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

合集下载

美学原理介绍

美学原理介绍

美学原理是研究美的本质、起源、功能和价值的哲学分支。

它涉及到人类对美的感知、创造和欣赏,以及美在艺术、文化和社会中的作用。

美学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一个复杂而难以捉摸的概念,因为它涉及到主观和客观的因素。

从客观角度来看,美是一种形式或结构,具有和谐、平衡和秩序等特点。

从主观角度来看,美是一种情感体验,与个体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因此,美的本质既包括客观的形式特征,也包括主观的情感反应。

2.美的起源:关于美的起源,有多种理论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模仿和再现,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另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人类心灵的表现,源于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人类文化的创造,源于人类对艺术和审美的独特理解和实践。

3.美的功能:美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认知功能、情感功能、道德功能和社会功能。

认知功能是指美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功能是指美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反应,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道德功能是指美可以传递道德价值,引导人们追求美好品质和行为。

社会功能是指美可以促进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4.美的价值:美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审美价值,即美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二是实用价值,即美在生活、艺术和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贡献。

审美价值体现了美的超越性和普遍性,使人们能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实用价值体现了美的实用性和创造性,使人们能够通过美的创造和应用来改善生活、发展文明和推动科技进步。

5.美的鉴赏:美的鉴赏是指人们对美的感知、评价和欣赏的过程。

美的鉴赏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包括对美的敏感度、辨别力和创造力等。

此外,美的鉴赏还受到个体差异、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美的鉴赏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来提高和完善。

6.美的类型:美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自然美、人造美、形式美、内容美、抽象美、具象美等。

《美学原理》整理版

《美学原理》整理版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第一、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鲍姆嘉通)第二、研究美的艺术(黑格尔)第三、研究整个艺术领域(车尔尼)第四、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第五、目前的观点: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或者说: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

(单选、填空)学习美学的目的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的需要。

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是:鲍姆嘉登(填空)4、为什么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1、美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古老:观念、意识;思想)从人类朦胧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看:几乎与人类自身一样古老;从人们对美的探讨研究看:追溯到两千年前2、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看(年轻学科:鲍姆嘉通Aesthetic.1735、1750)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1、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西方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康德:美“只能是主观的”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自然不能显现理念,只有艺术才能充分地显现理念(二)从客观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要见出事物的“整一性”。

达芬奇:认为美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

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如《蒙娜丽莎》狄德罗:美是关系(实在美和相对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基本途径:⑴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⑵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⑶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⑷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⑸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

美学原理完整版

美学原理完整版

美学原理完整版名词解释1、美学: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

2、美学研究的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Aesthetiea: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的书名译音,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

4、审美意识:人类的审美活动并不是无意识的本能活动,而是由自觉的意识所支配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

即使在最原始的审美活动中,原始人类同样是受到某种特定的意识支配才进行这些活动的。

这种特定的意识就是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

还没上升到理论形态。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当人类开始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体,并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直观自身,看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时候,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

5、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审美意识的不断发展的结果,是能够深刻地解释审美现象的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美学思想是具有某种理论之后对审美现象的思考,是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6、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喜剧性具有一种释放性的作用,让欣赏者发泄它们,使它们浮动在意识之中,得到满足。

满足方式有三上,一是巧智,专在技巧或字面上取巧,以求得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

二是想象。

三是幽默,是感情消耗的节省。

7、审美态度:是一种宁静的、适宜于接纳对象外观的心理状态,使主体关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

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和实际功利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静观。

其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于实践、理智、道德的一种态度。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名词解释部分1、美感: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关照、欣赏的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引起的满足感、愉悦感和幸福感,外物的形式契合了内心的结构所产生的和谐感,暂时摆脱了物质束缚后精神上的自由感。

这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所获得的最高享受,也是人类心灵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2、距离说:在我与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以审美的态度来观赏外物,这时就产生了美。

代表人是英国的爱德华。

布洛。

3、移情:所谓移情,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将自己的知觉、情感外射到外界的事物上,设身处地的把原来无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他也有了感知和情感,从而构成了物我同一,甚至物我两忘的境界。

移情说作为一种正式的审美经验理论形成于19世纪的德国,其代表人物是利普斯。

4、美的规律: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所谓“美的规律”是指事物之所以具有美的特征,之所以成为美的对象的规律。

美的规律实际上就是美的事物的本质,或者说是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本质。

意思是说任何事物,凡是符合美的规律就是美的不符合就是不美的,换言之,凡是美的事物就是符合美的规律,反之就不符合美的规律。

5、崇高:是审美范畴的一种,又称壮美。

它主要指(1)、崇高的对象通过感性形态体现出粗犷博大的形式,或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或雄伟的气势等;(2)、让人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引起敬仰和赞叹的情怀;(3)、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6、悲剧:也可称之为悲或悲剧性,不同于作为戏剧种类之一的悲剧,它比后者的含义更为广泛,它还包括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和其他艺术种类中的悲剧(2分)。

究其实质来说,所谓悲剧是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信号,是社会生活中新旧力量矛盾冲突的必然产物。

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式,是一种崇高的美。

7、净化:就是通过艺术作品,舒缓、疏通和宣泄过分强烈的情绪,恢复和保持心理平衡,从而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快感,即美感。

8、自然美:所谓自然美,就是指客观世界中自然物的美,产生和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美,即自然事物、自然景观及其关系所呈现出来的美。

美学原理深度完整版

美学原理深度完整版

美学原理深度完整版美学原理新新编——挂科难系列彬哥荣誉出品LESSON 11.什么是美感答案1.⼈类社会⽣活中出现了美,并相应的产⽣了⼈对美的主观反映,即美感。

学姐答案:美感是⼈对⾃⾝本质⼒量的直观。

百度答案: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2.关于美学之⽗鲍姆嘉通。

提出并建⽴了“美学”这⼀特殊的哲学学科,将美学定位为“感性认识的科学”,因此被誉为“美学之⽗”。

其主要观点:⑴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学科。

⑵美的本质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3. 西⽅美学从形⽽上到形⽽下的标志(彬哥说:“形⽽上者谓之道,形⽽下者谓之器”。

形⽽上就是抽象的思维活动。

形⽽下就是具体的可触摸的器物。

)马克思的实践观点的提出。

肯定了客观现实的存在和社会⽣活的本质是实践,⽽不是什么精神。

4. 美感的差异性与共性差异性:P320 ⼀、美感的时代差异性。

⼆、美感的名族差异性。

三、美感的阶级差异性。

形成原因:⼀、个性特征与先天因素。

⼆、个性特征与社会⽂化因素。

三、个性特征与个体的⼼境。

先天因素-⽓质:多⾎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神经系统类型:艺术型,思维型,中间型共性:与个性相对。

不想多说了5. 美感的⼼理因素美感⼼理活动的因素: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想象、情感、理解。

相互关系:互相渗透、互相推动、互相作⽤,互相转化,能动的综合统⼀。

6. 审美的⼼理特征审美的感知觉、情感、想象、领悟。

7. 美感的想象P291 不知道怎么写。

8.西⽅现代审美流派移情说、直觉说、⼼理分析学派、格式塔⼼理学、⼼理距离说9美学的历史美学作为独⽴的学科是从德国⼗⼋世纪的鲍姆嘉登开始的,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诞⽣和现代西⽅美学的崛起,标志着美学在西⽅进⼊了⼀个新的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旧美学的解体过程中,各种现代美学流派所做的⼯作,主要是为⾃⼰寻找重建美学体系的新的理论⽀点。

10美学的研究任务⼀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

什么是美学原理

什么是美学原理

什么是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是关于审美的基本原则和规律的理论体系。

它涉及到对美的认识、美感的产生和美的表现方式等方面。

首先,在美学原理中,美的认识是重要的基础。

美学认为,美不仅仅是一个主观感受,也包括了客观的存在。

人们通过感官的感知和认知,对美进行理解和评价。

美学原理研究了人们对美的认知过程以及不同文化、不同时期对美的理解差异。

其次,美学原理关注美感的产生。

人们对美的感受往往与感官的刺激有关。

比如,色彩的明暗、音乐的音调、形状的曲直等,都会对人们的感官产生影响,从而引发美感。

美学原理研究了物质形式、空间布局、时间节奏等因素对于美的感知的影响。

另外,美学原理还探讨了美的表现方式。

美学认为,美的表达可以通过艺术形式来实现。

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形式,都是人们通过创造性的表达方式,传达美的情感和意境。

美学原理研究了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技巧和表达效果,以及艺术作品对于观众的美感启发和情感沟通能力。

总之,美学原理是关于美的理论体系,它通过研究人们对美的认知、美感的产生和美的表现方式等方面,揭示了美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这些原理不仅在艺术领域有重要应用,也对人们的生活和文化具有深远影响。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一、名词解释美学:美学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归纳起来,美学有以下定义: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美学是艺术哲学;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科学;美学是关于对美学词汇进行语言分析的科学;美学是关于审美价值的科学。

优美:亦称“秀美”。

美学范畴之一。

与“崇高”相对。

指事物呈现出婉约柔和、纤巧雅致的特性,以此唤起人们亲切、愉悦、平和、自由的审美感受。

崇高:是一个与优美相对的美学范畴,崇高是以人力反抗自然、以人性反抗兽性、在挑战拼搏抗争中获得的精神愉悦,是实践主体的巨大精神力量的表征。

丑:事物的否定性审美价值。

违反社会目的是丑在内容方面的特征,与伦理学领域中的否定性道德价值“恶”相联系;背离客观规律是丑在形式方面的特征,与认识领域中的否定性认识价值“误”相联系。

丑所引起的审美经验是一种否定性情感,它使主体产生痛苦、压抑、惊骇、厌恶等。

荒诞:荒诞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是西方现代社会与现代文化的产物。

荒诞是人异化和局限性的表现,也是现象和本质分裂,动机与结果的背离,往往以非理性和异化形态表现出来,现实中的荒诞是审美活动范畴中荒诞的根源,荒诞审美形态是对现实中荒诞人生时间以审美的方式进行反思和批判。

荒诞是对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悟。

二、简答1、美是什么?(优缺)美的定义众说纷纭,但概括归纳起来不外五个方面:(一)美在客观说。

这种理论最初注重美的自然属性的研究,发现了有关和谐、比例、对称、多样统一等美的外观形式法则。

后来侧重于社会美的研究,对美与生活的关系等问题有精辟的论述。

代表人物有狄德罗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

(二)美在主观说。

认为美是人的意识、情感活动的产物或外射表现,这种理论在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审美感情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代表人物有休谟、康德、柯罗齐等。

(三)主、客观关系说。

认为美既不在客观,也不在主观,而在二者的结合中。

但在论说中有倾向于客观的,也有倾向于主观的。

美学原理pdf

美学原理pdf

美学原理是关于美的概念、美的性质和美的评价的理论探讨。

它是研究艺术、审美和美感的学科,包含了一系列核心原理。

下面是一些主要的美学原理:
1.客观性与主观性:美学认为,美并非完全主观的感受,而是具有一定客观标准的。

虽然每个人对美的理解有所不同,但还是可以找到一些普遍共识的美的特征。

2.真实与表现:美学强调艺术作品要真实地表达人类的情感、思想和社会现实。

艺术家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技巧,试图将内心的情感和外在世界的真相传达给观众。

3.比例与秩序:美学指出,人们对于比例和秩序的感知有着天然的好感。

艺术作品在构图、配色和形态上的协调与平衡,有助于产生美的感受。

4.独创与创新:美学鼓励艺术家发挥创造力,突破传统框架,表达个人独特的想法和审美观。

创新是美学发展的动力,同时也能带来新的美的体验。

5.情感与共鸣:美学认为,艺术作品通过触发观众的情感和共鸣,才能产生真正的美感。

情感的表达和共鸣的产生,需要艺术家的深入观察和感悟,以及观众的开放心态和感受能力。

6.价值与意义:美学认为,在美的背后,往往蕴含着一种价值观和意义。

艺术作品能够启发人们思考生活、人性和社会问题,引导人们感悟美的深层含义。

这些美学原理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以及美的体验。

以这些原则为指导,人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美,并从中获得精神享受和启发。

美学原理是什么

美学原理是什么

美学原理是什么
美学原理是研究美感和审美经验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

它关注美的本质、美的产生和美的评价等问题,旨在探讨美的特点和美的规则。

美学原理基于人们对于美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规律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客观性原则:美学原理认为美不仅仅是主观感受,也有客观性。

美学家研究了各种艺术形式和自然界中的美的规律,探索美的普遍特征。

2. 协调与对比原则:美学原理认为美的表现和欣赏需要一种协调和对比的手法。

通过色彩、形状、音乐的变化组合等手段,艺术家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美的效果。

3. 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美学原理强调美的创作既需要理性的思考,也需要感性的表达。

美学家认为,艺术家应该既注重技巧和知识的积累,又要有真诚和情感的表达。

4. 象征性和意义的传递:美学原理认为艺术作品不仅仅是表面的表现,还包含了一定的象征性和意义。

艺术家通过符号、隐喻等手法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触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5. 美的吸引力和共鸣:美学原理认为美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和共鸣力,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情感共鸣。

艺术家通过精心的表达和设计,创造出具有共同情感和价值观的美的形象。

总之,美学原理是研究美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通过研究艺术的特点和规则,探索人们对于美的感知和评价的基本原理。

它旨在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同时也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些创作的指导和参考。

美学原理是什么

美学原理是什么

美学原理是什么美学原理是关于美的原理和规律的研究,它涉及到人类对美的认知、欣赏和创造等方面。

美学原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涉及到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而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那么,美学原理究竟是什么呢?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美学原理进行探讨。

首先,美学原理是对美的认知和评价的规律的研究。

美是一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感受,是一种审美情感的体现。

美学原理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界的景色、人体、动物,以及人类创造的文学、艺术、建筑等。

美学原理通过对美的认知和评价的规律进行研究,揭示了美的本质和特点,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

其次,美学原理是对美的创造和表现的规律的研究。

美学原理不仅关注人们对美的认知和评价,还关注人们对美的创造和表现。

美学原理研究的内容包括美的表现形式、美的创作方法、美的表现手段等。

通过对美的创造和表现的规律进行研究,美学原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美的产生和表现过程,促进美的创作和表现的发展。

再次,美学原理是对美的价值和作用的规律的研究。

美学原理不仅关注美的认知和评价,还关注美的价值和作用。

美学原理研究的内容包括美的价值取向、美的作用影响等。

通过对美的价值和作用的规律进行研究,美学原理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美的重要性和作用,促进美的价值和作用的实现和发挥。

最后,美学原理是对美的历史和发展的规律的研究。

美学原理不仅关注美的认知和评价,还关注美的创造和表现,以及美的价值和作用。

美学原理研究的内容包括美的历史渊源、美的发展演变等。

通过对美的历史和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美学原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美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促进美的传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美学原理是对美的认知和评价的规律、对美的创造和表现的规律、对美的价值和作用的规律、以及对美的历史和发展的规律的研究。

美学原理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促进美的创作和表现的发展,实现美的价值和作用,传承和发展美的历史和文化。

因此,美学原理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美学原理叶朗

美学原理叶朗

美学原理叶朗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及其规律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里,有很多学者提出了各自的美学原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叶朗所提出的美学原理。

叶朗在其《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六个美学原理,包括美的主客性、美的形式、美的审美感受、美的表现、美的风格和美的价值。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这六个原理的具体内容。

首先是美的主客性。

叶朗认为,美并不是一个客观存在或者普适规律,而是涉及到一个主客之间的互动过程。

美的产生与体验需要主体及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与客体的特性、形式等密切相关。

这个主客之间的互动是美的存在的基础。

其次是美的形式。

美是一种精神的、无物质基础的东西,表现为各种形式,如艺术、文学、音乐、舞蹈等。

为了表现和传达美,艺术家和作者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去展现,形式既是传达手段,也是美的本身。

第三个原理是美的审美感受。

审美感受是指在欣赏艺术作品或物质事物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这种体验可以是美感,也可以是其他感受,如幸福、恐惧、悲伤等。

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感受差异很大,这个原因也在于每个人的生命体验和文化背景不同。

第四个原理是美的表现。

美的表现通常是指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美的感受和美的本质。

美的表现有很多方式,包括绘画、音乐、戏剧、文学作品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等等。

同时,表达美的不仅是艺术创作者,更包括了观众和读者。

第五个原理是美的风格。

美的风格是指各种艺术作品中独特的风格特征,如印象派的点彩画法、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图法等。

这些风格特征在不同的艺术作品中具有独特的表现。

风格的存在不仅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魅力,而且有时也成为了某个艺术流派或者代表作品的标志。

最后一个原理是美的价值。

美的价值是指美对人类生活、精神世界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美所包含的内涵、哲学意义以及文化背景,都是美术、文学、音乐等艺术作品及其价值的一部分。

同时,美艺术作品作为文化遗产,也有其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价值。

以上就是叶朗提出的六个美学原理,它们很好地阐释了美的主客性、形式、审美感受、表现、风格以及价值等各个方面。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绪论1、美学学科的名称,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的,但不能说,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鲍姆加通开始的。

2、中国美学的历史有三个黄金时代:(一)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代表人物:@ 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

①,道,气,象。

审美客体并不是孤立的有限的象,象必须体现道,体现气,才能成为审美对象。

②,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原则,以虚带实,以实带虚。

③,味,是审美享受,提倡“恬淡为上,胜而不美”,“无味也是一种美,是最高的味—平淡”。

妙,是老子第一次提出,体现道的无规定性无限性的一面。

④,涤除玄鉴说,把观照作为认识的最高目的,要求人们排除主观欲念和主观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

@ 孔子开创了儒家美学的传统。

①,提出了艺术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②,“兴、观、群、怨”说,核心是和谐。

③,“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对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作为人的一种道德的象征。

@ 《易传》是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儒家经典。

@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家美学的传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①,崇尚三玄:《老子》《庄子》《易》②,不再强调艺术的政教实用功能,开始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

③,美学范畴:风骨,隐秀,神思。

代表人物:唐代思想家柳宗元提出“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三)清代前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

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时期。

代表人物:①,王夫之②,叶燮《原诗》石涛《画语录》3、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一)近代: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

其中在学术上成就最大的是王国维。

蔡元培大力提倡美育和艺术教育。

(二)现代:朱光潜和宗白华、丰子恺。

朱光潜对西方美学和中国美学都有精深的研究,代表著作《谈美》《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西方美学史》。

宗白华美学思想的立足点是中国哲学。

(三)当代:两次美学热潮。

第一次,就是50年代到60年代出现的一场美学大讨论。

第二次美学热潮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一、填空1.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美学之父”是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

3.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

4.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对现实美、生活美的研究。

5.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

6.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的一篇系统地论美的著作,用的是对话的形式。

7.荷迦兹著有《美的分析》,提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

8.墨子在《墨子》中提出“万民之利”才是美的标准。

9.孟子在《孟子·尽心》中提出“充实之谓美”。

10.各种理想的形成都是根源于实践,而政治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更为直接。

11.形式美的主要法则有:单纯齐一,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

12.调和与对比反映了矛盾的两种状态。

调和是在差异中趋向于“同”(一致),对比是在差异中倾向于“异”(对立)。

13.构成节奏有两个重要关系:一是时间关系,指运动过程;一是力的关系,指强弱的变化。

14.和谐是多样统一。

15.传神在艺术中主要是指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也包括为花鸟鱼虫传神。

16.亚里士多德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取的方式不同”,在《诗学》中认为摹仿现实的艺术分为史诗、悲剧、喜剧。

17.克罗齐根本否认艺术的分类,认为一切艺术都是“直觉表现”,都是心灵创造的同一事实,并没有审美上的界限。

18.工艺品的美,就在于以实用造型、色彩和线条来表现或烘托出一定的情绪、气氛、格调、趣味。

19.文学的美是借助语言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或意境,深刻反映生活或丰富的情感。

20.优美的特点,即“和谐”,指美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状态。

21.朗加纳斯从修辞学的角度,在《论崇高》中最早使用“崇高”这一范畴。

22.博克认为人的所有情感可以归结为两大类,这就是自我保全和相互交往。

23.黑格尔从矛盾冲突出发来研究悲剧,认为悲剧不是个人的偶然的原因造成的,悲剧的根源和基础是两种实体性伦理力量的冲突。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整理人:刘博1.美学的研究对象:美的问题,审美经验、审美意识问题,艺术问题2.美学学科的确立:1735年鲍姆嘉通发表《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1750年他正式出版《美学》第一卷,标志着美学学科的正式确立3.古代美学思想的出现与文艺关系密切。

中国:《乐记》:和而不同顾恺之:绘画以形写神西方:最初的美学思想散见于《文艺对话集》(柏拉图)、《诗学》、《修辞学》(亚里士多德)4.美是一种感受性很强的体验,离开人的感性体验,它就不存在了。

如:动物不能感受到美人在心情好的时候和心情差的时候,对美的感受截然不同。

5.美学学科的发展现状年轻化:古老的学问,年轻的学科。

(作为独立的学科在近代才正式确立)多元化:流派纷呈,没有建立完整统一的体系6.自然美(1)自然美客观自然界中自然物的美(2)自然美产生于“自然的人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对自然的支配、改造,并使之为“我”所用的关系。

【1】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之前,自然对人类“为我所用”的关系并不存在。

【2】人类诞生之初,“为我所用”的关系也并为形成,那时候,人是自然界的奴隶。

【3】通过劳动实践活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逐渐产生了日益密切、广泛的关系。

原来与人类无关或对人类有害的自然物,转而成为与人类有关或对人类有益的了。

自然变成了“为我所用”的自然,打上了人的本质力量的烙印,具备了能使人从中观照自我力量的审美特点。

(3)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到自然物上的社会实践,是构成自然美的决定因素,而自然物自身的某些属性,如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以及结构形式的属性等,构成自然事物美的物质条件。

(4)“自然的人化”的形式与自然美的形态1、“自然的人化”,指经过人类实践,自然与人的关系发生了整体性的根本变化:它对人有害的内容已消失,以其感性形式吸引人。

2、“自然的人化”存在三种基本形式:A 自然物打上了人类实践活动的烙印,使人们得以从中直观自身。

B自然物作为人类可亲的生活环境而具有“人化”的意义,从而获得审美价值。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笔记美学原理是研究艺术和审美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

它探讨艺术中的美的特征、美的产生原因以及审美作用等问题。

下面是对美学原理的一些笔记:美学原理的基本观点1. 客观性原则:美的存在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体的主观感受,而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有些美是客观存在的,无论任何人看到都会觉得美。

2. 相对性原则:美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因人而异。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喜好,所以美是主观的。

3. 普遍性原则:美是共同的、普遍的,与时间、空间无关。

虽然不同的文化产生了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形式,但美的特性在人类文化中是普遍存在的。

4. 内在性原则:美是艺术作品内在的特征,在作品本身就能体现出来。

作品的构图、色彩、表现力等因素都是决定美的因素。

美学原理的要素1. 视觉要素:色彩、形状、线条、光影等视觉元素是艺术中产生美的重要要素。

人们对于色彩的喜好和视觉元素的组合方式都会影响对于作品美的评判。

2. 感知要素:审美行为离不开感知,人们通过感知作品的形象、情感体验等来对作品产生美的评价。

3. 反思要素:美的产生需要人们进行反思和思考。

审美的时候,人们不仅仅是感知作品,还要对作品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形成对作品美的评价。

4. 表达要素:艺术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能够引起人们共鸣和认同。

通过艺术表达,艺术家能够传递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触动观众的内心。

美学原理的审美标准1. 协调统一:作品应该有整体性和协调性,不同的部分之间应该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 创新与传统:作品既要有创新,又要有传统的基础,要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认同。

3. 符号与意义:作品中的符号要能够传达出具体的意义和信息,观众能够从中获得理解和启发。

4. 真实与虚构:作品应该能够反映现实生活,同时也可以通过虚构的方式展现出更高的艺术境界。

美学原理的审美作用1. 情感体验:艺术作品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给人以愉悦、激动、感动等情感体验。

2. 人文关怀:艺术作品能够表达人文关怀和人性思考,引发观众对于人类存在和价值的思考。

美学原理如何理解人的美

美学原理如何理解人的美

美学原理如何理解人的美
对于人的美,美学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 形体美- 人体的整体形体比例匀称、线条流畅美观,体现了形体的和谐之美。

2. 表情美- 面部五官的特征组合,以及面部表情的变化,反映内心思想情感,体现精神之美。

3. temperament美- 个性、气质、风度等内在品质的吸引力,体现人的整体气质之美。

4. 智能美- 智力、才华、学识令人赏识、仰慕。

体现智力之美。

5. 道德美德美- 具备道德规范、价值理想和高尚情操,体现人的道德之美。

6. 生活艺术美- 生活方式、言谈举止所展现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感染力。

7. 劳动美- 劳动过程中体现的积极向上精神面貌。

8. 人的美是内外兼备的统一体,需要从整体上把握人的全面发展。

综合来看,人的美是形体、精神、智力、品质的和谐统一。

美学原理生活中体会与感悟

美学原理生活中体会与感悟

美学原理生活中体会与感悟美学原理美学是研究艺术和审美现象的学科,它探讨了美感、审美价值和艺术创作的本质。

美学原理是指在审美领域中所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原则,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也可以指导我们进行艺术创作。

1. 美感美感是指人们对于事物的感官体验,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在审美领域中,美感通常指人们对于艺术作品所产生的愉悦感受。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物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美感体验,这与个人的文化背景、经验、情感和认知有关。

2. 审美价值审美价值是指人们对于艺术作品所赋予的价值,包括其表现力、情感表达、技巧水平等方面。

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可能会有不同的审美价值标准,例如音乐作品需要具备旋律优美、节奏协调等特点;绘画作品需要具备色彩搭配合理、构图完整等特点。

3. 艺术创作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通过自身的创造力和技巧,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体验表达出来的过程。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需要遵循美学原理,从而使其作品具备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性。

4. 美学原理4.1 美学原则美学原则是指在审美领域中所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律,这些规律包括对称、平衡、比例、节奏等。

对称是指事物左右两侧相似或相等;平衡是指事物各部分之间保持平衡关系;比例是指事物各部分之间大小关系的协调;节奏是指事物各部分之间时间关系的协调。

4.2 色彩搭配色彩搭配是指在绘画、设计等领域中所采用的不同颜色之间的组合方式。

不同颜色之间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效果,例如红色通常被认为具有热情、活力等特点;蓝色则被认为具有安静、冷静等特点。

4.3 构图构图是指在绘画、摄影等领域中所采用的事物排列方式。

构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视觉效果和审美价值,一个好的构图可以使作品更加有吸引力。

生活中体会与感悟美学原理不仅仅应用于艺术领域,也可以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

在家居装修中,我们可以根据对称、平衡等原则来布置家具和摆放装饰品;在服装搭配中,我们可以根据色彩搭配原理来选择服装颜色和款式;在拍照时,我们可以采用构图原理来创造出更具艺术感的照片。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第一章美学的基本概念:1 、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登。

2 、1735年,鲍姆嘉登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3 、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正式以“埃斯特惕卡”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

从而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学》一书的书名音译为“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就是“感性学”的意思。

)4 、鲍姆嘉登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从不同的学科加以研究,研究知,即理性认识的学科是逻辑学;研究意志的学科是伦理学;而情,即对所谓“混乱的”感性认识加以研究,并最终用“埃斯物惕卡”来命名这门学科,即今天人们所说的美学。

5 、美学的学科性质: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许多人文学科有着多方面的联系。

它包括哲学、文艺学、心理学、论理学等等。

⑵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⑶美学要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论态度为前提,因此,美学从根本上畜产品久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人的审美价值态度是什么:是一个人对审美价值认为的理性认识)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6 、美学的诞生:1750年(单选)7 、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再由美学思想发展为独立的美学学科。

(多选)8 、原始审美意识的标志: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

如:许家窑人的石球(单选)人与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能否制造工具。

原始人利用现成的石块加以砍削凿磨,由此产生一种惊奇感和喜悦感,这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

9 、审美意识的形成:早在无文字可考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已有了审美意识。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例如:石器的造型;审美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彩陶上的纹饰显现及岩壁上的绘画显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原理作业(复习题)
1、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什么关系?50、51页,两点。

2、自由创造这种特性为什么是最珍贵的?53页,三点。

3、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6
4、65页
4、怎样理解美和丑的辩证关系?70---72页
5、美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说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1)从78页开始。

(2) 78页中间一段中。

6、社会美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人物形象的美侧重于内容?(1)100页,104页,两点。

(2)104-----106页。

7、自然美的根源是什么?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美是否已经存在?(1)自然美的根源是社会实践。

(2)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界是自在之物,无所谓美丑,因为自然的美丑对人才有意义。

一方面一切自然不能自觉为美,另一方面没有人类便没有把自然作为关照对象的主体存在,所以那时自然美是不存在的。

人类社会出现之后,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实践把人类和自然联系在一起,自然美才得以产生和发展、扩大。

8、自然美在审美中有什么积极意义?
自然美的审美意义是多重的。

社会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美的审美需求越强烈,越从功利的人向审美的人转化。

例如现代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大大加强了,各国都纷纷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并将许多著名的自然美景点列为人类文化遗产,如我国的黄山、张家界等。

对自然美的欣赏有着独特的情趣。

自然美的审美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欣赏祖国大自然的美,可以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2)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够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自然美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高尚情操
(4)对自然美的欣赏,还能够开阔人的视野,增长人的知识
9、什么是形式美?怎样理解形式美的根源及其相对独立性?
(1)136页
(2)形式美的根源是社会实践。

因为形式美的法则是人们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对现实中许多美的事物的形式特征的概括和总结。

形式美体现了人的自由创造的事物的外部形式,是人们对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美的事物的外部特征的高度概括和自觉运用的结果。

所以说形式美的根源是生活实践。

形势美有相对独立性。

它不是具体的美的客观事物的形式,他不直接具体的美的内容。

它是依靠形式本身引起人的美感的,实在任命长期的审美实践和创造美的实践过程中高度抽象概括出来的形式特征。

他远离了美的具体内容,形成了形式本身的特定抽象意义。

10、从艺术美的内容看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但艺术作为审美对象为什么又是客观的?
因为客观的现实生活是艺术家进行创造的前提、基础。

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创作素材都来自现实生活。

现实生活是艺术家创造性想象活动的土壤,现实生活孕育了艺术家的激情,而且现实生活推动艺术家技巧的发展。

离开了现实生活,艺术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艺术创造,不可能有艺术美。

所以,我们说艺术美作为审美对象,它是客观的。

11、什么是意境?怎样理解意境中情与景的关系?
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美的境界,意境中情与景的关系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

情是主观范畴,景是客观范畴,景是产生情的基础,情是由特定生活条件下的景物所引起的;情在意境中是主导,意境中的景是在特定情感支配下,经过艺术家提炼取舍所创造的。

见景生情,再缘情取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相互作用,互为前提,最终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12、什么是传神?怎样理解神和形的辨证关系?在传神中怎样体现主
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统一?
传神是指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表现内在精神,把对象的本质特征与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体现艺术家的创造,是艺术中的一种美的境界。

传神中的型与神是辨证统一的。

形似是基础,神似是形似的升华。

形指人物的外部特征,神指人的内在精神。

没有形作为基础,神就无所寄托,而有形无神,仅仅形似,则是模仿,谈不上创造,只有达到了神似,表现出人物的内在精神,才能表现为创造,才能称为美。

传神中的“神”实际上是艺术家所理解的和经过情感体验的“神”,传神的作品中既反映了对象的本质特征,也表现了艺术家的爱憎和审美评价,两者有机地统一于形象之中,也就体现了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统一。

13、艺术为什么要分类?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因为寻找和发现各门艺术反映现实的特殊规律,自觉地掌握它们、认识它们,对于促进艺术的发展、繁荣艺术的百花园地有特殊意义,违背各门艺术固有的审美特性,违背各门艺术发展的特殊规律,都会导致创作的失败,所以艺术要分类。

艺术的分类标准是:作品的再现与表现的侧重和所用的物质手段的不同。

根据这一标准,艺术可分为:再现的艺术、表现的艺术和语言的艺术。

再现艺术有雕塑、绘画、摄影、戏剧、电影等;表现艺术有工艺、建筑、书法、音乐舞蹈等。

语言艺术有文学等。

14、优美与崇高的特点是什么?你对其有什么看法?
(1)优美的特点是:美处于矛盾相对统一和平衡状态,在形式上的特征表现为柔媚、和谐、安静与秀雅的美。

如风和日丽、鸟语花香、莺歌燕舞或是山明水秀、波平如镜、倒影清澈的自然景色等,这些景色都是优美。

从美感上看,优美给人以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

从根本上说,优美体现了作为实践的主体与客体处于相对统一的状态,使人产生和谐与愉悦的美感。

崇高的特点是: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中,具有压倒一切的力量和强劲的气势。

在形式上表现为粗犷激荡、刚劲雄伟的特征。

从美感上看,它给人以惊心动魄、激奋昂扬的审美感受。

从根本上说,崇高体现了实践的主体与客体处于激烈矛盾状态所显示的伟大精神和力量。

(2)优美与崇高是美的两种类型,在本质上都是人的自由创造的生动显现,但是,它们在表现特征和给人的美感方面有显著区别。

15、什么是悲剧?悲剧的本质何在?
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的美。

悲剧的本质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悲剧的特征是通过社会上新旧力量的矛盾冲突,显示新生力量与旧势力的抗争。

在严重的实际斗争中显示出先进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

在这里,悲剧是一个美学范畴,而不是戏剧的种类。

16、“寓庄于谐”为什么是喜剧艺术的本质?
生活中的喜剧的本质决定了喜剧艺术的本质。

首先,一切艺术的
源泉都是生活,喜剧艺术反映的是生活中的喜剧,喜剧作品是艺术家对生活中的喜剧进行提炼、集中和能动反映的结果。

其次,生活中的喜剧的本质是:在倒错、乖讹、自相矛盾的形式中显示生活的本质。

生活喜剧中的丑角都是用一种假象把自己的丑的本质掩盖起来,产生自相矛盾、乖讹的可笑形式。

生活中的这种喜剧本质和特点反映在喜剧艺术中就是“寓庄于谐”,即用诙谐可笑的形式表现严肃深刻的思想内容。

艺术家必须按照生活喜剧本来的特点进行再现和表现,才能产生喜剧效果,产生优秀的喜剧作品。

所以,“寓庄于谐”是喜剧的本质。

17、喜剧中讽刺与幽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两者的联系在于:(1)两者都是喜剧艺术的表现手段,在喜剧艺术中结合使用,互补长短。

(2)两者都有寓庄于谐的特点。

(3)两者能起到相同或相近的社会效果。

(在笑声中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两者的区别在于:(1)讽刺反映的是生活中的否定现象;幽默既可以反映生活中的否定现象,也可以反映生活中的肯定现象。

(2)讽刺比幽默更辛辣、严厉,幽默比讽刺更轻松、温和。

(3)讽刺产生的效果是尖刻、嘲讽的笑;幽默产生的效果是会心的微笑、同情的苦笑或戏弄的讥笑。

(4)讽刺多用于揭露批判和严厉的批评;幽默多用于歌颂、愉快的取笑和轻松的批评。

18、什么是美感?美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1)271页(2)27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