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与今文经学(一)

合集下载

明道.经世.求真:西学东渐与晚清学风嬗变

明道.经世.求真:西学东渐与晚清学风嬗变
魏源负责编撰的《皇朝经世文编》,收录清代前期各种“经世”文章,并将其分为八类:一是学术类:原学、儒行、法语、广论、文学、师友;二是治体类:原治、政本、治法、用人、臣职;三是吏政类:吏论、铨选、官制、考察、大吏、守令、吏胥、幕友;四是户政类:理财、养民、赋役、屯垦、八旗生计、农政、仓储、荒政、漕运、盐课、榷酤、钱币;五是礼政类:礼论、大典、学校、宗法、家教、婚礼、丧礼、服制、祭礼、政俗;六是兵政类:兵制、屯饷、马政、保甲、兵法、地利、塞防、山防、海防、蛮防、苗防、剿匪;七是刑政类:刑论、律例、治制;八是工政类:土木、河防、运河、水利通论、直隶水利、直隶河工、江苏水利、各省水利、海塘。这八类文章,便是传统意义上的“经世之作”。《皇朝经世文编》将“经世之学”分为六部:原学、儒行、法语、广论、文学、师友。这六部学术,基本上属于中国传统学术之研究范围,并没有太多的近代意义。中国所面临的时代在不断变化,经世学术之内容亦会随其变化。这种变化,在《皇朝经世文续编》中尚无太大反映,因为《续编》之体例仍仿《文编》,而内容也与《文编》大同小异。但到戊戌时期刊刻之《皇朝经世文三编》中,“经世之学”内容则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明道·经世·求真:西学东渐与晚清学风嬗变(一)
左玉河
明道修德,是中国传统读书人的学术追求。清乾嘉学者以“实事求是”为旨趣,致力于训诂考据,汉学大兴,学风丕变。嘉道以后,今文经学兴起,注重通经致用,严斥考据八股之无用,考据求是之风转而为经世致用学风替代。传统经世之学仍不足以经世,进而引入西学以经世。因为西学更新、更有用,故更受晚清学人青睐。作为经世工具而输入的西学,带来了晚清知识结构及学人理念的新变动。西学以追求知识之确定性为主,与中学求道德之完备性迥异。其实用层面(格致学、工艺学等)足以经世,但其理论层面(知识系统)必以求真为目的。致用层面的格致学引入后,国人渐注意其背后之新理新法,进而关注西学“为知识而知识”的独立学风。西方“为知识而知识”理念渐为学人知晓并接受,进而激活了乾嘉汉学“实事求是”精神。西方“为知识而知识”理念与乾嘉汉学“为经学而经学”精神结合,逐渐构起纯粹的、独立的“学界”。

《晚清学术文化史》

《晚清学术文化史》

第一章龚自珍的古文经渊源、今文经学术思想和历史发展哲学思想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龚自珍对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贡献,以及由古文学转向今文学的原因,他的哲学思想的形成及内容、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龚自珍如何结合经史,阐发《春秋》大义三律。

第二章魏源的今文经学术思想和启蒙哲学思想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作为经世派的魏源在传统学术和启蒙思想之间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以“经术为治术”的批评标准,朴素的辩证法和进化的历史观。

第三章曾国藩与其他封建卫道者的保守思想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其“一宗汉儒”“汉宋兼容”的经学思想,以及哲学上的唯心天命观及“格物诚心”论。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人理解曾国藩思想的社会意义。

第四章郭嵩焘融贯中西的学术思想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掌握郭嵩焘的调和汉宋、经史兼治,探求西儒、中西会通的学术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引经史论证对外开放,寻觅中西相通之理。

第五章张之洞从政、治学、综合汉宋和立足古文经学的中体西用教学目的:让学生理解、掌握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文化观以及“经世”“务实”之学。

教学重点、难点:“中体西用”的哲学基础及其“开新”“卫道”的统一。

第六章严复以摄取进化论而自强保种名家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严复是如何吸纳西方哲学以求经世致用的,以及他是如何重估中西文化的。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理解他晚年对传统的回归。

第七章康有为的经学擅变、抉发微言与哲学观种种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康有为的经学思想及其对《春秋董氏学》等儒家经典的阐释。

教学重点、难点:《空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第一章龚自珍的古文经渊源、今文经学术思想和历史发展哲学思想一、龚自珍简介龚自珍是清代经学思想演变过程中一位很关键的人物。

龚自珍虽然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的哲学体系,但他对一些哲学问题,如名实关系问题、人性问题和历史发展规律的问题等,都进行了深人的思考,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二、龚自珍与古文经学(一)受外祖父段玉裁和父亲龚丽正的影响。

龚自珍对经学纷争的评议

龚自珍对经学纷争的评议
学与古 文 经学 不过 是 同源 而异 流 , 对 以汉 学 称 谓 清代 经 学 , 据 以反 对汉 反 并
学、 宋学 之分 。
反 对汉 学 、 学 之 分 宋
清代 以文字训 诂 为特色 的经 学 , 以汉学 相标 榜 。龚 自珍 引为友 朋 的江藩 以乾 嘉汉 学大 师 为主 , 为 著 《 国朝汉 学师 承记》, 与其 所谓 宋学 相 区别 。信 守宋 学 的方 东树 则 在 《 学 商 兑 》 , 清 代所 谓 汉学 进 汉 中 对
收 稿 日期 :0 8—1 20 2—1 4
基金项 目:0 7年度 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课题 《 20 公羊 学发展 史》 编号 :7 Z 0 3 ( 0B X 3 ) 作者简介 : 黄开 国( 92一) 男, 1 15 , 9) 大英人 , 1 l 9) 师范大学政教 学院特聘教授 ( ) 成都 60 6 ) 10 8 。 ① 龚 自珍 : 龚 自珍全集》 上海 : 《 , 上海人 民 出版社 ,95年 , 3 6— 4 17 第 4 3 7页。
七 也 。汉 人 有 一种 风 气 , 经无 与 , 附十 经 , 以稗灶 、 慎 之 言 为 经 , 以泪 陈 五行 , 诬 上 帝 为说 与 而 谬 梓 因 矫
经 ,大易》 《 《 、 洪范》 身无完肤 , , 虽刘 向亦不免 , 以及东京内学 , 本朝何尝有此恶习?本朝人又不受矣 , 八 也 。本朝 别 有 绝 特之 士 , 咏 白文 , 获 于 经 , 汉非 宋 , 惟 其 是 而 已矣 , 且 为 门户 之 见 者所 摈 , 涵 创 非 亦 方 九 也 。 国初 之学 , 乾隆初 年 以来之 学不 同 ; 与 国初 人 即不 专立 汉学 门户 , 旨欠 区别 , 大 十也 。 ① ”
事求 是为判定 经学高下 的标 准 , 际上是受 到段玉 裁等人 经学影 响的反 映 。 实

从清代汉宋关系看今文经学的兴起

从清代汉宋关系看今文经学的兴起

从清代汉宋关系看今文经学的兴起作者:罗检秋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06年01月20日一引言由于士人治学方法及重心不同,汉学和宋学成为儒学两大范式。

至清代,经学大盛,学者注重师法,汉、宋分野更加凸显,汉、宋关系也成为认识清学嬗变的窗口。

清末以来,一些论著从不同角度涉及清代汉宋关系问题,[1]但它对学术格局的影响仍待进一步讨论。

清末经学家皮锡瑞说:“国朝经学凡三变。

国初,汉学方萌芽,皆以宋学为根柢,不分门户,各取所长,是为汉宋兼采之学。

乾隆以后,许、郑之学大明,治宋学者已鲜。

说经皆主实证,不空谈义理,是为专门汉学。

嘉、道以后,……学者不特知汉、宋之别,且皆知今、古之分。

”[2]嘉道以后今文经学的复兴是清代学术的重要转变,自然是晚清以来文人学士的重要议题。

晚清名士李慈铭读了魏源的《古微堂外集》后,感慨“自道光以来,经学之书充栋,诸儒考订之密,无以复加。

于是一二心思才智之士,苦其繁富,又自知必不能过之,乃创为西汉之说”。

[3]李慈铭好讥弹人物,于经学一贯尊古抑今,此类言论当然不足为据。

其后,章太炎、皮锡瑞等人对此也有评论。

梁启超则认为:道咸以后清学的分裂,“有发于本学派之自身者,有由环境之变化所促成者”。

前者指清学本身尊古善疑的取向,因学者“既尊古矣,则有更古焉者在所当尊;既善疑矣,则当时诸人所共信者吾曷为不可疑之?”于是由东汉古文经溯至西汉今文经、乃至先秦诸子。

而所谓“由环境之变化所促成者”,则指道咸以后的经世致用思潮。

[4]然而乾嘉汉学盛炽之际,经世取向对士人影响尚不明显。

故周予同进而指出,庄存与、刘逢禄为代表的前期今文学乃“发于学派自身”,龚自珍、魏源、康有为等后期今文学则“由环境之变化所促成”。

[5]这种区分不无道理。

不过,所谓“前期今文学”和“后期今文学”均非单一因素促成,唯诸因素重要性不同。

清末以来,研究者多从经世思潮考察今文经学的兴起,而对乾嘉之际常州学者转治今文经学的原因缺少分析。

龚自珍的六经正名

龚自珍的六经正名

天府新论2008年第6期龚自珍的六经正名龚自珍的六经正名李知恕睛要】<六经正名>表述了龚自珍关于儒家经典的观念。

此观念以刘向的<七略>为依据,反对经与传、记、群书、诸子的混而不分,提出以经还经,以记还记,以传还传,以群书还群书,以子还子,并力图据以写定五经。

而龚自珍所认定的五经及其可与相配的著作,实际上是他自已思想的反映,而与<四库全书》的划分有着很大的不同,具有诸多的独特价值,有不可忽略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龚自珍;经学;六经正名;四库全书【中图分类号】B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633(2008)晒—033—仿各种典籍流传到清代,由于历代文字的变异,增益,而“世有七经、九经、十经、十二经、十三传抄中的鲁鱼帝虎等原因,典籍的整理校勘成为经经、十四经之喋喋也?”【21所以,龚自珍以为要写定学所必须面临的课题,乾嘉汉学重视古籍整理校五经,将六艺之经与其他著述相区别,首要的任务勘,并能作出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就,绝不是偶然就是以经还经,以记还记,以传还传,以群书还群的。

龚自珍受到乾嘉汉学的深刻影响。

对经学典籍书,以子还子,使五者各归其位,各得其正。

而这的阙失、亥豕之讹很是耽心,“予大惧后世益不见只有回到刘向那里,“汉二百祀,自六艺而传记、《易》、《书>、《诗>、《春秋>”。

尽管他说自己“方而群书,而诸子毕出,既大备。

微夫刘子政氏之目读百家,好杂家之言”,“又有事天地东西南北之录,吾其如长夜乎?”【3’他的《六经正名》即为此而事”,无暇于写定《易》、<书>、《诗>、《春秋>。

但作。

是,龚自珍x.-J经学典籍的整理并不是不注重,相《六经正名>以为,刘向的六艺略虽然记载的反,他对写定五经念念不忘“且十稔”。

是经学经典,但是,真正的经学典籍只有《易》、最早著录古代典籍的著作见于《汉书·艺文《诗》、《书>、《礼>、《乐》、《春秋>这六部,故称志>,而班固的《艺文志>又本于刘向的《七略>。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复习笔记-近代中国的哲学发展(鸦片战争以后的社会变革思潮)【圣才】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复习笔记-近代中国的哲学发展(鸦片战争以后的社会变革思潮)【圣才】

第1章鸦片战争以后的社会变革思潮一、龚自珍、魏源的经世致用思想1.龚自珍的“改革”主张与“心力”论(1)龚自珍龚自珍(公元1792~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他先后写了《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壬癸之际胎观》《平均篇》《农宗》《己亥杂诗》等诗文,揭露封建制度的积弊,鞭挞地主阶级的腐朽,呼唤进行社会改革。

(2)“改革”主张①龚自珍借用今文经《春秋公羊传》的思想资料,揭露了清王朝所面临的严重危机;②龚自珍分析了清王朝衰败的原因在于科举制度、用人论资格的制度以及最重要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③龚自珍提出“更法”是清王朝唯一出路的主张,他一方面希望改革,另一方面害怕来自民众的革命。

(3)“心力”论①看到了“众人”的力量,肯定了“众人”创造世界的作用;②夸大了人的主观精神的作用,把变革现实的力量归结为“心力”。

2.魏源的“变古”思想与知行观(1)魏源魏源(公元1794~1857年),字默深,湖南邵阳人。

他受林则徐之托,编写了我国近代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的巨著——《海国图志》。

此书不仅对中国人了解西方起了很大作用,而且于19世纪50年代传入日本,对日本风气的开通颇有影响。

魏源的主要哲学著作是《默觚》。

(2)辩证的矛盾观他主张任何事情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但是对立双方不是均衡的,矛盾双方相互斗争,并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在矛盾转化的过程中,魏源十分注重人的能动作用。

(3)“变古”思想魏源的“变古”思想以辩证的矛盾观为指导,“变古”并不是指推翻封建制度,他认为封建制度及其意识形态是不能改变的,表现了地主阶级改革派思想家的严重局限性。

魏源在对待西方文化问题上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杰出思想。

(4)知行观魏源倡导经世致用之学,反映在认识论上,形成了重视实践的知行观。

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知识,生而知之的圣人是不存在的。

3.对龚自珍、魏源的评价龚自珍与魏源是生活在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过渡时期、具有爱国主义和近代要求的地主阶级改革派思想家。

国学经典解读 清代儒学

国学经典解读 清代儒学

国学经典解读清代儒学清代儒学清代儒学是中国传统儒学的重要历史阶段,它上起十七世纪早期的明清之交,下迄1916年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历时近300余年,其间大致可划分为清初、乾嘉、道咸和晚清四个阶段。

中国历史发展到清代,封建制已经日渐衰落,新的社会制度的因素正在萌发。

在这种历史环境的影响下,匡时济世、通经致用的清代儒学呈现出由性理之学转向考据之学、崇实黜虚、注重启蒙的特点。

第一实学中国实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实学是指自先秦以来注重现实、经世致用的学问;而狭义实学则是指发韧于北宋中叶、昌盛于明末清初,针对明末居敬主静、明心见性的理学及“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王学末流所造成的种种积弊进行理性反思和深层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股社会变革思潮。

清初实学在力矫晚明颓习的基础上,易主观玄想为客观考察,改空谈为实证,弃独断是质测,把学术研究领域扩大到自然和社会的众多实际领域,如天文、地理、九经、诸史、风俗、吏治、财赋、典章、制度等。

其代表人物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及方以智等。

顾炎武(1613──1682)字忠清,江苏昆山人,人称亭林先生,是清朝初年思想家和学者。

顾炎武“综贯百家,上下千载,详考其得失之故,而断之于心,笔之于书,朝章国典,民风土俗,元元本本,无不洞悉,其术足以匡时,其言足以救世”(潘耒《日知录序》)。

顾炎武一生治学的方向可以用“经世致用”来概括,他把治学和培养道德情操联系起来,治学和培养道德情操都是为了经世济民。

在治学方法上,“每一事必详其始末,参以证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黄宗羲(1610~1695) 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余姚(今属浙江)人,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与孙奇逢、李颙并称三大儒。

他深受王守仁心学影响,提倡以修儒为心学之本,以慎独为入德之要。

力主穷经、治史,指出,“学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

不为迂儒,必兼读史。

读史不多,无以证理之变化;多而不求于心,则为俗学”(《清史稿》卷四八0)。

今文经学论文影响论文试论嘉道时期今文经学的复兴

今文经学论文影响论文试论嘉道时期今文经学的复兴

今文经学论文影响论文:试论嘉道时期今文经学的复兴摘要:清代嘉庆、道光之际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而此时中国的学术则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传统的汉学与宋学日渐衰竭,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而经世之学却日益高涨。

嘉道之际的经世之学又以今文经学的复兴为标志。

今文经学是基于嘉道之际的社会现实而产生的,并对晚清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

关键词:今文经学;复兴;影响清代学术是中华传统学术的最后阶段, 既是对中国古典学术思想的总结,又是古典学术通向现代学术的中介与桥梁。

清代嘉庆、道光之际,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传统的汉学与宋学日渐衰竭,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而经世之学却日益高涨。

嘉道之际的经世之学又以今文经学的复兴为标志。

今文经学是基于嘉道之际的社会现实而产生的,并对晚清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

一、今文经学复兴的背景嘉庆时,清朝的“衰乱之世”已日渐凸显。

官僚政治的总体性腐败,各级官吏们因循苟且,亟亟营私,致使百务废弛,讼案山积。

同时,因为人口的急剧增加导致物资短缺,物价飞涨,经济发展停滞,流民数量激增,整个社会日趋动荡,接连发生了白莲教之乱、海盗之乱、天理教之乱。

当中华帝国处于衰败与动荡之时,西方世界却迅猛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资飞速发展,各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残酷的海外殖民扩张。

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西方的商品和资本主义文化汹涌而来,其速度之快,力度之强,势头之猛,前所未有,造成了一种千古未见的历史“变局”。

面对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严峻形式,空谈心性的宋学无能为力,沉溺于故纸堆中的汉学也无能为力。

历史的进程向人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些比较清醒的士人转而向比较活泼又较少受羁束的今文经学寻找依托。

于是今文经学得以复兴,并在新的历史时期得以再造。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也促进了今文经学的复兴与发展。

明代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的西学,以天文、数学及地理为最多;到了鸦片战争之后,国门被打开,一些工艺和政治制度的书籍也渐次输入进来了。

儒学、政治与历史——龚自珍的经学之思

儒学、政治与历史——龚自珍的经学之思
通 天人的 完整意 蕴 。只 有超 越 还 原 主 义的 孤 立政 治 史探 讨 和 纯 粹 学 术
史 进 路 , 们 才 能 恰 当估 计 龚 自珍 经 学 思 想 的 价 值 。 我
关键词 : 学 ; 治 ; 史 ; 自珍 ; 儒 政 历 龚 经学 六 经和道 的本来 面 目是 什 么 呢?我 们 应 该 怎样 理 解 它 们 与 现实 秩 序和理想 秩序 之间 的关系 呢?今 文经 学 , 这个 在汉 代 才获 称 的儒 家经 学 徽 号 , 是在 清儒这 样 的追 问下 获 得 了重 光 。论 及 思 想 变迁 之 大 势 , 正 无
2 1 第 3期 0 0年
V o1 NO. .1 3
政 治 思 想 史
J un l fteHitr f oicl o g t o ra o h soyo li u h P t a Th
总第 3 期
Su NO. m 3
儒 学 、 治 与 历 史 政
— —
龚 自珍 的经 学 之 思
庄 、 。…… 今 文 学 之健 者 , 推 龚 魏 。龚 魏 之 时 , 政 既 渐 陵 夷 衰微 刘 必 清
矣 , 国方沈酣太 平 , 举 而彼 辈 若 不 胜其 忧 危 , 相 与 指天 画 地 , 天 下 大 恒 规 计 。… … 自珍 、 皆好作 经 济 谈 ……故 后 之 治 今 文 学者 , 以经 术作 政 源 喜 论 , 龚 魏 之 遗 风 也 。 ①“ 则 ” 常州 之 学 , 于庄 氏 , 于刘 ( 起 立 申受 ) 宋 ( 、 于
继 梁启超 、 钱穆之 后 , 多后 辈 学 者 对定 庵 论 学 、 政 多有 着 墨 , 许 论 然
其立论精 神与 两位先 辈 已颇有 差异 。最值 得 关注 的是 , 论 梁启 超 还是 无

近代文学 第一章 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

近代文学 第一章 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

近代文学第一章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绪论近代文学是近古期第二段,也是古代文学史最后一段,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为止;近代文学可以1894年中日战争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变异尚小,后期则变异突出,向现代新文学过渡的痕迹明显。

第一章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从鸦片战争(1840)前后到中日甲午战争(1894)的近代前期是近代文学前一阶段:一.传统文坛:宋诗派兴起,常州词派发展,桐城派扩大后出现湘乡派。

总体思想基础较陈旧。

二.太平天国诗文表现出反对封建文化的激进色彩。

三.经世派作家以新思潮和爱国激情,改变了文坛旧貌,如龚自珍、魏源、王韬等。

第一节龚自珍的思想与创作道路一.龚自珍字人,号定,别署山民,有《龚自珍全集》。

二.张扬个性与理性的“尊情”与“尊史”。

(一)受明中叶以来个性思潮影响,重情、重童心,强调“人”、“我”与“心之力”的作用,反对压制与束缚,倡言“好削成,大命以倾”(《削成箴》),具个性解放倾向。

(二)崇尚今文学,关注现实,讥切时政,在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中,崇史尊史,从历史中汲取理性,有很高的理性自觉,表现出突出个性、自我与理性而与封建专制主义处于某种矛盾状态,富叛逆色彩,成为我国近代最早的启蒙思想家。

三.深沉的忧患意识,以当代史官自居,把文学作为批评现实的武器,紧密围绕社会政治,体现出时代精神,成为近代文学的开山。

第二节龚自珍的散文一.受经世思潮的鼓荡,提倡古人“忽然而自言”,“毕所欲言而去”(《绩溪胡户部文集序》)精神,主张摆脱一切束缚,畅所欲言;直接继承周秦诸子散文无所拘忌的创造精神,以自由活泼的体式抒写见解和情感,开创经世散文新风,标志清散文转折。

二.揭露专制统治腐朽本质及必然没落的命运,呼号变革,憧憬未来,如《明良论四》《古史钩沉论一》《京师乐籍说》。

三.《尊隐》表现对大变革的预见与憧憬。

(一)“隐”指在野人物,主张君子应重“生”,察“时”以“大乎其生”,即发挥“生”的价值。

今文学派与古文学派

今文学派与古文学派

今古学派今古学派,是指儒家经学中的两个学派,即今文经学派和古文经学派。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间的争论虽然由来已久,但冠以学派之名则是晚近的事。

据钱穆、李学勤等学者的研究,晚清以前的学者虽常常论及古文经书、今文经书,且做了大量考证与辨伪工作,—但却没有以今文、古文来分派。

以今文、古文来分派的始作俑者是近代的廖平,廖平于1886年撰《今古学考》,提出汉代经学分为今文、古文两派,彼此对立,如同水火,“西汉今学盛,东汉古学盛”,及至郑玄,两派归于涡灭。

这以后康有为撰《新学伪经考》,强调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分,他的观点,明显是受廖氏启发再加发挥而成的。

自此以后,学术界一般接受了这个说法。

从历史上看,“古文”与“今文”对举,始见于《史记》。

司马迁除提及“古文《尚书》”(《儒林列传》篇)外,还声称“余读《春秋》古文”(《吴太伯世家》篇),但他没有提出古文经与今文经对立的概念。

至班固撰《汉书》,沿袭刘歆《七略》的图书分类法,正史志书开始划分今文经与古文经两类。

所谓“今文经”,是指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即当时今文)写成的经籍;而“今文经学”,就是指对今文经典所作的章句训诂与经义的阐释解说。

所谓“古文经”,是指用战国时东方六国的文字写成的经籍;古文经之“古文”,有其严格的时间与地域限定,它既与春秋时期文字有别,更与殷、周之世文字殊异,此外还有鲁、齐、梁、楚等地文字间的差异;而“古文经学”,就是指对古文经典所作的章句训诂与经义的阐释解说。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不仅在经籍文字的字体上明显不同,而且在文字、篇章等形式上,在经籍中有关名物、制度、解说等内容上,也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所以会出现,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直接相关。

秦王朝建立后,为了强化专制君主集权统治,秦始皇在采取了“书同文,车同轨”等重要措施之外,实施了统一思想的文化政策,而“焚书”就是其体现之一。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丞相李斯借博士官淳于越批评秦朝不行分封制之由,提出了“焚书”之议:“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龚自珍和魏源的经世思想

龚自珍和魏源的经世思想

其思想的比较:
龚自珍和魏源是鸦片战争前后最具代表性的进步思想家, 两者的思想,既有不少相同处,又各具特点。
• 龚自珍:但开风气不为师
• 魏源的经世思想与实践
一、 龚自珍:但开风气不为师
1.龚自珍的社会改革思想
• 龚氏生当清统治由盛转衰之际,对其时社会隐
伏的种种危机有着深刻的感受。这种感受,发 为政论和史论,形成了其思想中极为鲜明的社 会批判色彩。 • 在他看来,造成世道衰微和人才衰竭的根源, 首先在于腐败的专制制度本身 • 其改革的方案,主张朝廷行政,同时改革科举, 以收真才。经济上,他要求限制贫富差距的扩 大 • 龚自珍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虽有其深刻性,但提 出的改革方案仍不免书生气十足。
一、 龚自珍:但开风气不为师
2.龚自珍的经世学术
• 在中国近代史刚刚开始的1841年就逝 世 • 他的思想,已敏锐地触及到时代面临 的一些重大课题 • 他的学术,极为鲜明地标帜出关怀现 实的一代经世之风 • 他的现实批判精神,更是此后数十年 间士大夫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 下事的先导
二、魏源的经世思想与实践
一、 龚自珍:但开风气不为师 2.龚自珍的经世学术
• 龚自珍的经世学术,突出地表现在以关注“天 地东西南北之学”为己任 • 他不仅运用今文经学的“公羊三世说”阐发历 史变易思想,宣传改革,还针对当时日趋严重 的边疆危机,努力从事西北史地研究 • 其改革的方案,主张朝廷行政,同时改革科举, 以收真才。经济上,他要求限制贫富差距的扩 大 • 通过对京畿附近山川形势的实地考察,作《说 张家口》、《说居庸关》等文,讨论北边的防 卫地形和用兵攻守之宜,他针对西北边政的不 安现状,首先提出了在新疆设立行省的建议和 具体设想
但开风气不为师龚自珍的经世学术突出地表现在以关注天地东西南北之学为己任他不仅运用今文经学的公羊三世说阐发历史变易思想宣传改革还针对当时日趋严重的边疆危机努力从事西北史地研究其改革的方案主张朝廷行政同时改革科举以收真才

论清代常州今文经学与文学的交融对人文精神的影响

论清代常州今文经学与文学的交融对人文精神的影响
建设 , 以及 塑造 常州城 市 的人 文 品格 , 有重 要 的 具 意义 。


清代 常州今文经学的价值理念
表也 , 是故《 春秋》 无空文 。 还说: 《 ” “ 春秋》 之义 , 不 可书则 辟 之 , 不忍 书则 隐 之 , 足 书 则 去 之 , 不 不
胜 书则省 之 。 因此 , 不 书多 于 书 , ” “ 以所 不 书 知 所
《 礼记》 “ 说:天无二 日, 土无二王 , 国无二君 , 家无 二尊 , 一治 之 也 。 主 张 加强 皇帝 的集 权 统 治 , 以 ”
确立 皇帝 的独 尊 地 位 , 目的也 是 为 了维 护 封建 社
会 的长治久安 。
上层统治者 , 天子、 诸侯不能以身作则, 则必然引 起社会的动乱 。如果天子、 诸侯不能改弦更张 , 那 就要“ 托王于鲁 ” “ 、 托义于其贤” 促使他们改变。 所谓“ 托王于鲁” 也就是“ 春秋》 , 以《 当新王也” , 表达 出要求 变革 的愿 望 。 常州今 文 经 学 继 承 前 代 公 羊 学 “ 三 世 ” 张 、
必 表其微 , 谓 礼禁 未 然 之 前 也 , 所 书者 , 所 所 凡 有
千 多年 的公羊 学重 见天 日。庄存 与 的外孙 刘 逢
禄传承他的学说 , 著有《 春秋公羊何氏释例》 《 、 公 羊何氏解诂笺》 《 氏春秋考证》 , 、左 等 将今文经学 发扬光大, 成为清代今文经学的奠基人 。再 经过 龚自 、 珍 魏源的继承发展 , 直至康有为借今文经学 阐述他 的变 法 主张 , 文 经学 成 为指 导 维新 变 法 今 的理论依据。清代 常州今文经学对 中国近代政 治、 学术、 文学、 艺术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 刻的影响, 流风余韵波及当代。因此 , 梳理清代常 州今 文经 学与 文学 的关 系 , 于 当今 的精 神 文 明 对

龚自珍的家学渊源与经学路数

龚自珍的家学渊源与经学路数
吉金 、 碑 帖 拓本 , 又多 由解 字 说 之 , 皆可 寻迹 觅 源
于幼 时家学
起. 研 究 者 们 倾 向于 将 龚 自珍 当作 “ 忽 忽 中原 暮
霭生 ” 的先觉者 . “ 我 劝 天公 重抖 擞 ” 的 改 革 先 行 者. “ 但开风气不为师” 的新 学 领 航 者 . 从 而 强 调
龚 自珍 在社 会 变革 与 今 文经 学 方 面 的开 拓 . 肯 定 他 的领风 开端 之功 。然 而 . 龚 自珍 自身 的“ 家 学渊 源” 却 因此 被 忽 略 . 致 使 龚 自珍 经 学 的 研 究 理 路
和经 学成 就没 有得 到恰 切 的阐释 与定 位 本 文 以 龚 自珍 的家 学 渊 源为 切人 点 . 试 图通 过 龚 自珍 的
说 字、 以 字说 经 之 始 ) ②
的交 游 阅 历 , 他 的治 学 路 数 有 诸 多 拓 展 和 创 变 。
始 ” ① 他2 2岁 时段 玉裁 仍 寄书勉 学 。 可见 自小 家 学 甚严 , 从《 家塾 策 问 》 二篇 中亦 可窥 见 。他 的 文
礼 部 为荣 , 在《 国朝 春 曹题 目记 序 》 中说 道 : “ 巩 祚
之大父 . 以 乾 隆 己亥 岁 由吏 部 迁 礼 部 , 家 大人 以
的 学 术语 境 , 可 以清 楚地 认 识 到 龚 自珍 的 治 学理 路 主 要 沿 袭 古 文 经 学一 脉 . 而 兼长 于治 《 公
羊春 秋 》 。
关键 词 : 龚 自珍 ; 家学渊 源 : 经学路 数
综 观 对 龚 自珍 的 批 评 与 接 受 . 自光 绪 年 间
声类 表 序 》 《 蒙古字类表序》 《 说 卫公 虎 大 敦 》 《 商 周 彝 器 文 录序 》 《 跋 周 兵史 鼎 》 等, 龚 自珍 好 印石 、

龚自珍性格及其对今文学派精神之蹈厉

龚自珍性格及其对今文学派精神之蹈厉

龚自珍性格及其对今文学派精神之蹈厉
杨全顺
【期刊名称】《广西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5(000)006
【摘要】龚自珍"狂"、"怪"、"呆"的人格特征是在传统社会面临崩解、西方文化山雨欲来的冲击下形成的,是开风气之先的先进人物的"异端"符号.儒家文化的衰落与中西文化冲突的新时代召唤着在社会大变革中的传统型士大夫向近代知识分子型转化,龚自珍是第一代的代表人物.龚自珍由汉学考据转向经今文学,而又不谨遵常州学派之家法,以今文为工具议政,具有近代鲜明的思想意识,标志着嘉道之际学风转变的大趋势.
【总页数】3页(P134-136)
【作者】杨全顺
【作者单位】枣庄学院历史系,山东,枣庄,2771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07;K249.3
【相关文献】
1."但开风气不为师"——龚自珍今文经学思想述论 [J], 王元琪
2.“今文学”视阈下龚自珍“尊情”诗学观念的建构 [J], 王成
3.奋发蹈厉庄敬自强——贵州民族大学 [J], 英盛;
4.常州今文学派研究的新取向──读艾尔曼的《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
常州今文学派研究》 [J], 曾晟堂;刘学照
5.清代今文经学诸问题——兼论庄存与和今文学派 [J], 汤仁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鸦片战争前的今文经学与经世致用思潮

鸦片战争前的今文经学与经世致用思潮

作者: 李喜所
作者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系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研究
页码: 102-109页
主题词: 经世致用;今文经学;鸦片战争前夕;知识分子;包世臣;龚自珍;洪亮吉;《皇朝经世文编》;古文经学;梁启超
摘要: 嘉庆道光年间,知识分子中的一些人对远离现实的乾嘉考据学发起了猛烈的批评,开始转向今文经学。

今文经学的勃兴为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鸦片战争前经世致用社会思潮还缺乏系统性,但仍不乏明确的指向,这就是:(1)批评时政,揭露矛盾;(2)重视民生,革除弊政。

龚自珍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简论

龚自珍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简论

龚自珍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简论张强【期刊名称】《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36)003【摘要】龚自珍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自幼接受外公段玉裁的严格训练.段玉裁是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精通经史子集,其经世致用的思想给龚自珍以深刻影响.此外,龚自珍与有识之士魏源、包世臣、何绍基等多有交往.28岁时,龚自珍拜今文经学家刘逢禄为师,以此为转折点,龚自珍的思想发生重大转变,从而奠定了他以经学倡言社会改革的思想基础.面对鸦片战争带来的民族危机,龚自珍走在时代的前列,提出了挽救社会危机的方案.这一方案尽管只是从经学中寻求医治中国的药方,没能在充分研究西方的基础上提出社会变革的方案.然而却率先喊出了要求变革的时代呼声.龚自珍既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文学和启蒙主义文学的第一位诗人.其文学创作有两个基本倾向:一是直抒胸臆,一是曲折己意.他善于捕捉不同的意象或物象来表达高远的政治理想,在这一过程中,经过诗人的反复皴染,一些看似平常的物象往往生发出象征性的意义.如在诗歌创作中,龚自珍特意强调了入世进取精神的"剑气"和不甘寂寞及冷遇的"箫心"这两个意象.龚自珍的诗词文都有追求奇崛的特点,其摄物取象往往给人以新奇之感.他的诗歌给刻意模仿晚唐、推崇宋诗的晚清诗坛吹进了一股清风.当众人以模仿晚唐、推崇宋诗为荣时,龚自珍却能全面地吸收中国古代文学的营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总页数】6页(P40-45)【作者】张强【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江苏,淮阴,22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相关文献】1.东阿于氏及其亲族苫山刘氏文学成就简论 [J], 周潇2.鲍令晖文学成就简论 [J], 魏成宇3.金石词章两擅长,儒林文苑费商量——毛奇龄文学成就简论 [J], 周怀文4.龚自珍的文学成就 [J], 俞虹5.简论黎汝谦的文学成就 [J], 龙先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龚自珍与今文经学(一)
龚自珍是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他提倡今文经学的功绩,曾得到梁启超的高度评价梁启超说:“今文经学之开拓实自龚氏。

”又说龚自珍“往往引公羊义讥切时政,诋排专制”,“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

参见《清代学术概论》。

>,但近人对此却每多非议,甚或以龚氏的今文经学著作为毫无价值的糟粕有的同志认为《公羊春秋》对龚自珍产生了消极影响,说他化许多精力写出的《春秋决事比》之类的作品,都是一些毫无价值的东西。

参见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南京师范学院编《龚自珍诗文选注》“前言”第21页。

>。

什么是今文经学?龚自珍在什么情况下提倡今文经学?他所提倡的今文经学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本文试就上述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纰谬之处,尚祈方家教正。

一、清朝的经学概况与龚自珍提倡今文经学的原因
秦火以后,先秦典籍大都亡佚。

汉时搜求经书,出现了两种传本,一是西汉初年由一些儒生所传授的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定的今文经,一是后来陆续发现的用六国古文字写成的古文经。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主要不同在于对经书的解释方面,古文经学侧重于名物训诂,今文经学则侧重于探索经书中的微言大义。

西汉时,今文经学是统治者所提倡的官学。

到东汉时,古文经学同今文经学经过激烈的斗争,最后获胜,今文经学日趋衰落。

六朝以后,汉代今文经学著作率多泯没,唯东汉何休所著《公羊解诂》一书尚存,是以后世或称今文经学为公羊学。

此后今文经学很少有人问津,在经学研究中,形成了古文经学的一统天下。

清代文字狱迭兴,汉族知识分子为了避祸远害,纷纷趋向训诂考据一途。

这种研究虽对中国古籍的整理、校勘、考订、注疏以及古汉语、古音韵的研究颇多建树,但是却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人们往往为一个字的意义,一段话的句读就辩论不休,根本谈不到对经义有什么怀疑和批判。

因此,清朝统治者认为这是笼络羁縻汉族知识分子的妙计良策,故特加提倡,褒以盛名,赐以高位,于是士大夫“家谈许郑,人说贾马”,汉学霈然勃兴。

训诂考据的繁荣却给古文经学本身也带来了危险。

清初,阎若璩着《古文尚书疏证》,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论定了东晋晚出的《古文尚书》十六篇及同时出现的孔安国《尚书传》均系伪书,由此引起了学者对经书的怀疑。

此后,胡渭着《易图明辨》证明了河图洛书是宋代邵雍所作,与《易经》了无关涉。

又有姚际恒着《古今伪书考》,怀疑《周礼》、《诗序》、《孝经》、《易传十翼》并非先秦著作,于是古文经书的地位日渐动摇。

在这种情况下,长期被冷落的今文经学就又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乾隆时,庄存与开始研究今文经学,着《春秋正辞》等书,阐发公羊家的微言大义,他的孙子庄述祖、外孙刘逢禄、宋翔凤等人继承他的门户,因他们都是常州人,被人们称为常州学派。

其中以刘逢禄成就最大,他着有《公羊何氏解诂笺》、《公羊何氏释例》、《发墨守评》、《箴膏肓评》等大量今文经学著作,竭力鼓吹公羊家法,颇多发明。

他又着《左氏春秋考证》,证明《左传》乃是汉人把战国时的《左氏春秋》一书离合增补以附益《春秋》,溷入经传之伍,其实并非解经之作,一时引起了人们的震动。

这样,古文经书又受到了打击,今文经学逐渐有昌明之势。

尽管如此,因为这时正是汉学即训诂考据之学的极盛时期,高谈性理的宋明理学也具有极大的势力,今文经学的影响仍是很有限的。

龚自珍自幼随他的外祖父汉学大师段玉裁学习,家学渊源,有广博的名物训诂知识,如果继承家学努力做一个训诂考据家,很可能通过经师这个阶梯爬上名臣的高位,但龚自珍并没有这么做。

他在二十八岁时,毅然尽弃其所学,去从刘逢禄受《公羊春秋》,皈依了今文经学。

他在诗中写道:“昨日相逢刘礼部,高言大句快无加;从君烧尽虫鱼学,甘作东京卖饼家。

”《已卯杂诗》,见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龚自珍全集》(下引该书均称为《全集》)第441页。

>从此,他和刘逢禄、宋翔凤、庄绶甲等人过从密切。

孜孜研讨公羊家的微言大义,并用很大精力写出了《春秋决事比》、《大誓答问》、《左氏决疣》、《五经大义终始论》等今文
经学著作,并根据所谓公羊义写出了《古史钩沈论》、《壬癸之际胎观》、《尊隐》等一系列充满变革思想的著作,使今文经学的阵容顿改旧观。

以后他的好朋友魏源也加入今文学者的队伍,今文经学很快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龚自珍为什么要提倡今文经学,可以从今文经学的特点来分析。

首先,今文经学所谓微言大义,便于牵强附会,发明己意。

今文经学不甚重视名物训诂,而认为经书上的每一个字都寓有圣人的褒贬,寓有所谓微言大义,他们可以通过探索这微言大义去揣摩圣人对事物的看法或对未来的预言。

特别是《春秋》被认为是“圣人之极致、治世之要务”,是“圣人本据乱而作”,其中“一字之褒,宠愈华衮之赐,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春秋谷梁传》范宁序。

>。

因此,“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只要懂得了《春秋》里圣人之微旨,就可以据以治国平天下。

这样,今文经学同古文经学相比,对于经义的解释就具有不可比拟的自由,只要对某个字解释为褒或贬,就可以推论出圣人对事物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因此也就便于牵强附会。

戊戌变法时,顽固派反动大地主叶德辉曾经指责康有为“不知经义之宏深,谨据刘申受、龚定庵、魏默深诸家之书,抹杀二千年先贤先儒之传注”,“以自行其私”见《翼教丛编》卷三,叶德辉《长兴学记驳义》。

>。

叶德辉的观点虽然是反动的,但却从反面道出了问题的本质。

龚自珍和后来继承他的康有为之所以提倡今文经学,正是为了抹杀历代经学中的传注,以阐发自己的新思想。

正如现代有些学者所指出:“公羊学对龚自珍来说,主要是为了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提倡经世致用所披的一件合法外衣,是他表达自己社会改革的政治观点的一种依托形式。

”侯外庐主编《中国近代哲学史》,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25页。

>
其次,今文经学具有某些变易进化的观点可供利用和发挥。

今文经学产生的时代较早,汉初的儒生们由于经历了秦汉之交的激烈的社会变革,又因为要为新兴的刘汉王朝服务,在他们的著作中就表现为对变革的承认和肯定。

这一点在《公羊传》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例如《春秋》的第一句话是“元年春王正月”,按照古文经的《左传》的说法,不论天子诸侯都可以称元年,可是按照公羊家的说法,只有周天子才能称元年,诸侯不能称元年。

鲁隐公是诸侯,为什么也称元年呢?这就说明孔子看到周室衰微、天命将移,所以“托王于鲁”,“以隐公为受命之王,故得称元年矣”。

而托王于鲁就是预言“春秋当兴王”,炎汉当兴。

这样短短的六个字就可以解释成孔子寄托了“绌周王鲁”的微言大义《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

>。

在所谓“新周故宋,绌周王鲁”的说法中,具有某些变易进化的观点,表现了对历史发展的肯定,而这种变易进化的观点正是龚自珍所需要的,他可以据以发挥引申自己的历史观。

第三,今文经学书短易习,便于推倒维护封建统治的汉学和宋学,以提倡经世致用之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