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土地财政略有弱化 财税体制亟须改革-论文

合集下载

对我国土地财政的认识论文

对我国土地财政的认识论文

对我国土地财政的认识论文土地作为有限资源,通过出售获利快且方便,成为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依赖。

土地财政的发展有利有弊,很多人注重土地财政的弊端,认为土地财政恶化收入分配,拉高住房价格,滋生腐败现象;且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地方政府过度依赖靠土地获取的收益,这种收益不稳定,当土地出售完时,政府就失去了获取财政收入的资源。

今天店铺将与大家分享:对我国土地财政的认识相关论文。

具体内容如下:“土地财政”作为中国社会特殊时期的一种特殊现象,目前学术界对其尚无严格的定义。

综合各学者的看法,“土地财政”主要是指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运作取得的财政收入,主要为土地出售收益、土地带来的相关税费和非税收入。

一、我国土地财政现状及原因(一)土地财政现状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一些地方,土地直接收入及城市扩张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地方预算内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占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

目前来说,地方政府财政高度依赖土地财政,土地财政对地方政府的财力需求提供了大大的支持。

(二)土地财政形成原因土地财政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

本文列举了几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首先,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导致地方政府缺乏稳定充足的收入,所以地方政府会想方设法增加自己的财政收入。

这是土地财政日益增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香港的土地批租制的运用,使地方政府认识到土地的重要性及利用土地获取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

最后,府对城市土地拥有完全的所有权,在农村集体土地的征用中占强势地位,最终形成了政府对土地产权的垄断地位。

因此,政府拥有大量的土地资源,可以对这些土地进行整合后处理,获取可观的收入。

“土地财政”的发展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收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效应。

关于“土地财政”,我们可以借鉴香港和美国的发展,根据自身情况,充分利用“土地财政”,使其真正成为政府发展经济和实现政策目标的工具,而不仅仅是生财之道。

论“土地财政”的治理

论“土地财政”的治理
由于宏观 经济 中出现流 动性 过剩 , 造成 对房 地产 的投
4 7
安 徽广 播 电视大 学学 报 2 0 1 4年第 2期
资快 速 增长 , 从 而使 当年 的土地 出让 金 收入 大幅度 提
高, 占财政 收入 比重 达到 4 9 . 5 6 。2 0 0 5年 国家 为 了
人偿还 的债务余额 3 4 8 6 5 . 2 4 亿元 , 占省市县三级政 府负 有 偿 还 责 任 债 务 余 额 9 3 6 4 2 .6 6亿 元 的
3 7 . 2 3 。 到2 o 1 3 年 6 月 底地 方政 府 负有偿 还 责任 的 债 务余 额 中 , 承 诺用 土地 出让 收入 作 为偿债 来 源共 涉
及 1 2个省 级 、 3 0 7个 市 级 和 1 1 3 1个 县 级 政府 , 总计
抑 制房 地产 的投 资过 热 , 用政策 约束 一些 不合 规 的土 地 出让 , 使2 0 0 5年 土地 出让 金 收 入 占财 政 收入 比重
急 剧下 降 了 1 0多 个 百 分 点 。2 0 0 8年 受 国际 金 融 危
机 的影 响 , 土地 出让 金 收 入 比上 年 减 少 2 6 2 5亿 元 ,
占财政 收 入 比 重 降 到 3 6 . 2 l 9 / 6 。为 l 0年 来 最 低 。
债务余额为 2 . 5 5 万亿元 , 占这些地 区政府债务余 额
的4 3 . 6 2 。以土 地 出 让 收 入 作 为 偿 债 资 金 来 源 的
2 0 1 3 年土地 出让金收入突破 4 万亿 , 创历史新高。
拆 大建 的方 式 进 行 城 市 扩 张 , 由城市扩 张 、 土 地 占
根 据表 1 可 以看 出 : 从2 0 0 4年起 , 地 方政 府 的土

浅析土地财政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浅析土地财政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浅析土地财政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国贸131刘文荟1323130102土地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属于基金预算收入,又叫第二财政,属于地方财政收入的一种。

中国的“土地财政”主要是依靠增量土地创造财政收入,也就是说通过卖地的土地出让金来满足财政需求。

现在在很多地方,第二财政早已超过第一财政。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一些地方,土地直接税收及城市扩张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地方预算内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占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

在“土地财政”上,这些地方政府最核心的做法是土地整理,就是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把集体所有或其它用途的土地整合后,进行招拍挂,价格就会翻几番。

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一种工具,可谓利弊互见。

在中国,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的形成,大体是近十几年的事情。

这十几年,中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其奥秘就在城市政府通过经营土地,积聚了大量建设资金。

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带动了周边农村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吸引了大量外地农民进城务工。

其正面效应不容否定。

但是,问题也由此而生。

第一,土地财政恶化了国民收入分配,抑制了民间投资。

第二,政府投资影响了产业结构调整,加剧了产能过剩。

第三,更不能忽视的是资源、资金的严重浪费。

第四,土地财政机制不改变,保护耕地、保护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只能流于空谈。

总的来看,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土地财政曾经发挥过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其制度弊端也越来越明显、突出,已经成为今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现行财政体制导致地方财政难以获得足额的制度内收入,目前在构建省以下财政体制时,上级政府居于主导地位,完全有权决定与下一级政府之间的财力划分和支出责任,所以自然就会发生财权逐级上移、事权逐级下放、处于政权末端的县乡政府财政困难的局面;②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法律没有对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外延这一征地的唯一条件作出任何规定,而是由政府进行解释;③土地收益现有分配机制助长了土地财政。

经济学论文试论土地财政隐藏的风险及相关的对策(五篇)

经济学论文试论土地财政隐藏的风险及相关的对策(五篇)

经济学论文试论土地财政隐藏的风险及相关的对策(五篇)第一篇:经济学论文试论土地财政隐藏的风险及相关的对策试论土地财政隐藏的风险及相关的对策摘要]我国土地财政的形成与分税制改革和以GDP及财政收入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制有关。

土地财政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是导致耕地数量减少的重要因素,土地财政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还会引发金融风险。

为此,应加大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土地税制,严格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规划管理,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关系。

[关键词]土地财政;风险;政策建议当前,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问题以及城市高房价、房地产泡沫等问题是社会广泛关注的民生问题,这些都与地方政府普遍推行的土地财政政策有关。

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性越大,其存在风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因此,研究土地财政隐藏的风险及治理对策,有利于地方财政安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财政的成因分析“土地财政”是对当前地方政府在面临财政困境时利用土地换取财政收入这种短期行为的一种形象比喻,包括地方政府通过土地税收、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融资、土地金融等方式获得收益来直接或间接增加财政支出能力的行为。

…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抵押的银行贷款,已经成为城市和其他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

自2002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实施“招拍挂”以来,我国的土地价格每年以8.9%的速度快速上涨,高地价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可观的财政收入。

资料表明,2001~2003年间,土地出让金收入为9100亿元,约占同期地方财政收入的35%;2004年,全国土地出让金高达5894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9.5%;2005年,国家开始紧缩“地根”,土地出让金收入为5505亿元;2006年为7677亿元,2007年高达1.2万亿元。

2008年,尽管有近50%的土地出让以底价收场,有10%的土地流标,导致地方政府地价款收入有所下降,但仍获得了9000多亿元不菲的收入。

土地收入已名副其实地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

“土地财政依赖症”问题利弊分析及对策建议

“土地财政依赖症”问题利弊分析及对策建议

设及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 , 但 是 在 推 高房 地 产 价 格 、 增加债务风 险、 浪 费 土地 资 源及 影 响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等 方 面 存 在
的弊 端 更 为 突 出 。笔 者 从 合 理 划 分 中央 与 地 方 的 事权 与财 权 、 规 范 土地 出 让 收入 管理 、 强化 集 约 节约 用地 、 构 建 科
政) 。其 中 , 仅 土 地 出 让 金 收 入 基 本 上 占地 方 财 政 收 入 的
源健 康 、 可 持续 发展[ 3 1 。对此 , 我们 要一 分为 二地来 分析 。
( 一) “ 土 地财 政依 赖症 ” 的 利
4 0 %以上 , 其 中宣 城市 郎溪县 已连续 三年超过 5 0 %。
究 其原 因 , 主要取 决 于两 个方 面 : 一是 分税 制改 革 之
后, 地方 可用 财力 捉 襟见 肘 , 为 了摆脱 “ 吃饭 型 ” 财 政 的窘
1 、 增 强地方 可 支配 财力 。 土地 经 营积 聚的大 量资 金 。
直 接 增 加 了 地 方 财 政 一 般 预 算 收 入 ,对 支 撑 地 方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发 挥 巨 大 作 用 。 例 如 宣 城 市 郎 溪 县 财 政 一 般 预 算

等一 些 可 量 化 的数 字 上 , 而对“ 绿色 G D P ” 、 居 民幸 福 指 数 、廉政指 数 等不 易量 化 的隐性 指标却 因操 作性 不 强而 无法 实施 。 在这 两方 面 因素驱 动下 , 地 方政 府普 遍患 上 了 “ 土地 财 政依 赖症 ” 。_ 1 1 从实 质上看 , 土地 财政 其实 就 是政
山东 农 业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2 0 1 5矩

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作者:莫塔荣来源:《财会学习》2014年第04期一、被“曲解”的分税制财税改革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破题之要。

我国目前最基本的财税制度是自1994年开始实施的分税制。

分税制的核心是将所有的税收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央地共享税,其实质是以准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

我国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度,将增值税(75%)、所得税(60%)以及消费税这三大主体税种划归中央,而只将一些小税种归地方,从而中央掌控了大部分的财政收入。

(一)分税制的缺陷分税制实施20年来,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最近却一直饱受诟病。

很多人都将造成当前财税诸多弊端的根源归结于分税制。

大家普遍认为当前的财税体制存在以下几大缺陷:1.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

中央和地方在财政收入上的比重大体为50%:50%,而支出上的比重却为20%:80%。

地方事权过多而财力不足,因而得大量依赖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造成地方“跑部钱进”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2.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整体无效率。

现有的研究大多认为,中央转移支付对经济的正向作用不显著,甚至存在负向拖累,缘于转移支付造成的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和带来的激励扭曲可能降低经济增长的潜力。

3.地方债务问题日趋严重,土地财政盛行。

中央财力越来越稳固,但地方特别是县乡财政日益困难,地方积累了巨额的显性债务、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

地方政府的支出越来越多地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直接推升房地产泡沫。

4.财政支出结构和税制不合理。

中央的财政支出结构近几年已逐步向民生方向倾斜,而地方的财政支出结构仍有待优化。

当前税制并不合理,地方税基并不稳固。

另外,整个税收结构抑制个人创业和企业投资。

本质上,分税制带来的上述缺陷都是由财权和事权不匹配造成的。

(二)导致财权和事权不匹配的真实原因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匹配”,实际上是在说地方本级财政收入和本级财政支出之间的缺口,这是确实存在的。

_“土地财政”_分析及出路——在深化财税改革中构建合理、规范、可持续的地方“土地生财”机制

_“土地财政”_分析及出路——在深化财税改革中构建合理、规范、可持续的地方“土地生财”机制

●财经分析《财政研究》2012年第1期引言近年来,在我国省以下地方政府层面,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政府支出对于土地资源相关收益依赖偏重的现象,并在公众视野内形成了“土地财政”这样一种带有贬义的称呼。

其实从经济生活中的基本逻辑关系考察,“土地财政”问题所反映的如下各个环节的联结在框架上原本无可厚非:(1)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必然导致城市(镇)建成区的扩大;(2)建成区的扩大必然涉及国家“征地”问题;(3)土地征为国有后,在开发环节上必然需要采用有偿出让使用权的方式,即“土地批租”方式;(4)“土地批租”的具体方式,最可匹配于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的必然是公平竞争为取向的“招、拍、挂”等操作办法。

在这几个方面,凡属技术层面的优化改进问题,都不足以动摇我们对其大框架的肯定。

换言之,地方政府必然需要批地,以及必然需要取得批地收入,那么为什么在舆论上和社会心态上,会出现近乎“群起而攻之”的对“土地财政”的指责?也就是说,这个框架下出现了什么样的偏颇?造成偏颇的主要原因何在?今后应如何考虑纠偏?这些正是本文将主要讨论的问题。

从理论上说,土地作为基本的、稀缺的生产资料,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占有者利用其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并获得收益,是一种合理的经济行为;同样,政府作为公共产品(服务)的提供者,对于生产资料的交易、所得采取相应的税费措施,也属于以政控财、实现政府调控经济目的的合理内容。

从法律框架看,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政府体系兼具土地资源管理的规划者、审批者、执行者乃至使用权的占有者等多重身份(权力并非集中于同一级或特定的某一政府),调控土地资源具有先天的强势地位。

加之现阶段我国适逢城镇化、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土地作为政府配置资源手段的作用尤显重大。

因此,无论是从经济理论上,还是从我国的法律规章上看,政府依靠土地优化资源配置、把土地作为调控经济的手段和形成政府收入的“生财”手段,本身并无问题。

但是,由于相关的有效制度供给不足、约束和管理不到位,我国“土地财政”呈现的是土地收入从总量到结构皆有失衡、土地配置与财政分配事实上有所游离,基本格局中主要构成因素畸重畸轻的现状。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及化解思路研究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及化解思路研究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及化解思路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土地财政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土地资源的浪费、环境污染、社会不稳定等。

有必要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化解思路。

1.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由于土地财政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出让金和土地增值税,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往往会过度开发土地资源,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破坏。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将土地资源开发用于房地产开发等经济项目,而忽视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

2.土地市场不稳定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导致了土地市场的不稳定。

一方面,土地供应量不足导致土地出让价格居高不下,使得房地产市场价格过高,造成了房地产泡沫,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

土地资源过度开发使得土地资源供应过剩,导致土地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给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

3.土地强拆和农民维权问题地方政府为了获取更多的土地财政收入,往往会采取强拆的手段,将原有的农村土地征用并转让给开发商用于房地产开发。

这种行为造成了大量的农民失地,引发了农民的维权问题,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1. 完善土地出让制度土地出让是地方政府获取土地财政收入的主要途径,因此需要完善土地出让制度,加强对土地出让的监管和调控。

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土地供应量来平抑土地出让价格,降低房地产市场价格,减少房地产泡沫的出现。

可以设立土地增值税和土地使用税,使得土地财政收入能够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2.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对于农村土地强拆和农民维权问题,需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土地的统一管理和平等保护。

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推动城乡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再利用,实现农村土地的增值。

3. 建立健全土地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土地财政收入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解决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问题,需要建立健全土地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将土地财政收入进行再分配。

别了,土地财政

别了,土地财政

No.02中国发展观察国研智库论坛别了,土地财政邵挺前两篇文章分别辨析了“土地财政”的概念和不可持续性,这一篇主要从构建新型土地经营框架的角度,来设计一套“后土地财政”时代的土地管理体制。

上一篇提到,土地出让收入受经济形势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影响,波动性较大,不宜作为土地抵押贷款的稳定还款来源。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面积和金额双双下降,出让收入仅有2.3万亿元,同比下降28%。

2014年和2015年又是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高峰期,但土地出让收入的非预期性下降,与地方债务偿还周期和规模的“错配”,如果没有其它的偿还来源,就会构成债务违约。

上篇讲到当前国有土地经营体系面临巨大挑战,不可持续性快速增加,如果不推进重大改革,未来将成为阻碍中国进入高收入经济体的核心制度障碍。

本篇笔者将试图提出构建新型国有土地经营方式的“1个核心、2条主线、3类体系、4个突破口”的“1234”战略,最终目的是取代目前的土地经营体系。

“1个核心”就是从土地资源配置的权力从政府逐步转向市场,“2条主线”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防范土地融资债务风险,“3类体系”是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规划管制和增值收益分配,“4个突破口”分别是集体土地入市、国有土地储备中心转型、建立国有土地经营公司和构建完备的土地税收体系。

前面说过,绝大多数学者都同意以“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为核心的土地管理体系存在巨大风险和不可持续性,如果不尽快改革,将成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的最大障碍之一。

这里,笔者从操作性的角度,提出在未来五至七年内可以实施的四项改革措施。

第一,改造国有土地储备中心,负责公益性用地管理。

“土地财政”也好、“土地金融”也罢,核心的组织机构是各地的土地储备中心。

作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最重要的机构,在保障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发挥土地资产支撑现代化进程以及土地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储备中心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我国土地财政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我国土地财政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我国土地财政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作者:郝慧丽来源:《现代妇女·理论版》2014年第07期[摘要] 我国的分税制改革导致了事权的下解和财权的上移,同时也引发很多问题,最为明显的就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问题,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过热、房价过高、房地产业及相关产业泡沫增长等很多都是源于此。

改革我国当前的财税体制,明确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完善土地出让补偿机制,加强监督,进而建立科学的公共财政制度。

[关键词] 土地财政;分税制;地方政府;财税制度【中图分类号】 F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265-2近年来我国土地财政引起了诸多问题,如影响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引起经济的正常运作、影响实业的资金来源等。

而土地财政的根源问题,大部分学者则认为这是我国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所造成的。

尽管分税制改革增强了中央的财力,但同时也导致了事权的下放和财权的上移。

这样地方政府在事权没有减少甚至增加的情况下税后却减少了很多,这势必会影响地方政府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再加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地方政府为了开拓财源,便将目标转向了土地,并将土地出让所得和土地相关产业的税费所得作为了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

但是从长远来看,对于地方政府的这种土地财政问题必然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必须明确问题所在并找出相应的的解决对策。

一、土地财政的的界定在我国,土地财政的问题并不是首例,向美国、欧洲各国在其早期也都曾依靠出让土地和土地相关的税费收入来支撑其地方财政。

只是在其私有化完成之后,其土地财政的转变比较成功,没有给财政和经济造成太多不利的影响。

其财政之后便从土地转向了土地保有环节征收房产税、物业税等。

(一)土地财政的含义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过度依赖土地出让和土地相关的税费收的一种非可持续性财政活动。

具体来说我国的土地财政主要是依靠两方面的收入,其一是土地出让金,其二是依靠土地等带来的租、税、费等的预算内收入。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及化解思路研究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及化解思路研究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及化解思路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土地财政依赖过重、土地财政收入过度集中、土地财政支出管理不透明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地方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对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化解思路。

1. 土地财政依赖过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过重是当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土地财政收入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一些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收入产生了过度依赖,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过度集中在土地财政上,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影响。

2. 土地财政收入过度集中由于土地财政收入过度集中,使得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结构单一,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

在经济形势不佳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会受到严重冲击,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和政府绩效管理造成不利影响。

3. 土地财政支出管理不透明在土地财政支出方面,由于管理不透明,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着财政支出滥用、挥霍浪费的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效率,也损害了政府形象,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二、化解思路研究1.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减轻土地财政依赖为了减轻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有必要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多元化的财政收入体系,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可以从加强地方财政自主权、完善税收政策、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等方面着手,构建健康、可持续的财政体制。

2. 完善土地供给侧改革,促进土地财政收入结构多元化为了促进土地财政收入结构多元化,有必要完善土地供给侧改革,加强对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配置,推动土地财政收入的多元化。

在土地供给侧改革方面,可以加大土地出让的市场化程度、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完善土地征收补偿机制等,促进土地财政收入的结构多元化。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论文7篇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论文7篇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论文7篇第一篇:财政税收体制改革1目前存有于我国财政税收体制中的主要问题1.1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作为一种与财政和经济有直接联系的工作,财政税收工作人员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利益诱惑,而要约束工作人员,使其能够恪尽职守,坚守岗位,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监督管理机制来支撑。

而目前我国财政税收的监督管理机制并不健全,很多监督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失去了其监督职能作用。

1.2民主管理机制不完善。

财政税收应当是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的财政收入,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有利于民众对财政税收工作进行全面监督,能够促进财政税收的顺利开展。

但是很多地方和基层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并为真正落实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民众的监督地位被完全忽视。

1.3规范化转移支付问题较多。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财政资金转移往往不够公开透明,其中存有的问题也相对较多,包括转移流程不规范、转移时间较长、转移模式落后、转移资金利用率较低以及贪污犯罪现象屡禁不止等问题。

财政税收在从社会基层收取上来之后,要通过一定的转移来实现税收的合理运用。

但尽管中央已经采取了分税制的改革措施,在财政税收转移支付中依然存有很多问题。

这就说明了当前我国财政税收转移支付流程仍然不够规范,监督管理机制仍然不够健全,转移支付中存有的多种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1.4财政税收名目较为混乱。

因为财政税收所涉及到的税收项目较多,因此其税收名目也相对较为繁杂琐碎,极易出现重复收费和乱收费的现象。

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来取消部分税种,如农业税,个体户工商税等。

但是很多不知所以的税收名目依然在各地基层中存有。

这就严重破坏了国家好不容易获得的税制改革成果,为财政税收的顺利开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极大不利影响。

而目前我国对于财政税收乱收费的管理机制还未形成,很多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到基层,这也是存有于当前财政税收体制中的主要问题。

2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措施与创新对策基于财政税收对国家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财政税收体制管理中存有的多种问题,我们必须要深刻的认识到当前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工作还负有艰巨的任务。

土地财政存在的问题、弊端及改革建议

土地财政存在的问题、弊端及改革建议



土地财政的积极作用
城市化进程加快 ,所需建设用地逐步扩大 , 1 9 8 2 年宪 法 规定 : “ 国家为 了公 共 利 益 的需 要 , 可 以依 照法 律 规 定对土地实行征用 。 ” 集体农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 , 一 律只能通过政府征用 , 这一政策解决 了各地工业化及 城市化过程 中的土地问题 。但是 1 9 9 4 年国家进行 了 分税制改革使地方财政分配 比例减少 , 与此同时中央
关 键词 :土地 财政 ; 土地 出让金 ; 城 镇化
中图分 类 号 :F 2 9 3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0 8—8 4 3 1 ( 2 0 1 4 ) 0 5 —0 0 3 7—0 3
1 9 7 8年 改革 开放 以来 , 土 地 问题 在从 计 划经 济 到 市 场经 济 的转 型 中发挥 着 极大 的作 用 , 随 着 工业 化 和
城 务工 。
确立的城镇化 的战略方针 , 使各级地方政府在推进城 镇 化建 设 的进 程 中面 临着 发展 资金 不 足 、 财 政赤 字 增 长 问题 , 2 0 0 3年 国 家 出台 了 国有 土 地 使 用 权 出让 政
策 ,使地方政府找到了解决财力不足问题 的办法 , 即 以卖地收入和土地抵押贷款来 弥补不足 , 这就是土地 财 政 的 由来 。2 0 0 8 年 全球 经 济危 机 以来 , 中央 采取 以 拉 动 内需 来刺 激 增 长 的应 对策 略 , 各地机场 、 公路 、 地
权益 , 还造成生态 破坏 ; 第五 , 土 地 财 政 造 成 地 价 偏
动力 , 加快 了基础设施建设 , 改变 了土地用途 , 提高了
土地 利 用率 等 。 具 体来 看 , 土地 财政 的积极 作 用 主要 表现 在 以下 几个方面 : 第一 , 地 方 政 府 承担 着 社 会 保 障 、 医疗 、 卫

2014年土地财政略有弱化 财税体制亟须改革

2014年土地财政略有弱化 财税体制亟须改革

2014年土地财政略有弱化财税体制亟须改革
亢亚娟
【期刊名称】《上海房地》
【年(卷),期】2015(000)006
【摘要】2014年,我国房地产市场较为低迷,受此影响,房地产税收收入和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速双双下滑,2014年土地财政收入64995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达54.9%,对地方财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虽然其收入总额依然创近年来新高,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不断增大,
【总页数】2页(P37-38)
【作者】亢亚娟
【作者单位】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1.1
【相关文献】
1.准确把握形势狠抓贯彻落实确保完成2014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2014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J],
2.地方政府“公司化”、公众福利弱化与财税体制改革 [J], 李鹏飞
3.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财政科学》2018年第3期专题沙龙综述 [J], 申学锋
4.关于"土地财政"与财税体制改革问题综述 [J], 邵源
5.突出财税体制改革重头戏——2014年预算报告解读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_土地财政_与财税体制改革问题综述

关于_土地财政_与财税体制改革问题综述

关于“土地财政”与财税体制改革问题综述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邵 源(整理) 一、“土地财政”的现状“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利用土地所有权和管理权获取收入进行的财政收支活动和利益分配关系,包括地方政府通过土地税收、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融资等方式获取收益,直接或间接增加财政支出能力的行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和城市外延扩张为特点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

在这个过程中,土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土地财政”的基本格局逐渐形成,即在预算内,靠城市扩张带来的产业税收效应;在预算外,获取土地出让收入,追求土地收益最大化,进而实现弥补财力不足,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支配能力的目标。

“土地财政”的主要内容归纳起来有四点:(一)出让土地获取高额的土地出让收入,这是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外收入最主要的来源,是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补充。

土地出让收入就是政府以国有土地所有者身份,将一定期限的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并按规定向受让人收取全部价款。

我国自经济市场化改革以来,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和自然资源,其使用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逐步由计划经济时期的无偿划拨使用过渡到市场化的供给。

根据现行土地制度,城市发展所需建设用地,由政府依法将农用集体土地征收为国有土地后,再根据土地具体用途,对公益性用地通过无偿划拨方式交给用地单位使用;对工业用地、仓储用地以及地方政府为调整经济结构、实施产业政策而需要给予优惠、扶持的项目的用地,通过协议方式出让;对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则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

目前,公益性用地和工业用地约各占政府出让土地的30%~40%左右,另外20%~40%为经营性用地。

一方面,由于经营性用地能给政府带来巨额的土地出让收入,因此以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的比例不断增大,某些地方该比例已达50%以上;另一方面,政府在集体土地征用和国有土地出让中完全处于垄断地位,可以通过价格剪刀差,以极低的征地补偿费将集体土地征为国有,然后再以高出征地补偿费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出让土地,从而获取巨额的土地出让收入。

土地财政的质疑、透析与反思

土地财政的质疑、透析与反思
1 质 疑
凡属土地财政 , 必然要有较大的土地售 出量、 较高 的土地售 出价和 占财政较高的 比率作支撑 ; 否则 , 难以构成土地财政。
作者简介 : 洪晓静 (9 5 , 15 一) 湖南省衡 阳市人 , 湖南省衡阳市委党校副教 授, 研究方 向: 财政政策。
21.4 科学决策 3 01O 7
中图分 类号 :82 2 F1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2— 7 3 2 1 )3— 0 7— 0 1 0 9 5 ( 01 0 03 1
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 ,00年全国财政收入 800亿元 , 21 38 同比增 长 2 . %。此 13
前 , 国 土 资 源 部 报 道 ,0 0年 全 国 土 地 出让 成 交 总 价 款 2 7万 亿 元 , 比增 长 据 21 . 同
采取 货 币支付 的方 法 , 共设施 建 设则 采 用行 政 划 拨 的方 式 。 因此 , 为财 政 提 供 收 公 能 益 的 , 要是房 地产 开发 和 引进企 业 。 主
下面是耒阳市和祁东县 20 09年用地情况 , 见下表 1 :
表 1 20 0 9年耒 阳市用地情况
I 项目 公共设施 工业项 目 房地开发
撑, 土地财政必然成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
就 土地 财政 问题 , 日, 近 我们 对衡 阳市 所 辖 未 阳市 和 祁 东县 进 行调 查 。 与传 媒大 相 径庭 的是 , 同属 中部地 区 的 两县 ( ) 与 土 地财 政 相 去 甚远 , 正 视 听 , 撰 述 此 市 , 为 特 文, 以供 参考 。
12 从 土地 出让价 看 , 以构成 土地财政 . 难
土地 出让价 由土地 成本 和土地 级 差构成 。

“土地财政”之弊的解决之道

“土地财政”之弊的解决之道

于 人 民 群 众 , 须 深 化 财 政 体 制 改 革 , 财 政 支 必 将
出 转 移 到 惠 及 老 百 姓 的 日 常 生 活 的 公 共 产 品 和
服 务 上 。要 确 保 教 育 、 疗 、 业 与 社 会 保 障 、 医 就 环 境 保 护 、 共 基 础 设 施 以 及 社 会 安 全 和 秩 序 方 面 公 的财政 支 出 , 以使 广 大 人 民 群 众 共 享 改 革 开 放 的 成 果 , 必须 完 善 省 以 下 财政 分 权 体 制 , 基 层 就 让 政 府 有 财 力 保 障 这 些 公 共 品 的 供 给 , 自主 权 提 有 供 符 合 当 地 居 民 偏 好 的公 共 产 品 。 第二 , 有效 约束 地方 财 政行 为 的需 要 。财 是 政 分 权 化 改 革 以 后 , 方 政 府 财 政 自主 性 增 强 , 地 上 级 政 府 监 管 难 度 加 大 。 为 了 确 保 地 方 政 府 支 出 符 合 当 地 居 民 的 偏 好 , 有 效 地 供 给 公 共 产 更 品 , 须 对 地 方 政 府 施 加 相 关 的 约 束 。 而 适 当 引 必
分 权化 改革 的必 要 性
黄 凰
的 强 力 干 预 , 加 落 后 地 区 公 共 服 务 的 供 给 能 增
力 。然 而 , 前公共 服务 差异 巨 大 的根本 原 因在 当 于欠 发 达地 区税 源 匮乏 , 府 财力 严 重 不 足 , 政 是

个 发展 问 题 而 不 是 财力 的再 分 配 问题 。仅 仅
财 政 ” 建立 在 土地 国有基 础 上 的 , 土地 财 政 ” 是 “ 天 然地 否 定 了 土 地 私 有 制 度 和 集 体 所 有 制 度 。

论土地政策改革下的土地财政差异性

论土地政策改革下的土地财政差异性

论土地政策改革下的土地财政差异性作者:冀楚楚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4年第09期摘要当前,学术方面对于土地的政策的研究主要是对土地财政的形成原因,采取土地政策的后果等的分析上。

由于中国这个大国中每个地区的状况都不尽相同,而这些研究则过于笼统,并没有区别对待,所以也存在一些差异性的相关问题。

合理的土地财政差异性分析对于我国经济的转型有重要意义,所以我国政府应当在充分的认识到土地财政的基础上积极的采取适当的政策。

关键词土地财政土地政策差异性一、前言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曾经说过:土地财政问题是我国土地政策改革第一个要处理的问题,土地财政问题处理不好,我国的土地政策的改革就不会是顺利的。

1995年到现在,由于我国实行了关于分税制的改革,我国的税收收入在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对社会的责任也相应地提升。

为了解决财权的上移以及事权方面的下移等问题,各地政府都开始施行土地财政。

当前,学术方面对于土地的政策的研究主要是对土地财政的形成原因,采取土地政策的后果等的分析上。

由于中国这个大国中每个地区的状况都不尽相同,而这些研究则过于笼统,并没有区别对待,所以也存在一些差异性的相关问题。

以下是个人对于土地政策改革下的土地财政差异性的一些看法。

二、我国土地政策下土地财政政策的现状分析(一)概念所谓的土地财政,在我国的语境上说,它主要是指我国的地方政府为获得土地的出让资金而转让部分土地,并把由此获得的出让资金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的一种经济关系。

从广义的方面来看,土地财政并不仅仅包括土地出让资金,它还包括与土地相关联的各种税收,不如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等。

(二)存在的问题自从我国实行了关于分税制的改革,我国的税收收入在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对社会的责任也相应地提升。

为了解决财权的上移以及事权方面的下移等问题,各地政府都开始施行土地财政。

我国土地财政转型论文

我国土地财政转型论文

我国土地财政转型研究摘要:随着土地财政弊端暴露的越来越多,土地财政转型已经成了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本文分析土地财政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后,通过税制改革,增加地方政府财权,减少事权,改变官员考核制度,完善土地所有权与征收制度,征收房产税等措施研究我国土地财政的转型。

关键词:土地财政土地所有权土地征收制度房产税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我国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与经济环境的变化,土地财政已经难于适应时代的发展,暴露出了诸多弊端。

为了保障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地方财政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1 土地财政的弊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地方政府为了彰显政绩,大搞城市基础建设。

而所需的巨额资金,主要是土地出让金和以土地为抵押获取的银行贷款。

这种以地生财的土地财政显然是一种对地方财力的透支行为。

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不可能无限供给,在坚守18亿亩耕地不动摇的前提下,土地增量只会越来越少。

而以土地抵押所获取的银行贷款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剧地方财政负担。

土地财政不具有可持续性,而地方政府随着负担加剧,财政收入愈加不稳定。

在我国,土地为国家所有,各级政府作为国家代表,对土地的流动制定政策规章。

地方政府利用职权,低价强制征收农民土地,将集体所有的耕地转变为新的增量土地。

在土地供给市场,政府是唯一的一级供应者,居于绝对垄断地位。

政府官员在土地出售的过程中,权力寻租现象普遍存在。

土地交易的非市场化,使得房地产业腐败现象特别严重。

地方政府为了追逐gdp,加快城市化进程,大兴土木,使得与建筑相关的制造业和建筑业过度发展,产业结构极不合理,将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变成了一种畸形的城市化发展,严重阻碍了我国向工业化国家迈进的步伐。

同时又使得我国的gdp增长严重依赖于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使得我国的经济金融风险加剧。

地方政府将土地出让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低价的协议出让,主要目的是招商引资,带动当地制造业发展,以期取得预算内财政收入的增加;另一种方式则是“招拍挂”的商业用地,这些土地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加大,价格也急速升高,进而增加了开发商成本,造成了高房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