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阳益胃汤新用

合集下载

经典药方--升阳益胃汤

经典药方--升阳益胃汤

当我们容易感到头部和脸部出油时,这通常是体内湿气重的表现,今天分享一种经典药方--升阳益胃汤。

这个药方在现代已经有了中成药,名字叫做益肾化湿颗粒。

升阳益胃汤的配方如下:黄芪30克、白术5克、人参15克、半夏15克、茯苓5克、防风9克、白芍9克、独活9克、羌活9克、陈皮6克、泽泻5克、柴胡5克、炙甘草15克、黄连1.5克。

首先,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个方子的工作原理。

在《脾胃论》中明确指出,湿气的根源在于脾胃的虚弱。

当脾胃功能不足时,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与湿气相关的症状。

这是因为脾胃主管四肢的运动和消化功能,当脾胃功能衰退时,人体会感到四肢乏力,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甚至大便也可能变得黏腻或稀溏。

为了改善这些症状,升阳益胃汤采用了多种策略。

首先,通过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来补益脾胃之气,增强脾胃的功能。

同时,加入黄芪来加大补气的力度,使脾胃得到更好的滋养。

然而,仅仅补益脾胃是不够的,因为湿气会阻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

因此,升阳益胃汤还包含了二陈汤的成分(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以及泽泻,这些成分具有燥湿化痰的作用,能够帮助消除体内的湿气。

此外,湿气还具有黏滞的性质,容易阻碍气血的流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升阳益胃汤中加入了防风药(防风、柴胡),这些风药具有疏散风邪的作用,可以帮助祛除湿气,使气血流通更加顺畅。

同时,升阳益胃汤还注重调理肝胆的功能。

黄连可以清热燥湿,疏肝解郁;白芍则可以养血柔肝,调和气血。

这些成分共同作用,使肝胆功能得到恢复,进一步促进湿气的排出。

最后,升阳益胃汤中还加入了独活和羌活,这两味药可以祛风湿、通经络,对于湿气引起的关节疼痛和肌肉疼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总结起来,升阳益胃汤通过补益脾胃、燥湿化痰、疏散风邪、调理肝胆和祛风湿等多种方式,全面调理人体内部环境,使湿气得以排出,从而改善头面出油等一系列湿气相关的症状。

在现代社会,为了方便人们的使用,升阳益胃汤已经有了中成药的形式,名字叫做益肾化湿颗粒。

升阳益胃汤临证新用验案举隅

升阳益胃汤临证新用验案举隅

・医方发挥・升阳益胃汤临证新用验案举隅李 厚 根(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湖北武汉430014)关 键 词:升阳益胃汤; 临床治疗经验中图分类号:R2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813(2002)03-0129-01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医辨证为主,结合西医诊断,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疑难杂症收到满意疗效。

1 重症肌无力黄某,女,21岁,学生。

眼睑下垂,双手不能上抬过肩3年,中西药治疗无效。

1995年6月3日初诊。

症见双眼睑下垂,气怯声低,言语不利,吐字不清,舌尖不能抵上腭,双手不能上抬过肩,自己不能梳头,上台阶需人扶持,食则饭以口角溢出,咽部吞食困难,经常打呛,口干苦,胁腹胀,舌淡苔薄腻,脉细。

证属脾虚气陷,湿困肝郁,方用升阳益胃汤化裁:药用炙黄芪30g,党参10g,炒白术12g,法夏15g,炙甘草10g,陈皮10g,茯苓15g,胡黄连6g,白芍15g,柴胡10g,升麻10g,泽泻10g,生姜3片,红枣5枚。

服药15剂,双眼上抬功能恢复正常,双手已能举过头,但不持久,仍诉舌尖不能上抵上腭,嘱患者用龟尿点舌,每日2次,每次3~5滴,连用5天,同时继服上方,治疗2个月后,患者双眼开合正常,已能自己梳头,上下抬自如,纳食正常。

2 继发性2型糖尿病张某,男,67岁,农民。

1997年9月初诊。

症见口干多饮,尿频量多3年。

诉神疲气短,腰酸乏力,舌暗红,苔薄滑中心干,脉细略弦。

化验,空腹血糖17.4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8.6mmol/L,尿糖(++),证属中虚脾困、气不化津。

方用升阳益胃汤,生黄芪30g,太子参10g,炒白术12g,扁豆15g,陈皮10g,茯苓15g,泽泻15g,升麻10g,山药15g,花粉10g,黄连6g。

服药1周后,空腹血糖9.6mmol/L,餐后2小时15.2mmol/L,继服1月后,诸症消失,空腹血糖5.4mmol/ L,餐后2小时血糖7.6mmol/L,尿糖(-)随访半年,未复发。

?升阳益胃汤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补养之剂)

?升阳益胃汤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补养之剂)

升阳益胃汤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补养之剂)升阳益胃汤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补养之剂)此汤主治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乃阳气不升也。

主治升阳益胃类别补益类方歌:升阳益胃参术芪,黄连半夏草陈皮苓泻防风羌独活,柴胡白芍姜枣随组成黄芪(30克)半夏(15克)人参(15克)炙甘草(15克)橘皮(6克)茯苓(5克)柴胡(5克)泽泻(5克)白术(5克)黄连(1.5克)防风(9克)白芍药(9克)羌活(9克)独活(9克)主治一、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

二、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

三、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乃阳气不升也。

归经:足太阴阳明药也方义:1.六君子:助阳益胃,补脾胃之上药也。

加黄芪,以补肺而固;芍药,以敛阴而调荣;羌活、独活、防风、柴胡,以除湿痛而升清阳;茯苓、泽泻,以泻湿热而降浊阴。

少佐黄连,以退阴火。

⒉补中有散,发中有收,使气足阳升,则正旺而邪服矣。

药方详解又附方:又补中益气汤加炒曲、黄芩-亦名益胃升阳汤,治妇人经候凝结,血块暴下,脾虚水泻。

方解升阳益胃汤重用黄芪,并配伍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养胃;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湿;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白芍养血和营。

适用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湿郁生热之证。

组成黄芪60克半夏(汤洗,脉涩者用)人参(去芦)甘草(炙)各30克独活防风白芍药羌活各15克橘皮12克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柴胡泽泻(不淋勿用)白术各9克黄连3克用法上为粗末。

每服9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早饭、午饭之间温服。

主治脾胃虚弱,湿热滞留中焦,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肿,口苦舌干,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小便颊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者。

李东垣传世名方——升阳益胃汤

李东垣传世名方——升阳益胃汤

李东垣传世名⽅——升阳益胃汤组成:黄芪(30克)半夏(15克)⼈参(15克)炙⽢草(15克)独活(9克)防风(9克)⽩芍药(9克)羌活(9克)橘⽪(6克)茯苓(5克)柴胡(5克)泽泻(5克)⽩术(5克)黄连(1.5克)主治:腹泻,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胆囊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肺炎,萎缩性胃炎,荨⿇疹,⼿⾜癣,妊娠⾼⾎压,阴吹带下。

出⾃《内外伤辨惑论》。

此汤主治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时值秋燥令⾏,湿热⽅退,体重节痛,⼝苦⾆⼲,⼼不思⾷,⾷不知味,⼤便不调,⼩便频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乃阳⽓不升也。

主 治⼀.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

⼆..时值秋燥令⾏,湿热⽅退,体重节痛,⼝苦⾆⼲,⼼不思⾷,⾷不知味,⼤便不调,⼩便频数。

三.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乃阳⽓不升也。

归 经:⾜太阴阳明药也⽅ 义:1.六君⼦:助阳益胃,补脾胃之上药也。

加黄耆,以补肺⽽固?;芍药,以敛阴⽽调荣;羌活、独活、防风、柴胡,以除湿痛⽽升清阳;茯苓、泽泻,以泻湿热⽽降浊阴。

少佐黄连,以退阴⽕。

⒉补中有散,发中有收,使⽓⾜阳升,则正旺⽽邪服矣。

⼜附⽅:⼜补中益⽓汤加炒曲、黄芩-亦名益胃升阳汤,治妇⼈经候凝结,⾎块暴下,脾虚⽔泻。

⽅解:升阳益胃汤重⽤黄芪,并配伍⼈参、⽩术、⽢草补⽓养胃;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湿;半夏、陈⽪、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芍养⾎和营。

适⽤于脾胃⽓虚,清阳不升,湿郁⽣热之证。

临床应⽤腹泻:⽤本⽅:党参31g,黄芪31g,⽩术15g,半夏、陈⽪、茯苓、泽泻10g,柴胡10g,⽩芍10g,炙⽢草6g,防风3g,黄连3g,羌活3g,独活3g,姜枣为引。

⽆腹痛者去⽩芍,年龄⼩者药量宜⼩,黄连⽤量不宜过⼤。

⽔煎服。

治疗腹泻91例,结果:服药10剂内,腹泻停⽌,⼤便常规检查正常,精神好转,随访1年未复发者为痊愈,共50例;服药10剂内,腹泻⽌,⼤便常规化验有好转,3个⽉有复发者为有效,共35例;服药后⼤便次数未减,⼤便常规化验⽆明显好转者为⽆效,共6例;总有效率为93%。

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卷一上\治气门] 升阳益胃汤(东垣)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

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心不思食,食不知味。

大便不调,小便频数。

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乃阳气不升也。

黄(二两)半夏甘草(炙)人参(一两)白芍(炒)羌活独活防风(五钱。

以其秋旺,故以辛温泻之。

)陈皮(四钱留白)白术(土炒)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

)泽泻(无淋勿用)柴胡(三钱)黄连(二钱)每三钱,姜枣煎。

(列证云,治秋燥,此方殊为不合。

)六君子助阳益胃,补脾胃之上药也。

加黄以补肺而固卫,芍药以敛阴而调营。

羌活独活防风柴胡以除湿痛,(羌活除百节之痛。

)而升清阳。

茯苓泽泻以泻湿热,而降浊阴。

少佐黄连,以退阴火。

补中有散,发中有收。

使气足阳生,自正旺而邪服矣。

[卷一上\治气门]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东垣)治饮食伤胃,劳倦伤脾,火邪乘之,而生大热。

右关脉缓弱,(脾虚)或弦,(木克土)或浮数。

(东垣曰∶湿热相合,阳气日虚,不能上升。

脾胃之气,下流肝肾,是有秋冬而无春夏也。

惟泻阴火升阳气,用味薄风药升发,则阴不病而阳气生矣。

)黄苍术(泔浸炒)甘草(炙)羌活(一两)升麻(八钱)柴胡(两半)黄连(酒炒五钱)柴胡升麻羌活,助阳益胃,以升清气。

人参苍术黄甘草,益气除湿,以补脾胃。

黄芩黄连[卷一上\治气门] 橘皮竹茹汤(金匮)治久病虚羸,呕逆不已。

(胃寒则呕,胃热亦呕,有停痰,有积饮,皆作呕。

此为久病虚火上逆而干呕者。

)亦治吐利后,胃虚哕逆。

橘皮竹茹(二升)甘草(五两)人参(一两)生姜(半斤)大枣(三十枚)徐忠可曰∶此胃虚而冲逆为哕,然非真元衰弱之比。

故以参甘培胃中元气,而以橘皮竹茹,一寒一温,下其上逆之气。

以姜枣宣其上焦,使胸中之阳,渐畅而下达。

谓上焦固受气于中焦,而中焦亦禀承于上焦,上焦既宣,则中气自调也。

加半夏麦冬赤茯枇杷叶,亦名橘皮竹茹汤。

[卷一上\治气门] 丁香柿蒂汤(严氏)治久病呃逆。

因于寒者。

丁香柿蒂(二钱)人参(一钱)生姜(五片)一方加陈皮半夏茯苓甘草良姜。

健脾胃升清阳除湿热第一方升阳益胃汤

健脾胃升清阳除湿热第一方升阳益胃汤

健脾胃升清阳除湿热第一方升阳益胃汤1.处方及用法:【组成】黄芪30g,清半夏15g,人参15g,炙甘草15g,独活9g,防风9g白芍药9g,羌活9g,橘皮6g,茯苓5g,柴胡5g,泽泻5g,白术5g,黄连1.5g。

【用法】上加工成粗末,每次取9g,放生姜5片,大枣2枚,加水煎取汁,温服,与早饭和午饭之间服用。

不效,可加重药量至15g。

亦可水煎服。

2.功用与应用【用药精义】本方重用黄芪,并配伍人参、白术、甘草以补气养胃;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湿;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白芍养血和营。

【应用要点】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湿郁生热。

主治怠惰嗜卧,四肢不收,肢体重痛,口苦舌干,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

【现代应用】多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胆囊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肺炎、萎缩性胃炎、荨麻疹、手足癣、妊娠高血压等。

焦树德于1960年接诊了一名患者,该患者于10年前作脾切除手术,当时医生预言术后尚可生存10年。

10年后,他胃脘堵闷,不思饮饮食,二便不调,体重日减,精神不据,面色差,忧郁不乐,苔白厚而仿腻,脉虚弦而滑。

据此脉症,知为脾胃虚而阳气不伸,用升阳益胃汤②随证加减而痊愈。

病愈后身体健壮,1980年仍在工作。

焦老介绍经验,把白术改为苍术,并加厚朴、草果等芳香化湿之品以助化湿之力。

对于慢性胃炎、风湿性关节炎、肌肉风湿等有本方主治证候时,或低热综合征而见中焦湿盛者,均以本方随证加减使用。

3.医案举例眩晕案封银曼治李男,48岁。

经常性眩晕头昏2年,加重1月。

头颅超声多普勒检查示:脑血管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为轻度脑动脉硬化症。

诊见眩晕头昏,脑后部时有搏动性疼痛,记忆减退,怠惰嗜卧,四肢沉重,口苦舌干,饮食无味,舌淡、苔白腻,脉细缓。

证属脾胃气虚,湿浊中阻,清阳不升,脑脉失养,治宜益气升阳,祛风除湿,拟升阳益胃汤加减。

用药:黄芪30g,白人参15g,焦白术15g,半夏15g,陈皮15g,羌活15g,防风15g,葛根15g,柴胡15g,天麻15g,蔓荆子15g,黄连10g,甘草10g,茯苓20g。

升阳益胃汤方剂配方

升阳益胃汤方剂配方

升阳益胃汤方剂配方升阳益胃汤【方剂出处】升阳益胃汤,元·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

【配方组成】黄芪二两(30克)、半夏一两(15克)、人参一两(15克)、炙甘草一两(15克)、独活五钱(9克)、防风五钱(9克)、白芍五钱(9克)、羌活五钱(9克)、陈皮四钱(6克)、茯苓三钱(5克)、柴胡三钱(5克)、泽泻三钱(5克)、白术三钱(5克)、黄连一钱(1.5克)。

【用法用量】上为末,每服三钱至五钱(15克),加生姜五片,大枣二枚,用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早饭后温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益气升阳,清热除湿。

【主治】主治脾胃气虚,湿热滞留中焦,症见饮食无味,脘腹胀满,怠惰嗜卧,四肢酸楚,口苦舌干,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荨麻疹、腹泻等病症。

1.慢性疲劳综合征:升阳益胃汤加味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56例,疗程为2个月。

临床疗效评价以疲劳感及其他临床症状消失,精神状态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为治愈标准。

结果:治愈34例,好转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5.7%。

(《山东中医杂志》2013年第6期)2.荨麻疹: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荨麻疹患者49例,与西药(依巴斯汀)治疗组32例对照,疗程为30日。

临床疗效采用荨麻疹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总积分较治疗前变化率≥0.9为基本痊愈指标。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9%,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停药3个月后,治疗组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7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年第3期)3.腹泻:本方加减治疗胆囊炎切除术后腹泻32例,与西药(双歧杆菌片、蒙脱石散)治疗组32例患者对照,疗程为2周。

临床疗效评价以大便次数、性状恢复正常,伴随症状和体征消失为痊愈。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3%,对照组为75%。

(《中医临床研究》2014年第27期)【方解】升阳益胃汤为益气健脾清热除湿之剂。

升阳益胃汤-临床医案

升阳益胃汤-临床医案

升阳益胃汤-临床医案展开全文升阳益胃汤为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李东垣所制订的方剂,该方由六君子汤加羌独活、防风、柴胡、黄芪、白芍、黄连、泽泻、茯苓组成,全方有补有通,升降相得,清温并施。

笔者在临床凡遇具有脾胃消化功能障碍者,只要其病机相同,不论其病位在肝、肺、肾、膀胱、冲任等部之疾病,均以本方辨证治疗,皆可收到良效,足见异病同治之妙。

兹介绍验案五则如下。

1.急性肺炎罗××,女,57岁。

发热,咳嗽,咯铁锈色痰液半月,X光摄片诊断为“右下肺炎”。

经西药抗菌素治疗后体温渐降,咳嗽亦减,但感神疲乏力,口苦纳呆,大便稀溏夹带血丝粘液,舌苔淡黄,脉濡数。

肺部听诊:右下肺闻及湿罗音,大便常规:稀黄粘夹带红色便,红血球(+),脓细胞0~2,不消化食物(+)。

此系肺炎外感热病未瘥,肺经郁热移于大肠,灼伤肠络则血下溢也,加之热病后肺阴耗伤,子令母虚,脾气亦损,中气下陷,升降无权,姑拟升阳益胃汤去羌独活,党参易沙参15g,加血余炭12g,槐花炭15g。

7剂后腹痛便血即止,咳嗽咯血亦减,体温正常。

二诊去血余炭、槐花炭,加麦冬10g,枇杷叶10g,随证加减调治月余,肺部听诊,罗音消失。

摄片:肺部炎症吸收,诸症俱瘥。

按:急性肺炎继发便血,诚乃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移热于大肠,今以肠胃症状突出,盖肺病及脾,子令母虚,而致脾气下陷,升降失衡,故以培土生金加血余炭、槐花炭而症获转机。

2.急性黄疸性肝炎刘××,男,24岁。

因急性黄疸性肝炎住院治疗,20多天后,出现胃部胀痛不适,进食少,黄疸消退,肝功正常,但大便由黄变黑,隐血试验(++++)。

辨证乃肝炎后肝旺脾虚,湿热不清,木旺侮土,热伤肠络而下血。

拟用升阳益胃汤去羌独活,加青木香6g,乌贼骨20g,大贝母10g,重用白芍20g,甘草6g。

7剂后,黑便转黄,胃胀痛消失,原方加砂仁6g,郁金6g,调治月余告愈。

按:急性黄疸性肝炎后上消化道出血乃木旺侮土,湿热不清之明证,故方中重用芍药、甘草,加木香、乌贼骨、贝母意在敛肝养胃护膜,使湿热得化,脾气渐复,符合肝病实脾的理论原则。

升阳益胃汤临证新用

升阳益胃汤临证新用

升阳益胃汤临证新用升阳益胃汤是中医药中的一种经典方剂,具有升阳散寒、温中益气、健脾养胃的作用。

传统上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等病症。

但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升阳益胃汤还有许多新的临床应用。

方剂组成升阳益胃汤的组成比较简单,主要包括党参、黄芪、白术、苍术、干姜、炙甘草、大枣等七味药材。

这七味药材的作用和功效各有不同,在配伍的时候有着独特的作用。

•党参:具有益气固表、生津止渴、补养脾肺等作用。

•黄芪:具有益气固表、扶正祛邪的作用,可加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白术:具有健脾除湿、补中益气的作用,可调整脾胃功能,促进食欲。

•苍术:具有健脾除湿、止泻的作用,可治疗脾胃失常所致的腹泻等病症。

•干姜:具有散寒解表、温中止吐、化痰开胃等作用。

•炙甘草:具有调和中药、缓解党参和黄芪之间的不良反应等作用。

•大枣:具有益气补中、养血安神等作用,可增加药物的甘香味,促进患者食欲的恢复。

主要病症升阳益胃汤主要适用于如下病症:1. 脾胃虚寒脾胃虚寒是指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情况。

常见症状包括:食欲减退,尤其是对冷食、生冷食物的不耐受;消化不良,胃脘胀痛、嗳气、腹泻等。

升阳益胃汤能够温中益气、健脾养胃,对于脾胃虚寒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 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导致反复发作的一种疾病。

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部灼热、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升阳益胃汤能够温中益气、健脾养胃,使胃肠功能得以恢复,从而达到治疗慢性胃炎的作用。

3. 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由于胃肠的黏膜受到各种因素的刺激而导致的溃疡。

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部疼痛,经过进食或服用抗酸药物后疼痛减轻。

升阳益胃汤具有温中益气、健脾养胃的作用,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4. 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上皮层炎症的一种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引起胃黏膜萎缩,造成不良后果。

升阳益胃汤能够温中益气、健脾养胃,刺激胃部黏膜的修复,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有一定的帮助。

康恒老师谈升阳益胃汤临证使用!我对于此方的小理解笔记也分享至文末。

康恒老师谈升阳益胃汤临证使用!我对于此方的小理解笔记也分享至文末。

康恒老师谈升阳益胃汤临证使用!我对于此方的小理解笔记也分享至文末。

组成及主治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中的“肺之脾胃虚论”,这是这个方子的组成:黄芪二两,人参、半夏、炙甘草各一两,独活、羌活、防风、白芍各五钱,陈皮四钱,白术、茯苓、泽泻、柴胡各三钱,黄连二钱,共十四味药组成。

一般打成粗粉,每次服三钱,加生姜五片,大枣两枚,同煎,早饭后服。

现在服药的时候一般都是嘱咐病人要早、中、晚服三次。

主治脾胃之虚,倦怠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干舌干、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欲饮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当升阳益气,名之曰“升阳益胃汤”。

现代人“阳气不升”者多的原因为什么现在一说就是阳气不升呢?阳气不升,造成情况是有多重原因的。

然后下面我们来说一下这个阳气不升。

因为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一般的都能吃饱穿暖,而且营养都不缺,如果吃多了就容易造成积滞,就会伤到脾胃。

然而现代一些人,又多喝饮料、冷饮,吃水果之类的生冷之品,容易伤到脾胃的阳气,使体内阳气冰伏到体内,这就造成阳气不升的一个缘故。

另一方面就是一个情志的缘故,现代人因为人心比较浮躁,所以情绪一般都多易激动。

还有现在就是夏天了,一般的人也都睡得都比较晚,晚上睡不着,怎么办啊?出去拉了几个朋友,出去吃点烧烤,撸个串,然后再熨点小酒,然后这个时候就容易更伤胃气了,容易造成这个阳气不升。

我们在门诊经常见到这类病人,经常前几天的时候吃个烧烤,熨点小酒,或者朋友聚一下餐,然后吃一点辣的东西,就容易造成一些感染性的疾病,这也是造成阳气虚和阳气不升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加减及注意事项加减:服药后小便罢而病情加增剧,是不宜利小便,当少去茯苓、泽泻。

此方虽有湿热,但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当不能淡渗利湿,利之可更伤脾胃之精气。

若喜食,一二日不可饱食,恐胃再伤,以药力尚少,胃气不得转运升发也。

须薄味之食或美食,以助药力,益升浮之气,而滋其胃气,慎不可淡食,以损药力,而助邪气之降沉也。

肾虚,却虚不受补,李东垣升阳益胃汤,一升一降,健脾化湿

肾虚,却虚不受补,李东垣升阳益胃汤,一升一降,健脾化湿

肾虚,却虚不受补,李东垣升阳益胃汤,一升一降,健脾化湿升阳益胃汤方歌:升阳益胃六君芪,羌独防风柴胡齐,连泽白芍生姜枣,升阳益胃此方奇。

原方:黄芪30g ,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白芍,羌活,泽泻各10g ,独活,柴胡,防风,炙甘草各6g 黄连,生姜各3g,大枣3枚原用法:上药为粗末,每用9g,加生姜5片,大枣5枚,水煎服。

功效:健脾祛湿,升发阳气。

主治:脾胃虚弱,兼夹痰湿。

症见肢体酸痛,怠惰嗜卧,口苦舌干,饮食无味,大便溏稀,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腻,脉缓无力等。

方解:君——黄芪甘温,健脾益气。

臣——人参、白术补气健脾,助阳益胃。

佐——半夏、陈皮化痰理气,茯苓、泽泻淡渗利湿,防风、羌活、独活散风祛湿,柴胡升发阳气,白芍和血敛阴,黄连清热泻火。

使——炙甘草健脾兼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祛湿,升发阳气之功。

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为脾胃气虚、湿热余邪滞留而设.主治疲乏懒动、四肢无力、食不消化、大便不调等症。

本方由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健脾益气,配以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发阳气,使脾胃之气斡旋,湿邪托化;半夏、陈皮和脾燥湿开胃;白芍和营敛阴,兼防风药过燥;黄连以清滞留的余热,泽泻引湿热下行而解.总之本方具有使中州转运,益气升发,冀其湿化而邪退,阳升而泻止.达到补气扶正、健脾固本、祛邪化湿之功.运用要点:本方主治脾胃虚弱兼见痰湿偏盛之症,以肢体酸痛,怠惰嗜卧,大便溏稀,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腻,脉缓无力等为辨证要点。

临证中怎么用?抓主症:自觉症状:呼吸时有上气不接下气之感,呼气费力而吸气如常,在体力劳动时尤为明显(脾肺气虚)。

脉象:六脉皆沉细微弱,寸部尤甚,右寸常寻按至骨,始觉搏动,稍举即失,然两尺重按仍搏动有根(下陷脉)。

舌象:舌质淡红不华,苔薄白而润滑,有多量水液笼罩舌面(脾虚痰湿盛)。

临床案例:余某幼郎,因患疮敷药,疮愈发肿,饮食二便如常,延医数手,调治多日,不识为疮蛊之症,无非五苓、平胃之药,渐至下肿尤甚,囊若水晶,形似鱼泡,呼吸不利,求治于余。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百病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百病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百病I导读:升阳益胃汤也是宋柏杉老师常用的一张方,在东垣名方——升阳益胃汤里,有几个应用示范,本文治疗气虚外感咳嗽,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用法。

(编辑/王超)升阳益胃汤治气虚外感作者/段其忠东垣为治内伤,设有升阳益胃汤。

余临床凡见脾肺气虚兼湿而出现的证候,每投原方,在药量上加以调整,疗效甚佳。

1984年初,一五十余岁之男患者,咳喘,咳声低微,痰多色白,易咯出,胸脘作闷,纳呆食少,乏力,舌淡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余诊为脾肺气虚、痰湿上壅于肺之证,投升阳益胃汤加杏仁、生姜为引,两剂。

方中重用六君益脾肺之气,羌独防柴胜湿,痰浊可化,加杏仁宣肺止咳定喘。

自以为得意,谁知下午其妻与其子,扶之而来,其子大声对余言:“吾父服药二小时后,病未减轻,却反而加重!”余见其状,闻其声,大吃一惊,心中暗想:“何故病情加重?”复诊脉问病,方知诸症加重之时,又新加了“发热恶寒”等症,并脉兼浮象。

此时余心中明了,复告知曰:“请回,继续服用此药。

不过,要热服,并须加盖衣被,取微汗,更要避风寒。

”其子又曰:“服此药家父病情反而加重,不可再服!”余言:“人命关天,余焉能轻率对之?请不必多虑,服之无妨。

”并嘱之:“汗出,‘发热恶寒’去,再服之时,不再取汗,温服即可。

”翌日,患者笑颜来诊,告之:“非独‘发热恶寒’去,余证亦皆减轻。

”此乃患者诊病去后,因素体气虚,感受风寒而致,适值服药,故药后病情反而加重。

思之方中有辛温发散之羌独防,又嘱其热服,温覆取微汗,故风寒去,而表解。

此不必更方换药,而病去之理明矣。

从此之后,余非但用此方治内伤脾肺气虚兼湿之证,亦用以治疗气虚外感证。

方中羌独防,无外感者升发胃中阳气,有外感者又能解表(热服、温覆)。

可见升阳益胃汤诚治气虚外感之良方也。

本文摘自《北方医话》,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作者/段其忠,编辑/王超。

校对/马斯琪,张野。

东垣名方——升阳益胃汤I导读:升阳益胃汤是东垣名方,全方14味药,既有补药,又有风药,又有利湿、燥湿,理气诸味,应用范围一定很大。

升阳益胃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升阳益胃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升阳益胃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不同的人群应该如何养生呢,相信这是很多人感到困扰的问题,今天就向大家推荐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方剂养生。

下面来介绍一下升阳益胃汤。


不同的人群应该如何养生呢,相信这是很多人感到困扰的问题,今天就向大家推荐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方剂养生。

下面来介绍一下升阳益胃汤。

白芍药羌活各15克橘皮12克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柴胡泽泻(不淋勿用)白术各9克黄连3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湿热滞留中焦,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肿,口苦舌干,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小便颊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早饭、午饭之间温服。

【备注】方中人参、黄耆、白术、甘草补益脾胃之气;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温;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

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之功。

【摘录】《内外伤辨》卷中
看了上文对升阳益胃汤的介绍,我们应该明白要想让身体快些好起来不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还要在日常饮食上多加注意。

生活常识分享。

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升阳益胃汤主治秋燥当令,脾胃虚弱,湿热余气未清,肺气不得顾护,当旺不旺而致疾病,用甘温除热配以苦寒泻火之法。

笔者临床运用,凡属脾胃虚弱,湿热内伏者均用本方并随证加减,屡获佳效,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湿浊内盛、浊阴上扰这一基本病机,升阳益胃汤具有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之功。

笔者以此方为基础加减治疗虚证顽固性不寐李东垣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泄泻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痛泻交作,胸胁胀闷,暖气频频均为土木失和之象,口干且苦,舌苔黄腻,为肝经有火,湿热内蕴所致,此疾常取痛泻药方治之。

考虑病发之本源于脾虚,久病非白术一味能起,加之又兼湿热,故应加用培补中焦之品,清热化湿之剂,而升阳益胃汤不仅可兼顾几方,而且又含痛泻要方之意,用之加减自然妥帖。

2讨论(l)慢性泄泻虽病因繁多,病理变化复杂,但脾失运化,乃基本病机,脾虚为主要方面,水湿内困、土虚木乘、中阳下陷等病理变化也多在脾虚的基础上产生。

而李东垣之升阳益胃汤中,人参(可用党参代之)、白术、黄茂乃气厚味薄之品,重在补益脾胃,升运中阳;羌活、独活、柴胡、防风均属味薄主升之风药,有鼓动中焦,升发清阳之功效;获荃、泽泻、半夏为祛湿安中之佳品;白芍养血抑木,酸收又可节制风药之辛散;加之行气开胃之陈皮、调治湿热之黄连共成兼顾慢性泄泻诸多因素之良方。

因此,临床用之加减治疗每每奏效。

(2)治疗慢性泄泻重在调理脾胃功能,在具体治疗时,应注意脾升胃降这一生理特点。

所谓“升”即为“升阳”、“升清”之意,而“降”则常为权宜之策,故主意在升自明。

若脾之阳气不能升发,则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必导致“清气在下则生飨泻”之结果。

为此,治疗慢性泄泻应酌情选用升阳益胃汤中柴胡、防风等能鼓动中焦、升运中阳之品。

这也寓“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中自安,益气之剂得清气之剂而气益倍”之意。

至于方中虽含少量药性沉降之药如半夏、泽泻,但毕竟是升中辅降,以升为主,取降以促升之意,此用药之妙与主旨无悖。

而具体施治时应注意升阳风药其量宜轻。

升阳益胃汤的智慧(升阳益胃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一例)

升阳益胃汤的智慧(升阳益胃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一例)

升阳益胃汤的智慧(升阳益胃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一例)焦树德讲升阳益胃汤羌活15克、独活15克、防风15克、柴胡9克、人参30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30克、黄芪60克、白芍15克、半夏30克、黄连6克、泽泻9克、陈皮12克,共为粗末,每服10克,生姜5片,枣2枚(去核),水三盏,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弱而湿邪不化,阳气不升之证。

症见倦怠嗜卧,四肢无力,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燥,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不和,舌苔厚腻,脉象濡软。

盖因脾土虚弱不能制湿,湿邪重故感到体重节痛,四肢无力、心不思食,中焦不能布化水谷精微,故口中无味。

中运不健,传化失宜,故二便皆不调顺。

土不生金,母病累子,故肺弱表虚而洒淅恶寒,阳气不得伸,故面色不和,惨惨不乐。

方中半夏、白术燥湿,茯苓、泽泻渗湿而降浊阴;羌活、独活、防风、柴胡升举清阳之气,风药并能胜湿;少佐黄连以退阴火疗湿热;陈皮平胃气;参、芪、甘草益胃气;白芍酸收敛阴而和营,并能防羌活、柴胡辛散太过。

全方补中有散,发中有收,使正气足、阳气生,自然身健病痊。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曾说:”人参属补,不知君于枳、朴中,即为补中泻也。

羌、防辈为散,不知佐于参、芪中,即为补中升也。

近世之医,一见羌、防辈,即曰:发散不可轻用。

亦不审佐于何药之中,皆因读书未明,不知造化别有妙理耳。

”本方去黄芪、白术、半夏、茯苓、泽泻、黄连、陈皮,加升麻、葛根、生甘草,名升阳散火汤,也是李东垣先生创制的方剂。

用于治疗因脾阴血虚,胃阳气弱,春寒不去,胃虚过食冷物,抑制少阳清气,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所致的四肢发热、肌热、发困、筋骨闷热、热如燎、扪之烙手诸症。

本方去独活、防风、茯苓、泽泻、白芍、半夏、陈皮,加升麻、黄芩、石膏,以苍术易白术,名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适用于治疗饮食伤胃,劳倦伤脾、阳气下陷,阴火乘之而发热,右关脉缓弱之证。

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

百科:黄芪(30克)半夏(15克)人参(15克)炙甘草(15克)独活(9克)防风(9克)白芍药(9克)羌活(9克)橘皮(6克)茯苓(5克)柴胡(5克)泽泻(5克)白术(5克)黄连(1.5克)一.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

二..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

三.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乃阳气不升也。

归经:足太阴阳明药也方义:1.六君子:助阳益胃,补脾胃之上药也。

加黄耆,以补肺而固;芍药,以敛阴而调荣;羌活、独活、防风、柴胡,以除湿痛而升清阳;茯苓、泽泻,以泻湿热而降浊阴。

少佐黄连,以退阴火。

⒉补中有散,发中有收,使气足阳升,则正旺而邪服矣。

方解:升阳益胃汤重用黄芪,并配伍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养胃;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湿;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白芍养血和营。

适用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湿郁生热之证。

胃气不降病证名,又称胃失和降。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胃气通降功能受阻则病。

症见不思饮食,胃脘胀满作痛,嗳气吞酸,呃逆呕吐等。

多由饮食所伤、胃火冲逆或痰浊中阻所致。

治宜宽中消导,和胃理气。

用生赭石细末一两,生怀山药、炒怀山药各七钱,全当归三钱,生鸡内金二钱,浓朴、柴胡各一钱。

连服此药八剂,大便日行一次,满闷大减,饮食加多。

遂将赭石改用六钱,柴胡改用五分,又加白术钱半。

连服十剂痊愈。

降浊还原丸【主要成分】野菊花、蒲公英、枳壳、淫羊藿、黄芪等焉。

补泻兼行,无偏胜之弊;寒热并用,得时中之宜。

”“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

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

”杨栗山称僵蚕、蝉蜕“为温病之圣药”。

脾胃互相为表里胃气降浊脾升清我们在上一章中说到人的五脏六腑互为表里,六腑为表,五脏为里,而且说到六腑中的胃和五脏中的脾是对应的,脾胃也互为表里,胃为表,脾为里。

胃主纳,脾主化。

也就是说胃是负责吸收食物,脾是负责运化食物的营养成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阳益胃汤新用
升阳益胃汤新用封银曼王祥麟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由黄芪、半夏、人参、甘草、独活、防风、白芍、羌活、橘皮、茯苓、柴胡、泽泻、白术、黄连、生姜、大枣 16 味药物组成。

具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之功,临证用治脾胃虚弱,湿热滞留中焦等证每收奇功。

1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王某,男,47 岁,1996 年 9 月 12 日初诊。

泄泻反复发作 1 年,加重半月。

1 年前因饮食生冷致腹痛、腹泻,经治缓解,但腹泻仍反复发作。

本次因喝冷饮而症状加重,腹泻每日 3,5 次,腹胀肠鸣,时有完谷不化,夹有泡沫粘液,偶带脓血,身重神倦,食减纳呆。

舌淡体胖、苔薄白,脉细弱。

结肠内窥镜检查示结肠粘膜呈多个浅表溃疡伴充血、水肿,肠粘膜粗糙,可见脓性分泌物覆盖。

证属脾胃虚弱,湿盛作泄。

治宜健脾升阳,助运化湿。

方用升阳益胃汤加减。

处方:白人参、白芍、甘草各 10 g,黄芪 30 g,焦白术、茯苓各 20 g,半夏、陈皮、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各 15 g,每日 1 剂,水煎服。

3 剂后泄泻次数即为每日 1,2 次,腹胀肠鸣减轻,饮食知味。

仍以上方加减服用 3 周,诸症悉除,结肠镜检查粘膜恢复正常。

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久泻范畴,主要病变在脾胃与大肠,脾胃湿盛是其发生的重要因素。

久泻者脾必虚,脾气虚弱,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肠胃正常的水液成为湿浊,湿从下泄而出现诸症。

遵东垣:“诸风药皆是风能胜湿”,又“如飧泄及泄不止,以风药升阳”之理论而拟升阳益胃汤。

方中羌活、独活、防风、藁本即祛风升阳之品,性温或平,味辛或兼苦,外能达表解肌,内可上行升清,鼓舞脾胃,虽常用治外感病,亦适于内伤脾胃病。

防风与白芍合用,既可驱风,又可柔肝。

升阳药旨在升举脾胃清气,使清气得升则浊气得降,促使脾胃功能恢复。

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多数驱风药具有抗炎、抗菌及兴奋迷走神经作用,可调节肠管的蠕动与分泌。

因此,治疗久泻脾虚湿盛之证,健脾益
气与祛风升阳药相配,效果甚优。

2 脑动脉硬化症李某,男,48 岁,1996 年 8 月 9 日初诊。

患经常性眩晕头昏已 2 年,加重 1 月。

曾在某医院做头颅超声多普勒检查示脑血管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眼底动脉硬化?级,血压20,13 kPa,诊断为轻度脑动脉硬化症。

症见眩晕头昏,脑后部时有搏动性疼痛,记忆减退,怠惰嗜卧,四肢沉重,口苦舌干,饮食无味,舌淡、苔白腻,脉细缓。

证属脾胃气虚,湿浊中阻,清阳不升,脑脉失养。

治宜益气升阳,祛风除湿,拟升阳益胃汤加减。

处方:黄芪 30 g,白人参、焦白术、半夏、陈皮、羌活、防风、葛根、柴胡、天麻??a name=baidusnap0>蔓荆子各 15 g,黄连、甘草各 10 g,茯苓 20 g,每日1 剂,水煎服。

服 6 剂后头昏头痛明显减轻,四肢轻快。

继以上方去黄连,加钩藤、川芎等调治月余而愈。

按:脑动脉硬化症,可归属于眩晕、健忘、虚损、不寐等病证中。

分为肝肾精亏、痰瘀互阻、肝火上亢、气阴不足等证型。

《内经》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苦眩”,结合李东垣所述:“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以风药升发脾胃清阳之气的理论,立法组方治疗脑动脉硬化症。

祛风升阳药如羌活、防风、葛根、柴胡、蔓荆子等,在迅速改善头痛头昏局部症状及全身沉困痛症状方面疗效显著。

现代药理实验证实葛根能使脑血流增加,脑血管阻力下降;柴胡有明显的降低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作用;羌活有抗血凝之效,对改善和消除脑动脉硬化所致的头痛有不可忽视的疗效。

用升阳益气理论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主症,是患者表现为明显的疲乏,稍感劳累即眩晕头胀,肢体沉重,舌质淡体胖,脉虚弦。

由此可见,升阳益胃汤组方立意是以甘温益气之品伍以祛风升阳药,一补一升,脾气健旺,清阳得升,则浊阴得降,故对于脾虚气陷之内伤诸症,效如应桴。

作者单位:封银曼王祥麟河南中
医学院,郑州市金水大道东段收稿日期:1998-05-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