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获奖版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教材分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内容在《2004年高考考试大纲理科综合》中属Ⅰ级要求,本节和前一节波的衍射共同讲解波的特有现象,为后面电磁波及光波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教材设计流程
波的干涉是波的一种特殊的叠加现象,所以对波的叠加现象的理解是认识波的干涉现象的基础。教材首先讲了波的叠加现象,即两列波相遇而发生叠加时,对某一质点而言,它每一时刻振动的总位移,都等于该时刻两列波在该质点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在学生理解波的叠加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说明在特殊情况下,即当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时,叠加的结果就会出现稳定的特殊图样,即某些点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始终加强,某些点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始终减弱,并且加强点与减弱点相互间隔,这就是干涉现象。
由于对干涉现象的理解,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可借助图片、计算机模拟,尽可能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干涉现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波的叠加原理。
(2)知道什么是波的干涉现象和干涉图样。
(3)理解干涉现象的形成原理。
(4)知道干涉现象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2、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和空间想象能力。
(2)学习将三维空间运动转化为二维平面运动进行分析的思维方法
(3)学习在动态变化中抓住瞬间状态进行分析的思维方法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干涉条件和干涉图样
五、教学难点
干涉现象形成的原理
教法分析
一、理论依据
为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准备采用前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列尔涅尔、斯卡特金等人所倡导的问题教学法。其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启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观察、讨论分析→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点拨引导→总结得出结论、进行论证。
万有引力定律优秀说课稿
万有引力定律优秀说课稿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我是本次比赛的7号说课者,课题是《万有引力定律》。下面我将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这是著名画家梵高的油画《星空》,作者借星空表达了个人主观意识,我们从中发现,人们对于星空的探索从未停歇,物理之美无处不在。
一、课程设计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广的今天,已经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落到实处。而核心素养更是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物理学科更是让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本节教学将从追寻科学家的脚步做起,把“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结合到课堂,给学生创造条件培养的团队精神,建立提高其物理特有的学科品质。
《万有引力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6章第3节的内容。从性质与地位上看,本节内容是对上一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外推,是下一节内容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看,是猜想、假设与验证相结合、是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教学内容。牛顿在开普勒,伽利略等人总结的基础上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体现了牛顿的科学智慧。这是一位对概念、规律的普遍意义极其敏感的大科学家,具有超凡的数学能力及创造力。万有引力定律的得出也揭示了自然界中一种基本的相互作用规律。
二、学生情况
高中学生在知识水平上已经达到了推导万有引力定律的可能性,也对航天事例有浓厚兴趣和表现欲望。对但学生的创造能力、理论能力还存在欠缺。所以我采用问题教学法授课,同时辅助讨论法和演示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万有引力定律”。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首先是:
说教材:
万有引力定律选自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六章第3节的内容,万有引力定律是本章的核心,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为研究天体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彻底使人们对宇宙的探索从被动描述到主观发现。
万有引力定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圆周运动,下启卫星的运动。掌握好本节课,对前面知识的加深理解,后面问题的顺利解决,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性,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
2、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能用万有引力定律结合圆周运动知识解决天体运动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猜想——证明——检验”的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与思路。 2.开阔视野,探索天体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第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及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应用。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及牛顿证明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路。第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无法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获得公式,这要求在理论思想上要清晰,逻辑推理能力强,通过常见的科学探究方法(猜想——证明——检验)让学生通过大脑的思考与组织,严密的辩论推理获得学习。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是9号说课者,我说课的课题是:万有引力定律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万有引力定律》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从性质与地位上看,本节内容是对上一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外推,是下一节内容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看,是猜想、假设与验证相结合、是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立意还在于物理理论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本章的第二节中,已经学习了太阳与行星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在第五章中已经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规律,这些为“月——地检验”的学习和理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月——地检验”中,是要验证同一物体在地面上不同高度(地面附近和地面上38万公里高的地方)受到地球作用力的大小关系的,可最后要转化为可验证地面附近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即重力加速度)和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加速度(即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这步转化不易理解,是学生理解“月——地检验”的一大障碍。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上的重物下落与天体运动的统一性;
2)知道万有引力是一种存在于所有物体之间的吸引力,知道万有引力定律
的适用范围;
3)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中
r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思路和过程,体会在科学规律发现过程中猜想和求证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
教科版必修2《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教科版必修2《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一、引言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教科版必修2中的一堂物
理课,主题为《万有引力定律》。通过本课,我将带领学生们深入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概念、公式及其应用,培养学生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将科学实验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学习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2.掌握计算万有引力的方法;
3.能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实验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1.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2.计算万有引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
为了保证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我做了以下准备:
1.PowerPoint课件:用于展示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和
示例。
2.实验器材:包括质量秤、绳子、小球等,用于进行
相关实验。
3.课堂练习和作业:用于巩固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
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与概念解释(10分钟)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将以一个简单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不会离开太阳而飞向外太空呢?接着,我将向学生解释质量和重力的概念,引出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
2. 理论讲解与示例分析(20分钟)
在这一部分,我将向学生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符号含义以及简单推导过程。我会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如地球上落体运动、天体运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万有引力定律。
3. 分组合作实验(30分钟)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一、引言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中的《万有引力定律》一章,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将了解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本说课稿将以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讲解。
二、教材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这一章是在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的第八章,共包含两个部分,分别是:
1.引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万有引力定律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引力的基本概念、引力的产生原因以及万有引力定律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引力的认知。
三、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引力的概念,并能够解释引力的基本性质。
2.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方法。
3.通过解题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
力。
四、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2.引力和力学平衡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
在准备上课之前,我已经准备好了以下教学素材:
1.教学PPT:用于系统讲解引力的概念和维度分析。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感受引力的产
生和作用。
3.教学录像:为了更好地展示引力定律的应用,我准
备了一段相关的教学录像。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引子
通过展示一些脱离地球引力的现象,如宇航员在太空中漂浮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引力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认识引力
在导入之后,我将使用教学PPT向学生介绍引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通过多个实例,让学生理解引力的产生原因,并解释为什么地球上的物体会受到引力的作用。
3. 实验演示
接下来,我将进行一项简单的实验演示,通过悬挂一根绳子和一个重物,让学生亲自感受引力的存在和作用。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引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万有引力定律》的一等奖说课稿3篇
1、《万有引力定律》的一等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是宇宙这章的第一节,是本章的核心,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为研究天体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彻底使人们对宇宙的探索从被动描述走向主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圆周运动,下启卫星的运动。掌握好本节课,对前面知识的加深理解,后面问题的顺利解决,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学习万有引力定律需要以牛顿运动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知识为基础。
二、学情分析及处理对策:
通过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介绍科学家探索宇宙的历史,引出开普勒三大定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猜想是什么力提供了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结合牛顿的猜想,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鼓励学生大胆推广,提出万有引力的概念。然后提供给学生一些数据和已知的定律,让学生探究推导万有引力的表达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最后概况总结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和适用条件等,并适当介绍卡文迪许扭秤实验。整个过程希望培养学生“大胆假设,合理推广,小心求证”的科学品质,培养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进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万有引力的概念和万有引力定律。方法是:通过介绍太阳系行星的运动,引导学生思考行星运动所需要的力,让学生对此进行猜想,通过强调牛顿归纳出所有有质量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的思考过程,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用到的科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定量的分析,在已经发现的物理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常规方法。
万有引力定律 说课稿 教案
课题 万有引力定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了解万有引力发现的思路和过程,知道地球上的重物下落与天体运动的统一性;
(2)知道万有引力是一种存在于所有物体之间的吸引力,知道万有引力定
律的适用范围;
(3)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中r 的物理意义,了解引力常量G 的测定在科学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4)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意义,体会在科学规律发现过程中猜想与求证的重要性。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推导的过程;万有引力公式的体会及应用;引力常量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万有引力推导的过程;万有引力公式的体会及应用 教具 准备
电子秤;自制轨道;小球;纸箱;数码相机;三角架;多媒体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
【新课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提供的,引力大小为2
r Mm
G F =,与两星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星体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牛顿接着又思考: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不是类似地由地球与月球间的引力提供?地球和月球间的引力与太阳和行星的引力会不会是同一性质的力,遵循同一规律2
r Mm
G
F =呢? 正当牛顿在思考这个问题时,苹果偶然落地引起了他的遐想。苹果之所以会落回地面是因为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还有即使把苹果放到最高的建筑物或最高的山顶上,苹果的重力也不会明显地减弱,说明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必定延伸到远得多的地方。那如果把苹果放到月球所在的位置,它们应该
还会受到地球给它的重力。按这样的说法,月球肯定会受到地球给它的重力的,那我先前思考的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就应该就是月球受到的重力,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就是由月球受到的的重力提供的。于是牛顿作了一个大胆的猜想:地球对苹果的力、地球对月球的力及太阳对行星的力可能是同一种性质的力,它们可能遵循相同的规律。
整理万有引力定律高中物理说课稿
万有引力定律高中物理说课稿
整理表
姓名:_______________
职业工种:____________
申请级别:____________
受理机构:____________
填报日期:____________
A4打印/修订/内容可编辑
椭圆运动(至少速度变方向)一变速运动f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f 合外力f引力
评价:大家之所以能顺利地确定引力存在是由于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由于上•章我们学过的圆周运动的知识,你知道几百年前科学刚刚萌芽发展的时代科学家们(不是
•般民众)怎样回答的这个问题吗?
阅读媒体素材:了解历史上人们关于行星运动原因的猜想
简单介绍开普勒、笛卡儿、胡克、哈雷、牛顿等人的观点,其中开普勒认为是太阳发出的磁力:笛卡儿认为是流质涡旋带动;胡克、哈雷认为是太阳引力,甚至证明了如果行星轨道是圆形的,引力大小跟轨道半径的平方成反比(但对于椭圆轨道他们无法证明):牛顿支持胡克、哈雷的观点,而且对椭圆轨道也做了严格的证明。(图片:
过渡介绍:在牛顿所处时代,行星的运动情况观测资料己经相当丰富,因此得出 行星受到的引力的表达式是可能的,但是运动轨迹椭圆难倒r 胡克、哈雷等,也使牛 顿困惑了许多年,直到他用自己发明的微积分解决了问题(历史上是否如此呢?缺乏 考证)。我们不会微积分,因此我们研究不了椭圆,但是多数行星的轨道十分接近圆, 因此我们现在就通过圆轨道用刚才的思路导出太阳对行星引力的」涉武ftiR*的 猜测,同时再现牛顿当时的思维过程。 ,
3、模型简化:
I )
问:行星轨道按圆处理,开普勒定律怎样表述? \ M r /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陈长宏)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酒泉市第一中学陈长宏
一、说教材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2 第六章第3节《万有引力定律》。
1.本节课地位及作用
(1)在高中物理学中:运动学和力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万有引力定律正处于运动和力这一部分的最后,对这部分知识起到进一步深化和综合运用的作用。将万有引力定律与圆周运动知识相结合,可以讨论许多涉及天体和人造卫星运动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2)在教材中:对上两节课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推演,同时,本节内容也是下节课教学内容的基础,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上承圆周运动,下启天体运动。学好本节课,不但可以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也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并理解其含义;
②会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适用范围;
③知道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方法,理解它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在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过程的学习中,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与推理论证等方法;
②结合“月-地检验”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考过程,理解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及艰巨性,提高学生科学价值观;
②通过牛顿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路,启发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③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的哲学思想。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①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
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
(2)难点
①万有引力定律的引出;
②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二、说学情(学情分析)
说课稿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
说课稿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万有引力定律》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作为圆周运动的一个应用实例,是对第五章《曲线运动》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在理解和应用上的进一步加深。本节课之前,介绍了开普勒对行星运动学规律的描述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本节通过叙述伽利略等科学家不断的探索,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由于他超凡的数学能力及创造力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一历史。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的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统一起来,揭示了自然界中一种基本的相互作用规律。为后面学习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建立万有引力定律,写出数学表达式,会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的探究方法:猜想——证明——检验。通过合作学习、锻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法,尝试发表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人类认识万有引力定律过程作出自己的评价,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正确评价万有引力定律,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内容以及表达公式
教学难点: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计算万有引力时物体间距离的含义。
二、说学情
高一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牛顿的三个定律,了解了物体运动的条件,又学习了圆周运动的知识,知道圆周运动的条件与规律,另外又学习了开普勒三定律,知道了行星的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成
正比及行星运动的规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理论上已经具备了接受万有引力定律的能力。而且,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到高中物理的定量讨论;从初中的形象思维到高中的抽象思维;从初中简单的逻辑思维到高中复杂的分析推理的转变过程中。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他们的一般能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但其创造能力还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高中物理优质课大赛《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的核心地位:万有引力定律是本章的核心,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为研究天体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彻底使人们对宇宙的探索从被动描述走向主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承上启
下的作用:上承圆周运动,下启卫星的运动。掌握好本节课,对前面知识的加深理解,后面问题的顺利解
决,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
2、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3、认识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性.
(二)能力目标:能用万有引力定律结合圆周运动知识解决天体运动的问题.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经历了几代科学家不断努力的结果
2、通过神舟五号的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建设祖国的神圣使命感.
第三部分:重点难点:
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应用
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
本节的重点是..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和应用。因为它既是前面圆周运动知识的发展,又是后面卫星运动知识的基础。本节的难点是..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因为它综合了开普勒第三定律、圆周运动知识、牛顿第三定律,
涉及知识点多;而且一般物体间的引力极小,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又无法进行演示实验。
我们通过具体事例、例题、习题、多媒体手段加强了重点教学;通过及时复习,突破了难点教学;而且我
们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同化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续。
第四部分:学生情况分析:高一的学生,对任何新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_-_副本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乐山师范学院的刘莉英。今天我选的课题是《万有引力定律》下面,我将从学生、学情等五个方面来说我的教学设计。
一、学生、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
物理上已经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天体运动和开普勒三定律;数学上会用数学公式反映简单的物理规律,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理论上已经具备了接受万有引力定律的条件;
在认知能力方面;
学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到高中物理的定量讨论;从初中的形象思维到高中的抽象思维;从初中简单的逻辑思维到高中复杂的分析推理的转变过程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他们的一般能力已经具备,具有一定的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和想象力,对感性材料的认知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识也很快,但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力、和推理能力较弱。
在学习心理方面:
学生处于我国航天事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对天体运动有较强的愿望和较高的积极性
二、说教材、目标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科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
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自然界中一种基本的相互作用规律,是人类历史认识自然的伟大成就,为人类认识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奠定了基础。
本章编写顺序如下。第二节万有引力定律是本章的重点和支点,上承天体运动,下启卫星运动、宇宙速度。学好本节课,不但可以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也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的编排逻辑性强、思维严密,参考教育哲学的核心思想在于学校教育不应只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现成的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能力,结合新课程理念,我确定了如下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串词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几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万有引力定律》,下面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学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说明这六个方面进行简要的阐述。先说第一方面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万有引力定律》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万有引力的发现过程、万有引力定律内容及其简单应用三个知识板块。
从教材知识编排的角度来看
本节内容是学习了《天体运动》的基础上为解释为什么这样运动而引入的一节课,它是学习第三、四节的基础,也为当今热点问题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理论支撑。
另外本节内容十分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教材中的讨论交流,通过这些讨论,让学生亲自去经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曲折性,培养他们科学的物理思维。
二、学情分析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也基本掌握了圆周运动的运动规律,也知道了天体的运动规律,但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运动?他们的思维方式容易停滞在知识接受层面,不能建立明确的物理图像或物理情景。但作为理科平行班的高一学生,它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对物理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研究,但在自主探索,交流合作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有待加强。
依据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渗透新课程理念,并结合以上学情分析,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三、目标分析
①了解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路与过程;②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③知道卡文迪许测量万有引力常量的意义。
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让他们去①体会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和思维方法;
万有引力定律 说课稿 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知道重物下落和天体运动的统一性。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
3、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适用范围。
4、理解万有引力常量的意义及测定方法,了解卡文迪许实验室。
二、过程与方法
1、在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过程的学习中,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与推理论证等方法。
2、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时,抓住主要矛盾,简化问题,建立理想模型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考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及艰巨性,提高学生科学价值观。
2、经过万有引力常量测定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科学的方法论和物理常量数量级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月-地检验的推到过程。
2、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
【教学难点】
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2、使学生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与其他星球与地球之间存在的引力是同性质的力联系起来。
【教学设计过程】
一、新课引入
从的规律:
,
,
,
,
(四)万有引力常量
,比较结果万有,则其中这位同学所受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
我是X号说课者,我说课的课题是:万有引力定律
我将从课程设计,学生情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课程设计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的把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而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物理学科更是让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和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更要体现出对学生物理品质的培养。
以物理视角形成认知,发展科学思维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最求科技创新,合作交流,对问题进行评估反思,从科学·技术·社会·责任的关系基础上形成对科学技术的正确态度和责任感。我从追寻科学家的脚步做起,“小组探究”的教学、“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等结合到课堂,给学生创造条件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建立提高其物理特有的学科品质。
《万有引力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6章第3节的内容。本节本节通过叙述了伽利略等科学家不断的探索,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由于他超凡的数学能力及创造力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一历史。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的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统一起来,揭示了自然界中一种基本的相互作用规律(四种作用力之一)。打破了人们认为天体运动神圣而不可了解的神秘感,为人类认识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奠定了基础。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从性质与地位上看,本节内容是对上一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外推,是下一节内容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看,是猜想、假设与验证相结合、是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立意还在于物理理论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二、学生情况分析
针对学生在学科知识水平上已经达到了推导万有引力定律的可能性,但学生的创造能力还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很弱;对最近有关的天文、航天事例比较感兴趣,参与、表现欲望较强,但已有的知识水平较低、甚至还有错误的认识。在这两个矛盾的基础上确定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授课,同时使用讨论法和演示法,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达到认可本课的社会文化价值,掌握科学的研究放法,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上的重物下落与天体运动的统一性;
2)知道万有引力是一种存在于所有物体之间的吸引力,知道万有引力定律
的适用范围;
3)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中
r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思路和过程,体会在科学规律发现过程中猜想和求证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意义,体会科学发展对人们世界观的改变所起
的作用;
2)了解引力常量G的测定在科学历史上的重大意义,体会科学家的在科学
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的重、难点
基于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和简单应用;
难点:“月——地检验”的理解。
五、教学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式:
教师通过提问,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解决教师的提问。
2、自主、合作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学生能自学的地方,能合作解决问题的地方,教师就可以放手。
六、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展示:【课件】幻灯片——游戏《刺激战场》跳伞画面,引起学生兴趣和无意注意,渗透物理与生活中遇到的情景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再放映牛顿在树下观察苹果落地,正是这样一位及其敏感的大科学家,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苹果引发的思考”。再次强化对生活的细微观察习惯。
(1)为什么物体会向地球下落?
(2)为什么月球一直围绕地球运转?
(3)“天上”“人间”的力出于同一本源吗?性质相同吗?
通过追问引发学生思考,建立起实验探究的第一步--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
这些力都遵循相同的规律!
2、讲授新课:
(1)月——地检验(预计15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重温牛顿的疑问,揣摩问题建立的过程,要验证什么,为什么要验证,验证的方法是什么?使学生伴随着问题入手,由生活结合物理思想,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系统性。
学生讨论结果及方案可能奇思妙想各不相同,每个思想都有其闪光点,教师进行正面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培养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又会遇到衍生出的新问题:地球表面的物体尚可计算,但是把它放到月球轨道上,如何去称量?
继续引导学生去分解难度,力无法测量,但是可以类比比值关系,并且为以后外力做功和速度变化关系实验埋下思维的种子。
继续分解问题难度:现在面临质量和距离的双重影响,由控制变量法,必须回避某一因素,回避哪个呢?如何回避?
层层追问,分解问题难度,是要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体会到:测量月球轨道上的物体受力是不现实的,至少牛顿那个时代的人做不到,而加速度这一物理量正是我们要用的关系,使问题具体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可能。从科学思维上进行能力锻炼和培养。
设疑:假设地面附近有个苹果,其质量等于月球的质量,这样算不算是同一个物体分别放在地面附近和月球轨道上了么?正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师启发式提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由什么决定?
继续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就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