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

合集下载

龚自珍的简介和代表作品

龚自珍的简介和代表作品

龚自珍的简介和代表作品龚自珍(公元1792-1841年),字驹存,号梦阮,中国清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民主革命家。

他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一位开拓性的思想史学家,被誉为中国最早的民族主义先驱和民主思想的先驱。

他以诗人的身份,对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以下将详细介绍龚自珍的生平事迹及代表作品。

一、生平事迹龚自珍的祖籍在江西省,出生在山东招远城一个书香门第的文化世家。

从小就喜欢读书,其叔父、叔公、祖父都是国学大师,龚自珍受到了深厚的文化熏陶。

他十四岁时,由于家庭原因,回到江西的家乡学习经史。

后来,他广泛阅读《西洋学派》、《唯识论》等书籍,开启了他对西方文化的探究之路。

他还受到了耶稣会传教士的影响,开始学习拉丁文和英文。

龚自珍在1830年加入了天福会,并发愤图强,为中国现代化奋斗一生。

1833年,他在《神州志》上发表了《自组诗余》等诗作。

这些诗作蕴含着对民族自豪感和对现实消极的反思。

他的作品反映了他对华夏文化的热爱,对西方文化的好奇,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代变革的思考。

1837年,龚自珍祸不单行,被指控参与了和张志贤一起颠覆清王朝的《海瑞罢官谕》的翻译事宜,被抓捕入狱,一度被判死刑,后来改为流放。

1841年,龚自珍被流放到广州后不久即病逝,享年50岁。

二、代表作品1.《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创作的一部代表性作品,共计十卷,共收录了龚自珍仅存的145首诗作。

诗作内容涵盖了学问、军事、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并以小道悟大理的手法表达思想意味。

作品中很多诗篇反映了龚自珍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利益的担忧。

如《国恨》中写到:“惨叹年年青少年,万里大江被血染。

妻孥老幼类鲸鲵,还乡只盼千家灯。

”《寄润州方玉田友人》则表达了龚自珍对故乡的思念,对壮志未酬的痛苦和对人生的怀感。

2.《南乡子》《南乡子》是龚自珍的一部代表性散文作品,其内容是他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对国家现代化和人民幸福的思考。

整篇文章通篇抒发了一个国士的眷恋之情,凭谁来共缘,如戏如梦?3.《咏怀八十二首》这是龚自珍写于1839年的一组以咏怀为主题的诗作。

龚自珍简介资料

龚自珍简介资料

龚自珍简介资料龚自珍简介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

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

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龚自珍人物生平书香门第龚自珍生于1792年8月22日(清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初五)世代官宦的家庭。

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

父龚丽正,字至极,号学路。

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

母亲段驯,著名文学家段玉裁之女。

年少有成龚自珍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

从8岁起学习研究《经史》、《大学》。

12岁从其姥爷段玉裁学《说文》。

他搜辑科名掌故;以经说字、以字说经;考古今官制;为目录学、金石学等。

同时,在文学上,也显示了创作的才华。

13岁,作《知觉辨》;15岁,诗集编年;1810年(嘉庆十五年),倚声填词,应顺天乡试,由监生中式副榜第28名。

仕途不顺1813年4月,龚自珍再应顺天乡试,又名落孙山,7月,妻子因误诊卒于徽州府署。

1814年,龚自珍著四篇《明良论》,第一次明快地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对君权专制进行抨击。

令外祖父段玉裁阅后又惊又喜,他欣然加墨批点,认为他的论述正中当今政治要害,是别具一格的见解。

后回徽州后参与父亲主持的《徽州府志》重修工作。

1815年,续娶安庆知府何裕均侄孙女何吉云。

祖父病逝后与家人回杭州守孝。

两年后返京,租住北京法源寺南。

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龚自珍又应浙江乡试,始中举,主考官为著名汉学家高邮、王引之。

重温龚自珍的生平和成就

重温龚自珍的生平和成就

重温龚自珍的生平和成就
生平简介
龚自珍(1811年-1872年),字章甫,号醉翁、醉翁山人,江
苏常熟人。

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史学家和教育家。

龚自珍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自小聪明好学,精通古文诗词,有着
深厚的文学素养。

学术成就
1. 古文诗词创作:龚自珍擅长古文诗词创作,他的作品风格清
新脱俗,语言优美动人,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代表作有《己亥杂诗》、《浪淘沙·北戴河》等。

2. 史学研究:龚自珍对中国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致力于整理
和研究史书资料。

他的《太平广记》是一部详尽的历史文献汇编,
对后世的历史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教育事业:龚自珍非常重视教育,他曾在江南大学任教,并
积极倡导教育改革。

他提出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教育理念,
主张广泛吸收各种学术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影响和意义
龚自珍的文学成就和学术贡献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
意义:
1. 文学艺术:龚自珍的诗词作品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优美,对后世文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2. 历史研究:龚自珍的史学研究方法和成果对后世的历史学家
和研究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后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和借鉴。

3. 教育改革:龚自珍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
了重要的思路和借鉴,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结起来,龚自珍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教育家,他
的生平和成就为中国文化和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后世有着
深远的影响。

龚自珍诗词最佳十首

龚自珍诗词最佳十首

龚自珍诗词最佳十首:《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一二五》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夜坐二首》清·龚自珍【其一】春夜伤心坐画屏,不如放眼入青冥。

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座灵。

塞上似腾奇女气,江东久殒少微星。

从来不蓄湘累问,唤出嫦娥诗与听。

【其二】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咏史》清·龚自珍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漫感》清·龚自珍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亥杂诗(三百十五首选六)》清·龚自珍【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其八】太行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

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

【其八十三】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

我亦曾穈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其八十七】故人横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蒇勋。

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

【其一百二十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其一百三十】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已亥杂诗272》清·龚自珍未济终焉心缥缈,百事翻从缺陷好。

吟道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

龚自珍最著名20首诗

龚自珍最著名20首诗

龚自珍最著名20首诗己亥杂诗(其五)[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一二五[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夜坐二首[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其一】春夜伤心坐画屏,不如放眼入青冥。

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座灵。

塞上似腾奇女气,江东久殒少微星。

从来不蓄湘累问,唤出嫦娥诗与听。

【其二】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咏史[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漫感[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我又南行矣。

笑今年、鸾飘凤泊,情怀何似。

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

似春水、干卿何事。

暮雨忽来鸿雁杳,莽关山、一派秋声里。

催客去,去如水。

华年心绪从头理,也何聊、看潮走马,广陵吴市。

愿得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

...己亥杂诗(三百十五首选六)[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其八】太行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

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

【其八十三】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

我亦曾穈太仓粟,夜闻邪许泪...已亥杂诗[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未济终焉心缥缈,百事翻从缺陷好。

吟道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

浪淘沙·写梦[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好梦最难留,吹过仙洲。

寻思依样到心头。

去也无踪寻也惯,一桁红楼。

中有话绸缪,灯火帘钩。

是仙是幻是温柔。

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减字木兰花·偶检丛纸中[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偶检丛纸中,得花瓣一包,纸背细书辛幼安“更能消几番风雨”一阕,乃是京师悯忠寺海棠花,戊辰暮春所戏为也,泫然得句。

龚自珍简介及代表作品

龚自珍简介及代表作品

龚自珍简介及代表作品龚自珍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

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介绍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sè)人,号定庵(ān),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

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诗》。

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

母段驯,著名小学(古汉语指文字学)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绿华吟榭诗草》。

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1813年4月再应顺天乡试,又名落孙山,7月妻子因误诊卒于徽州府署。

9月天理教农民起义。

次年著四篇《明良论》,第一次明快地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对君权专制进行抨击。

他指出,腐败的原因首先在于皇帝视臣下如犬马、奴才,使大臣不知廉耻,只知朝夕长跪,只知追求车马、服饰,以言词取媚君上。

在这种制度下,“官愈久则气愈偷,望愈崇则谄愈固,地愈近则媚益工”入骨三分的针砭,令外祖父段玉裁阅后又惊又喜,他欣然加墨批点:“四论皆古方也,而中今病,岂必别制一新方哉?”他欣慰地说“犹见此才而死,吾不憾矣!”。

后回徽州后参与父亲主持的《徽州府志》[1]重修工作。

1815年,续娶安庆知府何裕均侄孙女何吉云。

祖父病逝后与家人回杭州守孝。

两年后返京,租住北京法源寺南。

龚自珍生平事迹概述

龚自珍生平事迹概述

龚自珍生平事迹概述龚自珍(1811年-1872年),字仲麟,号伯阳,是中国晚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爱国志士。

下面将对龚自珍的生平事迹进行概述。

早年生活与学业龚自珍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他从小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龚自珍年少时即以其聪明才智和卓越的文学才能而受到赞誉。

他精通诗词、文学和历史,深受古代文化的熏陶。

文学成就与政治活动龚自珍以其杰出的文学成就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富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己亥杂诗》。

这部作品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期许。

除了文学创作,龚自珍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他关注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变革,积极投身于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斗争中。

他曾多次参与发起反对外侮的运动,呼吁国家团结和自强不息。

流亡与晚年生活由于其政治立场和参与革命活动,龚自珍多次遭到清政府的迫害和打压。

他被迫流亡于海外,先后居住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

在流亡期间,龚自珍仍然坚持不懈地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振兴而奋斗。

然而,龚自珍的流亡生活并不顺遂。

他经历了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心灵的煎熬,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未来的信心。

直到晚年,龚自珍仍然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仰。

终年与遗产1872年,龚自珍在马来西亚逝世,享年61岁。

他的离世给中国文化界和爱国志士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然而,他的精神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龚自珍的生平事迹概述了他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爱国志士的贡献。

他对国家的关切和对民族的热爱将永远被铭记。

他的作品激励着后人,成为了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

---以上是对龚自珍生平事迹的概述。

龚自珍以其才华和爱国情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和精神将继续激励着后人。

龚自珍的简介资料和诗词作品

龚自珍的简介资料和诗词作品

龚自珍的简介资料和诗词作品龚自珍,字陶铸,号东篱。

中国清朝末年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誉为“文学革命先驱之一”。

龚自珍曾在其短暂却灿烂的生命中留下众多优秀的诗歌作品,著名的有《己亥杂诗》《浪淘沙词》等等。

同时,他也是清朝末期新式教育的倡导者和参与者,曾任南开大学和北洋大学的创办人、教师。

本文将详细介绍龚自珍的简介资料和诗词作品。

一、生平经历龚自珍于公元公元1812年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市一个世家。

龚自珍幼有卓异才智,14岁就考中进士。

龚自珍对清朝政治腐败不满,多次参加反清活动并写作,不久被朝廷判罚监守。

在狱中,龚自珍不断思考国家社会的变迁,写出了《曾国藩家书》,对近代国家制度提出了新型政治、经济思想。

由于想在诗文之外为国家做出实际贡献,他于1867年创办了天津北洋大学,以普及新式教育为己任,并大力开展海外留学生和国内青年的借鉴工作。

二、重要作品龚自珍最著名的作品是《己亥杂诗》和《浪淘沙词》。

1.《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龚自珍晚年留下的一部诗集,收录了他自幼到晚年所有的诗文,以及他的封建思想和民主思想。

其主题多为抱负,故作壮志于诗中;同时在刻画中国的历史文化及时尚上也形象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对世事万象的观照和感悟。

2.《浪淘沙词》《浪淘沙词》是龚自珍在他的监狱生涯中所写的一部长篇词。

《浪淘沙词》共有四十章,前十六章为龚自珍的自传,后二十四章是以王寯为原型抒发生命观、价值观等课题。

全文以其流畅优美的文笔,思想深刻的内涵和极富哲理性的诗句而感人至深。

作品在抚今追昔中对人生、爱情的看法、对时代和社会问题的关切不但能静观现代问题,同时也让读者抛却历史巨变感受其价值与魅力。

三、艺术风格龚自珍的poetry语言流畅,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他以“采戏为声,掇菊为香,蹈词仙之流,亟为时之名”等表现的是自己的创作理想和追求。

在poetry的形式和内容上,龚自珍有一定的创新尝试,如诗句场景生动、景物宏丽,情感深邃、哲理感强。

清代诗人龚自珍

清代诗人龚自珍
制作:唐泽玥
龚自珍简介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 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 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 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 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 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 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 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 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 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 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 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 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 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1988-1989年,小米园整修后作为龚自珍纪念馆。馆占地约0.7公顷,建筑面 积498平方米,已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主体是座清代风格的两层楼房,上下五开间,兼有耳房,雕梁画栋,古朴 典雅。馆内正厅安放龚自珍半身古铜色塑像,四周悬挂沙孟海、赵朴初等名家提 写的匾额、楹联。四个展室,陈列了龚自珍生平图文简介、大事年表、史料、龚 氏年谱、诗选和后人研究文集等。庭院内小桥流水、假山亭榭,在花木衬托下, 富有古典园林的特色。他的作品尤其受老年人喜爱。
龚自珍一生可分三个阶段之第三个阶段
龚自珍的第三个阶段 29岁至去世。嘉庆二十四年会试落选后,他又参加五次会试。 道光九年(1829年),第六次会试,始中进士,时年38岁,继 续担任低微的官职。在此期间,他仍为内阁中书。道光十五年 (1835年),迁宗人府主事。改为礼部主事祠祭司行走。两年 后,又补主客司主事。这类官职都很卑微,困厄下僚。48岁, 辞官南归(道光十九年,1839年)。50岁,暴卒于丹阳云阳书 院(道光二十一年,1841),时为鸦片战争第二年。这时期, 他对政治现实认识日益深刻,提出不少改革建议,写出许多著名 评论,许多著名诗篇和散文名篇也写于这一时期。改革建议, 著名评论如《西域置行省议》、《东南罢番舶议》、《阮尚书 年谱第一序》、《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和历史、哲学论文 如《古史钩沉论》等。也有不少文学散文名篇,如《捕蜮》、 《书金伶》、《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病梅馆记》等。他 的许多著名诗篇,如《能令公少年行》、《咏史》、《西郊落 花歌》和《己亥杂诗》等,也都是这时期作品。龚自珍墨迹政 治学术思想 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是统一的封建国家面临没落崩 溃、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新阶段,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 锐,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不断加深。

龚自珍简介

龚自珍简介

龚自珍简介1. 简介龚自珍(1811年-1872年),字奚东,号绍陵,祖籍浙江绍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革命家。

他以其浓烈的爱国情怀和才华横溢的文学作品而闻名于世。

龚自珍的诗歌作品,表达了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对社会苦难的关注,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和学界的研究。

2. 生平龚自珍于181 years1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世家。

祖籍福建,父亲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

龚自珍自小聪慧机敏,才情出众,十分喜爱读书。

他的父亲十分看重他的才华,因此给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机会,使他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

184年年,龚自珍参加了应试,一举中举,取得了进士称号。

他的才华使他得到了官职的提拔。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权力和地位,而是决心要以自己的才华来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从来到北京后,龚自珍开始对民族命运进行深刻思考。

在他看来,中国社会的落后和国家的衰败是因为自身的腐败和对外侵略的侵害。

他积极参与了一系列的革命行动,并广泛宣传发动爱国主义思想。

在他的努力下,许多文人学者纷纷加入到革命行动中。

然而,由于时代的限制,他们的努力并未取得最终的成功。

186年年,龚自珍因谋反罪被清廷逮捕并判处死刑。

然而,他的精神信念仍然激励着后来的文人学者和爱国主义者,他成为了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运动的典范。

3. 主要作品龚自珍的诗歌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关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

他的作品主要聚焦于中国的民族命运、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

以下是他的一些代表作品:《七哀诗序》这是龚自珍的成名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写了世界各种各样的苦难,从女权主义到黑奴制度,从战争到饥荒。

通过对苦难的深思熟虑,他表达了自己对民族和人类命运的关切,并呼吁国人积极担起拯救天下的历史使命。

《牢狱篇》这首诗写了他在狱中的遭遇和感受。

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绝望和对未来的畅想。

通过对困境的反思,他表达了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倡导人们追求自由和权利的重要性。

《将进酒》这首诗是龚自珍的酒曲,以狂放的风格、豪迈的情感和高亢的音乐性而著称。

龚自珍的简介资料和诗

龚自珍的简介资料和诗

龚自珍的简介资料和诗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春秋,号舍予,汉族,又名龚之珍,浙江余姚人。

他是中国近代文学的重要人物,被誉为“中国近代诗歌的开山鼻祖”,也是“辛亥革命”前的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推手之一。

以下将分别从龚自珍的生平和主要诗歌创作进行介绍。

一、生平龚自珍于1792年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城埭社,家境贫寒,但父亲很为他的读书情有独钟。

从小嗜学好问,十六岁时便荏苒读书,酷爱诗词。

1811年赴杭州就读于治水专业学校浙江监察局,学习水利学。

1817年,考入福州东岳庙学,期间跟随性子较为放荡的朱彝尊学习儒家思想,并开始涉猎西方文化。

回故乡后,投笔为掌管父亲家业,但成天旷游野外,不问世事,这段时间不仅阅读中外文学、历史,也深谙音乐、绘画和收集古珍玩之术。

1823年,他奉调到上海一家外商代表团,担任中国先驱游击队主席John Murray的翻译,并在与英国文学家、外交家李德芬相识后,深受他的及时介绍和关照,在文化交流、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等方面获得很大进展。

1829年,龚自珍返回故乡办学,创办私塾“文林书院”,招收学生,为他所在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龚自珍一生中,投身学术、管理、教育等多重领域,学识、才华、情操,都早已超越了当时一般的士绅水平。

他以“江南七才子之一”和“金陵十二钗之一”闻名于世。

然而,他的人生中却极为漂泊,流离失所。

1840年,在英国人侵略中国期间,龚自珍被俘,后来在英国滞留期间,他写了不少批判“鸦片战争”的文章,反映中国社会的悲惨以及民族危机,他在装满滞留文友信件的箱子上有意病故,终年50岁。

龚自珍才华超绝,但是他的人生最后却极为悲凉,展现了一个文人墨客在历史中的沉沦和人生的无奈。

正是他的人生遭遇,使他的诗歌充满了悲凉之意,即使在快乐之中也透着一股无奈的命途多舛感。

二、主要诗歌创作龚自珍的诗歌被誉为“中国近代诗歌的开山鼻祖”,不仅抒发了他的个人情感,反映了他的爱国热忱,更是对于中国古代诗歌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龚自珍简介_龚自珍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

龚自珍简介_龚自珍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

龚自珍简介_龚自珍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朝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

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龚自珍的诗词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龚自珍代表作品:《己亥杂诗》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

此诗一共两首其古诗全文如下:第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翻译】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第二首: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要报效国家,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湘月》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

其古诗全文如下: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

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

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

怨去****,狂来说剑,两样消魂味。

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

《秋心三首》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

共计三首其古诗全文如下:第一首: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第二首:忽筮一官来阙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新知触眼春云过,老辈填胸夜雨沦。

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

晓来客籍差夸富,无数湘南剑外民。

第三首: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灵气欲成云。

龚自珍简介

龚自珍简介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

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

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人物生平书香门第龚自珍生于1792年8月22日(清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初五)世代官宦的家庭。

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

父龚丽正,字至极,号学路。

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

母亲段驯,著名文学家段玉裁之女。

年少有成龚自珍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

从8岁起学习研究《经史》、《大学》。

12岁从其姥爷段玉裁学《说文》。

他搜辑科名掌故;以经说字、以字说经;考古今官制;为目录学、金石学等。

同时,在文学上,也显示了创作的才华。

13岁,作《知觉辨》;15岁,诗集编年;1810年(嘉庆十五年),倚声填词,应顺天乡试,由监生中式副榜第28名。

仕途不顺1813年4月,龚自珍再应顺天乡试,又名落孙山,7月,妻子因误诊卒于徽州府署。

1814年,龚自珍著四篇《明良论》,第一次明快地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对君权专制进行抨击。

令外祖父段玉裁阅后又惊又喜,他欣然加墨批点,认为他的论述正中当今政治要害,是别具一格的见解。

后回徽州后参与父亲主持的《徽州府志》重修工作。

1815年,续娶安庆知府何裕均侄孙女何吉云。

祖父病逝后与家人回杭州守孝。

两年后返京,租住北京法源寺南。

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龚自珍又应浙江乡试,始中举,主考官为著名汉学家高邮、王引之。

龚自珍简介

龚自珍简介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

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

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人物生平书香门第龚自珍生于1792年8月22日(清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初五)世代官宦的家庭。

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

父龚丽正,字至极,号学路。

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

母亲段驯,著名文学家段玉裁之女。

年少有成龚自珍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

从8岁起学习研究《经史》、《大学》。

12岁从其姥爷段玉裁学《说文》。

他搜辑科名掌故;以经说字、以字说经;考古今官制;为目录学、金石学等。

同时,在文学上,也显示了创作的才华。

13岁,作《知觉辨》;15岁,诗集编年;1810年(嘉庆十五年),倚声填词,应顺天乡试,由监生中式副榜第28名。

仕途不顺1813年4月,龚自珍再应顺天乡试,又名落孙山,7月,妻子因误诊卒于徽州府署。

1814年,龚自珍著四篇《明良论》,第一次明快地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对君权专制进行抨击。

令外祖父段玉裁阅后又惊又喜,他欣然加墨批点,认为他的论述正中当今政治要害,是别具一格的见解。

后回徽州后参与父亲主持的《徽州府志》重修工作。

1815年,续娶安庆知府何裕均侄孙女何吉云。

祖父病逝后与家人回杭州守孝。

两年后返京,租住北京法源寺南。

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龚自珍又应浙江乡试,始中举,主考官为著名汉学家高邮、王引之。

全面了解龚自珍的生平事迹

全面了解龚自珍的生平事迹

全面了解龚自珍的生平事迹龚自珍(1792-1841年),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人,清代著名诗人、思想家、文学家。

他是清代后期文学改革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魏源、林则徐并称为“清初三先生”。

龚自珍的生平事迹丰富多彩,他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平概述早年生活龚自珍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父亲龚丽正是一名清朝官员。

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诗词创作。

1818年,龚自珍参加江南乡试,中举人。

此后,他多次参加会试,但未能金榜题名。

仕途生涯尽管龚自珍在科举考试中未能取得显赫成绩,但他仍然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

1823年,他应礼部试,成为内阁中书舍人。

在此职位上,他致力于改革时弊,提出许多建议,但并未得到实施。

晚年后隐居龚自珍在官场上的失意使他逐渐对清朝政府丧失信心。

1839年,他辞去官职,返回故乡。

此后,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专注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

1841年,龚自珍因病在杭州逝世。

文学成就龚自珍的文学创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歌、散文和词赋在当时和后世都有很高的声誉。

诗歌龚自珍的诗歌创作具有鲜明的个性,他主张“诗言志”,强调诗歌要表达诗人的真实情感。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社会、自然、哲理等多个领域。

龚自珍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豪放,又有婉约,充分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

散文龚自珍的散文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他的散文作品以议论文为主,敢于直言,批评时弊,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他的散文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文笔流畅,堪称清代散文的佳作。

词赋龚自珍的词赋创作也颇具特色,他的词作情感丰富,意境优美,充分体现了他的文学功底。

思想观念龚自珍的思想观念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他主张改革,提倡变法,反对封建专制,呼吁兴民权、废科举、办学校、开矿藏、修水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他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以强国富民。

龚自珍的思想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近代维新思想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龚自珍的简介名句代表作品

龚自珍的简介名句代表作品

龚自珍的简介名句代表作品龚自珍是中国近代文学界的著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革命家,他的诗歌、散文、翻译都处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流水平。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悲壮和抒情,既有伤怀祖国的千古忧愁,也有呈现个人历程的平凡感慨。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龚自珍的简介、名句和代表作品。

一、简介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铁冠,号人能,江西抚州人。

他先后被任命为庠生、国子监提学教授、刑部主事等职位。

然而,由于他的政治观点与时俱进,持有自由主义思想,因而深陷风波,数度被贬谪,颠沛流离。

同时,他积极参与反清起义,一生多次流亡和抗争,成为了一名革命家。

二、名句龚自珍的名句众多,其中的经典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深入人心,被人们誉为千古绝唱。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名句表达了龚自珍的思乡之情,也概括了人们一直所讴歌的深厚友谊和相互信任的价值。

就像一位古代史学家所说的:这句话包含了“友谊、远方、刚劲、慷慨,还有诗意和浪漫情调”。

另外,龚自珍的作品中也有很多的代表性名句,例如:1. “已矣乎!吾曾祖母,堂堂女也,拖残半辈子,终不改省,转益悲。

”——“世说新语·乡人”这句话描写了已故祖母残疾的悲惨生活,道出了对祖母无尽的怀念和悲痛,也显示了对一个弱女子所受未卜的沉思和反思。

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临江仙·满江红》这是龚自珍最有名的名句之一,表达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坚定信念,以及要坚持个性、守护民族文化及人格尊严等。

三、代表作品1.《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龚自珍晚年创作的一部诗集,收录了他临终前创作的四十多首杂诗。

这部诗集大致分为“家园怀古、士族自咏、争鸣谏议、述忧思慕”四个部分,其中,以对家园恋恋不舍、对时局的忧虑和慨叹以及对自己身世的自述为主的多为抒情、挽歌、悼念之作。

2.《临江仙》《临江仙》是龚自珍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闻名于世的抒怀诗。

该诗叙述了一个逐梦者逆流而上,翻越波涛峰峦,最终见到了自己的理想。

龚自珍的人物生平

龚自珍的人物生平

龚自珍的人物生平龚自珍是清朝著名官吏、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代表作有《定庵文集》《己亥杂诗》《国语注补》等。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龚自珍的人物生平,欢迎大家阅读。

龚自珍的人物生平书香门第龚自珍生于1792年8月22日(清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初五)世代官宦的家庭。

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

父龚丽正,字至极,号学路。

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

母亲段驯,著名文学家段玉裁之女。

年少有成龚自珍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

从8岁起学习研究《经史》、《大学》。

12岁从其姥爷段玉裁学《说文》。

他搜辑科名掌故;以经说字、以字说经;考古今官制;为目录学、金石学等。

同时,在文学上,也显示了创作的才华。

13岁,作《知觉辨》;15岁,诗集编年;1810年(嘉庆十五年),倚声填词,应顺天乡试,由监生中式副榜第28名。

仕途不顺1813年4月,龚自珍再应顺天乡试,又名落孙山,7月,妻子因误诊卒于徽州府署。

1814年,龚自珍著四篇《明良论》,第一次明快地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对君权专制进行抨击。

令外祖父段玉裁阅后又惊又喜,他欣然加墨批点,认为他的论述正中当今政治要害,是别具一格的见解。

后回徽州后参与父亲主持的《徽州府志》重修工作。

1815年,续娶安庆知府何裕均侄孙女何吉云。

祖父病逝后与家人回杭州守孝。

两年后返京,租住北京法源寺南。

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龚自珍又应浙江乡试,始中举,主考官为著名汉学家高邮、王引之。

1819年(嘉庆二十四年),龚自珍应会试落选,28岁的龚自珍会试落选,在京师与魏源一起师事今文学家刘逢禄,研读《公羊春秋》。

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龚自珍会试再度落第,以举人挑选为内阁中书。

从1821年(道光元年)起,又任国史馆校对等官职,先后十几年。

其间,他阅读了内阁丰富的档案和典籍,勾索旧闻,探讨历代得失,以后又参加《大清一统志》的修撰,写出了《西域置行省议》等有深刻见解的文章。

1829年(道光九年),龚自珍经过第六次会试,终于考中进士。

龚自珍

龚自珍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春,龚自珍执教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三月,父亲龚丽正去世,龚自珍又兼任了原 由其父主持的杭州紫阳书院讲席。夏末,他曾写信给江苏巡抚梁章钜,准备辞去教职,赴上海参加反抗外国侵略 的战斗。但1841年9月26日,突患急病暴卒于丹阳。
主要成就
政治
Hale Waihona Puke 文学佛学《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例如《己亥杂 诗》中第一二三首,“不论盐铁不愁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写出了作者对 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产、税收和水利等问题,一味依赖东南的漕运,对江南人民加重剥 削,致使农业生产凋敝,人民困苦不堪,危害国家经济的现实进行了大胆揭露和批评。再如《己亥杂诗》中第八 七首,“故人怀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蒇勋。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表达诗人对禁烟斗争的**, 对国家命运的**。
实际他写得多的还是五七言“古体侓诗”,七言的“近体诗”,而以七言绝句为大宗。一般趋向是不受格律 的束缚,自由运用,冲口而出。这也以七言绝句表现得最突出。
龚词大部分还是消闲之作,抒写缠绵之情,成就远逊于诗。晚年他发现自己词的缺点:“不能古雅不幽灵, 气体难跻作者庭。悔杀流传遗下女,自障纨扇过旗亭。”(《己亥杂诗》)。他也写了一些抒发感慨怀抱的词, 抒发孤独而自豪的感情;与庸俗文士的矛盾和理想不能实现的感慨;与袁琴南儿时同上家学的情景;思想上剑态 和箫心的矛盾,有志于作为,又思退隐,留恋山水。
梁启超:①举国方沉酣太平,而彼辈若不胜其忧危,恒相与指天画地,规天下大计。②晚清思想之解放,自 珍确与有功焉……今文学派之开拓,实自龚氏。
轶事典故
名父逆子
藏书故事

龚自珍的简介和作品有哪些诗

龚自珍的简介和作品有哪些诗

龚自珍的简介和作品有哪些诗龚自珍被誉为“晚清诗歌绝代风华”,他的诗歌多以写景、咏史、悼亡、寄托情感为主题,颇具文化内涵和历史感染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龚自珍的简介和代表作进行介绍。

一、龚自珍的简介龚自珍(1792年-1841年5月26日),字梦窗,号维城。

出生于江苏苏州昆山,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文字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他的家庭非常优越,祖上都是进士,他的父亲就是康熙时期进士龚之莘的后代,身世显赫。

自幼聪明好学,十五岁就考上了秀才,后在家中深造,潜心研究经史、文学和语言文字等领域。

不过他也曾经历过家庭的变故和困顿,当他十九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了,使得他的学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之后,他远赴南京、浙江等地,先后从事过教育、官场等行业,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

龚自珍在文学方面的才华特别突出。

他的诗歌成就非常显著,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和小说作品,如《塔阮奇兵》、《风雨桐庐》等。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多以咏山水、咏史、抒情的模式为主,形式多样,表现力极为强烈。

同时他还对汉字的演变和文字学进行了很深入的研究,著有《玉篇新义》等重要的语言文字学著作。

二、龚自珍的代表作品1.《将进酒》《将进酒》是龚自珍最著名的诗作之一。

这首诗以咏酒为主题,通过描绘大庭广众之下的纵情畅饮来表达人生的豪迈和无所畏惧的态度。

全诗情感奔放,气势磅礴,诗句中充满了种种反叛和挑战的元素,给人以爽快感和壮志凌云的感受。

2.《清平乐·村居》《清平乐·村居》是龚自珍的另一首著名的诗歌。

这首诗是以描写田园风物为主题,抒发了对故园乡土的深情和怀念之情。

龚自珍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文学手法和语言技巧,美妙绝伦地表现了乡村自然的美丽和人文的魅力,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淳朴而自然的情感。

3.《己亥杂诗》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是一部集抒情、史志、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于一体的文集。

这部文集集中了龚自珍多年来的辛勤付出和心血,表达了他对人性、人生、自然等诸多方面的独特见解和深入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清中叶以来,散文领域为桐城派古文所笼罩。

桐城派古文理论的“义法”,限制了散文的活力。

龚自珍受经世思潮的鼓荡,提倡古人“忽然而自言”,“毕所欲言而去”(《绩溪胡户部文集序》)的精神,主张摆脱一切束缚,畅所欲言。

他直接继承和发扬了周秦诸子散文无所拘忌的创造精神,以自由活泼的体式大胆地抒写自己的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开创了经世散文的新风,标志着清代散文的转折。

龚自珍的时代,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已经衰朽,迫切需要变革,但专制统治压制言论,摧抑人才,造成官僚平庸,士风委靡,堵塞了变革新生之路。

龚文的突出内容就是揭露专制统治的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命运,呼号变革,憧憬未来,反映了时代的重大课题。

《明良论四》、《古史钩沉论一》、《京师乐籍说》、《乙丙之际箸议第七》、《乙丙之际箸议第九》诸文抨击专制统治者牵制手脚,摧锄士气,排摈议政,扼杀人才,从多侧面揭露出专制统治扼杀生机、阻碍社会发展的腐朽本质,并正告统治者变则存,不变则亡:“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

他的《尊隐》一文深刻地表现了对大变革的预见与憧憬。

所谓“隐”是指失落在野的人物。

文章首先提出“山中之傲民”与“山中之悴民”,前者隐居傲世,后者学识道德备于一身而徒憔悴于山中。

作者显然不满意这二者的道路,提出“君子所大者生也,所大乎其生者时也”,主张君子应该重“生”,要察“时”以“大乎其生”,即发挥“生”的价值。

文章描写了士在国家初、盛、哀三个时期的遭遇,重点则放在衰世,着重描写这个时期代表现实统治的“京师”力量与被排挤在野而体现社会生机的“山中之民”力量的消长变化。

“京师”一片“日之将夕”的垂死气象,不仅皇族、世宦之家不再生才,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也都被拒之门外,只有“丑类窳╃、诈伪不材”充斥其中。

因此京师之气泄而聚于野,京师贫而四山实,国家的重心转移到了山中。

终于山中有大声音起,“天地为之钟鼓,神人为之波涛”,这就是改朝换代的到来。

文章结尾提出“横之隐”与“纵之隐”。

山中之民“能大其生以察三时”,变革现实,在历史上占有一段空间,是“横天地之隐”,作者热情讴歌他们说“百媚夫不如一猖夫”,“百酣民不如一瘁民”,“百瘁民不如一之民(即…山中之民‟)”;而对于明察历史、掌握大道、知时知世而不能成为改造现实的物质力量的“纵之隐”,虽也持肯定与赞扬态度,却为其不被人所认识、不能有实际作为而感到孤独悲凉,表现了对像作者自己这样人物的惆怅之情。

这篇文章出以寓言形式,汪洋恣肆,动人心魂。

特别是描写衰世的一段文字,构思不凡,想象奇特,语言诡异,笔墨纵恣,将两种力量的对比,铺排至十几个层次,洋洋洒洒,一气而下,瑰奇动人,颇有《孟子》的气势,《庄子》的奇诡,《离骚》的瑰丽,突出表现了龚文奇谲壮伟的特色。

与反对专制束缚相关,龚自珍的散文也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病梅馆记》是最集中的体现。

文章采用比兴手法,以梅为喻,力斥为了“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将梅斫正,删密,锄直,遏其生气,使之成为病梅。

他立誓加以疗治,“解其棕缚”,必“复之全之”而后已,表现了反对摧残自然生机、保护个性自由的坚定态度。

文章比兴贴切,生动引人。

他的一些传记文如《记王隐君》、《吴之癯》等,着重刻画人物奇崛不俗的个性,反映了同样的精神。

龚自珍散文的主要特点是识深、气悍而风格瑰奇。

他以“幽光狂慧”(《又忏心一首》)透视现实,认识深邃,多透底之言,发人猛醒,读之“若受电然”(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二十二)。

他的散文在后来发生了重要影响,基础即在于此。

龚自珍说他自己“气悍心肝淳”(《十月廿夜……书怀》),“气悍”便不免横眉冷对,故其“文笔横霸”(李慈铭《越缦堂日记》),具有凌厉的气势与震撼力。

龚文在艺术表现上,刻意追求不恒常的构思与不恒常的语言表现,不落窠臼,想象奇特,文笔纵恣,形成诡异奇崛的独特风格。

《尊隐》之写“山中之民”,《乙丙之际塾议三》之写书狱,《送歙吴君序》之写世无奇才等,无不如此。

这使他的一些文章能突破一般的论议和记事的模式,富有杂文的色彩,文学意味更浓,在中国散文史上有其独特的贡献。

诗的个性和激情是他最为重视的,其余均可不论。

他的诗也正是他一生的写照,具有独创和新异的面目。

形式上包括古体近体、长篇短章,《己亥杂诗》用三百十五首七言绝句组成,述其辞官南归时经历和平生感慨万端之意,尤为特别;语言风格则有时平易有时深奥,多议论而热情洋溢。

他曾说:“欲为平易近人诗,下笔清深不自持。

”(《杂诗》)欲平易而不得,是因为他的独特的感受、深邃的思想、复杂而活跃的情绪,需要有异常的意象和语言结构来表现。

他的诗,给人以奇丽非凡、纵横浩博的感觉,非汉魏亦非唐宋之貌,完全是龚自珍独有的风格。

有些诗写得奥涩,有些诗情绪幽暗,或许与可以指为缺点,但他的天才创造是值得钦服的。

当然,这里也有时代的因素,其诗歌的张力,根本上来自不断高扬的个性精神对于封建压抑的激烈冲击。

龚自珍也擅于同,于哀婉绮丽中多嵌崎不平之气。

如下面这首《湘月》写作者离开家乡杭州十
年中遭受挫折的感怨: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

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
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

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消魂味。

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

龚自珍的各方面的创作,既有狂傲的个性、自由的精神,又有深刻的思想和对国家与民族前途的热情,这对于随后的社会发生剧烈动荡时期的文人,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梁启超说:“自珍性詄宕,不检细行,颇似法之卢骚;喜为要眇之思,其文辞犿诡连俶,当时之人弗善也。

……虽然,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

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

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稍进乃厌其浅薄。

”(《清代学术概论》)这里指出了龚自珍的思想学说及人格精神对于清末有志于改革的“新学家”的启蒙作用,也实际证明了自元明以来到龚自珍再到清末民初的思想文化的推进,具有内在的连续性。

至于梁氏讥龚为“浅薄”,未免有以“新学”自负的味道。

但这又说明了另外一点,即由于清末引进了先进的西方文明,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一种跳跃式的前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