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无效后果中的不当得利研究
略论合同无效法律后果
略论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中图分类号:d923.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8-207-01摘要无效合同制度的宗旨在于对严重违背法律价值取向的当事人意志予以否定,使其不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
因此,合同一旦被确认无效,便应溯及地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法第56条)。
唯对于己经部分或已经履行的以无形给付为特征的继续性合同例如雇工合同,租赁合同等,无效的溯及力可能导致给付人无偿付出或难以客观计算给付人的给付等复杂后果。
为此,在此情形宜令无效后果向后发生。
关键词合同无效后果合同中的纠纷解决条款,仅指向可能出现的包括因合同无效而产生纠纷在内的各种纠纷,既为必要也与合同的其他部分相对独立,实际上相当于当事人另行订立的一个合同。
故此种条款本身不因合同的无效而无效(合同法第57条)。
须注意的是,所谓“不影响”仅指此类条款不会由于合同无效的原因而无效,并非说凡是纠纷解决条款全部有效,纠纷解决条款是否有效需要单独认定。
例如,当事人约定排斥司法权,规定合同出现纠纷时,提交某人处理,任何一方不得提起诉讼。
即使合同本身有效,此纠纷解决条款也属无效。
此外,合同部分无效而不影响其他部分的,说明其他部分具有可以独立存在的相对独立性,故也不为无效(合同法第56条)。
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当事人因合同而取得的利益和负担的不利益便丧失法律上的依据,因此法律上还需将此利益进行平衡。
以合同所处的阶段不同,分述如下:1.对合同尚未履行部分,当事人不得请求履行,另一方也无需履行。
若当事人仍然为履行则如何?对此,若履行行为本身触犯其他法律,则依据该法追究其责任;若其他法律并无规定,则即使禁止履行实际上也无法操作,视为赠与,使履行人丧失返还请求权。
2.在合同已经履行部分,当事人对因合同取得的财产负有返还义务为应有之意。
作为变通,对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折价补偿(合同法58条)。
此种财产返还请求权的性质依情况和财产性质不同宜分为原物返还请求权和不当得利请求权两种,分别适用返还原物和不当得利有关规定。
论合同无效的认定及其法律后果
(2)、向对方返还和向第三人返还。如果合同无效并没有涉及到第三人,就是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返还其所取得的财产;如果合同无效是因为当事人处分了第三人的财产,取得财产的当事人应当依照判决或者裁决向第三人返还财产。
当事人根据合同所接受的是财物,就返还财物;接受的是货币,就返还货币。如果双方当事人故意违法,则应当将双方当事人从对方得到的财产,全都收归国库。
(二)、合同无效的类型
合同如果欠缺上述生效要件,就可能导致无效,具体来讲,根据我国《合同法》第52条规定,合同无效有以下几种情形: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此处的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此处的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财产返还时,孳息是否随物返还?《合同法》和《民法通则》均无规定。按传统民法理论,孳息应随物权转移而转移,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的,其物权没有转移,标的物仍属物主所有,其孳息应随物返回该物所有者。
1、返还财产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单方返还和双方返还。单方返还,就是指一方当事人依据无效合同从对方当事人处接受了财产,该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返还财产;或者虽然双方当事人均从对方处接受了财产,但是一方没有违法行为,另一方有故意违法行为,则无违法行为一方有权请求返还 财产,而另一方当事人则无权请求返还财产,其被对方当事人占有的财产,应当依法上缴国库。双方返还,就是指双方当事人都从对方接受了给付的财产,则将双方当事人的财产都返还给对方。如果双方当事人故意违法,则应将双方当事人从对方处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库。我国《民法通则》第61条第2款规定:“双方恶意串通,实施民事行为损害国家的、集体的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的,应当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者返还第三人”。
合同无效有什么法律后果5篇
合同无效有什么法律后果5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合同无效是指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或是合同内容不符合法律规定等情况,导致合同的效力被法律认定为无效的情况。
合同无效会对双方当事人的权益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合同无效有什么法律后果呢?接下来我们将逐一进行分析。
首先,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是合同的效力被法律废止。
根据我国的《合同法》,对于无效合同的处理原则是“依法废止、追回已经履行的不当得利并进行赔偿”。
也就是说,当一份合同被认定为无效时,合同自始无效,双方当事人应当恢复至合同订立前的原状,双方应互相返还已经履行的合同义务,返还相应的不当得利。
其次,合同无效会对当事人的权益产生损害。
当一份合同被认定为无效时,合同双方的权益会受到损害,受损害的一方有权要求对方返还已经履行的合同义务,但是一些实际已经发生的损失却无法弥补。
因此,在合同订立之初,双方当事人应当加强对合同内容的审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以防止合同无效导致的权益损害。
再次,合同无效还可能对当事人造成一定的法律问责。
当一份合同被认定为无效时,双方当事人的行为可能涉嫌违法,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涉及违法行为的当事人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民事责任的情况。
因此,双方当事人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规定,确保合同的合法性,避免因合同无效而导致的法律问题和法律风险。
最后,合同无效也可能会导致对第三方的不良影响。
当一份合同被认定为无效时,可能会影响到合同的履行和执行,影响到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关系,甚至会对其他与合同有关的第三方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当事人应当认真审查合同内容,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以免因合同无效导致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综上所述,合同无效是一种违反法律规定导致合同效力被废止的情况,合同无效会对双方当事人的权益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恢复合同原状、损害当事人的权益、可能面临法律问责、对第三方产生不良影响等后果。
赵廉慧《信托法解释论》读书笔记
赵廉慧《信托法解释论》读书笔记P8以下介绍了证监会制定的《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2015,07年就有这一制度)中初步规定了附信托担保公司债制度。
具体来说,第48-50条规定了,发债公司作为发行人时,应当为债券持有人聘请债券受托管理人,并签订债券受托管理协议。
且债券募集说明书中已经约定投资者同意债券受托管理协议的规定。
而债券受托管理人的一项重要职责,便是在存在担保财产时,与发债人(或担保人)约定担保财产为信托财产,债券受托管理人取得担保权利证书。
在债券无法按期偿付时为债权人实现担保权。
应该说,信托担保制度创设了担保权附随性的又一个例外。
在制度功能上,这一安排便利了附担保公司债的流转,否则依照民法原理,公司债每流转一次,都要办理一次变更登记。
但赵廉慧也指出,这一制度安排在我国,可能面临三个问题。
一是能否办理登记的问题;二是与物权法定主义调和的问题;三是与担保物权附随性调和的问题。
相比之下,日本的附信托担保公司债中,信托财产是债权人的担保权,而不是担保财产。
这意味着,在登记技术上首先需要认可信托登记,其次需要认可担保物权作为信托财产进行登记。
而在日本的制度安排中,初始债券持有人为委托人和受益人,日本债券受托管理人(暂且这样称呼)为受托人。
在公司债转让时,一并转让以担保权为信托财产的受益权即可。
在公司债无法偿付时,作为持有担保权的日本债券受托管理人实现担保物权后,信托财产转换为现金,向受益人支付即可。
可见,除了需要解决登记的技术问题外,在理论上日本的这一制度不涉及与物权法定主义的冲突,仅关乎担保物权设立后担保权人与债权人能否分离的“附随性”问题。
物权法第192条已经明确规定“抵押权不得单独转让”和“债权转让的抵押权一并转让”存在“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例外。
其中,“法律另有规定”是指最高额抵押,上述附担保公司债似乎可以纳入“当事人另有约定”之中。
反观我国《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将信托财产规定为担保人的担保财产。
不当得利构成要件之研究报告
不当得利构成要件之研究摘要不当得利是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不当得利的构成条件有四个:首先是有一方获利;他方必须受到损失;必须受益没有合法依据;必须受益与受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不当得利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制度被写入我国民法体系中,对确认所有权,保护私权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对于人们关于利益行为的规X,对公平原则的维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不当得利的构成条件的把握,对正确区分侵权之债和不当得利之债有很大帮助,对实务中的操作性有很大提高。
关健词不当得利获得利益受到损失无法律依据ABSTRACT Undeserved benefit in civil law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Constitute undeserved benefit has four elements: must get the benefits of a party; Other parties must from loss; Must benefit from loss a causal link between; Must benefit not a legal basis. Undeserved benefit system in our civil law system is an important institution of to ownership is confirmed,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private rights legal basis,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to regulate ACTS, safeguard fair principl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rough the master undeserved benefit of the constitution of crime, will help u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undeserved benefit debt and tort debt, improve the operation in practice.KEY WORDS Undeserved benefit Gain Profitincur lossNo legal basis目录一、前言 (2)二、不当得利概述 (2)(一)不当得利的概念 (3)(二)不当得利的性质 (3)(三)不当得利的特征 (3)1.不当得利是债的发生根据之一 (3)2.得利人不具有产生债的关系的效果意思 (3)3.不当得利具有使受损人受到损害的不正当性 (4)(四)不当得利的作用 (4)三、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4)(一)须一方受有利益 (4)1.财产利益的积极取得 (4)2.财产利益的消极取得 (4)(二)须他方受有损失 (5)(三)须受有损失与取得利益之间有因果关系 (5)1.直接损益关系变动说 (5)2.间接损益变动关系说 (6)(四)须合法根据 (6)一.统一说 (7)1.公平说 (7)2.正法说 (7)3.债权说及相对关系说 (7)4.权利说 (7)二.非统一说 (7)四、不当得利构成要件在司法实务中的运用 (7)参考文献 (9)一、前言所谓的不当得利,及指没有合同或法律的根据对得他人造成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法律事实。
最高院:合同无效,赔偿损失的范围不应以预期可得利益为标准
最高院:合同无效,赔偿损失的范围不应以预期可得利益为标准来源:法律顾问工作室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意见】合同无效后,若一方当事人对合同无效存在过错,且对方当事人因此遭受损失的,过错方应基于缔约过失责任向对方当事人进行损失赔偿,所赔偿的损失限于信赖利益(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不包括在合同有效情形下通过履行可以获得的利益。
认定损失赔偿数额时,应根据案件具体情形判断吝项损失应否全额赔偿;若受害人也存在过错的,受害人应根据自己的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责任。
【案情简介】2007年4月1日,王某与某村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委)签订了《砖厂承包合同书》,约定村委将村里一窑厂承包给王某,承包期限为5年,窑厂所需土源由村委提供,用地手续由村委负责办理。
每年的承包费2万元整,第一年的承包费在签合同时预交,第2年至第5年的承包费须在本年的4月1日前一次性交齐。
该合同后附有一图纸,明确了窑厂取土的具体位置。
该合同签订当日,王某向村委预交第一年的承包费2万元整。
合同签订后,王某开始修建砖窑,并购买了相关设备。
后村委向当地土地矿产管理局申请办理用地手续时被告知,约定取土之土地为耕地,并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故村委的申请未被批准。
双方因此发生纠纷,王某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村委返还承包费2万元,并赔偿损失80万元,具体包括:(1)修建砖窑的费用5万元;(2)因提供不出成品砖,需要向第三方支付的违约金3万元;(3)购买制砖设备费用22万元;(4)承包期内砖厂可得的经营利润50万元。
诉讼中,一审法院委托当地物价局对涉案砖厂经营收入进行资产价值认定,该局认定涉案砖厂在正常情况下,扣除所有费用每年经营利润为8万元。
【法院裁判情况】一审法院认为:王某和村委约定取土之土地为耕地,且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依据《土地管理法》第36条以及《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17条规定,关于取土之地点的约定应为无效。
合同无效的工程造价鉴定
合同无效的工程造价鉴定我们需要明确何为无效合同。
在法律上,无效合同指的是由于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或者内容,从开始就不产生法律效力的合同。
这类合同可能是由于签署时一方受到欺诈、胁迫,或者是合同条款违反了法律强制性规定等原因造成的。
一旦合同被判定为无效,那么双方原本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就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和执行。
在进行工程造价鉴定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对无效合同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这包括审查合同的签订过程、合同文本以及双方的实际行为等。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合同无效的具体原因,这对于后续的造价鉴定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根据无效合同的性质来确定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
如果合同无效是因为违反了法律规定的强制性内容,那么在鉴定造价时,应当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例如,如果合同中的工程量明显低于实际需要,那么在鉴定时应当以实际施工量为依据来计算造价。
我们还需要考虑无效合同对工程进度的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即使合同被判定为无效,工程可能仍然在继续进行。
这时,我们需要评估无效合同对工程进度的影响,以及因此产生的额外成本。
这些成本可能包括延误赔偿、重新采购材料的费用等。
在鉴定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关注合同无效后双方的行为。
有时候,即便合同无效,双方可能仍然按照原合同的内容履行了一部分或全部的义务。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评估已经发生的工程价值,并据此来确定相应的造价。
我们需要注意到,无效合同并不意味着双方就此没有任何权利和义务。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是无效合同,也可能涉及到不当得利的返还、损失的赔偿等问题。
因此,在工程造价鉴定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这些潜在的法律后果。
论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
论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是百姓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但是关于这两者的具体定义,区别和具体的法律适用条件都有很多误解甚至争议。
这篇论文我将分别阐述两者的法律本意和具体的法律适用。
本文分为三部分:不当得利,无因管理以及两者的区别和法律适用条件。
-----引言不当得利不当得利的概念不当得利就是指没有法律上或合同上的根据,使他人受损而自己取得的利益。
《民法通则》第92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基于此项法律规定,在得利人与受损人之间便产生了以利益返还为内容的债权关系,即不当得利之债。
其中得利人为债务人,负有返还不当得利的义务;受损人为债权人,享有请求得力人返还不当得利的权利。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一)一方面取得财产上的利益。
取得财产上的利益,是指因一定事实而增加财产总额。
不当得利的成立须以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为首要条件,若仅致他人损害,而自己并未获得利益,即使负赔偿责任,也不构成不当得利。
此处的利益,既包括财产的积极增加。
财产的积极增加,是指权利的增强或义务的消失,使财产范围扩大,如取得所有权、知识产权、所有权上负担的除去等;财产的消极增加,是指财产本应减少却因一定事实而未减少所产生的利益,如本应支出的费用而没有支出,实际上等于增加了财产。
(二)他方受有损失。
指因一定的事实,使他人的财产总额减少。
若仅有一方获利而无他方受损,则不能构成不当得利。
此处的损失,既包括财产的减少,也包括财产的消极减少。
财产的积极减少,是指现存财产的减少。
财产的消极减少,是指财产本应增加而未能增加。
(三)取得利益与受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不当得利的成立,以利益和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条件。
即一方受损是他方获利所致。
至于损失与利益的范围大小是否一致,形态是否相同,在所不问。
在返还利益时,利益小于损失的,以利益为准,利益大于损失的,以损为准。
超出损失部分的利益,在扣除有关费用后,收缴国库。
属于无效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一、属于无效合同的情形有哪些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二、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1、返还财产,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或者被撤销以后,对已经交付给对方的财产,享有返还财产的请求权,对方当事人对于已经接受的财产负有返还财产的义务。
2、折价补偿是在因无效合同所取得的对方当事人人的财产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时,按照所取得的财产的价值进行折算,以金钱的方式对对方当事人进行补偿的责任形式。
3、赔偿损失:根据《合同法》第58条之规定,当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如果由于一方或者双方的过错给对方造成损失时,还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此种损害赔偿责任应具备以下构成要件:(1)有损害事实存在。
(2)赔偿义务人具有过错。
这是损害赔偿的重要要件。
(3)过错行为与遭受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三、合同无效与合同不成立的区别1、合同无效取决于国家对已经成立的合同的态度和评价,反映了国家对合同关系的干预,合同不成立的处理结果和合同无效的处理结果截然不同。
2、合同一旦被宣告不成立,过失的一方当事人应根据缔约过失责任制度,赔偿另一方遭受的信赖利益的损失,如果当事人已经作出了履行,则应当各自向对方返还已接受的履行。
合同成立只产生民事责任问题,而不产生其他的法律责任。
而对于无效合同来说,不仅要产生缔约过失责任、返还不当得利等民事责任,而且将可能产生引起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3、在司法实践中区分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的意义在于避免将一些已经成立的但不具备生效要件的合同,都作为无效合同对待;对于许多仅仅是某些条款不具备或不明确的合同,通过解释的方法或根据法律的补缺性规定努力促使合同成立,达到鼓励交易,减少财产损失和浪费的目的。
不当得利纠纷指导案例
不当得利纠纷指导案例在不当得利纠纷案件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法律复杂性和争议性,因此需要对相关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指导。
以下将通过具体案例,对不当得利纠纷进行详细解读和指导,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此类案件。
案例一,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不当得利纠纷。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提供某种商品,并约定双方在合同期间内享有独家经营权。
然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甲公司违反了约定,私自向其他公司出售了同类商品,导致乙公司的利益受损。
乙公司因此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承担不当得利责任。
针对此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关规定,甲公司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违反了合同约定,实施了不当得利行为,侵害了乙公司的合法权益。
因此,甲公司应当承担不当得利责任,赔偿乙公司因此遭受的损失,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在处理此类案件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合同的约定内容,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对于甲公司是否存在违约行为,以及违约行为是否导致了乙公司的损失,需要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证据收集。
其次,需要审查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合同法》和《不当得利行为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明确不当得利行为的构成要件和赔偿责任等具体内容。
最后,需要进行合理的协商和调解,尽量避免诉讼的发生,减少纠纷的扩大和影响。
如果无法达成和解,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总之,对于不当得利纠纷案件,需要充分理解相关法律规定,深入分析具体案情,合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不当得利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希望以上案例分析和指导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更好地处理不当得利纠纷案件。
合同无效不当得利
合同无效不当得利合同无效与不当得利近年来,合同纠纷在各个领域频繁发生,很多人因为签订了一些无效合同而遭受了经济损失。
其中,合同无效和不当得利是两个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
首先,我们来谈谈合同无效。
合同无效是指由于合同条款的不合法、违法或不完整等原因,导致合同不能起到约束双方当事人行为的法律效力。
合同是双方当事人自行约定的法律行为,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然而,由于一些原因,有些合同存在着一些法律争议及潜在的法律风险。
比如,有些合同可能涉及到违法行为,或是合同条款不合理、垄断或欺诈等。
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合同的无效性,使当事人遭受到经济或其他方面的损失。
其次,我们来谈谈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是指一方在与另一方进行交易时,通过欺诈、垄断或违法手段获取了不公平的利益。
与合同无效问题类似,不当得利也是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一方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了不当得利时,另一方往往会因此而受到经济损失。
例如,一些商人利用垄断地位获取了超额利润,导致市场失衡,给其他竞争对手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这种不当得利不仅违法违规,还会对经济秩序和市场竞争带来严重的破坏。
如何解决合同无效和不当得利问题?首先,应该加强对合同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
许多人在签订合同时,并没有充分了解合同条款的含义和法律后果,从而盲目接受了一些不合理的合同条款。
通过普及合同法律知识,可以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防范能力,减少合同纠纷的发生。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法律监管机制,加强对合同的法律审查和监督。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合同行为,例如《合同法》等。
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法律监管和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对合同的法律审查和监督,对于违法违规的合同及时制止和惩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此外,对于不当得利问题,应加大对非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要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机制,对于违法违规的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和处理。
不当得利案例分析
不当得利案例分析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财产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行为。
在法律实践中,不当得利案例广泛存在,涉及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合同、侵权、无因管理等。
以下是一则典型的不当得利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张三与李四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约定张三将位于市中心的一套公寓租给李四,租期为一年,每月租金为5000元。
合同到期后,李四没有续租,但因工作繁忙,忘记将房屋钥匙归还给张三。
张三在外地出差,未能及时收回房屋。
李四在未通知张三的情况下,将房屋转租给王五,每月收取租金6000元,持续了三个月。
分析:1. 张三与李四之间的租赁合同到期后,李四应当按照合同约定返还房屋。
然而,李四没有归还房屋钥匙,导致张三无法及时收回房屋,这是李四的违约行为。
2. 李四在未征得张三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房屋转租给王五,并且收取了高于原租金的租金,这是不当得利的行为。
因为李四没有合法根据,却因此获得了额外的租金收入。
3. 王五作为次承租人,如果其在租赁房屋时并不知道李四无权转租,那么王五可以主张善意取得。
但如果王五知情或应当知情李四无权转租,那么王五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 张三作为房屋的合法所有者,有权要求李四返还不当得利,即李四转租所得的超出原租金部分的收益。
同时,张三还可以要求李四赔偿因未能及时收回房屋而造成的损失。
5. 在此类案例中,法院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不当得利的数额,并判决不当得利者返还不当得利。
如果不当得利者拒绝返还,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结论:不当得利案例中,关键在于确定行为人是否有合法根据获得利益。
在本案例中,李四没有合法根据转租房屋并收取高于原租金的收益,构成了不当得利。
张三作为房屋所有者,有权要求李四返还不当得利,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
此类案例提醒我们在进行财产交易时,应当遵守法律规定,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车位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车位合同是指车位所有权人将车位使用权转让给他人的合同。
在现实生活中,车位合同是常见的一种合同类型。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车位合同可能存在无效的情况。
本文将探讨车位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以帮助读者了解相关法律规定。
二、车位合同无效的情形1. 缺乏民事行为能力:车位合同当事人中,一方或双方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导致合同无效。
2. 意思表示不真实:车位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如受欺诈、胁迫等,导致合同无效。
3.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车位合同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导致合同无效。
4.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车位合同内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导致合同无效。
5.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超出法定代理人的同意订立合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超出法定代理人的同意订立合同,导致合同无效。
三、车位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1. 合同自始无效:车位合同无效,自合同成立时起即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2. 恢复原状:车位合同无效后,当事人应当恢复原状,即返还车位使用权,并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3. 返还财产:车位合同无效,当事人应当返还因合同取得的财产。
如有不当得利,应当返还。
4. 赔偿损失:车位合同无效,当事人应当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5. 民事责任:车位合同无效,当事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如一方违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6. 刑事责任:若车位合同无效涉及犯罪行为,如诈骗、敲诈勒索等,当事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四、案例分析案例:甲与乙签订了一份车位转让合同,约定甲将车位使用权转让给乙,乙支付转让费。
后经查明,甲在签订合同时,并未取得车位所有权。
根据法律规定,该合同无效。
分析:本案中,甲未取得车位所有权,导致合同无效。
根据法律规定,甲应当返还车位使用权,并赔偿乙因此遭受的损失。
五、总结车位合同无效,将产生一系列法律后果。
当事人应当了解相关法律规定,避免因合同无效而遭受损失。
在签订车位合同时,务必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合规,以保障自身权益。
无效合同判断与处理
无效合同如何判断与处理————————————————————————————————作者:————————————————————————————————日期:2论无效合同的处理原则恢复原状无效合同是指已成立,但因欠缺合同的生效要件且不能补救,对当事人自始即不发生法律约束力的应由国家予以取缔的合同。
无效合同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只是指不发生合同当事人希望发生的法律后果,即使得当事人在合同中规定的产生、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意图不能得到实现,但并不是不发生任何法律后果。
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是合同当事人约定之外的不希望发生的后果。
依照《合同法》第58、59条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后果:一是无效合同如果没有履行,不得履行。
二是正在履行的应当停止履行;如果已经履行,由于合同无效是自始无效,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是:无论是否履行完毕,都应当恢复到订立合同前的财产原状。
三是追缴财产。
这些既是无效合同的必然后果,也是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处理无效合同的基本原则。
但是由于法律规定比较笼统而且没有相应的司法解释,在实践中法官难以把握尺度,以至在适用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追缴财产的规定上出现偏差甚至错误的现象。
笔者在司法实践中就遇到错误处理无效合同的案例。
基本的案情是这样的:某市 J公司(系某行政机关的下属皮包公司,不具有承建工程资质)与C实业公司(建设单位)签订了《××市商业发展中心部分装修工程承包合同》,合同签订后因清理官办企业,J公司被注销。
在注销前,J公司将该合同的全部权利义务一并转让给D实业有限公司(也不具有承建工程资质),并且D公司与C公司就该装修工程还签订了《补充合同》。
合同签订后,D公司依约进场施工,C公司也依约支付前期工程款,但后来C公司资金周转困难,经协商先由D公司垫付工程款。
工程接近完工前,C公司发现工程存在较大的质量问题,遂要求D公司中止合同,并拒绝支付D公司垫付的工程款。
因双方协商未果,D 公司将C公司起诉到法院,要求法院确认合同有效,判令C公司支付工程款并赔偿损失。
不当得利再审申请书成功案例
不当得利再审申请书成功案例
案例一: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乙公司向甲公司支付一笔款项。
后来,甲公司发现该合同存在重大瑕疵,构成无效合同。
甲公司遂向法院申请不当得利再审,要求乙公司返还已支付的款项。
法院经审理后,认定合同确实无效,判决乙公司返还不当得利款项予以支持。
案例二:
丙公司在与丁公司的交易中,由于对方的欺诈行为而多付了一笔款项。
丙公司发现这一情况后,向法院申请不当得利再审,要求丁公司返还多付的款项。
法院审理后认定,丁公司确实存在欺诈行为,导致丙公司多付款项,属于不当得利,遂判决丁公司返还多付款项给丙公司。
案例三:
戊公司曾经向己公司支付了一笔保证金。
后来,双方的合作关系终止,己公司应当返还该笔保证金,但一直未予返还。
戊公司遂向法院申请不当得利再审,要求己公司返还保证金。
法院审理后认为,己公司确实不当得利,判决其返还保证金给戊公司。
以上案例说明,只要存在不当得利的情形,当事人均可向法院申请不当得利再审,要求返还不当所得。
法院将根据具体情况,判决被告返还不当得利款项。
不当得利再审是维护民事权益、纠正不当得利的有力法律武器。
合同中的不当得利与违法行为
合同中的不当得利与违法行为协议书甲方:[甲方名称]乙方:[乙方名称]鉴于甲、乙双方有意就合同中的不当得利与违法行为进行约定,以维护双方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协议:第一条任务名称的定义合同中的不当得利指甲方或乙方在签订或履行合同过程中获得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索取、行贿、受贿、敛财等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指甲方或乙方在签订或履行合同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虚假陈述、盗窃、贪污、擅自处置财产等行为。
第二条禁止不当得利与违法行为1. 甲、乙双方严禁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从事不当得利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索取、行贿、受贿、敛财等行为。
2. 甲、乙双方严禁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从事违法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虚假陈述、盗窃、贪污、擅自处置财产等行为。
3. 甲、乙双方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商业道德,不得从事可能涉及不当得利与违法行为的活动,如非法竞争、商业诋毁等。
第三条违约责任1. 如甲、乙双方中的一方发现对方从事不当得利行为或违法行为,有权立即终止合同,并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赔偿损失、承担法律后果等。
2. 如果甲、乙双方中的一方因自身不当得利或违法行为导致合同无效或被撤销,责任方应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及法律责任。
第四条争议解决因本合同引起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争议,甲、乙双方应协商解决。
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合同约定的争议解决方式提交争议。
第五条法律适用与管辖1. 本协议的订立、效力、解释、履行以及解决争议等事项,适用[国家名称]法律。
2. 本协议任何一方发起的诉讼或仲裁程序应提交至[合同签订所在地]的相关法院或仲裁机构进行处理。
第六条其他1.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合同有效期。
2. 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协商并书面确认。
甲方:乙方:签字或盖章:签字或盖章:日期:日期:。
从不当得利视角剖析无效合同
在物业服 务费 纠纷 的诉讼过程 中 ,经常听见业 主说 ,只要法院认定物业服务
合 同无效 ,业主就 不用交纳物 业服 务费 。笔者认为 ,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物业服 务合 同无效并不意味着不用交纳物业服务费 。
在物业 服务 费纠纷 的审理过程 中 ,当事人业 主往往会针对据 以收取物业服务费的物业 服务合 同的效力问题提出抗辩 ,认为只要法院判令物业服务合 同无效 ,业主就可以免除其
如果合 同被 法院判令 无效后 ,当事 人可 以选择行使两种请求权 ,即物权请求权或不 当得利
返 还请求权 。行使物权请求权 的前提是原物存在 , 且没有转让给善意第三人 , 这种情况下 , 当事人 可以依 照物权请求权 主张返还原 物。如果 原物 已经不存 在 ,或者虽然存在但 已经转
让 给善意第 三人 ,则 当事人 只能主张不 当得利 的返还 。 物业服务是对房屋及配套设施设备和场地的维修 、养护 、管理 ,维 护物业管理 区域 内
受 受 他 没 业主享受 ,就无法恢复到没有 提供 服务的状态 。 合同法 》规定 ,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 《 益 损 方 有
; ;
必 必 一 受 须 须 方 益 一 他 益 须
受 返 还 的 ,应 当折 价 补偿 。 王 利 明 教 授 认 为 .如 果 一 方 只是 向 另 一 方 提 供 一 定 合 务 或 完 的劳
交纳物业服务费的义务 。根据 《 最高人 民法院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 干 问题 的解 释 》第二条 的规定 ,如果法院在审理过 程中 ,发现物业服务合 同无效 的情形 , 可 以依法判令物业服务合 同无效。但是物业服务合同无效是否就意味着业主可以免除交纳 物业服务费的义务呢?关 于这个问题 ,我们 可以从合 同无效 的法律后果进行分析 。 《中华人 民共 和国合 同法 》第五十八 条规定 : 合 同无 效或被 撤销后 ,因该合 同取得 “ 的财产 ,应 当予 以返 还 ; 能返还 或者 没有 必要 返还的 ,应当折价补偿 。 不 ”根据上述规定 ,
合同中的不当得利与不当得益
合同中的不当得利与不当得益在商业交易和法律领域里,合同是双方或多方达成共识的法律文件,旨在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合同当事人可能会违反公平交易原则,获取不当得利或产生不当得益。
本文将探讨合同中的不当得利与不当得益,并分析相关法律规定。
一、不当得利的概念与构成要素不当得利是指在合同订立或履行过程中,一方通过欺诈、胁迫、虚假陈述等不正当手段或行为获取的利益。
对于不当得利的构成要素,法律界有不同的观点,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不当性:不当得利应该是违背合法交易原则、不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利益获得方式。
2. 盈利:指一个当事人通过不当行为或其他手段获得额外的利润、收益或者其他经济利益。
3. 原因:不当得利的实施行为必须是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或合同内容对受损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
当合同一方获得不当得利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主张相关权益。
二、不当得益的概念与法律规定不当得益是指在一方违约(或其他合同违法行为)时,另一方获得的不正当利益。
虽然不当得益与不当得利在表述上有所不同,但本质上属于利益的不当获得。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对不当得益都有相关规定。
在中国的合同法中,第49条明确规定:“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约定或者利用合同权利,给对方当事人造成的利益,对方当事人有权要求其返还。
”该条款承认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违反合同约定、侵权或利用合同权益所获得的不当利益应该予以返还。
对于不当得益的返还,法律界普遍认可的原则是“无故不得益还”,即当事人不得通过非法手段获得利益,否则应返还给受损方。
不当得益的返还可以通过法院判决或合同解除等方式实现。
三、应对不当得利与不当得益的法律措施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权益,法律系统提供了一系列应对不当得利与不当得益的法律措施。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方法:1. 追偿权:当受损方发现对方获取了不当得利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回其合法权益。
2. 合同解除:如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依法解除合同,同时要求对方返还不当得利。
合同法对合同中的不当得利的规定
合同法对合同中的不当得利的规定合同是一种法律上的约束力,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达成一致,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有时候一方可能会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不当得利。
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合同法对合同中的不当得利进行了相应的规定。
首先,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任何不当得利都是无效的。
不当得利是指在合同订立或履行过程中,一方通过欺诈、胁迫、威胁、恶意串通等手段获取的利益。
这种不当得利违背了合同当事人的诚实信用原则,损害了对方的合法权益,因此应当被视为无效。
其次,合同法对于不当得利的处理方式进行了明确规定。
当一方通过不当手段获取了不当得利时,受害方有权要求返还不当得利。
受害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归还不当得利。
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存在不当得利,并作出相应的判决。
另外,如果不当得利已经被转移、消耗或无法追回,法院还可以判决对方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此外,合同法还规定了不当得利的返还期限。
根据合同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不当得利的返还期限为两年。
如果受害方在两年内没有行使返还权利,那么不当得利将不再返还。
因此,受害方应当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在处理合同中的不当得利问题时,法院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不当得利的性质和金额等。
如果一方的过错较轻,不当得利的性质较轻微,那么法院可能会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或免除对方的返还义务。
然而,如果一方的过错较重,不当得利的性质较严重,那么法院可能会判决对方全部返还不当得利,并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总之,合同法对合同中的不当得利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不当得利是无效的,受害方有权要求返还不当得利,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合同法还规定了不当得利的返还期限,并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处理。
通过这些规定,合同法保护了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合同秩序的正常运行。
《民法》不当得利问题论文
《民法》不当得利问题论文摘要:恶意受益人为取得、保存增加该利益所支出的必要费用,可以向权利人主张偿还,或从返还额中扣除;恶意受益人支出的有益费用,只能在现存的增加额限度内要求返还,或予以扣除。
恶意受益人依上述方法返还受损者利益,仍不足以弥补受损者损失时,恶意受益人应承担赔偿义务。
此项赔偿义务为一种特别赔偿义务,不以受益人故意或过失为要件。
所谓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
一、不当得利的成立要件(一)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一方取得财产利益是指因一定的事实结果而获得了或增加了财产或利益上的积累。
受益人获得的利益限于财产利益,即可以用金钱价值衡量的利益,精神利益不属于这里的利益范畴。
判断受益人是否受有财产利益,一般以其拥有的财产或利益和如无与他人之间发生利益变动所应有的财产或利益总额相比较而决定。
凡是财产状况或利益较以前增加,或者应减少而未减少,为受有利益;既有得利又有损失的,损益抵销后剩余有利益的,也为受有利益。
具体而言,取得财产利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财产或利益的积极增加,即通过取得权利、增强权利效力或获得某种财产利益或义务的减弱而扩大财产范围。
包括:(1)取得财产权或其他财产利益,例如所有权、用益物权、债权、担保物权、知识产权等。
占有在我国虽非一种权利,但通说认为占有是一种具有财产利益性质的法律上的地位,通过占有亦可获得财产上的利益,故可因占有而成立不当得利。
(2)财产权的扩张或效力的加强,受益人在原有权利的基础上扩张了行使权利标的范围或效力范围,也属受有利益。
如因第一次序抵押权消失而使后次序抵押权依次上升。
(3)权利或利益上的限制或负担消灭,如存在于所有物上的抵押权消灭,对所有人也属一种得利。
2.财产或利益的消极增加,即因财产或利益本应减少而未减少所得的利益。
包括:(1)债务的减少或消灭。
债务人以其总财产为一般债权提供担保,债务的减少或消灭,使债务人原本应履行债务的负担减少或解除,对他而言,也是得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同无效后果中的不当得利研究作者:樊婧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0期摘要:合同是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达成合意的结果,合同的订立和履行体现着民法中的诚实守信原则,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
但《合同法》中有规定合同存在无效的情形,合同无效则自始无效,应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状态。
《合同法》58条也规定,认定合同无效后,其中一种后果为返还财产,但理论界一直对合同无效后的返还财产的请求权基础存在争议,分别为基于物权的物权请求权和基于占有的不当得利请求权。
本文基于请求权基础对合同无效后果中的不当得利进行研究,阐述了返还财产的性质认定以及返还方法,对相关问题予以明确。
关键词:合同无效请求权不当得利一、合同认定无效的法律后果分析我国《合同法》58条规定,合同认定无效后,产生的法律后果有返还财产、折价赔偿、赔偿损失,对于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取得的财产收归国有或返还集体、第三人。
同时,我国对于物权的保护有《物权法》中的返还原物请求权以及基于占有的返还请求权。
基于以上两种理论对合同认定无效后的法律后果予以分析,对于返还财产的情况存在物上请求权和基于占有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竞合,合同相对人可以根据情况,选择适合的请求权请求对方返还财产;对于折价赔偿是基于原物不能返还或者不必返还情况是适用的补救手段,当时已不存在返还财产的可能性。
该种情况下,合同相对人只能基于占有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请求对方将已返还不能的标的物予以折价赔偿;对于赔偿损失的情况,《合同法》规定,赔偿损失以过错为构成要件,同时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赔偿损失转化为缔约过失责任,但同时合同相对人仍可基于合同无效于特定情形下,依据《侵权责任法》提出自身主张;针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其取得的财产当属于无任何法律依据的不当得利,应当予以返还。
我国民法中规定了不当得利,但没有详细予以阐释。
本文基于合同无效后果中的不当得利进行研究,分析合同认定无效后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主体、返还标的、返还范围、返还中的风险以及费用负担问题,对一系列问题予以详细说明,由此也能更好地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二、合同认定无效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主体在相对简单的合同中,合同主体一般為两方,在合同认定无效后,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主体也相对简单,分别为合同相对的两方。
较为复杂的是合同中涉及第三人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实践中普遍存在,例如:债权债务的转移,为第三人利益签订的合同以及基于委托关系签订的合同等等。
无论哪种情况,考虑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主体应当首先考虑合同的相对性,针对一个合同,只约束合同双方当事人,请求权也仅限于无效合同的当事人之间;对于合同涉及第三人的情况,应当综合考虑合同签订的各种情况,以达到法律体系内部各规定之间的和谐,例如:分析是否符合民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如符合,应当结合其他法律关系返还基于无效合同所获得的利益;另一方面,涉及第三人的两个合同均为无效合同的情况,请求返还不当得利的一方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主体实现自己的权利,其可以选择向合同相对方履行义务,也可以向第三人进行主张。
针对此情况,法律并未作出强制性规定,只基于各方利益衡量,尽量实现和谐平衡,因此不强制不当得利返还一方首先基于合同相对性向对方履行,再由相对方向第三人主张,这也能减少实际工作中的各方的负担,提高履行的效率。
三、合同认定无效不当得利返还的内容(一)合同认定无效不当得利返还的标的合同认定无效,即自始无效,一切应当恢复到合同未履行时的状态。
如果基于无效合同,双方已经履行,那么权利人有权要求予以返还,即合同标的物。
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予以分析:甲、乙订立一份合同,甲履行交付义务,乙取得某物的所有权,后乙、丙之间订立合同,丙基于合法的物权关系取得某物的使用权。
若甲、乙之间的合同无效,乙应当如何返还标的;若某物灭失,应当如何处置;若某物价格上涨,又应当如何予以返还。
下面予以分析:1、原物之孳息。
孳息包括法定孳息和自然孳息。
根据我国《物权法》243条的规定,基于上述情况,甲、乙间合同无效,乙、丙间认定合同有效的法律关系消失,甲有权要求丙返还原物及孳息。
针对丙,如果主观是善意,可以主张发生的必要支出,如果主观是恶意则无权主张。
但主观状态,丙都应承担返还原物及孳息的责任。
2、原物的使用利益。
上述情况中,乙首先基于有效的合同取得某物的所有权,后乙在占有该物期间取得一定的使用利益,在合同被认定无效后,针对该部分使用利益,也应当予以返还。
使用利益价值的确定经双方协商或者依据一定的方法予以确定。
3、原物的替代。
正如上文所说,如果某物灭失,无法返还,应当如何处理。
实践中原物无法返还的情况很多,例如:原物灭失或者合同标的本身性质所限导致无法返还,此种情况,应当由获得利益一方支付相应的对价。
标的物灭失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行使还应当及于标的物毁损灭时的赔偿金、补偿金或者保险金等。
(二)合同认定无效返还财产的特殊方式—折价补偿我国《合同法》58条中规定,财产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赔偿”。
我们可以了解到,合同认定无效后,相对人折价赔偿的情况为合同所涉财产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相对人以金钱价值弥补对方损失,从而代替返还财产。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这一返还财产的特殊方式—折价补偿。
首先,应当正确区分折价补偿和损害赔偿问题以及折价赔偿和不当得利理论。
众所周知,赔偿是以相对人存在过错为前提,而补偿则没有此条件。
合同法中规定有缔约过失责任,损害赔偿则是承担缔约过错责任的方式,其基于合同双方的信赖利益的损失,且赔偿范围不仅基于合同所涉标的,还包括基于当事人过错所导致的机会损失。
而折价补偿则所需条件较少,合同认定无效,财产不能返还或没必要返还。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正确划分折价补偿和不当得利,根据民法中对不当得利的规定以及相关解释,基于不当得利返还需考虑合同相对人的主观状态,主观善意则只需返还现存利益,所以财产灭失不能返还,就不必返还;主观恶意,不论何种情形都需返还财产或者其替代物。
而折价补偿在实践中实际是消除受领方的不当得利,其属于不当得利理论的一部分,但不考虑合同相对人的主观状态,无论是否属善意,都应当弥补损失,折价补偿。
四、合同认定无效不当得利返还中的风险负担在合同履行实践中,存在着不可抗力情况,即不能归于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发生的,无法预见,难以避免的状况,由此造成合同标的物的灭失,也即使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
针对该风险应当由谁承担的问题,理论界存在争议,分别为“对立说”与“差额说”。
对立说认为,在双务合同中,合同无效,双方都应当返还不当得利,某标的物因不可抗力灭失,一方不当得利请求权消灭并不影响对方行使权利,该风险由标的物给付一方承担。
差额说则主张将双务合同中双方当事人的不当得利请求权看作一个整体,一方当事人的给付以另一方为前提,如果一方履行的标的物灭失,另一方的主张才得以成立。
差额说中不当得利返还的风险由标的物受领一方承担。
我国针对此问题,已经有成熟的法律体系予以规定,解决了不当得利返还中的风险负担问题。
我国《合同法》142条规定,风险转移以“交付主义”为原则,即标的物交付之前,风险由出卖人承担;标的物交付之后,风险由买受人承担。
在合同无效的情况下,也予以适用,一方已对不当得利予以返还后,其风险由原出卖人承担,由于不可抗力标的物灭失的,不当得利返还的义务并不灭失。
五、合同认定无效不当得利返还的费用负担若合同有效,合同当事人为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所发生的运费、包装费等一些费用成为履行费用,在合同认定无效后也存在当事双方返还标的物的情况,不可避免也会发生费用,被称为返还费用。
返还费用的承担问题,我国合同法并未有明确规定,为解决此问题,应当结合基本原则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法律解释。
合同的履行费用和返还费用产生的基础不同,当事人一般不会对合同无效后所产生的返还费用负担问题事先进行约定,当然,如果当事人事先对合同无效的后果进行约定,应当依照当事人约定履行。
若没有约定,依照《合同法》62条进行解释,由履行义务一方承担,即不当得利返还费用由受领人承担,这种解释在实践中显然是不具备合理性,特别针对由于给付一方的过错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因此,应当结合合同法中的其他规定予以分析。
具体而言,通过《合同法》58条后半句规定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进行解决。
通过分析合同法中的相关规定,以及结合实践中的做法,发现将基于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产生的返还费用定性为合同当事人因合同履行所产生的损失较合适,结合合同法中的缔约过失责任的相关规定,由过错方承担返还费用,体现了公平原则。
进一步分析,受领人承担返还费用后,若合同无效是由于给付人过错导致的,则有权主张损害赔偿,充分体现法律对过错方的惩罚和对受损方的救济。
这一解释,有效解决了合同认定无效后不当得利返还费用承担的问题,体现了公正且公平,而且也能督促订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避免由于自身过错导致合同无效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
六、合同认定无效后不当得利返还的范围合同认定无效,基于合同法中惩罚过错方的原则,对由于自身原因导致合同无效的受领人规定了较重的返还责任,对善意的受领人规定了较轻的返还责任。
下面综合分析合同认定无效后不当得利返还的范围,基于上文所述,合同认定无效,善意受领人在合同标的物现存利益的范围内承担返还责任,标的物毁损灭失的返还上文已有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但基于朴素的法学思维,如果只考虑受领人的主观状态予以认定不当得利返还的范围,显然不够全面,应当结合民法法律体系进行完善。
针对合同认定无效后不当得利的返还问题,一方面结合受领人的主观是否为善意,另一方面还应当考虑受领人的“先前行为”,如果是由于受领人的先前原因导致不当得利返还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不论怎样,也应当折价赔偿或者赔偿损失,其不能以受领时不知无法律上原因而抗辩主张免责,针对金钱债务不存在返还不能的情况。
结语合同无效,物权回复到初始状态,通过研究合同无效后的相关理论及司法实践,对合同认定无效后的后果进行分析,了解返还财产的请求权基础,进而对合同无效后果中的不当得利进行研究。
《合同法》58条规定了合同认定无效后的一系列法律后果,针对其中的返还财产的请求权基础并不是单一的,处于独立状态的,而是民法中所涉及的几种请求权的总结,包括基于物权的请求权、基于债权的请求权、基于占有产生的不当得利请求权等。
合同相对人根据合同所涉财产的性质及状态,以及自身便利,选择不同的请求权基础进而维护自身权益。
合同无效后,相对人对标的物的占有状态以及所获得利益均已无法律上的合法关系,属于不当得利的一种。
针对不当得利,双务合同中,不当得利的请求权主体为合同双方,涉及第三人的合同,合同相对人有选择的自由和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