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学案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精品学案1:4-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人教版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精品学案1:4-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人教版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

2.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

〖学习过程〗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1)组成:主要由组织构成,并借助于相互联系。

(2)5种免疫器官的比较(3) 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1)概念:执行功能的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

(2)来源:来自。

(3)三种免疫细胞的比较②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内,成熟时具有,具有强大的功能。

③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功能。

(4)抗原呈递细胞:包括。

(5)抗原:能引发的物质。

3.免疫活性物质(1)概念:由产生的、并发挥作用的物质。

(2)代表①抗体: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

②溶菌酶。

③细胞因子:由淋巴细胞分泌,包括、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和等。

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的来源和特点是:①来源:机体在长期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人人生来就有的防御功能。

②特点: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而是对多种都有防御作用。

(3)第三道防线: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起作用,因而具有性,叫作免疫。

2.免疫系统的功能(1) :机体排除外来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

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2) :是指机体,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3) :是指机体,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探究:1.艾滋病人因左脚被铁钉扎伤后感染了破伤风。

该患者治疗破伤风的时间比正常人要长,原因是?2.免疫活性物质均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试举例说明。

3.溶菌酶杀菌一定为第二道防线吗?为什么?重点归纳:1.免疫系统的组成2.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3.抗原与抗体的区别1.B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A.骨髓B.胸腺C.淋巴结D.扁桃体2.人体的主要免疫器官包括()A.肝脏、淋巴结、脾B.胸腺、脾、淋巴结C.心脏、肺、胰腺D.胸腺、胃腺、唾液腺3.人的胃液能杀灭所吃食物中90%的病原体,这种免疫机能属于人体的()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C.第三道防线D.第四道防线4.(多选)以下内容属于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的是()A.免疫防御B.免疫自稳C.免疫监视D.免疫效应5.如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免疫细胞,⑧和⑨表示免疫活性物质。

人教版高中生物高二选修一学案专题1_课题3制作泡菜

人教版高中生物高二选修一学案专题1_课题3制作泡菜

人教版高中生物高二选修一学案专题1_课题3制作泡菜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学习目标】1.尝试制作泡菜,并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2.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重点难点】重点:制作泡菜并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预习案】任务一、基础知识(一)乳酸菌1.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在情况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2.常见种类:和3.分布:分布广泛,、土壤、植物、人或动物的内等均有分布。

4.应用:常用于生产(二)亚硝酸盐1.物理性质粉末、易溶于。

2.应用在食品生产中常用作食品3.分布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据统计,亚硝酸盐在蔬菜中的平均含量约为,咸菜中平均含量在以上,而豆粉中的平均含量可达4.对人体的影响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危害人体健康,当人体摄入总量达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时,会引起死亡5.我国卫生标准亚硝酸盐残留量在肉制品中不得超过,酱腌菜中不超过,婴儿奶粉中不得超过。

6.代谢绝大多数亚硝酸盐随排出,但在特定条件下,即适宜的和一定的作用,会转变成致癌物质---任务二、泡菜腌制过程1.泡菜坛的选择(1)应选用火候好、无砂眼、、坛沿深、好的泡菜坛(2)检查时可将坛口压入水中,看坛内有无现象2.腌制(1)过程:将清水和盐以的质量比例配制盐水。

将盐水后备用。

将蔬菜装至时加入香辛料,装至时,加入盐水,要使盐水盖好坛盖。

将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环境(2)条件: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

温度、食盐用量不足,腌制时间容易造成细胞大量繁殖,含量增加任务三、亚硝酸盐的测定1.原理(1)在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色染料。

(2)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进行比较,可以大致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2.测定步骤配制溶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探究案】探究点一、如何防止泡菜质量不合格?探究点二、简述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操作过程。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精品学案4:2-3-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人教版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精品学案4:2-3-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人教版

第3节第1课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学习目标〗1.描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

2.简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学习内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

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过程。

(1)神经冲动的产生(2)神经冲动的传导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

局部电流方向:膜内由部位→部位,膜外由部位→部位3.特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向的。

〖课后检测〗1.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必须在同一部位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2.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的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的B.细胞外的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的C.细胞外的K+浓度高于细胞内的,Na+相反D.细胞外的K+浓度低于细胞内的,Na+相反3.为探究神经元动作电位与钠离子浓度的关系,研究人员把从青蛙体内分离出的神经元,分别放入正常海水和低钠海水中,测定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低钠海水除了钠离子浓度外,其他应与正常海水一致B.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幅度与细胞外钠离子的浓度有关C.用高钠海水重复该实验,动作电位的幅度不会上升D.降低细胞外钠离子浓度会延缓动作电位峰电位的产生▁▃▅▇█参 *考 *答 *案█▇▅▃▁1.电信号神经冲动2.传导(1)K+外流内负外正Na+内流内正外负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局部电流(2)局部电流兴奋未兴奋未兴奋兴奋3.双向〖课后检测〗1.〖〖答案〗〗A〖〖解析〗〗效应器与感受器可能分布在同一部位,也可能不在同一部位,如寒冷刺激时,感受器分布于皮肤等位置,而效应器是骨骼肌、皮肤血管、立毛肌等,A错误;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B正确;兴奋部位,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C正确;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D正确。

高中生物选修1精品学案1:2-3-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人教版

高中生物选修1精品学案1:2-3-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人教版

第3节第2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学习目标〗1.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

2.关注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能够向他人宣传这些危害,拒绝毒品。

〖预习案〗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结构突触⎩⎪⎨⎪⎧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传导过程兴奋 ―→ ―→下一个神经元 。

3.传递特点单向传递: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 内,只能由 释放,然后作用于 。

二、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1.原理某些化学物质能够对 产生影响,其作用位点往往是 。

2.兴奋剂:是指能提高 系统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如今是 禁用药物的统称。

3.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 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探究案〗阅读教材P28~29,乙酰胆碱(A -C )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思考讨论:(1)乙酰胆碱合成和释放过程中,能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图中的哪一个字母?判断的依据是什么?(2)图中E物质可能是什么物质?判断的依据是什么?(3)A-C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为什么会产生兴奋?(4)若突触后神经元表现为持续兴奋,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知识小结〗知识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类型一般情况下,每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连在一起,即有两种常见的类型(如下图所示)。

(1)A类型为轴突—细胞体型,图示:。

(2)B类型为轴突—树突型,图示:。

2.传递的过程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比较同一神经递质可能使一些神经元兴奋,而使另一些神经元抑制,这可能与神经递质受体有关,如乙酰胆碱能引起骨骼肌细胞兴奋,对心肌细胞则是抑制的,两种不同效果的产生是由于心肌细胞上的受体和骨骼肌细胞上的受体的性质不同。

高中生物选修一学案12:2.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高中生物选修一学案12:2.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学习目标]了解培养基的基础知识,进行微生物培养和无菌技术的操作。

[重点和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课前预习]1.根据培养基外观的物理状态,可分为①培养基和②培养基。

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③,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④、⑤以及⑥的要求。

2.消毒是指是指使用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②。

常用的方法有③等消毒法。

灭菌则是指使用④杀死物体内外⑤,包括⑥。

常用的方法有⑦等。

3.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操作步骤是:①、②、③、④、⑤。

倒平板要待培养基冷却至⑥℃左右时在⑦附近操作进行。

4.微生物接种最常用的是①法和②法,其结果是在培养基上得到③。

不论哪种方法都有在④进行操作。

[课堂探究]一、微生物培养基下表是某微生物培养基成分,据表分析:(1)该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还是固体培养基?①。

为什么?②。

(2)表中的KH2PO4、NaHPO4和MgSO4·7H2O主要为微生物提供①,葡萄糖为微生物提供②,尿素为微生物提供③。

(3)不同微生物所需的pH不同,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调至①;培养乳酸杆菌时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目的是要满足乳酸杆菌的②。

二、无菌技术1.下列关于无菌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①A.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灭菌。

B.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消毒。

C.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D.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2.消毒与灭菌的区别3.思考下列问题:(1)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培养物被污染外,还具有的目的是什么?①。

(2)哪些用具适于使用烧灼灭菌法?①。

(3)利用干热灭菌箱对玻璃器皿灭菌时物品不能摆得太挤,目的是什么?①。

(4)物品装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后,要首先打开排气阀,煮沸并排除锅内冷空气,其目的是①;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要求的是②;灭菌结束后气压务必降至零时才能打开锅盖,其目的是③。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优质学案4-2-1-体液免疫 人教版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优质学案4-2-1-体液免疫 人教版

第2节特异性免疫第1课时体液免疫〖学习目标〗 1.理解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2.概述体液免疫的过程。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通过学习体液免疫的过程建立机体调节的稳态观。

2.科学思维:建构体液免疫的过程图。

1.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1)身份标签①成分:一般为蛋白质。

②特点: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带有各自的身份标签。

(2)识别方式:免疫细胞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辨认。

2.体液免疫(1)概念: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抗体,由于抗体存在于体液中,所以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2)基本过程①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

②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

③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

④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

⑤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

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

⑥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

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判断正误(1)病毒、细菌及人体细胞的分子标签是不同的()(2)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3)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4)浆细胞会在抗原的刺激作用下产生抗体()(5)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6)一个B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异的病原体,活化增殖后只产生一种特异性的抗体()〖答案〗(1)√(2)√(3)×(4)×(5)×(6)√特别提醒(1)在二次免疫时,浆细胞可来自B细胞的增殖分化,也可来自记忆B细胞的增殖分化。

(2)浆细胞是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全册)精品学案汇总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全册)精品学案汇总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全册)精品学案汇总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学习目标】1.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2.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重点难点】重点: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果醋。

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预习案】任务一、果酒制作的原理1.菌种是,属于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有氧时,进行,大量繁殖,反应式为;无氧时,能进行,反应式为。

2.酵母菌繁殖的最适温度℃左右,且为有氧条件;酒精发酵一般控制在℃,缺氧酸性条件。

(原因:)3.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附着于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也可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

4.葡萄酒呈深红色的原因:任务二、果醋制作的原理1.菌种是,属于生物,新陈代谢类型为。

只有在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

变酸的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2.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分解成,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变为,再将乙醛变为,反应简式为。

3.醋酸菌的最适合生长温度为℃。

任务三、实验设计流程图葡萄→→→发酵→发酵↓↓任务四、操作提示(一)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______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_______,然后再除去_______。

(二)防止发酵液被污染1.榨汁机要清洗_______,并_______。

2.发酵瓶要清洗_________,用体积分数________的酒精消毒。

3.装入葡萄汁后,_________充气口。

(三)控制好发酵条件1.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出大约______的空间。

2.制作葡萄酒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_________℃,时间控制在_________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3.制作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__________℃,时间控制在_______d 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_______。

任务五、课题延伸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____________来检验。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精品学案1:3-1-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人教版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精品学案1:3-1-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人教版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基础知识梳理〗概念1.外分泌腺:凡是分泌物经由而流出体外或流到的,称为外分泌腺,如汗腺、消化腺腺等。

2.内分泌腺:凡是没有的腺体,其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并随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称为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等。

一、激素的发现1.促胰液素的发现(1)沃泰默实验①实验假设:胰液的分泌受的控制。

②实验步骤③实验现象A、C组中的胰腺,B组中的胰腺。

④实验结论: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胰液的分泌受的控制。

(2)斯他林和贝利斯实验①实验假设:在的作用下,小肠黏膜细胞产生了一种,这种物质进入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②实验验证过程③实验现象:。

④实验结论:胰液的分泌受的调节。

小结: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是分泌的,作用是。

2.激素调节的概念由(或)分泌的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

二、激素研究的实例实例1.胰岛素的发现1869年,发现并命名胰岛1889年,提出胰腺能分泌某种的假说。

1916年,命名胰岛素,1889-1920年,科学家试图证明胰腺中内分泌物的存在,收效甚微。

1921年,班廷和贝斯特:将狗的胰管,使胰腺;然后摘除另一只健康狗的,造成;之后从结扎的狗身上取出萎缩的只剩胰岛的胰腺做成,注入因摘除胰腺患糖尿病的狗身上,患病狗血糖。

实例2: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①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被后,会逐渐各自的第二性征②把公鸡睾丸移植到的母鸡身体,该母鸡就会逐渐地长出公鸡型的鸡冠和长的尾羽,并且具有公鸡那种好斗的特性。

三、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内分泌系统的组成由相对独立的以及兼有功能的细胞共同构成。

2.激素的分泌及功能观察课本图3-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思考(1)连线:将各种腺体及其分泌的激素连起来下丘脑甲状腺激素垂体胸腺激素肾上腺分泌胰岛素卵巢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睾丸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肾上腺素胸腺雌性激素胰腺雄性激素(2)总结(3)几种激素分泌失调症人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患________症;人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患________症;人在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患________症。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优质学案2-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人教版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优质学案2-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人教版

第1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学习目标〗 1.阐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2.阐明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特点及意义。

3.说明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的结构特点。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基于对神经系统是一个信息网络的理解,认同信息流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2.科学思维:归纳比较内脏运动神经的作用特点。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中枢神经系统(1)脑的组成及功能(2)脊髓①位置:位于椎管内。

②功能: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3)神经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2.外周神经系统(1)脑神经(共12对)①分布:主要分布在头面部。

②功能: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2)脊神经(共31对)①分布: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

②功能: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

(3)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①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②传出神经又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

③功能:传入神经将接受到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传出神经将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指令信息传输到相应器官,从而使机体对刺激作出反应。

3.自主神经系统(1)概念: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2)分类①交感神经a.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b.表现为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等。

②副交感神经a.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b.表现为心跳减慢,支气管收缩等。

(3)意义①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

②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判断正误(1)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属于外周神经系统()(2)人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时,会出现心跳加快、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活动加强的现象()(3)中枢神经系统就是神经中枢()(4)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5)绝大多数内脏器官同时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两者的作用往往相同()〖答案〗(1)×(2)×(3)×(4)×(5)×特别提醒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中枢的区别(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它接受全身各处传入的信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运动的指令信息,或者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基础。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精品学案1:5-1-植物生长素 人教版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精品学案1:5-1-植物生长素 人教版

植物生长素〖素养提升〗知识点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植物向光生长的机理:(1)图解:(2)解释。

①生长素的浓度:单侧光导致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导致背光侧浓度高于向光侧;这种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由极性运输传至尖端下方。

②生长程度:尖端下方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导致背光侧细胞生长快于向光侧,表现出向光生长。

(3)总结。

①外因:单侧光照射。

②内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2.向性运动的处理方法和结果:·探究〗(1)若已经确定胚芽鞘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根据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和拜尔实验的比较,你能对胚芽鞘的向光性提出哪些可能的解释?(科学探究)〖提示〗:①单侧光使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较多。

②单侧光使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

(2)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而不是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胚芽鞘生长,你能否通过胚芽鞘实验证明这一点?(科学探究)〖提示〗:可以对向光弯曲生长的胚芽鞘沿光线方向做纵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细胞数目和细胞长短。

〖素养案例〗(2019·昆明高二检测)在生长素的发现史上,鲍森·詹森进行了如图的实验,以检验达尔文和他儿子的化学物质假说。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证明生长素由胚芽鞘尖端向下传递B.插有琼脂片的幼苗发生向光弯曲证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C.显微镜观察表明,弯曲部位背面细胞分裂速率快、数量多D.要使本实验更有说服力,还应设置去掉胚芽鞘尖端,仅放琼脂片或云母片的对照实验〖解题导引〗(1)琼脂片和云母片的生长素通过性不同:表现为生长素能通过琼脂片,生长素不能通过云母片。

(2)最先命名生长素的科学家是温特。

〖素养·探究〗——母题追问(1)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达尔文和他儿子的实验是否证实了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物质并向下运输,影响了尖端下部的生长?〖提示〗:没有。

达尔文只是提出了这一假说。

(2)科学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鲍森·詹森通过观察尖端部位的长度变化,确定胚芽鞘的生长是尖端产生某种物质,向下运输,促进了尖端下部的生长,在保持胚芽鞘完整性的前提下,你如何探究胚芽鞘的生长部位主要在尖端还是在尖端下面一段?〖提示〗:用记号笔在胚芽鞘上画等距离的横线,一段时间后观察、测量尖端部分和尖端下面一段横线间的距离。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精品学案3:2-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人教版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精品学案3:2-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人教版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学习目标〗1.概述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2.概述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学习过程〗〖基础梳理〗一、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1)〖实例〗眨眼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需要大脑的参与也能完成,但也受到大脑的调节。

结论:躯体的运动不仅受到的控制,也受到的调节。

(2)大脑的特点①大脑的表面覆盖着主要由构成的薄层结构——。

②人的大脑有着丰富的,这使得大脑在有限体积的颅腔内,可以具有更大的表面积(2200cm2)。

沟:凹陷的部分回:隆起的部分③大脑通过与相连,大脑发出的指令,可以通过传到脊髓。

(3)大脑躯体运动区的特点①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的第一运动区(中央前回)内都有它的。

②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的。

中央前回顶部---- 运动,中央前回下部---- 运动。

(4)躯体运动的调节①躯体的运动受以及、等的共同调控,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是最高级中枢,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

②中的相应会发出指令对进行不断调整,就这样,机体的运动在以及其他中枢的调节下,变得更加与。

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实例〗读教材资料分析,讨论教材的三个问题①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________,但它受________控制。

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②是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也就是________出现了问题。

③这些例子说明_____________受相应的____________的调控。

结论:(1)排尿不仅受到的控制,也受到的调控。

①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支配的: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

②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

(2)不只是膀胱,其他内脏的活动也受到的分级调节。

①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通过它可以完成简单,如排尿、、等。

这些活动同时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高中生物选修1学案 1-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高中生物选修1学案 1-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学习目标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际操作技能。

4.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果醋的装置5.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已建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题重点:1.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2.设计制作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

课题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Ⅰ.果酒制作原理(1)利用的微生物是,其异化作用类型是,明确酵母菌发酵的反应式:①有氧条件:②无氧条件:(2)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环境条件有。

①酒精发酵是一般将温度控制在℃范围内,在℃时最适宜。

②酒精发酵过程中,要保持。

〖思考〗1.为什么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2.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其原因是什么?3.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4.酵母菌是如何进行生殖的?酵母菌在环境适宜时进行,环境不适宜时产生进入休眠状态。

Ⅱ.果醋制作原理(1)利用的微生物是,其异化作用类型是。

在,降糖分解形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可将转变成,并进一步转变成醋酸。

醋酸发酵的反应式是:(2)醋酸发酵的最适宜温度为℃。

〖思考〗1.影响醋酸发酵的环境因素还有哪些?。

2.醋瓶子、未喝干的啤酒瓶子放置久了,在醋和啤酒表面形成一层“白膜”。

它是怎样形成的?。

(二)实验设计1.设计发酵装置:根据图1-4a、4b回答(1)在酒精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12h)拧松瓶盖或打开排气口,其原因是什么?(2)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3)在图1-4b装置中:①充气口的作用是在发酵中补充氧气;②排气口的作用是在发酵中排出;③出料口的作用是便于;④排气口胶管长而弯曲的作用是防止。

2.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区别和联系:区别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微生物温度氧气联系酒精发酵为醋酸发酵提供____________。

3.发酵操作⑴材料选择和处理选择的葡萄,然后依次和榨汁。

高中生物 基础知识部分期末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生物 基础知识部分期末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生物基础知识部分期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1、几种常用发酵菌种的比较菌种项目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菌生物学分类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异养需氧异养需氧异养厌氧生产应用酿酒酿醋制作腐乳制作泡菜发酵条件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一直需氧一直需氧不需氧2、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中所用菌种及控制条件的比较制作内容比较项目果酒果醋腐乳泡菜所用菌种酵母菌醋酸菌主要是为毛霉乳酸菌控制条件O2的有无无氧有氧有氧无氧最适温度18℃~25℃30℃~35℃15℃~18℃常温时间控制10~12天7~8天腌制8天左右腌制10天左右其他条件封闭充气口适时充气控制盐酒用量控制盐水比例相关反应式3、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过程的比较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比较项目果酒和果醋制作腐乳的制作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制作原理果酒:无氧呼吸果醋:有氧呼吸多种微生物发酵泡菜制作:乳酸菌无氧呼吸亚硝酸盐检测: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实验流程图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果酒果醋让豆腐上长也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1、培养基的分类和应用划分标准培养基种类特点用途物理性质液体培养基不加凝固剂工业生产半固体培养基加凝固剂,如琼脂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分类、鉴定固体培养基加凝固剂,如琼脂微生物分离、鉴定、活菌计数化学组成天然培养基含化学成分不明确的天然物质工业生产合成培养基培养基成分明确(用化学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成)分类、鉴定目的用途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培养、分离出特定微生物鉴别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注意:培养基的配方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精品学案3:3-2-激素调节的过程 人教版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精品学案3:3-2-激素调节的过程 人教版

高中- 生物- 人教版(新教材)- 选择性必修1激素与调节的过程【学习目标】1.掌握血糖平衡及调节过程。

2.描述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

3.了解激素调节的特点。

【学习过程】〖知识梳理〗一、激素调节的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看图总结以下内容)血糖的来源有:、、主要来源是。

血糖的去向有:、、主要去向是。

血糖的正常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 请注意:糖代谢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 (2)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类重要激素注:肾上腺素对血糖调节的作用是:。

(3)、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传入神经注:血糖平衡的调节是_______和______共同调节的结果。

(4)反馈调节①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反过来又作为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②意义:反馈调节是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具有重要意义。

(5)糖尿病的原因是________分泌不足或活性低,导致葡萄糖进入_______受阻,因而组织细胞缺少葡萄糖,但血糖浓度_____,导致患者_______,引起尿液增加。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1)甲状腺激素①寒冷环境中的作用:。

②靶细胞:。

(2)调节过程①物质:a.;b.。

②结构:甲.;乙.;丙.。

③作用:Ⅰ.,Ⅱ.。

④调节类型:由Ⅰ、Ⅱ可知,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既有,又有。

(3)分级调节①概念:人们将之间存在的调控,称为分级调节。

②意义:分级调节可以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调节,有利于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思考〗如何区分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应用实践〗1.已知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请结合促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分析缺碘导致成年人患“大脖子病”的原因。

2.通过手术摘除健康大鼠的垂体后,其甲状腺功能表现为衰退,试分析其中原因。

〖深度解析〗-----激素的分级调节1.分级调节是下丘脑→垂体→靶腺体的分层调控,靶腺体可以是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和性腺。

高中生物选修1优质学案2-3-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人教版

高中生物选修1优质学案2-3-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人教版

第2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学习目标〗 1.说明突触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2.说明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突触传递的过程,明确信息流的传递特点,建立信息观。

2.社会责任:向社会宣传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

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结构突触由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

2.突触的常见类型A.轴突—细胞体型,表示为。

B.轴突—树突型,表示为。

注:神经元与肌肉细胞或某些腺体细胞之间也是通过突触联系的。

3.传递过程兴奋→轴突末梢→突触小泡移到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4.传递特点(1)特点:单向传递。

(2)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变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5.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判断正误(1)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属于胞吐()(2)突触由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3)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因此神经递质是大分子有机物()(4)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以及通过突触间隙都消耗能量()(5)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答案〗(1)√(2)×(3)×(4)×(5)×特别提醒(1)神经递质是小分子化合物。

(2)神经递质以扩散方式通过突触间隙,不需消耗能量。

(3)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其作用于突触后膜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1.据图1和图2分析,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的结果分别是什么?〖提示〗图1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图2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

2.为什么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要慢?〖提示〗兴奋在突触间传递要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中生物选修1学案:课题2--腐乳的制作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中生物选修1学案:课题2--腐乳的制作

省海中高二生物(选修)教学学案课题2 腐乳的制作一、达标(一)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二)重点和难点: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二.基础知识:(一)腐乳制作的原理1.腐乳的发酵有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如、、、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它是一种核生物,常见于、、、上。

新陈代谢类型是。

2.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分解成小分子的和;脂肪酶可以将水解成和。

3.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空气中的;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条件下,将优良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保证。

(二)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让豆腐长出毛霉→→→密封腌制。

(需天)(需天)(需月)(三)实验材料含水量的豆腐,盘子,盐,黄酒,米酒,糖,香辛料等,广口玻璃瓶,高压锅。

(四)实验设计即操作提示1.将豆腐切实若干小块2.豆腐块放在盘内,每块豆腐等距离排放,再用保鲜膜包裹。

3.将平盘放在温度为的地方并保持一定的,毛霉逐渐生长,大约后,豆腐表面丛生直立菌丝。

4.当毛霉生长旺盛,呈淡黄色时,去除保鲜膜,同时散去霉味约36h。

5.豆腐凉透后,将豆腐间的菌丝拉断,整齐排在容器内,准备腌制。

6.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以下称毛坯)分层摆放,分层加盐,并随层高而增加,在瓶口表面铺盐,以防止,约腌制8d。

7.将黄酒、米酒和糖、香辛料等混合制成卤汤。

卤汤酒精含量控制在为宜。

8.腌制过程要控制好材料的用量:一是控制好的用量:过多影响口味,过少容易。

二是控制卤汤中含量在12%左右:过高会延长腐乳的,过低可能导致。

9.广口玻璃瓶刷洗干净,用高压锅在1000C蒸汽灭菌30min,将腐乳成坯摆入瓶中,加入卤汤和辅料后,将瓶口通过,用胶条密封,常温下,六个月即可以成熟。

三、质疑、讨论讨论一:思考1:毛霉的代谢类型是什么?思考2: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由什么构成的?思考3:豆腐变为腐乳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有机物种类有何变化?例1、以下四种微生物都参与的豆腐的发酵,从代谢类型上考虑哪一项与其它三项有明显区别A.青霉B.酵母C.曲霉D.毛霉例2、葡萄糖在毛霉细胞质内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无氧呼吸B.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C.不产生CO2D.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例3、腐乳味道鲜,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是A.无机盐、水、维生素B.氯化钠、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C.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D.蛋白质、脂肪、氯化钠、水讨论二:思考: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例3、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B.含水量大于85%的豆腐利于保持湿度,适宜制作腐乳C.加盐和加酒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D.密封瓶口前最好将瓶口通过火焰以防杂菌污染讨论三:思考1:加盐腌制时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什么?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什么?思考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鱼和肉腌制起来长时间保存,加盐为什么能防止食品腐败?其原理是什么?用盐量对腐乳制作有哪些影响?思考3:配制卤汤时,卤汤的作用是什么?卤汤中的哪些成分具有防腐杀菌作用?思考4:概括在整个制作过程中,除了正常的清洗和消毒外,还有哪些防止杂菌感染的措施?思考5:发酵温度对腐乳制作有什么影响?四、传统发酵的总结归纳(一)微生物的类型1.毛霉等微生物能产生的胞外酶类主要有A.蛋白酶和脂肪酶B.蛋白酶和淀粉酶C.脂肪酶和淀粉酶D.肽酶和麦芽糖酶2.豆腐发酵过程中,毛霉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哪种物质的分解A.脂肪B.磷脂C.葡萄糖D.蛋白质3.霉菌细胞内各种细胞器所含的酶A.种类有差异,数量相同B.种类有差异,数量不同C.种类无差异,数量相同D.种类无差异,数量不同4.以下各种生物属于真核生物的是A.酵母菌、毛霉B.乳酸菌、醋酸菌C.酵母菌、醋酸菌D.流感病原体、蘑菇5.测定三类微生物对氧气的需要,让它们在三个不同的试管中生长,下图显示了细菌的生长层,据此判断:只能在有氧培养基中繁殖、只能在无氧培养基中繁殖、在有氧和无氧培养基中都能繁殖的微生物依次是A.Ⅲ、I、ⅡB.Ⅲ、Ⅱ、I C.I、Ⅱ、ⅢD.I、Ⅲ、Ⅱ6.下列有关腐乳制作的过程中,消毒灭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来腌制腐乳的容器,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B.装瓶前,要将腐乳进行高温消毒避免杂菌污染C.装瓶时,要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D.灭菌不仅是杀灭细菌,还要杀灭其他的微生物7.腐乳是我国民间传统发酵食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1.果酒制作的原理(1)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该过程用到的微生物是,它的代谢类型是,与异化作用有关的方程式有。

生活状态:进行发酵,产生大量。

(2)果酒制作条件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是。

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 PH呈;(3)红色葡萄酒呈现颜色的原因是:酒精发酵过程中,随着的提高,红色葡萄皮的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色。

(4)在、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它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2.果醋的制作原理(1)果醋发酵菌种是,新陈代谢类型。

(2)当氧气和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糖分解成,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将变为再变成醋酸,其反应式。

3.操作过程应注意的问题(1)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发酵瓶要用消毒。

(2)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出大约的空间。

(3)制作葡萄酒时将温度严格控制在,时间控制在 d左右,可通过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4)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时间控制在 d,并注意适时在充气。

4.酒精的检验(1)检验试剂:。

(2)反应条件及现象:在条件下,反应呈现。

5.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验流程挑选葡萄→→→→↓↓果酒果醋P4旁栏思考题1.你认为应该先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应该先冲洗葡萄,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因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杂菌。

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作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0C?制作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0C?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

200C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

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0C,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0C。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醋酸菌是好氧菌,再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养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P4:A同学: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制醋时,再将瓶盖打开,盖上一层纱布,进行葡萄醋的发酵。

来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因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杂菌B同学:分析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

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课题2 腐乳的制作1.制作原理(1).经过微生物的发酵,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和,脂肪被分解成和,因而更利于消化吸收。

(2).腐乳的发酵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如、、、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它是一种丝状,常见、、、上。

(3).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条件下,将优良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保证产品的质量。

2. 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让豆腐长出→→→密封腌制。

3.实验注意事项(1)在豆腐上长出毛霉时,温度控制在,自然条件下毛霉的菌种来自空气中的。

(2)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加盐,加盐量要随着摆放层数的加高而,近瓶口的表层要。

加盐的目的是使豆腐块失水,利于,同时也能的生长。

盐的浓度过低,;盐的浓度过高,。

(3)卤汤中酒精的含量应控制在左右,它能微生物的生长,同时也与豆腐乳独特的形成有关。

酒精含量过高,;酒精含量过低,。

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同时也有作用。

(4)瓶口密封时,最好将瓶口,防止瓶口污染。

P6旁栏思考题1.你能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

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在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2.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盐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

3.你能总结出王致和做腐乳的方法吗?让豆腐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密封腌制。

P7旁栏思考题1.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

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2.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

这层“皮”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对人体有害吗?它的作用是什么?“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

“皮”对人体无害。

P8练习1. 腌制腐乳时,为什么要随豆腐层的加高而增加盐的含量?为什么在接近瓶口的表面要将盐厚铺一些?越接近瓶口,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要随着豆腐层的加高增加盐的用量,在接近瓶口的表面,盐要铺厚一些,以有效防止杂菌污染。

2.怎样用同样的原料制作出不同风味的腐乳?(可以不看)在酒和料上作变动红腐乳:又称红方,指在后期发酵的汤料中,配以着色剂红曲,酿制而成的腐乳。

白腐乳:又称白方,指在后期发酵过程中,不添加任何着色剂,汤料以黄酒、白酒、香料为主酿制而成的腐乳,在酿制过程中因添加不同的调味辅料,使其呈现不同的风味特色,目前大致包括糟方、油方、霉香、醉方、辣方等品种。

青腐乳:又称青方,俗称“臭豆腐”,指在后期发酵过程中,以低度盐水为汤料酿制而成的腐乳,具有特有的气味,表面呈青色。

酱腐乳:又称酱方,指在后期发酵过程中,以酱曲(大豆酱曲、蚕豆酱曲、面酱曲等)为主要辅料酿制而成的腐乳。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1.乳酸菌代谢类型为,在情况狂下,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

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内都有分布。

常见的乳酸菌有和两种,其中常用于生产酸奶。

2.亚硝酸盐为,易溶于,在食品生产中用作。

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当人体摄入硝酸盐总量达g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到g时,会引起死亡。

在特定的条件下,如、和的作用下,会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亚硝胺对动物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3.泡菜制作大致流程:原料处理→→装坛→→成品(1)配制盐水:清水和盐的比例为,盐水后备用。

(2)装坛:蔬菜装至时加入香辛料,装至时加盐水,盐水要,盖好坛盖。

坛盖边沿水槽中,保证坛内环境。

(3)腌制过程种要注意控制腌制的、和。

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过短,容易造成,。

4.测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

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进行比较,可以大致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测定步骤:配定溶液→→制备样品处理液→P9旁栏思考题:为什么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酸奶的制作依靠的是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因此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

P10旁栏思考题:1.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不宜多吃腌制蔬菜?有些蔬菜,入小白菜和萝卜等,含有丰富的硝酸盐。

当这些蔬菜放置过久发生变质(发黄、腐烂)或者煮熟后存放太久时,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

2.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你认为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形成白膜是由于产膜酵母的繁殖。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泡菜发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气含量也很丰富,适合酵母菌繁殖。

P12练习:2.你能总结果酒、果醋、腐乳、泡菜这几种发酵食品在利用微生物的种类和制作原理方面的不同吗?你能总结出传统发酵技术的共同特点吗?果酒的制作主要利用的是酵母菌的酒精发酵,果醋的制作利用的是醋酸菌将酒精转变成醋酸的代谢,腐乳的制作利用的主要是毛霉分泌的蛋白酶等酶类,泡菜的制作利用的是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传统的发酵技术都巧妙的利用了天然菌种,都为特定的菌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最终的发酵产物不是单一的组分,而是成分复杂的混合物。

专题知识归纳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1.根据培养基的物理性质可将培养基可以分为 和 。

2.培养基一般都含有 、 、 、 四类营养物质,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 、 以及 的要求。

3.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

4.消毒是指 灭菌是指5.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消毒方法是 ,此外,人们也常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如用 、 等。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 、 、 ,此外,实验室里还用 或 进行消毒。

6.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方法步骤是⑴ ,⑵ ,⑶ ,⑷ ,⑸ 。

7.微生物接种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 和 。

平板划线 是指 。

稀释涂布平板法指 。

8.菌种的保藏: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 果酒和果醋的设计制作装置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腐乳的制作 腐乳的制作原理腐乳制作过程的控制条件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泡菜制作原理泡菜发酵条件 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1)临时保藏: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长成后,放入冰箱中保藏,以后每3—6个月,转移一次新的培养基。

缺点是:保存时间,菌种容易被或产生变异。

(2)长期保存方法:法,放在冷冻箱中保存。

P15旁栏思考题: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P16旁栏思考题:请你判断以下材料或用具是否需要消毒或灭菌。

如果需要,请选择合适的方法。

(1)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2)玻棒、试管、烧瓶和吸管(3)实验操作者的双手(1)、(2)需要灭菌;(3)需要消毒。

P17倒平板操作的讨论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 ℃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

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了。

2.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4.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

P18平板划线操作的讨论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

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