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专题复习五课外文言文阅读1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一)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一)(一)(12分)河之鱼①[宋]苏轼②,怒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
飞鸢过而攫之,磔其腹③而食之。
好游而不知止,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妄肆其忿,至于磔腹而死,可悲也夫!(选自《苏东坡寓言选译》,张忠全编译,四川大学出版社) 【注释】①《河之鱼》为苏轼《二鱼说》中的一篇。
②鬣(liè):鱼类颌边的髫。
③磔(zhé):撕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1)飞鸢过而攫.之( ) (2)磔其腹而食.之( ) (3)好.游而不知止(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游于桥间而触其柱不知远去。
3.下面这句话连用两个“怒”字。
请细细品味,说说“怒”字的表达效果。
(3分)怒其柱之触己也,则张颊植鬣,怒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
4.苏轼写这个小故事,既“悼世之人”又“以自警”,你从文中获得了什么警示?(4分)(二)(12分)怒蛙说(节远)[南宋]陈傅良日有乌①,月有蛙②。
蛙与乌相遇,乌戏蛙曰:“若,脔③肉耳。
跃之高不咫尺焉能为哉!蛙曰:“吾已矣,若无靳④我!”乌曰:“若亦能怒邪?”蛙曰:“吾翘吾腹,翳⑤太阴之光;呀⑥吾颐,啖其壤;瞠吾目,列星不能辉,奚不能怒!若不吾信,月于望⑦,吾怒以示若。
”其望,月果无光。
他日,蛙遇乌曰:“曩吾怒,得毋惕乎?”乌曰:“若焉能惕我哉!吾振吾羽,翳太阳之光;肆吾咮⑧,啄其壤,徐以三足蹴之,天下不敢宁而居。
吾视若之怒,渺矣,奚以若惕为!若不吾信,月于朔,吾怒以示若。
”其朔,日果无光。
啬人⑨伐鼓,驰且走焉。
(《立斋先兰文集》) 【注释】①乌:古代神话传说,大阳中有三只脚的乌鸦。
②蛙:蟾蜍,古代神话传说,月亮上有蟾蜍。
③脔(lu án):切成块的肉。
④靳(jìn):嘲笑,侮辱。
⑤翳(yì):遮蔽。
⑥呀:张开。
⑦月于望:农历的每月十五那天,下文的“月于朔”就是农历的每月初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1》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1》关羽传(节选)建安五年,曹公①东征,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绍遣大将颜良攻白马②,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初,曹公壮③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④问之。
”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终不留,吾当立效⑤以报曹公乃去。
”辽以报曹公,曹公义之。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羽尽封⑥其所赐,拜书⑦告辞。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注】①曹公:即曹操。
下文的“羽”和“绍”分别为关羽、袁绍。
②白马:地名。
③壮:赞许。
④情:人情,感情。
⑤效:功劳。
⑥封:封存。
⑦拜书:呈上书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曹公东.征( )(2)禽.羽以归( )(3)谓.张辽曰( )(4)曹公义.之( )2.下列各句与“无久留之意”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礼之.甚厚B.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C.不可背之.D.左右欲追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2)4.阅读上文,说说该文中的关羽是怎样的一个人。
关羽传(节选)1. (1)向东边,到东边;(2)同“擒”,捉住;(3)对……说;(4)认为……讲义气。
2. B(此项为助词,其他三项为代词。
)3. (1)曹操赞赏关羽的为人,但是发觉关羽没有久留之意。
(2)我一定要立功来报答曹公才会离开。
4.英勇善战,重义气。
【参考译文】建安五年,曹操东征,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关羽为偏将军,待他非常客气。
袁绍派遣大将军颜良到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关羽策马驰入千军万马之中刺杀颜良,袁绍的众多将领没有人能够抵挡他,于是解了白马之围。
当初,曹操佩服关羽的为人,而观察他的心情神态并无久留之意,对张辽说:“你凭私人感情去试着问问他。
”不久张辽询问关羽,关羽感叹地说:“我非常清楚曹公待我情义深厚,但是我受刘将军的深恩,发誓与他同生死,不能背弃他。
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课外文言文复习(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一.论桓范陈宫司马懿讨曹爽,桓范往奔之。
懿谓蒋济曰:“智囊往矣!”济曰:“范则智矣,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
”范说爽移车驾幸许昌,招外兵,爽不从。
范曰:“所忧在兵食,而大司农印在吾许。
”爽不能用。
陈宫、吕布既.擒,曹操谓宫曰:“公台平生自谓智有余,今日何如?”宫曰此子不用宫言不然未可知也!仆尝.论此二人:吕布、曹爽,何人也?而为之用,尚何言智!臧武仲曰:“抑君似鼠,此之谓智。
”(《东坡志林》)已总认为自己智慧有余,今天怎么了?”陈宫说:“这小子不听我的话,不然,还不知道谁胜谁败呢!”我曾经评论过这两个人:吕布、曹爽,是什么人呢?被他们使用,还谈什么有智1.请用 | 标示文中加波浪线语句需要停顿的地方。
(2分)宫曰此子不用宫言不然未可知也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吕布既.擒:仆尝.论此二人3.苏轼通过这篇文章宣扬了怎样的“智”?(2分)答:1.宫曰|此子不用宫言|不然|未可知也!2.已经曾经3.不仅要有过人的聪明才智,更要有知人之明。
(或:不仅有聪明才智,更要能运用自如,不受他人限制。
)二.治国犹栽树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译文:贞观九年之时。
唐太宗对侍臣说:“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了京师,宫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
隋炀帝仍旧不满足,搜刮不停,并且东西讨伐,用尽兵力发动战争,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导致了灭亡。
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的。
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这使得天下平安无事。
于是就能不兴徭役,谷物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
帝王能做到清静,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八上语文专题复习五: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
八上语文专题复习五:课外文言文阅读2十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杨继盛七岁失母。
庶母妒,使牧牛。
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
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
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
家贫,益自刻厉。
贬狄道典史①。
其地杂番②,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白余人,聘三经师教之。
鬻③所乘马,岀妇服装,市出资诸生。
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④ 薪二白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⑤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注释】:①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
②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
③鬻[yul:卖。
④仰:依赖、依靠。
⑤我曹:我们。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⑴心好之()⑵继盛简了弟秀者百余人()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3.“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可见杨继盛在番民心中很有威望。
请写出番民“信爱”杨继盛的原因。
(2分)十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7分)烟艇记[南宋]陆游陆子寓居,得屋二楹①,甚隘而深,若小舟然,名之曰烟艇。
客曰:“异哉!屋之非舟,犹舟之非屋也。
以为似欤?舟固有高明奥丽②逾于宫室者矣。
遂谓之屋,可不可耶?”陆子曰:“予少而多病,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盖尝慨然有江湖之思,而饥寒妻子之累劫而留之,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之间,未尝一H忘也。
使加数年,男胜锄犁,女任纺绩,衣食粗足,然后得一叶之舟,入松陵,上严澈,历石门、沃洲,而还泊于玉笥③之下。
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虽然,万钟之禄,与一叶之舟,穷达异矣,而皆外物。
吾知彼之不可求,而不能不眷眷于此也。
其果可求欤?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H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虽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棹④,瞬息千里者,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一日记。
(选自《渭南文集》,有删改)【注】①楹:间。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精讲精练
_问__集__市__上__(_围__观__)_的__人__何__处__是__南__,__何__处__是__北___,__面__向__南__方__拜___
_了__又__拜__,__然__后__受__刑__而__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浓郁,我心里很是喜爱它啊。只是又害怕陆上之行不能养好它们,就把它们
送给九江道士胡洞微,让他好好照顾。我再经过这里的时候,将要问问它们
是否安好。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上一 栏目
(
1234
下一 栏目
二
)
(二)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 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 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 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 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上一 栏目
(
1234
下一 栏目
二
) 3.“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有什么作用?
_侧__面__描__写__,__衬__托__了__文__天__祥__大__义__凛__然__的__气__节__和__视__死__如__归__的_ 爱 _国__精__神__。__________ 4.文孟天子祥关被于俘“后大面丈对夫死”亡的,著面名对论威断逼,利在诱文,天一祥身身浩上然是正如气何, 体从现容的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
下一 栏目
八上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一) 2023年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含答案)
八上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3)良.多趣味(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①沿溯.阻绝①素湍绿潭①属.引凄异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文中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
B.文章采用了对偶句式,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朝发白帝,暮到汉陵”等。
C.第三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D.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渔者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复习十一: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柳陌祁彪佳出寓园,由南堤达豳圃①,其北堤则丰庄所从入也。
介于两堤之间,有若列屏者,得张灵墟书曰“柳陌”。
堤旁间植桃柳,每至春日,落英缤纷,微腮②偶过,红雨满游人衣裙,予以为不若数株垂柳,绿影依依,许渔父停桡③碧阴,听黄鹂弄舌,更不失彭泽家风④耳。
此主人⑤不字桃而字柳意也。
若夫一堤之外,荇藻交横,竟川含绿,涛云耸忽,烟雨霏微,拨掉临流,无不率尔休畅矣。
【注释】①豳圃(bīnpǔ):与文中的“寓园”“丰庄”均为地点名称。
②嗯(sī):风。
③桡(ráo):与下文的“掉”都指船桨。
④彭泽家风:指像陶渊明归隐后那样的生活风貌。
⑤主人:作者自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予以为不若.数株垂柳若:________(2)每至.春日至:___________(3)竟.川含绿竟:_____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介于两堤之间,有若列屏者,得张灵墟书曰“柳陌”。
(2)此主人不字桃而字柳意也。
3.作者为什么将种着桃柳的那条路取名“柳陌”?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二)登燕子矶记王士禛(zhēn)矶在观音门东北,三面临江,削壁巉(chán)岩,石笋林立。
观音山蜿蜒数十里,东与长江相属,至此忽突起一峰,单椒①秀泽,旁无附丽②,傲睨诸山,偃骞③?不相下。
大江从西来,吴头楚尾④,波涛浩渺中砥柱怒流。
西则大孤、小孤,东则润州之金、焦,而矶踞金陵上游,故得名尤著。
矶上有祠,祀汉寿亭候。
祠南,亭三楹,壁间题字丛杂不可读。
折而东,拾级登绝顶,一亭翼然,旷览千里,江山、云物、楼蝶(dié)、烟火、风帆、沙鸟,历历献奇,争媚于眉睫之前。
西北烟雾迷离中,一塔挺出俯临江浒者,浦口之晋王山也。
山以隋炀得名。
东眺京江,西溯建业,自吴大帝?以迄梁、陈,凭吊兴亡,不能一瞬。
咏刘梦得“潮打空城”之语,惘然久之。
时落日横江乌柏十余株丹黄相错,北风飒然,万叶交坠,与晚潮相响答,凄栗惨骨,殆不可留。
八上语文专题复习五课外文言文阅读1.docx
八上语文专题复习五: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冃。
(15分) 患盗论刘敞天下方患盗。
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 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 ”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 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
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 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白姓而为盗 矣。
此所谓盗有源也。
”【注释】①顾:只是;②修:贯彻得好;③慢:疏忽。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3分)① 盗可除乎 ② 衣食不足 ③ 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 2-下列句子中的“或' )(3 分)A. 而或长烟一空B.C.或以钱币乞之D.或异二者之为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⑴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⑵则攻城邑略白姓而为盗矣。
4•作者认为产生“盗”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3分)二、(9 分)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遇边塞亭障, 呼老兵诣道边酒堺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 正,必无所疑乃已。
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
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 坠崖谷,亦无悔也。
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烽然若神人C.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 )( )( )与“或问刘子曰” 或王命急宣中的“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呼老兵诣道边酒堺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3.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
(3分)三、古文阅读(4分)桑干枝水又①东流,长津委②水浪,通结两湖,东湖西浦③水,渊潭相接,水至清深,晨凫④水夕雁,泛滥其上,黛屮素鳞⑤水,潜跃其下。
俯仰⑥水池潭,意深鱼鸟⑦水,所寡惟良木⑧水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05 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五课内文言文阅读(过关练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三峡郦道元(10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略无阙.处____________ (2)沿溯.阻绝____________(3)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 (4)属.引凄异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笔下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同“缺”,空隙、缺口(2)逆流而上(3)文中指飞奔的马(4)连接2.(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八上文言文课外阅读及答案
八上文言文课外阅读及答案1. 8年级课外古文阅读及答案(一)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诋毁,指责)处,姑置之。
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
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又改正之。
如此数四,方敢示人。
”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
余云:“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 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
齐己《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枝开。
”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
”齐乃下拜。
某作《御沟》诗曰:“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
”以示皎然。
皎然曰:“‘波’字不佳。
”某怒而去。
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
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
”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姑置之(2)方敢示人(3)无处濯尘缨(4)某怒而去2下列黑体字与“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中的“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妇抚儿乳 B处处志之 C亲贤臣,远小人D策之不以其道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2)须臾,其人狂奔而来 4文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5两文的内容都与作诗有关,但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
(二)唐太宗论弓矢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曰‘皆非良材’。
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
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
③弓工:造弓的工匠。
④邪:不正。
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
更,轮流。
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1解释下列黑体字。
(1)朕少好弓矢(2)皆非良材(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4)数延见2 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皆以美于徐公D咨臣以当世之事3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三)鲍君昔有人设罝①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注:①罝:网,用以捕鸟兽. 1解释文中黑体字。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概述本文档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的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完整版,共计800字以上。
以下是各篇文言文的简介和概要。
篇一:《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一篇著名的文言文。
文章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周围的山水,同时抒发了对祖国的深情和对人民的忧虑。
这篇文章行文流畅,富有诗意。
篇二:《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唐代文学家杜甫所创作的一组诗歌作品。
这些诗歌描绘了社会现实、人民疾苦以及自然景观,充满了激情和深思。
每首诗都独特而感人,对于理解唐代社会和人文风貌有着重要的意义。
篇三:《卜居》《卜居》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诗歌作品。
这首诗以描述作者的生活环境和对逸居的追求为主题,表达了对宁静和自由的向往。
诗意深邃,字里行间透露着诗人的情感和哲思。
篇四:《出使十一月二十七日别蜀诸公去京》《出使十一月二十七日别蜀诸公去京》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创作的一篇诗歌作品。
这首诗以描述作者辞别蜀地的情景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告别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用词简练,意境深远。
篇五:《观堵场尉碑过家铺古雪》《观堵场尉碑过家铺古雪》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篇散文作品。
文章通过观察家乡的雪景,引发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语言优美,富有感情。
篇六:《孔子家语·尧曰》《孔子家语·尧曰》是战国时期孔子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本篇以尧帝的言行为主线,阐述了尧帝的为人处世之道和治理国家的理念。
文章思想深刻,言简意赅。
篇七:《孟子·告子下》《孟子·告子下》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著名篇章之一。
文章以对话形式,讲述了孟子与一位年轻人的对话,以温和的方式引导他明辨是非、求知向善。
本文语言简明,道理深邃。
篇八:《礼记·王制》《礼记·王制》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章节。
这篇文言文主要介绍了古代王朝的制度和礼仪,以及对于君主和臣民的责任和义务。
统编版语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第一课《三峡》(一)《三峡》阅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文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
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晴初霜旦初生牛犊 B.哀转久绝巧妙绝伦C.不以疾也讳疾忌医 D.高猿长啸拔苗助长3.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描写水势盛大,又用“,”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
(用原文的语句填空)4.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来源】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三峡》与《入蜀记》比较阅读。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精选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精选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学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2)乃四顾胆落()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2)椎鼓径进……____________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二、鲁人徙越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14.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2)以子之长15.翻译划线句。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三、农夫殴宦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1)才与绢数尺(2)农夫涕泣(3)不取直而归(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刀劈狼首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八上课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1. 晚游六桥待月记①袁宏道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②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提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③“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④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注)①此文为作者辞去吴县知县,乘兴漫游吴越时所作;②石篑:作者朋友,公安派作家;③罗纨,丝织品,这里指穿罗纨制作的衣服的人很多;④夕舂:夕阳的代称。
1.解释加点词语。
梅花为.寒所勒(被)尤.为奇观(副词更)石篑数.为余言(多次)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旧的,原来的)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当时)(喜欢)(离开)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2分)A.今岁春雪甚.盛急湍甚.箭(《与朱元思书》)B.与.杏桃相次开放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C. 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故.渔者歌曰(《三峡》)D.止午、未、申三时.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3.给文中画线句断句。
(断4处)(2分)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4.与例句“梅花为寒所勒”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A.一日之盛为朝烟B.余时为桃花所恋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歌吹为风5.从本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与常人不同的审美情趣,请你找出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出来,并结合文章结尾句,品析本文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2分)解析:他人急于赏梅之时,作者却为桃花所恋:杭州人游西湖是在午、未、申三个时间,作者却认为西湖景色以朝阳初升和夕阳未下时为美,月景更是妙不可言。
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课外文言文阅读
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黄牛滩(12分)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两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郦道元《水经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1)江水又东.()(2)此岩既.高()(3)犹.望见此物()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3分)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
3.“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的原因是什么?(3分)4.篇末引用行者之谣起到什么作用?(3分)(二)(12分)(苏轼)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③。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④以守卒全其城。
(《宋史·苏轼传》)【注释】①涂潦:道路泥泞积水。
②锸(chā):铁锹,掘土的工具。
③版:古城墙之夹板,中填土石,夯实,垒而成墙。
④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断三处。
(3分)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3分)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3.苏轼在洪水泛溢“城将败”之际,采取的措施有(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⑴⑵⑶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苏轼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3分)(三)(10分)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专项复习之课外文言文阅读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专项复习之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入蜀记二十三日,过巫山①凝真观②,谒妙用真人③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④,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⑤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祠旧有乌数百,送迎客舟。
①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②凝真观:即神女祠,在巫山飞凤峰下。
据《元一统志》说:“唐仪凤(高宗的年号)初置神女祠,宋宣和(徽宗的年号)改曰凝真观。
”③妙用真人:后世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号。
④霄汉:云霄和天河,指天空。
⑤无纤翳:没有丝毫云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谒妙用真人祠谒:拜见(2)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全,都(3)是日是:这(4)如鸾鹤翔舞徘徊如:像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2)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4.选文所写的山有怎样的特点?高、奇、秀。
5.选文与郦道元的《三峡》所抒发的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参考译文: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
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天空,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都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最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这一天,天空晴朗,四周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真人祠以前有数百只乌鸦,迎送来往的客船。
(二)滇游日记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
部编人教版语文 八上 期末 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习题课件
5.本文写于苏轼被贬惠州后。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达了 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者身处逆境却不戚戚于怀,把深浓情致灌注于奇山异水中, 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附参考译文: 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山佛迹院,在
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 在稍稍偏北的地方,又有高百丈的瀑布。山势有八九个转折处,每 处都有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往下放五丈,还到不了底。(瀑 布泻入潭里溅起的水花)像飞舞的雪,(水声)像雷鸣,令人既喜又惊。 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就是所谓佛的痕迹。
D.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解析】A 项,动词,认为/介词,用;B 项,结构助词,的;
C 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D 项,副词,就是/副词,竟然。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你想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 (2)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傍晚回去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下 山上山穿过几个山谷,到了江边,此时山中月亮出来,我们在江心 划船,用双手捧着珠玉般的月影。回到家已经是二更时分,我与苏 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再也睡不着了。写 下这些文字交给苏过。东坡记。
(四) 上①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②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 冒资荫③,敕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④。”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 “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⑤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 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
(五) 安世①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②谏官,未拜命,入白③母曰: “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④。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⑤,以身 任责,脱有触忤⑥,祸谴立至。主上⑦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 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 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⑧得罪流放,无问远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上语文专题复习五: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5分)
天下方患盗。
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
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
此所谓盗有源也。
”
【注释】①顾:只是;②修:贯彻得好;③慢:疏忽。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3分)
①盗可除乎()
②衣食不足()
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
2.下列句子中的“或”与“或问刘子曰”中的“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而或长烟一空 B.或王命急宣
C.或以钱币乞之D.或异二者之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
⑴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
⑵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
4.作者认为产生“盗”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3分)
二、(9分)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
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 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
C.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 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
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3.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
(3分)
三、古文阅读(4分)
桑干枝水又①东流,长津委②水浪,通结两湖,东湖西浦③水,渊潭相接,水至清深,晨凫④水夕雁,泛滥其上,黛甲素鳞⑤水,潜跃其下。
俯仰⑥水池潭,意深鱼鸟⑦水,所寡惟良木⑧水耳。
【注】①桑干枝水:今称黄水河。
②委:弯曲,曲折。
③浦(pǔ):湖泊。
④凫(fú):野鸭。
⑤黛甲素鳞:代指鱼鳖等水族。
黛:青黑色。
素:白色。
⑥俯仰:代指“观望”。
⑦意深鱼鸟:寄深意于鱼鸟,物我交融。
⑧寡:少。
良木:美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
桑干枝水又东流()水至清深()
2、短文描绘了两湖什么样的景色?(2分)
四、文言文阅读。
(10分)
言志①
《论语》
颜渊、季路侍②。
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
”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注释】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治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知。
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
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做侍。
③盍:何不。
④裘:轻暖的皮袄。
⑤憾:遗憾。
⑥伐:夸耀。
⑦施:表白。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盍各言尔志(助词,无义)
B.衣轻裘(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C.敝之而无憾(弄坏,使……破旧)
D.无施劳(功劳)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2分)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愿闻子之志
C.策之不以其道
D.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3.请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3.“言为心声”,本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
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2分)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
四知(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