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人教版必修一至五【通假字】总结归纳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38.岁亦莫止。(莫,通“暮”)
39.彼尔维何。(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离骚》
40.偭秦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41.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
42.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43.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
44.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本文由简单高中生(ID:jiandan100cn)整理发布
答案:
1.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以为”,把它作为;“行李”,往来官员;“乏困”,缺乏的东西;补充省略主语“您”)
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向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他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6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69.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暴,通“曝”,晒。)
7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71.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72.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过秦论》
73.合从缔交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0.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
2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2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王秦族矣。(《过秦论》)
2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高中所有通假字
通假字必修1~ 5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14、故振慑同上;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g ,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2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鸿门宴26、距关距,通“拒”,把守;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必修二诗经两首34、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35、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36、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3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38、岁亦莫止;莫,通“暮”39、彼尔维何;尔,通“”,花盛开的样子;离骚40、偭秦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41、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42、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43、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44、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孔雀东南飞并序玉台新咏45、终老不复取娶,迎接女子过门成亲;46、箱帘六七十奁,梳妆匣子;47、虽与府吏要邀,邀请;48、蒲苇纫如丝韧,柔软而结实;49、摧藏马悲哀脏,脏腑;50、府吏见丁宁叮咛;兰亭集序51、悟言一室之内通“晤”52、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同“趋”,取53、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同“犹”赤壁赋5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55、山川相缪通“缭”,环绕56、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57、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58、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泝”同“溯”:逆水而上;59、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连结,盘绕;60、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61、杯盘狼籍“籍”通“藉”;游褒禅山记62、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必修三琵琶行并序63、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鎞”,钗子;64、曲终收拨当心画划;用拨子拨;寡人之于国也65、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66、直不百步耳;直,通“只”6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6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劝学69、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暴,通“曝”,晒;7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71、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72、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过秦论73、合从缔交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7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 困顿,失败;75、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76、始皇既没没,通“殁”,死;77、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78、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师说7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80、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念奴娇-赤壁怀古81、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廉颇蔺相如列传82、肉袒伏斧质;质,通“”,铁砧;83、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可予不不,通“否”84、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8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8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8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8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89、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吗苏武传90、女为人臣子“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91、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9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9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94、法令亡常“亡”通“无”95、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衿”同“襟”;“决”通“绝”96、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97、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98、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乐;张衡传99、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员,通“圆”100、傍行八道傍,通“旁”101、一时收禽禽,通“擒”,捕捉;归去来兮辞102、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103、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衡通“横”,与“纵”相对104、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景通“影”,日光腾王阁序105、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106、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107、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逍遥游108、北冥有鱼“冥”通“溟”109、而征一国“而”通“能”110、小不知及大知“知”通“智”111、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112、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113、御六气之辩“辩”通“变”陈情表114、夙遭闵凶通“悯”,怜悯115、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116、常在床蓐通“褥”草席117、四十有四通“又”。
必修一至五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īn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必修二《诗经两首》34、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38、岁亦莫止。
(莫,通“暮”)39、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梨树。
)《离骚》40、偭秦规矩而改错。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选修文言文所有通假字汇总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选修文言文所有通假字汇总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④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⑤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⑦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鸿门宴》⑧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
⑨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⑩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必修二《诗经·氓》①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②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词。
③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脱身。
④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诗经·采薇》⑤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莫:通“暮”,年末。
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薾”,花盛开的样子。
华,通“花”⑦岂不日戒,狁孔棘棘:通“急”,紧急。
《离骚》⑧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⑨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⑩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圆凿。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
《孔雀东南飞》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韧而坚固。
《短歌行》契阔谈讌讌:通“宴”,欢饮。
《兰亭集序》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游褒禅山记》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必修三《蜀道难》①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不是。
《寡人之于国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
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莩:通“殍”,饿死的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选修文言文所有通假字汇总培训讲学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选修文言文所有通假字汇总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④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⑤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⑦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鸿门宴》⑧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
⑨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⑩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必修二《诗经·氓》①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②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词。
③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脱身。
④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诗经·采薇》⑤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莫:通“暮”,年末。
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薾”,花盛开的样子。
华,通“花”⑦岂不日戒,狁孔棘棘:通“急”,紧急。
《离骚》⑧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⑨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⑩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圆凿。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
《孔雀东南飞》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韧而坚固。
《短歌行》契阔谈讌讌:通“宴”,欢饮。
《兰亭集序》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游褒禅山记》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必修三《蜀道难》①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不是。
《寡人之于国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
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莩:通“殍”,饿死的人。
人教版重点高中语文必修通假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通假字汇总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必修二《诗经两首》34、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38、岁亦莫止。
(莫,通“暮”)39、彼尔维何。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版《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应。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快乐。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附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
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假设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附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假设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汇总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贰:贰于楚也。
(古义:从属二主,动词;今义:“二”的大写,数词。
)2、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使者,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夫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荆轲刺秦王》5、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6、币:持千金之资币(古义:礼物。
今义:货币)物6、穷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阻塞不通,此为“处境困难”。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7、偏袒: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8、郎中: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称中医医生)9、提: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义:投击。
今义:拿着)10、股:断其左股。
(古义:大腿。
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11、购:今闻将军之首。
(古义:用重金收买。
今义:购买,对象是商品)12、穷:图穷而匕首见。
(古义:穷尽。
今义:缺少钱财,古用“贫”来表示)13、假借: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宽容,原谅。
今义:不是自己的,借用别人的)14、提: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古义:投掷,投打。
今义:用手提,无“投”之义)《鸿门宴》15、婚姻: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多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16、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的原因;今义:因果关系连词,表结果)17、非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变故。
今义:程度副词)18、河:将军战河北。
(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河北:黄河以北。
)19、河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20、鱼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古义:鱼和肉,指被欺凌。
今义:略)21、再: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22、山东:沛公居山东时(古义:肴山以东。
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汇总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文通假字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必修二《诗经两首》34、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知识梳理_通假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 文言知识梳理通假字通假字(必修1~5)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 (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9、日以尽矣(矣,通“已”,已经)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14、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15、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16、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17、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鸿门宴》18、距关(距,通“拒”,把守)19、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20、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21、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2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23、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24、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2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必修二《诗经两首离骚》26、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27、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28、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29、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30、岁亦莫止。
(莫,通“暮”,年末)31、偭秦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措施。
)32、忳郁邑余侘傺兮。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必修1-必修5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必修1-必修5必修1通假字《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e,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粹”,cui,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槟",侯相(bin xiang,迎宾赞礼的人。
候,旧读bi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2 重点翻译句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荆轲刺秦王》)4.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荆轲刺秦王》)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6.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荆轲刺秦王》)7.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9.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答案:1.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1-6)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高考语文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 失其所与,不知()3. 无能为也已()4. 秦伯说()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______________2. 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__________3. 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__________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2. 焉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_________2.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_3.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6.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是寡人之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高中必修一文言文通假字整理
高中必修一文言文通假字整理一、《烛之武退秦师》1、原文: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译文:如今老了,什么也不能做了。
通假字:已,通“矣”,语气词,表示“了”。
2、原文:共其乏困。
译文: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通假字:共,通“供”,表示“供给”。
3、原文:夫晋,何厌之有。
译文: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通假字:厌,通“餍”,表示“满足”。
4、原文: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文: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通假字:阙,通“缺”,表示“缺损、削减”。
5、原文:秦伯说,与郑人盟。
译文:秦穆公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通假字:说,通“悦”,表示“高兴”。
6、原文:失其所与,不知。
译文:逝去了自己所结盟的力量,是不明智的。
通假字:知,通“智”,表示“明智”。
二、《荆轲刺秦王》1、原文:秦王必说见臣。
译文: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
通假字:说,通“悦”,表示“高兴”。
2、原文:使工以药淬火。
译文:让工匠用毒药水浸到匕首上。
通假字:淬,通“悴”,cuì,表示“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3、原文:日以尽矣。
译文:时间跨度不早了。
通假字:以,通“已”,表示“已经”。
4、原文: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文: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通假字:陵,通“凌”,表示“凌辱”。
5、原文:今日往而不反者。
译文:如果现在去了却不能够回来向太子复命。
通假字:反,通“返”。
6、原文:请辞决矣。
译文:那就让我现在和你们告别!通假字:决,通“诀”,表示“诀别”。
7、原文: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译文:燕王确实害怕大王您的威严啊!通假字:振,通“震”,表示“震慑”。
8、原文:故振慑。
译文:所以有些害怕通假字:振,通“震”,表示“震慑”。
9、原文:设九宾。
译文:设九宾之礼。
通假字:宾,通“傧”,傧相(bì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bìn。
)10、原文:图穷而匕首见。
译文:地图全部展开后露出了匕首。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课内文言文总结
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3.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方〉中医医生。
4.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
今义:①不照顾;②不考虑,不顾忌。
5.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左右的侍卫人员。
今义:①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②用在数字后面,表概数,跟“上下”相同。
6.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①表示可能或能够;②表示许可。
7.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同意。
今义:故意。
五、探究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译文:如今去了而不能返回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句,应为“知其事者宾客”。
)译文: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
3.群臣侍殿上者。
(定语后置句,应为“侍殿上者群臣”。
)译文:侍奉在大殿上的群臣。
4.燕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庭拜送”。
)译文:燕王亲自在廷堂上拜送。
5.使毕使于前。
(状语后置句和省略句,应为“使(之)于前毕使”。
)译文: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6.秦王购之金千斤。
(状语后置和省略句,应为“(以)金千斤购之”。
) 译文:秦王用千斤金的赏格购取他的头。
7.皆为戮没。
(被动句,“为”表被动。
)译文: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
8.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被动句,“见”表被动。
)译文: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六、名句默写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1.謇朝谇而夕替。
(被动句,无标志被动句。
)译文:在早上进谏而在晚上即被贬黜。
2.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
(状语后置句,应为“以蕙替余,以揽茝申之”。
)译文: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3.不吾知其亦已兮。
(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知吾其亦已兮”。
)译文:不了解我也就罢了。
4.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定语后置句,应为“岌岌冠”“陆离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总汇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
"
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
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g)
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b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
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
《鸿门宴》
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必修二
《诗经两首》
34、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
35、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
36、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
37、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
@
38、岁亦莫止。
(莫,通“暮”)
39、彼尔维何。
(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
《离骚》
40、偭秦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措施。
)
41、忳郁邑余侘傺兮。
(郁邑,通“郁悒”,忧愁。
)
42、何方圜之能周兮。
(圜,通“圆”)
43、延伫乎吾将反。
(反,通“返”)
44、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
/
《孔雀东南飞(并序)》《玉台新咏》
45、终老不复取娶,迎接女子过门成亲。
46、箱帘六七十奁,梳妆匣子。
47、虽与府吏要邀,邀请。
48、蒲苇纫如丝韧,柔软而结实。
49、摧藏马悲哀脏,脏腑。
50、府吏见丁宁叮咛。
《兰亭集序》
【
51、悟言一室之内(通“晤”)
52、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同“趋”,取)
53、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同“犹”)《赤壁赋》
5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56、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57、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59、山川相缪,郁乎苍苍(通“缭”:连结,盘绕。
)
@
《游褒禅山记》
62、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
63、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鎞”,钗子。
64、曲终收拨当心画划。
用拨子拨。
"
《寡人之子国也》
65、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66、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
6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6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69、虽有槁暴(有,通“又”,再。
暴,通“曝”,晒。
)
7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
`
71、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
72、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过秦论》
73、合从缔交从,通“纵”。
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7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75、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76、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
77、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
78、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师说》
7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80、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必修四
《念奴娇-赤壁怀古》
)
81、一尊还酹江月。
(尊,通“樽”。
)
《廉颇蔺相如列传》
82、肉袒伏斧质。
(质,通“”,铁砧。
)
83、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可予不(不,通“否”)
84、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
8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
8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8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
8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
89、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吗)
《苏武传》
90、女为人臣子(“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91、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9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9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94、法令亡常(“亡”通“无”)
|
95、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衿”同“襟”。
“决”通“绝”)
96、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97、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
98、请毕今日之驩。
(驩,通“欢”,欢乐。
)《张衡传》
99、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员,通“圆”)100、傍行八道(傍,通“旁”)
101、一时收禽(禽,通“擒”,捕捉。
)?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102、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103、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衡通“横”,与“纵”相对)
104、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景通“影”,日光)《腾王阁序》
105、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106、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107、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逍遥游》
108、北冥有鱼“冥”通“溟”109、而征一国“而”通“能”110、小不知及大知“知”通“智”111、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112、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113、御六气之辩“辩”通“变”《陈情表》
114、夙遭闵凶(通“悯”,怜悯)115、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116、常在床蓐(通“褥”草席)117、四十有四(通“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