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力 第3节 重力》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7.3《重力》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7.3《重力》教学课件

2.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所受重力,并记 录在表格中 质量 m/kg 重力 G/N
进行实验„„
3.画出重力跟质量关系的图象 (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
G /N
实验结论:
(1)物体受到的重 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 正比 关系 (2)物重跟质量的 10 N/kg 比约等于_______。
m/kg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第七章 第3节 重力
想想议议 你知道以下这些现象吗?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什么呢?
抛出去的物体往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 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表示。
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 到重力的作用。
你还能举出几个例子来证 明重力的存在吗?
如果没有重力我们的生活 会是什么样子?
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质量不同的物体所受 的重力不同。举起他们的感受也不同。 我们如何找出地球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 质量之间的关系呢?
实验
探究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1.用什么工具测量重力? 弹簧测力计 如何测量重力的大小? 把已知质量的钩码挂 在弹簧测力计上,静止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钩 码所受的重力大小。
铅垂线
铅垂线
水平仪
想想议议
我们平时说的 “下”,到底指 的是什么方向?
F
F
G
地球吸引物体的每 一个部分。 作用效果上就好像作用 在某一点上的一个力。
四、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 它的几何中心上。
小实验
用一根细线栓一块橡皮, 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 圆周运动。这时,你会 觉得橡皮要用先拉住才 不会跑掉。
已知: m=3 t=3 000 kg g=10 N/kg 求: G 解: 由重力计算公式得 G = mg =3 000 kg×10 N/kg =30 000N 答:质量为3 t的汽车重力是30 000 N。

初中物理《重力》教案(通用7篇)

初中物理《重力》教案(通用7篇)

初中物理《重力》教案初中物理《重力》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重力》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物理《重力》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1、“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是本节的重点,g值恒定是有条件。

2、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是本节难点。

【教学媒体和资源】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教学方法】本节课源于生活,不仅对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使学生感知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采用自主探究、引导发现、阅读指导、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组讨论,自己总结,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这样使我们的物理更接近生活,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和活动过程】一、观察动画,引入新课利用课本54页“想想做做”,让学生做“模拟引力”实验。

再利用“苹果落地”及“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多媒体动画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

(组内讨论)(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组长代表发言谈本组的猜想。

2、让学生四人一组设计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

教师巡视,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对有问题的小组及时给予帮助。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主要内容包括: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4. 重力的计算:物体的重力G与质量m成正比,公式为G=mg,其中g=9.8N/kg。

5.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方向、作用点以及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计算。

2. 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3.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重锤、天平、砝码、弹簧测力计。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地球仪,提问:“地球对附近的物体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地球对附近的物体有吸引力。

”教师进一步提问:“这种吸引力叫什么名字?”引入重力的概念。

2. 讲解重力的概念:教师讲解重力的概念,强调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3. 讲解重力的方向:教师演示重锤,提问:“重锤受到的重力方向是什么?”学生回答:“竖直向下。

”教师进一步讲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 讲解重力的作用点:教师讲解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5. 讲解重力的计算:教师演示天平和砝码,讲解物体的重力G与质量m成正比,公式为G=mg,其中g=9.8N/kg。

6. 讲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教师讲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让学生明白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7.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如:“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多少?”引导学生运用重力的计算方法解答。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3. 重力的大小: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比值为g=9.8N/kg。

4. 重力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作用点、大小和方向。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点。

2. 重力的大小及其计算。

3. 重力的方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模型、悬挂重物的绳子、测量重力的仪器。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测量工具、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重力的存在,观察日常生活中重力的应用。

2. 讲解重力的概念:通过地球模型和悬挂重物的绳子,引导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

3. 演示重力的作用点:用悬挂重物的绳子,让学生观察重力的作用点。

4. 讲解重力的大小:介绍重力大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重力的大小。

5. 演示重力的方向:用悬挂重物的绳子,让学生观察重力的方向。

6.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加深对重力的理解。

7.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重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重力的概念2. 重力的作用点3. 重力的大小:G=mg4.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 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下来。

3. 思考: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学生对重力的理解程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研究重力在工程、科技等领域的应用,探讨重力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力的概念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一种吸引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 重力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 重力导学案   新人教版

重力
如上图所示,小明同学用一个最大能测量
受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实验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砝码质
100 200 300
量/g
测力计 1.0 2.0 3.0
38。

而物理学
g=10N/kg
、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如图所示,其中
.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是由于它受到了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飞行中的子弹也受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⑶物体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
物体外。

如右图所受,书的重心在书上,而铁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
、人们往车上装货时,总是把重的东西放在车厢下部,把轻的东西
减小对车厢的压力;
、在右图中作出投出的实心球在。

《第七章第3节重力》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3节重力》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重力》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重力》的作业设计,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重力的概念、成因及其表示方法。

2. 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3. 能够应用重力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

4.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中关于重力的章节,掌握重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大小计算等基础知识。

2. 基础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等题型,涉及重力大小的计算、方向的认识、作用点的判断等。

题目设计应由浅入深,逐渐增加难度。

3. 实验操作学生需完成以下实验操作:(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量,并记录数据。

(2)利用实验器材模拟重力现象,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及结果。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并解释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拓展探究学生可自行寻找身边的物理现象,用重力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形成书面报告或PPT演示文稿。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在教材上做好笔记,标记重点和难点。

2. 基础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检查答案的准确性。

如有疑问,可查阅教材或询问老师。

3. 实验操作部分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确保实验数据真实可靠。

实验报告需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4. 拓展探究部分要求学生积极寻找素材,分析问题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1. 理论学习部分评价学生对重力概念的理解程度及笔记的完整性。

2. 基础练习题部分评价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实验操作部分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和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

4. 拓展探究部分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指导更正,并对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同时,教师会针对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力》这一章节的知识点。

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重力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力,重力也是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一种力,学好重力会对今后力学的分析与研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课标要求: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

三、学情分析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力的三要素方面的知识,对重力的了解并不陌生,只是对于重力的产生尚不明确,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不够清晰,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加以讲解,便于学生理解重力的相关概念。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重力及重力产生的原因。

2.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3.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经历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策略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力。

重力知识对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

本节重点是重力的概念、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涉及质量和重力的测量、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论证等多个探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

重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

2012-2013新人教版第七章第三节重力导学案

2012-2013新人教版第七章第三节重力导学案

第七章第3节《重力》导学案齐河四中张泉【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学习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学习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学案1、什么叫力?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2、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时,通常用___________把力的________都表示出来,具体作法是:沿力的________,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________,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_,用线段的________或________表示________。

3、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它用符号________表示。

课内探究学案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汇总。

)二、合作探究任务一:重力的由来1.重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

2.重力的产生是来源于___________,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3.动手作6.3-1的小实验,亲身感受引力。

(同桌合作)4.利用身边的物品,演示三个和重力有关的小实验。

5.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或应用与重力有关?请举二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1.不同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吗?________。

比如:_______________。

第3节 重力

第3节 重力

讲授新课
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是哪 一个?
G 正确
G 错误
讲授新课
我们站在地面上,脚朝下,站
得很稳。但地球是球形的,在我们
“脚下”的阿根廷人,好像是脚朝

上的。他们为什么也站得很稳呢?
我们通常所说的“下”到底指的是
什么方向呢?
讲授新课
四 重心
概念: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G
G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光盘的重心在其圆心上
讲授新课
如何确定质量不均匀、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用悬挂法寻找重心
讲授新课
注意: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讲授新课
五 重力的由来
讲授新课
牛顿研究后提出:宇宙 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 小到尘埃之间,都存在互相 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重力正是源自地球对它附近 物体的万有引力。
第七章 力
第3节 重力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撒开的鱼网会飘 水总是由高处向低 抛出的篮球,最终
落到水里
处流
落向地面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重点) 3.了解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点)
讲授新课
一 重力
1.定义:因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重力的符号:G 3.重力的施力物体:地球
注: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 受到重力的作用。
讲授新课
飞机投放的物资,受到 地球对它的重力作用,会落 向地面。你能举出几个例子 来证明重力的存在吗?
如果没有重力,我们的 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第七章 第3节 重力》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3节 重力》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重力》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重力概念,理解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重力方向和大小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重力》课程教材,掌握重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其实验观察的方法。

同时,要求学生掌握重力大小和方向与质量、距离的相关性,了解地球重力的变化。

2. 思考问题:通过回答老师给出的关于重力的问题,如“重力与哪些因素有关”、“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加深对重力的理解。

3. 实验操作:学生需在家中自行准备实验器材(如小球、线等),进行简单的重力实验。

实验中,学生需观察物体在不同高度时重力的变化,并记录数据。

4. 视频学习:观看与重力相关的物理教学视频,通过视频了解更多关于重力的知识和应用。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求:学生需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全部掌握,并能流利回答关于重力的基本问题。

2. 思考问题要求:学生需认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答案需清晰、准确。

3. 实验操作要求:学生需按照指导正确进行实验,观察数据并认真记录,通过实验感受重力的变化和作用。

4. 视频学习要求:学生需认真观看教学视频,了解更多关于重力的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理论学习评价: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重力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思考问题评价:评价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准确性,以及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实验操作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数据记录是否准确,以及是否能够通过实验感受重力的作用。

4. 视频学习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交流情况,评价学生对视频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老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

对于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部分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老师还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重力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2.掌握重力公式的应用;
3.理解天体运动中的重力作用;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重力?
2.重力的表现形式;
3.重力公式及其应用;
4.天体运动中的重力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1.掌握重力公式的应用;
2.理解天体运动中的重力作用。

四、教学方法
1.讲授;
2.实验。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什么是重力?
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认识重力的概念;
2.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牛顿的重力理论和引力相等反作用的原理。

第二节:重力的表现形式
1.通过示意图形象化、生动化的展示不同表现形式的重力;
2.让学生做课本67页例题。

第三节:重力公式及其应用
1.让学生学习重力公式的推导过程;
2.要求学生掌握应用重力公式计算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3.通过作业、答疑等方式加深学生对重力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第四节:天体运动中的重力作用
1.让学生学习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
2.要求学生理解重力对天体运动的影响;
3.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在运动中需要克服的重力。

六、教学评估
1.通过课后习题、笔试考试等方式进行测评;
2.通过互相交流、讨论方式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阅读拓展阅读材料《重力的历史、现状及前景》。

八、教学参考资料
1.《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2.《物理》课本;
3.外部学术期刊、网站、参考书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

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重力是如何产生的、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内容。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心的概念。

3、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自己参与思维活动的兴趣,珍惜自己的思维活动成果。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教学难点: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课型与教学方法:新授课。

方法:先学后教、适当点拨教学资源的利用及教学准备:演示用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线、石块、钩码、弹簧测力计、多媒体课件、导学过程一、实验引入:(2分钟)学生观察实验: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做圆周运动。

思考:1、小球为什么不会飞走?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原因:有绳子的力在束缚着小球。

2、同样的,月亮在绕地球做类似的运动,为何不会飞走?那肯定在和之间也有一个类似绳子拉力的力在束缚着月亮。

我们称这个叫引力。

3、树上的苹果落向地面、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拿在手里的粉笔撒手后同样落向地面而不飘在空中说明地球上以及附近的物体也受到地球的。

4、在这个基础上,牛顿精心的研究了历史上很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找到了这样一个真理: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

5、我们把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符号是。

6、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7、力的三要素是:、、。

同样重力是力的一种也有三要素。

知识拓展:假如在地球没有受到重力可能出现哪些情景?二、新知探究:学习目标1:理解重力的概念、影响重力的因素,计算重力的公式自学指导1:学生看书找出重力的概念,表示的字母。

(1分钟)重力的概念:用字母表示提出问题:物体的重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学生大胆进行猜想。

并进行试验,并完成导学练习“活动二”(10分钟)1、在地面上拿起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你有什么感觉?2、探究:重力大小可能与有关?(写出你的猜想)下表是研究重力与关系所做的实验记录:﹙1﹚分组记录实验数据。

新人教版八下第七章第3节重力

新人教版八下第七章第3节重力

播撒绿色希望
收获金色理想
浙涪学校
三、重力的方向
图中树上熟透的 苹果沿着竖直向 下的方向下落, 这说明了重力的 方向是什么?
2013-3-7
播撒绿色希望
收获金色理想
浙涪学校
重力的方向总 竖直向下的。
2013-3-7
播撒绿色希望
收获金色理想
浙涪学校
竖直向下的
通常我们把与重力 方向一致的线叫重 锤线。重锤线在生 活和生产上有着广 泛的应用。如图所 示,利用重锤线可 以检查墙砌得是否 竖直;还可以测桌 面是否水平。
地球
2013-3-7
播撒绿色小
重力与质 量
猜想一下它们可能的情 况有什么??? 1、无关? 2、 有关,且成正比关系? 3、有关,且成反比关系?

2013-3-7
播撒绿色希望
收获金色理想
浙涪学校
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我们用什么来 仪器:弹簧测力计、钩码 证明物体的重 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测量50g、 力和质量的关 100g、150g、200g钩码所 系呢? 受的重力。并填在相应表
浙涪学校
涪陵区同乐乡初级中学校
播撒绿色希望 收获金色理想
浙涪学校


1、实验室用什么测量力的大小? 2、力的三要素是力的 、方向 和 。
3、如何用 力的示意图表示力呢?
2013-3-7
播撒绿色希望
收获金色理想
浙涪学校
你来观察上图的情景中,苹果、铅球的运动 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播撒绿色希望 收获金色理想
2013-3-7
播撒绿色希望
收获金色理想
练习
浙涪学校
1、物体由于
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叫重力。

《重力》初中物理教案例文

《重力》初中物理教案例文

《重力》初中物理教案例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重力》一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重力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大小计算以及重力的作用点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方向、大小及其与质量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难点:重力大小的计算,重力的作用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悬挂物体、直尺、粉笔。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向学生展示悬挂物体,观察其受到的重力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来源。

2. 知识讲解:(1)重力概念:介绍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的方向:讲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质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引导学生发现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4)重力的大小计算:介绍重力公式G=mg,并进行实例讲解。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有关重力的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步骤。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与重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重力概念2. 重力的方向3.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4. 重力公式:G=mg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是什么?(2)物体的质量为10kg,计算它所受到的重力大小。

2. 答案:(1)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2)G=mg=10kg×9.8N/kg=98N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重力的相关知识。

课后反思,应关注学生对重力的概念、方向、大小及其与质量的关系的理解程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3节 重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3节 重力

图象说明:
0.05 0.1 0.15
m/kg
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即物体所
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知2-讲
G g 或 G=mg G—— 重力——牛顿(N)
m
m—— 质量——千克(kg)
其中 g=9.8N/kg,读作“9.8牛每千克”。 表示的意义是: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N。
重力的大小(重量)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既有质量,又受到重力,物体所受 的重力与其质量之间有无关系呢? 1. 猜想一下它们可能的情况有什么? (1)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的大小无关? (2)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的大小有关,且成正
比关系?还是反比关系?
知2-讲
我们用什么来证明物体的重力和其质量的关系呢? 2.设计仪器: 弹簧测力计、钩码 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测量50g、100g、150g钩码所受 的重力。并填在相应表格内。
重力的大小可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知2-讲
质量m(kg) 0.05
0.1
0.15
重力G(N) 0.5
1
1.5
G/N
知2-讲
1.5
1
0.5
0
定义 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 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 力叫做重力。
知1-讲
【例1】 关于重力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只有接触到地球,才会被地球吸引 B.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大于物体吸引地球的力 C.地球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物体也吸引地球 D.地球吸引物体,物体不吸引地球
知1-讲
【导引】 •物体只要在地球上,无论是在地面上还是在空中(地 面附近),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选项A错误;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球吸引物体,物体也 吸引地球,所以选项B、D错误,选项C正确。

第七章 第3节 重力

第七章 第3节  重力

第七章第3节重力导学案韩张镇初级中学物理组李景祎一、情境导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图并思考图下的文字1、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2、苹果的运动有什么特点二、学习目标: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及重力的方向、重垂线的应用。

2、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

3、能用G=mg计算有关的问题。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仔细阅读教材9---12页,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叫重力?重力的方向?(2)、什么是重心?(3)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________________。

如正方形薄板的重心在________________,球的重心在球的_____________,粗细均匀的直棒的重心在它的_________。

(4)、如图示:质量不均匀、外形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确定.2、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1)、请在下面设计实验表格(2)、把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注意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所受的重力,并记录在上面的实验表格中。

(3)、通过比较探究所得数据,思考: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写在下面:(4)、用字母表示重力和质量的关系: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其中g=_______.四、我的展示1、我们站在地面上,脚朝下,站得很稳。

但地球是圆的,在我们“脚下”的南美洲居民,好象是脚朝“上”的,如下图,他们为什么也站的很稳呢?我们所说的“下”到底指的是什么方向?2、质量是25kg的物体,受到重力是多少牛?一个物体受到重力是28N,则物体质量大约是千克?(g=10N/Kg)五、测评:1、关于G=m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表示m与G成正比B、它表示G与g成正比C、它表示g与m成反比D、它表示G与m成正比2、重力为3N的物体,从高空竖直下落过程中,所受到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是()A.大于3N方向竖直向下B.小于3N方向竖直向下C.等于3N方向竖直向上 D.等于3N方向竖直向下3、质量为⒈25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一个人所受重力为450N,那么他的质量是多少千克?(g取10N/Kg)六、我对本节课的总结:1、我学到的知识:2、学后反思:。

第七章 力 第3节 重力

第七章 力 第3节 重力

G mg
二.实验探究 寻求规律
(3)作图分析规律:以m为横坐标,G为 纵坐标建立坐标系,将记录数据描点在 坐标系内。 (4)用直尺和铅笔描点作图,分析规律。 (5)结论:G=mg。 根据实验作出的图像,由斜率测出 g≈10N/kg。
二.实验探究 寻求规律
问题1:重力公式及各量的意义如何? G=mg 其中G为重力,m为物体的质量。 问题2:能依据实验得到的图线,测出g值吗? g=9.8N/kg (粗略计算时g可取10N/kg)。
五.巩固练习

强化概念
CD
2.关于物体重心,下述正确的是? A.物体上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都作用在物体的重 心上 B.一个均匀铁环,它没有重心 C.篮球打足气后,它的重心也在球心处 D.向一个杯子中慢慢地加水,杯子和水的重心会 越来越高
A错,每一部分都有一个重心,总系统有总的重 心;B 错,重心在圆心处;C正确;D 正确。
六.本节小结

关于重力 (一)重力产生的原因——万有引力 (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mg,g=10N/kg (三)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1、方向竖直向下 2、重心 (四)实验方法——图像法
六.本节小结
全章概述
二.实验探究 寻求规律
个数 1 2 3 八开民族中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实验目的:1.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2.学会作图与分析数量关系 实验步骤: 质量m(kg)
重力G(N)
实验结果:
G g 10 N / kg m
实验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三.分析归纳
综合理解
(一)例题: 质量为0.25kg的木块,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牛?一个人所受的重力为450牛,那么,他的 质量是多少千克?g取10N/k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3节重力》教案1 (新版)新人
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3.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2.通过“物理模型”“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重垂线。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在地球上,一切物体失去了支持,都要落向地面(地球)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

如:河里的水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苹果落地等。

这是为什么呢?
新课教学
一、重力的产生
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

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地面附近的物体。

例如,苹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苹果。

椰子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椰子。

二、重力的大小
实验:两个钩码的大小、形状和材料都不同,但是它们的质量都是50克。

我们用弹簧秤测量它们的重力。

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就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教师演示)
这两个破码的重力都是0.5牛顿。

质量相等的物体,它们的重力大小也相等。

学生实验:用弹簧秤测量质量分别为”100克、200克和300克的物体的重力,将测量结果填在课本的表格内。

(学生操作)
结论:从实验数据可知,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实验数据中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大约是10牛/千克。

精确的测量结果表明,重力和质量二者的比值是9.8牛/千克,这个值用g表示,g=9.8牛/千克。

粗略计算,g可取10牛/千克。

公式:G= mg
如果用G表示物体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比值,那么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可以用公式G=mg表示。

使用这个公式时,质量m用于克作单位,重力G 用牛顿作单位,g=9.8牛/千克。

例题:书11也例题。

三、重力的方向
教师:重力是一种力,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重力也有三要素。

重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自由落向地面时的方向,这个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重力的方向可用来检查房屋的墙壁是否竖直。

我们常看到建筑工人用一根重垂线检查墙壁就是应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个道理。

测绘人员用的水平仪下悬着重垂线,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来测定仪器是否水平。

你有兴趣的话,可以采用这类方法检查家中的电冰箱放置的是否水平。

四、重心
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粗细均匀的同材料的棒,它的重心在中点;圆球的重心在球心;正方形薄板的重心在它的对角线的交点。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巩固练习: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和“三导”练习册相关内容。

课后作业:完成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和“三导”练习册没有完成
的内容。

小结:让学生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三节重力
一、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二、三要素:大小:G=mg
方向:坚直向下
作用点: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在它的几何中心
三、应用:重垂线、水平仪
四、重心:重力的作用点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