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空间数据质量控制方法与精度评估体系构建

空间数据质量控制方法与精度评估体系构建

空间数据质量控制方法与精度评估体系构建引言:在当今数字时代,空间数据已经成为决策与规划的重要基础,无论是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还是灾害管理,都离不开准确可靠的空间数据。

然而,由于空间数据的获取和整合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数据源的不一致性、传感器误差以及算法引入的错误,导致了空间数据的质量问题。

本文将探讨空间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精度评估体系的构建,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一、空间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法1. 数据源管理与一致性验证空间数据的质量首先受制于数据源的质量,因此在数据采集和整合过程中,必须对数据源进行管理和验证。

首先,需要建立数据源的元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描述数据的属性、格式、坐标系统等信息,以确保后续的数据整合和分析能够正确进行。

其次,需要进行数据的一致性验证,通过比对不同数据源的同一位置的数据,判断其一致性并进行数据修正。

这有助于消除数据源之间的不一致性,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2. 数据清洗与处理空间数据中常常存在各种噪声和异常值,如野值、漏洞等,这些都会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造成影响。

因此,在进行数据分析和应用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

数据清洗可以通过各种算法和方法实现,如聚类分析、插值算法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异常检测和修正,对异常值进行排查和修复。

通过数据清洗和处理,可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

3. 精度改进与校正空间数据的精度是衡量数据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提高数据的精度,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改进和校正。

例如,通过引入更精确的传感器设备和测量技术,可以提高数据的采样精度和分辨率。

另外,还可以通过数据融合和模型校正来增强数据的精度。

数据融合可以将多个数据源的信息进行整合和组合,从而提高数据的精度和完整性。

模型校正是在采集数据时,通过建立空间数据模型,对数据进行校正和修正,从而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4. 数据验证与反馈机制为了保证数据质量的长久稳定,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验证和反馈机制。

地理空间数据质量控制方法与标准解读

地理空间数据质量控制方法与标准解读

地理空间数据质量控制方法与标准解读地理空间数据的质量对于地理空间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仅是因为地理空间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地理信息应用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更是因为数据质量的控制是地理空间数据的基础,也是保证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

为了解决地理空间数据质量问题,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标准。

一、地理空间数据质量控制方法1. 数据采集阶段质量控制地理空间数据的质量控制不仅仅是对数据进行后期处理,更是从数据采集阶段就开始进行的。

数据采集阶段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1)地理空间数据采集设备的选择和调试。

选择适合的数据采集设备,并且进行合理的调试,确保数据采集设备的性能和精度。

(2)采用适当的采样方法和采样密度。

根据具体的地理空间数据采集需求,采用合适的采样密度和采样方法进行数据采集,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3)采用重复采样和现场质量控制。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重复采样同一地理空间数据,比较采集到的数据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需要现场进行质量控制,根据质量控制的结果对数据进行调整。

2. 异常值检测和处理地理空间数据中常常存在一些异常值,这些异常值可能是由于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误差或者是其他因素导致的。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对异常值进行检测和处理。

异常值检测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比如离群值检测、3σ原则等。

对于检测到的异常值,可以通过删除、替换或者其他修复方法进行处理。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 空间一致性和拓扑关系检测地理空间数据中的对象具有一定的空间一致性和拓扑关系,如果数据中存在空间一致性和拓扑关系的错误,就会影响到地理信息的分析和应用。

空间一致性和拓扑关系检测可以采用拓扑关系分析和线性参考系统等方法。

对于检测到的错误,可以通过拓扑修复操作或者其他方法进行处理,保证数据的空间一致性和拓扑关系。

二、地理空间数据质量标准的解读地理空间数据质量标准是对地理空间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和控制的重要参考依据。

空间数据与数据质量

空间数据与数据质量

空间数据与数据质量一、引言空间数据是指以地理位置为基础的数据,包括地图数据、卫星遥感数据、GPS 轨迹数据等等。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空间数据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涉及到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

然而,由于空间数据的特殊性,其质量对于数据应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空间数据的概念、数据质量的评估指标以及提高数据质量的方法。

二、空间数据的概念空间数据是以地理位置为基础的数据,其包含了地理坐标、地理特征、地理属性等信息。

地理坐标用于确定地理位置,地理特征描述了地理现象的形态和特点,地理属性则是对地理现象的属性进行描述。

空间数据可以通过地图、遥感图像、GPS轨迹等形式进行表示和表达。

三、数据质量的评估指标评估空间数据的质量需要考虑多个指标,以下是常用的评估指标:1. 精度:精度是指空间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准确性是指空间数据与实际地理现象之间的一致性,而精确性是指空间数据中地理位置的精细程度。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与实地调查对比、误差分析等。

2. 完整性:完整性是指空间数据中是否包含了全部的地理信息。

评估完整性可以通过检查数据是否缺失、是否存在空值等方式进行。

3. 一致性:一致性是指空间数据中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一致。

评估一致性可以通过检查数据中的逻辑错误、冲突等方式进行。

4. 可用性:可用性是指空间数据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评估可用性可以通过用户满意度调查、数据访问速度等方式进行。

四、提高数据质量的方法为了提高空间数据的质量,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数据的质量。

例如,在采集GPS轨迹数据时,可以通过增加采样频率、使用高精度的GPS设备等方式提高数据的质量。

2. 数据清洗和处理:对于已有的空间数据,可以进行数据清洗和处理,去除错误和冲突的数据,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例如,可以使用数据清洗算法对数据进行自动清洗,或者通过人工审核的方式进行数据清洗。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课后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课后答案

第一章1、什么是GIS?它具有什么特点?答:地理信息系统(GIS ,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现实世界(资源与环境)的研究和变迁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性的属性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特点有:○1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2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以地理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的能力;并能产生高层次的地理信息。

○3具有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所有的地理要素,要按经纬度或者特有的坐标系统进行严格的空间定位。

○4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

○5地理信息系统从外部来看,它表现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而其内涵确是由计算机程序和地理数据组织而成的地理空间信息模型,是一个逻辑缩小的、高度信息化的地理系统。

信息的流动及信息流动的结果,完全由计算机程序的运行和数据的交换来仿真2、GIS与其它信息系统有什么区别答:第一,GIS有别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GIS具有以某种选定的方式对空间数据进行解释和判断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数据管理,这种能力使用户能得到关于数据的知识,因此,GIS是能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的DBMS,GIS必须包含DBMS。

第二,GIS有别于MIS(管理信息系统),GIS要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库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GIS的软硬件设备要复杂、系统功能要强;MIS则只有属性数据库的管理,即使存贮了图形,也是以文件形式管理,图形要素不能分解、查询、没有拓扑关系。

管理地图和地理信息的MIS不一定就是GIS,MIS在概念上更接近DBMS。

第三,GIS有别于地图数据库,地图数据库仅仅是将数字地图有组织地存放起来,不注重分析和查询,不可能去综合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空间分析,提供辅助决策的信息,它只是GIS的一个数据源。

如何进行空间数据的质量控制

如何进行空间数据的质量控制

如何进行空间数据的质量控制空间数据的质量控制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我们越来越依赖于精确、可靠的空间数据来进行各种决策和规划。

而空间数据的质量控制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等。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如何进行空间数据的质量控制。

首先,空间数据的采集是质量控制的第一步。

在采集过程中,要考虑多种因素对数据质量的影响,如传感器精度、数据完整性和采样密度等。

传感器精度是指采集设备的精确度,它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准确性。

如果传感器精度较低,那么采集到的数据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进而影响后续分析和应用的结果。

因此,在采集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设备,确保传感器的精度能够满足需求。

另外,数据完整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所谓数据完整性,是指采集到的数据是否涵盖了所研究区域的全部信息。

如果数据不完整,就会导致分析结果的偏差。

因此,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可以采用采样点的交叉验证或者遥感图像的覆盖率来评估数据的完整性。

除了采集过程,空间数据的处理也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精度保持和去噪。

精度保持是指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尽量减小数据质量的丢失,保持数据的准确性。

而去噪则是指去除数据中由于环境和传感器等原因引起的噪声和异常值。

这些噪声和异常值可能会对分析和应用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去除。

另外,空间数据的分析也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合理性和一致性。

数据的合理性是指分析结果是否符合现实情况,在进行分析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假设和推断。

而数据的一致性是指同一数据的不同分析结果是否一致,需要进行交叉验证和比较来确保数据分析的一致性。

同时,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确保分析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最后,空间数据的应用也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在数据应用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可重复性和可追溯性。

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中的空间数据质量控制方法介绍

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中的空间数据质量控制方法介绍

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中的空间数据质量控制方法介绍在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中,空间数据质量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保证空间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空间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验证三个方面。

一、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空间数据质量控制的第一步,其目的是获取准确的原始数据。

在进行数据采集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设备和技术。

根据采集任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如GPS定位、遥感影像采集等。

2.确保数据采集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校准仪器,及时进行设备维护,以保证采集的数据准确无误。

3.制定数据采集规范和操作流程。

建立标准的采集规范和操作流程,对数据采集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以确保数据采集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清洗和转换的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数据中的误差和噪声,提高数据的质量。

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清洗。

通过对数据进行筛选、去重、去噪等操作,消除数据中的错误和冗余部分。

2.数据配准和校正。

对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配准和校正,使其在空间位置上达到一致,提高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

3.数据转换和投影。

根据实际需求,将数据转换为统一的坐标系统和数据格式,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三、数据验证数据验证是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和验证的过程,其目的是确保数据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在进行数据验证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一致性检查。

对数据进行一致性检查,包括数据的拓扑关系、属性信息等,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2.数据精度评估。

通过与实地调查、高精度数据或其他可靠数据源的对比,评估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

3.数据质量报告。

生成数据质量报告,对数据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估和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的建议。

综上所述,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中的空间数据质量控制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涉及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验证三个方面。

空间数据与数据质量

空间数据与数据质量

空间数据与数据质量一、引言空间数据是指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广泛,空间数据在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空间数据的质量对于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空间数据的概念、空间数据质量的评估指标以及提高空间数据质量的方法。

二、空间数据的概念空间数据是以地理位置为基础的数据,它包含了地理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

地理位置信息可以通过经纬度、坐标系等方式进行表示,而属性信息则描述了地理位置上的特征和属性。

空间数据可以用于地理分析、地理建模、地理可视化等领域。

三、空间数据质量的评估指标1. 精确性:指空间数据与真实世界地理位置的一致程度。

可以通过与参考数据进行比较来评估空间数据的精确性。

2. 完整性:指空间数据中是否包含了所有必要的地理位置和属性信息。

可以通过检查数据的缺失和错误来评估空间数据的完整性。

3. 一致性:指空间数据中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一致。

可以通过检查数据的逻辑关系来评估空间数据的一致性。

4. 可靠性:指空间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靠程度。

可以通过数据的来源和采集方法来评估空间数据的可靠性。

5. 时效性:指空间数据的更新频率和及时性。

可以通过检查数据的更新记录来评估空间数据的时效性。

四、提高空间数据质量的方法1. 数据采集和输入阶段:在数据采集和输入阶段,应确保采集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误差和偏差的产生。

同时,应制定严格的数据采集标准和输入规范,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 数据处理和清理阶段:在数据处理和清理阶段,应进行数据的验证和纠错。

可以采用自动化的算法和工具来检测和纠正数据中的错误和异常值。

同时,还应进行数据的去重和去噪处理,以提高数据的质量。

3. 数据存储和管理阶段:在数据存储和管理阶段,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质量控制机制。

可以采用数据字典、元数据和数据验证规则等方式来管理和控制数据的质量。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考试重点)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考试重点)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第一章绪论1.信息系统:能对数据和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加工和再现,并能回答用户一系列问题的系统。

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的能力。

2.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用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3.GIS与IS之间的区别:GIS是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联合体。

4.GIS系统五个基本组成部分:⑴硬件系统,各种设备-物质基础;⑵软件系统,支持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回答用户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⑶数据,系统分析与处理的对象、构成系统的应用基础;⑷应用人员,GIS服务的对象,分为一般用户和从事建立、维护、管理和更新的高级用户;⑸应用模型,解决某一专门应用的应用模型,是GIS技术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5.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⑴数据采集与编辑;⑵数据存储与管理;⑶数据处理和变换;⑷空间分析和统计;⑸产品制作与显示;⑹二次开发和编程6.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功能:资源管理;区域规划;国土监测;辅助决策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结构和数据库1.地理实体:指自然界现象和社会经济事件中不能再分割的单元,它是一个具有概括性,复杂性,相对性的概念。

2.地理实体的特征:⑴属性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的特性;⑵空间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的地理位置以及空间相互关系;⑶时间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随时间的变化3.地理实体数据的类型:⑴属性数据——描述空间对象的属性特征的数据;⑵几何数据——描述空间对象的空间特征的数据;⑶关系数据——描述空间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的数据4.点:有特定位置;线:具有相同属性的点的轨迹,由一系列的有序坐标表示;面:对湖泊、岛屿、地块等一类现象的描述。

由封闭曲线加内点来表示;体:用于描述三维空间中的现象与物体,它具有长度、宽度及高度等属性5.空间数据结构:是指空间数据适合于计算机存储、管理、处理的逻辑结构,也就是指空间数据以什么形式在计算机中存储和处理。

简述空间数据误差来源与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简述空间数据误差来源与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简述空间数据误差来源与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空间数据需要借助于特定的地理空间中的事物、空间维度和参照框架来表示,其误差来源于物理探测设备、传感器本身、处理过程以及用于空间参考的框架,因此,对于空间数据而言,误差的可控性和可量化的精度是有限的。

因此,为了确保空间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实施空间数据应用之前,我们需要全面了解空间数据的误差来源,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来提高空间数据的质量。

一、间数据误差来源1、物理探测设备及传感器本身误差:间数据采集所依赖的物理探测设备与传感器本身存在着误差,这些误差可能来自于探测设备本身的可靠性,以及传感器本身的精度。

2、处理过程误差:空间数据处理过程中,统计提取、分类分析、投影变换及空间数据模型建立等操作过程中,由于现实环境复杂的约束,处理过程的运行的不精确性等原因,会对空间数据的质量产生影响。

3、用于空间参考的框架误差:由于受地球形状的影响,用于空间参考的框架也会存在误差,例如大地坐标系与地心坐标系的误差,空间数据在不同地理投影、坐标系间转换时也会受由此而产生的影响。

二、空间数据质量控制方法1、精度评价: 为了确定空间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控性,首先要做的是精度评价,采用数学统计的方法,检测空间数据的准确率范围,以便确定其可控性,以及空间数据在应用过程中的有效性。

2、数据验证:间数据验证是指对空间数据进行一系列检验,如属性检验、空间查询等,以识别出空间数据中存在的错误和缺失,从而确保数据质量可控。

3、数据校验:间数据校验是指采用其他资源进行空间数据比对,以准确分析空间数据中的错误和误差,并通过对错误和误差的识别,对空间数据进行修改,以提高空间数据的质量。

4、数据融合:据融合是指将不同来源的空间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光学遥感数据、红外、雷达等,结合空间数据的属性特征和空间结构,对空间数据进行融合,根据最终的分析结果,来识别空间数据中存在的错误和误差。

综上所述,空间数据误差来源复杂、可控性较差,极易造成空间数据质量的下降,因此,传感器本身和处理操作过程的误差及空间参考框架的误差对空间数据质量的影响均不容忽视。

空间数据质量特性与质量控制

空间数据质量特性与质量控制

空间数据质量特性与质量控制范志坚1,2,方源敏1,汪虹2(1.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 650093;2.云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昆明 650034)摘要:本文主要讨论空间数据质量特性、质量控制所涉及的内容。

结合笔者最近从事空间数据库建库的具体实践和工作体会,探讨从位置精度、属性精度、时间精度、数据完整性和逻辑一致性等方面对数据质量进行全面控制,最终建成一个质量可靠的空间数据库。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质量特性;质量控制Quality characteristic and Quality control of Spatial dataFan Zhi-jian1,2,Fang Yuan-min1,Wang-Hong2(1.Faculty of Land Resources Engineer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650093,China;2.Yunnan Provincial Geomatics center,Kunming 650034,China)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talks over contents which are involved with quality characteristic and quality control of spatial data.Integrating with concrete practice and work experience which the writer has recently been engaged in establishing spatial database,a very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data quality should be discussed from aspects of positional accuracy、attribute accuracy、temporal accuracy、data compression、as well as logic conformance and so on.Finally,a dependable spatial database should be set up.Key words:GIS;spatial database;spatial data;quality characteristic;quality control0 引言空间数据库是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开发和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数据库新技术,它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部份的前题和基础。

如何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质量控制

如何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质量控制

如何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地理空间数据质量控制是现代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地理空间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将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验证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质量控制。

一、数据采集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的第一步是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具有高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数据采集前,需要明确采集目的和需求,确定采集区域和时间,并制定详细的采集计划。

采集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掌握地理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巧。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和设备,确保采集到的地理数据具有高度准确性。

同时,采集环境应尽量避免干扰和干扰源,避免造成数据误差。

二、数据处理数据采集完毕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整合和数据转换等步骤。

数据清洗是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去除冗余和修正错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数据整合是指将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集。

数据转换是指将数据从一种形式或格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或格式,以满足特定需求。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采用合适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处理,以确保数据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需要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查和验证,以确保数据处理结果符合预期要求。

三、数据验证数据验证是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验证,以确认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验证可以通过与实际情况的对比、与其他已验证数据的对比或使用专业的验证工具来进行。

在数据验证过程中,可以采用可视化手段,如地图、图表等,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发现数据的潜在问题和错误。

同时,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评估。

数据验证的结果应以适当的方式记录和报告,以供后续使用和参考。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数据,需要进行修正或重新采集,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总之,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通过规范的采集、处理和验证流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地理空间数据的质量,为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空间数据质量控制与评定方法

空间数据质量控制与评定方法

空间数据质量控制与评定方法在信息时代,大数据的应用日益重要,而其中空间数据的质量控制和评定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对于空间数据来说,其质量的好坏对于各类空间分析和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探索一种有效的空间数据质量控制与评定方法是非常必要且具有实际意义的。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空间数据质量控制与评定的概念和重要性。

空间数据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和标准,对空间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清理,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

而空间数据质量评定则是基于已控制和清洗的数据,通过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对数据的质量进行量化评估。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空间数据存在的常见质量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空间数据可能会存在多个方面的质量问题,比如精度问题、一致性问题、时效性问题和完整性问题等。

精度问题指的是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一致性问题是指不同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相符,时效性问题是指数据的更新速度和及时性,完整性问题则是指数据的完整程度和涵盖范围。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空间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首先是数据清理方法,可以通过人工排查和错误纠正、数据融合和冲突解决等手段,修复和清理数据。

其次是数据验证和验证方法,通过对数据的逻辑和上下文进行验证,检查数据的一致性和合法性。

还有数据精度评估方法,可以通过采集多个样本点,对数据的精度进行统计和分析。

另外,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评估方法也是常用的空间数据质量控制手段,可以通过比对和补全数据,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和可用性。

在进行空间数据质量评定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指标和方法。

其中,数据准确性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对样本点的实地测量、对比分析和误差统计来评估数据的准确性。

另外,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也是重要的评估指标,可以通过对数据的比对和完善来评估。

此外,数据时效性也是需要考虑的指标,可以通过数据更新的频率和实时性来评估。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应用场景和需求下的空间数据质量控制和评定方法可能存在差异。

简述空间数据误差来源与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简述空间数据误差来源与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简述空间数据误差来源与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空间数据是指以地理位置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信息,是现代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设施。

空间数据具有客观性、可重复性、模糊度和相对性等特点。

因此,它在时空维度上贴近实际,有助于对社会实体在空间尺度上进行研究和分析。

然而,由于现有技术和设备的局限性,空间数据的误差问题也很常见。

这可能是由于采集设备的性能,例如未考虑斜坡陡峭的技术限制,性能,例如精度限制和采样间隔,甚至是误报,例如超限引起的,以及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误报,如设置误差和输入误报。

此外,抽样误差也是影响空间数据质量的主要原因。

空间数据中存在着大量潜在误差,例如观测时间,测量、模型和计算误差。

采样误差是由于采样率不一致或采样无效率造成的,从而影响空间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此外,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许多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可以运用在空间数据中,它可以将空间数据的属性和空间结构相结合,更好地呈现出有用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也受到数据误差的影响。

因此,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空间数据质量,以减少误差对空间数据产品的影响。

针对不同来源的空间数据误差,可以采取不同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首先,可以采用数据质量检查方法,以及具有负责任的质量控制策略来检测和控制空间数据的质量。

其次,可以使用模糊集理论和蒙特卡洛模拟等技术,对数据的误差进行定量化衡量,并使用现有的空间分析技术和空间可视化技术,对数据的质量进行可视化分析。

此外,可以使用多元统计分析和模糊集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从数据的视角对空间数据误差进行定量化分析,以及通过优化方法来分析空间数据的分类特征和空间模式,进一步提高空间数据的质量。

综上所述,空间数据误差可能有多种来源,如技术误差、人为误差和抽样误差等,而这些误差也会影响空间数据的质量。

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数据质量控制策略,包括数据质量检查、定量化衡量、可视化分析及定量分析,以及通过优化技术对空间数据进行分类和模式分析,以降低空间数据误差对空间数据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而保证空间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中科院GIS考研 839地理信息系统 历年真题及答案 +陆守一笔记、课后思考题、重点总结

中科院GIS考研 839地理信息系统 历年真题及答案 +陆守一笔记、课后思考题、重点总结

中科院考839《GIS》科目都有哪些研究所或学院?下属研究所(学院)考中科院大学指定的《GIS》科目: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资源与环境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版块一中科院2012-2015年初试真题《地理信息系统》答案详解答案参考书:《地理信息系统》,陆守一,高等教育出版社;《地理信息系统导论》,陈健飞编译,科学出版社,第五版;《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2005版,邬伦,科学出版社;《地理信息系统教程》2007版,汤国安,高教出版社;《地理信息系统》2000版,汤国安,科学出版社;《地理信息系统导论》,陈述彭,科学出版社;《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黄杏元,高教出版社。

说明:1、在本部分只给出了最近四年的试题解析。

以前年份的题目,由于不是中科院通用考试科目,已经没有了意义。

2、关于名词解释对于这种基本概念,最好是能直接回答定义。

但如果无法确切的知道其定义,比如书本上没有确切的或者是自己记不全了,可以按自己的理解来答。

对于一些新型的概念,可以分解回答,先回答自己熟悉的部分,再补充其他内容,也可以举出具体的例子。

具体思路按照:概念、原理、作用、意义等几个方面回答即可。

虽然考试无内容长度的要求,但名解这块,也别回答的太过于简单,最少三行吧,合适的内容限制是三到四行。

3、关于简答题、分析题简答题、分析题、论述题简单来说是要熟记答题要点,然后再对要点进行细节补充。

题目其实很多时候只是换了一个说法或出题的角度,而知识点并没变。

研究生的试题很多都没有标准答案,需要的是考生自己的理解。

不过要注意两点,一是简答题,要注意简答二字,做到简明和逻辑清晰;论述题要做到全面、详尽和逻辑性。

二是要注意专业术语的应用,尽量避免完全用白话表达自己意思。

下述答案仅供参考。

地学考研中心【展示细节1】:标注了答案来源和页码,清晰明了一、名词解释1、大地基准【参考答案来源】:陈健飞《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第二章,第一节,P21。

地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

地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专业术语:1.数据是指对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包括数值、字符、图像、图形、声音、视频等。

在计算机中数据按符号进行存储和处理。

2.信息狭义信息论的定义:两次不定性之差,即指人们获得信息前后对事物认识的差别。

广义信息论的定义:指主体(人、生物、机器)及客体(环境、其他人、生物或机器)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切有用的消息或知识,是表征事物性质、特征和状态的一种普遍形式。

3.地理信息系统:是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人的有机组合,用来有效地获取、存储、更新、处理、分析和显示所有及地理(空间)有关的各类信息二、基础部分1.地理特征和现象的数据描述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及时域特征三部分。

2.的基本功能:1、数据采集、编辑和处理2、数据存储和数据库管理3、空间信息的处理和变换4、空间信息的浏览和查询5、信息显示和输出6、空间分析和空间模拟7、二次开发功能3.的基本组成部分: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网络、空间数据、应用模型管理及应用人员。

4.介绍几款常用的工具型平台:介绍几款常用的工具型平台: (、 )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公司 .产品。

提供了用于地理数据的自动输入、处理、分析和显示的强大功能 , 。

.桌面型,由于其数据结构,空间分析功能相对较弱。

但由于造价低,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

3D 。

创建及管理空间数据的主要的工程平台。

通过使用强大的;工具使工作流程化,提高工作效率。

:科学院超图公司。

:武汉测绘大学研究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三、拓展部分1.谈谈你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1地理信息系统是传统科学及现代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边缘学科,因此它明显的体现出多学科交叉的特征,这些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同样构成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体系;2地理信息系统通常是指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需要得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中,信息的流动及信息流动的结果,完全由计算机程序的运行和数据的交换来仿真;3.处理的对象为地理空间信息。

勘测师如何进行地理空间数据质量控制

勘测师如何进行地理空间数据质量控制

勘测师如何进行地理空间数据质量控制地理空间数据质量控制是勘测师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关乎着整个地理空间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合理的数据质量控制可以确保勘测工作的精度和可信度,提高数据的使用价值。

本文将从勘测师的角度出发,介绍勘测师如何进行地理空间数据质量控制。

一、数据采集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数据采集前,勘测师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数据质量的可控性。

首先,勘测师需明确数据采集的目的和使用要求,根据需求合理设计数据采集方案。

其次,勘测师需要准备合适的采集设备和工具,并对其进行检测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

此外,勘测师还需要详细了解勘测区域的地理环境和特点,为数据采集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数据采集中的质量控制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勘测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证数据的质量。

首先,勘测师需要严格按照采集方案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其次,勘测师需要注意数据采集过程中的现场环境,避免因不良环境因素对数据产生影响。

例如,在野外采集时要注意天气状况、地形地貌等。

此外,勘测师还需要经常检查采集设备的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

如果发现设备异常,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以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数据采集后,勘测师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在这一过程中,数据质量的控制仍然至关重要。

勘测师需要运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工具,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理、整理和校验,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勘测师应结合勘测对象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发布与应用中的质量控制最后,勘测师还需要对处理分析后的数据进行发布和应用。

在数据发布过程中,勘测师需要将数据格式化,并提供清晰明了的数据文档,以便用户可以准确理解和使用数据。

同时,勘测师还应制定合适的数据发布规范和标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在数据应用过程中,勘测师需要考虑用户的需求和应用场景,制定合理的数据使用规程和流程,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使用和有效应用。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1. 空间数据的意义和应用空间数据是指描述地球上特定位置的数据,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坐标和属性特征等信息。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在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

首先,空间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基础。

GIS是一种将地理数据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专门系统,可以用于地理分析、空间模拟、决策支持和资源管理等方面。

而空间数据就是构建GIS系统的核心要素,它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数据。

其次,空间数据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对空间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获得城市的地形、道路、建筑物、水资源和植被等信息,有助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科学决策。

同时,空间数据还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和保护,利用遥感技术和卫星数据可以对地球表面的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从而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最后,空间数据在交通运输、导航和位置服务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对空间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可以实现交通导航和位置定位,提供准确的路线规划和位置信息,方便人们出行和导航。

2. 空间数据的采集方法空间数据的采集主要借助于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和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

首先,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航空或卫星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等波段。

遥感数据可以提供大范围、连续性和实时性的信息,方便对地球表面进行全面的监测和分析。

其次,GPS是一种由美国政府开发的卫星导航系统,通过将GPS接收器与卫星信号进行定位计算,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位置定位。

GPS可以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对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地理信息技术也是空间数据采集的重要手段之一。

地理信息技术包括地图制作、地理数据库管理和空间分析等技术,可以帮助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高效的采集和处理。

第三章 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练习

第三章  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练习

一、单选题1、对于离散空间最佳的内插方法是:A.整体内插法 B.局部内插法C.移动拟合法 D.邻近元法2、下列能进行地图数字化的设备是:A.打印机B.手扶跟踪数字化仪C.主机 D.硬盘3、有关数据处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数据处理是实现空间数据有序化的必要过程B.数据处理是检验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C.数据处理是实现数据共享的关键步骤D.数据处理是对地图数字化前的预处理4、邻近元法是:A.离散空间数据内插的方法B.连续空间内插的方法C.生成DEM的一种方法D.生成DTM的一种方法5、一般用于模拟大范围内变化的内插技术是:A.邻近元法B.整体拟合技术C.局部拟合技术D.移动拟合法6、在地理数据采集中,手工方式主要是用于录入:A.属性数据B.地图数据C.影象数据 D.DTM数据7、要保证GIS中数据的现势性必须实时进行:A.数据编辑B.数据变换C.数据更新 D.数据匹配8、下列属于地图投影变换方法的是:A.正解变换B.平移变换C.空间变换 D.旋转变换9、以信息损失为代价换取空间数据容量的压缩方法是:A.压缩软件B.消冗处理C.特征点筛选法 D.压缩编码技术10、表达现实世界空间变化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 空间位置、专题特征、时间B. 空间位置、专题特征、属性C. 空间特点、变化趋势、属性D. 空间特点、变化趋势、时间11、以下哪种不属于数据采集的方式:A. 手工方式B.扫描方式C.投影方式 D.数据通讯方式12、以下不属于地图投影变换方法的是:A. 正解变换B.平移变换C.数值变换 D.反解变换13、以下不属于按照空间数据元数据描述对象分类的是:A. 实体元数据B.属性元数据C.数据层元数据D. 应用层元数据14、以下按照空间数据元数据的作用分类的是:A. 实体元数据B.属性元数据C. 说明元数据D. 分类元数据15、以下不属于遥感数据误差的是:A. 数字化误差B.数据预处理误差C. 数据转换误差D. 人工判读误差二、填空题1、数据处理涉及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取决于和,一般包括数据变换、数据重构、数据提取等内容。

第三章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练习资料

第三章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练习资料

第三章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练习资料一、单选题1、对于离散空间最佳的内插方法是:A.整体内插法 B.局部内插法C.移动拟合法 D.邻近元法2、下列能进行地图数字化的设备是:A.打印机B.手扶跟踪数字化仪C.主机 D.硬盘3、有关数据处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数据处理是实现空间数据有序化的必要过程B.数据处理是检验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C.数据处理是实现数据共享的关键步骤D.数据处理是对地图数字化前的预处理4、邻近元法是:A.离散空间数据内插的方法B.连续空间内插的方法C.生成DEM的一种方法D.生成DTM的一种方法5、一般用于模拟大范围内变化的内插技术是:A.邻近元法B.整体拟合技术C.局部拟合技术D.移动拟合法6、在地理数据采集中,手工方式主要是用于录入:A.属性数据B.地图数据C.影象数据 D.DTM数据7、要保证GIS中数据的现势性必须实时进行:A.数据编辑B.数据变换C.数据更新 D.数据匹配8、下列属于地图投影变换方法的是:A.正解变换B.平移变换C.空间变换 D.旋转变换9、以信息损失为代价换取空间数据容量的压缩方法是:A.压缩软件B.消冗处理C.特征点筛选法 D.压缩编码技术10、表达现实世界空间变化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 空间位置、专题特征、时间B. 空间位置、专题特征、属性C. 空间特点、变化趋势、属性D. 空间特点、变化趋势、时间11、以下哪种不属于数据采集的方式:A. 手工方式B.扫描方式C.投影方式 D.数据通讯方式12、以下不属于地图投影变换方法的是:A. 正解变换B.平移变换C.数值变换 D.反解变换13、以下不属于按照空间数据元数据描述对象分类的是:A. 实体元数据B.属性元数据C.数据层元数据D. 应用层元数据14、以下按照空间数据元数据的作用分类的是:A. 实体元数据B.属性元数据C. 说明元数据D. 分类元数据15、以下不属于遥感数据误差的是:A. 数字化误差B.数据预处理误差C. 数据转换误差D. 人工判读误差二、填空题1、数据处理涉及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取决于和,一般包括数据变换、数据重构、数据提取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五、地图投影 (续1)
2、GIS中地图投影设计与配置的一般原则
§3-2 地理参照系和控制基础
1)与相应比例尺的国家基本图投影系统一致。 2)系统一般只考虑至多采用两种投影系统,一种应用于大比例尺的数据 处理与输出、输入,另一种服务于小比例尺。 3)所用投影以等角投影为宜。 4)所用投影应能与网格坐标系统相适应,即所采用的网格系统在投影带 中应保持完整。
编码:是指确定属性数据的代码的方法和过程。
代码:是一个或一组有序的易于被计算机或人识别与处理的符号,是计 算机鉴别和查找信息的主要依据和手段。 编码的直接产物就是代码,而分类分级则是编码的基础。
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三、空间数据的分类与编码(续2)
§3-3 空间数据的分类和编码
2、分类编码的原则
准备扫描图像 选择投影和单位 栅格图像配准 输入控制点 编辑控制点 新建数字化图层
屏幕跟踪矢量化地图
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3-4 空间数据的采集 三、属性数据采集
1、键盘,人机对话方式
2、程序批量输入。
四、属性和几何数据的连接
几何数据 属性数据
标识码
1、可手工输入
2、由系统自动生成(如用顺序号代表标识符)
002 001
程序
a1 a2
空间
数据库
001
002
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3-4 空间数据的采集
五、空间数据的编辑和检核 2)几何数据的位置不正确。
3)比例尺不正确。
4)变形。 5)几何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连接有误。
2、空间数据的检查
便于量算和进一步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
3、高程系统 描述空间点在垂直高度上的特性--高程——由高程基准面起算的 地面点的高度。
“1956年黄海高程系”
(图)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3-2 地理参照系和控制基础 三 、 地 理 参 照 系 续
( )
椭 球 体 模 型 地 图 投 影
全球统一使用的国际百万分之一地图投影保持一致。 3)、我国大部分省区图以及大多数这一比例尺的地图也多采用Lambert投影和属于 同一投影系统的Albers投影(正轴等面积割圆锥投影); 4)、Lambert投影中,地球表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即大圆航线)表现为近于直线。
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6)属性数据错误、不完整。
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3-4 空间数据的采集 五、空间数据的编辑和检核
2、空间数据的检查
1)通过图形实体与其属性的联合显示,发现数字化中的遗漏、重复、不 匹配等错误; 2)在屏幕上用地图要素对应的符号显示数字化的结果,对照原图检查错 误; 3)把数字化的结果绘图输出在透明材料上,然后与原图叠加以发现错 漏; 4)对等高线,通过确定最低和最高等高线的高程及等高距,编制软件来
(一)手工数字化 1、手工矢量数字化 1)对地理实体编码(图2)
2)量取地理实体坐标(图3)
3)录入坐标数据 (图4)
2、手工栅格数字化
资料来源于张超主编的《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所配光盘
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3-4 空间数据的采集
二、几何图形数据的采集(续2)
(一)手工数字化 2、手工栅格数字化 1)确定栅格单元大小 2)准备栅格网
5、精度试验。
6、试验,样区、单项试验。
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3-4 空间数据的采集
二、几何图形数据的采集
(一)手工数字化 (二)数字化仪数字化 (三)扫描矢量化
地 图 数 字 化
(四)解析测图法 (五)已有数据转入
三、属性数据采集
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3-4 空间数据的采集
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3-4 空间数据的采集
(三)扫描矢量化
1、扫描矢量化处理流程:
纸 质 地 图
扫描 转换
拼接子 图块
裁剪 地图
屏 幕 跟 踪 矢 量 化
矢量图合 成、接边
矢量图 编辑
空间 数据库
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3-4 空间数据的采集
(三)扫描矢量化
2、屏幕跟踪矢量化流程:
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3-1概述 §3-2 空间数据的地理 参照系和控制基础 §3-3 空间数据的分类 和编码 §3-4 空间数据的采集 §3-5 GIS的数据质量
§3-6 空间数据标准
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3-1 概述
数据源?
文字报告、 遥感图象 等 现实世界
如何采集?
数字化仪
1)专题分层 每个图层对应一个专题,包含某一种或某一类数据。 2)时间序列分层 即把不同时间或不同时期的数据作为一个数据层。 3)地面垂直高度分层 把不同高度的数据作为一个数据层。 专题分层
Z 时间序列
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3-3 空间数据的分类和编码
2、空间数据分层的目的
便于空间数据的管理、查询、显示、分析等。 1)管理简单 2)可加快查询速度 3)增加了图形显示的灵活性 4)对不同数据层进行叠加,可进行各种目的的空间分析。
直接利用分类信息的结果制定的代码,用于标识不同类别 信息的数据。(示例)
2)标识码:
在分类的基础上对某一类数据中各个实体进行标识。标识码 通常由定位分区和各要素实体代码两个码段组成。 (示例)
资料来源于张超主编的《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所配光盘
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4、分类码示例
§3-3 空间数据的分类和编码
检查高程的赋值是否正确;
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3-4 空间数据的采集
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3-2 地理参照系和控制基础 四、GIS的地理基础--控制基础 各种GIS的数据源、服务目的和各自特征可以不同,但均有自身统一的地 理基础。
1、地理基础的内容
地理基础是地理信息数据表示格式与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统一的地图投影系统 统一的地理格网坐标系统(地理参照系) 统一的地理编码系统
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3-2 地理参照系和控制基础
四、GIS的地理基础--控制基础(续)
2、投影与坐标系: 每一种投影都与一个坐标系统相联系。 投影关系着如何将图形物体显示于平面上,
坐标系统显示出地形地物所在的相对位置。 3、统一的地图投影系统的意义:
1)为地理信息的输入、输出及匹配处理提供一个统一的定位框架 2)使各种来源的地理信息和数据能够具有共同的地理基础
分类是将具有共同的属性或特征的事物或现象归并在一起,而把不同属 性或特征的事物或现象分开的过程。 分类的基本原则是: 科学性、系统性、可扩性、实用性、兼容性、 稳定性、不受比例尺限制、灵活性
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三、空间数据的分类与编码(续3) 3、分类码和标识码 1)分类码:
§3-3 空间数据的分类和编码
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3-2 地理参照系和控制基础
二、地理空间的数学建构---如何建立地球表面的几何模型 1、最自然的面:
包括海洋底部、高山、高原在内的固体地球表面,难以用一个 简洁的数学式描述。
2、相对抽象的面,即大地水准面
假设一个当海水处于完全静止的平衡状态时从海平面延伸到所有大陆下部,而与 地球重力方向处处正交的一个连续、闭合的水准面。 与重力方向垂直的大地水准面不可能是一个十分规则的表面,且不能用简单的数 学公式来表达,大地水准面不能作为测量成果的计算面。
§3-3 空间数据的分类和编码 GIS应用
一、空间数据的组织
大范围 地理区域
经纬度分块
矩形分块 区域分块
合理组织
面向对 象组织
分层
空间数据库
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3-3 空间数据的分类和编码
二、地理数据的分层
空间数据可按某种属性特征形成一个数据层,称为图层(Coverage)。
1、空间数据分层方法:
3)对栅格单元进行编码
4)读取栅格单元值 5)数据录入
资料来源于张超主编的《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所配光盘
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3-4 空间数据的采集
(二)数字化仪数字化
1)、设置好数字化仪
2)、确定投影方式和坐标系
3)、用数字化软件进行数字化
资料来源于张超主编的《地理信息 系统实习教程》所配光盘
扫描仪
解析测图仪
键盘 等
编辑、接边、分层、图形与 属性连接、加注记等
质量如何?
空间数据库
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3-1 概述
一、GIS的数据源: 地图数据 ,遥感数据, 文本数据,统计数据 实测数据,多媒体数据,已有系统的数据 二、空间数据采集的任务 将现有的上述类型数据转换成GIS可以处理与接收的数字形式,通 常要经过验证、修改、编辑等处理。
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3-2 空间数据的地理参照系和控制基础 一、地理空间(Geographic Space)的定义 指物质、能量、信息的存在形式在形态、结构过程、功能关系上的分 布方式和格局及其在时间上的延续,包括地球上大气圈、水圈、生物 圈、岩石圈和土壤圈交互作用的区域。 地理空间具体被描述为: 1)绝对空间,具有属性描述的空间位置的集合,一系列坐标值组成。 2)相对空间,是具有空间属性特征的实体的集合,由不同实体之间的 空间关系组成。
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 二、地理空间的数学建构(续)
3、椭球体模型
§3-2 地理参照系和控制基础
为了测量成果计算的需要,选用一个同大地体相近的、可以用数学 方法来表达的旋转椭球来代替地球---三轴椭球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