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益气,升阳祛湿的方剂—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脾虚湿热型HPAG临床观察演示稿件
四联疗法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和安 全性,是临床治疗HPAG的主要 方法之一。
联合治疗理论基础
升阳益胃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脾 虚湿热型HPAG是基于中医和西医的 理论基础,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 优势互补。
联合治疗可降低单一疗法的药物副作 用,提高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是治 疗脾虚湿热型HPAG的理想方法之一 。
HPAG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03
分析升阳益胃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脾虚湿热型
HPAG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02
CATALOGUE
升阳益胃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理论基 础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机制
升阳益胃汤加减是中医传统 方剂,具有健脾和胃、清热 利湿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脾
虚湿热型疾病。
该方剂通过调节脾胃功能, 改善消化系统环境,增强机 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目
升阳益胃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能够降 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耐 受性和依ຫໍສະໝຸດ Baidu性。
临床应用前景
升阳益胃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 疗脾虚湿热型HPAG具有安全、 有效的优势,为临床治疗该病提
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该治疗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应用,尤其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
和广大患者。
未来可进一步研究升阳益胃汤加 减联合四联疗法的机制和长期疗 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和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前后效果评价量表进行评价,评价量表包括主要指 标和次要指标,分数越高,疗效越好。
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
出自《内外伤辨惑论》。
主治“脾胃之虚,倦怠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乃阳气不升故也。”
症见倦怠嗜卧,四肢乏力,正当秋燥令行,湿热稍退,体重节痛,口苦口干,不欲食,饮食不化,大便不调,小便频数,兼见肺病,微微恶寒,悒悒不乐,面色不和,脉缓,舌淡,苔厚腻。盖因脾阳虚弱不能胜湿,湿邪重故感到体重节痛,四肢乏力;中焦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传化失宜,故不欲食,饮食不化,二便不调;土不生金,母病及子,故肺卫不固而微微恶寒;阳气不得升,故惨惨不乐,面色不和。
组成
黄芪(30克)半夏(15克)人参(15克)炙甘草(15克)独活(9克)防风(9克)白芍药(9克)羌活(9克)橘皮(6克)茯苓(5克)柴胡(5克)泽泻(5克)白术(5克)黄连(1.5克)主治
一、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
二、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
三、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乃阳气不升也。(肺之脾胃虚病)
方义:
1.六君子:助阳益胃,补脾胃之上药也。加黄芪,以补肺而固;芍药,以敛阴而调荣;羌活、独活、防风、柴胡,以除湿痛而升清阳;茯苓、泽泻,以泻湿热而降浊阴。少佐黄连,以退阴火。
⒉补中有散,发中有收,使气足阳升,则正旺而邪服矣。
方解
升阳益胃汤重用黄芪,并配伍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养胃;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湿;半夏、陈皮、茯苓、泽泻、
黄连除湿清热;白芍养血和营。适用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湿郁生热之证。
高建忠老师解读东垣(22)——升阳益胃汤(中)
高建忠老师解读东垣(22)——升阳益胃汤(中)
2022.9.17
百日筑基第四十四天
光禄杨立之,元气素弱,饮食难化,泄泻不已,小便短少,洒淅恶寒,体重节痛。
——《薛立斋医案》
元气素弱饮食难化,泄泻不已,小便短少。这似乎是脾胃不足的一组症状。而洒淅恶寒体重节痛,这一组症状应该是李东垣笔下说的肺病的症状。
余以为脾肺虚,用升阳益胃汤而痊。大凡泄泻服分利调补等剂不应者,此肝木郁于脾土,必用升阳益胃之剂,庶能保生。
脾肺虚大约就是李东垣所说的肺之脾胃虚。肝木郁于脾土,这里薛立斋还是用脏腑辨证的理论去解读他使用升阳益胃汤的。升阳益胃汤里面,羌活独活防风柴胡这一组风药,在李东垣笔下它属于升清阳、升脾气的,在薛立斋是把解读为畅达肝气,治疗木郁的。
我为什么要聊这则医案呢,主要是想让大家注意到使用升阳益胃汤的辨证眼目,有一个辨证眼目就是洒淅恶寒、体重节痛这组肺表的表现,当然还有一组表现就是湿热见证。
在临床上,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脾胃不足的病人,是否兼有肺表见症,如果有,可能并不是单纯脾胃的病症,而往往是肺之脾胃虚的病症。
[升阳益胃汤]
黄芪(二两) 半夏人参甘草(炙,以上各一两)
独活防风白芍药羌活(以上各五钱)
橘皮(四钱) 茯苓柴胡泽泻白术(以上各三钱)
黄连(一钱)
- -《内外伤辨惑论.肺之脾胃虚方》
[从药类法象分析]
湿化成类:黄芪人参炙甘草白术橘皮半夏
燥降收类:白芍茯苓泽泻
风升生类:防风羌活独活柴胡
寒沉藏类:黄连
整个方剂的组成是以湿化成类的药物为主组成益胃这么一个药组。再用风升生类的药物配伍燥降收类以及寒沉藏类的药物,在升阳的基础上佐以降浊。用风升生类来升阳,用燥降收和寒沉藏来降浊。整个方剂的组成是立足于中焦脾胃,重在恢复气机的升降出入。
升阳益胃汤治疗疑难病五则
升阳益胃汤治疗疑难病五则
作者/金友、邹淑芳
编辑/张亚娟⊙ 校对/战士
I导读:作者治疗湿热交阻,膜原不清的变应性亚败血症;湿毒内蕴、气阴两伤的白塞氏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脾胃不和的胃肠激惹综合征;湿浊内蕴,肺脾肾俱损伤的慢性炎氮质血症;慢性萎缩性胃炎和其它慢性病用了同一张方子治愈,即升阳益胃汤。小编不得不感慨中医学异病同治之妙啊~
升阳益胃汤治疗疑难病五则
升阳益胃汤系李东垣方,由黄芪、半夏、人参、炙甘草、白芍、防风、羌活、独活、橘皮、茯苓、泽泻、柴胡、白术、黄连、生姜、大枣所组成,原方意在用于“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升阳益胃,名之升阳益味汤。”笔者积二十余年临床经验,常用于湿热交阻,膜原不清的变应性亚败血症,湿毒内蕴、气阴两伤的白塞氏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脾胃不和的胃肠激惹综合征,湿浊内蕴,肺脾肾俱损伤的慢性炎氮质血症,及慢性萎缩性胃炎和其它慢性病,现例举如下:
变应性亚败血症
狄某、女、15岁、学生、汉族,1979年5月8日就诊,主诉发烧、关节痛伴有皮疹50余天,于50天前无明显诱因的突然出现发热寒战,周身不适,恶心欲吐,皮肤出现荨麻疹样风团,当地用氯化钙、强地松、氯霉素治疗不见好转,一周后出现周身关节痛、心悸、气短、体力不支,体温在38°〜39°C之间,在县医院按风湿治疗无效,来我院求治。入院后经系统检查诊断为变应性亚败血症,中医辨证属风湿入络、气阴两伤、湿毒内蕴,投升阳益胃汤加减,药用黄芪25克、半
【升阳益胃汤:升清阳、健脾胃、祛痰湿、清湿热】
【升阳益胃汤:升清阳、健脾胃、祛痰湿、清湿热】
《脾胃论》肺之脾胃虚论
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沥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当升阳益胃,名之曰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
黄芪二两、半夏汤洗,脉涩者宜用、人参去芦、甘草炙各一两;
防风以辛温泻之、白芍、羌活、独活各五钱;
橘皮连瓤四钱、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泽泻不淋勿用、柴胡、白术各三钱;黄连二钱。
何故秋旺用人参、白术、芍药之类反补肺,为脾胃虚则肺最受病,故因时而补,易为力上咀。每服三钱,生姜五片,枣二枚,去核,水一盏,同煎至二盏,去渣,温服,早饭、午饭之间服之。禁忌如前。其药渐加至五钱止。服药后,如小便罢而病加增剧,是不宜利小便,当少去茯苓、泽泻。
若喜食,初一二日不可饱食,恐胃再伤,以药力尚少,胃气不得转运升发也。须薄滋味之食,或美食,助其药力,益升浮之气,而滋其胃气也,慎不可淡食,以损药力,而助邪气之降沉也。可以小役形体,使胃与药得转运升发,慎勿大劳役,使复伤。若脾胃得安静尤佳。若胃气少觉强壮,少食果,以助谷药之力。经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者也。
君臣佐使法
《至真要大论》云∶有毒无毒,所治为主。主病者为君,佐君者为臣,应臣者为使。一法,力大者为君。凡药之所用,皆以气味为主,补泻在味,随时换气。气薄者,为阳中之阴,气浓者,为阳中之阳;味薄者,为阴中之阳,味浓者,为阴中之阴。辛、甘、淡中热者,为阳中之阳,辛、甘、淡中寒者,为阳中之阴;酸、苦咸之寒者,为阴中之阴,酸、苦、咸之热者,为阴中之阳。夫辛、甘、淡、酸、苦、
2,升阳益胃汤之悟
2,升阳益胃汤之悟
方歌:
升阳益胃参术芪,黄连半夏草陈皮,
苓泻防风羌独活,柴胡白芍姜枣随。
组成:
黄耆60克,半夏(汤洗,脉涩者用),人参(去芦),甘草(炙)各30克,
独活,防风,白芍药,羌活各15克,橘皮12克,
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柴胡,泽泻(不淋勿用),白术各9克,
黄连3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9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早饭、午饭之间温服。
方解:升阳益胃汤重用黄芪,并配伍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养胃;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湿;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白芍养血和营。适用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湿郁生热之证。
主治:脾胃虚弱,湿热滞留中焦,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肿,口苦舌干,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小便颊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者。
方论:方中人参、黄耆、白术、甘草补益脾胃之气;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湿;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之功。(上述文字来自网络。)
《内外伤辨》原文:
肺之脾胃虚方
脾胃虚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干舌干,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欲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
当升阳益气,名之曰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
黄芪(二两),半夏(洗,此一味脉涩者用),人参(去芦),甘草(炙,以上各一两),独活,防风(以秋旺,故以辛温泻之),白芍药(何故秋旺用人参白术芍药之类反补肺,为脾胃虚则肺最受邪,故因时而补,易为力也。),羌活(以上各五钱),橘皮(四钱),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柴胡,泽泻(不淋勿用),白术(以上各三钱),黄连(一钱)。
【程丑夫:升阳益胃汤-辨治气虚湿热型病理性疲劳】
【程丑夫:升阳益胃汤-辨治气虚湿热型病理性疲劳】
湖南中医药大学杨涛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程丑夫教授系国家级名中医,临证40余载,对内科诸疑难杂症积验颇丰。笔者有幸侍诊2年来,亲睹程师运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气虚湿热型病理性疲劳诸多验案,疗效甚佳。现将跟诊体悟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目前,临床将疲劳分为生理性疲劳和病理性疲劳。生理性疲劳一般由劳累、运动剧烈、不科学减肥、睡眠不足等原因引起,常可通过休息而得到缓解;病理性疲劳还可分为两类:一类可伴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甚至恶性肿瘤,另一类即慢性疲劳综合征,病理性疲劳通过休息不能缓解。现代医学已从早期侧重运动性疲劳渐至对疾病性疲劳和医疗型疲劳的重视,从早期将其作为一维概念发展为多维概念,如总体疲劳、躯体疲劳、活力减退、动机下降、精神(认知)疲劳。中医学本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原则,在消除症状、改善疾病预后等方面有其独特优势。
程师临床发现,大多数慢性疾病都以疲劳为主要表现或就诊首症,病理性疲劳主要为形体消瘦、疲乏无力、精神倦怠、食欲不振、少气懒言等慢性虚衰表现,常因元气耗损之虚与情志因素的影响所致,可单独出现,多表现于各慢性疾病迁延过程,故将其归于“虚劳”范畴。《灵枢●五味》有“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为后天之本,故李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程师认为,现代人因社会竞争激烈及世事无常,导致性情浮躁,情志常忧忿抑郁,忧郁过度则伤脾,脾胃损伤则气无所化,脾虚则气虚;饱饥无常,易损脾胃后天之本,偏嗜辛辣厚味,易湿困脾
升阳益胃汤
黄耆60克半夏(汤洗,脉涩者用)人参(去芦)甘草(炙)各30克独活防
风白芍药羌活各15克橘皮12克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柴胡泽泻(不淋
勿用)白术各9克黄连3克
治脾胃虚弱,湿热滞留中焦,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肿,口苦舌干,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小便颊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者
每服9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方中人参、黄耆、白术、甘草补益脾胃之气;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温;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之功。
百科:黄芪(30克)半夏(15克)人参(15克)炙甘草(15克)独活(9克)防风(9克)白芍药(9克)羌活(9克)橘皮(6克)茯苓(5克)柴胡(5克)泽泻(5克)白术(5克)黄连(克)
一.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
二..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
三.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乃阳气不升也。
归经:足太阴阳明药也
方义:1.六君子:助阳益胃,补脾胃之上药也。加黄耆,以补肺而固;芍药,以敛阴而调荣;羌活、独活、防风、柴胡,以除湿痛而升清阳;茯苓、泽泻,以泻湿热而降浊阴。少佐黄连,以退阴火。
⒉补中有散,发中有收,使气足阳升,则正旺而邪服矣。
方解:升阳益胃汤重用黄芪,并配伍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养胃;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湿;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白芍养血和营。适用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湿郁生热之证。
升阳益胃汤-临床医案
升阳益胃汤-临床医案
展开全文
升阳益胃汤为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李东垣所制订的方剂,该方由六君子汤加羌独活、防风、柴胡、黄芪、白芍、黄连、泽泻、茯苓组成,全方有补有通,升降相得,清温并施。笔者在临床凡遇具有脾胃消化功能障碍者,只要其病机相同,不论其病位在肝、肺、肾、膀胱、冲任等部之疾病,均以本方辨证治疗,皆可收到良效,足见异病同治之妙。兹介绍验案五则如下。
1.急性肺炎
罗××,女,57岁。发热,咳嗽,咯铁锈色痰液半月,X光摄片诊断为“右下肺炎”。经西药抗菌素治疗后体温渐降,咳嗽亦减,但感神疲乏力,口苦纳呆,大便稀溏夹带血丝粘液,舌苔淡黄,脉濡数。肺部听诊:右下肺闻及湿罗音,大便常规:稀黄粘夹带红色便,红血球(+),脓细胞0~2,不消化食物(+)。此系肺炎外感热病未瘥,肺经郁热移于大肠,灼伤肠络则血下溢也,加之热病后肺阴耗伤,子令母虚,脾气亦损,中气下陷,升降无权,姑拟升阳益胃汤去羌独活,党参易沙参15g,加血余炭12g,槐花炭15g。7剂后腹痛便血即止,咳嗽咯血亦减,体温正常。二诊去血余炭、槐花炭,加麦冬10g,枇杷叶10g,随证加减调治月余,肺部听诊,罗音消失。摄片:肺部炎症吸收,诸症俱瘥。
按:急性肺炎继发便血,诚乃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移热于大肠,今以肠胃症状突出,盖肺病及脾,子令母虚,而致脾气下陷,升降失衡,故以培土生金加血余炭、槐花炭而症获转机。
2.急性黄疸性肝炎
刘××,男,24岁。因急性黄疸性肝炎住院治疗,20多天后,出现胃部胀痛不适,进食少,黄疸消退,肝功正常,但大便由黄变黑,隐血试验(++++)。辨证乃肝炎后肝旺脾虚,湿热不清,木旺侮土,热伤肠络而下血。拟用升阳益胃汤去羌独活,加青木香6g,乌贼骨20g,大贝母10g,重用白芍20g,甘草6g。7剂后,黑便转黄,胃胀痛消
东垣名方——升阳益胃汤
东垣名方——升阳益胃汤
中医书友会第1919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升阳益胃汤是东垣名方,全方14味药,既有补药,又有风药,又有利湿、燥湿,理气诸味,应用范围一定很大。本文我汇编了两篇文章,学习一下升阳益胃汤的应用方法。(编辑/王超)
升阳益胃汤临床运用体会
作者/杨登全、庞东升
升阳益胃汤出自《脾胃论》,系东垣为治湿热余邪困阻脾胃,脾胃虚弱失其升降而创立的一首著名方剂。由黄芪、半夏、人参、炙甘草、白芍、防风、羌活、独活、陈皮、茯苓、泽泻、柴胡、白术、黄连十四味药物组成。具有益气升阳、燥湿健脾等功效。笔者在临床上凡具符合该方病机的病证,用此方随意加减治疗,均收到满意疗效,兹列举如下。
•湿热痹
张XX,男,45岁。1986年9月25日诊。
患者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反复发作4年,近一年来,双膝关节屈伸困难,每逢气候变化则疼痛钻骨,辗转不安,严重时步履不稳,需人搀扶。
现症:患者面黄消瘦,精神倦怠;双膝关节轻度浮肿,冷敷则舒;双下肢行走乏力,头晕口苦,饮食纳呆,懒言思睡,小便略黄,大便稀溏,舌淡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清阳不升,湿热下注。
拟升阳益胃汤化裁:黄芪、泡参、茯苓、白芍、牛膝、银花藤各30克,独活、白术、防己各15克,半夏、柴胡、全虫各10克,黄连、炙甘草各8克。
2剂后双膝关节疼痛显著减轻,饮食略增,大便成形。
守方加红花10克,1日1剂,半月后全身关节疼痛消失,膝关节浮肿消除,行走自如。遂改用成药补中益气丸调理月余。随访至今,
未有复发。
体会:本病系源于脾胃虚弱,日久经脉失濡,络脉空虚,湿热之邪流窜经络,阻遏阳气,致中虚气馁,营卫不利而致痹。升阳益胃汤扶正祛邪,升阳燥湿,加全虫钻透捜剔之功,重用牛膝强筋通络,且引诸药直达病所。防己易防风增强消肿祛湿之效,忍冬藤、红花通阳活血。诸药合用,持治以恒,清阳得升、湿热即除,故四年之疾霍然而愈。
升阳益胃汤
用本方加减:黄芪50g、党参10g,泽泻10g,丹参10g,莪术10g,焦山楂10g,白术6g,陈皮6g,独活6g, 白芍6g,黄连6g,茯苓20g,枳壳15g,蒲公英15g,鸡内金8g,每剂煎取200ml,分3次早、晚服完。病情重可分 为4-5次服完。日服3次。轻度萎缩性胃炎者50-60剂,中度者60-70剂,重度者70-90剂。较长时间服药者每周可 停服1日。治疗萎缩性胃炎192例,男146例,女46例;年龄25-60岁,30-50岁142例,占73.5%,平均46岁;病程 在3-20年,5-10年占75%。结果:基本治愈121例,占63.02%;好转61例,占31.77%;无效10例,占5.21%。
药方详解
01
方解
02
来源
03
配方
04
用法
05
主治
06
方论
方解
升阳益胃汤重用黄芪,并配伍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养胃;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湿; 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白芍养血和营。适用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湿郁生热之证。
来源
《内外伤辨》卷中。
配方
黄芪60克半夏(汤洗,脉涩者用)人参(去芦)甘草(炙)各30克独活防风白芍药羌活各15克橘皮12克茯 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柴胡泽泻(不淋勿用)白术各9克黄连3克
临床医案
临床医案
【香砂六君子丸、汤】【升阳益胃汤】
【香砂六君子丸、汤】【升阳益胃汤】
香砂六君子丸香砂六君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处方广木香24克、西砂仁24克、炒党参60克、炒白术60克、茯苓60克、炙甘草30克、炒广皮30克、制半夏60克。
制法共研细末,每料用生姜、枣子各30克,煎汤代水泛丸,如绿豆大,约成丸300克。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化痰和胃。治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用法用量每日二次,每次6克,食后开水吞服。《中药成方配本》香砂六君子汤
处方人参3克、白术6克、茯苓6克、甘草2克、陈皮2.5克、半夏3克、砂仁2.5克、木香2克。
功能主治益气补中,化痰降逆。治脾胃气虚,痰饮内生,呕吐痞闷,不思饮食,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
用法用量上加生姜6克,水煎服。《古今名医方论》卷一
升阳益胃汤
别名益胃汤(《医级》卷八)。
处方黄耆60克,半夏汤洗脉涩者用,人参去芦、甘草炙各30克,独活、防风、白芍、羌活各15克,橘皮12克,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柴胡、泽泻(不淋勿用)、白术各9克,黄连3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湿热滞留中焦,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肿,口苦舌干,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小便颊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早饭、午饭之间温服。
备注方中人参、黄耆、白术、甘草补益脾胃之气;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温;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之功。《内外伤辨》卷
升阳益胃汤与泻阴火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与泻阴火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的组成:柴胡、炙甘草、黄芪、苍术、羌活、升麻、人参、黄芩、黄连、石膏。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出:“假如时在长夏,于长夏之令中立方,谓正当主气衰而客气旺之时也。后之处方,当从此法加时令药,名曰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脏之气不生。”故升阳者,补脾胃也。长夏时主气衰而客气旺即脾虚湿盛。脾虚生湿、湿盛伤气,二者互为因果。《黄帝内经》言:“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故《脏气法时生降浮沉之图》言:“长夏化,甘补苦泻,长夏脉迟缓,在人为脾胃,右关是也,温凉寒热补泻各从其宜。”长夏时令右关脉迟缓,印证了脾气虚湿邪盛的病机,提出甘补苦泻的治法。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中“甘补”用炙甘草、黄芪、人参等药以补脾气之不足;“苦泻”加黄芩、黄连等药,以泻湿邪之亢盛,味苦可燥湿坚阴也。
东垣曰:“泻阴火,以诸风药,生发阳气,以滋肝胆之用,是令阳气生,上出于阴分,末用辛甘温药接其升药,使火发散于阳分,而令走九窍也。”“诸风药皆是风能胜湿也,及诸甘温药亦可。”“阳本根于阴。唯泻阴中之火,味薄风药生发,以伸阳气,则阴气不病,阳气生矣。”“脾胃不足之证,须少用升麻,乃足阳明太阴引经之药也,使行阳道,自脾胃中右迁,少阳行春令,生万物之根蒂也。更少加柴胡,使诸经右迁,生发阴阳之气,以滋春之和气也。”故东垣又加入柴胡、羌活、升麻等风药,以生发阳气,同时又可胜湿,并发散阴火。方中又加石膏以助芩、连等寒凉药清泻阴火。东垣在本方中用甘草、黄芪、人参、苍术等,以补气祛湿,“怠惰嗜卧有湿,胃虚不能食,或沉困,或泄泻,加苍术。”“气短、小便利者,四君子汤中去茯苓,加黄芪以补之。”用柴胡、苍术、黄芪、甘草、升麻等以泻阴火,原文云:“以柴胡、苍术、黄芪、甘草更加升麻,得汗出则脉
2,升阳益胃汤__一、补益之剂
2,升阳益胃汤__一、补益之剂
2,升阳益胃汤(李东垣)升阳益胃。
(《脾胃论》)
【歌诀】
升阳益胃参术芪黄连半夏草陈皮
苓泻防风羌独活柴一胡一白芍姜枣随
【组成】黄芪二两(20克) 人参半夏炙甘草各一两(各10克) 羌活独活防风白芍各五钱(各6克) 陈皮四钱(4克) 白术茯苓泽泻柴一胡一各三钱(各3克) 黄连二钱(1.5克)
【用法】上药为粗末,每服三钱(3克),加姜、枣,水煎服。
【功用】健脾益气,升阳祛湿。
【主治】脾胃气虚,兼感湿邪。症见怠惰嗜卧,饮食无味,身体酸重,肢节疼痛,口苦舌干,大便不调,小便频数,或见恶寒,舌淡苔白腻,脉缓无力。
【方析】脾胃气虚为本方主证。身体酸重,肢节疼痛,为兼湿邪;口苦舌干,为兼有虚热之象。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固表,为君药。人参、白术、甘草助君药益气健脾,燥湿和胃,为臣药。陈皮、半夏理气和胃,化痰降逆;柴一胡一、防风、羌活、独活散风祛湿;泽泻、茯苓淡渗利尿,使湿有去路;白芍助黄芪调和营卫,补益气血;少入黄连清热泻火,并可防止风药过燥,化热伤阴,为佐药。本方以补为主,补中有散,发中有收,实为扶正祛邪之良方。
升阳益胃汤加味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演示稿件
目 录
• 引言 • 升阳益胃汤加味治疗的理论依据 • 研究方法 • 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 讨论 • 结论
01
CATALOGUE
引言
研究背景
0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 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 上腹部疼痛、饱胀、嗳气等症 状,且无器质性病变。
02
脾虚气滞型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的一种常见证型,其病因与饮 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因素有关 。
03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 独特的优势,其中升阳益胃汤 是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 不良的经典方剂。
研究目的
观察升阳益胃汤加味 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 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 效。
为临床治疗脾虚气滞 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提 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探讨升阳益胃汤加味 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 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 制。
02
CATALOGUE
升阳益胃汤加味治疗的理论依据
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01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中医“痞满”、“胃痛”等范畴,多因脾 胃虚弱、气机失调所致。
02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虚弱则运化失职,气机
不畅,导致食积内停、胃脘胀满等症状。
病机多与肝脾不和、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治疗需调理脾胃、
03
疏肝理气。
升阳益胃汤临证新用
升阳益胃汤临证新用
升阳益胃汤是中医药中的一种经典方剂,具有升阳散寒、温中益气、健脾养胃
的作用。传统上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等病症。但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升阳益胃汤还有许多新的临床应用。
方剂组成
升阳益胃汤的组成比较简单,主要包括党参、黄芪、白术、苍术、干姜、炙甘草、大枣等七味药材。这七味药材的作用和功效各有不同,在配伍的时候有着独特的作用。
•党参:具有益气固表、生津止渴、补养脾肺等作用。
•黄芪:具有益气固表、扶正祛邪的作用,可加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白术:具有健脾除湿、补中益气的作用,可调整脾胃功能,促进食欲。
•苍术:具有健脾除湿、止泻的作用,可治疗脾胃失常所致的腹泻等病症。
•干姜:具有散寒解表、温中止吐、化痰开胃等作用。
•炙甘草:具有调和中药、缓解党参和黄芪之间的不良反应等作用。
•大枣:具有益气补中、养血安神等作用,可增加药物的甘香味,促进患者食欲的恢复。
主要病症
升阳益胃汤主要适用于如下病症:
1. 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是指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情况。常见症状包括:食欲减退,尤其是对冷食、生冷食物的不耐受;消化不良,胃脘胀痛、嗳气、腹泻等。升阳益胃汤能够温中益气、健脾养胃,对于脾胃虚寒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导致反复发作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
主要有上腹部灼热、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升阳益胃汤能够温中益气、健脾养胃,使胃肠功能得以恢复,从而达到治疗慢性胃炎的作用。
3.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由于胃肠的黏膜受到各种因素的刺激而导致的溃疡。最常见的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脾益气,升阳祛湿的方剂—升阳益胃汤
黄芪二两人参半夏炙甘草各一两
羌活独活防风白芍各五钱陈皮四钱
白术茯苓泽泻柴胡各三钱黄连二钱
【用法】上药为粗末,每服三钱(3克),加姜、枣,水
煎服。
【功用】健脾益气,升阳祛湿。
【主治】脾胃气虚,兼感湿邪。症见怠惰嗜卧,饮食无
味,身体酸重,肢节疼痛,口苦舌干,大便不调,小便频
数,或见恶寒,舌淡苔白腻,脉缓无力。
【方析】脾胃气虚为本方主证。身体酸重,肢节疼痛,为兼湿邪;口苦舌干,为兼有虚热之象。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固表,为君药。人参、白术、甘草助君药益气健脾,燥湿和胃,为臣药。陈皮、半夏理气和胃,化痰降逆;柴胡、防风、羌活、独活散风祛湿;泽泻、茯苓淡渗利尿,使湿有去路;白芍助黄芪调和营卫,补益气血;少入黄连清热泻火,并可防止风药过燥,化热伤阴,为佐药。本方以补为主,补中有散,发中有收,实为扶正祛邪之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