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为偏差学生的教育
浅谈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及其教育策略
浅谈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及其教育策略行为偏差儿童是指在行为表现上与同龄儿童存在较明显差异的儿童,其所表现出的行为常常违背社会规范、不符合个体利益,并且对个体和他人产生负面影响。
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可以从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等多个层面来进行分析。
在教育行为偏差儿童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来帮助他们改善行为问题,促进他们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发展。
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生理因素:个体的遗传基因、神经生物学结构和功能异常等因素,可能会导致儿童行为偏差的产生。
儿童可能存在达芬奇综合症、自闭症、多动症等与行为严重相关的生理问题。
2. 心理因素:儿童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也可能导致行为偏差的出现。
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自我意识、情绪调节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等方面的问题,都有可能对其行为产生影响。
3. 家庭环境因素:儿童在家庭环境中接受到的教养方式、家庭教育环境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子关系等方面,都可能对其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的不稳定、冲突、忽视等问题,都有可能增加儿童出现行为偏差的风险。
在教育行为偏差儿童时,应采取以下策略:1. 真实了解儿童的需求和问题:教育策略的制定需要基于对儿童行为问题的真实了解,包括了解其个体差异、心理特点和家庭背景等信息,以确定所需的教育策略。
2.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规范:针对具体问题行为,教育者需要为儿童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规范,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期望的行为,以及如何达到这些期望。
3. 提供积极的激励和反馈:为了鼓励儿童积极改变行为,教育者应提供相应的激励机制,包括赞扬、奖励和认可等方式,以增强他们改变行为的积极性。
4. 教育技能和策略:教育者应教授儿童适应性行为的技能和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其应对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5. 提供支持和帮助:教育者应提供儿童所需的支持和帮助,包括情感支持、认知支持和技能支持等,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逐渐改善行为问题。
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复杂多样,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和教育。
学生行为偏差帮教记录
学生行为偏差帮教记录一、引言学生行为偏差是指学生在校园环境中表现出的不符合学校规章制度和社会道德的行为。
这种行为常常给学生本人和周围的人带来负面影响,需要及时进行帮助和引导。
本文将记录一起学生行为偏差案例,并分享相关帮教经验。
二、案例描述在某小学的班级里,有一名学生叫小明。
小明在课堂上经常打断老师讲课,不遵守纪律,发表一些不当言论。
他还经常打扰其他同学学习,甚至会在课间抢夺同学们的食物。
这种行为严重干扰了班级的正常秩序,也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和生活。
三、帮教过程1. 观察与分析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了解他们的行为背后的原因。
对于小明的行为,教师发现他经常表现出对注意力的渴望和寻求关注的行为。
这可能是因为他在家庭中缺乏关注和爱的表现。
2. 沟通与倾听教师与小明进行了一对一的沟通,耐心倾听他的心声。
通过与他的交流,教师发现小明在家庭中确实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注。
他的行为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和关心。
3. 建立信任与支持教师意识到小明需要建立起与他人的良好关系,并获得他人的认同与支持。
于是,教师鼓励小明参加班级活动,并在学习中给予他额外的关注和帮助。
同时,教师也与小明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帮助他们意识到小明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支持。
4.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为了帮助小明改正他的行为,教师还进行了自我管理的培养。
通过设立小明自己的规则和奖惩机制,教师帮助他建立了积极的行为习惯。
同时,教师也鼓励小明参与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培养他的兴趣爱好,提高他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五、总结与启示学生行为偏差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但也是可以通过帮助和引导得到纠正的。
在帮教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
同时,教师还要与家长进行密切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关爱。
通过建立信任、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改正行为偏差,实现全面发展。
六、结语学生行为偏差帮教是一个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的过程。
只有通过理解和关心,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走出行为偏差的困境,实现积极向上的成长。
浅谈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及其教育策略
浅谈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及其教育策略行为偏差儿童是指一些孩子在行为上的表现与同龄人存在较大差异的一类儿童。
这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可能会受到周围环境、家庭教育方式、身体健康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着重探讨这些孩子行为偏差的成因以及相应的教育策略。
一、成因1.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长对子女教育方式不当往往是行为偏差儿童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对孩子的言语和行为限制不够,结果孩子就会表现出异常的行为偏差。
2. 心理障碍心理障碍也可能是导致行为偏差儿童出现的原因之一。
这些孩子可能存在激素分泌失调,情感障碍、学习障碍等各种心理问题,导致他们表现出一些反常的行为。
3. 环境影响环境影响可能是孩子出现行为偏差的原因之一,例如冲突、痛苦、焦虑等不利的情境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容易导致他们的行为偏差。
二、教育策略1. 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对于孩子行为偏差的纠正具有重要意义。
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温馨、关爱和支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且要鼓励和表扬孩子的进步和优点,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行为改变的动力。
2. 使用正向肯定和限制在孩子的行为偏差方面,采用正向肯定和限制是非常有效的教育策略。
家长可以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的正义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在发现孩子行为偏差时,要及时采取合适的限制方法,让孩子明白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3. 推动全面教育要帮助孩子提高个人素养及社交能力,推动全面教育的落实。
在孩子的教育中,应该鼓励他们发展多样化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尽其所能的使其充满活力和生机。
4.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一些情况严重的孩子,家长要适时的求助于专业人员帮助,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治疗。
同时,学校教师也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注意行为偏差儿童的帮扶和指导。
结语在帮助孩子克服行为偏差方面,关键是营造正向肯定氛围,注重行为的情境分析和社会化教育,因材施教、因事施策,实现全方位、全景式的个性化教育。
浅谈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及其教育策略
浅谈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及其教育策略在教育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行为偏差的儿童,他们可能表现为过度活跃、注意力不集中、暴躁易怒或者社交障碍等问题。
这些行为偏差儿童给家庭和学校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从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和教育策略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孩子行为偏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孩子成长在一个缺乏父母关注和爱护的环境中,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情感发展和行为表现。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可能因为工作繁忙而缺乏陪伴孩子的时间,导致孩子产生注意力稀缺和情感空虚的问题。
一些家庭可能存在着家庭暴力、离婚或者家长精神疾病等问题,这些都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2.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孩子行为偏差的重要成因之一。
一些研究表明,行为偏差问题在家族中有聚集现象,这意味着孩子在遗传上可能存在着一些行为偏差的基因。
遗传因素可能导致孩子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增加,导致他们更容易产生过度活跃、情绪波动等问题。
3. 生理因素除了遗传因素外,孩子的生理情况也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行为表现。
一些儿童可能因为大脑的生理结构存在缺陷而导致多动症等问题。
一些生理问题比如营养不良、睡眠不足等也可能导致孩子出现行为偏差问题。
1. 了解孩子的个性和需求针对行为偏差的儿童,教育者首先需要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和需求。
不同的孩子可能会有不同的行为偏差表现,比如有些孩子可能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行为问题,有些孩子可能是因为情绪调节困难而表现出暴躁易怒。
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有助于教育者选择合适的教育策略。
2. 建立积极的家校沟通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家校之间的良好沟通是解决孩子行为偏差问题的关键。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建立起积极的沟通机制,定期交流孩子在家庭和学校的表现,共同探讨孩子行为偏差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3. 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针对行为偏差儿童,教育者应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行为偏差学生帮扶实施方案
行为偏差学生帮扶实施方案背景行为偏差学生是指那些因为已受到严重的情感、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出现情绪、心理、认知、行为、人格等方面的问题,无法适应学习、生活和社交环境,甚至对自我产生否定性的心态。
这样的学生会对学校的教育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需要给予及时的帮扶以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
但是,如何帮助这类行为偏差学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有所不同,需要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了针对行为偏差学生的帮扶实施方案。
方案概述本实施方案旨在帮助那些出现行为偏差的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的环境,较好地完成学业并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本实施方案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一. 个体评估对于出现行为偏差的学生,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个体评估。
这一评估要求覆盖多个方面,包括学生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社会情况和学习情况等。
评估结果将作为制定帮扶方案的重要依据。
二.多元协作本方案采用多元协作方式,让不同层面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帮扶过程,为行为偏差学生提供更专业、全面、科学的帮助。
这些专业人员包括心理老师、学科教师、校医等。
三. 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通过对行为偏差学生进行个体评估和多元协作,专业人员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
这种个性化的方案是基于人、根据人进行的教育实践,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四. 实施帮扶方案从帮助学生制定并执行行为改变计划开始,到辅导和家庭访问等方面的跟进,帮扶方案的实施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帮扶快速有效,我们将每个学生的帮扶工作分配给一个重要的责任人,以监督和跟踪帮扶计划的实施。
五. 评估和调整帮助行为偏差学生的过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因此,在实施方案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帮扶的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以确保帮助行为偏差学生真正实现改变。
结论行为偏差学生的存在对学校的教育和发展会产生消极影响,同时帮助这些学生也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然而,在个体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实施帮扶计划和不断评估和调整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帮助这些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满意度,以更好地适应学校环境,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小学生行为偏差生帮扶计划
小学生行为偏差生帮扶计划背景小学生时期是孩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他们正在经历身心发展和学习习惯的建立,但是,在这个阶段,部分学生也会表现出行为偏差,如违纪、缺席、攻击、抢劫等,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进度,也可能对其他同学和教师造成伤害。
这些学生需要特殊的帮助和关注,以避免进一步的问题。
问题小学生的行为偏差可能由多种因素造成,如学习压力、家庭问题、社交困难等。
如果不及时干预,这些问题会影响他们的未来。
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可持续的帮扶计划来解决这种问题。
帮扶计划帮扶计划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身心发展和个性特点,注重诊断和干预的科学效果。
帮扶计划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步:诊断初步诊断学生的行为偏差是非常重要的,必须确保这些学生真的经历了行为偏差,而不是因为其他原因,在此期间需要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诊断,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诊断需要提供:•报告标准:用于评估学生行为的状况和整体发展状况。
•年度评估:用于评估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状态。
•管理系统:用于记录家长和老师的反馈意见,并进行数据分析。
第二步:干预一旦诊断出行为偏差,学生就需要及时获得干预。
学生可以参加心理辅导、人际沟通、学习能力等相关课程。
在这个阶段,需要提供:•原则:确保干预措施是安全、恰当的。
•教师培训:确保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行为管理,并为他们提供需要的支持。
•联动服务:需要该校的心理辅导员、社工、司机等人员配合。
第三步:跟进一旦干预措施开始实现,学生的行为偏差可能会得到改善。
但这仅仅是一个阶段,需要实时跟进。
在此期间需要提供:•评估:已经干预的学生,需要通过整体发展评估来检验其行为偏差的改进程度,有效性可很好地衡量。
•跟进:如果发现出现任何进一步的问题,需要再次进行干预措施,以保持计划的正确性。
结论小学生行为偏差处理需要一个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帮扶计划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之一。
帮扶计划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支持和关注,以便他们能够在学业和社交上获得成功。
行为偏差生
行为偏差生所谓“行为偏差生”是指行为长期偏离学校基本要求或者经常违反学生行为规范的中小学生。
具体表现为:思想品德不高尚,缺乏爱心、责任感和义务感;心理健康不健全,言行不能统一,叛逆性过强;行为习惯不良,自由散漫,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和辅导,将对孩子的发展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我想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颗冷静,理智,克制的心态。
这几年来,我始终抱着这种心态对待这些学生,靠人格的力量,改变过去一些不妥的做法。
如:碰到行为偏差生惹事生非就怒火万丈,缺少分析,方法简单,工作被动。
现在,我总是积极想办法,跟孩子多交心,注意语气,心态平和,相信学生是心善的,与此同时跟家长多交流,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途径,形成合力,得到了家长的肯定和感激,毕竟孩子在家的时间很长,也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法律监护人,几年来我本着宽容的心态处理行为偏差的学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我认为面对行为偏差学生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对行为偏差生要一视同仁,尊重他们的人格没有天生的行为偏差生,也没有绝对的优秀学生,他们差异的出现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造成的。
因此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除去对行为偏差生的偏见:如排座位时坚持以身高定前后;班级活动时不要忘记给他们施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
要像对待优秀学生一样去尊重和引导他们,重新对他们充满“期望”。
(二)对行为偏差生要给予更多的情感关怀受心理行为特征的制约,行为偏差生往往有意无意拉开他们自己和我之间的距离,形成一道深深的“心理鸿沟”,要“转化”先“感化”。
只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行为偏差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尊重,少一份歧视,少一份斥责,把更多的爱心倾注在他们身上,处处给他们体贴和温暖,就能感化他们“冷漠”的心。
只要我们爱得真诚,必然会得到“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效果,记得07届有一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很差,学习成绩很差,自从我当班主任之后,我在生活上,学习上对他给予了很大关注,家长说:自从你教他后,他在精神上变化很大,学习上都有了很大进步,你对他不歧视,耐心帮助,作为家长我十分感激。
偏差行为管理:有效应对学生的行为问题
偏差行为管理:有效应对学生的行为问题引言偏差行为是指学生在校园环境中表现出的违反学校规则、不符合社会期望以及有潜在损害他人或自身安全的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包括打架斗殴、欺凌、旷课、作弊等。
针对偏差行为,学校和教育者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提供安全和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本文将介绍一些应对学生偏差行为的有效方法,包括早期干预、建立积极支持体系和制定明确的规则与奖惩机制。
早期干预早期干预是指在学生表现出偏差行为前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早期干预方法:1.监测与评估:通过实时监测学生的行为表现,并进行评估来确认是否存在偏差行为。
2.寻求帮助:及早寻求专业辅导员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改变不良行为。
3.家庭与社区合作:与学生的家长和社区合作,共同应对学生的行为问题,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干预措施。
4.个别指导:针对学生个体情况制定个别化的辅导计划,并提供专门指导。
建立积极支持体系建立积极支持体系有助于学生在校园中建立积极向上的动机,并获得适当的关怀与支持。
以下是实施积极支持体系的方法:1.学校文化改善:培养正面、尊重、包容和支持性氛围的学校文化,鼓励学生彼此尊重、互相帮助。
2.社交技能培养:提供社交技能培训课程,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并解决沟通问题。
3.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等方面的认知和技能。
4.导师制度:建立导师制度,为每位学生指派一名教职员工来提供个别的关怀和支持。
制定明确的规则与奖惩机制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有助于学生了解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并且能够预知违反规则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以下是一些建立明确规则和奖惩机制的方法:1.标准化纪律条例:制定并公布学校纪律条例,明确说明学生应该遵守何种行为规范以及违反规定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处罚。
2.处理流程:建立有效、公正的处理流程,确保对偏差行为进行及时而适当的处理。
谈中职班主任对行为偏差学生正确引导的策略
谈中职班主任对行为偏差学生正确引导的策略中职班主任在引导行为偏差学生时,需要有一套正确的策略,以帮助这些学生重新规范自己的行为,最终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几个可行的策略:1. 理解与倾听:班主任应首先理解学生的行为偏差背后的原因,而不是简单地对其进行指责。
要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惑、不满和需求。
只有通过理解和倾听,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关系。
2. 激发兴趣:很多行为偏差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兴趣,导致学习动力低下。
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
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如项目式学习、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设立明确目标:班主任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明确的学习和个人目标,并与他们制定小目标。
通过将大目标拆分为小目标,帮助学生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在实现这些小目标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和认可。
4. 提供适当的支持:行为偏差学生可能需要额外的支持和帮助。
班主任可以安排一对一的辅导,提供额外的辅导材料和资源,以帮助他们进行个别化的学习。
班主任也可以引导其他优秀的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帮助行为偏差学生,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5. 培养自律能力: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和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和竞赛,让他们感受到通过努力和坚持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
班主任也可以鼓励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时间表,帮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
6. 建立家校合作:班主任应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
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并邀请家长的参与和帮助。
班主任可以与家长一起探讨行为偏差学生的问题,共同制定对策和解决方案。
7. 倡导积极的班级氛围:班主任应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鼓励学生相互尊重、支持和帮助。
班主任可以组织班级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激励学生通过积极行动来改变自己。
针对行为偏差学生,中职班主任可以通过理解与倾听、激发兴趣、设立明确目标、提供适当支持、培养自律能力、建立家校合作以及倡导积极的班级氛围等策略,引导他们走上正轨,并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学生行为偏差帮教记录
学生行为偏差帮教记录【引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曾经面对过许多学生行为偏差的情况,这些行为偏差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整个班级的教学秩序都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在这篇记录中,我将通过真实的案例,描述一些学生的行为偏差及我所采取的帮教措施。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学生行为偏差问题的关注,并探讨更好的帮助学生的方法。
【案例一】学生小明是一个有潜力的学生,但在班级中经常表现出冷漠和孤立行为。
他总是独自一人,不愿和同学交流,也不愿参加班级活动。
经过与小明的沟通,我了解到他在家庭中缺乏关爱和陪伴,导致他在学校中形成了自我保护的壁垒。
为了帮助他走出孤立,我与他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通过与他的谈话,鼓励他参与班级活动,并与同学建立友谊。
渐渐地,小明开始主动与同学交流,并逐渐融入了班级集体。
【案例二】学生小红是一个情绪不稳定的学生,经常表现出激动、冲动的行为。
在一次课堂上,她因为和同学发生了争执,情绪失控,扔掉了书包并且哭闹。
我立即冷静地与她进行交流,并试图了解她的情绪来源。
经过一番深入的了解,我发现小红长期以来面临家庭压力和学业困难,导致她情绪易波动。
为了帮助她稳定情绪,我与她一起制定了情绪管理的策略,并鼓励她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通过逐步引导,小红的情绪得到了有效的调节,她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
【案例三】学生小杰是一个常常迟到的学生,他对于上课时间的观念不够清晰,总是无法按时到达教室。
为了帮助他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我与他进行了一对一的谈话,并共同制定了一个迟到惩罚与奖励机制。
同时,我还与他的家长进行了沟通,请求他们在家庭中给予更多关注和督促。
逐渐地,小杰开始意识到迟到对自己的学习有负面影响,他开始努力按时到达教室,并且在班级中逐渐获得了同学的认可。
【结语】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行为偏差的背后往往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简单地对学生进行批评和惩罚,而应该关注他们的内心需求,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高中班主任正确引导行为偏差学生的策略探究
高中班主任正确引导行为偏差学生的策略探究高中阶段,学生的行为偏差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家庭、社会环境、学习压力等因素,导致行为出现偏差,例如早恋、辍学、逃课、打架等问题。
作为高中班主任,正确引导行为偏差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也可以保持班级的稳定和秩序。
本文将探讨关于高中班主任正确引导行为偏差学生的策略。
班主任应该及时发现和了解学生的行为偏差。
班主任需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观察和了解,在日常的教学、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敏锐的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包括学习态度、人际关系、动作举止、言谈举止等方面。
一旦发现学生有行为偏差,要及时留意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背后的原因。
如果学生经常逃课,班主任可以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逃课的原因,是因为学习压力大还是其他原因。
班主任可以和其他老师、家长进行交流,共同寻找解决方法。
班主任需要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了解学生的行为偏差原因后,班主任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
对于一些道德行为方面的偏差,班主任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谈心、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于一些学习方面的偏差,班主任可以帮助学生规划学习目标,调整学习方法,提供学习上的支持和指导。
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和学习自觉性,促使他们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
班主任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学生的行为偏差往往与家庭环境有关,因此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非常重要。
班主任可以定期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介绍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与家长的合作不仅能加强学生的家校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和问题,也可以让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引导,共同找寻解决学生行为偏差的方法。
班主任还可以运用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的方式来引导学生。
针对一些较为严重的行为偏差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心理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找到问题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良行为学生帮教措施
榆中县兴隆学校行为偏差生帮教工作制度为努力实践“以人为本”、“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做好行为偏差生的帮教转化工作,特拟订《兴隆学校行为偏差生帮教工作制度》,希望全体教工本着“人人育德”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帮教工作。
1.对行为偏差生教育的原则:以“爱”为主线,以“实”为重点,以“育人”为目的。
尊重理解行为偏差生,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严禁人格侮辱。
2.对行为偏差生教育的主要方法:多方面、多渠道了解行为偏差生的家庭情况、个人情况,从做人、处事、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加以引导和帮助,开展至少每两周一次的针对性谈心活动,并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商教育对策。
3.对行为偏差生教育的研究:帮教过程中细思量,多总结,不断积累帮教经验,积极探索新路子。
学期末撰写帮教小结,反思工作得失。
希望每位帮教教师要切实履行好帮教职责,做到学科知识上辅导,思想心灵上交流,情感尊严上呵护,做人准则上引导,使每位行为偏差生在兴隆学校能健康地成长!榆中县兴隆学校“行为偏差”学生帮教联系卡年级班主任学生姓名家长父亲姓名母亲性别出生年月年龄工作单位年龄工作单位个性情况文化程度文化程度家庭详细地址电话该生“行为偏差”的主要表现及周围关系:该生曾经因何原因受过何种处分:帮教人员姓名帮教措施:性别年龄职务帮教时间:帮教预定目标:帮教效果:榆中县兴隆学校行为偏差生帮教措施为了锻炼心理品质,加强品格修养,以人为本,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对行为偏差生帮教措施如下:一、明确行为偏差生的含义,类型“行为偏差生”是指本人素质、家庭结构、社会环境等方面情况均很特殊,需要学校特别关心、教育、帮助的学生,他们当中包括过去所讲的“后进生”,但“行为偏差生”还应包括各种特殊因素造成有向后进生转化的学生,以及某些方面需要学校特别照顾的学生等。
有以下几种类型:1.学生的素质特殊①品行不正,如有欺骗、敲诈、偷窃等不良行为,或表现为怪僻、胆怯、恐慌、厌学、自卑、不合群等,或生理上有严重疾病,身体缺陷。
学校问题生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学校对问题生的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内所有存在学习困难、行为偏差、心理障碍等问题的学生。
三、管理原则1.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坚持教育引导,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 因人施策,分类管理。
根据问题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3. 家校合作,共同育人。
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管理措施1. 问题学生识别与评估(1)建立问题学生档案,记录学生存在的问题、表现及改进措施。
(2)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3)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干部等多渠道收集学生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学生。
2. 教育转化(1)针对问题学生,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明确教育目标、措施和期限。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
(3)开展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4)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
3. 家校合作(1)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表现,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2)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及时沟通学生在校情况,共同解决学生问题。
(3)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教育活动,增进家校感情。
4. 考核与评价(1)对问题学生进行定期考核,了解教育效果。
(2)设立问题学生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改进。
(3)对问题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五、责任与义务1. 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定期研究解决相关问题。
2. 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干部要关心爱护问题学生,积极参与教育转化工作。
3.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4. 问题学生要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努力学习,积极改进。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学校德育处负责解释。
3.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
对行为偏差生的管理和转化措施
对行为偏差生的管理和转化措施标题:深入探讨行为偏差生的管理与转化措施引言:行为偏差生,是社会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
他们的行为与常人偏离,需要特殊的管理和转化措施。
在本文中,我将从多个角度对行为偏差生的管理方式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转化措施的有效性。
深入研究这一主题,以期给予读者全面、深入、灵活的理解。
一、行为偏差生的管理1.1 理解行为偏差生:行为偏差生是指行为模式与社会规范相悖的个体,他们可能表现出攻击性、抑郁、自闭等行为。
1.2 传统管理方法:传统方法采用惩罚为主的管理方式,忽视了背后的根本原因,常常无法改善行为偏差生的状况。
1.3 结构性管理:针对行为偏差生,应采用结构性管理,建立规范、明确目标,以提供稳定的环境和有序的行为导向。
二、行为偏差生的转化措施2.1 心理支持:行为偏差生常常患有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是转化措施中的重要环节。
2.2 社交互动:鼓励行为偏差生参与社交互动,并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减少行为偏差。
三、有效的管理和转化措施3.1 多元化方法:对于不同个体的行为偏差生,我们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因材施教,以找出最适合他们的管理和转化方式。
3.2 监测与评估:行为偏差生的管理需要不断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方案,并记录行为改变的进程,以确保有效性。
个人观点和理解:行为偏差生的管理和转化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我的观点中,关键在于关注行为偏差背后的原因,通过全面评估个体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心理支持和社交互动是转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提供情感上的陪伴和与他人的互动,有助于促进行为偏差生的转化。
总结:行为偏差生的管理和转化措施需要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行。
传统的管理方法往往无法产生预期效果,而结构性管理和个性化的转化方法则可以使行为偏差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通过心理支持和社交互动,可以为行为偏差生创造更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
在我看来,行为偏差生不仅需要社会的关注,也需要社会的包容与支持。
中职班主任正确引导行为偏差学生的策略探究
中职班主任正确引导行为偏差学生的策略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行为偏差现象越来越普遍,中职班主任在正确引导行为偏差学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究中职班主任正确引导行为偏差学生的策略。
一、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原因针对行为偏差学生,中职班主任首先要进行全面了解学生的背景信息。
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性格特点、日常行为等相关信息,从而找到行为偏差的原因。
学生可能因为家庭激励不足、性格问题、受到不良社交圈子的影响等原因而出现行为偏差。
了解原因可以帮助班主任制定更为有效的引导策略。
二、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是解决行为偏差问题的关键。
班主任应该保持耐心和平等的态度,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关注。
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
通过积极的互动与沟通,班主任可以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引导他们调整自己的行为。
三、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中职班主任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学习环境。
班主任可以组织各类班级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和交流,树立班级荣誉感。
班主任还可以通过表彰、奖励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四、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中职班主任应该与学生一同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清楚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
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班级通知等方式向学生传达相关规定,确保学生能够遵守班级的纪律。
班主任要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让学生明确自己的错误行为带来的后果。
五、开展个别辅导针对行为偏差学生,中职班主任可以开展个别辅导,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班主任可以邀请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焦虑。
班主任还可以与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与家长共同协助学生调整行为。
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中职班主任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和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行为偏差学生转化方案
行为偏差学生转化方案引言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行为偏差学生。
这些学生表现出与常规行为不一致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缺席、迟到、旷课、不服从规则、冲突行为等。
面对这些学生,学校和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帮助他们转化行为,以使他们能更好地融入学校环境,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1. 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为了让学生理解哪些行为是被期望的,学校和教师应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
这些规范应该包括学生应该具备的正确行为和避免的不良行为。
在规范中,应该写明具体的行为要求和相应的后果。
例如,如果学生迟到超过15分钟将被记录警告,并进行相应的处罚。
2. 个别辅导对于行为偏差学生,学校和教师应该提供个别辅导。
通过一对一的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和需求,并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帮助。
这种辅导可以采取心理咨询、行为训练和学习指导等形式,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调整行为。
3. 设立目标和激励机制为了帮助行为偏差学生改变行为,学校和教师应设立明确的目标和激励机制。
目标应该明确、可量化,并与学生的个人情况相适应。
例如,一个目标可以是每周至少出勤100%的课程。
当学生达到这个目标时,可以给予奖励,例如公开表扬或小礼品等形式激励学生的积极行为。
4. 提供社交支持行为偏差学生通常存在社交障碍或人际关系问题。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社交支持来帮助学生改善社交技巧和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这可以包括组织团队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参与社会实践等措施。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心理专家给予学生个人辅导,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和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5.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教师应积极与学生的家庭保持联系,加强家校合作。
与家长密切合作可以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并获得更全面的信息,以便更好地制定帮助学生改变行为的方案。
教师可以与家长讨论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行为改变情况,共同制定行动计划,并互相支持学生的发展。
6.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行为偏差学生通常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和教师应通过教育和培训来帮助学生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行为偏差生管理制度
行为偏差生管理制度一、引言行为偏差生是指那些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个人行为出现偏差的学生。
这些学生可能表现为缺乏纪律性、学习成绩不理想、缺乏自律等问题。
针对这些学生,学校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帮助他们规范行为,达到教育目的。
本文将探讨行为偏差生管理制度的必要性、目标、原则、制定过程和具体内容,以及实施效果的评估。
二、必要性行为偏差生管理制度的制定是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必要性:1. 保障教育质量。
行为偏差生在学校中的存在容易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秩序,从而影响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
通过管理制度对行为偏差生进行规范,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行为偏差生往往存在自律性差、学习成绩不佳等问题,制定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他们规范行为,提升学习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3. 保障学生权益。
行为偏差生可能受到歧视和排斥,制定管理制度可以保障其正当权益,避免不公平待遇。
4. 培养社会责任感。
通过管理制度,可以引导行为偏差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品行,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三、目标行为偏差生管理制度的目标是帮助行为偏差生规范行为,提升学习能力,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建立正常的行为规范。
制定行为规范,要求行为偏差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避免违纪行为。
2. 提升学习能力。
根据行为偏差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学习计划和辅导措施,帮助其提升学习能力,提高成绩。
3. 培养自律性。
通过管理制度,培养行为偏差生的自律性,让他们能够自觉规范行为,不再出现偏差情况。
4. 促进个性发展。
针对不同行为偏差生的特点,设计个性化的管理措施,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充分发挥潜能。
四、原则制定行为偏差生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个性化原则。
根据行为偏差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措施,因材施教,做到因人而异。
2. 专业化原则。
管理制度应由专业人员制定,包括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家等,确保方案科学有效。
学生不良行为纠正职责
学生不良行为纠正职责一、引言学生不良行为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纠正不良行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学生不良行为的纠正职责,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二、了解学生的需求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兴趣爱好和成长环境。
了解他们的需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他们沟通和交流。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我们才能找到切实有效的纠正方法。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关键。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我们要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困惑,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建议。
同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关爱。
四、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这些规则和纪律应该公正、合理,并且能够得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同。
同时,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纪律管理制度,对违纪行为进行及时、公正的处理,以起到警示和约束的作用。
五、提供适当的教育和辅导学校应该提供适当的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认识到不良行为的危害性和后果。
通过开展一些课程和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的活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六、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校合作对于纠正学生不良行为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情况。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家长会或家庭教育讲座,提供一些教育资源和指导意见,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
七、及时反馈和奖惩措施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我们要及时给予反馈和奖惩措施。
对于好的行为,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鼓励学生继续保持。
而对于不良行为,我们要及时予以批评和惩罚,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
同时,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改善,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八、结语学生不良行为纠正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职责。
学生行为偏差帮教记录
学生行为偏差帮教记录一、学生小明的案例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在学校表现出了一些行为偏差,需要进行帮教。
下面是他的具体情况:1. 上课时,小明经常走神,无法集中注意力。
他时常打瞌睡,或者玩手机,这导致他对课堂内容掌握不足。
2. 小明在班级里与同学之间经常发生冲突。
他经常与同学争吵,甚至动手打架。
这种行为给班级带来了不良影响。
3. 在校园中,小明经常违反规定,如擅自离校、涂鸦、扔垃圾等。
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学校的纪律,给校园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帮助小明的方式针对小明的行为偏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帮助方式,帮助他纠正错误,改正不良行为:1. 深入了解小明的个人情况和家庭背景。
了解他可能面临的困境和压力,以及他在家庭中的教育情况。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与小明进行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3. 针对小明的学习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他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鼓励他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对于小明与同学之间的冲突,教师可以组织班级活动,提倡团队合作和友好相处。
同时,教师也要及时制止和调解同学之间的争执,引导他们学会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5. 针对小明在校园中的违纪行为,学校应加强纪律教育,明确规定和制度,并对违规行为进行相应的惩戒。
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三、预期效果和建议通过以上帮助方式,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小明纠正行为偏差,实现以下预期效果:1. 小明能够更加专注于课堂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小明能够与同学和睦相处,避免冲突和争吵,共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3. 小明能够遵守校规校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成为守法守纪的好学生。
帮助学生纠正行为偏差需要教师、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关怀和指导,才能帮助学生成长,使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及纠正过程
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及纠正过程一、引言中职学生行为偏差是指在学校或生活中表现出与规范行为相悖的行为,例如缺乏乐观的态度、不守纪律、心理问题等。
这些行为偏差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还会给学校和家庭带来一系列问题。
深入了解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中职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二、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1. 家庭环境中职学生的行为偏差往往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一方面,家庭中存在家庭暴力、亲子关系不和睦、缺乏父母关怀等问题,会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增加,从而表现出行为偏差。
家庭养育方式不当、缺乏家庭教育和家庭价值观观念传递,也会使学生产生行为偏差。
2.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是学生行为偏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校管理不善、教师教育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等问题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学生出现行为偏差。
同学关系、课业压力等因素也会对学生行为产生影响。
3.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是导致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原因之一。
社会的价值观扭曲、媒体暴力、社交平台的不良信息等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导致他们偏离正轨。
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家教意识,使家庭成为学生性格培养和行为规范的主要来源。
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培养孩子的情感及行为管理。
学校应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建立规范、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习惯。
学校应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少学生行为偏差的发生。
社会应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关爱和教育辅导。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参观教育等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1.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课程设置上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强调情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2. 加强师生沟通学校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阶段是少年儿童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
伴随着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少年儿童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行为习惯逐渐形成。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发现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的原因,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品行现状令人担忧。
正如材料中的主人公的情况,对读书不思进取,在校园里、社会上为所欲为,有恃无恐,耍威风、讲享受,错误不断,但对学校教师的教育帮助常常充耳不闻,影响着学校、社会的正常秩序。
而有些家庭的家长只顾挣钱,再者对孩子缺乏正确的关爱、管教和引导,这些孩子自我约束管理能力差、是非观念淡薄,违纪、逃学、夜不归宿、流连不良场所、结交损友的事时有发生。
家长的不良消费行为、社会上灯红酒绿的夜生活的等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也使部分学生心态扭曲,形成“金钱万能”、攀比等心理,产生为追求吃喝玩乐而乱花钱的行为,甚至做出骗取、盗窃父母或他人钱财等不择手段的违法行为。
3、改变教师的德育观念,提高教师的德育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健康积极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4、学校与家庭、社会合作,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创设优良的育人环境,开展德育关怀,达到转化行为偏差学生的目的,有效防止在校小学生违法犯罪,探索校园环境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班级建设、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影响。
四、课题实验的做法:(一)正确认识、关怀、转化“行为偏差学生”,做好个案追踪如何认识行为偏差学生,是教师们必须正面回答的问题。
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产生动力,才能自觉而又热心地做好行为偏差学生的转化工作。
经过分析,大家认为:偏差行为应该是指偏离或违反社会行为规范,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对社会、个人有负面影响的非常态表现。
它提示我们“行为偏差学生”形成的各种复杂的背景原因,警示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
我们在课题实验中深刻体会到,“行为偏差学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运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这类学生。
“偏差行为”并非天生的,固有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教育的偏颇、不良的心理环境所导致的,学生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极易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有些学生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形成某些缺点错误是难于避免的。
“行为偏差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生理、心理的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偏差行为”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教育有方,积极引导,问题行为可以得到改善,而避免走向极端。
认识上的飞跃,激发了实验教师做好学生工作的热情,在子课题实验中,实验教师从多方面总结了一些宝贵经验,其核心就是要厚爱偏差生,多方面为“行为偏差学生”的转化创造条件。
对每一个偏差生,都要做到思想问题有人关心,生活困难有人帮助,学习难题有人指导,品德毛病有人纠正。
让行为偏差学生生活在充满爱心的环境中,以感召他们,促其转化。
2、构筑起强有力的家校合作纽带。
学校努力创造全员德育的氛围,实行双班主任制,要求各班加强班级建设,除了通过常规的家长会和《文明学生红花本》等形式进行家校联系外,还制定了《教师家访制度》,每个学期每个班的正副班主任都一起到学生家中家访;并开展了教师、家长、学生共同撰写学生成长日记,以一本班级日记本为桥梁进行书信来往,沟通家校、师生情感的活动,让实验教师加强与学生及家庭的接触,更多地了解情况,加强辅导,做好情况记录和案例分析。
开展“学校家长义工团”的探索,组织家长志愿者为学校义务服务。
现在我校的家长义工队伍有近百人,他们积极协助学校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如:协助做好学校教研公开日、学校各种文体活动的嘉宾接待、场地布置工作、关怀特困家庭的家长和学生,为特困家庭提供帮助等等。
家长参与学校服务不但有利于学校工作,而且家长义工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经过家长言传身教,也会逐渐渗透到孩子内心深处,有益于孩子成长。
(一)厌学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学生主要由于基础没有打好,学习习惯差,测验考试经常不及格,有时还留级,因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习也无兴趣,导致学习困难,陷入恶性循环,把学习看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希望早点离开学校。
(二)多动症注意力严重分散,上课不能坚持认真听课,易受外界细微干扰而分心,做作业也不能全神贯注,做做玩玩。
过分地不安宁,过分地来回奔走,做事情丢三落四,常常丢东西,学习成绩较差。
实际上,多动症是一种疾病。
主要在小学生中居多,根据调查在本校约占2%左右。
(三)自卑自我意识差,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什么都比不上人家。
如学习成绩差,父母亲离婚等,都会导致小学生自卑,这些学生畏畏缩缩,时常流露出悲观、抑郁的情绪。
根据调查这类学生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1%左右。
(四)抑郁遇到挫折会过度悲伤而长期不能恢复,多愁善感,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兴趣,情绪悲观等等。
(五)逆反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青少年反抗权威,拒绝教师和家长的管理。
有点小事自己不快,便向别人发泄,摔摔打打,骂骂咧咧;有的则以戏弄别人为自己开心,对别人冷嘲热讽,没有温暖之心,对学校的校规校纪抱无所谓的态度,不执行,甚至故意违反。
这种现象是一种心理上的抗拒,且在高年级学生中较多,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10.5%的学生有逆反心理。
三)家庭环境熏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及教育方法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由于我校是农村小学,学生的家长极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的知识层次较低,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不懂得教育方式、方法,家庭中,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时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屈感”。
另外,学校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家长都在上海打工,隔代教育现象较为普遍,有的老人年纪大了对孩子照顾不周或是溺爱有加,导致孩子存在各种各样的行为偏差。
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开,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拙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
三、行为偏差的对策研究(一)加强正面教育领导重视,组织健全,一个健全的领导组织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
我校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和校园网络以及其他各种宣传工具的作用,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种种疑难问题和心理障碍,获得很大的成效。
我们还利用期刊、宣传栏、讲座等多种手段,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讲座。
(二)个别辅导并建立档案个别心理辅导是指心理老师通过人际沟通,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帮助的过程。
我们学校于2002年就成立了心理辅导咨询室,并由专业老师来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通过个别心理辅导,加强与有心理疾病的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十分有助于对学生不良心理的化解。
同时通过建立个别辅导档案,有助于该生或该类学生心理失调,同类症再发症的引导与辅导。
(三)联系学生家庭,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隔代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学校采取了联系学生家长,同老人签定协议的方式,让家长了解,孩子存在问题是正常的,要进行正面教育,并教会家长一些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四)社会方面杜绝一切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书籍,录象等等。
我们每天利用中午时间组织学生收看健康的影视及聆听健康的音乐,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
(五)集中辅导我们把一至五年级的各种行为偏差的学生组成一个班级,按时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活动。
要让学生感觉不到自己是有偏差的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如:一起做游戏、讨论一个热点问题,表演节目等等活动。
在长期的活动中,要让班主任老师记录好学生的变化,心理老师要仔细观察,建立个案,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农村小学生行为偏差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去探究学生常见的行为偏差,分析其心理成因,并加以预防和化解辅导,使学生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一、重视学校教育(一)消除隔阂,密切关系。
行为偏差学生由于平时表现不好,学习成绩差,会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班级舆论的“谴责”。
因此,在思想感情上容易与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产生隔阂,甚至形成对立情绪,这是他们为接受教育设置的一种心理障碍。
这种心理障碍如不消除,教育就不可能收到实效,或收效甚微。
要消除这种心理障碍,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教师如果没有教育的实际行动,不管你把把话说得多么动人,也无济于事。
教师只有对行为偏差生倾注真诚的爱,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他们的疑惧,形成互相信任的基础。
如,某男生沈某,他父母感情一直不和,长期的家庭争吵使他养成了不善与人交往、独来独往、自我封闭、孤僻的性格。
他尽量回避集体活动,对老师也敬而远之。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首先给他家庭般的温暖,让他感到班级就是家,老师和同学是他的好朋友。
并经常对他嘘寒问暖,和他促膝谈心,讲伟人的故事,鼓励他发挥运动能力强的自身的优点,走出因家庭环境带来的阴影。
我们让他参加校运动会,在他退缩时及时鼓励他,关心他。
终于,他露出了笑意。
不善辞令的他逐渐愿意在班级活动中表演了,看见老师也能主动打招呼了,并且通过刻苦训练在县小学生运动会上得了跨栏第二名,四人接力赛第一名的好成绩。
为此,我们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一分钟,他激动得流出了眼泪,由衷地说:“谢谢大家!”我们国古代教育家就说过:“亲其师,信其道。
”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产生愿意接受教育的倾向,心悦诚服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诲,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教育实践证明,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的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
教师只要以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就一定能得到学生爱的回报。
(二)因势利导,以理服人。
教师对行为偏差的学生要真诚相待,抓住时机进行教育。
这些学生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良习惯会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什么后果,教师如果能抓住时机适当引导,可以使学生提高认识。
陶行知曾经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轻易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意味着扼杀人才,漫不经心的冷眼和讥笑,无异于夺走溺水者手中的救生圈。
教师在教育时必须生动、形象,切忌讽刺、挖苦、连训带说,这样会使他们敢怒不敢言,以各种形式进行积极和消极的反抗。
只有用民主的说服的方法,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认识,启发他们的自觉性。
例如,学生小马。
经常不做作业,上课时说小说话,下课常欺侮其他同学,对老师的批评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还常与老师“讲理”,在班上造成不良影响。
这样的学生如果靠训斥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为了转化他,我们首先从沟通师生情感入手,他犯错误时,我们总是心平气和地单独与他谈话,帮他分析危害。
他看到我们对他不讨厌,不嫌弃。
而是对他很平等、真诚,就对老师慢慢亲近了,我们用情感的缰绳套住了这匹不驯服的“小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慢慢诱导他走上道德规范的正轨,在学习、生活多方面关心他,为他创造做好事的机会,使他把老师的关心变为自己的道德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