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政治马原必背整理专题3
考研政治 马原基础知识重点归纳.doc
止形而上学;32、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
三、认识论部分
33、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与认识的本质;34、主体、客体及其辩证关系;35、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36、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3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38、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39、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40、真理及其客观性;41、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42、价值;43、认识论与思想路线;44、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四、唯物史观部分
4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46、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47、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48、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和功能;49、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特性;50、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51、社会经济结构的功能;52、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构成要素;53、国家的本质和职能;54、社会的观念结构与意识形态;55、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56、文化的本质和功能;57、文明与文明形态;58、社会规律及其特点;5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60、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矛盾;61、社会发展的动力; 62、“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意义;63、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64、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65、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的关系;66、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67、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综上所述,是2012年考研的同学们在复习初期关于马克思
主义哲学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汇总,希望大家通读实用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原理性的记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考研政治马原历年必背核心考点归纳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考点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1)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2)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3)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把握唯心主义的两个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4)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马克思和旧唯物最主要区别:唯物史观)①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唯心主义哲学受到反动没落的社会阶级的拥护和利用,所以得到保存和留传。
根源不能说主观和客观相背离,因为它是认识错误的原因,可以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②社会根源:社会分工、脑体劳动分离,为片面夸大精神意识的作用提供了条件。
③认识论根源:在认识过程中,将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加以夸大。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5)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重点把握)(6)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①阶级性---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没有认为世界统一)②实践性---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③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革命性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之上,即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之上。
(7)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①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总结笔记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总结笔记(一)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1.哲学基本内涵●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2.提出●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3.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二)唯物/唯心,可知论/不可知论,辩证法/形而上1.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性和同一性没有一一对应关系)●第一性(世界本原谁先谁后)●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本体=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是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同一性(之间有没有关系)●可知论:世界可以被认识●不可知论:世界不能或不能完全被认识2.唯心主义●主观唯心●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看做是事物存在的根源●举例●心外无物、意念移物●万物皆备于我●我思故我在、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世界是感觉要素的集合●客观唯心●把某种脱离物质,任何个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绝对精神等)看做事物的本原●△绝对=客观(因为绝对就说明无条件的,任何条件下都这样)●举例●理在物先,理在事先,理是万物之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上帝耶稣安拉佛祖3.哲学体系●本体论●意识VS物质(世界本质)●认识论●认识VS实践(研究人的认识来源发展)●历史观●社会意识VS社会存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问题)4.方法论基本问题●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坚持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5.错误说法(各唠各的磕,之间没有一一对应关系)●唯物主义就是辩证法●唯心主义就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是对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不同回答(三)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及其理论意义1.对物质认识广度和深度不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定义:实物●特点:非科学性(猜测)直观、朴素性●关键词●五行说气一元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火●万物生于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①把物质归结于原子(或基本粒子)②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机械性(别名:机械唯物主义)●人是机器生命是架化学机器●形而上学性(方法论上的)●孤立、静止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不彻底性(半截子唯物主义)●自然界是唯物的,人类社会是唯心的●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客观实在性(马克思的物质观)●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哲学物质概念●共性●具体物质形态●个性●列宁●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②人通过感觉感知的●③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④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特性●物质的唯一也是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3.马克思主义物质的理论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注●一元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彻底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自然+唯物主义历史观(四)物质的根本属性(存在方式):运动1.运动●定义: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特点●物质在干嘛?在运动●是谁在运动?是物质●内容●唯物主义运动观●物质√运动√●唯心主义运动观●意识√运动√●唯物主义形而上●物质√运动×2.静止●定义:①空间位置②根本性质暂时不变运动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认识静止的意义●①是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前提●②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③是理解和衡量运动的尺度3.运动与静止●1.运动:绝对的、无条件的、变动性●2.静止:想对的)有条件的、稳定性●3.运动与静止:相互依赖、渗透、包含●4.事物的矛盾运动:运动+静止(任何一个事物既是运动又是静止)(五)物质运动的基本存在形式:时空(先有物质运动后有时空)1.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一维性客观的●一维性——不可逆2.空间●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三维性客观的●三维性——可逆3.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空●物质运动不可分割●具体物质形态时空:有限●时空具体特性是相对的●整个物质世界时空:无限●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4.固定搭配●客观无条件●相对有条件(六)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1.从实践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社会的形成●靠实践●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分化的历史前提——实践●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统一的现实基础——实践3.社会的发展●靠实践●①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朋友圈)●②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生活圈)●③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动力源)4.环境问题●实质●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不恰当的实践●怎么办●①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②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③遵循自然规律(七)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意识起源●自然界进化出人脑●①一切物质都有的反映特性(eg水滴石穿)●②低等生物刺激感应性●③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④人类的意识(人类特有)●人类社会实践●劳动——决定作用●语言——促进作用(语言本身是客观的,语言内容主观)2.意识本质●①意识到底是不是物质——不是物质更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信息主观加工的结果)●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汁液的产物×●意识是由人脑自生的×●鬼神的观念是人们对对鬼神的虚幻反映×●鬼神观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鬼神观念可以从客观世界中找到原型✓●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因为来源于客观的物质世界)●③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因为每个人大脑加工的形式不一样)3.对物质的反作用(能动作用)●目的计划性●创造性●指导实践●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4.意识与人工智能●内涵●①人的部分智能活动机器化,人类智能的物化●②实质是对人脑组织结构与思维运行机制的模仿●关系●①意识能动性的一种特殊表现,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②意识已经发展到能够把意识活动部分的从人脑中分离出来物化为机器的物理运动从而延伸意识器官功能的新阶段●不能取代●①人类意识包括了知情意,但人工智能智能对理性智能扩展●②社会性是人类固有的本质属性,人工智能本质上是机器●③人类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机器语言的本质是数字或规则地操作符合●发展●①开放客观的态度,观察和思考未来●②加强防范,规范引导5.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统一●规律●定义●事物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特点●客观的(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区别●自然规律:盲目的,无意识的(不需要人的参与)●社会规律:有意识的(有人的参与——人的活动规律)●面对规律●不可以做●改变规律本身●藐视规律、忽视规律●消灭、发明规律●可以做●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利用/驾驭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eg水在海拔高的地方沸点度数不一样)●处理好主客观直接的关系能动+实践●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③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发挥能动性的前提实际+实践●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6.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内涵●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他们的共同之处——客观的(世界统一于物质)●原理内容●①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物质●②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性(世界万物的共同之处:都是客观的)●③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万物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原理体现●①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是客观的)●②意识统一于物质(意识是客观的)●③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人类社会是客观的)●第一,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活动●第三,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最能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实践意义●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考研政治马原33个核心考点总结
考研/备考辅导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33个核心考点总结考研政治冲刺复习,考生着重四大方面,整体框架整合,重点知识强化,查漏补缺和模拟题真题,下面为大家总结的马原部分33个核心考点,大家注意关注。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的理论品质(14年修订单选、多选题)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意识的起源和本质(87、90、99、12单选,88、02、07、09、10多选)2、社会的物质性(很重要的考点但多年未考,值得关注)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单选、多选、分析)4、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15年薪修订、可出单选、多选)5、实践与人的存在(15年修订可出单选、多选)6、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多年考点,单选、多选、分析都考察过、今年也不容忽视,可与毛中特和史纲知识点联系考察)7、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15年修订单选多选)8、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多年常考点,单选、多选、分析都考察过。
14年分析题)9、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多选和分析)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单选、多选、分析)11.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单选、多选、分析)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单、多、分)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5、真理的检验标准(单、多、分)6、价值及其特性(单、多)、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和功能(单、多、分)7、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15年新修订考点,单选、多选、分析都有可能,要重视)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这一章中15年年修订的知识点比较多,但是考察以选择题为主,仔细看几遍即可,最要注意的知识点是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第五章第六章1、商品二因素(单选、多选)2、价值规律及其作用3、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换为资本(单、多)4、剩余价值的实质(单选、多选)5、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单、多)6、资本的有机构成(单、多)7、资本周转及其速度(单、多)8、社会在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其实现条件(14年单选、多选)9、平均利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分割(单、多)10、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经济危机11、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15年新修订选择题)第七八章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前进性和曲折性(15新修订选择题)2、社会主义在改革中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单、多) 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33个核心考点总结.doc [全文共1740字] 编号:6021238。
考研政治:马原第三章重点知识解答(一)
考研政治:马原第三章重点知识解答(一)1.必然性怎样转化为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的必然性,必然性总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也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任何偶然性都不能完全摆脱必然性的支配和制约。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即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分是相对的。
例如,生物的某些新的性状在开始时或在一个长时期内只是偶然的,但由于这些新的性状适合于新的环境并逐渐发展,以至于最后使生物有机体发生根本变化,这种性状也就成了新的物种的必然性状;相反,生物的一些必然性状由于越来越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越来越退化,以至于成了偶然的东西。
又如,人类的祖先猿人全身长毛是必然的现象,现在社会出现的“返祖”现象则具有偶然性。
2.如何理解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
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的必然性,必然性总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科学的任务正是要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
偶然性不仅表现着必然性而且对事物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要善于估计应对和利用各种偶然性去推进工作。
①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把各种机遇理解为偶然性因素,因此,要重视机遇的作用,敏锐的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实现发展。
所谓“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就是这个道理。
②偶然性对科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研究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活动,它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客观事物的必然规律。
但科学的任务是要从偶然性中去发现必然性。
考研政治基础辅导之马哲第三章常考知识点精选
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与系统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所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和相互制约。
联系是客观的,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所固有的,⼈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但决不能⽤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否则将陷⼊诡辩论。
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整体,每⼀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个环节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还是多种多样的,考试⼤祝你好运。
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物质世界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
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的若⼲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主要特征: ⼀是它的整体性,系统具有其部分在孤⽴状态下所没有的整体特性; ⼆是它的结构性,系统的性质不仅取决于构成系统的各要素的性质,更取决于这些要素的组成⽅式即结构。
此外,系统还有层次性和开放性。
科学的任务就是揭⽰事物的联系,科学的突破往往表现在把⼈们通常看来似乎没有联系的事物联系起来。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们全⾯地认识事物的联系,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现代社会和现代⼈的必备观点,也是我国改⾰开放的⽅法论基础之⼀。
2.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 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发展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运动是指宇宙间所发⽣的⼀切变化和过程。
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向⾼级、由简单向复杂、由⽆序向有序的上升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产⽣新事物,发展的本质是创新。
我们要增强创新意识,积极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促进事物发展。
2016年考研政治必背的83条马原概念
2016年考研政治必背的83条马原概念64.社会经济结构又称经济基础,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其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经济结构的性质。
65.阶级指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
阶级的划分是由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结成的不同关系决定的,区分阶级的根本标志,是看其同生产资料的关系,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是否占有其集团的劳动。
66.社会政治结构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政党、政权机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和关于政权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和规程等,其中,国家政权是核心。
67.国家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
尽管国家也管理一些公共的社会事物,但其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68.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道德、哲学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等设施。
前者叫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后者叫政治上层建筑。
69.社会文化结构又称观念结构,指哲学、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艺术等意识形式的联结方式。
在阶级社会中,文化往往具有意识形态性。
70.社会基本矛盾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矛盾共同组成,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形式、内容和方向。
7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变革的方向;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同时这种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一规律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表现出来。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
7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在二者的矛盾运动中,经济基础始终是决定的力量,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并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水平和要求。
2016考研政治逻辑图【马原、毛概、思修、史纲、时政】——直接背诵版
(5)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发挥独特作用。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第三世界的崛起,不仅根本改变了以欧 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二,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第三,大批发展 中国家加入联合国, 深刻地改变着联合国的面貌, 使这一国际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发生很大的 变化。第四,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上升,它的发展逐渐改变着世界经 济的面貌,成为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本力量。 2.南北关系 南北关系: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 二战后的南北关系已成为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 它的根本特征是南北双方不公平、 不合 理、不平等的关系。南北矛盾是指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少数发达国家之问的矛盾。 冷战后南北关系的特点:第一,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第二,南北经济矛盾 依然存在,但出现了与冷战时期不同的特点。第三,南北对话与合作关系加强。第四,区域 内或集团内的南北关系有所发展。 南北矛盾加剧的主要原因和表现: 首先在于南北政治经济关系不平等, 特别是南北经济 差距日益扩大。其次,在发展中国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加紧推行强权政治和 经济霸权。 解决南北关系的根本途径:第一,解决南北关系的途径,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国际经济新 秩序。第二,加强南南合作,提高南方的经济实力,以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第三, 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 3.南南合作 含义:发展中国家的相互关系即南南关系,相互间的合作即南南合作。 新特点:第一,地区集团化趋势加速发展。第二,合作内容的多样化和合作伙伴的多元 化。第三,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调整了战略,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 。 意义:第一,它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第二,经济上的密切合作,促 进政治、外交上的一致性。第三,南方国家的团结合作,壮大了这些国家的力量,对于提高 它们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有很重大的意义。 主要形式:区域性的经济合作、贸易合作、货币金融合作、技术合作。
考研政治马原原理总结
考研政治马原原理总结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课程。
它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唯物史观、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
马原的学习对于进一步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马原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世界观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唯一的客观实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法是研究事物内部矛盾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
马原通过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认识方法。
其次,马原介绍了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一个无止境的发展过程,矛盾和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学习马原可以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变革的动力,增强对历史和社会的认识。
此外,马原还介绍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相互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是研究事物内部矛盾和发展规律的理论,历史唯物主义是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研究历史发展的理论。
学习马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联系,从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最后,马原还介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人民利益、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
通过马原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进一步理解和坚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仰和追求。
综上所述,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马原可以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对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的认识水平,增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仰和追求。
2016考研政治考点!什么是唯物主义发展观?
2016考研政治考点!什么是唯物主义发展观?
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也是2016考研政治马原部分的必知考点。
复习进入冲刺阶段,对于这类重要考点更加不能放过,每天背一背,考场上可以信手拈来,对于答题会非常有用哦!
一、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二、发展与过程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
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
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就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三、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这就深刻地启示我们:要高度重视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意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我们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
2016考研政治:马原重点总结(第三章)
很多同学都不擅长总结和整理,在复习的时候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复习起来很费劲。
尤其是现在到了2016考研冲刺复习阶段,只剩下30多天的复习时间了,只有抓住重点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针对2016考研政治在冲刺阶段的复习,给大家分享考研政治各科的重点总结,以下是马原第三章的重点总结: 一、认识与实践 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其本质含义和基本特征有三: 1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2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3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2)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1物质生产实践; 2社会政治实践; 3科学文化实践。
(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2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
(2)从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
二、真理与价值 1、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1真理的绝对性有三层含义: a.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b.世界是可知的,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c.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 a.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 b.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的近似正确认识,有待于深化; c.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2016考研政治最后冲刺背诵版材料(马原-辩证法)
2016考研政治最后冲刺背诵版材料(马原-辩证法)2016考研初试在即,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特别针对最后40天的复习,出品了“2016考研政治最后冲刺背诵材料”系列文章,把众多考点按照模块与专题的形式高度浓缩总结,希望考生能够掌握这些必备考点。
由于马原部分考点较多,所以按照模块编写。
本文的主题为辩证法。
模块二辩证法专题一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普遍联系1.含义: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
2.特征: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
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3.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永恒发展1.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2.发展与过程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就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专题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一)整体与部分整体与部分,又称全局与局部。
整体与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整体功能并不一定等于部分功能之和。
方法论意义: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是综合与分析相统一思维方法的客观基础。
(二)原因和结果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范畴。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方法论意义: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技巧精心整理版
马原知识点技巧精心整理版一、第一梯队Keywords1.人民2.实践3.规律(矛盾)4.物质生产(经济)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1.实践的本质(人、能动、客观物质)2.实践的结构(3个)3.实践的特征(3个)4.实践的形式(3个)5.实践是(人 <-> 自然)基础和桥梁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动力、标准、目的)三、十大错误观点1.“比”、“更重要” (除了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重要之外)2.“自由理性”,“普世价值”3.矛盾可以“调和”4.改造、创造规律5.唯心主义观点6.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有现成的道路(可以有现实道路)7.直观反映8.发展是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的)9.人人创造历史(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10.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是比较浅的认识,有待上升为理性认识)四、一些很绝对但是正确的话1.不包含差异的同一是不存在的2.现象一定表现本质,本质只能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3.任何历史人物都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4.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6.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五、恩格斯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六、唯物史观对于“人”的考察1.“现实的人”(实践、社会关系、能动性)2.唯物和唯心史观: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人民群众:社会历史主题、历史创造者,对发展起决定作用●质: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量:社会人口的大多数●关于剥削者:在一段时间内可以被纳入人民群众范围●经济首要影响●非随心所欲创造历史4.历史人物(中性词)5.群众划分为阶级,阶级由政党领导,政党由领袖主持七、物质和意识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高于意识)2.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3.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4.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5.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6.时空的特性●有限性●无限性●客观性●时间一维性7.意识能动:非直观反映,要发挥能动作用8.物质意识关系●区别:地位和范畴。
考研政治马原理部分知识点大汇总
考研政治马原理部分知识点大汇总一、唯物论(2 个核心、2 大原理)2 个核心:物质、意识2 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 个核心、3 大规律、4 对范畴)2 个核心:联系、发展3 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 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 个核心、3 大规律)3 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 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 个核心、2 大规律)2 个核心:社会、人2 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一、唯物论(2 个核心、2 大原理)2 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 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 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 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一)一、内容和形式原理:(1)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2)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3)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也都有一定的内容,没有无内容的空洞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纯粹的内容。
事物的内容是无限丰富的,事物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4)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方法论:在把握内容和形式这对范畴时,既要重视内容,根据内容的需要决定形式的取舍、改造和创新;又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利用和创造必要的形式,适时地抛弃与内容不相适应的形式。
二、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及其关系原理:(1)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2)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本身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中的辩证法,即认识和思维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亦称为概念辩证法。
(3)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方法论:第一,唯物辩证法为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
第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同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运用到思维和工作中就成了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其中,矛盾分析方法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分析方法。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二)一、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原理:(一)主体和客体是反映被反映、改造被改造相互作用的关系。
主体是反映者、改造者,客体是被反映者、被改造者。
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即主体作用于客体;同时客体也作用于主体,即主体在改造客体时能动地反映客体。
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绪论1.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是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 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 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基本原理与基精神实质第二、理论联系实际第三、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与其现代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在批判继承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合理因素并对现代科学成果进行科学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的科学理论成果,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不但为以往的实践检验所证实, 且随着未来的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而深化。
第二,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列宁的物质概念与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它被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发展所证实和丰富, 并提供了理论思维的方向原则和基本方法。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一、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 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第二、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 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
客观规律性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世界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制约作用的关系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事物的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5.矛盾的普遍与特殊的辩证关系第一、任何事物的矛盾既具有普遍性, 又具有特殊性, 普遍寓于特殊性之中。
2016考研政治马原考前冲刺必背整理
2016考研政治马原必背整理:唯物论核心关键词:物质、意识、实践核心内容:单选题必背: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物质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和运动: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实践构成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实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的基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多选题必背:辩证法:联系、发展、承认矛盾;形而上学:孤立、静止、否认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运动和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时空还具有客观性,有限性和无限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意识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必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第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和物质的表现。
第二,物质运动服从客观的规律。
第三,人的活动集中地体现了物质世界多样性的进化系列和运动规律。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建立在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前提之上的。
首先,意识的能动性手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制约。
其次,意识能动性的实现最终还受制于人类实践的发展水平。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万字马原知识点整理考研
万字马原知识点整理考研一、绪论考研中,政治科目一直是考生们最为头疼的一门科目之一。
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作为一门重要的理论学科,常常是考生们备考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将围绕考研马原的知识点展开整理和梳理,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马原的基本概念1.价值与价值规律1.1价值的含义和形成1.2价值规律的作用和表现2.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率2.1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率的概念2.2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率的关系3.商品与货币3.1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3.2货币的形成和职能三、马原的基本原理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1生产力的概念和分类1.2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变革2.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2.1社会主义本质与特征2.2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任务和方针3.党的基本路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1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四、马原的科学体系1.科学社会主义的起源和发展1.1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诞生及其历史意义1.2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和完善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与成就2.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历史功绩2.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启示3.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演进3.1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流派和学术动向3.2当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承与创新五、马原的实践应用1.党的领导作用与党的建设1.1党的领导作用的内涵和重要保证1.2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建设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历史使命2.2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途径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实践探索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3.2实践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六、总结考研马原知识点的整理对于考生复习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马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科学体系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梳理。
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考生才能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016考研政治必背马原知识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1、含义: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3、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形成;《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这种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和最鲜明的特征。
2、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2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和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2这是一脉相承的表现;3科学发展观的和时俱进体现。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物质世界和实践1、世界的物质性(1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恩格斯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派;2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4对世界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不同回答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必背知识点
《马原》框架体系(八章分四大块)第一块(第一章):从总体上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产生、世界观、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社会理想。
第二块(哲学部分):第二章到第四章,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
唯物论(第二章):三观两个原理。
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实践观。
两原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辩证法(第二章):二三四五。
两个总特征:发展、联系。
三个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最根本的核心的),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四种辩证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五对基本范畴: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内容与形式、可能性与现实性、必然性与偶然性。
认识论(第三章):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看自然界。
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发展过程:1、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
唯物史观(第四章):用唯物论和辩证法观察整个人类社会,从而发现了两大社会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两大社会规律: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
人类社会的动力:1、从客体角度讲:社会发展的动力,共5种动力(1个根本,1个直接,3个重要):社会基本矛盾是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直接动力,革命、科技、改革是重要动力。
2、从主体角度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英雄人物在创造历史中也起一定作用。
第三块(政治经济学部分)自由资本主义(第五章):商品;货币;价值;剩余价值生产、积累、流通、分配。
垄断资本主义(第六章):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国际垄断。
第四块(科学社会主义部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社会主义(第七章):1、第一次飞跃(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2、第二次飞跃(从理论到实践)共产主义(第八章):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考研政治马原必背整理专题三:认识论
2016年考研即将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最后一个月文都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最精良的“武器弹药”,每天用十分钟时间跟着老师把2016考研政治马原中的重难点注意消化,通过各种关键词拿下马原的分数。
今天与同学们分享2016考研政治马原必备的第三个专题。
核心关键词
实践、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价值
核心内容
一、单选题必背: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
理性认识的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价值含义:对主体和客体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的认识活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理论创新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创新又是以坚持和继承为前提的。
二、多选题必背:
实践的基本特征:直接现实性;自觉的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有三层含义: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从真理的发展来说。
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它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也有三层含义:从广度上说;从深度上说;从进程上说。
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
作用:指导作用、解释作用、预见作用。
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非理性因素。
作用:动力作用、诱导作用、激发作用。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
三、材料分析题必背: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的:首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
其次,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
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的基本条件:一是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二是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由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从实践的角度看,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是一个认识指导实践的过程;从认识的角度看,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是一个在实践中检验认识的过程。
(3)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
真理与谬误对立统一。
对立:由于真理和谬误决定于认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因此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统一: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①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②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③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
方法论:真理和谬误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和相互转化,是促进真理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真理的无限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
(4)成功与失败
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
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失败常常是成功之母。
“吃一堑,长一智”,只要人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