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抗烟曲霉菌的研究

合集下载

中药抗烟曲霉菌的研究

中药抗烟曲霉菌的研究

中药抗烟曲霉菌的研究发表时间:2014-11-24T10:20:09.23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4年第3期供稿作者:荀彦1 刘金辉[导读] 烟曲霉菌是导致免疫低下患者肺部感染、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等深部感染的常见真菌,特别是IPA 死亡率高达80%-90%,预后差。

荀彦1 刘金辉21.南昌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112 班;2.南昌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南昌 330000【摘要】烟曲霉菌是导致免疫低下患者肺部感染、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等深部感染的常见真菌。

近年来随着侵入性治疗的运用、骨髓移植、广谱抗生素的滥用等情况,烟曲霉感染呈上升趋势。

中药抗菌的特殊机理,不易产生耐药性,中药用于治疗烟曲霉菌感染,对于临床很有实际意义。

本文总结近年资料后,对烟曲霉的致病,中药抗烟曲霉菌的效果,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药抗菌;烟曲霉菌【中图分类号】R43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3-040-02 烟曲霉菌是导致免疫低下患者肺部感染、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等深部感染的常见真菌,特别是IPA 死亡率高达80%-90%,预后差。

近年来,由于脏器移植患者增加,艾滋病发病率迅速增长和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的大量应用,IPA 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1]。

因中药抗菌的特殊机理,不易产生耐药性,中药抗曲霉菌研究引起了广泛兴趣。

中药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深入探讨研究,特别是棘手的烟曲霉菌,目前还是研究较少的领域,而对临床治疗的进行很有实际意义。

本文在总结近年资料后,对烟曲霉的致病,中药抗烟曲霉菌的效果,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1 烟曲霉菌致病1.1 曲霉致病机制侵袭力是真菌致病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2],曲霉侵袭机体的过程多数都是机体吸入曲霉的孢子,孢子生长成菌丝进一步侵袭组织引发各种严重临床症状。

烟曲霉菌菌丝片段和孢子被吸入气道后,致少量细胞因子甚至抑制细胞因子产生,不能使足够的炎症细胞向局部趋化,逃避吞噬,长期存活、芽生、释放大量过敏原,引起哮喘发作或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等[3]。

探讨中药及其成分对细菌生物被膜耐药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探讨中药及其成分对细菌生物被膜耐药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144 环球中医药2024年1月第17卷第1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anuary 2024,Vol.17,No.1㊃综述㊃基金项目:2020年上海市卫健委/传染病中医药防治能力建设项目(ZYYB⁃FRMZ⁃03);上海中医药大学预算内科研项目(2020LK056)作者单位:200437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医学科[陈雯(硕士研究生)㊁丁纯蕾㊁孙旗㊁沈梦雯㊁钱风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脾胃病科(郝微微)作者简介:陈雯(1998-),2021级在读硕士研究生㊂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急危重症㊂E⁃mail:ccw130613@通信作者:钱风华(1975-),本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㊂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急危重症㊂E⁃mail:smileqian1975@探讨中药及其成分对细菌生物被膜耐药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陈雯 丁纯蕾 孙旗 沈梦雯 钱风华 郝微微【摘要】 细菌生物被膜是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的关键作用靶点,主要涉及被膜屏障功能㊁外排泵表达以及膜内微环境等多个方面作用㊂传统中医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具有来源广㊁成分复杂㊁不易产生耐药等多方面优势,在治疗耐药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上见解独到㊂中药及其成分除了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以外,还可以通过抑制㊁破坏被膜,提高被膜通透性,改变外排泵表达等来降低细菌生物被膜的耐药作用㊂本文主要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总结细菌生物被膜的主要耐药机制以及中药及其成分对细菌生物被膜耐药抑制作用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期为更好的解决细菌耐药性增加这一严峻问题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并为中药在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应用上提供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㊂【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 生物被膜; 耐药机制; 中医药; 中药成分【中图分类号】 R28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4.01.029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Chinese herbs and their components on bacterial biofilm resistanceCHEN Wen ,DING Chunlei ,SUN Qi ,SHEN Mengwen ,QIAN Fenghua ,HAO WeiweiYueya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437,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QIAN Fenghua ,E⁃mail :smileqian1975@【Abstract 】 Bacterial bioepithelium is a key target for bacterial resistance to antibiotics,whichmainly involves the barrier function of the periplasm,the expression of efflux pumps and theintramembrane microenvironmen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hich has thousands of years ofdevelopment,has the advantages of wide source,complex composition,and not easy to produce drug resistance,and has unique insights in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caused by drug⁃resistantbacteria.In addition to their antimicrobial effects,Chinese medicines and their components can alsoreduce the drug⁃resistant effects of bacterial biofilms by inhibiting and destroying the periplasm,increasing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periplasm,and altering the expression of efflux pumps.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main drug resistance mechanisms of bacterial biofilms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Chinese medicines and their components on the inhibition of bacterial biofilm resistance by collecting and arranging the relevant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new therapeutic ideas and methods for bettersolving the serious problem of the increase of bacterial drug resistance,as well as to provide a more环球中医药2024年1月第17卷第1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anuary2024,Vol.17,No.1145 adequat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s in the treatment of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Key words】 bacterial drug resistance; biofilm; drug resistance mechanism;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herbal ingredients 上世纪青霉素的发现使医学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逐渐对抗菌药物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这大大降低了药物的临床疗效,增强了细菌对人体生命健康构成的威胁㊂针对此困境,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逐渐发现细菌生物被膜在细菌耐药性上发挥了至关紧要的作用㊂生物被膜的屏障与外排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药物进入细胞内部的浓度,降低了药物的有效率,使得细菌无法得到有效的抑制或消除,因此新药的研发方向也朝细菌细胞膜的特点入手,但新药物的缓慢开发与细菌耐药性的快速增长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矛盾,现阶段如何降低细菌耐药性这一问题依旧十分棘手㊂传统中药以其丰富的经验累积㊁广泛的药物来源㊁独特的治疗手段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中药及其成分如何作用于细菌生物被膜以达到抑制细菌耐药性的作用逐渐成为了此次研究的热点㊂1 中药具有提高细菌生物膜通透性的作用临床实践中,许多抗菌药物必须在穿透细菌外膜和/或细胞质膜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但在与长时间㊁多频次的药物接触下,细菌开始逐渐适应外部环境,已有细菌通过减少抗菌分子的摄取来防止药物进入细胞内或周质靶点[1]㊂而生物膜作为控制细菌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主要成分在为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也发挥了屏障和外排功能,而这一特定的功能赋予了细菌对药物的相对耐受性㊂经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传统中医药具有一定的抗菌成分,并且部分中药还可以通过作用于细菌生物被膜,来改变生物被膜的通透与表达作用,从而降低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增加临床疗效㊂1.1 细菌生物膜屏障功能增加降低了药物有效渗透率生物膜是嵌入细胞外基质的微生物结合[2],能够分泌出药物的降解酶,阻碍抗菌药物的穿透,减少药物杀菌浓度在生物膜中的累积㊂作为细菌生物膜的重要结构组成,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不仅仅可以作为一种物理屏障,保护细菌细胞免受抗生素与紫外线等环境的侵害,还具有延迟小分子物质扩散到膜内细胞,降低药物的渗透的作用[3]㊂而胞外多糖屏障作为细菌生物膜中另一抗药物屏障,其中所含的水解酶㊁共价键㊁氢键等物质可以在抗菌药物进入细胞内部的瞬间主动吸附一部分的药物成分,从而减少抗菌药物的多肽分子及大分子物质的数量,削弱药物的有效性[4]㊂综合生物被膜中各屏障的不同作用能够发现生物被膜对药物渗透作用有着极大的影响,若是根据生物被膜屏障的组成物质进行打击破坏,抗菌药物的有效成分则可以更多的进入到细菌细胞内,从而对细菌产生强有力的削弱或消灭作用,有效降低细菌的耐药性㊂1.2 复合中药削弱细菌生物膜的屏障功能细菌生物膜具有阻止包括抗菌药物在内的外来物质入侵细胞的作用,是细菌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自我保护和生存基础㊂临床发现复合中药可以降低细菌生物膜的屏障功能来抑制细菌的生理功能,提高药物对细菌的渗透率,消除细菌的耐受作用㊂吴峥嵘[5]发现双黄连在作用于大肠杆菌的8小时后,细菌细胞膜的微观结构出现缺损,细胞膜屏障降低㊁通透性增强,并且在作用的24小时后大肠杆菌的细胞膜则会发生破裂,细胞膜的完整性被破坏,胞内的细胞质流出细胞,最终大肠杆菌走向死亡㊂复方清热颗粒可以通过增加生物膜外蛋白OmpF的含量,从而降低生物膜的屏障功能,并还可以和抗生素一起发挥出联合抗菌效果[6]㊂复合中药的出现,是对传统中药的进一步推动发展,综合现代研究,双黄连等新型复合中药可以从改变细胞膜微环境角度入手,改变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降低生物被膜的屏障功能,增加药物进入细菌内部的浓度,达到抗耐药效果㊂1.3 中药提取成分有效增强细菌生物膜的通透性此外,中药提取物是现代科技与传统中药的结合,具有毒性低㊁疗效高的临床特点,极大的提高了对细菌生物膜的抗耐药作用㊂大黄中的大黄总蒽醌活性成分是通过降低细146 环球中医药2024年1月第17卷第1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anuary2024,Vol.17,No.1胞膜的流动性,减少屏障功能,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㊁耐万古霉素肠球菌㊁幽门螺杆菌等细菌产生抑制作用[7]㊂钱卫东等[8]发现丁香酚可改变多耐药大肠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㊂穿心莲的主要成分穿心莲内酯在36小时内对表皮葡萄球菌的生物被膜渗透率达82.89%[9]㊂研究发现,鱼腥草的主要成分鱼腥草素钠无论是单用300mg/L的浓度还是以对半浓度与红霉素协同使用,均可增强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渗透作用,且其36小时的生物膜渗透率可达88.55%~96.76%[10]㊂郭静[11]发现桑白皮部分活性成分桑根酮等可以通过增强生物被膜的通透性,提高药物有效渗透率,从而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产生良好杀菌效果㊂总而言之,中药中的有效提取成分存在通过改变细菌生物膜的通透性,降低生物被膜的屏障功能,进而破坏细菌的结构组成,增强药物渗透的可能,这其实与多粘菌素等常用抗生素作用方式类似,因此发挥中药在增加细菌生物膜的通透作用,从而来增强药物对细菌细胞的渗透效果这一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可行性㊂但通过研究也可以发现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常见清热解毒的中药成分中,对于其他种类中药的研究挖掘较少,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㊂2 中药抑制外排泵过度表达2.1 生物膜外排泵的过度表达降低了药物的渗透率外排泵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依赖性复杂细菌系统,也是将有害物质从细菌细胞内输出到外部环境的膜蛋白[12],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增强细胞对抗菌剂的耐药性㊂在通过鉴定多药耐药外排泵系统的不同类型研究中发现,外排泵系统的基因缺失与突变会往往导致外排泵出现过度表达,使成功进入细菌细胞内的抗菌药物被动泵出胞外,降低药物的有效性[13]㊂而且外排泵还可以通过将包括抗生素在内的细胞内毒素推回细胞外间隙来诱导抗生素对微生物的耐药性[14]㊂外排泵的表达与泵上蛋白通道贯穿了药物进入细菌细胞的全过程,其基因的改变与通道蛋白的变异决定了细菌对药物的识别能力,通过将抗菌药物从细胞内转移至细胞外,大大减轻了药物对细菌的抗菌作用,对于通过抑制生物被膜外排泵的表达来降低细菌耐药性具有指导意义㊂2.2 传统中药抑制细菌外排泵表达作为将药物从自身体内主动外排的蛋白质,外排泵具有涉及药物种类多㊁来源菌广的特点[15],在细菌对药物的耐受上发挥了重要作用㊂根据现有研究成果,中药可以作为细菌的外排泵抑制剂起到降低抗生素耐药性的效果㊂传统中药中的五倍子㊁夏枯草㊁穿心莲等通过促进铜绿假单胞菌中构成细菌外排泵连接内外膜的mexC㊁mexE基因表达,加强药物在细胞内外的流动,发挥出抗菌效果[16]㊂刘坤友等[17]发现通过降低外排泵基因mRNA的表达量,苦丁茶可以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发挥显著的抑菌作用,从而提高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㊂金银花㊁连翘中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功效,可以有效抑制细菌主动外排的能力,降低喹诺酮类药物抑制细菌的最低有效浓度[18]㊂结合目前研究可知,不同中药可以通过作用于细菌的不同外排泵基因表达来起到抑制细菌的外排功能,并且还可与抗菌药物共同发挥出协同作用,增加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㊂在目前细菌耐药性逐渐上升的严峻背景下,中药抑制生物被膜尤其是外排泵的过度表达也具有良好的前景与紧迫性,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㊂2.3 中药有效提取成分作用于外排泵系统抑制细菌主动外排功能研究也发现,中药的有效提取成分也可以通过消除或逆转生物被膜的外排作用,对细菌产生一定的抗耐药结果㊂大肠埃希菌的外排泵AcrAB⁃TolC基因表达可以促使细菌形成生物膜并主动将药物外排至胞外,减少药物对细菌自身的削弱作用,而研究人员发现苦参的有效成分苦参碱可以下调其AcrAB⁃TolC的表达,恢复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19]㊂黄连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通过作用于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提高离子的外排作用,从而造成了胞内钙离子的流失,并且进一步实验发现,当其浓度为2.0mg/mL时,细胞内的钙离子流失最为严重,明显高于多粘菌素对照组钙离子的流失[20]㊂贯叶连翘的有效提取物可以通过抑制外排泵的外排作用来抑制耐药细菌的生长[21]㊂环球中医药2024年1月第17卷第1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anuary2024,Vol.17,No.1147综上所述,中药中的有效提取成分可以通过抑制基因表达来降低细菌对药物的主动外排功能,并还可以通过改变外排通道物质的数量及组成加强抗菌药物的有效利用率,降低生物被膜的耐药功能,加大临床疗效㊂3 中药抑制、破坏细菌生物被膜3.1 生物被膜内部微环境的改变提高了细菌耐药性细菌生物膜内部存在着相对稳定的微环境,包括一定的氧气浓度㊁蛋白质㊁多糖等物质,这些物质共同维持着生物膜的功能㊂但是随着化学药物的频繁使用,生物膜内部的微环境为适应生存条件的改变而逐渐发生了自我调节,导致了其对抗菌药物的相对耐受㊂研究发现营养物质与氧气的分散梯度可以产生不同的细胞代谢状态,这种状态会有利于细菌对药物的耐受性增加[22]㊂生物膜内的氧气浓度降低,往往会直接影响膜内的新陈代谢,这将促进反硝化和发酵的代谢途径增强[23⁃24],导致更多的细菌细胞激活,从而提高其对药物的耐受性㊂此外,生物膜内的藻酸盐多糖可以抵御药物的渗透,增加药物接触细菌的阻力[25]㊂并且有学者认为生物膜内富含的多种酶类可以对药物产生反应,通过水解或者氧化还原等方式作用于药物的有效成分,导致抗菌药物的失活,使细菌形成耐药[26]㊂因此,若是直接抑制生物被膜生成所需的氧气浓度㊁多糖㊁酶类等物质或者破坏生物膜因生存而改变的内部稳态,则可以达到抑制㊁破坏生物被膜的形成,减少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受,提高药物的有效率㊂3.2 中药抑制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研究发现,中药的有效成分及中成药制剂具有抑制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㊂黄芩苷能够通过改变细菌生物膜的表达基因与膜内蛋白质的表达,来抑制细菌细胞膜的形成[27]㊂此外,败酱草提取物也可显著影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结构和形成[28]㊂刘艳[29]研究发现,焦没食子酸㊁瑞香素㊁大黄酸及硫酸氢小檗碱等单体均可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生物膜的生成可以产生抑制作用㊂在现有的中成药制剂中,研究也发现连花清瘟胶囊可以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Fn BPs基因表达,从而改变细菌外结构和状态,达到抑制细菌被膜形成的作用[30]㊂夏飞等[31]研究显示,黄连解毒汤能在最低浓度6.25mg/mL的状态下抑制铜绿假单胞菌lasI㊁rhll等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㊂在联合用药方面,双黄连联合万古霉素可以通过抑制藻酸盐的生成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达到降低耐药性的效果[32]㊂张家超等[33]发现鱼腥草素钠由于前期可以有效清除细菌各时期生物被膜,在之后与聚维酮碘联合使用中显著降低了两种药物的最低抑膜浓度,达到了抑菌效果㊂综合研究发现,中药成分以及制剂均可对不同细菌尤其是耐药菌细胞膜产生一定的抑制形成作用,并且在与作用于细菌生物被膜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中,更是可以增强这一作用机制,加强临床疗效㊂3.3 中药破坏细菌生物被膜完整性而对于已经形成的细菌生物被膜,部分中药依旧可以通过破坏其完整性,来提高药物的渗透率㊂刘明[34]发现,大黄素可以有效破坏MRSA细胞膜的完整性,降低细菌耐受性㊂七叶皂苷通过破坏革兰阳性球菌的细胞膜而起到杀菌作用[35]㊂此外,有学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破坏细菌生物被膜时发现,中药与抗菌药物的联用更是可以发挥出极强的破坏效果㊂在双黄连联合万古霉素的实验中发现,两者通过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上的藻酸盐,达到了抑制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有效结果[36]㊂吴宝林[37]在单独使用复春散1号治疗创面MRSA感染时发现复春散可有效破坏MRSA的生物被膜,并且在联合试验中发现复春散联用利福平可以更好地清除的细胞膜㊂利奈唑胺和黄芩素的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抑制体MRSA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从而发挥出抗MRSA的效果[38]㊂总而言之,中药可以通过破坏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完整性达到降低细菌耐药性的结果㊂而中药与抗生素的联用更是可以有效避免耐药菌的产生,降低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减少高级抗生素的使用频率,但就具体的作用靶点与联合使用方法仍有待进一步探究㊂4 小结目前,细菌耐药问题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细菌耐药性的升高以及开发新型抗菌药物的巨大难148 环球中医药2024年1月第17卷第1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anuary2024,Vol.17,No.1度,成为困扰人类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难题㊂生物被膜在细菌耐药性上的作用靶点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重点,中药通过减弱细菌生物膜的屏障功能,抑制外排泵的过度表达,抑制生物膜的生长,消除㊁破坏生物膜的完整性,发挥出强大的抗耐药性作用,在治疗细菌耐药方面具有广泛的前景,并且中药与抗生素的联用更是可以有效的缩短病程时间,增强临床疗效㊂但目前研究的中药研究范围相对狭窄,往往局限于金银花㊁黄连㊁黄芩等单一中药或者其提取成分,未充分发挥出方剂组方的整体功效和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㊂因此,在未来研究上,我们应注重开展多类型㊁多方面的临床试验研究,并充分结合中医四诊合参㊁辨证论治的诊疗特色,加强对中药降低细菌生物被膜耐药性的研究和开发,才能更好的发挥出传统中医药的独特优势㊂参考文献[1] Huemer M,Mairpady S S,Brugger S D,et al.Antibioticresistance and persistence⁃Implications for human health andtreatment perspectives[J].EMBO Rep,2020,21(12):e51034.[2] LI X Y,CHEN D M,XIE S Y.Current progress and prospects oforganic nanoparticles against bacterial biofilm[J].Adv ColloidInterface Sci,2021,294:102475.[3] LUO Y,YANG Q Q,ZHANG D,et al.Mechanisms and ControlStrategies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Pathological Biofilms[J].JMicrobiol Biotechnol,2021,31:1⁃7.[4] 田翠芳,吴倩,惠潇然,等.细菌生物被膜核心胞外多糖靶向水解酶的生物信息挖掘[J].微生物学报,2023,63(7):2633⁃2655.[5] 吴峥嵘.双黄连粉针剂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影响的机理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6] 陈玉娇,任爱民,王红,等.复方清热颗粒对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主动外排泵影响的药敏试验[J].中国中医急症,2014,24(8):1460⁃1462.[7] ZHENG X K,CHEN L J,ZENG W L,et al.Staphylococcusaureus Antibacterial and Anti⁃biofilm Efficacy of ChineseDragon’s Blood Against Isolated From Infected Wounds[J].Front Microbiol,2021,12:672943.[8] 钱卫东,刘婵婵,王婷,等.丁香酚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9,35(1):31⁃36.[9] 官妍,王宁,汪长中,等.穿心莲内酯等中药有效成分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渗透性的比较[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24(1):9⁃12.[10] 官妍,陈冉,汪长中,等.苦参碱㊁鱼腥草素钠及其与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渗透作用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28(5):515⁃519.[11] 郭静.桑白皮抗耐药菌活性成分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9.[12] Mohanty H,Pachpute S,Yadav R P.Mechanism of drugresistance in bacteria:efflux pump modulation for designing ofnew antibiotic enhancers[J].Folia Microbiol(Praha),2021,66:727⁃739.[13] Zahedi B A,Rahbar M,Hamidi⁃Farahani R,et al.Expression ofRND efflux pumps mediated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Pseudomonasaeruginosa clinical strains[J].Microb Pathog,2021,153:104789.[14] Gerdes K,Maisonneuve E.Bacterial persistence and toxin⁃antitoxin loci[J].Annu Rev Microbiol,2012,66:103⁃123.[15] 杜静怡,王铖,郭君慧,等.细菌RND外排泵的结构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22,47(10):994⁃1001.[16] 王淋荆,曾建明,鲁洋,等.中药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的作用研究[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7,9(6):401⁃407.[17] 刘坤友,周艳,陈桂生,等.苦丁茶和小飞扬草对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外排泵acrA基因表达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6,38(2):207⁃210.[18] HUANG S T,LAI H C,LIN Y C,et al.Principles and treatmentstrategies for the use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patients atdifferent stages of coronavirus infection[J].Am J Cancer Res,2020,10:2010⁃2031.[19] 李奕铮.苦参碱对AcrAB⁃TolC的调控在耐药中作用的研究[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8.[20] 贾子中.黄连素对烧伤创面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干预试验及自制中药临床应用观察[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5.[21] Do AŞ,Gökalsln B,ŞenkardeşS,et al.Anti⁃quorum sensingand anti⁃biofilm activities of Hypericum perforatum extractsagainst Pseudomonas aeruginosa[J].J Ethnopharmacol,2019,235:293⁃300.[22] Uruén C,Chopo⁃Escuin G,Tommassen J,et al.Biofilms asPromoters of Bacterial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d Tolerance[J].Antibiotics(Basel),2020,10(1):3.[23] Rivera K R,Pozdin V A,Young A T,et al.Integrated phospho⁃rescence⁃based photonic biosensor(iPOB)for monitoring oxygenlevels in3D cell culture systems[J].Biosens Bioelectron,2019,123:131⁃140.[24] Kiamco M M,Atci E,Mohamed A,et al.Hyperosmotic Agentsand Antibiotics Affect Dissolved Oxygen and pH ConcentrationGradients in Staphylococcus aureus Biofilms[J].Appl EnvironMicrobiol,2017,83(6):e02783⁃16.[25] Maurice N M,Bedi B,Sadikot R T.Pseudomonas aeruginosaBiofilms:Host Response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in LungInfections[J].Am J Respir Cell Mol Biol,2018,58(4):428⁃439.[26] Christaki E,Marcou M,Tofarides A.Antimicrobial Resistancein Bacteria:Mechanisms,Evolution,and Persistence[J].J MolEvol,2020,88(1):26⁃40.环球中医药2024年1月第17卷第1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anuary2024,Vol.17,No.1149[27] 解光艳,段强军,项红梅,等.黄芩苷对大肠杆菌生物被膜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20,31(8):1858⁃1862.[28] FU B,WU Q,DANG M,et al.Inhibition of Pseudomonasaeruginosa Biofilm Formation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Herb Herba patriniae[J].Biomed Res Int,2017,2017:9584703.[29] 刘艳.具有抗菌作用中药单体的筛选及其联合应用对耐药菌BBF抑制作用的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2.[30] 王艺竹,王宏涛,韩雪,等.连花清瘟胶囊水提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生物膜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4):727⁃729.[31] 夏飞,张雅芳,胡光煦,等.黄连解毒汤干预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系统调控毒力因子和生物膜的作用初探[J].中国药师,2020,23(7):1307⁃1311.[32] 张彩萍,谢家祺,濮娜,等.双黄连联合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抑制作用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7):1⁃3.[33] 张家超,查长森,欧翊.鱼腥草素钠联合聚维酮碘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作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4):1993⁃1995.[34] 刘明.大黄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内㊁外抗菌作用及机制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5. [35] Dahash S L,Abass O K,Abdul⁃Razaq M M,et al.Aesculushippocastanum⁃Derived Extractβ⁃Aescin and AntibacterialActivity[J].J Microsc Ultrastruct,2021,9:26⁃30. [36] SHI J,MAO N F,WANG L,et al.Efficacy of combinedvancomycin and fosfomycin against 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biofilms in vivo[J].PLoS One,2014,9(12):e113133.[37] 吴宝林.复春散1号对MRSA创面的临床疗效及联合利福平对其生物膜增效作用的体外研究[D].银川:宁夏医科大学,2020.[38] LIU T J,LUO J,BI G,et al.Antibacterial synergy betweenlinezolid and baicalein against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aureus biofilm in vivo[J].Microb Pathog,2020,147:104411.(收稿日期:2023⁃01⁃19)(本文编辑:王馨瑶)。

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

皮肤病与性病2018年4月第40卷第2期J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Apr2018,Vo1.40,No ,2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化疗药物的广泛使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升高。

临床上传统应用的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酮康唑、两性霉素B)种类较少,耐药率较高,且多有肝、肾毒性等副作用。

寻找和开发高效低毒的新型抗真菌药物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

国内外学者对中草药抗真菌作用做了大量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已有上百种中草药具有较好的抗真菌活性。

中草药为我国的伟大瑰宝,且其具有副作用小、来源广、价格低廉、较少出现耐药等多种优势,研究开发具有抗真菌作用的中草药具有良好前景。

现就近年来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综述如下。

1中草药活性成分抗真菌作用1.1萜类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中草药中的一类较为重要的化合物,如香茅醇、柠檬醛、广霍香醇、月桂烯、青蒿素等均为萜类化合物。

目前很多研究发现许多萜类化合物是中草药中抗真菌作用的有效成分。

国内外有较多文献报道中草药中萜类化合物的抗真菌作用。

Wang 等[1]研究表明从南蛇藤中分离出的倍半萜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抗菌作用。

Pereira 等[2]研究发现从樟子松挥发油中分离出的倍半萜对酿酒酵母、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及克柔假丝酵母菌均有抑菌作用。

柠檬醛为天然倍半萜戊二醛,属于萜类化合物。

张宽朝等[3]通过牛津杯法、气体扩散法对比柠檬醛、肉桂醛对黑曲霉抗菌作用,该研究发现二者均具有抑制黑曲霉生长作用,且柠檬醛作用强于肉桂醛。

金慧玲等[4]研究表明青蒿琥酯对常见皮肤瘌菌有不同的抗菌作用。

战广琴等[5]研究发现香茅醛对黑曲霉具有抑菌作用,该研究表明香茅醛的抗菌机制是破坏黑曲霉菌丝、孢子细胞壁和质膜,并能够改变膜的选择通透性。

李姝毅等[6]研究表明丁香酚对阿萨希毛孢子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测得其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为(99.75-399.00)μg/ml ,并通过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其作用机制可能为对细胞壁及细胞膜的直接破坏。

基于若干种中药及其复方抗真菌实验

基于若干种中药及其复方抗真菌实验
• 此外,还发现单一中药的抗真菌效果往往优于中药复方。这可能是因为中药复 方中各药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为复杂,导致其抗真菌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这些药物对不同种类的真菌具有不同的抑制作用。例如, 丹皮酚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较强,而苦参碱对红色毛癣菌的抑制作用较强 。这说明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可能存在差异。
• 综上所述,单一中药和中药复方均具有一定的抗真菌效果,但单一中药的抗真 菌效果往往优于中药复方。此外,这些药物对不同种类的真菌具有不同的抑制 作用,这为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04
CATALOGUE
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论
抗真菌活性
实验结果显示,部分中药及其复方具有显著的抗真菌活性 ,可抑制或杀灭真菌感染。其中,黄芩、黄连、大黄、黄 柏等单味中药及其复方表现尤为突出。
苦参碱
苦参碱对多种真菌也具有抑制作用,如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等。其抗真菌机制主要是影响真菌细 胞膜上的脂质成分,进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中药复方抗真菌实验结果
桂枝汤
桂枝汤是经典的中药复方之一,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 、大枣五味中药组成。实验结果表明,桂枝汤对皮肤癣菌、 新型隐球菌等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抗真菌效果与丹 皮酚、黄芩素、苦参碱等单一中药相当。
基于若干种中药 及其复方抗真菌 实验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实验背景与目的 • 中药及复方抗真菌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分析 •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与附录
01
CATALOGUE
实验背景与目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研究背景
真菌感染
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 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药提取组合物(胶囊)对念珠菌及曲霉的体外抗菌实验

中药提取组合物(胶囊)对念珠菌及曲霉的体外抗菌实验

中药提取组合物(胶囊)对念珠菌及曲霉的体外抗菌实验【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提取组合物(桂皮油、藿香油)胶囊对致病性念珠菌、曲霉的体外抗菌活性。

方法应用试管药基法,测定中药提取组合物胶囊对念珠菌(白念、热带、克柔氏)曲霉(烟曲、黄曲)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结果中药提取组合物MIC范围为白念珠菌(桂皮油0.06~0.52 mg/ml、藿香油0.03~0.26 mg/ml)、热带念珠菌(桂皮油0.13~1.03 mg/ml、藿香油0.06~0.52 mg/ml)、克柔氏念珠菌(桂皮油0.13~0.52 mg/ml、藿香油0.06~0.26 mg/ml)、烟曲霉(桂皮油0.13~0.52 mg/ml、藿香油0.06~0.26 mg/ml)、黄曲霉(桂皮油0.26~0.52 mg/ml、藿香油0.13~0.26 mg/ml)。

结论中药提取组合物胶囊对致病性念珠菌(白念、热带、克柔氏)曲霉(烟曲、黄曲)体外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为开发中药治疗侵袭性真菌病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桂皮油; 藿香油; 念珠菌; 曲霉; 体外抗菌实验近年来,原发性或继发性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迅速上升,尤其是一些严重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血液病、肺部感染、实体器官移植等是其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现今临床使用的药物多系化学合成如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两性霉素等,虽然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使用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大,价格昂贵,因此,寻找和开发抗致病性深部真菌的中药制剂,是祖国医药研究的方向。

为此,对中药提取组合物胶囊进行体外抗真菌活性实验,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1.1 药物来源香桂胶囊由河北医科大学制药厂研制,批号0801-03,其内含物由中药提取物(桂皮油、藿香油)组成。

氟康唑胶囊由德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7073402。

1.2 菌种临床分离株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真菌室,均为致病性深部真菌(痰标本直接镜检可见大量菌丝及芽生孢子,培养有念珠菌生长,经鉴定为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

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激素、化疗和免疫抑制剂的普遍应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日益增加。

寻找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真菌新药已成为药物研究的热点。

本文对1995~2004年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文献,作一综述。

1 选择性弱(指对两种以上真菌有作用)、具有杀灭真菌作用的中草药有些中草药,表现出对多种真菌的强大抑制或杀灭作用。

土槿皮、高良姜、牡丹皮乙醇提取物在较低浓度(1 mg/ml)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长。

肉豆蔻、肉桂、丁香、防己、桂枝、黄柏、急性子、萆解、知母、黄连、菖蒲乙醇提取物1~10 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长。

紫苑、徐长卿、藿香、黄芩、鹤虱、丹参[1]、川芎[2]乙醇提取物10 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GL-7生长。

蛇床子、莪术、鹅不食草、地骨皮、补骨脂、威灵仙、木香乙醇提取物1~10 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GL-7生长。

夜交藤、生地榆乙醇提取物10 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GL-7的生长。

诃子、白术、紫草、青木香、甘草、当归乙醇提取物10 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GL-7生长,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细辛、马齿苋、红花、海桐皮、茜草、蒿本、白芷、白藓皮、羌活、鱼腥草、紫花地丁乙醇提取物10 mg/ml 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长,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抑制作用[1]。

5%羌活水提物对8种致病性浅部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平均抑制浓度(MIC)为11.88 %[3]。

茵陈蒿、郁金、独活乙醇提取物10 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长,对GL-7有强大抑制作用。

姜黄、大黄乙醇提取物10 mg/ml浓度时,完全抑制GL-7生长,对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有明显抑制作用[1]。

姜黄挥发油和姜黄水浸出液对13种常见致病真菌最低抑菌浓度为1.50%~0.08%和2.50%~0.16%[4]。

刺芒柄花素在小鼠烟曲霉菌性角膜炎中保护作用的研究

刺芒柄花素在小鼠烟曲霉菌性角膜炎中保护作用的研究

刺芒柄花素在小鼠烟曲霉菌性角膜炎中保护作用的研究丰竹慧;李翠【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年(卷),期】2024(14)4【摘要】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 FMN),又称芒柄花素、芒柄花黄素,是一种异黄酮类中药单体,主要存在于黄芪、红车轴草、葛根等豆科植物中。

最近的大量研究表明,刺芒柄花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凋亡、抗菌、抗肿瘤和雌激素样作用等,药用价值高。

然而,刺芒柄花素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作用尚未被报道。

本文旨在研究刺芒柄花素在烟曲霉菌性角膜炎中的保护作用。

方法:在体外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刺芒柄花素的毒性作用。

用灭活的烟曲霉菌菌丝预先刺激RAW264.7细胞1小时,随后将刺芒柄花素溶液或DMSO溶液加入共培养7小时,通过PCR检测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

为了进一步明确刺芒柄花素在体内对角膜炎的治疗作用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我们将烟曲霉菌孢子通过角膜基质内注射建立小鼠烟曲霉菌角膜炎模型,并使用刺芒柄花素溶液或DMSO溶液局部点眼治疗,通过PCR实验检测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

结果:刺芒柄花素对RAW264.7细胞的存活能力影响小。

与DMSO处理组相比,刺芒柄花素处理可以降低灭活菌丝刺激导致的细胞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升高。

此外,在体内实验中,刺芒柄花素可以减轻小鼠烟曲霉菌性角膜炎的严重程度,减低感染角膜中炎症因子的表达。

结论:刺芒柄花素可以降低小鼠烟曲霉菌性角膜炎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起到抗炎保护作用。

【总页数】9页(P385-393)【作者】丰竹慧;李翠【作者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青岛【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相关文献】1.刺芒柄花素对高糖诱导的小鼠系膜细胞炎症因子调控及增殖的影响2.刺芒柄花素激活脑外伤小鼠Nrf2/HO-1通路减轻脑水肿并改善行为障碍3.刺芒柄花素对顺铂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4.刺芒柄花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5.低温环境下酪氨酸和半胱氨酸联合刺芒柄花素调控小鼠肝脏产热的机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木犀草素通过TLR4MyD88信号通路对大鼠烟曲霉菌性角膜炎的调控作用

木犀草素通过TLR4MyD88信号通路对大鼠烟曲霉菌性角膜炎的调控作用

第47卷第2期2021年3月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Medicine Edition)Vol.47No.2Mar.2021DOI:10.13481/j.1671⁃587Ⅹ·20210209木犀草素通过TLR4/MyD88信号通路对大鼠烟曲霉菌性角膜炎的调控作用张淑荣,张琦颖(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眼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摘要]目的目的:探讨木犀草素通过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信号通路对大鼠烟曲霉菌性角膜炎(AFK)的调控作用,阐明其抑制AFK炎症反应的机制。

方法方法:100只SD 大鼠随机选取15只作为假手术组[未注入烟曲霉菌(AF)孢子混悬液],其余85只大鼠采用AF孢子混悬液注入法建立AFK模型。

建模成功的7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4只、低剂量木犀草素组14只、中剂量木犀草素组14只、高剂量木犀草素组15只和脂多糖(LPS)+木犀草素组15只。

低、中和高剂量木犀草素组大鼠给予浓度为5、10和20g·L-1木犀草素溶液局部滴眼50μL,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1%DMSO溶液局部滴眼,LPS+木犀草素组大鼠给予20g·L-1木犀草素溶液50μL和LPS溶液1.0μg局部滴眼,连续7d。

观察各组大鼠角膜大体变化并评估各组大鼠角膜炎症指数;制备各组大鼠角膜组织标本,采用HE染色法观察角膜组织病理形态表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角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角膜组织中TLR4、MyD88和核转录因子-κB (NF-κB)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角膜组织上皮完整,无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和LPS+木犀草素组大鼠角膜呈现白色致密溃疡灶,水肿且表面无光泽,虹膜不可见,LPS+木犀草素组溃疡灶面积更大;低、中和高剂量木犀草素组大鼠角膜溃疡灶面积逐渐变小,病变减轻。

我国中草药抗真菌的回顾性分析

我国中草药抗真菌的回顾性分析

我国中草药抗真菌的回顾性分析夏雅静;吴永卓;雷佳银;杨荣杰;郭芸;邓丹琪【摘要】病原菌感染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因素,真菌感染为其中重要的一类.抗真菌药物有西药类和中草药,西药的种类较少,且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中草药作为抗真菌药物的重要补充,在我国由来已久,有其独特的地位.本文通过复习我国中草药抗真菌的相关文献,对我国抗真菌中草药的种类、疗效等现状进行了综述.【期刊名称】《皮肤病与性病》【年(卷),期】2019(041)001【总页数】4页(P26-29)【关键词】中草药;真菌;抗真菌【作者】夏雅静;吴永卓;雷佳银;杨荣杰;郭芸;邓丹琪【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云南昆明650101;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云南昆明650101;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云南昆明650101;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云南昆明650101;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云南昆明650101;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云南昆明65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3;R978.5真菌是一类具有典型细胞核的真核细胞微生物,临床上感染真菌后可引起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

浅部真菌病较易发现,诊断及预后较好,而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起病隐匿,易被原发疾病所掩盖,诊断及治疗较为困难[1、2]。

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真菌药物较少,且多为化学类药物,存在疗效差异大、价格贵,部分毒性大等缺点[3-5]。

从中草药中提取出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疗效佳、不易耐药的新型抗真菌药物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我国地广物博,拥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自古就有抗真菌的方剂,且近几十年对于抗真菌中草药的研究也在逐年增多,这揭示了本领域潜在的前景。

1 抗真菌中草药的一般情况近年来,我国对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相关的研究机构及发表的文献也越来越多。

所发表的文献以体外实验和临床观察居多,而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的研究较少。

射干麻黄汤治疗烟曲霉菌肺炎1例

射干麻黄汤治疗烟曲霉菌肺炎1例

反复 咳嗽 气急 2 O余 年 , 再 发 伴 多 汗 1周 收 治 。入 院 查
体: 体温 3 7 . 8 ℃, 心率 1 0 5次 / 分, 血压 1 2 0 / 9 0 mmHg 。
神清 , 精 神软 , 慢性消耗病容 , 端 坐呼吸, 口唇 紫 绀 , 吸
气 时有三 凹症 , 双肺 可 闻及 明 显痰 鸣音 及 湿性 罗 音 , 心 率不 齐 , 腹部体症无殊 , 双 下 肢 不 肿 。舌 苔 白腻 , 脉 沉 细 。血 常规 : 白细胞 9 . 2×1 O 。 / L, C反应 蛋 白 l l mg / ml ; 动脉血气示: 二氧化碳分压 5 6 mmHg , 氧 分 压
5 8 mmHg ; 血生 化检 查示有 低镁 血症 。B型脑利 钠 肽在
正 常范 围 , 痰 培养 5日无 细 菌 生 长 。肺 部 C T示 : 右 肺 感染 伴右 胸 腔 积 液 。心 电图 示 : 窦 性 心 律 不 齐 。人 院 诊 断为 慢性 支 气 管 炎 急 性 发作 伴 肺 炎 , 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病 。予 头孢 曲松 合 依 替 米 星抗 炎 , 沐舒坦 、 多茶碱、 普 米 克等 化痰 平喘解 痉 等综 合 处 理 。治疗 5日无 明 显疗 效, 肺部 湿性 罗音 未见 减少 , 改用 倍 能抗 炎及 口服 中药
虚, 早期 亡 阳 , 统摄无功 , 气 随津 脱 , 营 阴外 泄 之 证 , 脾
肾不 足 , 四肢失 温而 凉 ; 胃失 温 养 , 故 喜热 恶 寒 , 升 降 失
司, 频 繁呕 吐 ; 脾虚化痰 , 上 贮 于肺 , 痰阻气道 , 加 之 阳
院, 出院时仍 有气急伴肺 部哮鸣音 , 带 中药射干麻 黄汤化 裁: 炙麻黄 、 射干、 地龙 、 半夏各 l O g , 陈皮 、 炮附 子 ( 先煎)

关于中药材上面的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关于中药材上面的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关于中药材上面的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目的:本文将研究中药材上面的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现状分析与相关的对策。

方法:结合黄曲霉菌检测方法研究现状,我们提出了要利用好PCR技术、核酸杂交技术等方式,来建立基于LAMP和qPCR技术的黄曲霉菌快速检测技术。

结果:本硏究根据功能基因VER-1的外显子序列设计环介导等温扩增体系的扩增引物,并优化体系获得稳定高效的扩増结果。

结论:每味中药材的基质不同,所采取降毒措施是否有效仍然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开发抗黄曲霉菌中药材品种是一大关注点。

【关键词】中药材上;黄曲霉毒素;污染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2-0292-020 引言有毒的黄曲霉属曲霉,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微生物。

它们广泛存在于空气、水和土壤等自然环境中。

空气、水和昆虫是中药材的主要污染菌。

在适当的条件下,有毒的黄曲霉会大量繁殖并产生。

黄曲霉毒素在黄曲霉毒素产生后很难消除。

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具有高毒性的香豆素衍生物。

世卫组织将AFT归类为I类致癌物。

黄曲霉毒素可引起肝癌、慢性肝炎、黄斑肝炎、肝肿大W和肝硬化。

其中黄曲霉毒素B1毒性最强,致癌作用最强。

此外,黄曲霉毒素可以损害肺、肌肉、肾脏和大脑。

黄曲霉本身也会使人生病。

黄曲霉感染可引起肺曲菌病,有时也可引起角膜、耳朵和鼻-眼框架感染。

1 黄曲霉菌污染现状有毒的黄曲霉属曲霉属,是中药材中的主要污染菌之一。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高毒性的黄曲霉代谢产物。

它们耐热,不溶于水。

一般来说,洗涤、刷洗、晒干和加热可以减少被污染的真菌的数量,但不能减少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黄曲霉毒素仅在280摄氏度降解。

一旦黄曲霉毒素污染发生在中药中。

染色后很难去除。

黄曲霉毒素主要包括AFB1、AFB2、AFG1和AFG2,其主要具有致癌、遗传致崎和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具有肾毒性、损害生殖棄乱和免疫抑制,其中B1毒性和致癌性最强也最为多见,属于剧毒物质,因此是主要检测指标。

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文题目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学生姓名专业药学层次年级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学习中心成绩2017 年0月0 日摘要近年来,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广谱抗生素、糖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的大量应用,以及艾滋病患者的剧增等,使真菌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大,其中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增加了40 倍。

寻找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真菌药物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从20 世纪20 年代开始,我国研究者从中药中寻找抗真菌药物,进行了化学及药理研究,至今已发现300 余种中药具有抗真菌活性。

研究范围从单味中药发展到复方,研究和探索抗真菌中药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等,为发现和研制抗真菌药物提供有利的线索和理论依据。

目前中药抗真菌有效成分的提取主要有水煎剂,乙醇、乙醚、稀醋酸等的浸出制剂。

另外研究中药对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试验方法很多,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管碟法、固体培养基法、纸片抑菌法、平皿稀释法以及平板打孔扩散法等,它们通常只用于对中药的抑菌活性作定性研究;定量分析常用二倍稀释法。

本文就近年中药抗真菌的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字:中草药抗真菌研究目录一、不同形式中草药抗真菌作用的研究 (1)1.1 单味中草药的抗真菌作用…………………………………………………………1 1.2中草药复方的抗真菌作用 (1)1.3 中药提取物抗真菌作用 (2)1.4 中草药活性成分抗真菌作用 (3)二、中草药抗真菌作用机制 (5)2.1 直接抗真菌作用 (5)2.2 发挥与其他抗真菌药物的协同作用 (6)2.3 通过调节免疫功能间接提高机体抗真菌能力 (6)三、抗真菌中草药的特点 (7)结论 (8)参考文献…………………………………………………………………………………9致谢……………………………………………………………………………………10一、不同形式中草药抗真菌作用的研究1.1 单味中草药的抗真菌作用近百年来,人们已发现300余种中药具有抗真菌活性。

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广谱抗生素、糖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的大量应用,以及艾滋病患者的剧增等,使真菌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大,其中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增加了40倍。

寻找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真菌药物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我国研究者从中药中寻找抗真菌药物,进行了化学及药理研究,至今已发现300余种中药具有抗真菌活性。

研究范围从单味中药发展到复方,研究和探索抗真菌中药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等,为发现和研制抗真菌药物提供有利的线索和理论依据。

目前中药抗真菌有效成分的提取主要有水煎剂,乙醇、乙醚、稀醋酸等的浸出制剂。

另外研究中药对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试验方法很多,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管碟法、固体培养基法、纸片抑菌法、平皿稀释法以及平板打孔扩散法等,它们通常只用于对中药的抑菌活性作定性研究;定量分析常用二倍稀释法。

本文就近年中药抗真菌的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字中草药抗真菌研究1、不同形式中草药抗真菌作用的研究1.1单味中草药的抗真菌作用近百年来,人们已发现300余种中药具有抗真菌活性。

王理达等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MTT法测定了黄柏等13种生药醇提物的抗真菌作用,发现黄柏、丁香、乌梅等有强烈抑制真菌活性。

宫毓静等采用体外半固体药基法对164种中药乙醇提取物进行筛选,发现牡丹皮、土槿皮等22种中药对一种或几种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纪丽莲[证明野菊花、艾叶等8种菊科中草药有抗霉菌活性。

王昊、付爱华[5~6]发现茵陈、黄精、白头翁等中药对浅部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

尹秀芝报道苍术浸出液致真菌细胞壁及细胞内部结构破坏。

屠鹏飞测定龙血竭对多种真菌的MIC在18.8~750μg/ml,其作用靶位是真菌的细胞壁。

刘小琴等发现紫苏提取液对白色念珠菌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侯幼红等[10]发现飞龙掌血等药性苦寒的中药表现出类似几丁质酶和刀豆蛋白A的作用,可以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体外粘附作用.何进测定了大蒜油的抗真菌活性(MIC为6.25~50μg/ml),认为其作用机理为延长真菌生长的迟缓期。

治疗妇科疾病的几种外用中药药理分析

治疗妇科疾病的几种外用中药药理分析

拉唑治疗:每日于饭前服用奥美拉唑20mg,2次/d,治疗周期为2周。

实验组在此方案上加以铝碳酸镁进行治疗:1000mg/次,1次/d,于清晨服用药物,连续用药2周。

1.3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依据标准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并将其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

2 结果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相比于对照组有显著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数据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后发现,实验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综合上述,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在治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中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1]李宇.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对胃溃疡合并胃出血的疗效[J].饮食保健,2020,7(9):58-59.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组别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实验组(n=50)15(30)32(64)3(6)47(94)*对照组(n=50)9(18)27(54)14(28)36(72)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妇科疾病是女性的常见的病症,在中医学中是一个重要分支,应用中药治疗妇科疾病已有数千年历史,并地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如何把握药性特点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1]。

事实上,用于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材不多,在上万种中草药中,治疗妇科疾病的外用中药屈指可数。

因此如何掌握这些治疗妇科疾病常用中药的药性、药理,在临床实践中严格把握分寸,合理应用,趋利避害意义重大[2]。

妇科疾病中阴道炎困扰着一部分患者,现我院妇科专家自拟外用方剂,组方包括蒲公英,黄柏,苦参,薄荷,冰片,下文将对上诉5味中药进行药理分析研究,以期扬长避短,为更科、更合理地利用中药治疗妇科疾病提供参考。

中药合方治疗伴重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的慢性肺曲霉菌病临床观察

中药合方治疗伴重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的慢性肺曲霉菌病临床观察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1年5月第36卷第5期CJTCMP,May2021,Vol.36, No.5•3025 .•临床报道•中药合方治疗伴重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的慢性肺曲霉囷病临床观察李晓颖,曹金钟(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分院,天津300250)摘要:B的:探讨中药合方治疗伴重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的慢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丨8年3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分院的伴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慢性肺曲霉菌病患者26例,依据就诊时患者的实际情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例。

两组均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已有的抗曲霉菌药物治疗基础上继续规范化应用;观察组停用抗曲霉菌药物,采用中药合方干预。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 M I),呼吸困难指数(m M R C),圣乔治呼吸问卷(S G R Q)评分,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 V,%预计值),血清白蛋白(ALB )、尿素氮(BUN )、肌酐(C r)、总胆同醇(TC )、甘油三酯(T G)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L Y)计数。

结果: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比较,观察组治疗后B M I、A LB、LY均显著升高,mMRC及SGRQ评分中呼吸症状评分及总分显著降低(P<0.05)。

结论:采用中药合方辨证施治可达到与唑类治疗相近的疗效,甚至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呼吸功能方面可能更具有一定优势:关键词:小陷胸汤;小柴胡汤;养阴清肺汤;慢性肺曲霉菌病;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伏立康唑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373849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withsevere obstructive pulmonary ventilation dysfunction with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prescriptionLI Xiao-ying, C A O Jin-zhong(The Branch of Third Central Hospital of Tianjin,Tianjin30025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feasibil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prescrip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with severe obstructive pulmonary ventilation dysfunction.Methods:A total of26patients diagnosed chronic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with severe obstructive ventilation dysfunction in The Branch of Third CentralHospital of Tianjin from March 2018 to August 2019 were enrolled in our comparative study,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13 cases in each group.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continued standardized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existing anti aspergillus drug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stopped using anti aspergillus drugs,u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prescription intervention.BMI,mMRC,SGRQ,FEV,%, ALB,BUN,Cr,TC,TG,LY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Results:Comparedwith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same pericxi in the control group,BMI,ALB and LY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observationgroup,mMRC,respiratory symptom score and total score of SGRQ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5). Conclusion:Thetherapeutic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s similar to that of azoles,it even havesome advantages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respiratory function of patients.K e y W o r d s:Xiaoxianxiong Decoction;Xiaochaihu Decoction;Yangyin Qingfei Decoction;Chronic pulmonary aspergillosis;Obstructive pulmonary ventilation dysfunction;VoriconazoleFunding: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81373849)通信作者:曹金钟,天津市河北区江都路220号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分院呼吸科,邮编:300250E-mail:caojinzh@163.rom• 3026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1年5月第36卷第5期CJTCMP , May 2021,Vol .36, No .5慢性肺曲霉菌病(chronic pulm onary aspergi 丨losis,CPA ) 是一种可以破坏非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肺组织的进行性感染性 疾病,多合并支气管扩张、陈旧性肺结核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 0P D )等严重慢性肺 部疾病,用于CPA 的最佳抗真菌治疗的证据仍较少,并且具体 治疗的持续时间仍不十分清楚,目前一线治疗主要为伊曲康唑 或伏立康唑,由于毒性或耐药性等在使用时经常受到限制,可 以芩虑选择泊沙康唑进行一线药物治疗无效的替代治疗,但 也意味着患者将要付出更多的抗真菌治疗费用^51。

四君子汤对烟曲霉菌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

四君子汤对烟曲霉菌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

四君子汤对烟曲霉菌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
余克花;王鹏;刘金辉;谢小梅;汪雁
【期刊名称】《时珍国医国药》
【年(卷),期】2010(21)10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方剂四君子汤是否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烟曲霉菌的生长。

方法一定剂量的四君子汤和氟康唑处理的103个烟曲霉菌孢子涂布在沙氏固体培养基培养4d,计算并比较烟曲霉菌生长形成的菌落数量、菌落大小、镜下计数孢子柄与孢子的数量。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四君子汤和氟康唑可以显著降低烟曲霉菌的菌落数量和菌落大小、抑制孢子柄与孢子的的形成(P<0.05),结果呈现剂量-效应关系。

与氟康唑处理组相比,300μl四君子汤处理的分生孢子形成的菌落数、菌落大小、孢子柄和产生的分生孢子数均显著低于氟康唑处理组(P<0.05)。

结论中药方剂四君子汤可以明显地抑制烟曲霉菌的体外生长,提示四君子汤在治疗烟曲霉菌所致的肺部感染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总页数】3页(P2442-2444)
【关键词】四君子汤;烟曲霉菌;分生孢子
【作者】余克花;王鹏;刘金辉;谢小梅;汪雁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
【相关文献】
1.四君子汤与氟尿嘧啶联用对肝癌Bel-740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J], 王智;徐云丹;赵刚
2.四君子汤对肝癌细胞株Bel-7402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J], 徐云丹;赵刚
3.四君子汤对烟曲霉菌毒性代谢产物的抑制作用 [J], 王鹏;周艳;刘金辉;谢小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中药单体成分对两性霉素B耐药的烟曲霉抑菌活性的体外研究

不同中药单体成分对两性霉素B耐药的烟曲霉抑菌活性的体外研究
【 摘要 】 目的 研究 4种 中药单体成分对两性霉素 B ( A MB ) 耐药 的烟 曲霉菌 的体外抗 真菌效果 , 为进一步开发 能抑
采 用 微 量 液 基 稀 释 法 测 出 肉 桂醛 、 柠檬醛、 绿原酸 、 黄芩 苷 对 9株 临 床 分 离 的 耐
制 耐 药 烟 曲 霉 的 新 药 奠定 研 究 基 础 。 方法
f u mi g a t u s . Me t h o d s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t e s t w a s d o n e wi t h 9 c l i n i c a l i s o l a t i o n s o f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t a s p e r g i l l u s f u mi g a t u s , a n d t h e MI C a n d MF C o n a s p e r g i l l u s f u mi g a t u s we r e d e t e r mi n e d . Re s u l t s MI C 5 0 , MI C 9 0 , MF C5 0 a n d MF C 9 0 o f Ci n n a ma l d e h y d e we r e 1 2 8 t x g / m1 ,
【 关键词 】 烟曲霉
耐药
中药单体成分
I n v i t r o s t u d y o n a n t i - f u n g a l a c i t v i t y o f d i fe r e n t k i n d s o f c h i ne s e h e r b a l mo n o me r s a g a i n s t a mp h o t e r i c i n B r e s i s t a n t

补中益气汤合用两性霉素B治疗肺部烟曲霉菌感染1例

补中益气汤合用两性霉素B治疗肺部烟曲霉菌感染1例

近年来 ,由于广谱 扩生素 、激素 等药 物 的大 量应 用, 血 液透 析等技 术 的发 展 , 恶性 消耗性 疾病 及慢 性病
的发病 率增 高及人 口老 龄化等 原 因 .使深 部真菌 感染
痰、 人 血 白蛋 白纠正低 蛋 白血症 等对症 支持 治疗 。 中医 治法 以宣肺 化痰 、 止 咳平 喘 , 方选 三拗 汤合 桔梗 汤合 瓜 萎 薤 白半 夏 汤 加 减 , 方药 : 麻黄 1 2 g , 杏仁 1 5 g , 桔 梗
3 0 g , 全瓜 蒌 3 0 g , 薤白 1 5 g , 法半 夏 1 5 g , 甘草 1 0 g 。 水 煎服 , 每日l 剂, 分 3次服 。二诊 ( 2 0 1 2 年 3月 2 3日) ,
的发病 率逐 年升 高 .其 中呼 吸道是其 最常 见 的发 病部 位, 老年人 是最 易发生深 部真 菌感染 的人群 , 曲霉 菌是 肺部 真菌感 染最 常见 的致病 菌 ] 。目前 临床 常用 的两 性霉 素 B等抗 真菌 药存 在不 良反应 多 、肝 肾损害 大 、 疗程 长 的缺点 ,而老年 患者 多数合并 其他 脏器 功能 不
1 6 . 5 m m o l / L , T P 4 9 L , A L B 2 0 g / L ; C P R 1 4 4 m s / L 。凝
3 d 查 痰 涂片 未见 异常 。 复查 胸部 C T示 : 慢 支炎 、 肺 气 肿, 与 3月 1 9日旧片相 比 , 感染 基本吸 收 。 调整治 疗方
人, 此后每 1 3增 加 5 mg , 至2 5 mg / d时暂 停 增加 剂 量 , 以2 5 m g / d维 持 ) ,地 塞 米 松减 少 两性 霉 素 B不 良反
患者 王某 , 男性 , 8 5岁 , 住 院号 : 2 7 1 7 6 7 。以 “ 反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抗烟曲霉菌的研究发表时间:2014-11-24T10:20:09.23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4年第3期供稿作者:荀彦1 刘金辉[导读] 烟曲霉菌是导致免疫低下患者肺部感染、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等深部感染的常见真菌,特别是IPA 死亡率高达80%-90%,预后差。

荀彦1 刘金辉21.南昌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112 班;2.南昌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南昌 330000【摘要】烟曲霉菌是导致免疫低下患者肺部感染、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等深部感染的常见真菌。

近年来随着侵入性治疗的运用、骨髓移植、广谱抗生素的滥用等情况,烟曲霉感染呈上升趋势。

中药抗菌的特殊机理,不易产生耐药性,中药用于治疗烟曲霉菌感染,对于临床很有实际意义。

本文总结近年资料后,对烟曲霉的致病,中药抗烟曲霉菌的效果,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药抗菌;烟曲霉菌【中图分类号】R43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3-040-02 烟曲霉菌是导致免疫低下患者肺部感染、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等深部感染的常见真菌,特别是IPA 死亡率高达80%-90%,预后差。

近年来,由于脏器移植患者增加,艾滋病发病率迅速增长和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的大量应用,IPA 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1]。

因中药抗菌的特殊机理,不易产生耐药性,中药抗曲霉菌研究引起了广泛兴趣。

中药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深入探讨研究,特别是棘手的烟曲霉菌,目前还是研究较少的领域,而对临床治疗的进行很有实际意义。

本文在总结近年资料后,对烟曲霉的致病,中药抗烟曲霉菌的效果,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1 烟曲霉菌致病1.1 曲霉致病机制侵袭力是真菌致病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2],曲霉侵袭机体的过程多数都是机体吸入曲霉的孢子,孢子生长成菌丝进一步侵袭组织引发各种严重临床症状。

烟曲霉菌菌丝片段和孢子被吸入气道后,致少量细胞因子甚至抑制细胞因子产生,不能使足够的炎症细胞向局部趋化,逃避吞噬,长期存活、芽生、释放大量过敏原,引起哮喘发作或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等[3]。

1.2 曲霉致病因子[4]1.2.1 胞壁及外膜等相关成分曲霉的细胞壁拥有大量的多糖成分,β(1-3)葡聚糖是其胞壁中最主要的结构,组成基本骨架,它可以被宿主细胞识别,通过激活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 1)激活宿主的炎症反应。

曲霉表面一层突起的疏水蛋白,利于曲霉的黏附和定植。

曲霉孢子还表达细胞色素成分,能帮助曲霉抵御紫外线,氧自由基。

色素缺乏的孢子易被补体结合、吞噬细胞吞噬且对抗真菌药物敏感。

曲霉的细胞壁至少含有九种糖基磷脂酰肌醇相连的蛋白(GPI-linked protein)连接于多糖形成的骨架上,对曲霉的正常生长甚为重要。

其合成相关的重要基因突变后,曲霉菌丝生成速度下降。

1.2.2 曲霉产生的毒素曲霉的基因较原核生物要复杂得多,毒素的种类也非常复杂。

主要包括:①胶霉毒素(gliotoxin);②烟曲霉素(fumagillin);③其他毒素:烟曲霉文(fumigaclavine C)、可弥漫性物质(diffusiblesubstance)、局限曲霉素(restrictocin)、核糖毒素(ribotoxin)等。

这些毒素可以抑制DNA、蛋白质的合成或抑制免疫反应,或者破坏局部的组织,而利于曲霉的生长繁殖。

曲霉感染的过程相当复杂,单纯抑制其中某个基因的表达常难取得预期效果。

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的研究可能会带来新的进展。

1.3 曲霉耐药性的产生有研究表明随着烟曲霉生物膜的成熟,对普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一步下降。

据实验研究,与游离的孢子相比,在烟曲霉生物膜形成的过程中,药物外排泵基因和唑类靶酶基因表达量的逐渐升高可能对其抗药性增加有所影响[5]。

陈剑等的研究发现长期服用伊曲康唑的患者体内烟曲霉对伊曲康唑产生获得性耐药以及停药后回复敏感,可能系其14α脱甲基酶第220位M220I 的替换,即基因发生突变[6]。

对于侵袭性肺曲霉病,现在一般的抗菌药物如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也只有50%~70%的有效,多建议几种抗生素联合用药[7]。

但多种常用抗生素的临床治疗效果愈发不佳,副作用大,对本就因免疫力低下而患烟曲霉病的病人更不适合。

现临床上肺曲霉病大多数就是在原有肺部疾患的基础上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后继发感染。

故探寻并总结中药治疗方法以资解决这一问题。

2.中药汤剂的抑菌2.1 中药汤剂对烟曲霉体外抑菌实验有报道认为中药方剂四君子汤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烟曲霉菌的生长[8]。

以一定剂量的四君子汤和氟康唑处理的1000 个烟曲霉菌孢子涂布在沙氏固体培养基培养源凿,计算并比较烟曲霉菌生长形成的菌落数量、菌落大小、镜下计数孢子柄与孢子的数量。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四君子汤和氟康唑可以显著降低烟曲霉菌的菌落数量和菌落大小、抑制孢子柄与孢子的的形成(P<0.05),结果呈现剂量-效应关系。

提示四君子汤在治疗烟曲霉菌所致的肺部感染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王刚生等应用试管药基法,测定中药提取组合物胶囊对念珠菌(白念、热带、克柔氏)、曲霉(烟曲、黄曲)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发现中药提取组合物胶囊对致病性念珠菌及曲霉体外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9]。

还有研究通过微量液基稀释法分别测定中药活性成分肉桂醛和柠檬醛对常见深部条件致病菌黄曲霉、烟曲霉的抗菌活性。

肉桂醛对黄曲霉、烟曲霉MIC 分别为0.01μg/ml,0.050μg/ml,柠檬醛对黄曲霉、烟曲霉的MIC 分别为:2.600μg/ml、0.650μg/ml。

证明中药活性成分肉桂醛和柠檬醛具有高效抗曲霉作用[10]。

2.2 中药对烟曲霉体内抑菌试验任金贤等复制粒细胞减少期并发IPA 大鼠模型进行研究,证明黄芪多糖(APS)能够提高该模型大鼠的胸腺免疫功能,可能减轻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和曲霉感染的程度。

黄芪多糖联合两性霉素B 注射组半乳甘露聚糖值也明显更低,说明其联合治疗粒细胞减少大鼠并发烟曲霉病有减轻疾病程度的作用[11]。

研究发现四君子汤对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模型小鼠的作用[12]:将小鼠随机分成8 组,建立 IPA 模型后分别给小鼠灌服高、中、低不同剂量四君子汤及酮康唑 7d,于第 8 天处死,取肺、肝、脾、肾做组织烟曲霉培养及病理切片,观察各脏器烟曲霉菌的培养情况及病理变化,同时另取小鼠做生存实验。

结果显示,不同剂量四君子汤治疗组小鼠各脏器烟曲霉的菌落数均比 IPA 模型组少,烟曲霉色素明显减弱,以中剂量组最为明显;病理切片结果显示,IPA 模型组肺组织可见大量菌丝,中剂量和高剂量四君子汤组肺组织未见菌丝,低剂量组可见少量菌丝。

生存实验表明,中剂量四君子汤组小鼠的生存时间及质量明显优于 IPA 模型组。

结论:四君子汤可缓解 IPA 小鼠的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缓 IPA 的发展,尤以中、高剂量组明显。

2.3 中药治疗曲霉病临床实例临床应用加味银翘麻杏甘石汤(炙麻黄10g、杏仁10g、生石膏50g、甘草10g、黄芩10g、桑白皮20g 瓜萎30g、鱼腥草30g、葶苈子20g、银花30g、连翘20g)治疗肺曲霉病,有取得良好疗效,患者病情稳定,进食尚可,症状消失,痰涂片检查无异常发现,培养三次阴性,一般情况良好[13]。

2.4 中药抗曲霉菌成分与抑菌机制除上文提到的肉桂醛和柠檬醛以及四君子汤剂外,还有实验发现桂皮油藿香油复合物对烟曲霉也有体外抑菌作用[14]。

肉桂醛、柠檬醛是肉桂、山苍子的主要成分,研究表明,两者有良好的广谱抗真菌作用[15-16],特别是有高效的抗烟曲霉作用,它们的抗烟曲霉作用机制研究主要是从对霉菌细胞膜成分着眼的。

麦角甾醇是真菌细胞质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它能增加膜的稳定性。

麦角甾醇的缺乏,必将引起真菌细胞膜功能异常,甚至细胞破裂。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都是针对真菌细胞膜上的特有脂质麦角甾醇来发挥其抗真菌作用的。

其中,除了两性霉素B 外,其余都是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抑制剂。

实验以酮康唑为阳性对照,以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肉桂醛、柠檬醛作用烟曲霉后细胞膜中麦角甾醇的变化。

实验中发现,一定浓度的药物作用后烟曲霉细胞膜中麦角甾醇较阴性对照组减少,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麦角甾醇也随之减少。

表明药物影响了细胞膜中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了烟曲霉的生长繁殖[17]。

机体内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依靠H2O2 等活性氧介质杀死吞噬的微生物是机体早期抗烟曲霉菌的重要免疫机制[18]。

但烟曲霉菌可以合成抗氧化物质如触酶(catalase)等毒力分子以降解H2O2 等活性氧介质而逃避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使得烟曲霉菌增强其致病性。

在实验研究[19]中发现100μl,200μl 和300μl 四君子汤处理的小分生孢子对H2O2的敏感性逐渐增加,H2O2 杀菌产生的抑菌环明显大于无中药处理组,同时本研究也发现300μl 的四君子汤并不能直接杀菌产生抑菌环,进一步说明四君子汤中某些药效小分子与真菌孢子作用时被吸收入细胞,降低了触酶等抗氧化蛋白分子的表达[20],使得药物处理的孢子对H2O2 等活性氧介质敏感性增加,由此产生的抑菌环较大,这种下调烟曲霉菌毒力的效应机制是呈剂量依赖关系的。

桂皮油(Cinnamon oil)主要含桂皮醛(Cinnamaldehyde),文献报导桂皮油对念珠菌、皮肤癣菌、深部真菌均有很强的抗菌作用[21-23]。

藿香油(Huo Sesame oil)对多种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和条件致病真菌(Opportunistic fungi)也有较强的抗菌活性[24-26]。

实验采用桂皮油藿香油的复合物对烟曲霉、黄曲霉进行了体外MIC 的测定,其结果显示出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3.讨论3.1 影响中药抗菌作用的因素3.1.1 药品因素:①药物品种;②药物提取;③萃取温度;④药物浓度;⑤药物酸碱度;⑥药物煎液的放置时间;⑦其他因素诸如药物产区、采集季节、使用部位、植物年龄及贮藏炮制等。

3.1.2 微生物因素不同种类微生物的膜或(及)胞壁成分各异,故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治疗中应对症用药;细菌悬液中细菌数目减少或生理活性降低,都会增强其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培养时间下,菌体在不同生长期,其对药物敏感性也不同。

3.1.3 其他因素除上述影响因素外,实验中培养基组分、测定方法和实验条件等也是取得可靠结果的重要因素。

3.2 方剂的抗菌作用方剂在辨证基础上组成,根据具体病人情况加减药味药量。

在方剂煎液中有的成分可保留原来状态;有的相互影响发生质变,形成新物质;有的可协同增效,拮抗或降低某些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