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考点1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高一必修一政治史1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三大政治制度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 政协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原因:
历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面临着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 地理: “大杂居、小聚居” 现实: 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确认时间及三级政权机构:
1954年一届人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3、时间顺序: (1)最早: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建国前) (2)最晚: 西藏自治区 (1965年) 4、历史意义: 实现了 保证了 促进了(见书68页)
中国共产党
工人阶 级、农 民阶级、 小资产 阶级、 民族资 产阶级
红色代表革命
黄色代表和平
国徽
• 中国国徽图案的组成: 国徽中心为红地上的金色 天安门城楼,城楼正上方 的4颗金色小五角星呈半弧 形状,环拱一颗大五星。 国徽四周由金色麦稻穗组 成正圆形环,麦稻秆的交 叉处为圆形齿轮;齿轮中 心交结着红色绶带,分向 左右结住麦秆下垂,并把 齿轮分成上下两部分。
专题四第1课
主 新 政 治中 建国 设的 民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1、历史条件: 1949.3: 七届二中全会 1949.4: 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政权 1949.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性质: 时间、地点:1949.9 北平? 临时宪法 内容:决定……;通过……;选举……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 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 人民民主专政。 ——《共同纲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 (共26张PPT)
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境内各民族逐步汇合成了中华民族。
二是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
教 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 师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 讲 解 三是在旧中国,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的原因和旧中国民
教 召开。这个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转折关头召开的具有重大 师 历史意义的会议。 讲 会议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指明了 解
道路,在政治、思想和理论上做了准备。
推进新课
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
● ●
重心转移:乡村
中心转移:军事斗争 总任务:农业国 新民主主义社会
城市 恢复和发展生产 工业国 社会主义社会
教 师 讲 解
权的国家;
新中国政权与旧中国历史上曾有过的国家政权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 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中国人民站 什么不同? 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起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3)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和经济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 了牢固的基石。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推进新课
国旗图案中红色和金色融 合在一起,体现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神圣和庄严。
国徽图案象征中国人民自 “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 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 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 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严。
推进新课
问 题 情 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推进新课
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问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人民民主统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是 题 情 战线内部关系发生了变化,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 怎样确立的? 境 产阶级的成员逐步变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民
历史高一必修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图文PPT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这三
大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国共解放战争
1.1946年 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全面发动内战
2.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3.1948年9月-1949年初,三大战役爆发,国民党主力基本被 消灭
4、意义 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前两次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第一次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
在1927年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八七会议,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 第二次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要领导人 主席
副主席 秘书长 人民军委主席 政务院总理 最高法院院长 最高检察署检 察长
毛泽东
朱 德 林伯渠 毛泽东 周恩来 沈钧儒(民盟) 罗荣桓 刘少奇 宋庆龄 岗 李济深(民革)张 澜(民盟)高
体现了民主统一战线 的原则
1949年9月30日,新当选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同副主席刘少奇、 朱德、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在全国政协一届会议主席台上。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①时间:1949年10月1日
②内容:
A、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 B、任命——周恩来——政务院总理+外交部长
C、施政方针——《共同纲领》
D、会后举行——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的成立
毛泽东庄严宣告“中 国人民站起来了!”
新中国的成立有 哪些历史意义呢?
2014高考一轮复习:必修1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知识梳理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 祖国统一知识梳理
考试大纲
考 点 搜 索 ①新政协的召开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③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④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①“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②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二、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背景。 人民解放战争 的胜利发展。 ①________________ 各民主党派 和__________________ 无党派民主人士 ,开始筹建新 ②中共团结______________ 中国的工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 (2)标志:1949年9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北平举行。 临时宪法 的性质;选举产 ①内容:通过了《共同纲领》,具有__________
2.民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 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重新召开各级__________________
(2)1982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完善 了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3)1984年,政府颁布施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99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 ②原则:人民民主和______________ 原则。
社会主义类型 的宪法。 ③性质:新中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 (3)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新中国的 民主政治建设 奠定了基础。 _______________
高中历史复习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人民版)必修一
中国共产党
工人阶 级、农
民阶级、
小资产 阶级、 民族资 产阶级
红色代表革命 黄色代表和平 Nhomakorabea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 存在的必要性: 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
• 八字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国徽 • 中国国徽图案的组成: 国徽中心为红地上的金色 天安门城楼,城楼正上方 的4颗金色小五角星呈半弧 形状,环拱一颗大五星。 国徽四周由金色麦稻穗组 成正圆形环,麦稻秆的交 叉处为圆形齿轮;齿轮中 心交结着红色绶带,分向 左右结住麦秆下垂,并把 齿轮分成上下两部分。
• 二确立、人内民容代:表开大会创制政度治建设新阶段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时间:1954.9 • 地点:北京 • 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的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一、内容 两个规定
二、特点 两个原则
三、地位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图表
基本内容
省级自治区的成立
民族区域自治地 时间
方划为自治区、 1947 自治州、自治县 1955 三级,各级自治 机关依照宪法和 1958
法律规定的权限 1958 行使自治权。
1965
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 “1955年10月1日,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翻开了新疆历史发展 的新篇章。各方面都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 就,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必修一专题四-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全国精品课件集锦)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初步建立:
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确立和发展
继续存在:
1954年第二届政协会议召开
新的阶段: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政协会议的作用 1.1949—1954年: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2.1954年以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重点: 新中国的成立;第一部社 会主义宪法的诞生;党的民族 政策。 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重要前提:新中国的成立 1954年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开 国 大 典
一、新中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年)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 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 集中制。 回顾:中国近 第一部资本主义宪法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 代史上曾制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国家。 ……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 域自治。 过什么宪法?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第八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 上一律平等。 第八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岁 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财产 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阅读教材,了解 一届人大有哪些 是中国走向 重要内容?
依法治国的 我国第一部社会 重要标志和 主义类型的宪法 新的起点
2013-2014高中历史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课件(09人民版必修1)
学案1
学案 1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课标要求]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3.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自主·学习区
学案1
【自学要求】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互动·探究区
学案1
[课堂小结]
政治制度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中共领导 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
新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 性质 发展演变 意义 根本 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 奠定了新中 的政 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 国政治建设 治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的基础 度 ①1949 年政治协商会议的召 调动了民主 开,初步建立这一制度; 人士参政议 ②1954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政的热情, 政党 的召开,正式确立这一制度;开创了群策 制度 ③1956 年“长期共存,互相 群力、共同 监督”方针的提出,标志着 建设国家的 这一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新局面
互动·探究区
探究思考 (1)第一届政协会议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
学案1
答案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 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筹建新中国提上日程。
(2) 这次会议的召开对新中国国家政治建设有什么重要作 用?
答案
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领》 ,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性质,产生了中央人民政 府委员会,直接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国 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自我·检测区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的内容(1)新中国的成立标记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
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起先,三大改造的完成标记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政治协商会议,后者是前者的存在形式。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权力机关,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但无决策权。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5)“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
自治指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力,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
(6)《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二、现代中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成果“一法三制”,即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特点(1)1954年宪法:确立人民民主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原则(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人民当家作主。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具有广泛的人民性和代表性。
②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实行一院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④实行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政党地位:中国共产党是处于政治领导地位的唯一政党,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而为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公认的。
中共和民主党派彼此在法律上是同等的,组织上是独立的。
②政党关系:政治上是亲密合作关系,共产党不是独揽政权,民主党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在野党,二者是政治合作,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的关系。
③合作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④合作方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场所。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四(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ppt
开国大典 一次典礼: 二个法律: 《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大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四次会议 : 七届二中全会、一届政协、 一届人大、二届政协
代表的广泛性
人民 团体
各民主 党派 无党派 人士
各民族 海外 华侨
中国 共产党
人民 解放军
各地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场
(4)意义: 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 度(基本政治制度) (1)初步建立: 1949年人民政协会议 (2) 1949年——1954年代行人大职权 1954年后性质: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主要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3)1956年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全新阶段: 中共对民主党派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汉族
宁 夏 回 族 自 治 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大杂 居 小聚 居
原因 法律保障
统一多民族国家
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
1、1949年《共同纲领》确立
2、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 是新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①结束三座大山压迫史 ②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③为国家政治建设奠基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历史意义 推翻三座大山,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推动世界民族解放斗争 增强世界和平力量
二、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确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起来 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1 专题7 第1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历史背景:
(1)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旧中国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及政府实行民族 压迫、民族歧视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比 较落后。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 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2.基本内容: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现 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 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建立自治机构,行 使自治权。
5.历史作用: (1)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及对外友好活动 中,对于国家在物质和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和 改革开放等方面的重要方针政策以及群众生活的重 大问题,都起了很大作用。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 于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及全国人民的团结;有利于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 主义的积极性;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做 出科学的决策;有利于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和作风,克服官僚主义;有利于形成对中国共产党 的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政建设。
2.形成和发展: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初步 确立。 (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 的形式宣布了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
(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中国共产党提出 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A.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引发中 国社会巨变
B.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民 族由衰落走向振兴
C.开创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新 时代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以新的形象出 现在世界舞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①②④
【解析】 “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 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 会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深刻性。材料无 法体现继承性,排除③。 【答案】 C
A.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C.多党合作,具有广泛代表性
B.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选D。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这一制度下,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故D项表述错误。
(2011·高考江苏卷)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
D
对点训练 1 (2012· 山东临沂模拟)下面 是 1949 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新 中国初期政权的特点不 包括 ( ) .
职务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党派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1 3 29 1 共产党 民主党 派和无 0 3 27 0 党派人 士 政务院 副总理 政务委员 2 6 2 9
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
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 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
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
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①平等性 A.①③④ ②广泛性 B.①②③ ③继承性 ④深刻性 D.②③④ )
(3)意义
①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②规范了政府与人民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③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标志着国家最高权力 属于人民。
3.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历史基础: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 同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2) 指导思想: 1956 年提出“长期共存, _________”的方针 互相监督 。 形式。 (4)历史作用 ①调动了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②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的统一战线组织,主要职
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与参政议政;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
【易混易错】
(1)政体与国体:政体是指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实现国
家权力的政治体制;国体指国家的性质或国家的阶级本质。 (2)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
历史上的中国 国旗
1866年,当时的总理衙门仿照外制确定了中国第一 面国旗。该旗式样为斜幅三角形,底色为正黄色,四周 以蓝色镶边,中间绘有一青色飞龙。左上角有一颗赤色 玉珠(喻龙吞珠)。
1888年,李鸿章参考各国国旗奏议改变国旗旗式: 将国旗由三角形改为长方形,照旧以黄为底色,青色 飞龙居中。黄龙旗一直使用至清政府灭亡。
,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三
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政体。 (4)“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自治是少数民族聚
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力,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与《中华
【分析比较】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
方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的异同
【归纳概括】
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1)构成: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特点: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
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是符合中国国 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各民
盘点那些差一点儿成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旗的设计方案
(二)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1.法制建设: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1)目的:保障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替 代《共同纲领》。 (2)颁布: 1954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 (3)内容: ①确定了新中国的 国家性质 和 根本政治制度 。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工人阶级 领导的、以 工农联盟 为 人民代表大会 ;人 基础的 人民民主国家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 民主集中制 大及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 。 ②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 权利和义务 。 ③宪法还确立了新中国向 社会主义 过渡的方向 和途径。 (4)原则:即 人民民主原则和 社会主义原则 。 (5)意义:是我国的第一部_________ 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巩固了中 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 础。
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的不同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 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专政的国家宪法(临时)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 农联盟为基础的第一部社 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性质
(2011年浙江省文综19)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 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 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 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 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 获悉: 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政治协商会议
(3)组织形式: 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
4.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确立原因:①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步形成了 以 汉族 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的局面。②由于历史、环 境和政策等原因,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很不平衡。③近代中国 各民族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④新 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 、 民族团结 、各民族 共同繁荣 的民族原则。 (2)基本内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 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新疆、广西、_____ 宁夏、西藏五大 (3)实施情况:形成了内蒙古、____ 省级自治区,建立了100多个自治州、自治县,民族自治区建设 已初具规模。 当家做主 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 (4)作用:少数民族实现了 社会进步 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 。
铁血十八星旗原是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的 会旗,武昌起义后为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旗。
1912年开始使用的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 红、黄、蓝、白、黑象征着汉、满、蒙、回、藏 五族共和。
“青天”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蓝色代表自由; “白日”象征光明坦白、大公无私,白色代表平等;“红地”象 征革命党的热血,象征博爱。 1928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通过青天白日满地红三色旗为 中国的正式国旗,颁行全中国使用。
考点十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
治建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 (1)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①时、地:1949 年3月,河北平山县 西柏坡村 。 ②内容:工作重心(由 乡村 转移到 城市 );工 作中心(以恢复和发展 生产 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基本政策 (政治、经济、外交方面);总任务(两个转变:从 农业国 转 变为 工业国 ;从新民主主义 社会转变为 社会主义 社会)。 (3)中共中央机关前往北平。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①时、地: ②中心议题: ③内容:讨论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问题;通过 了《共同纲领》,规定国家性质为 新民主主义 国家即 人民民主主义 国家,体现了 临时宪法 的作用);选举中央 委员会。
2.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
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 ______________ 的形式确 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经普选产生,由各民主党派和社会 各阶层人士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