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教案

合集下载

听课初中生物鱼类教案及反思

听课初中生物鱼类教案及反思

听课初中生物鱼类教案及反思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鱼类的特点和分类方法。

一、导入(5分钟)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介绍鱼类的多样性和美丽的外表,让学生们思考一下鱼类的特点是什么。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介绍鱼类的特点:冷血动物、鳃呼吸、有鱼鳔等。

2. 介绍鱼类的分类方法:按生活习性分为掠食性鱼、食腐性鱼、草食性鱼等。

三、实践操作(15分钟)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小组讨论,选择一种鱼类进行研究,包括其生活习性、饮食习性等,并以小组报告的形式展现出来。

四、案例分析(10分钟)通过老师提供的案例让学生们进行观察和分析,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鱼类的分类方法。

五、总结讨论(10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再次强调鱼类的特点和分类方法,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鱼类,加深对其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们选择一种鱼类,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调查,准备下节课的展示。

反思范本:1. 这节课我讲的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2. 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表现如何?是否能够很好地分组讨论并展示出所学内容?3. 案例分析环节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有没有让学生参与其中?4. 总结讨论环节是否能够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所理解和掌握?有没有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5. 作业布置是否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有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6. 本节课教学中有哪些亮点和不足之处?是否有哪些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7. 下节课的教学中有哪些需要改进和注意的地方?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幼儿听课话术教案模板及范文

幼儿听课话术教案模板及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幼儿园大班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认真听讲的好习惯,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2. 教会幼儿基本的听课话术,如:举手发言、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等。

3.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对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让幼儿学会倾听他人发言。

2. 让幼儿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举手发言。

教学难点:1. 让幼儿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注意力。

2. 让幼儿在发言时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实物教具。

2. 彩色卡片,用于练习举手发言。

3. 小贴纸,用于奖励表现良好的幼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故事或游戏引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在听故事的时候,是不是要专心听呢?”二、讲解听课话术1. 教师讲解什么是听课话术,为什么要学会听课话术。

2. 通过实例讲解举手发言、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等听课话术的具体做法。

三、实践练习1. 教师出示彩色卡片,让幼儿练习举手发言。

2. 教师提问问题,让幼儿积极回答,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

四、课堂游戏1. 游戏名称:《听音辨声》。

2. 教师播放不同音调的音乐,让幼儿辨别并说出音调。

3. 每次回答正确的幼儿可以获得小贴纸奖励。

五、总结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听课话术的重要性。

2. 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表扬和鼓励。

教案范文:【一、导入新课】教师:(讲故事或游戏)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那你们在听故事的时候,是不是要专心听呢?【二、讲解听课话术】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本领——听课话术。

听课话术就是我们在听别人讲话或者上课的时候,要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学习呢?首先,我们要学会认真听讲,不插嘴,不打扰别人。

其次,我们要学会举手发言,当老师问问题时,我们要把手举起来,积极回答问题。

【三、实践练习】教师:现在我们来练习一下举手发言。

请大家拿出彩色卡片,当老师提问时,举手回答。

【四、课堂游戏】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叫《听音辨声》。

听课的教案模板范文

听课的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听课的意义和目的。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提高听课效果。

3. 使学生学会如何做笔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重点:1. 听课的意义和目的。

2. 做笔记的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课效果。

2.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笔记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课件、黑板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听课的意义和目的,让学生明确听课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如何听课的?有哪些好的听课方法?二、新课讲授1. 听课的意义和目的(1)教师讲解听课的意义,如:提高学习成绩、培养思维能力、拓展知识面等。

(2)教师阐述听课的目的,如: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等。

2. 做笔记的技巧(1)教师介绍几种常见的笔记方法,如:线性笔记法、思维导图法、康奈尔笔记法等。

(2)教师讲解每种笔记方法的优点和适用场景,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三、课堂实践1. 教师挑选一篇短文,让学生进行现场听课,并要求学生做笔记。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听课心得和笔记,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听课的意义和做笔记的重要性。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笔记整理一篇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听课的意义、目的和做笔记的技巧,旨在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习惯。

2. 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笔记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 鼓励学生在课后总结学习心得,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一、听课的意义1. 提高学习成绩2. 培养思维能力3. 拓展知识面二、听课的目的1. 掌握知识2. 培养能力3. 提高素养三、做笔记的技巧1. 线性笔记法2. 思维导图法3. 康奈尔笔记法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所学,整理一篇学习心得。

小学听课科学教案设计模板

小学听课科学教案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过程,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植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过程。

2. 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难点:1. 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2. 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植物生长实验材料、观察记录表。

2. 学生:观察记录表、观察工具(如放大镜、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各种植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植物的特点。

2. 提问:植物是如何生长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哪些条件?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过程,如阳光、水分、土壤、空气等。

2. 学生分组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变化。

3. 教师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植物生长的变化规律。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记录,观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变化。

2.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3. 教师总结学生观察到的植物生长变化,强调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过程。

四、巩固练习1. 学生完成观察记录表,总结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过程。

2. 教师提问:如何让植物生长得更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过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表达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六、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下来。

2. 家长协助学生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如浇水、施肥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科学。

初中物理听课记录教案

初中物理听课记录教案

初中物理听课记录教案课题:光的折射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上课时间:2021年10月10日教师姓名:张老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

2.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2. 利用实验法,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验证折射定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张老师通过展示一张彩虹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彩虹的形成原因,从而引出本课课题——光的折射。

2. 新课导入:张老师简要介绍了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学习折射定律。

3. 课堂讲解:张老师详细讲解了光的折射定律,并通过示例图帮助学生理解折射定律的内容。

4. 实验环节:张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并验证折射定律。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并用折射定律进行计算。

5. 案例分析:张老师出示了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折射定律进行解答,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张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张老师布置了几个与光的折射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课后思考和解答。

五、教学反思1. 张老师的课堂导入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张老师讲解清晰,实验环节安排得当,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光的折射定律。

3. 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张老师在课堂小结中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的重要性,有助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六、学生反馈1. 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学生对实验环节感兴趣,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听课记录教案初中

听课记录教案初中

听课记录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3.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4. 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2. 难点: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直观展示相似三角形的变换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相似的图形,引导学生思考相似图形的特征。

2. 新课导入:介绍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几何画板软件进行直观演示。

4. 例题讲解:分析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分享各自的想法。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相似三角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似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搜集生活中的相似三角形实例,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法、几何画板软件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

但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语法课听课教案模板范文

语法课听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英语语法授课年级:八年级授课班级:八年级(1)班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名词性从句的基本结构和用法,能够正确运用名词性从句进行句子表达。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增强学生运用语法知识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1. 名词性从句的基本结构和用法。

2. 名词性从句在句子中的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1. 名词性从句的引导词和连接词的用法。

2. 名词性从句在复杂句子中的识别和运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名词性从句的定义和作用。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名词性从句的分类: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

2. 分析每种类型从句的引导词和连接词,举例说明其在句子中的用法。

3. 通过例句讲解名词性从句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三、课堂练习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名词性从句的用法。

2. 教师挑选部分题目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名词性从句。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名词性从句的基本结构和用法。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练习,提高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名词性从句的掌握情况。

2. 让学生举例说明名词性从句在句子中的运用。

二、拓展练习1. 教师提供一些复杂句子,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名词性从句。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修改句子,使名词性从句的运用更加合理。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名词性从句在复杂句子中的识别和运用。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进行语法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布置作业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名词性从句的用法。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了解名词性从句的进一步运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拓展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名词性从句的基本结构和用法。

篮球听课记录教案模板范文

篮球听课记录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题名称篮球基本技能训练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提高篮球运动水平。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3.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

三、教学重点1. 篮球基本技能的掌握。

2. 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1. 篮球基本技能的熟练运用。

2. 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的体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活动,让学生熟悉场地,调整心态。

(2)简要介绍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1)基本动作教学1)原地运球:讲解原地运球的基本动作要领,让学生跟随教师示范,反复练习。

2)行进间运球:讲解行进间运球的基本动作要领,让学生跟随教师示范,反复练习。

3)投篮:讲解投篮的基本动作要领,让学生跟随教师示范,反复练习。

(2)团队配合教学1)传球:讲解传球的基本技巧,让学生进行传接球练习。

2)抢断:讲解抢断的基本技巧,让学生进行抢断练习。

3)防守:讲解防守的基本技巧,让学生进行防守练习。

3. 练习与巩固(1)分组进行篮球基本技能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组织学生进行团队配合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与评价(1)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总结,表扬优秀学生,指出不足之处。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享学习心得。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效果如何。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互动。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4. 课后如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篮球运动水平。

听课记录劝学教案模板范文

听课记录劝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劝学授课教师:XXX授课班级:XX年级XX班授课时间:2022年XX月XX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劝学》一文的背景、作者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文言文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劝学的道理,树立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劝学》一文的重点字词,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2.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握文章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劝学》的作者、背景及文章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预习检查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劝学》一文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3. 课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劝学》一文,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4.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文章中提到的“劝学”是什么意思?(2)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哪些例子来论证“劝学”的观点?(3)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5.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6.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劝学》一文的主要观点和写作技巧,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7.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劝学》一文的掌握。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较好,学生能够理解《劝学》一文的主要观点,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

2.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部分学生发言不够流畅,需要加强口语表达能力训练。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 课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5.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听课记录详细教案模板范文

听课记录详细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教学年级:3. 教学班级:4. 任课教师:5. 课时:6. 日期: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相关概念。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对学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 学生能够增强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重点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 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如何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应用场景。

-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情境创设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 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结合实例进行说明,使学生易于理解。

- 通过PPT、板书等多种形式展示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果。

3. 课堂练习- 设计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

4. 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重点和难点。

- 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6. 布置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作业内容要具有针对性,难易适中。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评估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

2. 教学方法:-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总结经验教训。

-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学生反馈:-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教案听课记录内容

初中教案听课记录内容

初中教案听课记录内容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草原》,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草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

2.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实际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文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划出重点词汇和句型。

2.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探究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草原上的情景。

2.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重点词汇和句型。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熟读课文,巩固重点词汇和句型。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草原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

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但在课堂时间分配上,可以适当调整,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提高课堂效果。

听课记录教案设计模板

听课记录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教师姓名:3. 教学年级:4. 教学班级:5. 教学时间:6. 教学地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学生能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b.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b.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知识点的掌握;b. 技能的运用。

2. 教学难点:a. 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b. 技能的熟练掌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b. 学生分享课前预习心得。

2. 新课讲授a. 教师讲解核心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b.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c. 教师总结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3. 实践活动a.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b.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c. 学生展示实践成果,互相评价。

4.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5. 作业布置a.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b.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是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 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4. 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六、听课记录1. 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认真负责;2. 教学内容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3. 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是否注重学生的参与;4. 学生学习氛围是否活跃,学习效果如何;5.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学习效果;2. 同行评价: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评价;3. 教学管理者评价:教学管理者对教师的教学评价。

听课记录教案设计模板及反思

听课记录教案设计模板及反思

一、教案设计模板【课题名称】(例如:《小学语文《燕子》课文教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燕子的生活习性。

- 学生能够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 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 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课文PPT或黑板板书。

- 生字词卡片。

-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课文,查阅生字词。

- 准备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或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思考问题。

3.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解答疑难问题。

4. 课堂展示- 学生代表朗读课文,展示学习成果。

-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总结与拓展- 总结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关爱动物。

6. 作业布置- 复习课文,熟读课文。

- 课后收集关于燕子的资料,写一篇短文。

二、反思1. 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合作探究氛围浓厚。

-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了提升。

2. 教学方法改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数学听课本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听课本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小学某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听课本学习,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课本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 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2. 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

3. 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1. 复杂数学问题的理解与解决。

2.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听课本、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练习题等。

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听课本内容,准备好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提问或讲述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解1. 教师根据听课本内容,详细讲解数学基础知识,如:数的概念、运算规律、几何图形等。

2. 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计算能力。

3. 教师演示解题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

3.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小组合作学习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3. 教师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

2.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六、布置作业1. 教师根据听课本内容,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解题过程。

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教师针对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老师听课记录教案模板范文

老师听课记录教案模板范文

教师姓名:________授课班级:________授课时间:________听课教师:________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掌握(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 培养学生运用(技能1)、(技能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 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知识点1)的讲解与理解。

- (技能1)的运用与实践。

2. 教学难点:- (知识点2)的深入剖析。

- (技能2)在复杂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引入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 通过PPT展示,讲解(知识点1)。

- 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点2)。

- 引导学生思考,探讨(知识点3)的应用。

3. 课堂活动- 小组讨论:针对(知识点1),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关键点。

-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

-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技能1)的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指导学生课后复习,布置相关作业。

5. 课堂评价- 检查学生课堂参与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 针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学生对(知识点1)的理解程度较好。

-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能提出有价值的观点。

-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熟练运用(技能1)。

2. 教学改进:- 在讲解(知识点2)时,可以增加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 在课堂活动中,适当增加小组竞赛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幼儿园听课教案

幼儿园听课教案

幼儿园听课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听课,幼儿将能够:1.倾听老师的指导和讲解,培养良好的听课品质和专注力。

2.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标有数字的卡片或图片,用于语言游戏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与幼儿们打招呼,引发他们对当天主题的兴趣。

2. 听故事(10分钟)老师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幼儿们静静地坐在座位上,认真听讲。

故事结束后,老师提问,帮助幼儿巩固理解。

3. 观察游戏(15分钟)老师出示一副图片或展示PPT上的图片,让幼儿们仔细观察并记住画面中的内容。

然后,让他们合作回答一些问题,以检查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4. 语言游戏(15分钟)老师将标有数字的卡片或图片分发给幼儿们,让他们按照数字大小依次排列。

然后,老师指挥幼儿们说出自己手上的数字,并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看谁的数字最大或最小。

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们能够巩固数字的认识和大小的概念,同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5. 教学反思(5分钟)教师与幼儿们分享本次听课的收获和体会,并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

鼓励幼儿们积极参与听课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

教学延伸:1. 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课程内容,并进行复习,加深理解。

2. 在幼儿园的其他活动中,鼓励幼儿运用所学知识,如观察周围的事物、参与语言游戏等。

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确保教室环境安静,没有干扰因素,以利于幼儿们的专注力发挥。

2. 注重幼儿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3. 让幼儿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保持活跃。

教案听课记录初中化学

教案听课记录初中化学

教案听课记录初中化学课题:化学元素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元素的定义、性质、种类及周期表的组成。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1. 化学元素的概念和性质。

2. 周期表的组成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进行互动讨论。

教具准备:1. 化学元素周期表。

2. 实验室设备和化学元素示范物品。

3. 教师准备好的案例和实例。

教学内容安排:1. 导入:介绍化学元素的概念。

2. 学习化学元素的性质。

3. 讲解化学元素的种类和组成。

4. 解析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5. 结束:巩固学习内容,提出问题讨论。

【听课记录】课程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化学元素展开,教师通过讲解化学元素的概念、性质和周期表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元素的基本知识和规律性。

课堂互动:1. 教师通过实验示范和图示解析的方式介绍了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种类,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学生在课堂互动环节中纷纷提出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索。

教学效果:1. 学生对化学元素的概念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提高了学习效率及思维能力。

改进建议:1. 可适当增加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环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在课堂互动中加强师生互动,增加学生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本节课以化学元素为主题,通过讲解、示范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化对化学元素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

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听课记录拼音教案模板范文

听课记录拼音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拼音教学二、授课教师[教师姓名]三、授课班级[班级名称]四、授课时间[具体日期和时间]五、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拼音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

- 学生能够掌握拼音的拼读规则,能够正确拼读简单的音节。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和练习,提高对拼音的识别和拼读能力。

- 学生能够运用拼音进行简单的词语拼读和书写。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对拼音学习产生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准确认读。

- 拼音拼读规则的掌握。

2. 教学难点:- 复杂音节的拼读。

- 拼音在实际语言中的应用。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展示拼音字母图片或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导入- 教师简要介绍拼音在汉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教学内容- 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认读与拼读练习。

- 拼音规则讲解与练习。

- 复杂音节的拼读指导。

- 实际词语的拼读练习。

4. 课堂活动- 分组竞赛,看谁拼读正确率高。

- 拼音接龙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 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6.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学生对拼音的兴趣有所提高,学习积极性较好。

- 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声母、韵母和声调,掌握拼音拼读规则。

2. 教学不足- 部分学生对复杂音节的拼读仍有困难,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 课堂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可以考虑增加更多趣味性强的活动。

3. 改进措施- 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加强辅导。

- 丰富课堂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八、备注-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听课记录拼音教案模板范文

听课记录拼音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汉语拼音教学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班级名称]授课时间:[具体日期]授课地点:[具体教室]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拼读所学的拼音字母。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拼音拼读简单的词语。

(3)学生能够通过拼音进行简单的词语书写。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汉语拼音的热爱,激发学习语言的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1)学习拼音字母:a、o、e、i、u、ü。

(2)学习拼音拼读规则。

(3)学习用拼音拼读简单词语。

2. 教学环节:(1)导入:通过儿歌、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拼音字母的发音、书写规则。

(3)拼读练习:分组进行拼音拼读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词语拼读:用所学拼音拼读简单词语,巩固所学知识。

(5)书写练习:练习用拼音书写简单词语。

(6)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儿歌《拼音歌》引入新课,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了解拼音字母。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拼音字母的发音、书写规则,通过图片、卡片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拼音字母。

3. 拼读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拼音拼读练习,分组进行,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发音错误。

4. 词语拼读教师出示简单词语,让学生用所学拼音拼读,巩固所学知识。

5. 书写练习教师出示简单词语,让学生用拼音书写,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通过儿歌、游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在讲解新课内容时,注重直观教学,让学生通过图片、卡片等形式,更好地认识拼音字母。

《机械制图》听课教案

《机械制图》听课教案

《机械制图》听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正确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绘图能力和读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机械制图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图线、比例、标注、基准等。

2. 机械制图的基本方法:投影法、剖面线画法、简化画法等。

3. 机械制图的基本技能:平面图形、立体图形、零件图、装配图等的绘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 教学难点:空间想象力、绘图能力和读图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机械制图的实际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基本知识:讲解图线、比例、标注、基准等基本知识。

3. 示范基本方法:通过示范投影法、剖面线画法、简化画法等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绘图技巧。

4. 练习与指导:布置练习题,引导学生动手绘制图形,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和点评。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学习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做好学习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通过自我评估,反思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练习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反思本节课所教授的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教学方法: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八、教学拓展1. 举办机械制图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和读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电子
阳离子(电子层数少 1 层)
如:Cl +17 287 得e
Cl +17 288 带负电
得电子 原子 阴离子(电子层数不变) ③正、负电荷相互吸引,形成离子化合物(通过静电引力) 如:Na++Cl-→NaCl ④离子符号的书写:如,Mg2+ 课题 3 元素 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2、元素的概念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①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如:Fe、Fe2+、Fe3+同属于铁元素(元素符号相同) 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①元素是宏观概念,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②原子是微观概念,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4、地壳中的元素含量:氧、硅、铝、铁 5、元素符号 ①书写:一大二小 ②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宏观) 2、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 3、见第 7 点 如:O:1、表示氧元素 2、表示 1 个氧原子 3O:表示 3 个氧原子 6、元素的种类 ①金属元素 固态非金属元素:C S P S; ②非金属元素 液态非金属元素: 气态金属元素: O H N ③稀有气体元素 7、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元素符号还能表示其单质,这也 是元素符号的第 3 点意义。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 1 爱护水资源 1、为什么要爱护? ①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增加; ②水体污染严重 2、怎样爱护? ①工业废水 ②防治水体污染 3、水体污染几个方面:
微观
4、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如:3H2 O 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如:3H 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如:3Mg2+ 5、解释:P83, △6、化合价: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 熟记顺口溜:一价钾钠氯氢银 二价氯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三四碳 硫有负二正四六 铜汞二价最常见
3、电解水实验说明: ①水是由 H、O 元素组成的。 ②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 4、物质的分类:
物质
单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 氧化物
①纯净物与混合物的不同:组成物质不同 ②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组成元素不同 ③氯化物是化合物中的一种,其组成元素有 2 种,其中一种必定是 O 元素。 5、H2、 O2 的检验方法: H2:用一根燃着的木条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 O2: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课题 4:化学式与化合价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学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化学式的书写: ①单质化学式: 金属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 因素:用元素符号表示 单质 非金属单质: 液态 气态 稀有气体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化合物化学式:A、I 省略不等; B、O 一般在右方; C、金属在左方,非金属元素在右方。 △3、化学式的意义: 以化合物化学式为例:如:H2 O、CO2 宏观 ①表示这种物质 ②表示物质的组成 ①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②表示分子的构成
1、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①宏观上:有无新物质生成 ②微观上:是否生成新分子 2、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物质 ①化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腐蚀性 ②物性:色态味、熔沸点、硬密度、光泽、导电导热 3、化学药品取用规则: ①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味道, 不得尝任何药品味道 (三 不原则) ②节约药品 ③剩余药品的处理 4、固体药品的取用 块状——镊子(一横、二改、三慢竖) 粉末状——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 5、液体药品的取用—— 方法:左手斜持试管中上部,右手握住试剂瓶,标签向手心、试剂瓶口紧换试管 口,慢慢往下倒。 6、量筒用法: ①选择量程 ②量液 ③读数——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小俯大指的是读数值,而非实际值。 7、给物质加热——P21 注意点 8、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 ①没有预热 ②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珠 ③加热结束试管没有冷却,立即冲洗 ④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⑤制取气体结束时,没有先撤导管,后熄灯 1、O2 体积成份的测定 ①原理:消耗氧气,体积减小,压强减少,水倒流; ②方法:4P+5O2 点燃 2P2O5(燃烧法) (C、S、Fe 为什么不可以?) ③结论:水面上升 1/5 ④失败原因:⑴红磷不足;⑵装置漏气;⑶装置冷却;⑷烧杯中水充足;⑸侧 面反映出 N2 的性质——P29 讨论 2、空气成份: 空气: N2 O2 CO2 稀气 杂质 78% 21% | | 混合物 纯净物 纯净物 纯净物 3、空气的保护措施:
①工业废水 ②农业污染:农药、化肥 ③生活污染:生活污水 4、怎样防治水体污染 ①工业废水处理后排放 ②农药、化肥不能随意滥用 ③生活污水不能随意倒弃 课题 2 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基本方法:沉淀、过滤、吸附、煮沸(蒸馏) 2、过滤:固、液分离的一种方法 3、过滤操作的三要素: 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③三靠:上烧杯口与玻棒中下端相靠 玻棒与三层滤纸一边相靠 漏斗未端与下烧杯内壁相靠 4、玻棒的作用:引流作用 5、经过滤后液体仍浑浊的原因: ①滤液可能从滤纸和漏斗内壁之间的缝隙流下 ②液面可能高于滤纸边缘 ③滤纸破裂 6、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7、鉴别硬水、软水的试剂:肥皂水 产生大量肥皂泡沫的是软水 产生较少泡沫或浮渣的是硬水 8、硬水的危害:浪费肥皂形成水垢 9、常用硬水软化的方法:煮沸(蒸馏) 课题 3:水的组成 1、氢气燃烧:2H2+ O2 点燃 2H2O 2、电解水:2H2 O 通电 2H2↑+ O2↑ 负 正 2 : 1 1 : 8 电源 体积比 质量比
元素质量比 相对原子质量比 3:8 3:8
C、O 原子个数比=12:16 =3:4 =1:2
元素质量比 物质的质量
③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A、元素质量分数= B、元素质量分数= ×100% × 100%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C、也可根据元素质量比计算 如:CO2 C、O 元素质量比=3:8 C%=3+8 × 100% 80g×
1、氧气的物理性质 ①通常情况下:O2 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标准状况下:O2 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③O2 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 ①C+O2 点燃 CO2 ②S+O2 点燃 SO2 现象:1.发白光;2.放热;3.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现象:1.发蓝紫色火熖;2.放热;3.生成刺激性气体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热;3.生成黑色固体
14×2 80
例:80g 的 NH4NO3 与多少克的 CO(NH2)2 所含氮元素质量相等? × 100%=X· × 100%
X=60g 回顾: 物质描述:1、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的;
如:H2O:水由 H、O 元素组成。 2、微观上:物质由大量的微粒构成; 如:H2O:水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 1、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 (2)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 成新的分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 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3)补充: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质量也没有改变。 如:解释水为什么不能变成油? (4)化学方程式: ①读法; ②意义: “质”与“量”的关系; (5)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①化学式正确; ②配平:奇数配偶法; ③条件。 6、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①已知物求未知物 ②求质量分数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金刚石、石墨和 C60 1、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2、物理性质: ①金刚石: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②石墨:软,有得腻惑,能导电 ③无定形碳:A、木炭: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能力强; B、焦炭; C、活性炭:吸附能力最强; D、炭黑。 ④C60 3、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别的原因:碳原子排列方式的不同。 4、化学性质: ①稳定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②可燃性:点燃 C+O2 点燃 CO2 2 C+O2 点燃 2CO ③还原性:高温, C+2 C2O高温 2C2+ CO2↑ 注意:①固体加垫,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②现象:A、黑色粉末变成亮红色;
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得失电子有关,故与离子符号类似。 +1 如:K K+ +2 Mg Mg2+ -2 SO4 SO42- 注意:1、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3 +5 2、有些元素显不同的化合价:如:N H4N O3 . . 3、单质、元素化合价为 O 7、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交叉约简法 +5 -2 如 P O P2O5 8、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0 +1 x − 2 KMnO4 + 1 + x + −2 × 4 = 0 ∆ x = +7 9、根据离子符号书写化学式:电荷守恒 Al3+ SO42- → Al2(SO4)3 △10、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①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如:CO2 12×1+16×2=44 ②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如:CO2 C、O 元素质量比=12×1=16×2=3:8 引出:原子个数比= 如:CO2
在此处键入公式。
课题 2 原子的结构 1、原子的构成 核外电子 原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e +1
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有些原子没有中子(如 H 原子) ③由于电子质量很小,所以,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原子的质量。 ④不同原子,质子数不同。 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1-18 号) ①第 1 层最多排 2 个电子,第 2 层最外排 8 个电子,最外层最全排 8 个电子。 ②最外层电子数为 8(氯为 2 个) ,相对稳定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4,易失电子,趋向稳定。 最外层电子数≥4,易得电子,趋向稳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如:Na Na+ +11 原子 281 失e +11 28 带正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