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平均速度导学案新人教版 精

合集下载

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平均速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平均速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情分析
由于本节课是学生的第一次分组实验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遵守实验室的要求,认真按照规则做好实验的习惯,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体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学习目标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学生按照学习目标及导学提纲上的要求,自学深思,勾画圈点,分析归纳;然后独立自主完成导学提纲中:
“一、基础感知”,和“二、深入学习”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并建立基本的实验探究体系

教师下发实验器材,提示学生按照《导学提纲》中“深入学习”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同时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要求学生看书完成《导学提纲》上的“基础感知”部分,了解“深入学习”部分,并在书上做标记。
教师在教室内巡视观察,在巡视中,记录每小组同学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将问题进行统一,便于后期点评。
测量平均速度
课题名称
测量平均速度
授课时间
教师姓名
学生年级
八年级
课时
1
课程标准描述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
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考试大纲描述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
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学生的第一次分组实验课。教师通过这节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巩固前面学习的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测出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而且要让学生知道平均速度的数值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路程中其大小会不同。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

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一、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物体的平均速度
二、加深对平均速度的明白得,学会分析速度的转变
【学习重点】一、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物体的平均速度
【学习难点】加深对平均速度的明白得,学会分析速度的转变
【自主学习】
【自学导航】1.在物理学中,用______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速度的公式是______、时刻的公式是______、路程的公式是______速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
3、咱们用______来测量长度,利用______来测量时刻
4、从速度公式______可知,若是咱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______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______,咱们就
能够够算出物体在这段时刻内的平均速度
【合作导学】
观看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视频,分析:
在测量速度进程中,假设斜面坡度过小,会怎么样?坡度过大会怎么样?
假设某组同窗听到撞击声后一段微小时间后才才停表计时,测量结果会如何?
【分层导练】一、某物理爱好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15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进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刻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依照图示完成下表.
(2)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什么缘故?
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S/cm26
时间t/s4
平均速度v/(cm/s)15
二、两个同窗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某次实验的过程如下图,图中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______ m/s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______ m/s

【总结提升】
.。

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掌握停表的使用,会测时间。

2、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重点)3、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学会在实验中收集数据,分析速度的变化温故互查:1、在物理学中,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计算公式是,速度的国际单位是。

3、我们常用来测量长度,利用来测量时间。

4、从速度公式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运动物体的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5、如图所示,停表的示数为 min s。

设计实验:1、实验原理: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计算的物理量有:3、需要的测量工具有:4、下图是利用已经准备好的实验器材设计的实验方案图5实验步骤:⑴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并填入表中。

⑵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 并填入表中。

⑶根据测得的s、t,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并填入表中。

⑷将挡板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挡板的距离s1, 并填入表中。

⑸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1所用的时间t1,算出平均速度v1,并填入表中。

⑹计算小车下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及平均速度v2,并填入表中。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将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填入下表路程s/cm时间t/s速度v/(cm/s)全程s =t =v =前半路程s1 =t1 =v1 =后半路程s2 =t2 =v1 =分析与论证:1比较小车前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越来越,说明小车做的是运动。

2,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使斜面的坡度些。

课堂练习:1、在“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中,小明设计如图示测小车平均速度的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___(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___________cm tBC=___________s v=___________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填“大”或“小”)、达标检测: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A、人眼睛迅速眨一下B、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C、中学生平均行走一步D、人打一个阿欠2、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如图4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甲图和丙图B、甲图和丁图C、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图4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A、1、5m/sB、2m/sC、1m/sD、2、5m/s4、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 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图5A、5m/sB、10m/sC、15m/sD、20m/s5、出租车司机在某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5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中心任务:会使用测量工具,会处理实验数据设问导读测量平均速度实验:1. 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4、实验中斜面的倾斜坡度要(大或小),目的是。

5、实验中斜面底端的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6、步骤:(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₁;(2)释放小车,用停表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₁;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₁;(3)根据测得的s₁、t₁,利用公式v=st(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₂和小车从顶端滑到金属片所用的时间t₂,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₂。

7、通过上述的数据可知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在不同的路段,小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也不同。

自我检测:1、如图所示是小明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2)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撞到金属片后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明让小车从斜面中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所用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他的做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4)若小车通过上半段和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₁、v₂,则两者的大小关系为v1 v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1.4 测量平均速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初步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准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要求较高。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实验器材、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教师演示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运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问题导入小明放学回家骑车行驶在斜坡上,感觉车越往下运动速度越快。

小明想: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究竟有没有变化呢?能否设计一个类似实验来研究呢?推进新课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1.实验原理:v=s/t2.实验器材:小车、带金属档片的斜面、停表、刻度尺3.设计实验——实验装置:4.进行实验——实验步骤:步骤进行: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 1,把s 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

3).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v 1=s 1t 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学习重点】:在实验中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学习难点】:如何准确的测量出小车的运动时间。

【自主预习】1.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都要首先了解它的__量程和分度值_,读数时,一定要有一位__估读__值。

2.使用停表:①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②停表的读数:使用停表前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

小盘:通常有30刻度(甲图)和60刻度型(乙图).30刻度型则每格代表0.5分钟,60刻度型每格则代表0.25分钟。

大盘:大盘每圈代表30s,共60个大刻度,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5个小刻度,所以每格大刻度代表0.5s,每格小刻度代表0.1s,这也是停表精确度为0.1s 的原因。

读数结果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则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31-60s 。

每次读完后要_归零。

实验前先多练习几次停表的使用。

甲乙 【合作探究】探究一: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v =st.3.测量的物理量:路程s 和时间t 。

实验时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用公式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车的平均速度。

4.实验装置图:5.实验器材:长木板、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1)斜面的作用:使小车获得运动的动力。

(2)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测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怎样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学习重点、难点)2.测量物体平均速度有什么其它的方法?课前预习学案一、认真阅读课本第23页《测量平均速度》,自主完成下列问题:1.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战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 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 速度快。

2.由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 =可知,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一般需要测量 、 两 个物理量,测量工具分别为 、 。

3.观察下图的停表(秒表),每一小格代表 s ,此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 s 。

4.一辆小汽车在京沈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上图所示的A 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h ;当车经过B 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7h48min ,则小汽车从A 处到B 处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在A 、B 之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二、学生展示+教师点拨课内活动学案情景创设:(教师完成)任务一:怎样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实验目的:练习用 和 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距沈阳 距沈阳A B2.实验原理:(用公式表示)。

3.实验器材:、;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1)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2)使用秒表前应观察什么?4.实验步骤:①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小木板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了路程s1,填入表格中;②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小木板的时间t1,填入表格中;③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v1=s1/t1算出小车通过全车的平均速度v1;④将小木板移至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小木板的距离s2;⑤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

5.实验表格:6.实验结果讨论:通过实验求得的v1、v2是否相等?,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由此,你对“平均速度”有了怎样的认识?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这段路程或在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四课堂小结:
测平均速度的原理和测量工具
五当堂检测:
练习册P7填空题
六作业布置:
练习册P7—P8
通过思考如何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既能了解学生对速度公式的理解与运用的情况,又能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让学生先阅读、自学、思考,再让学生思考测平均速度的原理、器材、步骤等,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通过课堂提升使学生 更进一步理解、掌握知识,达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方法与过程:体会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 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通过课堂小 结,强调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通过课堂检测,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一、实验目的: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实验原理:v=s/t

五、收集数据的表格:
教学反思
二新知导读:
1阅读p23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思考:
(1)实验原理
(2)实验中需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
(3)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 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
(4)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
三课堂提升:
测量刘翔110m栏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 是什么?实验中需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
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时间
分配
导课3分、自学10分、合作交流15分、小结3分、巩固9分
学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测量平均速度”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和“测量平均速度”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测量平均速度”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3. 通过实验,学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距离和时间,从而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4. 了解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确保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准确性,减小误差等。
5. 能够运用所学的平均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实验过程中误差的减小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测量平均速度”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测量平均速度”内容,强调“测量平均速度”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测量平均速度”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4. 团队合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为v=Δx/Δt。
(2)掌握计算物体平均速度的方法:能运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的平均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问题驱动:提出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平均速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平均速度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平均速度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平均速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平均速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平均速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测量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4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解成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的运动速度。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过程与方法:3.能写出比较完整的探究报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知道个人的见解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教学重难点】1.调整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不能让小车滑得太快。

2.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一定要注意停表的使用。

【教学步骤】【自主学习案】1.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都要首先了解它的__量程和分度值__。

2.长度的测量值中,一定要有一位__估读__值。

3.使用秒表要会按表上的按钮,读数时小圈读__分__,大圈读__秒__。

4.长度的测量时,刻度尺的__放法__和__读数__要规范准确。

5.秒表的使用要熟练,读数要正确,每次读完后要__归零__。

【课堂导学案】一、讲授新课1.测量平均速度:(1)想想议议:①实验原理是什么?②你能说出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吗?③你能简单描述实验的操作方法吗?④你会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吗?(2)学生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2.停表的使用:(1)教师展示停表(指针式或数字式),介绍使用方法及技巧。

(2)学生练习停表的使用。

3.学生实验:(1)学生实验注意:①分组实验,每组至少6人,实行组长负责制;②在斜面上选取三个点:起始点A、终点B和中间位置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这三段路程的长度;③两个同学配合反复练习停表的使用,力争计时准确;④注意斜面的坡度不要太大。

(2)学生实验,教师适时点拨。

(3)分组展示实验成果。

(4)操场上实测平均速度(3人一组进行)。

二、课堂小结1.实验原理:v =s t 。

2.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斜面、小车、金属片。

3.实验方法:用停表测出小车在斜面某段路程上运动的时间t ,用刻度尺标出这段路程的长度s ,利用v =s t求出平均速度。

【拓展练习】1.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跑前24 m 用了4 s ,跑完100 m 用了12 s ,该同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是( B )A .6 m/sB .8.3 m/sC .7.15 m/sD .7.75 m/s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0 s 内通过的路程是20 m ,则它在前2 s 内通过的路程是( A )A .等于4 mB .大于4 mC .小于4 mD .以上均有可能3.钢球沿20 m 长的斜面滚下后,又在水平地面上滚动25 m 距离才停止。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人教版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人教版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么特点吗?
1.实验的原理:v=s/t
2.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带金属档片的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让小车走得慢一点,路程适当长一点,则测量的误差可以小一点,金属档片的作用是便于计时。
3.待测物理量:用刻度尺(卷尺)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量物体运动相应距离所需的时间,用v=s/t求出平均速度。
(1)前10 min的平均速度;
(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解:(1)前10 min的平均速度v1=s1/t1=3000 m/600 s=5 m/s。
(2)后5 min运动的路程s2=5 min×240 m/min=1200 m,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s1+s2)/(10 min+5 min+5 min)=4200 m/1200 s=3.5 m/s。
正确。可设出时间t,表示出路程s=vt,与上类似,由公式推出结果。
【展示交流】
【精讲点拨】
如图所示,一列长为120 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 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 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提示: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等于火车长+桥长。
【即时练习】
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 min走了3 km,停止5 min后,又以240 m/min的速度运动了5 min。求:
二:针对上述实验,判断下列说法,并作简要分析
说法1:该实验如果测出上半程和下半程速度分别为v1v2,则全程的速度是(v1+v2)/2。
错误,应设出路程s,表示出时间s/v,由公式推出结果,如下:
v===
说法2:该实验如果测出上半段时间和下半段时间的速度分别为v1v2,则全程的速度是(v1+v2)/2。
【当堂练习】
见训练案基础部分。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知识和技能目标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兴趣学习重点:掌握用秒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学习难点:实验操作、纪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学法指导:通过亲手实验体验秒表和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第二部分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内容,配置相应练习题,含基础、能力、适当提高三个档次,指导学生小组间交流研讨,找出共性问题)1、观察如3-12图的停表(秒表),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___s,此时的秒表图3-12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_s。

图3-132、一辆小汽车在京沈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314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图3-14A、甲图和丙图B、甲图和丁图C、乙图和丙图D、乙图和丁图7、一小车以3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6 s开始刹车,又经过4、4 s滑行52 m后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停车,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

教师评语:(教师批改,包含课前预习导学内容和课堂训练巩固内容)第三部分课后反思1、学后记:(要求:可写收获,也可记课上生成的方法与规律性知识,或问题整理等)2、教后记:(1、提炼交流研讨和课上检测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及教学案编写中通过教学发现的问题,为教学案的循环使用做准备。

2、尤其要注意反思指导学生预习的措施、方法是否恰当,注重总结预习的效果。

)第四部分家长签字:。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学生探究实验报告提出问题: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猜想或假设: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设计实验方案:让小球从斜面顶端A 下滑,通过相同的路程(距离) sAB 、sBC 、sCD 所用的时间为tAB 、tBC 、tCD ,根据v=t s,算出小球通过AB 、BC 、CD 段路程时速度vAB 、vBC 、vCD ,就可以知道小球在斜面上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了。

为了便于准确地测量路程和时间用金属片(金属档板)分别固定在B 、C 、D 三个位置。

实验器材:斜面、刻度尺、小球、停表、金属片。

实验步骤:1.在斜面上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作记号B 、C 、D ,让sAB=sBC=sCD=10m2.将金属片固定在B 处,用停表测出时间t1,tAB=t1,记在下表中。

3.将金属片固定在C 处,用停表测出时间t2,tBC=t2-t1,记在下表中。

4.将金属片固定在D 处,用停表测邮时间t3,tC D=t3-t2,记在下表中。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1)实验结论:(小球在斜面上下滑运动,速度发生变化,越来越快)实验评估:(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失误?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实验交流:(把你的探究过程及结论告诉同学和老师,或者把这个探究记录给他们看,征求他们的意见。

既要改正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又要为自己的正确观点和做法辩护。

把交流情况写在这里。

)[师]实验前要做好准备工作:1.组装斜面,调整斜面的高度,使小球刚好从斜面上滑下,小球下滑太快,不易计时,让学生反复练习几次,使得每次小球从斜面顶端放开后都得沿斜面滑下。

2.学生练习停表的操作:启动、停表、回表、读数,两个学生配合,一个学生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倒数“3、2、l 、0”,当读到“0”时,将小球从斜面顶端放下,另一个同学同时启动停表。

当小球滑到斜面底端撞击金属片发出响声时立即停表。

回表,重复几次这样的练习。

两个学生交换进行同样的练习,作到比较熟练计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
1.怎样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学习重点、难点)
2.测量物体平均速度有什么其它的方法?
课前预习学案
一、认真阅读课本第23页《测量平均速度》,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战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 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 速度快。

2.由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 =t
s 可知,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一般需要测量 、 两 个物理量,测量工具分别为 、 。

3.观察下图的停表(秒表),每一小格代表 s ,此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 s 。

4.一辆小汽车在京沈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上图所示的A 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h ;当车经过B 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7h48min ,则小汽车从A 处到B 处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在A 、B 之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二、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课内活动学案
情景创设:(教师完成)
任务一:怎样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实验目的:练习用 和 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距沈阳 距沈阳
A B
2.实验原理:(用公式表示)。

3.实验器材:、;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1)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2)使用秒表前应观察什么?
4.实验步骤:
①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小木板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了路程s1,填入表格中;
②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小木板的时间t1,填入表格中;
③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v1=s1/t1算出小车通过全车的平均速度v1;
④将小木板移至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小木板的距离s2;
⑤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

5.实验表格:
6.实验结果讨论:
通过实验求得的v1、v2是否相等?,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由此,你对“平均速度”有了怎样的认识?
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这段路程或在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严格地讲,离开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

任务二:你知道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其它方法吗?
再次认真阅读课本第24页内容,了解其它测量物体速度的方法。

1.利用频闪照相机测速
例题1: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记
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右图所示。

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
s,平均速度为m/s,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1.现代测速方法还有:
(1)超声波测距法测速;
(2)雷达测速;
(3)车速表测速。

例题2:右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车以此速度从甲地驶向乙
地,若两地之间的路程约为3.2×105m,则()
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s
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h
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s
D.该汽车只要40小时就可到达乙地
教学反思:
《测量平均速度》当堂检测
1.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快慢的
C.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D.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 AB= cm, t BC= s,v 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填“大”或“小”)。

甲乙
第2题图第3题图
3.小唐同学一家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该车行驶过程中速度基本没变,过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乙所示,那么这段路程的行驶时间约为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