果。 务加工指数加权平均计算出的结果。
2、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过程
当市场上货币资金缺乏时, 当市场上货币资金缺乏时,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 进有价证券,向社会投入基础货币。 进有价证券,向社会投入基础货币。这些基础货币如果流 入社会公众手中,则直接增加货币供应量; 入社会公众手中,则直接增加货币供应量;如果流入商业 银行,则引起信用扩张和货币供应量的多倍增加。相反, 银行,则引起信用扩张和货币供应量的多倍增加。相反, 当市场上货币资金过多时, 当市场上货币资金过多时,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有 价证券,无论这些证券是由商业银行购买, 价证券,无论这些证券是由商业银行购买,还是企业或个 人购买,总会有相应数额的基础货币流回中央银行, 人购买,总会有相应数额的基础货币流回中央银行,引起 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收缩。 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收缩。
第十章 货币政策简易 PPT课件
最终目标实现需较长时间,非数量化,理想化。 政策传导有时滞效应,政策制定者的机会主义行为。
3、中介目标的作用(意义):
货币政策作用传导的桥梁,有效测定货币政策效果的金融 变量;名义锚;反馈信号;
2020/8/5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7
(二)选择中介目标的三个标准
(基本要求)
第十章 货币政策简易 PPT课件
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货币政策目标的演变,理解各目标之间的 关系;
2、掌握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标准和主要中间 目标的优缺点;
3、了解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的构成,掌握一般性货 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理及其优缺点;
4、理解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5、理解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并能够结合实际进 行分析。
2020/8/5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2
本章目录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第二节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 第四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果分析
2020/8/5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3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涵义及其构成要素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2020/8/5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缺点:
-央行只能调控名义利率。 -利率与货币供给量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受到的影响
因素很多。 -利率既是经济变量,也是政策变量,易造成错误判断。
2020/8/5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5
第二节 货币政策中间(介)指标
(一)中介指标的意义 (二)中介指标确定的基本要求 (三)常用的中介指标
2020/8/5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6
(一)中介指标的意义
第十章 货币政策简易 PPT课件
包括 缴纳的对象,计提范围和计提比率,可用作 准备金的资产等。
2021/2/23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28
3、作用机制
一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的数量 二是通过影响货币乘数
2021/2/23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29
4、作用特点
保证银行流动性、控制货币供应量、结构调整 操作简单,作用威力大,奏效快。通常称它是一
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
公开市场业务 其它工具
操作目标
效果指标
超额准备金 基础货币
近期指标
利率、汇率 货币供应量
远期指标
通货稳定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2021/2/23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42
一、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理论的涵义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货币管理当局为实现既定货币政策, 从选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进行现实操作开始,到实现最终目 标之间,所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因 果关系的总和。
2021/2/23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5
第二节 货币政策中间(介)指标
(一)中介指标的意义 (二)中介指标确定的基本要求 (三)常用的中介指标
2021/2/23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6
(一)中介指标的意义
1、中介目标:
是指为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 融变量。是比较短期的、可以明确衡量的数量化金融指标。
相关性 可测性 可控性
2021/2/23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8
(三)常用中介指标
1、利率、汇率——质量型或价格型 2、货币供应量——数量型
第十章 货币政策
09月25日12%调至12.50% 08月15日11.50%调至12% 06月05日11%调至11.50% 05月15日10.50%调至11% 04月16日10%调至10.50% 02月25日9.50%调至10% 2007年01月15日9%调至 9.50%
存款准备率改革趋势:
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冲突
就业人数↑→工资总额↑→有效需求↑→进口↑→逆差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冲突
当一国通过内涵型扩大再生产实现经济增长时,不会 使就业增加;
如果片面强调高就业,硬性分配劳动力给各个部门, 反而导致人浮于事,经济增长水平下降。
复习:货币政策基本框架
政 策 工 具
固定化倾向 降低或取消
为什么出现世界范围的降低法定准备金现象?
美联储分别于1990年和1992年取消了定期存款的 法定准备金,并将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从12%降 至10%;加拿大于1992年取消了所有2年期以上存款的 法定准备金,瑞士、新西兰、澳大利亚的中央银行也 已完全取消了法定准备金。
六、货币政策各目标之间的矛盾及选择
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
菲利浦斯曲线: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
长的关系
通 货 膨 胀 率
失业率
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三种观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只有物价稳定,才能保持经济正常增长。 轻微的物价上涨能刺激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能使物价稳定。 分析世界上多数国家近100年经济增长时期的物价资料,发现凡 经济增长时期物价都呈上升趋势。 抑制通货膨胀时也多要牺牲经济增长。如美国在1980-1984年 通货膨胀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代价是损失1000~2200亿美元的 GNP。
10第十章 货币政策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条件的方针、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是最重要的金融政策,他制约着国家的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所以有人把他等同于金融政策。
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或同一时期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其环境也会发生较大变化,因而也会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所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包括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监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目标和中间目标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的,他基本上与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相一致。
因此,最终目标也称货币政策的战略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的建立与某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有密切的连带关系,是应实际经济问题的需要而决定的。
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这四大政策目标的具体含义:1、稳定物价稳定物价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稳定物价的前提或实质是币值的稳定。
在金本位制时代,币值意指单位货币的含金量,币值变动即单位货币的黄金量变动,而黄金价格的变动是引起币值变动的主要原因。
因此,大多数经济学家以黄金价格的涨跌幅度来测度币值变动的程度。
自30年代世界发生经济大危机之后,各国政府相继放弃金本位制,纷纷宣布纸币与黄金脱钩,不规定纸币的含金量,这样便无法继续以黄金价格的变动来作为币值稳定的标准。
由于物价的变动是纸币币值变动的指示器,是衡量货币流通正常与否的主要标志,所以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改以综合物价指数来衡量币值是否稳定。
物价指数上涨,表示货币贬值;物价指数下跌,表示货币升值。
所谓稳定物价,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
经常被用来测度一般物价水平波动的物价指数主要有三个: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指数。
在现代经济社会里,一般物价水平呈上升的趋势。
货币政策概述
1.货币政策概述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
(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
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
目前中国实行的是: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通过政府对国家的货币、信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
货币政策的性质(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
一国政府拥有多种政策工具可用来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
其中主要包括:(1)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主要用途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
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
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
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
第十章 货币政策
●第十章货币政策本章共三节,重点了解和掌握:货币政策的含义与特征; 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及相互关系;●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条件与内容;●❍货币政策工具,尤其是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过程及其评价;⏹货币政策的效应以及与财政政策的配合模式;☐我国“适度从紧”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基本涵义、经济背景及主要措施。
●第一节货币政策构成要素与传导机制一、含义与特征指货币当局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是宏观经济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主要是间接调控政策;是长期连续的经济政策。
二、类型扩张型与紧缩型、调节型与非调节型●三、构成要素(一)最终目标1.西方国家的(1)内容: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2)关系:对立统一。
(3)选择:统筹兼顾、有所侧重;“菲利普斯曲线”。
2.我国的(1)95年以前:“发展经济、稳定货币”。
(2)95年以来:“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3)“多重目标论”。
●(二)中间目标1.功能测试功能、传导功能、缓冲功能2.条件可控性、相关性、可测性、抗干扰性、适应性3.内容基础货币、超额准备金、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三)货币政策工具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1)存款准备金政策①主要内容(基础、比例、构成、时间)②作用途径(影响货币乘数、超额准备金、宣示效果)●③评价(有自主权、作用快,对松紧作用较公平;弹性小、作用猛、政策效果受超额准备金的影响)(2)再贴现政策①主要内容(调比率,规定票据种类与申请机构)②作用途径(借款成本效果、结构调节效果、宣示效果)③评价(灵活性强、调总量与调结构、风险较小;主动权在商业银行)(3)公开市场业务①作用途径(影响利率、影响银行存款准备金)②条件(央行与商行都持有相当数量的有价证券、金融市场完善、信用制度健全)③评价(主动性强、灵活性好、连续性好;时滞较长、受干扰因素多)●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消费者、证券市场、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3.其他工具(利率高限、信用配额、规定流动比率、直接干预、窗口指导)四、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在货币供求理论的基础上,探讨货币供应量变化对就业、产量、收入及价格等实际因素产生影响的方式、途径或过程。
第十章货币政策《金融学概论》PPT课件
再贴现票据资格的规定——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 构成及其社会资金结构
2.1.2再贴现政策
中央银行运用再贴现政策的目的在于:
❖ ①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来改变其融资 意向。
❖ ②利用“告示效应”影响商业银行及社会公众 的预期。
❖ ③通过差别对待不同种类的再贴现票据来调整 经济结构。
❖ ②可控性强——货币供应量等于基础货币和 货币乘数的乘积,央行可以通过控制基础货 币来间接控制货币供给量。
❖ ③相关性强——一定时期的货币供应量代表 了当期的社会有效需求总量和整个社会的购 买力,直接影响最终目标的实现。
B 货币供应量的缺点
❖ 首先,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不是绝对的,由于 货币供应量等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乘积,央行 能控制基础货币,但货币乘数中的现金漏损率、超 额准备金率等取决于公众和商业银行的行为,央行 难以控制;
2006-2011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2006-2011年我国GDP及增长率
D 国际收支平衡
❖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1年),对其 他国家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之间相抵, 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的平衡关系(相对平 衡)
❖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为宏观经 济内部均衡,而国际收支平衡是外部均衡, 对于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而言更为重要
2011-2012年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表
日期 2012-05-18 2012-02-24 2011-12-05 2011-06-20 2011-05-18 2011-04-21 2011-03-25 2011-02-24 2011-01-20
调整前 调整后 20.50% 20.00% 21.00% 20.50% 21.50% 21.00% 21.00% 21.50% 20.50% 21.00% 20.00% 20.50% 19.50% 20.00% 19.00% 19.50% 18.大5连0理%工大学城1市9学.院00%
黄达《金融学》讲义:第十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第十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第一节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货币政策的定义:中央银行为实现给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二、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某项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特定的经济目的。
这种目标实际上是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经济增长:世界大多数国家都以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实际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的指标。
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也只是意味着通过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以减少或消除经济中存在的非自愿失业,而并不意味着将失业率降低为零。
物价稳定:稳定物价的货币政策目标,一般是指通过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保持一般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个国家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与全部货币支出保持基本平衡金融市场的稳定:汇率市场、资本市场-有分歧三、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冲突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存在冲突:菲利普斯曲线-见下图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是统一的。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冲突: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冲突。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也存在冲突。
物价稳定与金融市场稳定之间也存在冲突。
菲利普斯曲线关于货币政策目标的争论P391不同国家的货币政策目标不同不同时期各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也在发展变化协调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矛盾的主要方法(略)在货币政策的实践中,协调不同目标之间矛盾的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一是对相互冲突的多个目标统筹兼顾,力求协调或缓解这些目标之间的矛盾;二是根据凯恩斯学派的理论,采取相机抉择的操作方法;三是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及其他政策配合运用。
四、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一)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之争单一目标论双重目标论多重目标论(二)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将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确定为“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五、货币政策目标的新发展和争议新发展:通货膨胀目标制争议: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相机抉择和规则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一、货币政策工具的分类直接调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中央银行直接信用管制来对货币供应量或利率进行控制,以便达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再现政策的特点和局限性
1. 再贴现率的告示效应。再贴现率在有的国家 起“基准利率”的作用,它体现中央银行的 政策意图,预示货币政策的走势 2. 中央银行缺乏足够的主动权
10
(三)公开市场业务
1.含义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债券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主 要是买卖政府证券),用以调节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一 种政策手段。 当金融市场上资金短缺时,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 进有价证券,这实际上相当于中央银行向社会投入一笔基 础货币,通过信用的扩张形成货币供应量的成倍增加;相 反,当金融市场上货币过多时、中央银行就卖出有价证券, 以达到回笼基础货币,收缩信贷、减少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它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再贴现机制和公开市场 业务三大政策,俗称“三大法宝”。
4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1.含义
中央银行在法律规定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 或调整有关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 准备金事项,以控制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 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之 后逐渐演变成货币政策工具。
5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原理
( 1 )根据货币供给理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既 改变基础货币,又影响货币乘数; ( 2 )当中央银行调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商业银 行可运用的超额准备金,放大货币乘数,实现放松 银根的目的,或反之; ( 3 )存款准备金的存在客观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体 系信用创造的能力。
对不动产贷款分期支付的最长年限的规定
20
楼市调控政策重拳频出
国务院2011年4月17日 下发通知,要求严格限 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 机性购房。二套房首付 比例提至60% 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 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 套及以上住房贷款。
21
(四)优惠利率
中央银行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对不同行业、 部门的企业贷款实行差别利率,对国家重点扶 持的企业给予优惠贷款利率以促进其发展。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发展演变 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目标由单一目标发展为四大目 标: 1. 稳定物价 2. 充分就业 3. 经济增长 4. 国际收支平衡
31
(五)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将我国货币 政策的最终目标确定为“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 此促进经济增长”。
2018/10/27
27
货 币 政 策 最 终 目 标 的 含 义
2、经济增长
有两个含义: 经济增长就是指国民生长总值的增加,或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的增长。 经济增长指一国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能力的增长,强调 增长的动态效率。
2018/10/27
28
货 币 政 策 最 终 目 标 的 含 义
3、充分就业 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为自然 失业率。当实际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即为充分就业。 因为自然失业率难以估计,通常用平均失业率来表示 。 1978年《美国就业法案》确定失业率 ≤4%即为充分 就业。
第十章
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货币政策工具 第二节 货币最终目标及其选择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 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 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框架包括: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 中介目标与传导对各商业银行进行的以证券为担保的贷款,规定 第一次付款的金额,并有权随时规定保证金比率,以控制 对金融市场的信贷。 最高放款额=(1—法定保证金比率)x交易总额 它既能遏制过度的证券投机活动,又不贸然采取紧缩或放 松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有助于避免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和 促进信贷资金的合理运用
6
特点和局限性
1.特点: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乘数效应)
2.局限性—— (1)威力巨大,不能作为日常政策操作工具。 (2)对于超额准备金很低的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 进一步降低银行可运用资金,引起流动性危机; (3)频繁调整会扰乱银行正常财务计划和管理,破坏了准备 金需求的稳定性和可测性,不利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 和对短期利率的控制; (4)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没有利息收益,使商 业银行竞争力减弱。还会出现成本转嫁问题。
23
三、直接信用控制
央行以行政命令的手段,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 机构的信贷进行直接干预和控制。 实行贷款额度限制 规定利率高限 流动性比率
EG: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应当不高于75%,流动性比例应 当不低于25%。
24
四、间接信用指导
道义劝告: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的特殊地位 和威望、通过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以 影响其放款的数量和投资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 目的。 窗口指导:中央银行根据对市场情况、物价变动趋势 及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对商业银行每季度的贷款增 减额做出规定,并要求其执行 金融管理、检查和监督
11
公开市场操作的优越性
1. 公开市场业务具有灵活性、操作手段方便 2. 中央银行可以在任何时间主动进行,数量交 易控制 3. 对商业银行体系不会产生过分突然的冲击
•较为理想的货币政策工 具 • 信用发达国家央行常 用的调控手段
12
局限性
需要以发达的证券市场为前提
广度
深度
市场参与者众多,既有 机构投资者,也有个人 投资者
2
第一节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 标所采取的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手段。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二、选择性政策工具 三、直接信用控制 四、间接信用指导
3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是中央银行调控宏观经济的常规手段,它主要是调节 货币供应总量、信用量和一般利率水平,对整体经济 运行发生影响。
39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及其机制
(一)为什么要选择中间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到最终目标的实现还有一个相当长的作用过程, 目前人们对这一过程还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控制。因此,必须 有一些短期的、数量化的、能够运用于日常操作的,并且能 直接控制的指标,作为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中介,以便 中间进行观察和调整。
22
(五)预缴进口保证金和出口统一结汇制度
预缴进口保证金:进口企业在交付进口外汇前先预缴进口商品 总额的一定比例的外汇,存于中央银行,这样对进口商来讲相 当于一定程度上的提前付款,提高了进口成本,抑制了进口积 极性。而中央银行通过该项措施可以减少外汇储备的流失,缓 解国际收支不利的状况。
出口统一结汇
2018/10/27
29
货 币 政 策 最 终 目 标 的 含 义
4、平衡国际收支 平衡国际收支就是要求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包 括略有逆差和略有顺差。 BOP的平衡有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静态平衡之年度内的平衡; 动态平衡指一定时期如3年内的平衡。
2018/10/27
30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及其选择
规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各种耐用消费品时第一次 付款的最低金额; 规定分期付款的最长期限,即最长在什么时间内必 须全部付清; 规定可用消费信贷购买的耐用消费品种类,对不同 消费品规定不同的信贷条件。
16
Eg-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
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是指贷款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 用于支付其购买耐用消费品的人民币贷款。其中,耐 用消费品一般是指单价在2000元以上,正常使用寿命 在两年以上的家庭耐用商品(住房、汽车除外)。 贷款额度:贷款起点不低于人民币3000元(含3000 元),最高贷款额度不超过人民币5万元(含5万元) 。 贷款期限:最短期限为半年,最长期限不超过3年(含 3年)
中国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失衡的矛盾
贸易顺差 经济增长 金融顺差 顺差失衡
汇率升值 抑制经济增长
35
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权衡与取舍
(一)相机抉择 (二)逆风向行事 (三)单一规则
36
(一)相机抉择
根据经济形势的要求,从货币政策目标中优先选择 部分目标作为重点。 在经济萧条时期,各国政府通常会选择以刺激经济 增长、增加就业为主要目标。 在经济繁荣时期则会以抑制通货膨胀为优先目标。 若一国在对外经济项目中出现严重问题,则会选择 把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实行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
32
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
(一)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菲利普斯曲 线) (二)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四)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
33
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
3、经济增长与平衡国际收支
经济增长 进口需求增大 贸易收支恶化
借入外债弥补失衡
债务负担加重
降低经济增长
34
流通中有足够数量的有价证 券,以供有选择地买卖,并 且大量买卖不至于对有价证 券价格造成剧烈冲击;另一 方面是指央行应持有足够数 量的有价证券
13
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及其基本操作
经济形势
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政策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通货膨胀 经济萧条 (总需求>总供给) (总需求<总供给)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 降低法定存款准备 金比率 金比率 提高再贴现率 降低再贴现率
7
2、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的未 到期票据提供的资金融通。 再贴现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合格票据的贴现利率, 即商业银行在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所付的利率。
8
再贴现政策作用原理
提高再贴现率 商业银行筹资成本增加 商业银行借款减少
商业银行收缩贷款
货币供给减少
对市场利率的信号作用
25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及其选择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包括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 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最终是在货币政策在一段较长时间要达到 的目标,相对固定,与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基本一 致,也称作货币政策战略目标或长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