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的成就新建
清代思想家龚自珍生平简介

清代思想家龚自珍生平简介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仁和人,清代非常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诗人与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清代思想家龚自珍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龚自珍简介龚自珍简介记载他是清朝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
1792年8月22日出生,龚自珍自幼好学,从小研读《经史》和《大学》。
他喜欢写作,13岁的时候就写了《知觉辨》,15岁的时候就开始写诗集。
27考中举人,龚自珍考了6次终于在38岁时当上进士。
曾经在内阁、宗人府、礼部任过职。
48岁辞职回乡,一生写过300多篇文字和七八百首诗词。
1813年7月,龚自珍妻子因为被误诊而死亡。
1815年,龚自珍又娶了安庆知府的侄孙女何吉云为妻。
龚自珍在朝廷中对政治有独特的见解,并且明确的指出朝廷腐败问题的根本,对君权专制提出意见并抨击。
龚自珍在朝廷任职20年期间,屡屡上书提出自己的意见,但都不被采纳,并且还被同朝官员认为是眼中钉。
在这一期间,龚自珍写了一些讽刺官员昏庸的文章如《大誓答问》、《古史钩沉论》等。
龚自珍大义凌然的态度被昏庸的官员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常常受到一些排挤和打击。
龚自珍在朝廷中受不到重视并且他又忤逆比他大的官员,经常被大官穿小鞋。
于是龚自珍决定辞职回乡,并于1839年6月4日离京,9月回京接回家属,龚自珍途中想到以前种种,百感交集写下了著名的《已亥杂诗》。
1841年,龚自珍开始在江苏的丹阳云阳书院教书,同年3月,龚自珍的父亲去世,龚自珍接任了父亲在杭州紫阳书院的讲席。
同年夏天,龚自珍打算辞职去上海参加反抗外国侵略的战斗,没想到9月26日,龚自珍突然急病去世,年仅50岁。
龚自珍的思想龚自珍又名巩祚,出生于官宦世家,浙江仁和人,是清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思想更是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龚自珍的思想第一大特色是倡导“通经致用”,他强调学术起源于政治,如果舍弃了政治那学术也就没有了立足基础,它们本身就是统一的。
他号召士大夫从传统的纸堆中走出来,关心百姓安危及国家兴亡,将学问与当时时事相互结合。
关于龚自珍的简介资料有哪些呢

关于龚自珍的简介资料有哪些呢龚自珍,字心恕,号醉翁,是中国近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和爱国者之一,生于清朝嘉兴。
他的文艺成就和人生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和思想,因此,掌握龚自珍的简介资料,对于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龚自珍的生平、思想和文学成就。
一、生平龚自珍生于清朝嘉兴一个名门望族家庭,家境优渥,享受丰富、安宁的家庭生活。
他从小胆大、好游荡、好奇心强,特别是酷爱文学,十三岁时已经嗜读明清小说。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思想变得越来越进步和怀疑,对于官府的腐败、社会的不公以及外国侵略者的入侵,他深感忧虑和愤慨。
1835年,他入学南京附设西洋器船水师学堂,这是清朝成立的第一所学习西方航海科技的学校,这次经历深刻地影响了龚自珍的后来的思想和政治态度。
1837年,龚自珍考入吏部职方司,担任嘉兴县储君,开始从事官场生涯,同时他也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
1840年,英国入侵中国,龚自珍深感屈辱和悲愤,他写下了著名的《己亥杂诗》《浪淘沙·北戴河》等抗议诗。
1848年,龚自珍因涉嫌参与上党起义事件而被朝廷逮捕,失去了官身和家产,被处死于北京瑞云门外。
他因写作惊世之作《归田赋》、《临江仙》、《丁卯杂诗》而被推崇为文坛巨子。
他的死引起了文人士大夫的广泛关注,多位同代文豪、政治家纷纷表达哀悼之情,广为流传。
二、思想龚自珍生活在一个动荡、变革的时代,他的思想和态度也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性和代表性。
龚自珍早期受儒家思想影响,尤其是以陶渊明为代表的诗文传统,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情感抒发和豁达积极的浪漫主义情怀。
然而,随着接触西方文化和中国史实的积累,龚自珍开始渐渐对中国封建时代的基本制度、官僚政治和社会腐败体制产生怀疑和否定。
他逐渐对儒家传统理论和文学观念发生转变,开始拥护欧洲罗马派和启蒙思想,力主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社会制度,并试图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这些思想。
三、文学成就龚自珍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创作既受到了儒家文学传统的影响,又融合了西方文学和思想的元素,展示了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重温龚自珍的生平和成就

重温龚自珍的生平和成就
生平简介
龚自珍(1811年-1872年),字章甫,号醉翁、醉翁山人,江
苏常熟人。
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史学家和教育家。
龚自珍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自小聪明好学,精通古文诗词,有着
深厚的文学素养。
学术成就
1. 古文诗词创作:龚自珍擅长古文诗词创作,他的作品风格清
新脱俗,语言优美动人,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代表作有《己亥杂诗》、《浪淘沙·北戴河》等。
2. 史学研究:龚自珍对中国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致力于整理
和研究史书资料。
他的《太平广记》是一部详尽的历史文献汇编,
对后世的历史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教育事业:龚自珍非常重视教育,他曾在江南大学任教,并
积极倡导教育改革。
他提出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教育理念,
主张广泛吸收各种学术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影响和意义
龚自珍的文学成就和学术贡献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
意义:
1. 文学艺术:龚自珍的诗词作品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优美,对后世文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2. 历史研究:龚自珍的史学研究方法和成果对后世的历史学家
和研究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后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和借鉴。
3. 教育改革:龚自珍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
了重要的思路和借鉴,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结起来,龚自珍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教育家,他
的生平和成就为中国文化和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后世有着
深远的影响。
龚自珍的诗歌创作成就

龚自珍的诗歌创作成就龚自珍在《已亥杂诗》第六十五首自注中说:诗编年始嘉庆丙寅(1806年,作者十五岁),终道光戊戌(1838年,作者四十七岁),共“勒成二十七卷”。
但现存“编年诗”,始于嘉庆已卯(1819年),诗人二十七岁。
前十余年间那些“峥嵘”、“缠绵”之作,已全部佚失。
这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件憾事。
自珍现存诗歌六百余首。
其中四百余首是七言绝句。
古诗、律诗、乐府诗行体存百余篇。
另有词一百五十余首。
这些作品,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深刻反映社会危机,愤怒鞭挞统治阶层的作品。
代表作有七律《咏史》、《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七言歌行《行路易》、五古《人草稿》、七绝《歌哭》等。
《已亥杂诗》中的一部分作品也属此类。
另一类,是一些蕴含丰富、内容复杂的抒情诗。
如七律《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这是一首包含着丰富历史内容和深沉哲理的诗歌。
全诗高度概括了乾隆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面貌。
作者将笔锋指向“东南”,因为明清以来,封建社会上层人物,半数出于东南一带。
这一带的社会风气,特别是知识分子的风气(“士风”),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命运。
当时的读书人,慑于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的淫威,不敢评议国家大事,要么满身铜臭,要么沉溺脂粉,士风衰颓,令人深忧。
许多人明哲保身,没有勇气挺身而出。
龚自珍是最早戳穿这种真相的人。
这表现出他过人的敏锐与勇敢。
结尾以田横五百壮士激励读者,旨在砥砺气节,挽救世风,教人明耻。
诗人在《明良论·二》中指出:“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
”《咏史》表达了同样的思想内容。
《已亥杂诗》中的第二十四首(“谁肯栽培木一章”)、二十五首(“椎埋三辅饱于鹰”)、八十三首(“只筹一缆十夫多”)、八十五首(“津梁条约遍东南”)、八十六首(“鬼灯队队散秋萤”)、八十七首(“故人横海拜将军”),以及近些年广为人知的第一百二十五首(“九州生气恃风雷”)等,揭露社会弊病,抨击官僚制度,表现了作者火一样的热情,给人以鼓舞和激发。
纵览龚自珍的人生与成就

纵览龚自珍的人生与成就简介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浙江绍兴人,清代著名诗人、思想家、文学家。
他是清代后期文学改革的重要推动者,提出了“经世致用”的口号,主张文学应该为现实社会服务。
他的诗歌、散文均有很高的成就,是“同光体”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生平龚自珍生于一个衰落的官宦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
他少年时代便展现出过人的才华,但科举道路并不顺利,直到47岁才考取进士。
此后,他在清朝官场中历任多个职位,包括国子监祭酒、江西道监察御史等。
然而,他并不适应官场的腐化与黑暗,最终选择辞官回家。
成就龚自珍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文学、思想和学术三个方面。
文学龚自珍的诗歌创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又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他关注社会现实,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感悟,其诗歌中的“哀江南”、“己亥杂诗”等都是传世佳作。
思想龚自珍的思想主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主张“经世致用”,强调文学应该为现实社会服务。
他批判当时官场的腐化与黑暗,呼吁改革,提出了许多富有前瞻性的观点。
学术龚自珍在学术上也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文学批评和古籍整理方面。
他的《定盦文集》是清代后期的重要文学批评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影响龚自珍的一生虽然不算长,但他的文学、思想、学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被誉为“近代文学的开山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思想主张也为后来的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结语龚自珍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社会改革发出了有力的声音。
他的文学、思想和学术成就将永载史册,为后人所敬仰。
龚自珍的简介有哪些人呢

龚自珍的简介有哪些人呢龚自珍,字别山,浙江绍兴人,是中国近代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是19世纪中国的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于中国近代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龚自珍进行简介。
一、生平经历龚自珍于己酉年(1799年)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商的家庭。
他一生从事文学、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等多方面学术研究,并参与了一系列反清革命活动。
在他18岁时,由于过于激烈的言论被拘捕,在囚禁期间他读了大量的书籍,刻苦研究,具有了扎实的学术基础。
随着时代变迁,龚自珍在各种政治运动中深入参与。
他积极策划反对东厂的太平天国起义,提出了“平均地权、公有制、民主自由”的口号,成为引导中国近代革命的思想导向之一。
他还为《福尔摩斯海峡》等报刊撰写文章,倡导维新思想,批判封建思想。
龚自珍一生奋斗不止,经历了在南京任读书监督、在广西担任学政、汉口开办学校等职务,还曾被清廷关押。
1843年,他因反对割地赔款等条约,被囚禁在广东贝墅。
1846年,他被解除监禁后,返回父亲临终前的家乡,之后被软禁。
1855年,龚自珍病逝于广州,享年56岁。
二、文学成就龚自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他的诗歌创作涉及狂草、离骚、辞章等多种文体,闪烁着激荡不安的思想与情感。
《己亥杂诗》就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其中《世情薄》、《锦瑟》、《南乡子》等诗作被誉为绝唱。
龚自珍的诗歌表现了自己独具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状况。
他的诗句充满了民间语言和俚语,让人读来深刻而生动,使得他的作品得以广泛地传颂。
三、维新思想龚自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维新思想家之一,他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并主张改革教育制度,倡导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
他反对中国封建思想,强调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表达了对中国近代化的强烈愿望。
龚自珍在学术领域里具有很高的声誉。
他在哲学、文学、历史等领域里均具有独树一帜的见解,拥有丰富的学识和独到的思想。
他提出建设先进的科学文化,创造性地发展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为中国文化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于龚自珍的简介和故事有哪些

关于龚自珍的简介和故事有哪些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季真,号聊山,籍贯浙江绍兴,清朝著名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等。
他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人之一。
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他的才华本身,而且在于他对于文学、历史、地理和人文地理学的广博的知识,以及他的文化使命感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感召力。
在他的文学生涯中,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并且对于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的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龚自珍的文学成就龚自珍喜欢文学,对于文学和历史都深有研究。
他的文学成就包括文艺理论、诗歌、散文、小说和艺术批评等。
他的诗歌以唐风宋韵为主,厚重凝重,寄托着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关注。
《西江月·听雨》、《声声慢·寻寻觅觅》、《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诉衷情·人生若只如初见》等诗歌名篇深入人心,成为经典,被广泛传颂。
同时,他还以其散文和小说等文学作品享誉后世。
例如,《思美人》、《胡笳十八拍》等小说,和《复古怨·丽人行》等散文,流传至今。
龚自珍的主要作品之一《伤逝》更是被奉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开端。
在这本书中,他以独特的文学语言歌颂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批判,同时引起了对于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视,启发了中国人对于文化和民族的自信心。
该书从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伦理、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等多个方面中提出了对于现代中国的思考和探索,具有广泛的启示和阐释。
此外,他在《诗意地理学》、《西方杂志》等地也发表了大量的文学评论和批评,以及地理学论著,对于文艺批评和地理学的研究有着深刻的见解。
龚自珍的历史成就龚自珍在历史和地理学方面的研究,被称为“龚学”。
他以其批判的眼光和独特的见解推动了中国的历史研究和地理学的发展。
他著述颇丰,包括《》、《续资治通鉴长编》、《读通鉴识字法》、《》等书。
纵览龚自珍的人生与成就

纵览龚自珍的人生与成就龚自珍(1811年-1872年),字子玄,号鹤洲,浙江绍兴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思想家。
他以其深邃的思想、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而广为人知。
早年经历龚自珍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早年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文学天赋,并对中国古代文学有着深厚的造诣。
他的才华和努力使他在文学领域逐渐崭露头角。
文学成就龚自珍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
他的诗作风格独特,追求意境和情感的完美表达。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展现了他深邃的思想和对现实的关注。
他的作品多写世情民生,抒发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愤慨,以及对国家兴衰的担忧。
思想贡献龚自珍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位思想家。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对国家未来的展望使他成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重要人物。
他主张改革现行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体制,提倡科学、民主和平等的价值观。
他的思想贡献对中国近代的进步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
生平与遭遇龚自珍的一生并不平坦,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
他的思想观点和文学作品受到当时社会保守势力的排斥和打压。
他曾多次被流放和囚禁,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为自由和进步而奋斗。
影响与评价龚自珍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贡献使他成为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的作品被广泛传播和赞赏,对后世文学家和思想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思想主张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结纵览龚自珍的人生与成就,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的文学作品和思想主张对中国近代的文化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
龚自珍的精神和追求应该得到我们的敬佩和传承。
龚自珍

龚自珍生于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去世。
字璱(sè)人,号定庵(ān),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
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着有《吟朦山房诗》。
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着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
母段驯,着名小学(古汉语指文字学)家段玉裁之女,着有《绿华吟榭诗草》。
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
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着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着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一、人物生平20岁以前,在家学习经学、文学。
他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
从8岁起学习研究经史、大学。
12岁从其姥爷段玉裁学《说文》。
他搜辑科名掌故;以经说字、以字说经;考古今官制;为目录学、金石学等。
同时,在文学上,也显示了创作的才华。
13岁,作《知觉辨》,“是文集之托始”;15岁,诗集编年;嘉庆十五年(1810年),19岁,倚声填词,应顺天乡试,由监生中式副榜第28名。
1813年4月再应顺天乡试,又名落孙山,7月妻子因误诊卒于徽州府署。
9月天理教农民起义。
次年着四篇《明良论》,第一次明快地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对君权专制进行抨击。
他指出,腐败的原因首先在于皇帝视臣下如犬马、奴才,使大臣不知廉耻,只知朝夕长跪,只知追求车马、服饰,以言词取媚君上。
在这种制度下,“官愈久则气愈偷,望愈崇则谄愈固,地愈近则媚益工”入骨三分的针砭,令外祖父段玉裁阅后又惊又喜,他欣然加墨批点:“四论皆古方也,而中今病,岂必别制一新方哉?”他欣慰地说“犹见此才而死,吾不憾矣!”。
龚自珍的简介材料有哪些呢

龚自珍的简介材料有哪些呢龚自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著名文学家、诗人、散文家、翻译家和思想家,同时他还是一位民主革命先驱者。
他在文学、诗歌和思想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一生著作丰富,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
以下是对龚自珍的简介材料。
一、个人履历龚自珍生于1792年,原名有鹏,号愚斋,江苏常州人。
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家境优渥,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后来他多次赴京都留学,师从李大钊等社会思想家和文化名流,广泛涉猎翻译、经史、诗赋等各种文化领域,造诣颇深。
然而,他对清朝的统治方式和社会矛盾看得深刻,逐渐崇尚民主思想,成为了一位革命先行者。
二、文学成就龚自珍文学成就斐然,他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先驱。
他从翻译开始步入文学领域,早年曾翻译过大量的英国文学著作,涵盖了经典名著、伦敦文学及汉译西方文学等各类作品。
他的翻译成就堪比鲁迅、郭沫若等大家。
另外,他还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如《江淹漫志》和《临江仙·滁州西涧》等传世佳作,充满着诗意和浪漫主义情怀,深受读者喜爱。
三、思想理念龚自珍是一位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思想深受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影响。
对于封建统治和民主权利的思考始终贯穿其思想体系。
他反对专制、强调人民的自由和民主权利。
在文学方面,他拥护文学自由,认为文学应当有自己的独立性,而且主张推崇真实、新颖、生动等创新要素,他的思想成果对当时的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社会影响龚自珍是一位社会活跃的人物,他在19世纪初为中国的近代文化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于1842年组织了“江南诗社”,为后来的各种文艺活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他在民主革命运动中奋斗,先后参与过“八股诗社散会”、《申报》提倡变法、支持湘军等运动,一生为民主革命事业而不懈努力。
他的思想和文化遗产被后人所传承。
总而言之,龚自珍是中国文学、文化、革命等多个领域的重要人物,他通过自己的学术和活动,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变革和创新,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学风格,开创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先河。
龚自珍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

龚自珍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龚自珍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之一,他在短暂的生命里留下了许多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被后人誉为“近代诗歌之祖”,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位文学巨匠。
一、生平经历龚自珍,字芝泉,号岱宗,江苏苏州人,出生于1792年,早年师从周密、陈三立等名家,后拜刘恕为师,深受其影响并结下师徒之谊。
1819年,龚自珍考中“进士”,随后在官场历练了六年。
但由于反对鸦片战争和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的不当政策,他逐渐看清清政府的虚伪和腐败,感到无法与之为伍,于是开始了漫长的流浪和放逐生涯。
他曾先后在杭州、苏州、安庆等地游历,后到日本逗留三年,在那里写出了著名的《浮生六记》。
1841年,龚自珍前往海南岛任巡抚,但不久后便因政绩不够而被弹劾免职,令其深感失望和痛苦。
最终他于1847年辞世于海南,享年56岁。
二、文学成就龚自珍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散文、杂文等方面,其创作风格独特,充满了自由、清新、激情和反思的色彩,成为中国新诗运动的主要代表之一。
1、诗歌龚自珍的诗歌多采用本体、咏物、咏史、怀古、抒情等多种主题,语言清丽、流畅、刚健,充满音律之美和民族气概。
尤其着名的有《临江仙·滁州见梅》、《己亥杂诗》、《长恨歌》等。
其中《临江仙·滁州见梅》一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有名的诗歌之一,其用唐、宋以来诗人气象转移、以兴发之法,描写梅花,其贯穿以咏代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面对荒芜的社会和生命的无奈与悲愤,极具艺术感染力和历史感召力。
2、散文龚自珍的散文以《浮生六记》最为著名,他通过对自己的经历和感悟的描写,勾画出了一个清新、素雅、文雅的中学生、读书人的人物形象,表达出了对数千年封建制度的质疑和对新观念、新生活的追求,反映出中国自17世纪以来文化人的思想和人生的历程,对后来的文人有着极大的启示和影响。
3、杂文龚自珍的杂文以《牡丹亭·怨女篇》最为著名,他将中国古典戏曲的主题和故事融入到文学创作之中,充满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与想象,同时还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体察和反思,对于文艺复兴后期的中国文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重温龚自珍的生平和成就

重温龚自珍的生平和成就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人,是中国清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
他的生平跨越了清朝的乾隆、嘉庆、道光三个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生平龚自珍生于1792年,他的家族是浙江仁和地区的名门望族。
他的父亲龚丽正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官员,曾任广东学政,对龚自珍的成长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龚自珍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博览群书,尤其擅长诗词和文学创作。
成就龚自珍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学创作龚自珍是清代后期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创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又有现实主义的精神。
他的诗作中,既有咏史抒怀的长篇史诗,又有描绘自然风光的山水田园诗。
其中,《己亥杂诗》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豪放激昂、思想深刻而著称。
思想贡献龚自珍是清代思想界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贡献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他主张“经世致用”,强调实践和改革的重要性,对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深入的揭露和批判。
他的思想对后来的维新变法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历史研究龚自珍在历史学领域也有很高的造诣,他的《定盦文钞》是中国近代史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他主张以实证主义的方法研究历史,强调历史研究应该以事实为依据,反对空谈和迷信。
哲学思想龚自珍的哲学思想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他主张“天人合一”,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他的哲学思想对后来的新儒家学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龚自珍的一生,不仅在文学、思想、历史和哲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弟子和学生,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和作品,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龚自珍的简介资料和古诗词

龚自珍的简介资料和古诗词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克己,号梦窗,浙江嘉兴人,清朝文学家、诗人、辞章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
龚自珍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人物之一。
他的著作涉及经史子集及其他各种文艺形式,代表作有《己亥杂诗》和《丰乳亭杂记》等。
龚自珍的父亲曾任嘉兴府兵备道。
由于家庭条件优越,龚自珍得以在嘉兴私塾受到修养。
后考入江南省城的名门学堂“省府师范”,师从崔文藻,学习了许多古代文化经典文献。
他从小就显露出卓越的才华和创新的精神,在诗词、文章、绘画等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出色。
龚自珍的诗词作品上,他的诗风继承了唐代诗人李白、令狐楚等人的豪放诗风,并融合了苏轼、杜甫等人的遣词造句之道。
他的诗歌多以写景、吟怀为主,风格独特,自成一家。
著名的《己亥杂诗》其实是一本诗文杂集,收录着六百多首诗歌,总量达到三万多字,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诗文集。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龚自珍的诗词中,往往不乏一些重大的政治思想和人性论述,常常寓意深远。
龚自珍的辞章学研究也是备受推崇的。
他曾长期从事《四书五经》的研究,并在该领域开创了不少新领域。
他的论文《离骚考释》、《论海滨派文学》、《陶庵梦忆》以及《中国史纲》等传世力作,对中国文学和历史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除此之外,龚自珍的文学成就还涉及小说、散文、戏曲等方面,例如《南柯太守传》、《檀香刑》等小说,以及《丰乳亭杂记》等散文集。
他的戏曲作品《南柯记》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一直流传至今,并广受欢迎。
作为一位多产的文学巨匠,龚自珍主张以文化交流为契机,建立起一个并行于政治的文化体系。
他认为文化是团结中华民族的纽带,几乎所有的著作都寄托着他这一崇高的信仰和理念。
总而言之,龚自珍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影响力一直流传至今。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文化领袖。
他的不朽作品,无论是诗词、小说、散文、戏剧等,都对后世的古典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之星。
龚自珍的简介资料朝代有哪些呢

龚自珍的简介资料朝代有哪些呢龚自珍(公元1858年—公元1905年),字邦彦,号东篱,湖北黄冈人,清末民初著名的诗人、批评家、历史学家、文化思想家。
龚自珍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成长于儒学世家,家中祖籍清代名臣之家,因此在早年便对文化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到西方思想的启发,创造出了许多不同于现有文学风格的独特作品,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于龚自珍的具体活动与生平,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分析:一、龚自珍的学术成就龚自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之一,其丰富多样的学术成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既擅长传统文学与文化研究,也精通西方文学与文化知识,在两个不同的领域都有着突出的造诣。
他最为著名的学术成就之一,便是他的《浪淘沙·北戴河赠刘半农》。
该作是一篇现代性的诗歌,采用了全新的写作手法和语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名词,对后世诗人充满了启示。
二、龚自珍的思想贡献龚自珍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师,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在文化、哲学、历史等多个领域都有重要贡献,尤其是在思想领域上,他所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等概念,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很大的推动力。
他的著作《西洋哲学史纲》、《传统小说与小令》、《历史通俗演义》等,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清新的语言风格,影响了当时的知识分子群体,并广泛流传至今。
三、龚自珍的文学贡献龚自珍作为一位文学家,其成就又是不容小觑的。
他采用的表达方法和文学技巧,都有很高的独创性和艺术性。
他的《钱塘湖春行》、《忆江南》、《临江仙》等作品,都给人以深深的印象。
此外,龚自珍在文学批评领域也有高超之处,他总结了古代文学经验,提出了新时期的文艺思想,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中。
四、龚自珍对民间文化的研究龚自珍在研究传统文学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对民间文化的探讨和研究。
他发现民间文学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于中国的文学和文化繁荣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纵览龚自珍的人生与成就

纵览龚自珍的人生与成就龚自珍(1811年-1872年),字少伯,号梅溪,湖南湘阴人,是清末民初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思想家。
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挫折,但却以他的才华和成就为人称道。
早年经历龚自珍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显示出卓越的才华和对学问的热爱。
他在家乡读书期间,就展现出了出色的诗词才能,被誉为湘阴的诗童。
随着他的声名渐起,他的作品开始传播到其他地方,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
文学成就龚自珍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富有情感,深受人们喜爱。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己亥杂诗》,这本诗集里包含了他的许多经典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宝之一。
他的诗歌常常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具有深刻的哲理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广泛涉及爱国主义、自然景观、人情世故等主题,展现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独到的见解。
学术贡献除了在文学方面的成就,龚自珍在学术研究领域也有重要的贡献。
他对经学和史学都有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理论。
尤其是他在史学方面的研究,对后来的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龚自珍的学术研究注重实证和批判精神,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问题和观点,为后世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
他的学术成就在当时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并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思想影响龚自珍的思想也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引起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他的思想主张自由、平等和人权,对中国的社会进步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龚自珍的人生和成就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他的作品和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才华和成就令人钦佩,他的精神和追求值得我们研究和传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可确认)。
龚自珍的简介材料有哪些内容

龚自珍的简介材料有哪些内容龚自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学者和思想家,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留下了不朽的文化遗产。
他的人生经历和成就是今天我们了解他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仔细了解一下龚自珍的简介材料都有哪些内容。
一、龚自珍的生平背景龚自珍生于19世纪初期,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他的祖父是一位清初的大儒,家里人对于书法和文学兴趣浓厚,这也为龚自珍日后的文学才华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同时,龚自珍的家族也与政治密不可分,这也为他日后的政治活动做好了准备。
二、龚自珍的学术成就龚自珍从小喜爱学问,从未间断学习。
他精通多种语言文化,通晓古今中外的文化,对于古代文学尤其是唐宋诗词特别着迷。
他一生中发表过大量的诗歌、散文和论文,其中一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非常深入,他的著作《浮生六记》记录了许多有关传统文化的精妙细节,成为了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对于后来的文学家和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龚自珍的社会活动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龚自珍在政治和社会方面也有很多的活动。
他是中国史书编纂的伟大发起人之一,参与了许多史书的编写。
他也是一位积极的改革家,在他所处的时代,许多社会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龚自珍为此积极投身于改革运动,以期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
四、龚自珍的思想贡献龚自珍的思想和他的作品一样卓越,他的文学作品中融合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思想,对于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思想不仅有新传统主义、文化自觉、改良主义等思想,在修史和传统思想方面也有很多重要的贡献。
五、龚自珍的遗产龚自珍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一个思想家、学者和改革家。
他留下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浮生六记》等著作、经典单元诗篇,以及他关于中西文化交流和实践改革的思想,都是我们今天了解他的重要途径之一。
他的遗产对于中国文学、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于后来的文化交流和构建中国式现代化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龚自珍的简介和名言有哪些呢

龚自珍的简介和名言有哪些呢龚自珍是一位伟大的中国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和爱国主义者。
他在19世纪初期活跃于中国文化界,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创新的思想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文学家、诗人和思想家。
下面将在介绍龚自珍的生平和成就的基础上,整理一些他著名的名言。
一、生平与成就龚自珍生于清朝嘉庆九年(1804年),家族世代居住在江南。
他早年在家中受到儒学的传统教育,而后又接受私塾教育。
不过,龚自珍并不满足于儒家经典的研究,而是开始阅读西方文学,特别是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文学作品。
这让他逐渐对传统的文化知识产生了质疑,并在后来成为了他发表文章和诗词的灵感来源。
作为一位文学家,龚自珍最为人所知的是他的诗歌创作。
他的诗歌运用了西方文学中的抒情和叙事技巧,而且是在中国文学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实验。
因此,他的作品除了风格新颖,还蕴含了深刻的文化思考和时代性的主题。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世说新语·丁仙桃赋》。
龚自珍还有一个重要身份,那就是一个爱国主义者。
作为近代中国的文化名人,他十分关注中国的处境和未来。
他认为,中国的衰落源于摩擦和排斥不同文化的态度,所以,他提倡要尊重其他文化,与各国人民交流,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在面临西方列强侵略的情况下,他也主张要团结起来,奋斗为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不幸的是,龚自珍的人生并不顺利。
他因为涉嫌颠覆国家统治而被流放到云南。
在云南的13年里,他离开了故土,与家人分离,甚至病倒了数次,但他依然坚定地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刻苦钻研着历史和文学。
1841年,他在云南去世,享年38岁。
二、名言1. “吾见江东父老何妨重义理,乃欲轻生以自赎。
”——《丁仙桃赋》这句话出自《世说新语·丁仙桃赋》的开头,是龚自珍的名篇。
该篇赋描绘了丁仙桃的悲壮故事,以自然的描写技巧和饱满的造诣描绘了他希望救国救民却又选择投水而死的情景。
这句话是用来反映主人公的意志和精神,强调“重义理”的价值观。
2. “危乎高哉!志士在小人,则怨乎不得人也。
龚自珍:一生的故事与成绩

龚自珍:一生的故事与成绩龚自珍(1811年-1872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民族英雄。
他以其才华横溢的诗文作品和爱国精神而为后世所称道。
以下是对他一生的故事与成绩的简要介绍。
早年生活与学业龚自珍出生于浙江嵊县的一个书香门第。
他自小聪明好学,以才华出众著称。
在家庭的熏陶下,他对文学和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追求更高的学业,龚自珍前往苏州求学。
在那里,他广泛阅读了古代文学名著,并培养了自己的文学才华。
他的诗词作品开始受到一些文人的赏识和传颂。
文学成就与影响力龚自珍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诗词创作上。
他的诗歌作品以其雄浑豪放、情感深沉的风格而闻名。
他的作品多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时事的关注为主题,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复兴的热切愿望。
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己亥杂诗》,其中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奠基之作。
这首诗表达了龚自珍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并呼吁国人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外来侵略。
龚自珍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传诵,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文学风格和爱国情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成为中国近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与政治参与除了文学才华,龚自珍还积极参与了一些政治活动。
他对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变革十分关注,并以自己的诗文呼吁国人觉醒,推动社会进步。
然而,他的政治参与也给他带来了困扰和不幸。
由于他的政治立场和言论,他多次遭到清朝政府的迫害和打压。
最终,他被迫流亡海外,过上了流亡生活。
成就与遗产尽管遭受了不公和困苦,龚自珍的文学成就和爱国精神依然为后人所铭记。
他的作品被收入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列,并多次被翻译成不同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
龚自珍的一生是一个充满坎坷和挫折的旅程,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中不可磨灭的一笔。
注:本文所述为龚自珍的一生故事与成就,具体内容请查证相关资料。
龚自珍的简介和名句代表作品是

龚自珍的简介和名句代表作品是龚自珍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诗人、学者、思想家、政治活动家。
他的诗歌代表作品既具有“诗人之诗”的高度审美价值,同时又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体现了他对国家民族和人民幸福的关切和关心。
本文将从龚自珍的生平,思想、成就以及其代表作品等方面来展开。
一、龚自珍的生平简介龚自珍生于明朝嘉靖四十三年,是明朝诗人杜甫、李清照的后裔。
他的祖父龚车、父亲龚熙隆先后担任过两次福建巡抚,家庭十分显赫。
其兄龚鼎孳也是一位文学家。
龚自珍自小聪明好学,十岁入苏州书院读书,后来被推荐入北京的内书房学习。
然而,在龚自珍十六岁时,其父亲因未能退还借给他人的财物而被免职,家庭经济拮据。
龚自珍得到了著名学者俞樾的赞助,开始了自学之路。
龚自珍十九岁时,考入福建乡试,然而因他眼中有“痣”,而被官员认为是“文人之为凶犯”,故被取消了选取的资格。
之后他历经多次考试并遭遇不幸,也许是因为他对时代的不满和反叛。
1849年他在家为父守孝时,得知太平天国起义,于是与同龄人周汝昌、杨速等组织“咸安同志社”,致力于反清复明的革命事业。
然而,1849年,龚自珍被清政府逮捕并流放到海南岛,不久之后被杀害,凄惶离世。
二、龚自珍思想成就龚自珍的思想是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一环,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典型范例。
在思想领域里,他深受崇尚实用主义与自然主义的欧洲启蒙思想影响,同时也倡导诗赋应该取材于现实生活,撰写诗文应该用白话文,以便更加深入家喻户晓。
龚自珍提倡自由思想,反对封建统治,主张“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他认为,为了实现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力,要有勇气和力量去探索真理和追求卓越。
同时,龚自珍关注社会变迁和民众生活,他的诗歌描写了农村和城市的衣食住行,抒发了对贫苦冷落的大众的关爱和同情,呼唤人们奋起反抗压迫与苦难。
这种主张和思想,对当时的文学发展和思想倾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龚自珍的代表作品龚自珍创作的代表诗作品多以古诗为体,具有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龚自珍的成就新建

龚自珍的成就龚自珍(1792-1841),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字尔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
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诗》。
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
母段驯,著名小学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绿华吟榭诗草》。
生平:龚自珍一生可分三个阶段:①20岁以前,在家学习经学、文学。
他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
从8岁起学习研究经史、小学。
12岁从段玉裁学《说文》。
他搜辑科名掌故;以经说字、以字说经;考古今官制;为目录学、金石学等。
同时,在文学上,也显示了创作的才华。
13岁,作《知觉辨》,“是文集之托始”;15岁,诗集编年;19岁,倚声填词;到21岁,编词集《怀人馆词》3卷、《红禅词》2卷。
段玉裁作序说他“所业诗文甚夥,间有治经史之作,风发云逝,有不可一世之概。
尤喜为长短句”,“造意造言,几如韩李之于文章”,认为“自珍以弱冠能之,则其才之绝异,与其性情之沈逸,居可知矣”(《怀人馆词序》)。
这可以说是对龚自珍20岁以前学习的概括总结。
②20岁至28岁,应乡试至入仕时期。
嘉庆十五年(1810),龚自珍19岁,应顺天乡试,由监生中式副榜第28名。
二十三年(1818)又应浙江乡试,始中举,主考官为著名汉学家高邮王引之。
次年应会试落选,嘉庆二十五年(1820)开始入仕,为内阁中书。
这时期他逐渐接触社会政治现实,并从科试失意中体验到政治腐败,产生改革的要求和思想,并从刘逢禄学习《公羊传》。
他写出了《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尊隐》、《平均篇》等政论文。
嘉庆二十二年,他曾以文集《伫泣亭文》及诗集一册请教“吴中尊宿”王芑孙。
王认为他“诗中伤时之语、骂坐之言,涉目皆是”(《定盦年谱外纪》)。
同年,他开始戒诗。
今存这时期诗,有《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龚自珍的成就龚自珍(1792-1841),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字尔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
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诗》。
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
母段驯,著名小学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绿华吟榭诗草》。
生平:龚自珍一生可分三个阶段:①20岁以前,在家学习经学、文学。
他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
从8岁起学习研究经史、小学。
12岁从段玉裁学《说文》。
他搜辑科名掌故;以经说字、以字说经;考古今官制;为目录学、金石学等。
同时,在文学上,也显示了创作的才华。
13岁,作《知觉辨》,“是文集之托始”;15岁,诗集编年;19岁,倚声填词;到21岁,编词集《怀人馆词》3卷、《红禅词》2卷。
段玉裁作序说他“所业诗文甚夥,间有治经史之作,风发云逝,有不可一世之概。
尤喜为长短句”,“造意造言,几如韩李之于文章”,认为“自珍以弱冠能之,则其才之绝异,与其性情之沈逸,居可知矣”(《怀人馆词序》)。
这可以说是对龚自珍20岁以前学习的概括总结。
②20岁至28岁,应乡试至入仕时期。
嘉庆十五年(1810),龚自珍19岁,应顺天乡试,由监生中式副榜第28名。
二十三年(1818)又应浙江乡试,始中举,主考官为著名汉学家高邮王引之。
次年应会试落选,嘉庆二十五年(1820)开始入仕,为内阁中书。
这时期他逐渐接触社会政治现实,并从科试失意中体验到政治腐败,产生改革的要求和思想,并从刘逢禄学习《公羊传》。
他写出了《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尊隐》、《平均篇》等政论文。
嘉庆二十二年,他曾以文集《伫泣亭文》及诗集一册请教“吴中尊宿”王芑孙。
王认为他“诗中伤时之语、骂坐之言,涉目皆是”(《定盦年谱外纪》)。
同年,他开始戒诗。
今存这时期诗,有《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等。
③29岁至去世。
嘉庆二十四年会试落选后,他又参加五次会试。
道光九年(1829),第六次会试,始中进士,时年38岁。
在此期间,他仍为内阁中书。
道光十五年(1835),迁宗人府主事。
改为礼部主事祠祭司行走。
两年后,又补主客司主事。
这类官职都很卑微,困厄下僚。
48岁,辞官南归(道光十九年,1839)。
50岁,暴卒于丹阳云阳书院(道光二十一年,1841),时为鸦片战争第二年。
这时期,他对政治现实认识日益深刻,提出不少改革建议,写出许多著名评论,如《西域置行省议》、《东南罢番舶议》、《阮尚书年谱第一序》、《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和历史、哲学论文如《古史钩沉论》等。
也有不少文学散文名篇,如《捕蜮》、《书金伶》、《已亥六月重过扬州记》、《病梅馆记》等。
他的许多著名诗篇,如《能令公少年行》、《咏史》、《西郊落花歌》和《己亥杂诗》等,也都是这时期作品。
龚自珍墨迹政治学术思想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是统一的封建国家面临没落崩溃、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新阶段,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不断加深。
龚自珍从青年时起,就深刻地意识到封建国家的严重危机,具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
“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梁启超说:“举国方沉酣太平,而彼(指龚自珍、魏源)辈若不胜其忧危,恒相与指天画地,规天下大计。
”(《清代学术概论》)早在嘉庆二十五年,他已指出“自京师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户”,“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月日”(《西域置行省议》)。
在道光三年,他深刻认识到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造成严重的民族危机,指出“近惟英夷,实乃巨诈,拒之则叩关,狎之则蠹国”(《阮尚书年谱第一序》)。
他对时代的危机,不止是敏锐地感觉它,而且也积极地建议挽救它;他肯定未来时代的必然变化,并寄以热情的幻想和希望。
龚自珍处在过渡时代的开始阶段。
他的思想发展,有一个艰苦、复杂和曲折的过程。
他最初接受的是以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为代表的正统派考据学。
但他冲出考据学的藩篱,不为家学和时代学风所囿。
在现实社会运动主要是农民起义的启发下,他以特有的敏锐的眼光,观察现实,研究现实。
在《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等文中,他对腐朽黑暗的现实政治和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平均篇》指出了贫富不均所造成的社会败坏现象及其危险的后果:“小不相齐,渐至大不相齐,大不相齐,即至丧天下”;提出“均田”的改革主张,要求“贵乎操其本源,与随其时而剂调之”,“挹彼注兹”,平均贫富。
在《尊隐》中,他隐晦曲折地表现出对农民起义的大胆想象和热情颂扬,向往着未来时代的巨大变化。
但他的政治思想和理想是不彻底的。
后来他看到均田制是办不到的,又作《农宗篇》。
主张按宗法分田:大宗百亩,小宗、群宗二十五亩,其余闲民为佃农。
其目的是“以中下齐民,不以上齐民”,建立以中小地主为基础的封建统治。
由于未能突破封建阶级的根本立场,因此,他在《农宗答问第一》及《农宗答问第四》中又肯定大地主的地位。
龚自珍到30岁前后,在学术思想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他从对正统派考据学严历地批判到坚决抛弃考据学,接受今文经学《春秋》公羊学派的影响,从刘逢禄学习,“从君烧尽虫鱼学,甘作东京卖饼家”(《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
但他肯定考据学的有用的部分;同时也批判今文经学杂以谶纬五行的“恶习”,而主张“经世致用”,倡导学术要为现实政治服务。
从此他更自觉地使学术研究密切地与现实政治社会问题联系,研究的课题更为广泛。
他“为天地东西南北之学”,研究地理学,而特别致力于当代的典章制度和边疆民族地理,撰《蒙古图志》,完成了十之五六;对现实政治社会问题也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写《西域置行省议》和《东南罢番舶议》,主张抵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巩固西北边疆。
随着生活经验和历史知识的增长,以及政治、学术思想的逐渐成熟,他深入探讨了天地万物以及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问题,并把经史、百家、小学、舆地以及当代典章制度的研究,完全统一起来,形成一个相当完整的历史观。
他说:“周之世,官大者史。
史之外无有语言焉;史之外无有文字焉;史之外无人伦品目焉。
史存则周存,史亡而周亡。
”(《古史钩沉论二》)这里有前辈章学诚“六经皆史”观点的影响,但比章说更扩大、通达、完整,更有科学性和战斗性。
他把古代的一切历史文化的功罪完全归结到史官,并以当代的史官即历史家自任。
他认为史官之所以可尊,在于史官能站得高,从全面着眼,作客观的、公正的现实政治社会的批判。
这实际是要使历史和现实政治社会问题即“当今之务”联系起来,应用《春秋》公羊学派变化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在“尊史”的口号下,对腐朽的现实政治社会作全面的批判。
这就是他在《尊隐》里所尊“横天地之隐”的具体化。
与此同时,他继续不断地关心现实政治社会的重大问题,不断地提出批判和建议,始终没有与庸俗官僚同流合污。
道光九年(1829)殿试《对策》中,他肯定经史的作用,更指出经史之用必以现实问题为依据,“不通乎当世之务,不知经史之施于今日之孰缓、孰亟、孰可行、孰不可行也”;对现实问题,特别关切西北边疆和东南海防,要求皇上“益奠南国苍生”,“益诫西边将帅”。
同年十二月,有《上大学士书》,建议改革内阁制度。
他对腐朽的官僚机构和庸俗官僚深恶痛绝。
道光十二年(1832)夏,又有手陈“当今急务八条”,其中之一就是“汰冗滥”(《已亥杂诗》自注)。
道光十八年(1838),林则徐奉命到广东海口查禁鸦片,他作了《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向林则徐“献三种决定义,三种旁义,三种答难义,一种归墟义”。
主张严禁鸦片,坚决抵抗英国侵略者;主张和外国作有益的通商,严格禁止奢侈品的输入;并驳斥了僚吏、幕客、游客、商贾、绅士等等各式投降派的有害论调。
在中英鸦片战争发生后,江苏巡抚梁章巨驻防上海,他在丹阳书院于暴死前数日写信给梁“论时事,并约即日解馆来访,稍助筹笔”(梁章巨《师友集》卷六《仁和龚定盦主事》条),表示希望参加梁章巨的幕府,共同抵抗英国侵略者,更表现出坚决反抗外国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
龚自珍在中年以后,随着仕途失意,感慨日深,思想也陷入矛盾、烦恼和痛苦,“坐耗苍茫想,全凭琐屑谋”(《撰羽林山馆金石墨本记成,弁端二十字》)。
有时想以“搜罗文献”自慰,“狂胪文献耗中年,亦是今生后起缘”(《猛忆》);甚至想“发大心”,寄幻想于佛教,以求超世间的解脱。
但他爱祖国,关心现实,无法排除“外缘”,终于成不了佛教徒。
龚自珍的思想就其主导方面说,虽然他的批判不彻底,改良的目标不明确,但他的政治思想和态度始终是积极的,他看到清王朝的现实统治为“衰世”,为“日之将夕”,确信未来时代的巨大变化,并寄以极大的热情和希望,也是始终一贯的。
他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前夕,一个主张改革腐朽现状和抵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启蒙思想家。
文学创作龚自珍的文学创作,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开创了近代文学的新篇章。
龚自珍认为文学必须有用。
他说,“曰圣之时,以有用为主”,“求政事在斯,求言语在斯,求文学之美,岂不在斯”(《同年生吴侍御杰疏请唐陆宣公从祀瞽宗……》)。
指出儒学、政事和诗文具有共同目的,就是有用。
他认为诗和史的功用一样,都在对社会历史进行批评,文章、诗歌都和史有源流的关系。
他认为《六经》是周史的宗子;《诗经》是史官采集和编订起来的,而且“诗人之指,有瞽献曲之义,本群史之支流”(《乙丙之际箸议第十七》)。
因此,选诗和作史的目的,都是“乐取其人而胪之,而高下之”,进行社会历史批评。
所以他把自己的诗看成“清议”或“评论”,“贵人相讯劳相护,莫作人间清议看”(《杂诗,己卯目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安得上言依汉制,诗成侍史佐评论”(《夜直》)。
从这一诗论观点出发,他认为诗歌创作的动机是由于“外境”即现实生活所引起,“外境迭至,如风吹水,万态皆有,皆成文章”(《与江居士笺》),不得不然。
而创作方法则和撰史一样,应利用一切历史资料(《送徐铁孙序》)。
龚自珍的诗和他的诗论是一致的。
他打破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模山范水的沉寂局面,绝少单纯地描写自然景物,而总是着眼于现实政治、社会形势,发抒感慨,纵横议论。
他的诗饱含着社会历史内容,是一个历史家、政治家的诗。
他从15岁开始诗编年,到47岁,诗集共有27卷。
他很珍惜他的少作,“文侯端冕听高歌,少作精严故不磨”;“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己亥杂诗》)。
这些“精严”而“字字真”的少作,虽然都已失传,但当时却是针对政治腐败和官僚庸俗的“伤时”、“骂坐”之作,被一般文士视为“大不可”的。
因此他又曾几次戒诗。
嘉庆二十五年(1820)的秋天,他开始戒诗,次年夏因考军机章京未被录取,赋《小游仙》15首,遂又破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