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的经济思想

合集下载

龚自珍的政治思想

龚自珍的政治思想

龚自珍的政治思想一、概况龚自珍,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盦(an);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

汉族,浙江(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

是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从小勤奋好学,15岁开始写诗,但屡试不第,38岁才中进士,做了几任小京官。

他对清朝的思想统治不满,不愿和统治者合作,终于在鸦片战争前一年辞官回家。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

著名的是《己亥杂诗》共350首。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生于杭州城东马坡巷小采园(今有纪念馆于此),是龚家的长房长孙。

6岁随父母租居北京绳匠胡同、潘家河、门楼胡同、手帕胡同和城外上斜街等处。

祖父病逝后与家人回杭州守孝。

两年后返京,租住北京法源寺南。

二十七岁为举人。

道光元年(1821)官内阁中书,任国史馆校对官。

九年,始成进士。

官至礼部主事。

十九年,弃官南归。

二十一年,于江苏云阳书院猝然去世。

龚自珍初承家学渊源,从文字、训诂入手,后渐涉金石、目录,泛及诗文、地理、经史百家。

受当时崛起的“春秋公羊学”影响甚深。

面对嘉道年间社会危机日益深重,他弃绝考据训诂之学,一意讲求经世之务,一生志存改革。

青年时代所撰《明良论》、《乙丙之际著议》等文,对封建专制的积弊,进行了揭露和抨击。

他的思想为后来康有为等人倡公羊之学以变法图强开了先声。

中年以后,虽然志不得伸,转而学佛,但是“经世致用”之志并未消沉。

他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并建议林则徐加强军事设施,做好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准备。

龚自珍一生追求“更法”,虽至死未得实现,但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在社会观上,他指出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贫富不相齐,要求改革科举制,多方罗致“通经致用”的人才。

在哲学思想上,阐发佛教中天台宗的观点,提出人性“无善无不善”,“善恶皆后起”的一家之谈。

在史学上,发出“尊史”的呼吁,并潜心于西北历史、地理的探讨。

从龚自珍诗文看

从龚自珍诗文看

从龚自珍诗文看备课参考从龚臼诗文看.刘建伦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社会状况龚自珍(1792~1841)是清代着名诗人,也是有影响的思想家.他生活在中国古代社会即将向近代转型的时期,所作诗文,反映了他对封建统治的腐败和民生的艰难以及西方国家对中国所构成的巨大威胁的认识与警觉,对民族前途的忧虑与思考.仔细研读龚自珍的诗文,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民族灾难即将来II~iEN的社会状况.1.揭示社会黑暗和统治危机龚自珍诗文中最有历史价值的是其作于1839~1840的《己亥杂诗》.其中.不论盐铁不筹河是最能体现时代特征的一首,反映了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腐败,白银外流而导致农民负担加剧并走向破产的社会现实.该诗这样写道:”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哪不胜栽禾.儿第一句不论盐铁不筹河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清政府公共事业废弛,既不讲求盐铁生产,也不筹划治理水患;二是指清政府的税收不完善,既不征收盐铁税也不筹集治河款..独倚东南涕泪多”,指出清政府的国家税收来源仅仅只是依靠东南地区,以至于这里的百姓不堪重负.自宋代以来,江南地区成为我国经济重心,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也就依靠富庶的东南沿海.但是,过度的征收使这里的人民陷于困苦之中.国赋三升民一斗的意思是,国家所征派的税收只是”三升,可是百姓实际却要交出”一斗”,额外增加的部分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统治腐败,行政无能,各级官吏在税,采最54E-mail:zxlsjxck@163,com收过程中从中渔利,肆意加派税额; 二是由于鸦片走私猖獗,白银大量外流导致白银价格上涨,而百姓完税需要缴纳白银,因此完成”三升”的国税却要卖掉”一斗”的粮食来换取相当于原来”三升的白银.这里的三升”和”一斗”虽是虚指,但也说明了鸦片战争前白银外流大大加重农民负担的实际情况.最后一句.屠牛哪不胜栽禾的意思有两层:一是屠牛卖肉从事其他行当也比种田要好;二是”屠牛”暗喻农民在万般无奈之下有可能铤而走险,揭竿而起.总之,该诗揭示了清王朝统治的腐败,指出白银外流的严重危害,也说明了封建小农的破产以及清王朝统治基础岌岌可危.2.痛批科举制度.渴求治国人才鸦片战争前的几十年,封建统治机制已经极度腐朽,传统的科举制已经完全演变为摧残人才的制度,封建国家的治国人才严重缺失. 身居统治集团下层的龚自珍对此更有亲身的体会,他希望统治者不拘一格用人才,使经世致用的人才来挽救摇摇欲坠的统治.但是,面对坚如磐石的科举制,他也只能强烈的谴责,以抒发胸中的愤懑之情.他在《病梅馆记》中说:”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 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l”在这里,龚自珍以文人画士对梅花病态美的追求来暗喻摧残人性的科举制,表达了他对科举制度的痛恨之情.而对被摧残的病梅,也就是科举制下的青年学子抱以无限的痛惜和同情.他在文未感叹说:“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l”充分体现了他不惜以毕生精力来挽救人才的愿望.而且在《己亥杂诗》的另一首这样写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万马齐喑”指在封建专制和科举制度下,思想受到钳制,人才遭到扼杀,呈现出死气沉沉,令人窒息的政治局面.对此,龚自珍只能无奈地祈求风雷和天公的力量,为天下普降人才,以挽救国家的危难.3.高度警惕西方殖民侵略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积极展开对世界的殖民扩张,中国即成为其觊觎的对象.英国为了改变其对华贸易的逆差, 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与此同时,早期殖民军事冒险亦已展开. 1808年,英舰曾向虎门炮台实施武装挑衅,被中国水师击退.L3道光三年(1823年),龚自珍深刻认识到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已造成严重的民族危机,他在《阮尚书年谱第一序》中指出:近惟英夷,实乃巨诈,拒之则叩关,狎之则蠹国.在他看来,如果拒绝与英贸易交往,就会招致其武力侵犯,如果与之交往则会消耗国家财富,既指出了英国殖民者的侵略本质,同时提醒清王朝面对英国问题时所处的复杂局面.龚自珍的青年时代,正值嘉庆中期.当时西方国家对中国大规模的殖民入侵还没有开始,但是,龚自珍通过对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时局情况的研究,已经敏锐地洞察到西方殖民入侵即将到来.他以普通读书人的身份撰写了《西域置行省议》和《东南罢番舶议》,就加强西北防务和整顿东南沿海贸易发表看法,以此提醒清政府注意西方国家的野心.后来,他在《己亥杂诗》”文章合有老波澜一诗中还提起这两篇关于国防问题的文章,再次警告清政府应提高警惕,做好反侵略准备.针对沙俄对西北边疆所构成的威胁,他认为大规模的侵略即将发生,并在该诗中大胆提出”五十年中言定验副的惊人预言.19世纪中期的历史事实完全验证了龚自珍的判断.但是,由于当局的麻木和龚自珍官位的低下,忧国忧民的建议未能引起清王朝的注意,诗人也只能发出”茫茫六合此微官的哀叹.龚自珍还在《己亥杂诗》中写道:禊渝禊厉牙齿,求覆我祖十世祀.我请于帝诅于鬼,亚驼巫阳莅鸡豕.书梦亚驼告有意,明年三月禊貔死.大神羹枭殄枭子,焚香敬告少昊氏.在这里,他把西方殖民者比喻为传说中的吃人野兽“禊渝”,并祈求民间崇敬的大神“亚驼”和”巫阳”来消灭”禊,最后焚香告慰祖先.诗文不仅描述了西方殖民者,而且还以浪漫主义笔调寄托了消灭殖民入侵,维护民族独立的美好愿望.4.揭露腐败.力主禁烟从雍正帝开始,西方殖民国家不断扩大对中国的鸦片输入.雍正七年(1729年),第一道禁烟令发布,此后乾隆,嘉庆,道光历朝都有禁烟令颁布,但由于吏治腐败和西方商人的狡诈,鸦片输入反而越来越多._8进入道光时期,清王朝从上到下各级官吏乃至军队之中都吸食鸦片.清王朝政治进一步腐败,白银严重外流.这导致了国家财政困难,农民负担加重,军队战斗力丧失,社会风气颓靡等严重局面的出现.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写道: 备课参考“津梁条约遍南东,谁遣藏春深坞逢?不枉人呼莲幕客,碧纱橱护阿芙蓉.”L虽然禁烟条令广布东南沿海,但现实是烟馆遍地,原来大小官员和幕僚就是走私者和吸食者(鸦片烟在当时俗称”阿芙蓉”).这首诗一方面说明了清朝政府行政效能的丧失,官吏集团的腐朽,另一方面也说明吸食鸦片已经蔓延到极其可怕的程度.在另一首诗中,他这样写道:”鬼灯对对散秋莹,落魄参军泪眼荧.何不专城花县去?春眠寒食未曾醒.由此可见,吸食鸦片官员的丑态:烟灯如鬼灯像秋天萤火虫一样多,身为官员的瘾君子烟瘾发作失魂落魄,涕泪交流.为何不到花县去做大老爷,尽情吸食昏睡直到寒食还醒不过来(当时花县是鸦片走私集散地).这两首诗形象地描述了鸦片吸食的广泛程度, 而且政府官吏是主要的吸食者.面对这种触目惊心的民族灾难,龚自珍忧心如焚,他主张严厉禁止鸦片, 要求对种植鸦片的人要”枭其首于陇,没其三族为奴”(见《农宗篇》).他还向前往广东禁烟的林则徐写了《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提出了严禁鸦片的一系列措施.当时,围绕鸦片问题清政府内部分为严禁派和弛禁派.龚自珍坚决站在严禁派林则徐一边.为此他写了《故人横海拜将军》一诗:”故人横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蒇勋.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该诗表达了他支持禁烟的坚决态度,同时也对战斗在禁烟第一线的老朋友林则徐寄予严重关切和忧虑,并对自己不能为老朋友禁烟献计献策而深感遗憾.5.闭关复古的经济思想龚自珍所生活的时代,正是西方工业文明向中国古老的农业文明发起冲击和碰撞的时代.当时的中国社会,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整个社会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思想观念都无法应对西方的挑战.龚自珍身为封建官吏的下层,其经验积累和观念意识也都不可能产生具有近代化精神的经济主张.因此,他尽管比别人更早地意识到殖民入侵的危害,但是,面对这种威胁,他的主张仍旧是封建国家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在《己亥杂诗》中写道:”麟趾袅蹄式可寻,何须番舶献其琛?汉家《平准书》难续, 且仿齐梁铸饼金.面对鸦片输入白银外流的局面,龚自珍主张自己铸造饼金币来抵制外国银元为标志的经济侵略.虽有维护经济主权的意图,但是反对与外国进行经济贸易的倾向,也深深地反映出当时流行的闭关自大心态.过分推崇古代币制,则又暴露了他在社会经济上的复古思想.龚自珍反对封建专制的政治思想和复古闭关的社会经济主张具有明显的矛盾性,但这恰好反映了进入近代社会前夕的封建爱国知识分子自我冲突的心态.总之,龚自珍诗文中所反映出的清朝社会信息是多方面的,也体现了这位思想家对民族前途和国家命运的严肃思考.在进行近代史教学时审慎地挖掘引用这些材料,不但能丰富学生的历史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特征. [1][2][4][5][6][7][9][1O][iI][12]郭延礼.龚自珍诗选[M].济南:齐鲁书社,1981:185,186,166,196,197,172,174,175,183.[3]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3:3.[8]覃珠坚.介评清朝政府禁烟法规[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6).(作者地址/-Z-南省楚雄市教科所,675000):’一55艘戡E—mail:zxlsjxck@163.tom。

龚自珍的思想_龚自珍的思想批判了什么

龚自珍的思想_龚自珍的思想批判了什么

龚自珍的思想_龚自珍的思想批判了什么龚自珍又名巩祚,出生于官宦世家,浙江仁和人,是清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思想更是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那么龚自珍的思想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龚自珍的思想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龚自珍的思想龚自珍的思想第一大特色是倡导“通经致用”,他强调学术起源于政治,如果舍弃了政治那学术也就没有了立足基础,它们本身就是统一的。

他号召士大夫从传统的纸堆中走出来,关心百姓安危及国家兴亡,将学问与当时时事相互结合。

他的这番思想从根本上批判了清政府的文化压制政策,成为一篇推崇言论和思想自由的宣言。

龚自珍的思想第二大特色是对专制主义的批判,他对封建社会的腐朽专制进行强烈的揭露和讽刺,这几乎涵盖到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

他认为当时的清代正处于衰世,并深刻的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严重危机以及逐步走向崩溃的趋势;他无情的抨击封建官僚主义的腐败奢侈,并认为官僚阶层只有躯壳而没有灵魂;在揭露官僚荒淫无作为的同时,他还剖析了官僚制度的弊端和腐朽,将官僚晋级制度及科举取仕制度的弊端揭露的体无完肤。

龚自珍的思想第三大特色是提倡改革,他的改革虽然并不具有完整的系统,但是涉及到了很多方面。

在政治改革方面,他提出调节君臣关系,更有利于国家发展,他也非常关注国家的防务,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在经济方面,他提出要“平均”分配土地及财产,更要改革白银纳税的方法以使国家经济平稳向前发展。

龚自珍简介龚自珍简介记载他是清朝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

1792年8月22日出生,龚自珍自幼好学,从小研读《经史》和《大学》。

他喜欢写作,13岁的时候就写了《知觉辨》,15岁的时候就开始写诗集。

27考中举人,龚自珍考了6次终于在38岁时当上进士。

曾经在内阁、宗人府、礼部任过职。

48岁辞职回乡,一生写过300多篇文字和七八百首诗词。

1813年7月,龚自珍妻子因为被误诊而死亡。

1815年,龚自珍又娶了安庆知府的侄孙女何吉云为妻。

龚自珍在朝廷中对政治有独特的见解,并且明确的指出朝廷腐败问题的根本,对君权专制提出意见并抨击。

龚自珍简介资料

龚自珍简介资料

龚自珍简介资料龚自珍简介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

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

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龚自珍人物生平书香门第龚自珍生于1792年8月22日(清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初五)世代官宦的家庭。

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

父龚丽正,字至极,号学路。

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

母亲段驯,著名文学家段玉裁之女。

年少有成龚自珍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

从8岁起学习研究《经史》、《大学》。

12岁从其姥爷段玉裁学《说文》。

他搜辑科名掌故;以经说字、以字说经;考古今官制;为目录学、金石学等。

同时,在文学上,也显示了创作的才华。

13岁,作《知觉辨》;15岁,诗集编年;1810年(嘉庆十五年),倚声填词,应顺天乡试,由监生中式副榜第28名。

仕途不顺1813年4月,龚自珍再应顺天乡试,又名落孙山,7月,妻子因误诊卒于徽州府署。

1814年,龚自珍著四篇《明良论》,第一次明快地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对君权专制进行抨击。

令外祖父段玉裁阅后又惊又喜,他欣然加墨批点,认为他的论述正中当今政治要害,是别具一格的见解。

后回徽州后参与父亲主持的《徽州府志》重修工作。

1815年,续娶安庆知府何裕均侄孙女何吉云。

祖父病逝后与家人回杭州守孝。

两年后返京,租住北京法源寺南。

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龚自珍又应浙江乡试,始中举,主考官为著名汉学家高邮、王引之。

近代思想第一讲经世思潮

近代思想第一讲经世思潮

经世思潮与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的政治思想一、经世思潮兴起的原因经世致用: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

又称经世致用之学。

其特点是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主要代表人物有:宋代的吕祖谦、薛季宣、陈傅良、叶適、陈亮;明末清初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李塨、王源;清末的魏源、龚自珍、康有为等人。

体现的是传统知识分子积极入世的价值观,政治本位的人生观,佐君教民的事业观。

思潮([trend of thought; ideological trend;thoughts]:在某一历史时期内,在某一(或一些)阶层、阶级甚至整个民族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而又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

所以它是社会群体意识,是由许多人共有相同相似的思想倾向。

它是特定社会的各种矛盾尖锐化、复杂化在思想领域的反映,通常从知识分子群体发端,推向或大或小的社会层面,进而影响到生活世界和民众心理的思想运动。

1、对乾嘉学风反思批判及今文经学的兴起。

从清康熙朝以后直至嘉庆年间即公元纪年的18世纪,学术和思想呈现出较以往不同的特点。

有些研究者称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为“汉学”,这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多数思想家和学者都尊行汉代的学术(主要是经学)。

又因他们追求一种朴实无华的学风,有人称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为“朴学”;清代在乾(隆)、嘉(庆)时期重训诂考据的研究。

由于这些特点,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又被称为乾嘉学术、考据学等。

附乾嘉汉学的政治理念与戴震对传统经学的反思朴学:一为质朴之学。

汉代经学中古文经学派。

汉代古文经学派好儒信古,治经多从文字学入手,注重字句和名物训诂考据,但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其弊在烦琐。

二是指清代的乾嘉学派。

1戴震的思想戴震是汉学中出类拨萃的人物,出身于汉学又超出汉学,成为清朝中期成就卓著的思想家。

龚自珍

龚自珍

龚自珍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虽然他在鸦片战争一年后便辞世,但他生平的思想和文学创作则为近代思想和文学的发展打开了局面,开拓了道路,因而他成为近代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和继往开来,打破传统文学腐朽局面的进步文学家,在中国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的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谈及龚自珍作为近代文学先行者的理由,具体地可以从其政治思想和文学创作等方面来分析。

—,政治思想方面龚自珍是晚清时期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开创议政新风的先驱者。

他开创的议论时改、倡言改革的政治风气,在当时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以后的思想界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和封建社会危机构无情揭露,是龚自珍政治思想中最为突出的部分。

首先,龚自珍揭露了清朝官僚政治的极端腐败,指出封建官僚统治集团的寡廉鲜耻,只知榨取民脂民膏,根本不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

在《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等文中,他即对腐朽黑暗的现实政治和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其次,龚自珍深刻揭露了清王朝封建统治已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

他认为,由于贵族地主、大小官吏贪得无厌地剥削、压迫农民,而关系国计民生的生产事业不闻不问,农业生产凋蔽,农民走投无路,啼饥号寒(参见龚自珍《平均篇》:“小不相齐,渐至大不相齐,大不相齐,即至丧天下”)加之鸦片烟锅泛滥,使国弱民贫,环视九州,四面不撑。

虽然清王朝还维持着表面的“太平”“盛世”,而实际上整个封建统治已陷入了衰世的困境。

他预感到一场社会变革的暴风雨即将来临。

除了对封建清王朝内部腐败的大胆揭露,龚自珍亦深刻认识到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造成严重的民族危机,指出“近惟英夷,实乃巨诈,拒之则叩关,狎之则蠹国”(《阮尚书年谱第一序》)。

面对民族危亡,龚自珍提出了诸多社会改革方案。

政治上,他主张修礼仪,变科考,重臣威,限制王权。

龚自珍认为,君主一人专制,不尊重大臣,上下 F 隔绝,没有发挥大臣们在管理国家中的作用,这是造成封建统治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

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龚自珍的写作背景

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龚自珍的写作背景

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龚自珍的写作背景示例文章篇一:《〈己亥杂诗〉龚自珍的写作背景》龚自珍生活在清朝,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啊!清朝,就像一艘曾经威风凛凛却渐渐开始腐朽的大船。

在这个时期,社会矛盾重重,就像一团乱麻,扯都扯不清。

政治上,那可是相当的黑暗。

官场里到处都是阿谀奉承之人,他们就像一群嗡嗡叫的苍蝇,围着有权有势的人转。

真正有才华、想干点实事的人却被排挤。

龚自珍就是这样一个有才华的人,他满心的抱负,想为国家为百姓做些事情。

他看着那些当官的只知道贪图享乐,不为国家的长远发展考虑,心里那个气啊!他就像一只愤怒的狮子,却被困在了一个狭小的笼子里,有力使不出。

经济上呢,贫富差距大得吓人。

穷人穷得叮当响,连饭都吃不饱,就像路边快要枯萎的小草,被风雨随意地欺凌。

而富人呢,过着奢靡的生活,他们的财富就像是从穷人那里搜刮来的一座座金山。

龚自珍看到这样的景象,心里能不难受吗?他心疼那些穷苦的百姓,想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现状。

文化方面,当时的思想被严重禁锢。

就好比一潭死水,没有什么新的活力注入。

科举制度虽然还在进行,但是它已经变得非常僵化。

学子们只能按照固定的模式去学习、去考试,就像一群被赶着的小绵羊,没有自己的思想。

龚自珍是个思想很活跃的人,他想要打破这种思想的枷锁,让人们的思想能够自由地呼吸。

从国际形势来看,西方列强已经开始崛起,他们就像一群饿狼,在外面虎视眈眈地盯着清朝这块大肥肉。

可是清朝呢,还在自我陶醉,闭关锁国,就像一只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以为这样就可以躲避危险。

龚自珍意识到了这种危险,他想唤醒国人,让大家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变了,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龚自珍写下了《己亥杂诗》。

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融入到这些诗里。

他是在呐喊,是在抗争,也是在为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寻找出路。

他就像一个孤独的行者,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希望能找到一丝曙光。

他的这些诗,就像是一把把钥匙,试图打开人们被禁锢的思想之门;又像是一声声警钟,敲响在那些还在沉睡的人们耳边。

6 中国经济思想史 讲义 第八章 鸦片战争前至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经济思想

6 中国经济思想史  讲义  第八章 鸦片战争前至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经济思想

第八章鸦片战争前至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经济思想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鸦片战争前至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经济思想的发展,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来为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同时也进一步加深对中国近代经济思想是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

课程内容第一节鸦片战争前至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社会经济变化: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一)传统经济结构的特点。

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

(二)传统经济结构变化。

变化一:(主要)农经济开始解体原因:廉价商品的冲击下,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变化二: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原因:美各国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农产品大量出口,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三)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1.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2.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逐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冲击着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3)鸦片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经济,而且使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既不同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又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于受某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直接支配的殖民地。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

(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3)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

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及其历史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一批有识之士掀起经世致用思潮,试图寻求中国社会的出路。

这一思潮,以“救世济时”、为中心,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倡导学习西方,对社会现进行批判,提倡改革弊政。

近代经世思想及其学术学风的导向,为有识之士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提供了积极的思想底蕴,对西学的引进和传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由于经世致用思想本身所固有的功利性和短视性的局限,决定了它最终不可能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思想体系引导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找到一条御侮自强、救国救民之道。

标签:中国近代;经世致用;历史影响;局限性经世致用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鸦片战争后,在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转型过程中,这一思想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对整个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乃至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脉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主要对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内涵特征、历史影响,略作分析。

一、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的渊源所谓“经世”,即治世之意。

在先秦典籍中,“经”字常和“纶”字并用,含有“匡济”之意。

如《周易》曰:“君子以经纶”;《中庸》讲:“惟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庄子》指出:“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辨。

”但真正把经世思想理论化并付诸实践的则是孔子。

孔子在世时,一方面周游列国,矮病医世,对后世经世思想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另一方面,他把经世思想注入全部儒学经典。

因此,经世与修身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成为儒家思想的中心观念。

这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知识分子,产生过重大影响。

儒家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吸收了这种经世精神,并将其作为自己重要的责任,自觉地担负起关心时政、关注国事、针砭时弊,甚至救国于危难之中的使命。

孔子以后,历代儒者根据不同形势对经世思想进行了积极的弘扬和阐发。

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儿乐”,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魏源的“善言心者必有验于事矣,善言人者必有资于法矣,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矣,善言我者必有乘于物矣。

清代思想家龚自珍经济思想简析

清代思想家龚自珍经济思想简析

清代思想家龚自珍经济思想简析作者:赵俊爱来源:《人民论坛》2013年第37期【摘要】龚自珍生活的时代处于封建社会危机逐渐加深、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威胁不断加剧的过程中。

社会环境和他个人的经历使他的思想、学术在许多方面都朝着与传统封建主义道路不同的方向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开启新的学术风气的先驱人物。

文章从他的农业经济思想、对商品和货币的认识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龚自珍农业经济思想“农宗” 商品货币龚自珍有关经济、政治问题的著作,主要是议论国内问题。

他对封建主义的批判较为尖锐,但他的社会改革主张并不具体细致;他特别重视农业问题,而对商品货币经济的态度比较消极。

他把历史分为治世、乱世、衰世三个阶段;又以早时、午时、昏时比喻三个世代。

他从财富分配状况探寻治乱兴衰的原因,认为一个朝代的兴衰取决于贫富悬殊的状况。

上述观点说明龚自珍的历史观中具有合乎唯物主义的要素,但他否定农民起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只是慑于农民起义,才提出改革主张;而改革的关键在于改革人心,特别是在位者人心;认为人心变,世俗才能变,才能拨乱反正。

因此,其历史观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仍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

农业经济思想龚自珍的农业经济思想,具有浓重的农本主义色彩。

他认为农业生产十分重要,“天下之大富,必任土”。

他之所以特别重视农业生产,一方面与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农本思想有关,在自然经济条件下,财富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这是从生产物的使用价值的认识出发的;另一方面,当时农业危机十分严重,失地农民不断增加。

为了解决农业危机特别是流民问题,他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农宗”,二是移民开发边疆土地。

“农宗”方案。

龚自珍制订“农宗”方案的思想前提是反对农业中剧烈兼并和“大不相齐”,而“小不相齐”则是合理的。

这一方案的基本点是,以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为基础,在封建土地所有制范围内,实行封建大土地所有者和中小地主阶级之间的再分配。

他想借此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保住中小地主阶级的土地,由于土地兼并的迅速进行,不仅广大农民大量丧失土地,就是中小地主阶级的土地也经常有被侵吞、兼并的危险。

龚自珍的简介资料和古诗有关

龚自珍的简介资料和古诗有关

龚自珍的简介资料和古诗有关龚自珍,字挚秋,号南观,江西临川人。

出生于清朝末年的一个文化名门世家,自幼才华横溢,一直致力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

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深沉的思想和对时代的关注,以及其对于古典文化的热爱和探究,同时他也因为在政治和社会上的主张而备受争议。

以下是对龚自珍的简介资料和一些与他的古诗有关的介绍。

龚自珍于1808年出生在江西临川一位土豪世家,其父龚燮之是一名知识分子,家境优越。

龚自珍自小聪明伶俐,文才出众,十四岁时已经能够作诗。

他年少时就读于官学,修读经史,但是他并不满足于严谨的经学教育,他开始涉猎儒家以外的著作,向外寻求更广泛的知识。

1833年,龚自珍考入福建福州府学,晋升为教谕。

在这个时期,他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了“鹏社”,致力于研究古代文学和哲学,以及发表一些时事评论。

龚自珍在福州的时期,写下了许多著名的古风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浪淘沙·北戴河》,这首诗记录了他离家之后的心情变化,也代表着他个人的思想和感情。

1840年,英国人发动鸦片战争,龚自珍因为反对清政府的治国方略而被免职,离开官场,他开始在临川教书育人,这个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更加独具匠心,而且创作的主题也更加广泛。

《清平乐·其二》中的“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成为他最为著名的诗句之一。

这句话反映了他对生命无常的看法,也透露出他艰难的生活情境以及对时局的失望和不满。

他的诗歌主要陈述他的思想,他的情感和他对现实的看法,既有对爱情的愁绪和对官场的嘲讽,也有对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的批判。

1849年,龚自珍因被卷入安徽人民起义而被逮捕,关押在钦差大臣幕府杀戮的牢狱中。

此时,他创作了著名的《己亥杂诗》。

这些诗堪称中国近代史上最有意义的一次诗歌创作,范围十分广泛,包含了诗歌、散文、小说、书信等多种文体。

《己亥杂诗》以诗草和长篇散文的形式呈现,对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龚自珍文学思想

龚自珍文学思想

龚自珍文学思想虽然很多近代思想史、文学史都把龚自珍作为开端性的人物,但实际上,学术界对龚自珍历史定位的判认并不那么一致。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章培恒主编的《中国文学史》。

在这部著作中,龚自珍被归入“清代中期”,作为乾嘉时期的文学家,而不是“清代后期”(相当于一般所谓“近代”)文学家来叙述的。

这一处理未必仅仅一家言,它可能代表了史学界、文学史学界一部分人的看法。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著者黄修己就在该书《序言》中以带点嘲讽的口吻说:龚自珍在鸦片战争爆发第二年就去世了,仅仅因为19世纪没有重要的作家和值得重视的变化,各种《近代文学史》才把龚自珍拉来充数。

而把这类观点表述的最明确的,或许要算赵慎修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1,他认为在戊戌变法以前,整个文学思潮都没有发生近代意义的变化,并且重点举出龚自珍,认为他的思想、包括文学思想“没有近代意义”。

应当说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龚自珍思想和文学观的“近代性”问题,而且提出这个问题并非没有道理。

考察一下此前关于龚自珍的评论,大多数论者重视的主要是龚自珍的社会批判言论和政治、经济改革主张,但是已有很多论者论证,龚自珍的批判虽然尖锐激烈,他呼吁“自改革”也有首倡意义,但无论其批判的深度还是其具体改革主张,都没有超出他的前辈。

龚自珍自己也说过:“药方只贩古时丹”。

换言之,当我们只注意从直接的政治、经济斗争方面考察龚自珍,把他这方面的言论看作其思想的主要部分甚至全部,那么我们或许可以证明其思想的准确性(虽有局限)甚至进步性,却未必能说明其“近代性”。

梁启超在总结清末思想演变源流时,曾多次说:“数新思想之萌蘖,其因缘固不得不远溯龚、魏”,“语近世思想自由之向导,必数定庵”2,“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3。

这些话经常被人们引用,但大多用来证明龚自珍影响之巨大广泛,却似乎忽略了梁启超反复强调的龚自珍思想的时代价值之所在:“思想解放”!“思想自由”!的确,从文化思想史的角度看,龚自珍思想中更具“近代最初”意义和启蒙性质的,是——“人”的意识的觉醒和精神解放要求。

龚自珍简介资料

龚自珍简介资料

龚自珍简介资料龚自珍简介龚自珍(1792年8月22 H-1841年9月26日),字Ig(se)人,号定庵Gn)。

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晚年居住昆山羽于岑山馆,又号羽于岑山民。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8岁辞官南归, 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 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

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书香门第龚自珍生于1792年8月22日(清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初五)世代官宦的家庭。

祖父龚褐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

父龚丽正,字至极,号学路。

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

母亲段驯, 著名文学家段玉裁之女。

年少有成龚自珍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

从8岁起学习研究《经史》、《大学》。

12岁从其姥爷段玉裁学《说文》。

他搜辑科名掌故;以经说字、以字说经;考古今官制;为目录学、金石学等。

同时,在文学上,也显示了创作的才华。

13岁,作《知觉辨》;15岁,诗集编年;1810年(嘉庆十五年),倚声填词,应顺天乡试,由监生中式副榜第28名。

仕途不顺1813年4月,龚自珍再应顺天乡试,又名落孙山,7月,妻子因误诊卒于徽州府署。

1814年,龚自珍著四篇《明良论》,第一次明快地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对君权专制进行抨击。

令外祖父段玉裁阅后又惊又喜, 他欣然加墨批点,认为他的论述正中当今政治要害,是别具一格的见解。

后回徽州后参与父亲主持的《徽州府志》重修工作。

1815年,续娶安庆知府何裕均侄孙女何吉云。

祖父病逝后与家人回杭州守孝。

两年后返京,租住北京法源寺南。

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龚自珍又应浙江乡试,始中举,主考官为著名汉学家高邮、王引之。

经世致用思潮中的龚自珍

经世致用思潮中的龚自珍

98经世致用思潮中的龚自珍■李旭阳/黑龙江大学摘 要:谈及“知识分子”一词,我们便会联想到其对充满矛盾时代的呐喊,为警醒世人的不懈努力即为民族独立而付出的血泪。

本文以龚自珍为例,浅谈生于忧患时期知识分子的特点,围绕龚自珍的爱国情怀,看近代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

关键词:龚自珍 经世致用回顾中国历史长河,一些进步思想往往产生于政局黑暗和社会矛盾尖锐的时期,例如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

经世致用思想便是由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出,后逐步形成一种社会思潮。

经世致用思想讲求实用性,即所学的知识要与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反对理学讲求高谈、脱离实际的学术研究方法。

龚自珍作为鸦片战争时期经世派的突出代表人物,经历着封建社会一步步走向衰落,慢慢形成一种愤世嫉俗且孤傲叛逆的人生之态。

一、愤世嫉俗的人生态度龚自珍对于当时的政局进行严厉的批判,批判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这种愤世嫉俗的人生态度与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龚自珍生活在清朝迅速衰败的时期,当时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十分严重。

中国内部政治腐败,经济上实行严酷的经济封锁,文化方面实行残酷的文化专制,封建理学长期束缚着人们的思想。

加之外部由于殖民侵略带来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形下,引发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思考。

龚自珍本人成长于书香之家,拥有较好的国学根基,因家中给予较高的期盼,故取名为“自珍”。

才华横溢的他在科考途中并不顺利,在京任官深感政治黑暗与腐败,心怀大志的龚自珍无法实现伟大的政治抱负,后毅然辞官返乡讲学。

龚自珍生活的时代加之他个人的成长背景,早就成他勇敢无畏且愤世嫉俗的人生之态。

二、启蒙韵味的思想主张所谓“启蒙”指的是开导蒙昧,使人们逐渐接受新事物,以明白事理面对统治阶级危机日益严重及社会道德风俗败坏,龚自珍对于当时的社会情形进行无情的揭露提出许多对于当时具有启蒙思想的思想主张,体现其理想人格的形成。

其一,强调“崇我”和“尊其心”,“崇我”强调一种强烈的主体意识,反对圣人的无所不能。

龚自珍的自改革思想

龚自珍的自改革思想
21岁开始究心时务,做《明良论》四篇 27岁师事刘逢禄,研读《公羊春秋》
12岁从段玉裁学《说文解字》
8岁起研学《经史》、《大学》
儿童
少年
青年
中年
龚自珍做学问,是谈经论道不拘一格;议论时政, 则目光敏锐,不随波逐流,敢发惊世骇俗之言。目 的是呼唤风雨,期待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
2019/6/2
10

2019/6/2
8
四、挽救衰世的社会改革思想
1
“自古及今,
法无不变,
2
势无不积,
事例无不变迁, 3
风俗无不移易。”
4
改革科举制度,取消八股,改 试策论。 君要以礼待臣,君臣共治天下。
经济上提出“田相齐”主张。
改革边防制度。
2019/6/2
9
总结:
38岁中进士,任职内阁中书。 48岁辞官南下,写就《己亥杂诗》。
第九章 鸦片战争时期的政治思 想
第二节 龚自珍的“自改革”政治思想
一、人物介绍
龚自珍(1792—1841) 字瑟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
杭州)人。 清代著名思想家、诗人、文学家。 师从刘逢禄,学习今文经学。 曾任内阁中书、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立足现实,实行“自改革”。 著作有《定庵文集》、《己亥杂
其次,痛斥封建官僚集团的昏庸腐败。
小大 臣官 不不 立谈 风掌 节故 。,
官益久, 则气愈偷;
望愈崇, 则谄愈固;
地益近, 则媚亦益工。
“辱国” “辱社稷”
2019/6/2
5
三、“讥切时政,诋排专制”的社会批判思想
再次,批判封建帝王的绝对权威。
乾隆 “本朝家法相乘,纲纪整肃,太阿 从不下移”。

(经济思想史专业论文)中国近代富国富民思想的演变

(经济思想史专业论文)中国近代富国富民思想的演变

摘要●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基石是富国富民思想。

中国古代的富国富民的方法主要是发展农业。

到了近代,西方的工业文明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从新考虑传统的富国富民思想。

j从中国近代的富国富民思想的演变来看,中国的经济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一个与西方经济学说史大致相类似的过程。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也先后出现了与西方的重农主义、重商主义、自由市场经济思想相类似的学术观点。

中国近代的重农主义主要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重本抑末思想的延续。

降国近代经济思想的主体是重商主义,可以说从洋务运动一直到百日维新,在经济政策上都是重商主义的主张。

严复翻译的《国富论》是中国自由经济思想的开端,但是并没有留下很大的影响。

j由中西方经济思想发展的比较看,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中,经济思想的发展大体经历的是一个相同的过程。

关键词:富国富民,重农主义,重商主义分类号:F092●ThesisAbstractThebasisofancientChineseeconomicthoughtsisthethoughtsaboutmakingthenationandpeoplerich.InancientChina,thewaytomakethenationandpeoplerichwasdevelopingagriculture.ButinmodemtimesthewestemindustrycivilizationexertedenormousinfluencesonChina.Chineseintellectualsbegantoreconsiderthetraditionalthoughtsofmakingthenationandpeoplerich.JudgedfromheevolutionofmodemChinesethoughtsofmakingthenationandpeoplerich,thedevelopmentofChineseeconomicthoughtsexperiencedaprocesssimilartothatofthewesterneconomicthoughts.InthehistoryofmodemChineseeconomicthoughtstherealsoemergedacademicopinionssimilartofollowingtheories:physiocmcy,mercantiletheory,andfreemarkettheory.ThephysiocracyofmodemChinawasthecontinuanceoftraditionalthoughtsofancientChinathatregardedagricultureasthefundamentalbasisofthenationandsocietywhiletradeWaSoflittleimportance.ThemainstreamofmoderneconomicthoughtsismercantiletheoryanditWaSmanifestedintheeconomicpoliciesfromTheWesternizationMovementtoT1leReforillMovementofl898.Thetranslationof“AResearchintotheSourceofNationalWealth'’byYanfuWaStheoriginofthefleeeconomicthoughtsbutithadliuleinfluenceonthesociety.BycomparingthedevelopmentprocessofChineseandwesterneconomicthoughts,wecanfindthatduringthetransitionperiodwhenagriculturalsocietydevelopedintoaindustrialsociety,thedevelopmentprocessesofChineseandWesterBeconomicthoughtsalegenerallythesame.Keyword:thoughtsofmakingthenationandpeoplerich,physiocracymercantiletheory2中国近代富国富民思想的演变第一章导论列’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的分类,大多采用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近代经济史相同的方法,划分的依据一般是重要的历史事件。

“经世致用”思想在中国近代的传承与特点

“经世致用”思想在中国近代的传承与特点

“经世致用”思想在中国近代的传承与特点文章回顾了经世致用思想的渊源,分析了经世致用思想在近代的特点,包括思潮盛行原因多是对社会现状不满;出发点都是救国自强;代表人物大多是知识分子;都是主张学习西方。

论述了近代经世致用思想的传承及转变,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影响。

标签:经世致用;中国近代;历史特点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辞海》中的释义是:明清之际主张学问有益于国家的学术思潮。

因此经世致用可以理解为,关心国事,关注社会,用自身所学解决社会问题及矛盾,从而达到国泰民安的目标。

“经世致用”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表现出以爱国为起点与核心的伟大精神。

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这一思想充分显现并与时俱进,深刻影响着近代历史的发展。

一、经世致用思想的渊源经世致用,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提出的。

从思想史来看,这一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思想家——孔子。

孔子在世时,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希望改变社会动荡的局面,从而达到他理想中的天下大同。

由此可见,儒家思想自产生之初,便具有经世的传统,影响着后世中国传统社会的知识分子,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关注社会,甚至承担救国救民的责任。

但经世致用观念不一定是儒家思想所独有,有论者认为,西汉“独尊儒术”后,后世儒生以“通经致用”作为自身治学的目标及抱负,使其演变为儒家文化的一种传统精神,有积极的入世价值取向。

[1]孔子之后,历代学者也积极倡导经世思想,如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一思想不断延续,而历代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都有一个时代特征,即社会转型之际或内忧外患之时,知识分子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或提笔立书,或言语号召,使经世之风广行于志士之间。

中国经济思想史教学大纲

中国经济思想史教学大纲

《中国经济思想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中国经济思想史开课学期:4年级第1学期学时/学分:40/3课程类型:选修课开课专业:经济学专业本科生选用教材:中国经济思想简史主要参考书:1、《中国经济思想通史》赵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叶世昌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执笔人:王连忠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中国经济思想史是经济学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对经济学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课程既可为其他经济学理论学科的学习提供坚实的经济思想基础,又可为深入学习与进一步深造提供帮助。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能系统地掌握中国有史以来整个经济思想发展的脉络,掌握主要代表人物经济思想演变的轨迹,加深对中国历代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思想基础的了解,更好地把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思想发展的进程,加深理解我国现行经济政策的历史继承性与实用性,为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和灵活运用经济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全面掌握中国经济思想史课程的基本理论,加深对我国经济思想发展轨迹的整体性认识。

2.全面了解中国历史上各种社会制度更替过程中所出现的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思想,深刻理解经济思想对政府制定政策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3.重点掌握我国特殊历史发展阶段一些代表人物提出的重要观点,合理界定这些观点在当时所起的历史作用。

4.通过对建国以来经济思想发展状况的分析,合理评价建国以后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5.深刻把握我国当前经济政策的制订与执行,从经济思想的角度阐明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6.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能够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上篇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18学时)导言第一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思想(6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春秋时期的经济思想一、管仲的“四民分业定居”思想二、“子母相权”钱币理论三、范蠡的商业经营思想和粮食价格思想第三节儒家的经济思想一、自然财富观和生产劳动观念二、“欲利”观念和“义利观”三、富民思想和财政观念四、“均”和“明分”的分配思想五、“黜奢崇俭”和“导欲”的消费思想六、“大同”和“小康”的社会思想第四节墨家的经济思想一、交利论二、价格概念三、生产和节用观点四、人口思想第五节法家的经济思想一、反对“雕文刻镂”和“谷贱伤农”的思想二、“农战”和“抑商”的思想三、自利观念和“民弱国强”说四、“农本工商末”思想五、人口思想第六节《管子》的经济思想一、“自利”说和“义利”观二、“轻重”理论三、价格和贸易思想四、“贫富有度”的分配思想五、“侈靡”思想第七节道家的经济思想一、早期道家的“贵己”思想二、《老子》的“无为”思想了解各学派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儒家经济思想的重要性掌握《管子》的经济思想第二章封建地主经济发展前期(秦汉至隋唐)的经济思想(6学时)本章要求掌握秦汉直到隋唐时期各主要代表人物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汉代的经济思想一、“重农、贵粟”的思想二、“限民名田”、“王田”和“占田”的土地思想三、官营垄断思想与“法自然”经济思想四、“农、虞、工、商”并重思想与人口思想五、王莽的改制思想第三节三国、魏晋南北朝的经济思想一、“屯田”、“占田”和“均田”的土地思想二、各种钱币理论和钱币拜物教三、财政原则和“分民定业”思想第四节隋唐的经济思想一、财政赋税思想的变化二、土地和地租思想的变化三、商业、钱币思想的变化了解土地思想的演变过程理解各种钱币理论掌握王莽的改制思想第三章封建地主经济发展后期(宋至鸦片战争前夕)的经济思想(6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宋元及明清时期主要代表人物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宋、元的经济思想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思想二、两宋的土地思想三、宋、元的商业、货币思想四、对儒家传统经济思想教条的怀疑第三节明、清的经济思想一、中国古代土地思想的终结二、中国古代财政赋税思想的近代化三、商业、货币思想的进一步演变四、人口思想的新发展五、新历史时期的“义利观”第四节中国古代起义农民的经济思想一、早期阶段:秦汉起义农民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和“黄天太平”思想二、中期阶段:唐宋起义农民的“均平”和“等贵贱,均贫富”思想三、成熟阶段:明末起义农民的“均田免粮”口号和清代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所反映的经济思想了解宋元时期的商业货币思想理解洪亮吉的人口思想掌握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思想下篇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22学时)导言第一章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经济思想(6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改良派和顽固派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龚自珍的经济思想一、社会改革论二、财富平均论三、农宗论四、“食固第一、货即第二”说第三节魏源的经济思想一、奢俭论二、“货先于食”说三、银币论四、“师夷长技以制夷”论第四节谢阶树、徐鼒的经济思想一、谢阶树的保富抑商论二、徐鼒的务本贱银论第五节王瑬、许楣的经济思想一、王瑬的名目主义货币论二、许楣的金属主义货币论了解龚自珍的经济思想理解许楣的金属主义货币论掌握魏源的经济思想第二章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的经济思想(4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太平天国领袖的经济思想以及地主阶级保守派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洪秀全的经济思想一、平等论二、均贫富论第三节洪仁玕的经济思想一、“审时度势”说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论三、对外通商论第四节汪士铎经济思想一、“人多则穷”论二、“人多致乱”论三、“减民”说第五节冯桂芬的经济思想一、复宗法论二、“师夷自强”说三、裕国论第六节王茂荫的经济思想一、以实运虚论二、似实而虚论了解洪秀全的经济思想理解洪仁玕的经济思想掌握汪士铎的人口论第三章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前后的经济思想(8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洋务派的经济思想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李鸿章、张之洞的经济思想一、李鸿章的富强说二、张之洞的利权说第三节王韬、马建忠的经济思想一、王韬的商本论二、马建忠的富民说第四节薛福成、郑观应的经济思想一、薛福成的商纲工基论二、郑观应的商战论第五节陈炽的经济思想一、生财之道说二、机器养民说三、重农说第六节康有为的经济思想一、富国养民论二、定为工国说三、大同说四、救国论第七节梁启超的经济思想一、发展工业论二、生利分利论三、反对闭关论四、土地私有论第八节严复的经济思想一、自由经济论二、供求价值论三、奢俭论四、本末论了解康有为的经济思想理解严复的经济思想掌握郑观应的经济思想第四章辛亥革命前后的经济思想(4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孙中山的经济思想一、三民主义二、平均地权论三、节制资本论四、钱币革命论第三节廖仲恺的经济思想一、贫穷之源说二、人口论三、平均地权论四、合作经济论五、货物本位论第四节朱执信的经济思想一、资本论二、社会革命论三、土地国有论第五节张謇的经济思想一、贫富调和论二、实业救国论了解廖仲恺的经济思想理解张謇的经济思想掌握孙中山的经济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龚自珍的经济思想
龚自珍生于公元1792年,死于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现杭州人)。

他出生于官僚世家,从小熟读诗书,遵守儒家礼法,欲为国建功立业。

是中国士大夫的典型人物。

但是龚自珍生活在中国的18世纪末至19世纪40年代初,中国在那个时候处在封建社会的晚期,在逐步走向没落,逐步落后于西方。

当时的经济依然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这位先进的士大夫看到了中国当时经济的一些问题,故而产生了他自己的经济思想。

他的经济思想又主要以“平均”论和“农宗论”为主。

龚自珍的“平均”思想
龚自珍认为,最理想的社会应该是财富平均分配的社会:有天下者,莫高于平之之尚也。

我觉得这句话大概是指,拥有天下的人,也比不上使天下公平的人高尚。

然而这种理想的平均状态,只在人类的原始社会存在过,自三代之始,已不复存在。

他说:三代之极其犹水。

君取盂焉,臣取勺焉,民取巵焉。

降是,则勺者下侵焉,巵者上侵焉。

有降,则君取一石,民亦欲得一石,故或涸而踣。

石而浮,则不平甚,涸而踣,则又不平甚······大略计之,浮不足之处相去甚远,则亡愈速,去稍迟,治亦稍速。

千万载治乱兴亡之数,直以是劵矣。

从这种论述中,可以看出龚自珍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财富分配的不均是社会混乱的根源。

社会财富的分配状况,是关系到治乱兴亡的关键所在。

龚自珍进而指出:小不相齐,渐至大不相齐;大不相齐,即至丧天下。

龚自珍降将贫富的“不相齐”与社会的治乱兴亡直接联系在一起,明确阐述贫富不相齐即至“丧天下”。

当时很多人将人民的不得谋生归于天灾,或归于租税繁重,或者归于土地的兼并或者是人口的过度膨胀。

与这些观点相比较,龚自珍的认识是比较深刻地。

但是,龚自珍不可能认识到造成大不相齐的社会制度的根源,而只是从现象上归结为“人心亡,世俗坏”即贫富不均是由于人们受利益的驱使,肆意追求财富,不安于自身所处的地位和于此相称的财产份额,从而造成这种现象。

但是龚自珍提出的平均与农民起义提出的均平富的思想是根本不同的。

龚自珍反对大不相齐,认为这是丧天下的原因,但是对于小不相齐,差不多是以默认的态度对待之。

他赞赏三代时候的那种按照等级制度来分配财产的制度。

即“君取盂焉,臣取勺焉,民取巵焉”。

与“平均”相似的是,龚自珍也极其反对商业资本进行的掠夺和兼并。

在平均篇中,他说:然而五堡之家必有肆,十家之村必有贾,三十家之城必有商······肆有魁,贾有枭,商有贤桀,其心皆欲并十家五家之财而有之。

总之,他所主张的“平均”,所谓反对“大不相齐”,其具体的内容就是限制封建政权的过度敛财,官僚吏胥的贪污中饱和商业资本的兼并掠夺。

他认为,只要统治者能“操其本源,与随其时而调剂之”,以保持“小不相齐”,避免上下相侵,防止贫富差距的过度拉大,封建统治便可以长治久安了。

但是这种想法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龚自珍的“农宗”思想
在“农宗”篇中,龚自珍提出的社会经济改革方案是以封建宗法关系来组织农业生产为基本内容的。

他利用封建宗法关系在全国农村建立按血缘关系组成的经济结构,即按封建传统的宗法关系占有土地和组织农业生产,并进行分配。

这种宗法式的农业生产经济组织称之为“农宗”。

他将农宗中的全体社会成员按宗法关系分为大宗、小宗、群宗和闲民四个等级。

具体成员如下:
大宗——开始立宗时的长子为大宗,以后各代大宗的长子也世为大宗。

大宗受田四百亩。

余夫——包括小宗和群宗:立宗一代的次子、大宗的次子都是小宗,小宗的长子世为小宗;立宗一代的第三、四子和小宗的次子为群宗。

余夫受田各二十五亩。

闲民——余夫以外的子孙,即大宗的第五子以下,小宗的地三子以下,群宗的次子以下,均为闲民,不能受田,之可受雇于大宗和余夫。

龚自珍设计了按照封建宗法关系占有土地的方案,进而设想了如下雇工办法:百亩之田,不能以独治,役佃五;余夫二十五亩,亦不能以独治,役佃一。

产品分配的办法是:大宗以十亩土地所产付给所雇的闲民,作为他们的生活必须品,这些闲民必须是首先从同族中的闲民找到的,不足时,方可雇佣外姓的。

以三十亩地的产品供大宗本人及家属的粮食需要;以十亩地生产“桑苎、木棉、竹漆、果蓏”等一类消费品;另有十亩作为大宗的住宅兼农产品加工和副业生产场地;三十亩地的产品作为商品出售,以便交换生产资料和家具等;所余十亩地的产品作为赋税上交。

在余夫的二十五亩地上,产品分配办法是:余夫家五口,
宅五亩,实食十亩,以二亩半税,以二亩半食佃,以二亩半治蔬苎,以二亩半粜。

自实食之外,宅,税,圃,粜,佃五者,毋或一废。

龚自珍所设想的大宗和余夫两种大小规模不同的生产单位,基本上是一种在封建宗法关系下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而且存在着封建等级制度下的人生依附关系。

龚自珍的《农宗》改革方案,并不是在农村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恰恰相反,他要借助封建宗法制度来加强封建等价的剥削,维护现存的土地占有关系,从而控制和安置流民,使其“无田亦不饥为盗”,从而使封建统治秩序得以稳定。

他的改革方案是相当的保守,甚至是倒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