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阳益胃汤功能、主治及用法

合集下载

经典药方--升阳益胃汤

经典药方--升阳益胃汤

当我们容易感到头部和脸部出油时,这通常是体内湿气重的表现,今天分享一种经典药方--升阳益胃汤。

这个药方在现代已经有了中成药,名字叫做益肾化湿颗粒。

升阳益胃汤的配方如下:黄芪30克、白术5克、人参15克、半夏15克、茯苓5克、防风9克、白芍9克、独活9克、羌活9克、陈皮6克、泽泻5克、柴胡5克、炙甘草15克、黄连1.5克。

首先,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个方子的工作原理。

在《脾胃论》中明确指出,湿气的根源在于脾胃的虚弱。

当脾胃功能不足时,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与湿气相关的症状。

这是因为脾胃主管四肢的运动和消化功能,当脾胃功能衰退时,人体会感到四肢乏力,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甚至大便也可能变得黏腻或稀溏。

为了改善这些症状,升阳益胃汤采用了多种策略。

首先,通过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来补益脾胃之气,增强脾胃的功能。

同时,加入黄芪来加大补气的力度,使脾胃得到更好的滋养。

然而,仅仅补益脾胃是不够的,因为湿气会阻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

因此,升阳益胃汤还包含了二陈汤的成分(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以及泽泻,这些成分具有燥湿化痰的作用,能够帮助消除体内的湿气。

此外,湿气还具有黏滞的性质,容易阻碍气血的流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升阳益胃汤中加入了防风药(防风、柴胡),这些风药具有疏散风邪的作用,可以帮助祛除湿气,使气血流通更加顺畅。

同时,升阳益胃汤还注重调理肝胆的功能。

黄连可以清热燥湿,疏肝解郁;白芍则可以养血柔肝,调和气血。

这些成分共同作用,使肝胆功能得到恢复,进一步促进湿气的排出。

最后,升阳益胃汤中还加入了独活和羌活,这两味药可以祛风湿、通经络,对于湿气引起的关节疼痛和肌肉疼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总结起来,升阳益胃汤通过补益脾胃、燥湿化痰、疏散风邪、调理肝胆和祛风湿等多种方式,全面调理人体内部环境,使湿气得以排出,从而改善头面出油等一系列湿气相关的症状。

在现代社会,为了方便人们的使用,升阳益胃汤已经有了中成药的形式,名字叫做益肾化湿颗粒。

?升阳益胃汤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补养之剂)

?升阳益胃汤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补养之剂)

升阳益胃汤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补养之剂)升阳益胃汤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补养之剂)此汤主治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乃阳气不升也。

主治升阳益胃类别补益类方歌:升阳益胃参术芪,黄连半夏草陈皮苓泻防风羌独活,柴胡白芍姜枣随组成黄芪(30克)半夏(15克)人参(15克)炙甘草(15克)橘皮(6克)茯苓(5克)柴胡(5克)泽泻(5克)白术(5克)黄连(1.5克)防风(9克)白芍药(9克)羌活(9克)独活(9克)主治一、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

二、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

三、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乃阳气不升也。

归经:足太阴阳明药也方义:1.六君子:助阳益胃,补脾胃之上药也。

加黄芪,以补肺而固;芍药,以敛阴而调荣;羌活、独活、防风、柴胡,以除湿痛而升清阳;茯苓、泽泻,以泻湿热而降浊阴。

少佐黄连,以退阴火。

⒉补中有散,发中有收,使气足阳升,则正旺而邪服矣。

药方详解又附方:又补中益气汤加炒曲、黄芩-亦名益胃升阳汤,治妇人经候凝结,血块暴下,脾虚水泻。

方解升阳益胃汤重用黄芪,并配伍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养胃;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湿;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白芍养血和营。

适用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湿郁生热之证。

组成黄芪60克半夏(汤洗,脉涩者用)人参(去芦)甘草(炙)各30克独活防风白芍药羌活各15克橘皮12克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柴胡泽泻(不淋勿用)白术各9克黄连3克用法上为粗末。

每服9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早饭、午饭之间温服。

主治脾胃虚弱,湿热滞留中焦,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肿,口苦舌干,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小便颊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者。

升阳益胃汤,胃寒快来调理吧

升阳益胃汤,胃寒快来调理吧

升阳益胃汤,胃寒快来调理吧
现在的人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温饱的生活,而是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更加注重一些养生,不光是女生男生也更加注重,日常生活中要保护好自己的肠胃,升阳益胃汤就变成了一剂很好的良药,下面我们就讲解一下升阳益胃汤都能治疗哪些症状用本方:党参31g,黄芪31g,白术15g,半夏、陈皮、茯苓、泽泻10g,柴胡10g,白芍10g,炙甘草6g,防风3g,黄连3g,羌活3g,独活3g,姜枣为引。

无腹痛者去白芍,年龄小者药量宜小,黄连用量不宜过大。

水煎服。

治疗腹泻91例,结果:服药10剂内,腹泻停止,大便常规检查正常,精神好转,随访1年未复发者为痊愈,共50例;服药10剂内,腹泻止,大便常规化验有好转,3个月有复发者为有效,共35 以上就是升阳益胃汤能够治疗的一些症状主要是治疗一些肠胃性的疾病,日常生活当中这些疾病虽然都是特别的常见,为了给自己一个好的肠胃,可以喝一些升阳益胃汤,来预防各种肠胃性的疾病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是肠胃疾病的高发期。

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卷一上\治气门] 升阳益胃汤(东垣)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

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心不思食,食不知味。

大便不调,小便频数。

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乃阳气不升也。

黄(二两)半夏甘草(炙)人参(一两)白芍(炒)羌活独活防风(五钱。

以其秋旺,故以辛温泻之。

)陈皮(四钱留白)白术(土炒)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

)泽泻(无淋勿用)柴胡(三钱)黄连(二钱)每三钱,姜枣煎。

(列证云,治秋燥,此方殊为不合。

)六君子助阳益胃,补脾胃之上药也。

加黄以补肺而固卫,芍药以敛阴而调营。

羌活独活防风柴胡以除湿痛,(羌活除百节之痛。

)而升清阳。

茯苓泽泻以泻湿热,而降浊阴。

少佐黄连,以退阴火。

补中有散,发中有收。

使气足阳生,自正旺而邪服矣。

[卷一上\治气门]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东垣)治饮食伤胃,劳倦伤脾,火邪乘之,而生大热。

右关脉缓弱,(脾虚)或弦,(木克土)或浮数。

(东垣曰∶湿热相合,阳气日虚,不能上升。

脾胃之气,下流肝肾,是有秋冬而无春夏也。

惟泻阴火升阳气,用味薄风药升发,则阴不病而阳气生矣。

)黄苍术(泔浸炒)甘草(炙)羌活(一两)升麻(八钱)柴胡(两半)黄连(酒炒五钱)柴胡升麻羌活,助阳益胃,以升清气。

人参苍术黄甘草,益气除湿,以补脾胃。

黄芩黄连[卷一上\治气门] 橘皮竹茹汤(金匮)治久病虚羸,呕逆不已。

(胃寒则呕,胃热亦呕,有停痰,有积饮,皆作呕。

此为久病虚火上逆而干呕者。

)亦治吐利后,胃虚哕逆。

橘皮竹茹(二升)甘草(五两)人参(一两)生姜(半斤)大枣(三十枚)徐忠可曰∶此胃虚而冲逆为哕,然非真元衰弱之比。

故以参甘培胃中元气,而以橘皮竹茹,一寒一温,下其上逆之气。

以姜枣宣其上焦,使胸中之阳,渐畅而下达。

谓上焦固受气于中焦,而中焦亦禀承于上焦,上焦既宣,则中气自调也。

加半夏麦冬赤茯枇杷叶,亦名橘皮竹茹汤。

[卷一上\治气门] 丁香柿蒂汤(严氏)治久病呃逆。

因于寒者。

丁香柿蒂(二钱)人参(一钱)生姜(五片)一方加陈皮半夏茯苓甘草良姜。

升阳益胃汤方剂配方

升阳益胃汤方剂配方

升阳益胃汤方剂配方升阳益胃汤【方剂出处】升阳益胃汤,元·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

【配方组成】黄芪二两(30克)、半夏一两(15克)、人参一两(15克)、炙甘草一两(15克)、独活五钱(9克)、防风五钱(9克)、白芍五钱(9克)、羌活五钱(9克)、陈皮四钱(6克)、茯苓三钱(5克)、柴胡三钱(5克)、泽泻三钱(5克)、白术三钱(5克)、黄连一钱(1.5克)。

【用法用量】上为末,每服三钱至五钱(15克),加生姜五片,大枣二枚,用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早饭后温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益气升阳,清热除湿。

【主治】主治脾胃气虚,湿热滞留中焦,症见饮食无味,脘腹胀满,怠惰嗜卧,四肢酸楚,口苦舌干,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荨麻疹、腹泻等病症。

1.慢性疲劳综合征:升阳益胃汤加味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56例,疗程为2个月。

临床疗效评价以疲劳感及其他临床症状消失,精神状态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为治愈标准。

结果:治愈34例,好转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5.7%。

(《山东中医杂志》2013年第6期)2.荨麻疹: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荨麻疹患者49例,与西药(依巴斯汀)治疗组32例对照,疗程为30日。

临床疗效采用荨麻疹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总积分较治疗前变化率≥0.9为基本痊愈指标。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9%,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停药3个月后,治疗组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7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年第3期)3.腹泻:本方加减治疗胆囊炎切除术后腹泻32例,与西药(双歧杆菌片、蒙脱石散)治疗组32例患者对照,疗程为2周。

临床疗效评价以大便次数、性状恢复正常,伴随症状和体征消失为痊愈。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3%,对照组为75%。

(《中医临床研究》2014年第27期)【方解】升阳益胃汤为益气健脾清热除湿之剂。

【升阳益胃汤:升清阳、健脾胃、祛痰湿、清湿热】

【升阳益胃汤:升清阳、健脾胃、祛痰湿、清湿热】

【升阳益胃汤:升清阳、健脾胃、祛痰湿、清湿热】《脾胃论》肺之脾胃虚论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

兼见肺病,沥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

当升阳益胃,名之曰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黄芪二两、半夏汤洗,脉涩者宜用、人参去芦、甘草炙各一两;防风以辛温泻之、白芍、羌活、独活各五钱;橘皮连瓤四钱、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泽泻不淋勿用、柴胡、白术各三钱;黄连二钱。

何故秋旺用人参、白术、芍药之类反补肺,为脾胃虚则肺最受病,故因时而补,易为力上咀。

每服三钱,生姜五片,枣二枚,去核,水一盏,同煎至二盏,去渣,温服,早饭、午饭之间服之。

禁忌如前。

其药渐加至五钱止。

服药后,如小便罢而病加增剧,是不宜利小便,当少去茯苓、泽泻。

若喜食,初一二日不可饱食,恐胃再伤,以药力尚少,胃气不得转运升发也。

须薄滋味之食,或美食,助其药力,益升浮之气,而滋其胃气也,慎不可淡食,以损药力,而助邪气之降沉也。

可以小役形体,使胃与药得转运升发,慎勿大劳役,使复伤。

若脾胃得安静尤佳。

若胃气少觉强壮,少食果,以助谷药之力。

经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者也。

君臣佐使法《至真要大论》云∶有毒无毒,所治为主。

主病者为君,佐君者为臣,应臣者为使。

一法,力大者为君。

凡药之所用,皆以气味为主,补泻在味,随时换气。

气薄者,为阳中之阴,气浓者,为阳中之阳;味薄者,为阴中之阳,味浓者,为阴中之阴。

辛、甘、淡中热者,为阳中之阳,辛、甘、淡中寒者,为阳中之阴;酸、苦咸之寒者,为阴中之阴,酸、苦、咸之热者,为阴中之阳。

夫辛、甘、淡、酸、苦、咸,乃味之阴阳,又为地之阴阳也;温、凉、寒、热,乃气之阴阳,又为天之阴阳也。

气味生成,而阴阳造化之机存焉。

一物之内,气味兼有,一药之中,理性具焉,主对治疗,由是而出。

假令治表实,麻黄、葛根;表虚,桂枝、黄。

里实,枳实、大黄;里虚,人参、芍药。

健脾益气 升阳祛湿的方剂-升阳益胃汤

健脾益气 升阳祛湿的方剂-升阳益胃汤

健脾益气升阳祛湿的方剂-升阳益胃汤
健脾益气升阳祛湿的方剂-升阳益胃汤
黄芪二两人参半夏炙甘草各一两
羌活独活防风白芍各五钱陈皮四钱
白术茯苓泽泻柴胡各三钱黄连二钱
【用法】上药为细末,每衣三钱(3克),加姜、枣,水
【功用】健脾益气,升阳祛湿。

【主治】脾胃气虚,并任美感湿邪。

症见本该嗜斜,饮食并无
味,身体酸重,肢节疼痛,口苦舌干,大便不调,小便频
数,或见恶寒,舌浓苔白腻,脉急无力。

【方析】脾胃气虚为本方主证。

身体酸重,肢节疼痛,为兼湿邪;口苦舌干,为兼有虚热之象。

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固表,为君药。

人参、白术、甘草助君药益气健脾,燥湿和胃,为臣药。

陈皮、半夏理气和胃,化痰降逆;柴胡、防风、羌活、独活散风祛湿;泽泻、茯苓淡渗利尿,使湿有去路;白芍助黄芪调和营卫,补益气血;少入黄连清热泻火,并可防止风药过燥,化热伤阴,为佐药。

本方以补为主,补中有散,发中有收,实为扶正祛邪之良方。

东垣名方——升阳益胃汤

东垣名方——升阳益胃汤

东垣名方——升阳益胃汤中医书友会第1919期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I导读:升阳益胃汤是东垣名方,全方14味药,既有补药,又有风药,又有利湿、燥湿,理气诸味,应用范围一定很大。

本文我汇编了两篇文章,学习一下升阳益胃汤的应用方法。

(编辑/王超)升阳益胃汤临床运用体会作者/杨登全、庞东升升阳益胃汤出自《脾胃论》,系东垣为治湿热余邪困阻脾胃,脾胃虚弱失其升降而创立的一首著名方剂。

由黄芪、半夏、人参、炙甘草、白芍、防风、羌活、独活、陈皮、茯苓、泽泻、柴胡、白术、黄连十四味药物组成。

具有益气升阳、燥湿健脾等功效。

笔者在临床上凡具符合该方病机的病证,用此方随意加减治疗,均收到满意疗效,兹列举如下。

•湿热痹张XX,男,45岁。

1986年9月25日诊。

患者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反复发作4年,近一年来,双膝关节屈伸困难,每逢气候变化则疼痛钻骨,辗转不安,严重时步履不稳,需人搀扶。

现症:患者面黄消瘦,精神倦怠;双膝关节轻度浮肿,冷敷则舒;双下肢行走乏力,头晕口苦,饮食纳呆,懒言思睡,小便略黄,大便稀溏,舌淡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属清阳不升,湿热下注。

拟升阳益胃汤化裁:黄芪、泡参、茯苓、白芍、牛膝、银花藤各30克,独活、白术、防己各15克,半夏、柴胡、全虫各10克,黄连、炙甘草各8克。

2剂后双膝关节疼痛显著减轻,饮食略增,大便成形。

守方加红花10克,1日1剂,半月后全身关节疼痛消失,膝关节浮肿消除,行走自如。

遂改用成药补中益气丸调理月余。

随访至今,未有复发。

体会:本病系源于脾胃虚弱,日久经脉失濡,络脉空虚,湿热之邪流窜经络,阻遏阳气,致中虚气馁,营卫不利而致痹。

升阳益胃汤扶正祛邪,升阳燥湿,加全虫钻透捜剔之功,重用牛膝强筋通络,且引诸药直达病所。

防己易防风增强消肿祛湿之效,忍冬藤、红花通阳活血。

诸药合用,持治以恒,清阳得升、湿热即除,故四年之疾霍然而愈。

•汗后呕吐邓xx,女,64岁,1986年11月3日诊。

患者三天前自觉周身不适,发冷发烧,嘱其女用刮背疗法(一种民间发汗法)后大汗出,暗喜病邪随汗已去。

升阳益胃汤-临床医案

升阳益胃汤-临床医案

升阳益胃汤-临床医案展开全文升阳益胃汤为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李东垣所制订的方剂,该方由六君子汤加羌独活、防风、柴胡、黄芪、白芍、黄连、泽泻、茯苓组成,全方有补有通,升降相得,清温并施。

笔者在临床凡遇具有脾胃消化功能障碍者,只要其病机相同,不论其病位在肝、肺、肾、膀胱、冲任等部之疾病,均以本方辨证治疗,皆可收到良效,足见异病同治之妙。

兹介绍验案五则如下。

1.急性肺炎罗××,女,57岁。

发热,咳嗽,咯铁锈色痰液半月,X光摄片诊断为“右下肺炎”。

经西药抗菌素治疗后体温渐降,咳嗽亦减,但感神疲乏力,口苦纳呆,大便稀溏夹带血丝粘液,舌苔淡黄,脉濡数。

肺部听诊:右下肺闻及湿罗音,大便常规:稀黄粘夹带红色便,红血球(+),脓细胞0~2,不消化食物(+)。

此系肺炎外感热病未瘥,肺经郁热移于大肠,灼伤肠络则血下溢也,加之热病后肺阴耗伤,子令母虚,脾气亦损,中气下陷,升降无权,姑拟升阳益胃汤去羌独活,党参易沙参15g,加血余炭12g,槐花炭15g。

7剂后腹痛便血即止,咳嗽咯血亦减,体温正常。

二诊去血余炭、槐花炭,加麦冬10g,枇杷叶10g,随证加减调治月余,肺部听诊,罗音消失。

摄片:肺部炎症吸收,诸症俱瘥。

按:急性肺炎继发便血,诚乃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移热于大肠,今以肠胃症状突出,盖肺病及脾,子令母虚,而致脾气下陷,升降失衡,故以培土生金加血余炭、槐花炭而症获转机。

2.急性黄疸性肝炎刘××,男,24岁。

因急性黄疸性肝炎住院治疗,20多天后,出现胃部胀痛不适,进食少,黄疸消退,肝功正常,但大便由黄变黑,隐血试验(++++)。

辨证乃肝炎后肝旺脾虚,湿热不清,木旺侮土,热伤肠络而下血。

拟用升阳益胃汤去羌独活,加青木香6g,乌贼骨20g,大贝母10g,重用白芍20g,甘草6g。

7剂后,黑便转黄,胃胀痛消失,原方加砂仁6g,郁金6g,调治月余告愈。

按:急性黄疸性肝炎后上消化道出血乃木旺侮土,湿热不清之明证,故方中重用芍药、甘草,加木香、乌贼骨、贝母意在敛肝养胃护膜,使湿热得化,脾气渐复,符合肝病实脾的理论原则。

升阳益胃汤的功效与作用

升阳益胃汤的功效与作用

升阳益胃汤的功效与作用
升阳益胃汤的功效与作用
健脾祛湿,升发阳气。

升阳益胃汤主治
脾胃虚弱,肢体酸重疼痛,口苦舌干,饮食无味,大便失常,小便频数,怠惰嗜卧。

升阳益胃汤用量用法
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升阳益胃汤方解
方中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养气,为主药。

橘皮、半夏利湿化痰;独活、防风、羌活辛散除湿,共为辅药。

黄莲、白芍苦寒柔润,以制诸药辛燥之性,泽泻利湿柴胡升发阳气,共为佐药。

甘草兼为使药。

全方共达健脾化湿、提升阳气之功。

升阳益胃汤按语
本方以怠惰喜卧、疲乏无力,四肢酸楚为辨证要点。

现代常用本方治疗泄泻、胃粘膜脱垂、慢性胆囊炎、低血压病、发作性睡病、荨麻疹、多发性神经根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扭转、眩晕、带下病等。

如见脾阳不振,加干姜、肉豆蔻;气虚甚,去黄莲,加重黄芪、人参、白术剂量;阴火过旺,加山栀、黄芩;治带下,加车前子,椿根皮。

升阳益胃汤附方
升阳补胃汤(《压学入门》)由人参、黄芪、甘草、白术、当归、升麻、柴胡、桂枝、芍药、羌活、葛根、防风、独活、生地黄、牡丹皮构成。

功能益气养血。

主治肠澼下血,血出如梭。

升阳益胃汤方源
《脾胃论》。

升阳益汤的功能主治及临床应用

升阳益汤的功能主治及临床应用

升阳益汤的功能主治及临床应用简介升阳益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由多种中药组成。

它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温阳补虚剂,具有温阳扶正、益气生津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升阳益汤的功能主治及其临床应用。

功能主治升阳益汤的主要功能主治如下: 1. 温阳扶正:升阳益汤中的药材具有温阳的作用,可以温补阳气,提高人体阳气水平,改善阳气不足的症状。

2. 益气生津:升阳益汤中的药材中含有多种具有益气生津作用的成分,可以增加体内的气血和津液,缓解口渴、乏力等症状。

临床应用升阳益汤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应用场景: 1. 脾肾阳虚型糖尿病:升阳益汤中的药材可以温补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脾肾阳虚型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2. 肺胃阴虚型慢性咳嗽:升阳益汤中的药材具有益气生津的作用,可以增加肺胃的津液,缓解慢性咳嗽症状。

3. 脾胃阳虚型消化不良:升阳益汤中的药材可以温补脾胃阳气,增加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4. 肾阳不足型阳痿早泄:升阳益汤中的药材可以温补肾阳,增加肾脏的功能,改善阳痿早泄症状。

用法用量升阳益汤的用法用量如下: 1. 配方:黄柏15克,干姜10克,附子10克,鹿角胶10克,茯苓15克,山药15克,白术15克,炙甘草5克。

2. 煎服:将以上药材加水煎煮,煎至水剩一半时即可,一日两次,分两次服用。

注意事项在使用升阳益汤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服用前需咨询医生:升阳益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在使用之前需要咨询医生的建议,确保合适的用药剂量和使用方法。

2. 不宜过量使用:升阳益汤具有温阳作用,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因此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

3. 不适用人群:升阳益汤不适用于阳虚火旺、阴虚火旺等症状明显的人群,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其他方剂。

综上所述,升阳益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具有温阳扶正、益气生津的功能主治,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肺胃阴虚型慢性咳嗽等症状。

升阳益胃汤升清降浊祛湿热

升阳益胃汤升清降浊祛湿热

升阳益胃汤升清降浊祛湿热脾胃虚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干舌干,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欲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

当升阳益气,名之曰升阳益胃汤。

文中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痛、食不消等症状的描述似参考《难经》。

《难经·十六难》:“……假令得脾脉,其外证:面黄,善噫,善思,善味;其内证: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假令得肺脉,其外证: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其内证: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洒淅寒热……”临床辨证的要诀之一在于“合参”。

四诊合参,脉症合参,病症合参,以及天人合参等等。

没有“合参”,也就没有“辨”。

怠惰嗜卧,四肢不收,虚在脾胃,实在湿困。

倘值夏暑,可能是清暑益气汤证。

如值秋令,湿热退而燥气行,则不可能是清暑益气汤证。

中医临床是不可能离开“四时”的,没有与四时合参的中医标准化是不符合中医临床的。

脾胃主受纳、运化、化生气血、升清降浊。

辨析脾胃状态,多从饮食、大小便、精神气色三大方面考察。

肺主皮毛。

辨析肺的状态,气机在皮毛的布化与出入是否正常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脾胃虚弱,受纳、运化不足,则“饮食无味”、“不欲食”、“食不消”。

运化、升清降浊失司,则“大便不调”、“小便频数”。

气血生化不足,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兼见肺病”。

肺气不足,不能布化于皮毛,温煦皮毛不足,则“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

肺气不足的原因是脾胃之气不足,阳气不能上升外达,因此说“乃阳气不升故也”。

升阳,包括使阳气“伸”,也包括恢复中焦气机升降。

益气,既包括补益肺气、胃气,也包括运脾和胃。

升阳益胃汤组成:黄芪二两,半夏(洗,此一味脉涩者用)、人参(去芦)、甘草(炙)各一两,独活、防风(以秋旺,故以辛温泻之)、白芍药(何故秋旺用人参、白术、芍药之类反补肺,为脾胃虚则肺最受邪,故因时而补,易为力也)、羌活各五钱,橘皮四钱,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柴胡、泽泻(不淋勿用)、白术各三钱,黄连一钱。

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胃虚弱的一张好方

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胃虚弱的一张好方

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胃虚弱的一张好方导读:东垣的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是非常能体现其理论的一张值得玩味的处方,而升阳益胃汤也是据其系统的理论所化裁的一张方,见脾胃虚弱且因湿邪不化,而阳气不升的,皆可用。

东垣的理论非常系统,值得好好深入琢磨。

升阳益胃汤作者/焦树德羌活15克,独活15克,防风15克,柴胡9克,人参30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30克,黄芪60克,白芍15克,半夏30克,黄连6克,泽泻9克,陈皮12克,共为粗末,每服10克,生姜5片,枣2枚(去核),水三盏,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弱而湿邪不化,阳气不升之证。

症见倦怠嗜卧,四肢无力,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燥,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不和,舌苔厚腻,脉象濡软。

盖因脾土虚弱不能制湿,湿邪重故,感到体重节痛、四肢无力、心不思食。

中焦不能布化水谷精微,故口中无味。

中运不健,传化失宜,故二便皆不调顺。

土不生金,母病累子,故肺弱表虚而洒淅恶寒,阳气不得伸,故面色不和,惨惨不乐。

方中半夏、白术燥湿,茯苓、泽泻渗湿而降浊阴;羌活、独活、防风、柴胡升举清阳之气,风药并能胜湿;少佐黄连以退阴火疗湿热;陈皮平胃气;参、芪、甘草益胃气;白芍酸收敛阴而和营,并能防止羌活、柴胡辛散太过。

全方补中有散,发中有收,使正气足、阳气生,自然身健病痊。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曾说:“人参属补,不知君于枳、朴中,即为补中泻也。

羌、防辈为散,不知佐于参、芪中,即为补中升也。

近世之医,一见羌、防辈,即曰:发散不可轻用。

亦不审佐于何药之中,皆因读书未明,不知造化别有妙理耳。

”本方去黄芪、白术、半夏、茯苓、泽泻、黄连、陈皮,加升麻、葛根,生甘草,名升阳散火汤,也是李东垣先生创制的方剂。

用于治疗因脾阴血虚,胃阳气弱,春寒不去,胃虚过食冷物,抑制少阳清气,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所致的四肢发热、肌热、发困、筋骨间热,热如燎,扪之烙手诸症。

升阳益胃汤医方方义

升阳益胃汤医方方义

升阳益胃汤医方方义升阳益胃汤(升阳益胃)(暑湿伤胃,舌胎白腐,暑为火脉微洪)(暑必兼湿)【主治】:(1)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暑湿阻经窍,气不通顺,缺氧倦怠)。

(2)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乃阳气(胃阳)不升也(肺气不能行,胃气不能走)[1]。

【组成】:人参,甘草,白朮,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陈皮(留白),半夏,羌活,独活,柴胡,防风,白芍,泽泻(不淋勿用),黄耆,黄连。

(14)【口诀】:(1)升阳益胃汤--六君子汤+羌防独柴(风药)+芍耆连泻(2)升阳益胃汤--六君子汤+枪房独裁,少妻连泻【制服法】:姜枣煎。

【方义】:足太阴阳明药(1)六君子助阳益胃,补脾胃之上药也[2]。

(2)黄耆:以补肺而固卫。

(3)芍药:以敛阴而调荣。

(4)羌活,独活,防风,柴胡:以除湿痛[3]而升清阳。

(5)茯苓,泽泻:以泻湿热而降浊阴。

(6)少佐黄连以退阴火。

(7)补中有散,发中有收,使气足阳升,则正旺邪服矣[4]。

【加减方】:补中益气汤加炒曲黄芩,亦名益胃升阳汤,治妇人经候凝结(月经吃冰冷东西所引发),血块暴下(脾胃虚弱不能摄血),脾虚水泻。

注:(1)阳受气于胸中。

经曰:「阳气者,若天与日,清阳失位,则浊阴上干,脾虚不运,而怠惰嗜卧也。

」体重节痛,湿盛而阴邪胜也。

口苦舌干,阴火上炎也。

不嗜食,不知味,胃气虚衰也。

大便不调,湿胜也。

小便频数,膀胱有热也。

洒淅恶寒,阳虚也。

惨惨不乐,膻中阳气不舒也。

经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在两乳中间。

」(2)参、朮、苓、草、陈皮、半夏。

(3)羌活除百节之痛。

(4)东垣曰:「此治肺之脾胃虚也。

何故?秋旺用参、朮、芍药之类,反补脾,为脾胃虚,则肺俱受病,故因时而补,易为力也。

」又曰:「余病脾胃久衰,一日体重,肢节疼痛,大便泄下,小便闭塞,默思内经云:『在下者因而竭之。

』是先利小便也。

升阳益胃汤的功效与作用

升阳益胃汤的功效与作用

升阳益胃汤的功效与作用升阳益胃汤是一款中药方剂,由肉桂、陈皮、茯苓、山药、黄精、淮山药、淮山药、龙眼肉等多味药材组成,汤中的每味药物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共同发挥升阳益胃的作用。

升阳益胃汤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补中益气,温阳助阳”的方剂,主要用于脾胃阳气不足所引起的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升阳益胃汤的主要功效和作用如下:1. 益气补中:升阳益胃汤是一款温中健脾的祛寒方剂,可以温暖脾胃、促进气血运行,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代谢功能。

它可以调理脾胃功能,增加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改善食欲,使营养物质得到充分吸收。

2. 温阳助阳:升阳益胃汤中的肉桂、陈皮等药物具有温阳作用,可以温暖脾胃,改善寒湿对脾胃的影响,并增强脾胃的阳气。

它可以增强体内的阳气,改善阳虚引起的疲乏无力、畏寒怕冷等症状。

3. 益肾填精:升阳益胃汤中的黄精、淮山药等药物有益肾填精的作用,可以滋养肾脏,增强肾脏功能,提高机体的精气水平。

它可以改善肾脏功能不全引起的疲乏、精神不振等症状。

4. 健脾养胃:升阳益胃汤中的山药、茯苓等药物可以养血健脾、消除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脾胃虚弱的症状。

它可以提高胃肠的消化功能,增加食欲,增强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能力。

5. 调理气血:升阳益胃汤中的龙眼肉、山药等药物具有补血养气的作用,可以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疲乏、头晕等症状。

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应,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

6. 改善便秘:升阳益胃汤中的淮山药、山药等药物具有滋润肠道、润肠通便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便秘问题。

它可以促进大肠的蠕动,增加粪便排出,缓解便秘的症状。

升阳益胃汤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1. 剂量:一般每次服用10克,每日3次,可根据个体情况适量调整。

2. 温服:升阳益胃汤是一款温补方剂,最好温开水冲泡或隔水加热服用,可以增强药效。

3. 饮食调理:在服用升阳益胃汤期间,要避免食用过冷、过热、刺激性的食物,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馒头等,有助于脾胃的恢复和康复。

刘渡舟 升阳益胃汤

刘渡舟 升阳益胃汤

刘渡舟升阳益胃汤【方药】羌活、独活、柴胡、防风各4g,红人参6g,白术12g,茯苓30g,炙甘草10g,黄芪20g,白芍12g,半夏16g,黄连3g,泽泻10g,陈皮8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健脾化湿,升阳益胃。

【案例】董某,女,37岁。

10余年前发现有慢性胃炎,一直间断服药治疗,病情时好时坏。

近半年来病情似有恶化,饮食渐减,周身乏力,大便稀溏,1d行2次,恶寒怕风,稍有不慎,即患感冒,胃镜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

已服中西药物数月而无效。

刻诊:视其舌淡而苔白腻,切其脉则濡细无力。

辨为久病损伤脾胃,脾之阳气不升,胃之浊阴不降,湿热阻于中焦,脾胃化源不足,土不生金,则肺气也虚,乃脾胃与肺共同为病。

治当升举脾胃之阳气为主,辅以健脾化湿。

服药7剂后,纳增便减,周身轻松。

又服7剂,诸症若失。

细心调理2个多月,胃镜复查只有部分浅表病灶存在,自觉饮食、体力如常人,数年之苦,终于痊愈。

【按语】本方出自枟脾胃论?肺之脾胃虚论枠,由羌活、独活、防风、柴胡、红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白芍、半夏、黄连、泽泻、陈皮组成。

治疗气虚、湿多、热少的内伤病。

证见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

兼见洒淅恶寒等肺病症状。

其病机为湿邪内阻,脾胃虚弱,土不生金,脾胃与肺共同为病。

治当升阳以燥湿,药用柴胡、防风、羌活、独活,风过则干也;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益胃以化湿,湿去则阳气升发;泽泻引导湿热从下而解;黄芪、红人参、炙甘草补脾胃之虚,并益肺气;黄连以清余热;白芍和营,收肺气之散,并节制风药的辛燥作用。

肾虚,却虚不受补,李东垣升阳益胃汤,一升一降,健脾化湿

肾虚,却虚不受补,李东垣升阳益胃汤,一升一降,健脾化湿

肾虚,却虚不受补,李东垣升阳益胃汤,一升一降,健脾化湿升阳益胃汤方歌:升阳益胃六君芪,羌独防风柴胡齐,连泽白芍生姜枣,升阳益胃此方奇。

原方:黄芪30g ,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白芍,羌活,泽泻各10g ,独活,柴胡,防风,炙甘草各6g 黄连,生姜各3g,大枣3枚原用法:上药为粗末,每用9g,加生姜5片,大枣5枚,水煎服。

功效:健脾祛湿,升发阳气。

主治:脾胃虚弱,兼夹痰湿。

症见肢体酸痛,怠惰嗜卧,口苦舌干,饮食无味,大便溏稀,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腻,脉缓无力等。

方解:君——黄芪甘温,健脾益气。

臣——人参、白术补气健脾,助阳益胃。

佐——半夏、陈皮化痰理气,茯苓、泽泻淡渗利湿,防风、羌活、独活散风祛湿,柴胡升发阳气,白芍和血敛阴,黄连清热泻火。

使——炙甘草健脾兼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祛湿,升发阳气之功。

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为脾胃气虚、湿热余邪滞留而设.主治疲乏懒动、四肢无力、食不消化、大便不调等症。

本方由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健脾益气,配以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发阳气,使脾胃之气斡旋,湿邪托化;半夏、陈皮和脾燥湿开胃;白芍和营敛阴,兼防风药过燥;黄连以清滞留的余热,泽泻引湿热下行而解.总之本方具有使中州转运,益气升发,冀其湿化而邪退,阳升而泻止.达到补气扶正、健脾固本、祛邪化湿之功.运用要点:本方主治脾胃虚弱兼见痰湿偏盛之症,以肢体酸痛,怠惰嗜卧,大便溏稀,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腻,脉缓无力等为辨证要点。

临证中怎么用?抓主症:自觉症状:呼吸时有上气不接下气之感,呼气费力而吸气如常,在体力劳动时尤为明显(脾肺气虚)。

脉象:六脉皆沉细微弱,寸部尤甚,右寸常寻按至骨,始觉搏动,稍举即失,然两尺重按仍搏动有根(下陷脉)。

舌象:舌质淡红不华,苔薄白而润滑,有多量水液笼罩舌面(脾虚痰湿盛)。

临床案例:余某幼郎,因患疮敷药,疮愈发肿,饮食二便如常,延医数手,调治多日,不识为疮蛊之症,无非五苓、平胃之药,渐至下肿尤甚,囊若水晶,形似鱼泡,呼吸不利,求治于余。

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升阳益胃汤主治秋燥当令,脾胃虚弱,湿热余气未清,肺气不得顾护,当旺不旺而致疾病,用甘温除热配以苦寒泻火之法。

笔者临床运用,凡属脾胃虚弱,湿热内伏者均用本方并随证加减,屡获佳效,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湿浊内盛、浊阴上扰这一基本病机,升阳益胃汤具有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之功。

笔者以此方为基础加减治疗虚证顽固性不寐李东垣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泄泻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痛泻交作,胸胁胀闷,暖气频频均为土木失和之象,口干且苦,舌苔黄腻,为肝经有火,湿热内蕴所致,此疾常取痛泻药方治之。

考虑病发之本源于脾虚,久病非白术一味能起,加之又兼湿热,故应加用培补中焦之品,清热化湿之剂,而升阳益胃汤不仅可兼顾几方,而且又含痛泻要方之意,用之加减自然妥帖。

2讨论(l)慢性泄泻虽病因繁多,病理变化复杂,但脾失运化,乃基本病机,脾虚为主要方面,水湿内困、土虚木乘、中阳下陷等病理变化也多在脾虚的基础上产生。

而李东垣之升阳益胃汤中,人参(可用党参代之)、白术、黄茂乃气厚味薄之品,重在补益脾胃,升运中阳;羌活、独活、柴胡、防风均属味薄主升之风药,有鼓动中焦,升发清阳之功效;获荃、泽泻、半夏为祛湿安中之佳品;白芍养血抑木,酸收又可节制风药之辛散;加之行气开胃之陈皮、调治湿热之黄连共成兼顾慢性泄泻诸多因素之良方。

因此,临床用之加减治疗每每奏效。

(2)治疗慢性泄泻重在调理脾胃功能,在具体治疗时,应注意脾升胃降这一生理特点。

所谓“升”即为“升阳”、“升清”之意,而“降”则常为权宜之策,故主意在升自明。

若脾之阳气不能升发,则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必导致“清气在下则生飨泻”之结果。

为此,治疗慢性泄泻应酌情选用升阳益胃汤中柴胡、防风等能鼓动中焦、升运中阳之品。

这也寓“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中自安,益气之剂得清气之剂而气益倍”之意。

至于方中虽含少量药性沉降之药如半夏、泽泻,但毕竟是升中辅降,以升为主,取降以促升之意,此用药之妙与主旨无悖。

而具体施治时应注意升阳风药其量宜轻。

升阳益胃汤应用经验

升阳益胃汤应用经验

升阳益胃汤应用经验
在使用升阳益胃汤时,我发现了一些值得分享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升阳益胃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常用于调理胃肠功能失调引起的胃痛、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

以下是我的使用经验和一些建议:
1. 合理选择服用时间:最佳服用时间是饭前30分钟至1小时,这样可以提前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液酸度,改善胃肠功能。

2. 注意饮食卫生:在服用升阳益胃汤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过辣、过油腻、过辛辣的食物,以免刺激胃肠,加重胃部不适。

饮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缓解胃痛和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3. 规范用量:根据个人病情和医生建议,正确掌握升阳益胃汤的用量和服用频次。

过度使用或不按要求服药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减弱药效。

4. 与其他药物的配合使用:在使用升阳益胃汤的如果需要使用其他药物,尤其是处方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以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或副作用。

5. 注意个人过敏史:如果在服用升阳益胃汤期间出现皮肤瘙痒、红肿、呼吸困难等不适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以免发生过敏反应。

6. 坚持服用:升阳益胃汤是中药方剂,通常需要一段时间的调理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规定时间内服用,以便获得更好的效果。

请注意,以上经验仅是基于个人对升阳益胃汤的使用体验总结而来,并非医学建议。

在使用升阳益胃汤期间,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根据个人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用药方案。

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

百科:黄芪(30克)半夏(15克)人参(15克)炙甘草(15克)独活(9克)防风(9克)白芍药(9克)羌活(9克)橘皮(6克)茯苓(5克)柴胡(5克)泽泻(5克)白术(5克)黄连(1.5克)一.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

二..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

三.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乃阳气不升也。

归经:足太阴阳明药也方义:1.六君子:助阳益胃,补脾胃之上药也。

加黄耆,以补肺而固;芍药,以敛阴而调荣;羌活、独活、防风、柴胡,以除湿痛而升清阳;茯苓、泽泻,以泻湿热而降浊阴。

少佐黄连,以退阴火。

⒉补中有散,发中有收,使气足阳升,则正旺而邪服矣。

方解:升阳益胃汤重用黄芪,并配伍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养胃;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湿;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白芍养血和营。

适用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湿郁生热之证。

胃气不降病证名,又称胃失和降。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胃气通降功能受阻则病。

症见不思饮食,胃脘胀满作痛,嗳气吞酸,呃逆呕吐等。

多由饮食所伤、胃火冲逆或痰浊中阻所致。

治宜宽中消导,和胃理气。

用生赭石细末一两,生怀山药、炒怀山药各七钱,全当归三钱,生鸡内金二钱,浓朴、柴胡各一钱。

连服此药八剂,大便日行一次,满闷大减,饮食加多。

遂将赭石改用六钱,柴胡改用五分,又加白术钱半。

连服十剂痊愈。

降浊还原丸【主要成分】野菊花、蒲公英、枳壳、淫羊藿、黄芪等焉。

补泻兼行,无偏胜之弊;寒热并用,得时中之宜。

”“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

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

”杨栗山称僵蚕、蝉蜕“为温病之圣药”。

脾胃互相为表里胃气降浊脾升清我们在上一章中说到人的五脏六腑互为表里,六腑为表,五脏为里,而且说到六腑中的胃和五脏中的脾是对应的,脾胃也互为表里,胃为表,脾为里。

胃主纳,脾主化。

也就是说胃是负责吸收食物,脾是负责运化食物的营养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阳益胃汤功能、主治及用法
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心不思食,食不于胸中重节痛调,湿黄(二两)人参甘草(炙)半夏(一两。

脉涩者用)白芍(炒)羌活独活防风(小便利、不渴枣煎。

又补中益气汤加炒曲、黄芩,亦名益胃升阳汤(东垣)∶治妇人经候凝结,血块暴下,脾虚水泻。

此足太阴、阳明药也。

六君子助阳益胃,补脾胃之上药也(参、术、苓、草、陈皮、半夏),加黄以补肺而固卫,芍药以敛阴而调荣,羌活、独活、防风、柴胡以除湿痛(羌活除百节之痛)而升清阳,茯苓、泽泻以泻湿热而降浊阴,少佐黄连以退阴火,补中有散,发中有收,使气足阳升,自正旺而邪服矣(东垣曰∶此治肺之脾胃虚也。

何故秋旺用参术芍药之类反补脾,为脾胃虚则肺俱受病,故因时而补易为力也。

又曰∶余病脾胃久衰,一日体重,肢节疼痛,大便泄下,小便闭塞,默思《内经》云∶在下者,因而竭之,是先利小便也,又治诸泻小便不利者,先分利之,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当用淡渗以利之,病虽即已,是降之又降,复益其阴,而重竭其阳也,治以升阳风药,是为宜耳;羌活、独活、升麻、柴胡各一钱,防风、炙甘草各五分,一剂而愈。

大法寒湿之胜,风以平之,又曰∶下者举之,圣人之法,举一可知百矣。

东垣又曰∶药中但犯泽泻、猪苓、茯苓、木通、灯草淡味渗泄之类,皆从时令之旺气,以泄脾胃之外邪,而补金水之不足也。

或小便已数,肝肾不受邪者而误用之,必大泻真阴,竭绝肾水,先损其两目也。

又曰∶《灵枢》云∶头有疾,取之足,谓阳病取阴也;足有疾、取之上,是阴病取阳也;中有疾、旁取之,中者,脾胃也,旁者少阳甲胆克之,又是升阳助清气上行之法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